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萨缪尔森-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 格式:ppt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29
萨缪尔森经济学19版《萨缪尔森经济学19版》是一本著名的经济学教材,由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所撰写。
本教材首次出版于1948年,至今已经出版了19个版本。
它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的大学经济学教育中,被誉为经济学教育的经典之作。
《萨缪尔森经济学19版》的内容涵盖了经济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机制,研究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等宏观变量的变化和相互关系。
微观经济学则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研究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决定等微观经济问题。
在宏观经济学方面,《萨缪尔森经济学19版》详细介绍了国民收入的测算方法和计算方式,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NP)等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同时,该教材还探讨了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的调控作用。
此外,还介绍了国际贸易和汇率等国际经济问题。
在微观经济学方面,《萨缪尔森经济学19版》详细介绍了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决定的理论,包括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画法和解读,以及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的确定方法。
同时,该教材还介绍了市场失灵的情况和原因,例如垄断、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除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外,《萨缪尔森经济学19版》还涉及了其他一些重要的经济学领域。
例如,它介绍了经济学的方法论和基本原理,包括经济学的定义、假设和研究方法。
此外,还介绍了经济学家的思想和观点,包括亚当·斯密、凯恩斯等经济学家的主要理论和贡献。
《萨缪尔森经济学19版》的特点之一是语言简洁明了,适合初学者阅读。
它使用了大量的实例和案例,以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经济学原理。
此外,该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习题和案例分析,以帮助读者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萨缪尔森经济学19版》是一本经济学教育的经典教材,它涵盖了经济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S-S——(开展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在《保护主义与实际工资》(1941)一文中,提出关于关税对国内生产要素价格或国内收入分配影响的一种西方经济学理论,被称之为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该定理证明了实行保护主义会提高一国相对稀缺要素的实际报酬。
同时回答了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问题即要素报酬问题,短期内出口部门所使用的要素都获利,进口部门所使用的要素都遭受损失;长期过程中,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要素获利,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要素受损。
一部世界性的经济学教科书:解读萨缪尔森〈经济学〉我对经济学知之不多,但这丝毫不妨碍我知道萨缪尔森的鼎鼎大名,这大半归因于他诺贝尔经济学家的头衔和那本深刻影响着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著作——《经济学》。
我们往往有这种体会,一门专业在一个外行眼中是一个具有某些神秘色彩的陌生世界,我们不能也无力去涉及那些看似高深的理论,起码,经济学在我眼中就是如此。
所以当有朋友推荐我看一看《一部世界性的经济学教科书——解读萨缪尔森〈经济学〉》时,我是抱着一种热烈的求知心态去认真研读的。
读毕,掩卷沉思,倒觉得作者范家骧先生不局限于《经济学》而解读经济学,追本溯源,旁征博引,宏观也好,微观也罢,皆娓娓道来,别有一番滋味。
萨缪尔森作为美国凯恩斯学派的领袖人物,又是美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第一人,一生中曾写出了多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著作,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贡献可谓巨大。
而《经济学》作为他的代表作,至今仍是出版界颠扑不破的一个“神话”,已出版了16个版次,总销量达数千万册,共有40多个语种译本,作为一本普及性的教科书,如此骄人的成绩绝对堪称“前无古人”,这本书也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甚至世界历史上最畅销的一本经济学教科书。
更可贵的是,该书出版了16个版次,每一版都不尽相同,紧紧把握住美国经济变化与西方经济理论和政策的进展,注意各种数据的不断更新,不但使读者不落伍于时代,更使得我们了解了一本畅销书久而不衰的背后所付出的不懈的努力。
萨缪尔森将自己的经济学称为“新古典综合”,即以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经济学(20世纪50年代以来称之为宏观经济学)与以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为代表的凯恩斯就业理论体系(20世纪50年代以来称之为微观经济学)在理论上的结合,所以按照作者范家骧先生的话讲,要想真正解读这本书,解读任何一个版次,都是不合适的,也是不完全的;而且单纯地解读萨缪尔森《经济学》一书,就事论事,恐怕也不足以使人明白“新古典综合”的真正涵义。
第1篇保罗·萨缪尔森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他的经济学理论对20世纪以及21世纪的经济政策和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萨缪尔森经济学的主要观点:一、福利经济学1. 效率与公平的权衡:萨缪尔森认为,在经济学中,效率与公平是两个重要的目标。
效率指资源的有效配置,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合理。
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两者往往存在矛盾,需要权衡。
2. 帕累托最优:萨缪尔森提出了帕累托最优的概念,即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每个人的效用达到最大化。
他认为,帕累托最优是评价经济政策的重要标准。
3.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萨缪尔森认为,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具有效率,但在某些情况下,市场会失灵,如公共物品、外部效应等。
这时,政府需要介入,通过税收、补贴、公共投资等手段,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
