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河的治理
- 格式:pptx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20
相关河流、湖泊的治理案例那我就给你讲一讲泰晤士河的治理案例吧。
以前的泰晤士河那可真是个“大臭水沟”。
工业革命的时候,英国到处都是工厂,那些工厂可没什么环保意识,就一个劲儿地往泰晤士河里倒各种垃圾、污水,啥脏东西都往里塞。
结果呢,泰晤士河变得又黑又臭,河里的鱼啊虾啊基本都死翘翘了,住在河边的人那可真是苦不堪言,每次经过都得捏着鼻子。
但是呢,英国人后来终于意识到再这么下去可不行啦。
于是就开始大力治理。
首先呢,他们对那些往河里排污的工厂下了狠手,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就像是给那些工厂戴上了紧箍咒。
谁要是偷偷排污,那就罚得他倾家荡产,让他知道破坏环境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
然后呢,他们又建了好多污水处理厂。
这些污水处理厂就像是一个个“清洁工”,把那些脏水收集起来,经过一道道工序,把里面的有害物质去除掉,再把相对干净的水放回泰晤士河。
而且啊,他们还对泰晤士河的河道进行了清理和整治。
就像给一个脏兮兮的人洗澡一样,把河底的淤泥啊、垃圾啊都给清理出来。
还重新规划了河岸,种上了好多植物,让泰晤士河两岸变得绿树成荫,漂亮极了。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泰晤士河就像换了一个模样。
现在河水清澈多了,鱼又开始在河里欢快地游来游去,河边还成了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呢。
再给你说个咱们中国滇池治理的事儿。
滇池啊,本来是云南的一颗明珠,可是后来因为周围的城市发展、人口增加,大量的污水啊、垃圾啊就冲进了滇池。
滇池的水变得浑浊不堪,还时不时散发着臭味,湖面上还长了好多蓝藻,看起来就像一层绿油油的油漆。
咱们中国政府一看这可不行啊,滇池可是宝贝啊。
于是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治理行动。
一方面,就像治理泰晤士河那样,大力整治周围的污染源。
那些违规排污的企业都被关停整改,还加强了对污水排放的监管。
同时呢,还采用了生物治理的方法。
比如说投放一些吃蓝藻的鱼类,让这些小家伙们去消灭那些讨厌的蓝藻。
还在滇池周围种了好多水生植物,这些植物就像一个个小卫士,既能吸收水里的污染物,又能美化环境。
泰晤士河治理案例
泰晤士河治理案例是英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水利工程项目,目的是为了解决泰晤士河的洪涝灾害和水污染问题。
该项目开始于19世纪中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历时数十年之久。
整个工程涉及到上百个项目,其中包括河道疏浚、堤防加固、水闸建设、排污管道建设等。
该项目的成功得益于英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工程师们的创新精神。
他们采用了多种先进的工程技术,为泰晤士河的治理开辟了新的途径。
例如,他们建造了一系列水闸,可以调节泰晤士河的水位,从而有效地防止洪水的发生。
同时,他们还建造了一系列污水处理设施,将泰晤士河的水污染问题得到了缓解。
泰晤士河治理案例为世界各国的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
启示。
他们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处理水资源问题时,政府和工程师们需要密切合作,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才能够取得成功。
- 1 -。
英国泰晤士河水污染治理及对淮河流域的启示工业革命是英国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英国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集聚,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
工业革命使英国城市成为欧洲最糟糕的居住区,垃圾随意丢弃、没有排水设备、传染病肆虐。
人们在获得巨大财富和工业发展的同时也最大程度地破坏了城市环境。
自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泰晤士河受到严重污染,其污染程度让人触目惊心。
河流受到污染,饮用水源遭到破坏,居民饮用受到污染的水,生命健康受到威胁, 流行疾病也开始大规模爆发和传染,造成重大人员死亡。
