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形势
- 格式:pdf
- 大小:907.64 KB
- 文档页数:5
非常规油气资源概况为充分了解认识国内外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及行业发展现状,为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进行技术储备,根据集团公司领导批示,集团公司科技部组织研究院、油田公司、勘探公司、规划部、资源与勘探开发部、炼化公司等六个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2009年8月在大连召开的、由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共同组织的“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会”,收集、了解了国内外相关企业在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及深加工等领域的现状,为集团公司未来发展非常规资源提供了借鉴。
1.研讨会概况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危机也逐渐显现,因此,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至关重要。
为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和替代能源,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已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
本着推进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煤层气、油母页岩、油砂矿等非常规能源的发展,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共同主办了本次“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会”。
1.1会议主题内容(1)中国能源政策与发展战略;(2)我国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分布及开发前景;(3)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分析;(4)页岩油、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5)煤层气、油页岩地质环境生态保护及国家相关规定;(6)煤层气、油页岩项目设计及融资环境;(7)页岩油、煤层气深加工与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建议。
1.2参会单位及人员概况本次会议时间从2009年8月9-12日共4天,到会人员126人,会上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相关领导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联煤层气、神化、中煤能源、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各大型能源企业有关负责人和从事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勘探开发利用和设计研究有关院所的专家就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勘探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等共20人次发表了专题报告,会后出版论文集1本,收录了26篇相关论文。
2012年全国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形势吴琼;吴琪;李树枝;陈从喜【摘要】2012年经济增长总体放缓,矿业进入平稳发展期,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布局也有了调整的内在需求.通过整理2012年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登记矿业权数据,研究了矿产资源开采情况、综合利用情况、矿山企业经营等情况,得出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呈现新的形势:①需求减少和矿产品价格走低抑制了产量,为2005年以来首次下降,但重要矿种产量多数产量增长;②矿山数量持续下降,开采集约化规模化继续提高,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③矿产开发利用投资减速,经济效益下滑;④矿业处于调整期,矿山整合迎来新的机遇.【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3(022)009【总页数】5页(P6-10)【关键词】矿石产量;矿山整合;开采利用【作者】吴琼;吴琪;李树枝;陈从喜【作者单位】国土资源战略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12;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北京100812;国土资源战略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12;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北京100812;国土资源战略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12;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北京100812;国土资源战略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12;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北京1008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07.12012年,我国经济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经济增长缓中趋稳,增长率放缓至7.8%。
由于需求明显减少,重要矿产品的价格总体走低,矿业权人投资和生产意愿下降,采矿业投资增速呈下降态势,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下降至3.5%,矿业进入调整期。
通过分析2012年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登记矿业权数据①本文所有涉及矿种、许可证以及矿业权数据均不含油气矿产,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开采利用数据来源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统计年报》,采矿权数据来源于《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
,分析了矿山开发利用情况,研究了矿产资源开采情况、综合利用情况、矿山企业经营等情况,得出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呈现新的形势。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摘要】常规、非常规油气资源具有成因联系和共生特征。
油气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性很强。
源岩层系(区)内主要富集有页岩气、页岩油、煤层气和油页岩,其中前三者在国外已实现规模化开发,国内的煤层气开发已经取得进展,页岩气开发正在起步,页岩油开发还在探索,油页岩规模化开发面临较大的环境问题,应关注开发新技术研究。
运移层系(区)内主要聚集致密油气、水溶气和部分低渗油气,致密气和低渗油气在国外已规模化开发,国内在鄂尔多斯、四川等几个盆地已大规模开发。
圈闭层系(区)主要聚集常规油气、重油和低渗油气,这些油气资源均已大规模开发。
散失区为油砂的主要发育区,国内油砂品质较差,开发有一定难度。
继常规油气、致密气和煤层气资源之后,页岩气、页岩油是我国最现实的待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
我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远大于常规天然气,国家应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加强探索性研究和技术准备,这是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发展和提高油气资源自给能力的关键。
