初中诗歌分类(哲理诗)教师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2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知识点总结作为一名初中生,学习语文中必然要学习诗歌。
诗歌是语文中的一种文学体裁,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七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诗歌,下面将对七年级下册诗歌知识点做一个简要总结。
一、诗歌分类1. 根据文学的发展阶段,诗歌可以分为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两类。
2. 根据表现形式,诗歌可以分为抒情诗、叙事诗、描写诗、哲理诗、讽刺诗等多种不同类型。
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3. 对于古代诗歌来说,还可以根据格律来区分,有律诗和绝句等。
二、诗歌的表现手法1. 比喻手法。
比喻是诗歌中的一种常用手法,通过把两种事物进行巧妙的比较,以表达出作者的想法和情感。
比喻的多样性可谓是诗歌的奥妙之一。
2. 拟人手法。
拟人是指在叙述过程中,把无生命的事物形象化为拥有生命的人物形象,使其显得更加栩栩如生。
这种手法常常用于描述自然景色或描绘某种情感内涵。
3. 借代手法。
借代是指通过联想,把一个事物和另一个有关的事物联系起来,以达到对一个事物的描写或者抒发情感的目的。
借代手法可以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达到解释的效果。
4. 对仗手法。
对仗是指通过平仄押韵的方式,达到一种音乐般的美感。
作为中国诗歌中的重要手法,对仗常常与节奏、韵律等一起使用,以营造更为丰富的韵律美感。
三、补充知识1. 中国诗歌的韵律体系很丰富而复杂,包括平仄、声调、押韵等等。
对于学习中国诗歌的同学来说,要特别注意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才能真正欣赏诗歌带来的美感。
2. 了解诗歌的文化背景也是必不可少的,每一首诗歌都是作者对生活某个方面的极致体验和表达。
了解背景,才能真正领悟诗歌所要传达的故事和情感。
四、诗歌欣赏对于初中生来说,欣赏古诗文、诗歌等作品,不仅可以拓宽视野,开阔思维,同时也能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一方面,应该多读多背,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参加各种艺术类比赛,扩大自己的诗歌欣赏范围。
总之,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同时注重文化背景的了解和诗歌的欣赏。
中考诗歌鉴赏复习教案之诗的分类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分类及特点,掌握各种诗体的基本知识。
2. 学会欣赏不同诗体的美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能够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社会价值。
二、教学内容:1. 诗的分类:古体诗、近体诗、词、曲等。
2. 各种诗体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各种诗体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2. 难点: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社会价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诗歌开场,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诗的分类:介绍古体诗、近体诗、词、曲等分类,让学生了解各种诗体的基本特点。
3. 欣赏与分析:选取各种诗体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特点,如韵律、意境、表达技巧等。
4. 诗歌鉴赏: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诗体特点,分享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所学内容,总结各种诗体的特点。
2. 选取一首诗歌进行鉴赏,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社会价值。
3. 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题目: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选取同一诗人的不同诗体作品,对比分析其风格特点。
2. 诗人的生平与创作:介绍一位诗人,了解其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分析其诗歌风格形成的原因。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心得。
2.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锻炼表达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九、复习与巩固:1. 课堂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各种诗体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2. 复习作业: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十、教学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初中所有诗歌分类
初中阶段的诗歌分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式:
1. 内容题材分类:
山水田园诗:以自然风光、田园生活为题材,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边塞征战诗:以边疆地区和民族生活为题材,表达战争的残酷和将士的英勇。
赠别离别诗:以离别场景和情感为题材,表达离别的伤感和思念之情。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题材,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羁旅思乡诗:以游子在外思乡为题材,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归乡的渴望。
2. 形式体裁分类:
古体诗:包括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形式自由,不受格律限制。
近体诗:包括唐宋时期的律诗和绝句,有严格的格律和韵脚要求。
词:又称曲子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抒情诗体,有词牌名和调名。
曲:又称散曲,是一种源于民间的小令和套曲,有曲牌名和调名。
3. 风格流派分类:
豪放派:气势磅礴,意境雄浑,情感激荡。
婉约派:细腻含蓄,意境优美,情感深沉。
清新自然派: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
哲理派:以哲理思考为题材,语言深奥难懂,风格深邃。
以上仅是初中阶段诗歌分类的简要介绍,实际上还有更多细致的分类方式。
在欣赏诗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探究和学习。
初中必背古诗词分类一览表初中必背古诗词分类一览表涵盖了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各类古诗词,这些诗词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提升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初中必背古诗词的分类一览:# 一、抒情诗抒情诗是表达诗人内心情感的诗歌,包括对自然、人生、社会等的感慨。