从现有资料研究来看,造成泰晤士河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有: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工业迅速发展,工厂林立,工业废水增加,而大多工厂主出于最大程度追求经济利益的考虑,并未采取有效措施,直接将污水排入河流;随着英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人口向城市涌入,由于当时的城市管理落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造成大量生活污水被排入河流;维多利业时期英国普遍盛行自由主义政策,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关注要远远多于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注,地方政府出于发展经济的考虑,对河流污染往往视而不见,造成污染加重。
泰晤士河严重的水污染引起了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政府调整机构设置,成立“大都市排污委员会”专门负责水污染治理事宜,通过调查研究积极寻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转变宏观政策,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加强市政建设,建立城市排污系统。
议会针对英国习惯法在治理河流污染方面的缺陷,通过立法手段解决这一问题,先后颁布数部法案,弥补法制漏洞,推进河流污染治理法制化进程。
那些深受河流污染之害的民众纷纷自发组织起来,通过各种形式呼吁社会关注河流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包括河流污染治理在内的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英国政府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整治水污染,前后共花费了大约一白二十年的时间。
从分散治理到全流域管理看英国泰晤士河的变迁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泰晤士河是英国南部的一条河流,流经伦敦,起源于英格兰西部格洛斯特郡的刻瓷沃尔德山,经南部六郡,向东流往伦敦,最后在诺尔沙洲处与北海汇合。
泰晤士河横贯英国首都伦敦与沿河十多座城市,因此被称为英国的母亲河。
其流域面积为13000 平方公里,全年降水比较均匀,水位稳定。
泰晤士河历史上发生过两次水质严重恶化的时期。
第一时期为1800~1850 年,第二时期为1900~1950 年。
从1850 年开始,泰晤士河共进行了两次河道治理。
1852 年至1891 年是泰晤士河污染治理的第一阶段,主要为建设河坝筑堤与城市污水排放系统,并确定了河流污染治理的基本规划。
这次治理是在伦敦以东25 公里处平行于泰晤士河修建两条长161 公里的拦截式大型下水道,污水经市区污水排放管网及排水沟排入这两条下水道,再由下水道将污水送到位于泰晤士河感潮段排污口的污水仓库中,污染即被转嫁给泰晤士河下游。
这种措施在一定时间内降低了伦敦主城区河段的污染状况,但是通过隔离下水道将污染转移到下游以及海洋,缺失相关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水质达标净化,这种对策本身并不具有可持续性。
1955 年至1975 年,泰晤士河开始了第二阶段的治理。
这一阶段治理的最大特点就是从地方分散治理转换为全流域的管理。
这一时期最主要的行为就是对污水厂进行了合理的优化,整合了资源,提高了净化效率。
伦敦原有的180个污水处理厂缩减为十几个较大的污水处理厂,例如其中的贝肯污水处理厂是当时欧洲最大的污水处理厂。
此外,泰晤士河还采取了对河流充氧的措施来提。
英国伦敦泰晤士河道环境保护计划发布首先,作为资深的文案专家,我将以一种合适的格式来介绍英国伦敦泰晤士河道环境保护计划的发布。
以下是我的稿件:【封面】【概述】伦敦泰晤士河作为英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不仅是伦敦市民的生活之源,也是该地区丰富的生态系统的栖息地。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加,泰晤士河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此,英国政府特别发布了泰晤士河道环境保护计划,旨在恢复和保护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
【背景】伦敦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大都市,其发展迅猛,泰晤士河作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承载了大量的航运和旅游活动。
然而,长期以来,这一地区的工业废水、农业污染以及生活垃圾等问题逐渐累积,对泰晤士河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为了保护泰晤士河的生态,英国政府正式发布了泰晤士河道环境保护计划。