【Abstract】Conventional and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have relationships related to their origin and have characteristics related to their presence together. Regularity in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very strong. Inside the most concentrated part of the source rock strata formation/bed(area) lie shale gas shale oil coal-bed methane and oil shale- Shale gas shale oil CBM are already undergoing large scale development abroad while in China CBM development is already making progress, shale gas development is just getting started and shale oil development is still being looked into Large-scale oil shale development faces mor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produc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onducting research on new technology Tight oil and gas water soluble gas, and a portion of lower permeable oil and gas gather mostly in the migrating layers. Tight gas and lower permeable oil and gas are already undergoing large-scale development abroad and in the Ordos Sichuan and a few other basins in China 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heavy oil and lower- permeable oil and gas gather mostly in the trap strata (area),and are all undergoing large scale development. Missing are areas for any major oil sands development, as the quality of China’s oil sands is rather poor and development is definitely difficult After 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then tight gas and CBM then shale gas shale oil is China’s next most realistic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ource to develop China’s long-range natural gas resource potential is greater than its conventional natural gas resource potential .China should draft a long-term development program to strengthen exploratio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This is crucial for China’s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oil and gas resource self-sufficiency.非常规油气资源是指不能用常规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勘探开发的另一类资源,其埋藏、储存状态与常规油气资源有较大的差别,开发难度大,费用高。
3本文受到国家重大专项“页岩油有效开采关键技术”(编号:2008ZX05018)的资助。
作者简介:刘洪林,1973年生,高级工程师;1995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主要从事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研究工作。
地址:(065007)河北省廊坊市44号信箱新能源所。
电话:(010)69213733。
E 2mail :liuhonglin69@非常规油气资源发展现状及关键问题3刘洪林1,2 王红岩2 刘人和2 赵群2 张晓伟2 雍洪31.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际事业部 刘洪林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发展现状及关键问题.天然气工业,2009,29(9):1132116. 摘 要 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加快对其的开发利用对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此介绍了我国煤层气、油砂、油页岩、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致密砂岩气等非常规油气的资源状况,分析了国家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战略需求。
结论指出,为加快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步伐,需对以下非常规油气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攻关:油砂成矿规律及提高分离效率基础研究、油页岩成矿规律及原位开采基础研究、页岩气成藏机制及高效开采基础研究、致密砂岩气成藏机理及开采基础研究、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富集规律及开采工艺基础研究。
关键词 中国 非常规油气 勘探 开发 现状 需求 基础研究 DOI :10.3787/j.issn.100020976.2009.09.0321 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基础1.1 煤层气 ,我国42个主要含煤盆地煤层埋深2000m 以浅的煤层气地质资源为36.8×1012m 3[1]。
目前煤层气的开采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地面开采方式,通过地面钻井方式进行开采,目前国内已经建成产能大约7.5×108m 3/a ;另一种为煤矿井下抽放开采,2007年井下抽放产能大约为47×108m 3/a 。
我国矿产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浅析自然界的资源有三种,即再生资源、非再生资源和信息资源。
矿产资源从很大程度上讲是一种非再生自然资源,它是地壳形成后,经过几千万年、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的地质作用而生成,露于地表或埋藏于地下的具有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
无论生产创造的财富属于哪一个门类,其起始点都必定是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主要来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从旧石器、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铁器时代,正是以矿产资源利用主体的变更来划分社会生产力进步的阶段。
工业革命以来,又经历了煤、铁器时代和石油、有色金属时代以及核能与电子硅产品时代,带来了先是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百年强盛,继而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百年强盛。
正是资源分布和利用格局,再加上技术经济条件运动的格局,也决定了现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与开放经济体系的一体化。
矿产资源状况一直都是影响国内经济布局和国际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之一。
矿产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矿产资源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生成的,是不可再生资源,其在地球上的数量是固定的,只能是越来越少,由于矿产资源的耗量在急剧增长,使得有限的矿产资源呈现出衰竭的趋势,在可预见的未来,应该意识到矿产资源总有一天要枯竭。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30%以上的工农业用水均来自矿产资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矿产资源是人类的生命基石。
然而,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可预见的未来,经济上和技术上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确实是有限的,人类的需求却仍然在不断增长,这必然导致资源的耗竭,而且耗竭的前景已不容乐观。