二、宏观经济学1. 总需求与总供给:萨缪尔森提出了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用以分析经济波动。
总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种价格水平下,经济主体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供给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种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2.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萨缪尔森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如调整利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财政政策(如税收、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和物价稳定等目标。
3. 经济周期:萨缪尔森提出了经济周期的理论,认为经济波动是由总需求的波动引起的。
经济周期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三、微观经济学1. 市场竞争与垄断:萨缪尔森分析了市场竞争与垄断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他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资源配置效率较高,而在垄断市场中,资源配置效率较低。
2. 消费者行为:萨缪尔森提出了消费者行为理论,认为消费者在预算约束下,追求效用最大化。
他提出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等概念,用以分析消费者选择。
3. 生产者行为:萨缪尔森分析了生产者行为,认为生产者在成本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
摘要:
1.萨缪尔森与《经济学原理》的关系
2.《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3.《经济学原理》的地位与影响
正文:
1.萨缪尔森与《经济学原理》的关系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是一位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他的经典之作《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自1948 年首次出版以来,一直是经济学领域的重要教材。
作为一部经济学入门教材,它详细介绍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2.《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经济学原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微观经济学,包括需求、供给、价格、消费者剩余、生产要素等概念;第二部分则主要涉及宏观经济学,探讨了国民收入、通货膨胀、失业、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议题。
书中以数学模型和图表为主要工具,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严谨的阐述。
此外,萨缪尔森还结合实际案例,使得理论更具有说服力和可读性。
整部作品条理清晰,易于理解,适合经济学初学者阅读。
3.《经济学原理》的地位与影响
《经济学原理》在经济学领域具有极高的地位,被誉为经济学的“圣经”。
不仅为经济学专业学生提供了重要的学习资源,也为广大经济学爱好者提供了
一个了解经济学的途径。
在我国,《经济学原理》同样具有广泛的影响。
许多高校将其作为经济学相关专业的教材,对我国经济学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许多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也从中受益,运用书中的理论分析方法来研究经济问题和制定政策。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是指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他的经济学教材《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一系列经济学理论和原则。
这些原理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各个方面,为人们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基础。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的第一部分是关于微观经济学的原理。
其中包括了供求关系、市场均衡、消费者行为等方面的原理。
供求关系原理指出,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的。
市场均衡原理指出,在竞争市场中,供给和需求会自动调整,最终达到市场均衡。
消费者行为原理研究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的决策过程,包括效用最大化、边际效用递减等。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的第二部分是关于宏观经济学的原理。
其中包括了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货币市场等方面的原理。
国民收入原理研究了经济中的总产出和总收入的关系,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指标的计算和解释。
就业原理研究了劳动市场上的就业和失业问题,包括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失业率的测算等。
通货膨胀原理研究了货币供应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包括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等。
货币市场原理研究了货币的供求关系和利率的形成机制,包括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等。
除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原理外,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还包括了一些跨学科的原理。
比如,公共物品原理研究了公共物品的供给和需求问题,包括公共物品的特点和政府在公共物品提供中的作用。
外部性原理研究了市场交易对非参与者的影响,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的概念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收入分配原理研究了收入在经济中的分配问题,包括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和政府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的核心思想是理性行为和市场机制。
理性行为指的是经济主体在做出决策时会根据自己的利益进行选择,追求效用最大化。