【计划内容】泰晤士河道环境保护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监测与管理:计划将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加强对泰晤士河水质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定期评估水质状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水质。
2. 生态保护与恢复:计划将积极开展泰晤士河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工作,增加湿地保护区的面积,保护和培育当地的濒危物种,并采取措施减少生态系统破坏。
3. 废水处理与排放控制:计划将加大对工业和农业废水的处理和排放控制力度,制定更严格的废水排放标准,以减少对泰晤士河的污染。
4. 治理污染源头:计划将加强对泰晤士河沿岸工业企业和居民区的监管,推动污染企业进行环保改造,促进居民生态环境意识的提高。
【成果展望】泰晤士河道环境保护计划的发布标志着英国政府对泰晤士河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显示了政府加强环保治理的决心。
预计随着该计划的实施,泰晤士河的水质将得到有效改善,生态系统将逐步恢复,居民的生活环境将变得更加宜居。
【结语】英国伦敦泰晤士河道环境保护计划的发布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新的希望。
这项计划的实施将使泰晤士河的水质得到有效改善,生态系统得到恢复,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泰晤士河下游水环境治理YVETTE DE GARIS摘要泰晤士河伦敦上游段的水质状况一直是相当良好的。
但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上叶,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而污水处理设施没有相应发展,流经伦敦市区的感潮河段的河水被废水严重污染了。
本文将要描述过去200年来,河流水质恶化以及经治理后恢复的过程,这期间的几个阶段,由于缺少资金,河流水质遭到极大地破坏。
第一个阶段从1800年到1850年,伦敦人口从100万增加到275万,泰晤士河被污水严重污染。
其后,政府当局修建了拦截式地下排污系统。
这套系统对伦敦污染治理起到了抑制作用,但将市区的污染问题转移到了伦敦下游的河口处,他们在这里修建了污水仓库以存储污水,等退潮时将污水排入河流;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上叶,伦敦人口暴增到800万,当时,30公里的感潮河段完全缺氧。
于是,在河的两岸各修建了一座污水处理厂,代替原来的污水仓库。
这项措施见效很快,河流水质马上明显好转。
现在,泰晤士河下游被认为是世界上通过首都城市最清的河流,118种鱼群生活在这里,其中还包括鲑鱼。
尽管泰晤士河的污水治理很成功,但是,偶尔的暴雨会将污染物直接冲到河流而引起污染,这种现象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1.引言整治恢复泰晤士河的工作前前后后共用了约120年的时间,花费了相当于几十亿美元的代价才取得了今天的成效。
这项辣手的工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中间隔了80年。
第一个阶段从1860年开始,到1875年结束,期间修建了城市地下排污系统;第二个阶段为1955~1975年,期间引进了整套的污水处理设备。
本文将论述从开始污染到现在污染治理基本完成为止,各个阶段的污染和治理情况。
同时,本文也将提到当前由于暴雨而引起的下水道溢流而造成的污染现象。
2.第一个污染阶段1800~185019世纪上叶,伦敦的人口增加很快,1800年约为100万,而到1850年增加至275万。
人口的增加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生活污水的增加,这些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泰晤士河的感潮河段。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泰晤士河水污染治理经验对钱塘江的启示引言目前,全球各地不同程度的承受着水污染的危害,而在我国的钱塘江流域,随着城乡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水体污染问题亦日趋严重,水质状况已不容乐观。
因此,控制污染、保护好钱塘江水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对目前国内外对水污染的认识,泰晤士河水污染治理的组织体系、法律法规、监管措施等相关理论的最新理论成果进行阐述。