- 《静夜思》李白- 《望岳》杜甫- 《春望》杜甫- 《登高》杜甫- 《江雪》柳宗元# 二、咏物诗咏物诗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 《咏鹅》骆宾王- 《咏柳》贺知章-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乌衣巷》刘禹锡# 三、边塞诗边塞诗多描写边疆风光和戍边将士的生活,表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
- 《出塞》王昌龄- 《从军行》王之涣- 《凉州词》王翰- 《塞下曲》高适# 四、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以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 《过故人庄》孟浩然- 《山居秋暝》王维- 《春晓》孟浩然- 《鸟鸣涧》王维# 五、哲理诗哲理诗通过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观察,引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题西林壁》苏轼- 《赤壁》苏轼- 《赠汪伦》李白- 《望月怀远》张九龄# 六、送别诗送别诗多表达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祝福。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别董大》高适- 《赠别》杜牧# 七、怀古诗怀古诗通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描写,表达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感慨。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滕王阁序》王勃- 《赤壁》杜牧- 《将进酒》李白# 八、节日诗节日诗多描写特定节日的风俗习惯或节日氛围。
- 《清明》杜牧- 《元日》王安石- 《中秋月》苏轼- 《重阳节》王维# 九、悼亡诗悼亡诗是诗人对已故亲人或友人的悼念。
- 《悼亡诗》王之涣- 《悼亡妻》杜甫- 《悼亡友》王勃# 十、其他除了上述分类外,还有一些诗词难以归入特定类别,但同样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 《将进酒》李白- 《滕王阁序》王勃- 《水调歌头》苏轼这些古诗词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提升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部编⼈教版初中语⽂七年级下册:异彩纷呈之古诗词常见题材及分类异彩纷呈之古诗词常见题材及分类古诗词,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志诗、边塞征战诗、哲理诗等。
⼀、欢聚离散皆是缘:送别抒怀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以激励劝勉,或⽤以表达深情厚谊,或⽤以抒发别离之愁。
因为送别常与登⼭临⽔相联系,故⼜称“⼭⽔送别诗”。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陵》(李⽩)、《别董⼤⼆⾸》(⾼适)、《赋得暮⾬送李胄》(韦应物)等。
⼆、何⼈不起故园情:羁旅思乡诗这类诗或描述个⼈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羁旅之愁,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其内容描写离不开⼭⽔,这与纯粹的⼭⽔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
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不可视作⼭⽔诗。
三、悔教夫婿觅封侯:思妇闺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
爱情诗⾃《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爱慕之情和爱情⽣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
如《兼葭》、《迢迢牵⽜星》、《⽆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四、煮酒把盏话桑⿇:⼭⽔⽥园诗这类诗以⾃然风光为题材,通过描写⼀⼭⼀⽔,⼀草⼀⽊等⾃然景物来寄寓情感,常⽤寓情于景,借景写情等⼿法来抒发⾃⼰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在古诗词中最常见。
五、古今多少兴亡事:怀古咏史诗这是由凭吊古迹⽽产⽣联想、想象,引起感慨⽽抒发情怀抱负的诗作。
怀古诗可归⼊咏怀诗⼤类之中,但独有特⾊;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临旧地古迹⽽抒情⾔志,⽽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
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头城》、李⽩的《登⾦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壁怀古》、⾟弃疾的《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坡⽺·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诗歌的分类一、按表达方式分依据诗歌所使用的主要表达方式,可以把诗歌大致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两大类。
1、抒情诗:以抒发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被激发起来的感情为主。
在抒情诗中,诗人的着眼点在于通过某种事件或景物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或直抒胸臆,或融情入景,或借古咏怀,或托物言志。
抒情诗是一种最个性化的艺术。
诗人往往就是抒情诗的主人公,诗人的感情往往决定着诗的格调,诗人的人品往往决定着他的诗品。
2、叙事诗:则客观地描述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中国是一个诗国,但数量庞大、最为发达的是抒情诗。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叙事诗作品几乎屈指可数,比如我们熟知的叙事诗只有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长恨歌》等寥寥几首。
二、按表现形式分(体裁)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形成于唐代) 包括律诗和绝句。
【绝句】:A、五言绝句如(王之涣《登颧雀楼》)B、七言绝句如(杜牧《泊秦淮》)【律诗】:A、五言律诗(杜甫《春望》)B、七言律诗(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曲】:(又称“词余”)(以元代成就最高)散曲小令(短小的曲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三、按内容分(题材)不同类别的诗歌,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所运用的写作手法有着一定的不同。
1、叙事诗叙事诗以写事记人为主。
一类着重写事,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或怀亲、或思乡、或赠友,如《月夜》、《过故人庄》。
一类着重记人,在人物命运的发展中表现人物的性格,如《孔雀东南飞》。
初中必背诗歌知识点分类归纳诗歌是语文中必学的知识,也是必考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诗歌,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初中必背诗歌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你!初中必背诗歌知识点一、抒情类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一反离别诗哀伤缠绵的格调,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