市场机制指的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的自动调节和协调作用。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通过这些基本原理和假设,帮助人们理解经济现象,预测经济变动,并提出政策建议。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原创实用版】目录1.萨缪尔森与《经济学原理》的关系2.《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3.《经济学原理》对经济学的影响和贡献4.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观点5.总结正文1.萨缪尔森与《经济学原理》的关系保罗·萨缪尔森是一位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他的经典著作《经济学原理》自 1948 年首次出版以来,一直是经济学领域的重要教材。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原理》以凯恩斯主义为基础,融合了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2.《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经济学原理》共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政策分析。
微观经济学部分主要讲述了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如消费者如何选择、生产者如何决定生产等。
宏观经济学部分则关注整个经济体系,探讨总量经济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等。
政策分析部分则讨论了政府如何通过经济政策来影响经济发展。
3.《经济学原理》对经济学的影响和贡献《经济学原理》对经济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将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的理论相结合,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其次,它系统地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得经济学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和规范。
最后,它强调了政策分析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使得经济学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研究,更是一种实践指导。
4.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观点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主张政府应该积极干预经济,以确保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其次,他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政府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可以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
最后,他强调了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主张国际间的自由贸易。
5.总结总的来说,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原理》是一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学著作。
它不仅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也为经济学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初学者写在前面的话:免费的午餐,两全其美的选择,并不存在,或此或彼,我们总得选择,而选择必然意味着某种放弃——经济学称为“机会成本”;经济政策和其它选择类似,大部分情况下必须凭借带有很大局限性的经验或未加证明的直觉选择看起来最好的那个,然而,过程是不平坦的,结果是不被保证的,风险如影随形;对众人皆知理论的怀疑是理性思考的起点,剩余价值学说更像是魔术高手的一个戏法,引发绵延百年的世界震颤,本身却并非一成不变的真理;经济学是理解社会运作和政治体制的望远镜,由于某些产业的特征,垄断在经济上的有着相对的正当性,但既得利益集团与普罗大众的利益分配,永远不会波澜不惊或者无关紧要,理性判断的重要性也只会愈加凸显;经济力量对人的影响可能仅次于物理层面——它不止意味着拥有财富的多寡,更意味着我们将受到何种程度的教育,面临何种尺度的利益分配,甚至决定精神层面在内日常生活的各种可能性边界;探求每个人拥有更好生活这个复杂方程式的答案,不仅是经济学的终始,更是所有学科背后的上帝。
经济学萨缪尔森(前)经济学与互联网互联网提供了廉价,迅捷获得大量信息的途径。
大部分统计资料都由政府提供,所以应先浏览政府和国际组织网站。
小心判断所使用的信息和数据是否可靠。
第一编基本概念第一章经济学基础知识A 导言1撞钟为谁经济学原理伴随人的一生。
个人前途不仅取决于能力,也受到经济力量的影响。
2稀缺与效率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之间分配。
隐含的核心思想:物品和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加以利用。
稀缺是指这样一种状态:相对于需求,物品总是有限的。
效率是指最有效的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
在不会使其他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则该项经济活动就被认为是有效率的。
经济学的精髓之一就是承认稀缺性的存在,并探讨一个社会如何进行组织才能最有效的利用其资源。
3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亚当斯密被当做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物品价格的形成,土地劳动资本等价格的形成,市场机制长处和弊端,指明社会经济效益实际上出自个人的自利行为。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
摘要:
1.萨缪尔森及其对经济学的贡献
2.《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3.《经济学原理》在我国的影响和应用
正文:
1.萨缪尔森及其对经济学的贡献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36 年,他发表了《经济学原理》一书,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萨缪尔森被认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理论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学研究的发展。
2.《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经济学原理》是萨缪尔森的代表作,全书分为三部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这部分主要讨论了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包括消费者、企业和市场。
萨缪尔森在书中详细阐述了需求、供给、价格、生产等基本概念,为经济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宏观经济学:这部分关注的是整个经济体系,如国家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等问题。
萨缪尔森提出了著名的“加速原理”、“乘数原理”等理论,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3)国际经济学:这部分主要讨论了国际贸易、汇率、国际金融等问题。
萨缪尔森通过分析比较优势、贸易制度等概念,揭示了国际经济关系的内在规
律。
3.《经济学原理》在我国的影响和应用