一、国内对钱塘江水污染的认识及研究孙一平,董民强,许阳(2006)提出,咸潮是钱塘江作为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安全威胁之一,由于钱塘江水流入东海,每月有二次要受成潮侵袭的影响,尤其是在每年的7月到10月,壮观的钱江潮也给杭州城市供水带来了威胁,氯离子含量有时高达1000mg/L,大大超过限值250mg/L。
目前采用上游新安江和富春江水库放水来顶潮,和错时进水,来满足水质指标。
而且,由于客观上存在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原因,使一些企业偷排直排现象十分严重。
2 0 0 5 年6 月2 0日,钱塘江浦沿镇沿长约5公里的江面,发生大面积死鱼事件。
近300米宽的江水一下子变成了深褐色,散发着臭味。
成千上万条鲤鱼、鲫鱼、鲻鱼浮出江面,像喝醉酒似地在江面上飘浮。
经过水质检测:其P H值2.38,化学含氧量118mg/L,氯氨量643mg/L ,磷酸盐含量0.641mg/L。
环保部门分析钱塘江251个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化学需氧量(COD )为27.1万吨/年、氯氮为2.2 万吨/年,而实际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COD)为33.21万吨/年、氯氮为2.41 万吨/年,水污染已给生态环境和饮用水安全带来了许多隐患。
史英标,尤爱菊,徐有成认为,随着钱塘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的大幅度增加,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主要表现在流域生态环境的退化,河口河床冲淤对径流变化的敏感性增加,小流量高水位屡有发生,中、上游水质污染日益加剧,2004年夏季居然还出现了类似于昆明滇池的蓝藻,富春江段富营养化严重造成水葫芦疯长等污染致灾现象,河口段咸水入侵加剧,影响了钱江两岸的生活及工农业饮用水的安全。
泰晤士河治理给中国的启示伦敦的泰晤士河曾因污染而变成了一条无生命的河流并引发了霍乱等疾病。
而现在,它已经是欧洲最洁净的河流之一。
中国能从泰晤士河治理过程中吸取怎么样的教训。
"在今天工业化高速发展的中国,很多河流似乎都在重演着泰晤士河曾遭污染的悲剧。
"英国政府3月底宣布批准了一耗资为20亿英镑的基础设施项目。
该项目将在伦敦地下80米处从东到西挖出一条长达32公里的污水隧道。
目前伦敦的下水道同时承载了未处理的污水和雨水。
由于它的流量有限,伦敦逢下大雨或因其它原因,下水道将无法及时排掉超量的污水。
但为了避免这些污水倒流入地面,它们就被排入泰晤士河。
将新建的系统会极大地改变泰晤士河遭未处理污水污染的现状。
创世之作伦敦目前的排污系统修建于19世纪的后半期,在当时被称为英国的一大工程成就。
城市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使得伦敦的污水量超过了这一系统的承载能力,导致每年高达3千2百万立方米的污水和雨水超溢现有的下水道而流入泰晤士河和李河。
专家曾指出,伦敦的排污系统是威胁泰晤士河“健康”的重要因素。
如果不加改善,泰晤士河治污工作将前功尽弃。
英国计划在2020前建成这一史无前例的隧道工程,来进一步改善伦敦环境和泰晤士河水质,使这一全世界水面交通最繁忙的都市河流再次成为伦敦人的骄傲。
英国的环境部门指出,来自下水系统的未经处理污水在污染着泰晤士河,导致鱼类的死亡,并影响泰晤士河的旅游业。
最近较严重的一次泰晤士河遭污水污染事件发生在2004年。
当时,伦敦的连降暴雨使它排污系统无法及时排掉雨水,不但造成市内多处积水,而且使携带生活垃圾的雨水涌入泰晤士河,导致河中鱼类大量死亡,严重威胁了正在恢复中的泰晤士河生态系统。
据报道,如今,泰晤士河和李河每年遭到未处理污水和雨水的污染量共为5千2百万立方米。
但可以让伦敦人吃惊的是,泰晤士河虽还遭污水污染,但河中生存有近129种鱼类和350多种无脊椎物种。
这一河流目前已是200年来的最干净和最健康状态。
泰晤士河污染治理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作者:曹可亮来源:《人大研究》 2019年第9期曹可亮泰晤士河是伦敦的“母亲河”,孕育了伦敦的繁华[1]。
但是,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后,泰晤士河水质迅速恶化,成为世界上污染最早、污染危害最严重的城市河流之一。
为了解决泰晤士河污染问题,自19世纪50年代开始英国一直坚持泰晤士河污染治理工作。
经过150多年综合治理,特别是20世纪60-70年代的高强度治理,泰晤士河已成为世界上治理效果最显著的河流和世界上最干净的河流之一[2]。
英国伦敦泰晤士河污染治理为何能这么成功?重要原因之一是英国十分重视相关立法,依法治理泰晤士河。
当前,城市河流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十分突出的问题,全国所有城市河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大多数城市河流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面对如此严重的城市河流污染问题,近20多年我国许多城市一直在大力开展本市河流的污染治理工作,例如上海市一直在治理苏州河污染,南京市一直在治理秦淮河,温州市一直在治理温瑞塘河,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成效不显著。
