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的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40.83 MB
- 文档页数:120
晶体结构的分类晶体结构是材料科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它描述了材料原子、分子或离子的排列方式和周期性。
根据晶体结构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三大类。
1. 分子晶体:分子晶体是由分子构成的晶体。
它的特点是分子内部的化学键比较强,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
分子晶体通常以共价键或极性键相连,如氢键和范德华力。
这些相互作用力比较弱,所以分子晶体的熔点一般较低。
此外,分子晶体在晶格中的排列方式通常较为规则,呈现出较强的周期性。
分子晶体的典型代表是冰,其晶体结构由水分子通过氢键排列而成。
2. 离子晶体:离子晶体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晶体。
它的特点是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以离子键(电荷引力)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力比较强,所以离子晶体的熔点一般较高。
离子晶体的结构较为紧密,离子之间形成了三维晶格。
离子晶体的典型代表有氯化钠(NaCl)和氧化镁(MgO)。
在离子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比例需要满足电中性条件。
3. 金属晶体:金属晶体是由金属原子构成的晶体。
金属晶体的特点是金属原子之间形成了金属键,即金属原子间的价电子自由流动形成了电子云。
金属键的强度较弱,所以金属晶体的熔点一般较低。
金属晶体的结构通常是一个由正离子核组成的细胞,正离子核之间被电子云均匀地包围着。
典型的金属晶体有铁、铜和铝等。
除了以上三类晶体,还存在着复合晶体和非晶体。
复合晶体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晶体,这些物质可以是离子、分子或金属。
复合晶体的结构较为复杂,几种物质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三维结构。
非晶体是一种无定形的材料,在结构上没有明确的周期性。
非晶体通常是通过快速冷却或高压制备而成,如玻璃和聚合物材料。
综上所述,晶体结构根据其构成单位和相互作用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三大类。
通过深入研究晶体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可以揭示材料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为材料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的基本观点。
2. 掌握金属键和离子键的形成原理。
3. 能够区分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诠释生活中的实例。
二、教学重难点1. 金属键和离子键的形成。
2. 离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3. 金属晶体的电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PPT课件,包括图片、图表和相关案例。
2. 准备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的实物样品,如水晶、金属钠等。
3. 准备实验器械,如试管、烧杯等,用于演示金属晶体的导电性实验。
4. 准备一些习题,用于教室练习和测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金属钠、镁、铝等金属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光泽、密度等。
2. 引出金属的分类问题,强调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在结构上的差别。
(二)讲授新课1. 金属晶体的结构(1)介绍金属键观点,强调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互相作用。
(2)展示不同金属晶体的结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3)通过实验展示金属晶体的导电、导热、延展性等性质。
2. 离子晶体的结构(1)介绍离子键观点,强调阴阳离子之间的强烈互相作用。
(2)展示不同离子晶体的结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3)通过实验展示离子晶体的一些性质,如硬度、脆性等。
3. 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的比较(1)比较金属键与离子键的异同点。
(2)分析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别。
4. 离子晶体性质实验(1)展示钠、镁、铝等金属阳离子的水解过程,说明由此引起的化学性质特点。
(2)演示不同类型离子晶体的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的比较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晶体类型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三)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 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 影响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 如何根据晶体的结构预计物质的性质?(四)教室小结1. 总结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的结构特点。
金属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和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由金属键形成的单质晶体。
金属单质及一些金属合金都属于金属晶体,例如镁、铝、铁和铜等。
金属晶体中存在金属离子(或金属原子)和自由电子,金属离子(或金属原子)总是紧密地堆积在一起,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存在较强烈的金属键,自由电子在整个晶体中自由运动,金属具有共同的特性,如金属有光泽、不透明,是热和电的良导体,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机械强度。
大多数金属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硬度,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排列越紧密,金属离子的半径越小、离子电荷越高,金属键越强,金属的熔、沸点越高。
例如周期系IA族金属由上而下,随着金属离子半径的增大,熔、沸点递减。
第三周期金属按Na、Mg、Al顺序,熔沸点递增。
根据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
金属晶体都是金属单质,构成金属晶体的微粒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也就是金属的价电子)。
分子晶体:分子间以范德华力相互结合形成的晶体。
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及其形成的化合物如干冰(CO2)、I2、大多数有机物,其固态均为分子晶体。
分子晶体是由分子组成,可以是极性分子,也可以是非极性分子。
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弱,分子晶体具有较低的熔、沸点,硬度小、易挥发,许多物质在常温下呈气态或液态,例如O2、CO2是气体,乙醇、冰醋酸是液体。
同类型分子的晶体,其熔、沸点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例如卤素单质的熔、沸点按F2、Cl2、Br2、I2顺序递增;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按周期系同主族由上而下熔沸点升高;有机物的同系物随碳原子数的增加,熔沸点升高。
但HF、H2O、NH3、CH3CH2OH等分子间,除存在范德华力外,还有氢键的作用力,它们的熔沸点较高。
分子组成的物质,其溶解性遵守“相似相溶[1]”原理,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例如NH3、HCl极易溶于水,难溶于CCl4和苯;而Br2、I2难溶于水,易溶于CCl4、苯等有机溶剂。
根据此性质,可用CCl4、苯等溶剂将Br2和I2从它们的水溶液中萃取、分离出来。
晶体结构的分类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有序排列而形成的固体物质。
它们的结构可以根据晶体中原子的排列方式进行分类。
下面将介绍晶体结构的几种常见分类。
1. 共价晶体共价晶体由共价键连接的原子或分子构成。
共价键的形成依赖于原子间电子的共享。
这种晶体通常具有高熔点和硬度,如金刚石和石英。
在共价晶体中,原子或分子沿着晶胞内构成三维排列。
