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原理第1章动力经济性指标
- 格式:ppt
- 大小:373.50 KB
- 文档页数:30
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及特性综述摘要:本文是以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及特性为对象,通过研究了解动力性指标、经济性指标、发动机速度特性、发动机工况与负荷、发动机性能指标分类、发动机调节特性、发动机性能特性、发动机性能指标的校、指示功率、指示燃油消耗率等概念及数据,让我们直观及更方便的的方法了解发动机的性能和特性,使我在维修、检测及提升性能等一些方面能更快更有效。
一、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1、动力性指标2、经济性指标3、发动机速度特性4、发动机工况与负荷5、发动机性能指标分类二、发动机特性:1、基本概念2、发动机调节特性3、发动机性能特性4、发动机性能指标的校正三、发动机的指示指标:1、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2、指示功率3、指示燃油消耗率一、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1.1、动力性指标(1)有效转矩(T+4)(单位N.m)发动机通过飞轮对外输出的转矩(2)有效功率(Pe表示,单位KW)A、定义:发动机通过飞轮对外输出功率称为发动机的有效功率B、计算公式:(3)发动机产品铭牌A、标定功率和标定转速:发动机产品铭牌上标明的功率及相应的转速称为标定功率和标定转速B、标定功率分类:15分钟功率、1小时功率、12小时功率、持续功率其中,汽车上常用15分钟功率作为标定功率1.2、经济性指标(1)表示方法:燃油消耗率(2)定义:指发动机每发出1KW有效功率,在1小时内所消耗的燃油质量(g为单位)(3)要求:燃油消耗率越低、燃油经济性越好(4)计算公式:1.3、发动机速度特性(1)定义:发动机的功率、转矩和燃油消耗率三者随曲轴转速变化的规律(2)来源:发动机台架试验(3)发动机外特性:节气门全开时,台架试验所得到的速度特性称为发动机外特性(4)发动机部分特性:除节气门全开外得到的速度特性称为部分特性(5)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图1.4、发动机工况与负荷(1)工况(发动机工作状况):一般用宅的功率与曲轴转速来表征,或也可用负荷与曲轴转速来表示(2)负荷:在某一转速下发动机发出的功率与同一转速下所可能发出的最大功率之比(%)1.5、发动机性能指标分类发动机的性能主要有两个指标,一个是功率,一个是扭矩。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复习指导书注:各部分检修内容不作考试重点。
一、各章重点第1章发动机基本工作原理与总体构造重点:1.发动机排量、压缩比2.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3.柴油机与汽油机的区别、四冲程与二冲程的区别第2章发动机循环与性能重点:1.发动机性能指标(动力性指标、经济性指标)2.发动机性能特性(1)发动机工况(2)速度特性(3)负荷特性3.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和汽油机的理论循环第3章机体组与曲柄连杆机构重点:1.机体组、活塞组、连杆组、曲轴飞轮组的组成,主要零部件的作用、结构、原理、装配关系2.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调整,连杆组的检修3.活塞环安装、活塞组拉缸及其控制4.如何检验和校正连杆的弯曲,扭转变形第4章配气机构与换气过程重点:1.配气机构的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传动关系和调整方法2.配气相位、充气效率的概念3.配气机构的调整(气门间隙、配气相位、气门密封性检验等)第5章化油器式发动机燃油系统与燃烧重点:1.过量空气系数和空燃比2.汽油机各工况对混合气成分的要求3.汽油机的燃烧过程(正常燃烧、不正常燃烧),使用因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汽油品质、混合气浓度、点火提前角、转速、负荷等)第6章电控汽油喷射系统重点:1.汽油喷射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汽油喷射控制方式,燃油压力调节器,喷油器等2.汽油喷射所需传感器的原理与结构,如发动机曲轴位置和转速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空气流量计、爆震传感器、氧传感器等。
第7章柴油机燃油系统与燃烧重点:1.柴油机燃烧过程,使用因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2.喷油器、喷油泵的功用、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与检修,分配式喷油泵的优点3.柴油机的燃烧室,与采用的喷油器第8章进排气系统及排气净化装置重点:1.废气涡轮增压的基本结构与原理2.可变进气歧管技术3.排气净化装置的构造与原理(EGR、二次空气喷射、三元催化转化器)第9章冷却、润滑系统重点:1.冷却系的功用、冷却水循环路线2.冷却系主要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如节温器、冷却风扇)3.润滑系的功用、油路,润滑方式4.润滑系主要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机油泵、机油滤清器)第10章发动机的装配、磨合及验收重点:1.发动机装配工艺与技术要求二、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湿式缸套外表面直接与冷却液接触的气缸套。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1.汽车动力性指标: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2.加速时间表示加速能力: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3.驱动力:地面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 t=T t/r=T tq i g i oηT/r4.驱动轮的转矩: T t= T tq i g i oηT5.发动机转矩特性:节气门全开,发动机外特性曲线;节气门部分开启,部分负荷特性。
6.功率:Pe=T tq n/95507.使用外特性曲线:带上全部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8.传动系功率损失:机械和液力损失9.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10.静力半径Rs: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11.滚动半径rr:车轮几何中心到速度瞬心的距离。