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关立法不完善。
为了借鉴泰晤士河污染治理立法的经验,完善我国相关立法,为我国城市河流污染治理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本文先对泰晤士河污染治理立法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泰晤士河污染防治立法对我国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立法的启示。
一、主要法律文件英国国家档案馆管理的英国政府立法网将英国立法分为21种类型,即联合王国公共一般法(UK Public General Acts)、联合王国地方法(UK Local Acts)、苏格兰议会法(Acts of the Scottish Parliament)、威尔士国民大会法(Acts of the National Assembly for Wales)、威尔士国民大会办法(Measures of the National Assembly for Wales)、教会办法(Church Measures)、北爱尔兰议会法(Acts of the Northern Ireland Parliament)、1424年至1707年古苏格兰议会法(Acts of the Old Scottish Parliament 1424-1707)、1267年至1706年英国议会法(Acts of the English Parliament 1267-1706)、1495年至1800年古爱尔兰议会法(Acts of the Old Irish Parliament 1495-1800)、1707年至1800年大不列颠议会法(Acts of the Parliament of Great Britain 1707-1800)、联合王国法定文件(UK Statutory Instruments)、威尔士法定文件(Wales Statutory Instruments)、苏格兰法定文件(Scottish Statutory Instruments)、北爱尔兰枢密令(Northern Ireland Orders in Council)、北爱尔兰法定规则(Northern IrelandStatutory Rules)、教会文件(Church Instruments)、联合王国大臣命令(UK Ministerial Orders)、1900年至1948年联合王国法定规则和命令(UK Statutory Rules and Orders1900-1948)、1947年北爱尔兰大会办法(Measures of the Northern Ireland Assembly 1947)和1921年至1972年北爱尔兰议会法(Acts of the Northern Ireland Parliament 1921-1972),并按年份和年内先后顺序收集了各类立法文件。
附件4国外城市水体综合整治案例一、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一)水环境问题分析泰晤士河全长402公里,流经伦敦市区,是英国的母亲河。
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河流两岸人口激增,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沿岸垃圾随意堆放。
1858年,伦敦发生“大恶臭”事件,政府开始治理河流污染。
(二)治理思路及措施一是通过立法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20世纪60年代初,政府对入河排污做出了严格规定,企业废水必须达标排放,或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
企业必须申请排污许可,并定期进行审核,未经许可不得排污。
定期检查,起诉、处罚违法违规排放等行为。
二是修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
1859年,伦敦启动污水管网建设,在南北两岸共修建七条支线管网并接入排污干渠,减轻了主城区河流污染,但并未进行处理,只是将污水转移到海洋。
19世纪末以来,伦敦市建设了数百座小型污水处理厂,并最终合并为几座大型污水处理厂。
1955年到1980年,流域污染物排污总量减少约90%,河水溶解氧浓度提升约10%。
三是从分散管理到综合管理。
自1955年起,逐步实施流域水资源水环境综合管理。
1963颁布了《水资源法》,成立了河流管理局,实施取用水许可制度,统一水资源配置。
1973年《水资源法》修订后,全流域200多个涉水管理单位合并成泰晤士河水务管理局,统一管理水处理、水产养殖、灌溉、畜牧、航运、防洪等工作,形成流域综合管理模式。