2.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以对偶句的形式,抒发了作者想要留住时光、留住美好事物,却又无可奈何的惜春伤时的情感。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俯视一切的心胸气魄。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常用来形容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
5.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雄浑沉郁、苍凉悲壮,抒发了守边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思乡的情怀。
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表现了作者豁达的胸襟和对人们的美好祝愿。
7.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诗人想摆脱愁思而又无法摆脱的苦闷心情。
8. 海日生残夜,江村入旧年。
通过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蕴含着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道理,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9.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
10.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用暗喻的手法形象的表现了愁丝之纷繁难解,突出了那种只有内心知道却难以向外人言说的苦恼。
11.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展现了农家老夫妇的深厚感情和他们的舒畅心情,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
12.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借用典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体现了作者抑郁不平的心情。
13.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借具体景象,将诗人因朋友离别而产生的无限怅惘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14.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以伤感的态度,表达出诗人对朋友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
15.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事理哲理类诗歌
事理哲理类的诗歌通常是通过自然、历史、人生等元素来表达诗人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
以下是一些事理哲理类的诗歌:
1.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长歌行》- 汉代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 《重赠卢谌》- 刘琨
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璆。
惟彼大公望,昔在渭滨叟。
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
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
4. 《离思五首·其四》-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5.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些诗歌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爱情、事业等的思考和感悟,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初中诗歌分类梳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的诗歌,如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诗歌分类梳理,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1. 诗歌分类及其特点。
2. 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 诗歌分类的辨别。
2.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相关诗歌资料。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及原因。
二、诗歌分类梳理(15分钟)1. 古体诗:介绍古体诗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如五言诗、七言诗、律诗、绝句等。
2. 近体诗:介绍近体诗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如词、曲等。
3. 现代诗:介绍现代诗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如自由诗、抒情诗、散文诗等。
三、诗歌鉴赏方法(15分钟)1. 了解诗歌背景:介绍诗歌的作者、时代背景、创作背景等。
2. 把握诗歌形象: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景物、人物等。
3. 品味诗歌语言:赏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诗句、修辞等。
4. 领悟诗歌情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基调、意境等。
四、实践鉴赏(15分钟)1. 教师选取代表性的诗歌,让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鉴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分类及其特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诗歌分类梳理,使学生了解了不同类型的诗歌及其特点,掌握了诗歌鉴赏方法。
在实践鉴赏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诗歌鉴赏,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诗歌背景,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
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别指导,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现代诗歌的类别
一、抒情诗。
抒情诗是以抒发诗人情感为主的诗歌类型。
这就像是诗人打开自己情感的大门,让各种情绪一涌而出。
1. 爱情诗。
2. 思乡诗。
3. 感怀诗。
二、叙事诗。
叙事诗呢,就像是用诗歌来讲故事。
1. 史诗。
2. 生活叙事诗。
- 解析:这是讲述日常生活中的故事的叙事诗。
它可能没有史诗那么宏大,但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比如写一个普通农民一天的劳作,从清晨下地干活,到傍晚扛着农具回家,中间的辛苦和收获时的喜悦都能在诗里体现出来。
就像我们看一部小成本的文艺电影,虽然没有大场面,但是那种生活的真实感特别打动人心。
三、哲理诗。
哲理诗是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诗歌。
1. 自然哲理诗。
2. 人生哲理诗。
四、自由诗。
自由诗是现代诗歌里比较特别的一类。
1. 形式自由。
2. 表达自由。
- 解析:在表达上也是自由的。
诗人可以用很直白的语言,也可以用很隐晦的象征。
它可以写社会现实,也可以写个人内心的小情绪。