自20 世纪中后期以来,《经济学原理》在我国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该书为我国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另一方面,书中的许多观点和政策建议,如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都为我国政府的经济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同时,《经济学原理》也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经济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对我国经济学人才的培养产生了重要影响。
读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有感前言:被称为经济学界最后一个通才的萨缪尔森大师,他提出的很多著名理论,为后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值得后人认真揣摩学习,其中他的不朽巨著《经济学》理论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
萨缪尔森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由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两部分构成,前者可以用微观经济加以分析,而后者则可以用宏观经济进行论证。
但值得思考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尽管萨缪尔森造诣深厚影响巨大,但其书中某些观点并非不存在需要质疑和反思的地方,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既要认真学习前人的理论学说,更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思考辩证。
本文主要是读了此书后就其几点理论进行思考。
关键词:萨缪尔森经济学供求收入分配宏观经济经济危机在“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里,一个国家要增强综合国力,要提高国民生活水平,要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必定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而且需要经济学理论的指引和帮助我们基于正确合理的经济原则来设计经济政策。
保罗.萨缪尔森似乎天生就是一个为经济学而生的人,他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综合的代表人物,其理论观点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书中他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原本复杂的经济学原理,让我们更容易明白隐藏在生活中惊人的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是一门帮助人们增强洞察力和保障选择效率的学问。
经济学的定义有很多,什么是经济学?萨缪尔森说,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也就是说物品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地利用它们的资源。
他认为如果所有的物品都是免费的,这时物品是有限的,而需求却无限,就现在的生产能力来看,物品和劳务是无法满足每个人的消费欲望。
基于物品的稀缺性和欲望的无限性,就要最好的利用有限的资源。
但是,在生活中物品固然是有限的,需要质疑的是,物品的需求是无限的吗?我认为物品的需求并不是无限增长的。
对于有些人以拥有更多的物品为荣的社会风气来说,需求的确是无限的,但是也有一些智慧者或选择了与人为善的积极态度,又或选择了与世无争的消极态度,其共同点都是知足常乐,心态平和。
经济学原理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的基础,也是经济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而保罗·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原理》无疑是这一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
这本教材以其清晰的逻辑、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
在本文中,我们将简要介绍《经济学原理》这本教材,并分析其中一些重要的经济学原理。
首先,萨缪尔森在《经济学原理》中系统地介绍了供求理论。
供求理论是经济学中的基础理论之一,它解释了市场价格形成的机制。
通过对供求曲线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价格是如何在市场中形成的,以及价格变动对供求关系的影响。
这一部分的内容,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也为他们后续学习更深入的微观经济学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萨缪尔森在教材中详细介绍了边际分析原理。
边际分析原理是现代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解释了个体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最优决策。
通过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比较,个体可以确定最优的生产和消费水平,从而最大化效用或利润。
这一部分的内容,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个体决策的基本原理,也为他们后续学习更深入的微观经济学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萨缪尔森在《经济学原理》中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和调控政策。
在这一部分的内容中,萨缪尔森详细介绍了国民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这些内容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也为他们后续学习更深入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经济学原理》是一本经典的经济学教材,它系统地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通过学习这本教材,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强烈推荐这本教材给所有对经济学感兴趣的学生和爱好者。
专业
岭南学院其实就是中山大学,或者广东最有名的商学院之一吧。
大一大二学习一些根本的知识,到大三〔大二学期末〕可以自由分专业。
有经济学、金融、财政、物流、保险、国际贸易六项选择。
根本知识:经济学〔微观与宏观〕,货币银行学,管理学、商务统计。
数学根底有高数、线性代数、概率统计。
然后分金融学、财政学、经济学、物流、保险、国际贸易各自有其要学习的东西。
根底知识以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原理为根底,然后中级的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管理方面有管理学,然后还有各个专业的入门根底,大二接触,大三以后选了专业再深入。
出路
学术方向的去做研究,就业的如大会计师事务所,各种外企国企,公务员等。
就业门路比拟广,不过竞争也很剧烈,因为现在这种专业很多学生会选。
就业的话应该可以说在珠三角较为吃香,在北方那么没有那么好。
一般像我大三选经济学专业的是偏向于考研或者出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