矿产成矿地质背景条件矿产资源是地壳在其长期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是自然界矿物质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经一定的地质作用而聚集形成的。
不同的地质作用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矿产。
转变方式稳中求进——煤炭工业2011年发展与2012年展望●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2011年,我国煤炭工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动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努力转变发展方式,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增加有效供给,实现供需基本平衡。
2011年,我国煤炭需求增长较快,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中的比重接近80%,煤炭需求增量明显高于“十一五”平均水平,部分时段、部分地区供需矛盾一度比较突出。
为缓解这一矛盾,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加强市场监测。
密切跟踪煤炭经济运行情况,深入分析市场变化,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煤炭供需形势,安排迎峰度夏、度冬工作,正确引导市场预期;深入煤炭主产区、调入区和大型煤电企业调研,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了有效措施,着力缓解煤电矛盾。
二是提高供应能力。
及时组织新建煤矿项目竣工验收,促进项目尽快投产运营,全年新增产能9500万吨;推动兼并重组煤矿有序投产,全年释放产能约1.5亿吨。
三是做好产运需协调。
内蒙古、山西、陕西等产煤大省(自治区),合理组织生产,加大煤炭调出力度。
2011年,三省(自治区)分别调出煤炭6.1亿吨、5.8亿吨、2.7亿吨,均创历史新高。
神华、中煤、同煤、陕煤化、淮南矿业等大型煤炭企业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提高重点电煤合同兑现率,为保障电煤稳定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建设加快,第一批国家煤炭应急储备计划顺利完成。
在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煤炭工业努力增加有效供给,2011年,全国原煤产量35.2亿吨,同比增加2.8亿吨,增量为历史最高水平;煤炭净进口1.68亿吨,同比增长15%,实现了全年煤炭供需基本平衡。
(二)推进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约水平。
2011年,我们坚持把大基地、大集团、大煤矿建设和淘汰落后产能作为重要抓手,在调整结构中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在转变发展方式中谋划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
《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2.10.24目录前言一、能源发展现状二、能源发展政策和目标三、全面推进能源节约四、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五、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发展六、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七、加快推进能源科技进步八、深化能源体制改革九、加强能源国际合作结束语前言能源是支撑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能源始终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能源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形成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体系,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居民生活用能条件极大改善。
能源的发展,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能源资源禀赋不高,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拥有量较低。
能源消费总量近年来增长过快,保障能源供应压力增大。
化石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减少对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逐年下降。
中国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依靠能源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全面提升能源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动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努力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坚实的能源保障,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能源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工业快速增长,实现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全面发展,为保障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作出重要贡献。
——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2011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31.8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一。
2012年度全国矿产开发利用年度检查情况正文:---------------------------------------------------------------------------------------------------------------------------------------------------- 2012年度全国矿产开发利用年度检查情况(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2013年8月)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开发利用年度检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64号)和《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年度检查信息网上报备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2〕1178号)的要求,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部署开展了2012年度全国矿产开发利用年度检查工作(以下简称年检),并首次实行年检信息网上报备,总体进展顺利。
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总体进展情况根据各省(区、市)报送的年检信息,截止到2012年底,应当参加年检的矿山95268个,实检94605个,年检率99.3%,比上年度提高了3.3%;抽检18926个,抽检率19.9%;年检不合格矿山4380个,不合格率4.6%。
通过年检,注销采矿许可证848个,吊销采矿许可证32个,追缴矿产资源补偿费27640.38万元,罚没款11319.63万元,没收矿石32.5万吨,移交司法机关刑事处罚64起,发现并取缔非法采矿点573处。
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等16个省(区、市)年检率达到100%;天津、江苏、山东、河南、湖北、重庆等12个省(区、市)实地抽检率达到20%以上。
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积极克服基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人员紧张、任务重、网络设施不齐备不利条件,年检率大幅提高,年检和信息报备工作取得新进展。
年检重点检查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三率”情况、矿山储量动态监测、采矿权标识牌、矿产资源补偿费缴纳、土地复垦、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14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