2. 离子晶体离子晶体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形成的固体。
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使晶体保持稳定。
离子晶体通常具有高熔点和脆性。
最常见的离子晶体是盐,例如氯化钠。
在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按照比例均匀地排列在晶胞中。
3. 金属晶体金属晶体是由金属元素的原子组成。
金属晶体具有可变的导电性和可形变性。
金属晶体的特点是原子间的金属键,通过电子云形成。
这些电子云是自由移动的电子,使得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金属晶体通常以球形或立方形排列。
4. 分子晶体分子晶体是由分子之间的弱范德华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晶体。
这种晶体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易溶性。
分子晶体的结构取决于分子的形状和大小。
分子通常在晶体中排列成规则的网格,如冰。
5. 复合晶体复合晶体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离子或分子组成的晶体。
它们通常具有混合晶体结构,也就是说,晶胞中的原子或离子具有不同的组合方式。
复合晶体可以是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例如铜铁合金。
在实际应用中,晶体的分类可以更加复杂,并且还有其他种类的晶体,如有机晶体、半导体晶体等等。
晶体结构的分类有助于我们理解和研究不同材料的性质和行为。
总结:晶体结构的分类包括共价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和复合晶体。
这些分类基于晶体中原子、离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
了解晶体的结构分类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材料的性质和特点,从而实现更好的应用和研究。
第二节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金属铜受外力作用易发生形变,而常见的食盐颗粒是正方体,食盐受外力作用易破碎,生成的小的食盐微粒。
那么它们的结构和组成是怎样的?如何从根本上解释上述现象?让我们带着上述疑问,走进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的世界,探究它们的奥秘吧。
一、金属晶体1.定义:金属晶体是指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形成的晶体。
2.金属键: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金属键的特征:由于自由电子为整个金属所共有,所以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数比较少,容易失去电子变成金属离子和电子,金属离子间存在反性电荷的维系――带负电荷的自由移动的电子(运动的电子使体系更稳定),这些电子不是专属于某几个特定的金属离子这就是金属晶体的形成的原因。
例1.金属晶体的形成是因为晶体中存在()①金属原子②金属离子③自由电子④阴离子A.只有①B.只有③C.②③D.②④解析:金属晶体内存在的作用力是金属键,应该从金属键的角度考虑,分析金属键的组成和特征:由自由电子和离子组成,自由电子具有良好导电性,即金属晶体是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通过金属键形成的。
答案:C3.金属晶体的结构型式:(1)特点:最常见的结构型式具有堆积密度大,原子配位数高,能充分利用空间等特点。
(2)分类:Ca 、Al 、Cu 、Ag 、Au 等金属晶体属于A 1型最密堆积,Mg 、Zn 等金属晶体属于A 3型最密堆积,A 2型密堆积又称为体心立方密堆积,Li 、Na 、K 、Fe 等金属晶体属于21234.金属晶体中的金属键和原子的堆积方式与金属晶体的物理性质的关系(1)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金属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在没有外加电场存在时是自由运动的,当有外加电场存在的情况下,电子发生了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呈现良好的导电性。
(2)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自由电子在运动时经常与金属离子碰撞,从而引起两者能量的交换。
当金属某一部分受热时,在那个区域里的自由电子能量增加,运动速度加快,于是通过碰撞,自由电子把能量传给金属离子。
物质结构与性质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一、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容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有金属光泽等二、金属的结构1.“电子气理论”(自由电子理论)金属原子脱落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个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用,从而把所有的原子维系在一起。
2.金属键:这种金属原子间由于电子气产生的作用(在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的相互作用)。
3、金属晶体:通过金属键作用形成的单质晶体金属键强弱判断:阳离子所带电荷多、半径小-金属键强,熔沸点高。
三、金属晶体的结构与金属性质的内在联系金属为什么易导电?在金属晶体中,存在着许多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的运动是没有一定方向的,但在外加电场的条件下自由电子就会发生定向运动,因而形成电流,所以金属容易导电。
金属为什么易导热?金属容易导热,是由于自由电子运动时与金属离子碰撞把能量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从而使整块金属达到相同的温度。
金属为什么具有较好的延展性?金属晶体中由于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没有方向性,各原子层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以后,仍可保持这种相互作用,因而即使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也不易断裂。
1、金属晶体的形成是因为晶体中存在A.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B .金属原子间的相互作用C.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D.金属原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2.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A.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弱B .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C .金属晶体中的金属阳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D .金属晶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失去电子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晶体中,若含有阳离子也一定含有阴离子B .原子晶体中只含有共价键C.离子晶体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D .分子晶体中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含有其他化学键4、为什么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逐渐降低,而卤素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却升高?四、金属晶体的密堆积结构1.下列有关金属元素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B.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正价C.金属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均不同D.金属单质的熔点总是高于分子晶体2.关于ⅠA族和ⅡA族元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周期中,ⅠA族单质的熔点比ⅡA族的高B.浓度都是0.01mol·L-1时,氢氧化钾溶液的pH比氢氧化钡的小C.氧化钠的熔点比氧化镁的高D.加热时碳酸钠比碳酸镁易分解关于离子晶体1、离子键2、成键的微粒:3、成键的本质:4、成键的条件:5.常见的离子化合物1、活泼的金属元素(IA、IIA)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VIA、VIIA)形成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