12.驱动力图:根据下列两个公式:Ua=0.377nr/i g i o F t=T t/r=T tq i g i oηT/r以及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做出的F t - u a关系图,即驱动力图13.滚动阻力Ff产生的原因:轮胎(主要)、路面变形产生迟滞损失14.轮胎的迟滞损失:轮胎在加载变形时所消耗的能量在卸载恢复时不能完全收回,一部分能量消耗在轮胎内部摩擦损失上,产生热量,这种损失称为轮胎的迟滞损失。
15.滚动阻力系数f: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之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即单位车重所需的推力,Ft=Wf16.影响滚动阻力的因素:车速、轮胎结构、气压、路面条件、驱动力、转向17.地面切向反作用力Fx:是真正作用在驱动轮上的驱动汽车行驶的力,它的数值为驱动力减去驱动轮上的滚动阻力。
18.临界车速:超过后产生驻波现象,轮胎温度快速增加,大量发热导致轮胎破损或爆胎。
19.驻波现象:在高速行驶时,轮胎离开地面后因变形所产生的扭曲并不立即恢复,其残余变形形成了一种波20子午线轮胎比斜交轮胎的滚动阻力小20%~30%;21.气压:越高,轮胎变形及由其产生的迟滞损失就越小,滚动阻力也越小。
22.驱动力:Ft增大,胎面滑移增加,F f增大。
第一章1.内燃机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指标为什么要分为指示指标和有效指标两大类?表示动力性能的指标有哪些?它们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表示经济性能的指标有哪些?它们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指示指标是以工质对活塞所做的功为基础的,它不考虑动力输出过程中机械摩擦和附件消耗等外来因的影响,可以直接反映由燃烧到热工转换的工作循环进行的好坏:有效指标是以曲轴对外输出的功率为基础,代表了发动机整机的性能。
表示动力性能的指标:平均指示压力p mi是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的指示功平均指示功率P i发动机单位时间所做的指示功,P i=p mi V s in30τ平均有效压力p me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输出的有效功有效功率P e发动机指示功率减去机械损失功率对外输出的功率,P e=P i−P m有效扭矩发动机工作时,由功率输出轴输出的扭矩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C m:提高发动机转速,即增加单位时间内做工的次数,从而使发动机体积小、重量轻和功率增加。
转速增加活塞平均速度也增加,他们之间的关系:C m=Sn30表示经济性能的指标:指示热效率ηi是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之比。
指示燃油消耗率b i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与指示热效率之间的关系:b i=3.6×106ηi×Hμ有效热效率ηe发动机有效功与所消耗燃料热量的比值有效燃油消耗率b e与P e的关系:b e=BP e ×106,与ηe的关系ηe=3.6×106b e×Hμ2.怎样求取发动机的指示功率、有效功率、平均指示压力和平均有效压力?指示功率P i=p mi V s in30τb i=BP i×106 P i=P e+P m有效功率P e=P i−P m P e=T tq n9550P e=p me V s in30τb e=BP e×106平均指示压力p mi=W iV s P i=p mi V s in30τ平均有效压力p me=30P eτV s in p me=0.1047T tqτiV s×30×10−33.机械效率的定义是什么?机械效率是有效功率和指示功率的比值,ηm=P eP i =p mep mi=1−P mP i=1−p mmp mi4.压缩比的定义是什么?压缩比等于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的比值。
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1 汽车的动力性指标1)汽车的动力性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2)汽车动力性的三个指标: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
3)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与超车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能力。
4)汽车的上坡能力是用满载时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 imax 表示的。
货车的imax=30% ≈ 16.7 °,越野车的 imax= 60%≈ 31 °。
1.2 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1)汽车的行驶方程式F tF fF wF iF jT tq i g i0 TC A2duGf cosDu aG sinmr21.15dtT tq i g i0 TC D A 2durGf21.15u aGimdt2)驱动力 F t :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到驱动轮,产生 驱动力矩 T t ,驱动轮在 T t 的作用下给地面作用一圆周力 F 0 ,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 t 即为驱动力。
3)传动系功率 P T 损失分为机械损失和液力损失。
4)自由半径 r :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
静力半径 r s :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
滚动半径 r r :车轮几何中心到速度瞬心的距离。
5)汽车行驶阻力 : F F f F w F i F j6)滚动阻力 Ff:在硬路面上,由轮胎变形产生;在软路面上,由轮胎变形和路面变形产生。
7)轮胎的迟滞损失指:轮胎在加载变形时所消耗的能量在卸载恢复时不能完全收回,一部分能量消耗在轮胎内部摩擦损失上,产生热量,这种损失称为轮胎的迟滞损失。
8)滚动阻力系数 f 指: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的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
故Ff=W*f 。
9)驻波现象:在高速行驶时,轮胎离开地面后因变形所产生的扭曲并不立即恢复,其残余变形形成了一种波,这就是驻波。
此时轮胎周缘不再是圆形,而呈明显的波浪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