只要能把想要表达的东西传达出来就行。
就像你在和朋友聊天,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只要能让对方明白你的意思就好。
初中语文诗词分类方式及意义
初中语文诗词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主题分类:包括田园诗、送别诗、怀古诗、羁旅诗、爱国诗、哲理诗、
抒怀诗等。
这些主题表达了诗人不同的观点、态度或情感。
2.按表达技巧分类:包括咏史怀古诗、写景诗、咏物言志诗、爱情诗、记行
送别诗、边塞诗等。
这些诗词通过不同的表达技巧来展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3.按语言风格分类:包括清新自然、雄浑豪放、委婉含蓄、简练明快等。
这
些不同的语言风格反映了诗人不同的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
4.按篇幅长度分类:包括长篇、中篇、短篇等。
这种分类方式主要是根据诗
词的篇幅长度来划分,也影响了诗词的内容和形式。
5.按创作年代分类:包括古代诗词、近代诗词等。
这种分类方式主要是根据
诗词的创作年代来划分,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和历史背景。
以上是初中语文诗词的一些常见分类方式,通过这些分类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的主题、风格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初中语文哲理诗
初中语文中的哲理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首:
1.《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描绘了自然理趣,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2.《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宋代诗人。
诗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
在最高层”表达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不被眼前的事物所迷惑的哲理。
3.《观书有感二首·其二》:作者朱熹,宋代诗人。
诗中“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说明了只有顺势而为,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冬夜读书示子聿》:作者陆游,宋代诗人。
诗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
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这些诗歌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需要同学们在学习时认真体会和理解。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了解诗歌的常见分类及每种诗歌对应的情感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五元来计算,你知道你应该得到多少元稿费吗?一、诗歌的分类二、古诗词曲内容分类及赏析要点1、怀古诗: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例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牧《赤壁》复习要点:鉴赏时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位技巧和手法。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内容特点:(1)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2)书法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3)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4)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2、咏物诗: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写。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
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恋。
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例文:《归园田居》主题:(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3)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绝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4、边塞、战争诗: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形式标志:题目中常出现“塞”“征”“军”等字样。
基本主题:(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2)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
初中诗歌分类(哲理谈禅诗)赏析
一、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 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表达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2.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3、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4、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
引用典故,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
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二、观书有感(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观书有感》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
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
2、请你将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3、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人的要常常读书多读书作为知识的源头活水才能保持思想的清新活力。
4、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
A、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是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B、诗歌用“半亩方塘”比喻书,“天光”“云影”比喻书的内容,运用比喻表现诗人疑惑不解而徘徊思考时的境界。
C、三四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澈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这样才能达到新境界。
D、这首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暗含哲理,给人启发,只有思想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才能才思不断,新水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