1989年,随着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水务局转变为泰晤士河水务公司,承担供水、排水职能,不再承担防洪、排涝和污染控制职能;政府建立了专业化的监管体系,负责财务、水质监管等,实现了经营者和监管者的分离。
四是加大新技术的研究与利用。
早期的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沉淀、消毒工艺,处理效果不明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发采用了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并对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出水生化需氧量为5-10毫克/升,处理效果显著,成为水质改善的根本原因之一。
2014年11月19日,大自然保护协会与国际水协会在全球共同发布了《城市水蓝图》报告。
报告显示,由于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中国17个城市面临前所未有的严重水污染压力。
《城市水蓝图》对全球530个大中型城市的2000处饮用水源地进行了深度分析。
该研究涵盖了世界上100个最大的城市,涉及近10亿人口。
从水质来看,中国很多城市水源受到重度污染,特别是沉积物污染。
水质安全已经无数次牵动了国民的神经。
专家呼吁,水污染治理迫在眉睫,但是怎么治成为国人心中最大的困惑。
也许,一百多年前英国泰晤士河“先污染后治理”的经历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那么,泰晤士河是在何时,又是因何被污染的?污染达到了怎样的程度?为了让“泰晤士老爹”重新焕发青春,英国政府和民众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本期档案揭秘,李涵为您讲述:耗时百年的臭水沟泰晤士河整形记。
泰晤士河是英国著名的“母亲”河。
发源于英格兰西南部的科茨沃尔德希尔斯,全长346公里,横贯英国首都伦敦与沿河的10多座城市,流域面积13000平方公里。
在塞尔特语中,泰晤士河意为“宽河”,事实上自伦敦桥开始的下游河道,河床才开始加深,河面也大大变宽。
伦敦桥一带河宽229米,到格雷夫森德时更是宽达640米,最终注入北海。
伦敦以下为潮汐区,海轮可乘潮水抵达伦敦,这段河道有88公里,充满了各地的商船,该段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
比起地球上的一些大江大河,泰晤士河虽然不算长,但它流经之处,都是英国文化精华所在,或许可以反过来说,泰晤士河哺育了灿烂的英格兰文明。
伦敦的主要建筑物大多分布在泰晤士河的两旁,尤其是那些有着上百年、甚至三四百年历史的建筑,如有象征胜利意义的纳尔逊海军统帅雕像、葬有众多伟人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圣保罗大教堂、曾经见证过英国历史上黑暗时期的伦敦塔、桥面可以起降的伦敦塔桥等,每一幢建筑都称得上是艺术的杰作。
这些建筑虽历经沧桑,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的战争洗礼,但仍然保持了固有的模样,直至今天还在为人们所使用。
多年来,为了综合利用水资源,发挥好水资源的航运、发电、旅游、养殖等功能,国家投巨资对境内许多重要河流进行了大规模治理,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我们也清醒的看到,一些河流治理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兴一利废多利、因电废航、因电碍航、水资源难以综合协调利用等问题暴露出来,并屡见报端,令人忧虑。
笔者认为,水资源必须综合协调利用、各展其长、优势互补!党的十七大要求,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度,借鉴国外著名河流治理经验,审视和综合协调利用我国河流是有大有裨益的。
莱茵河:源头治理立法并举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区圣哥达山脉,向西北流经法国、德国、荷兰等9国,全长1320多公里,其中通航里程833公里,是欧洲最繁忙、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由于瑞士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环境优雅,空气新鲜,旅游业成为瑞士的支柱产业之一,夏季则是一年中旅游的旺季。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景点的深入开发,以及外来旅游人员的不断增多,高山畜牧业的调整和森林的砍伐,阿尔卑斯山区自然环境遭到人为破坏的程度加剧,特别是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直接影响到莱茵河上游夏季汛期的水质。
为了保护莱茵河上游水质,维护环境的原始地貌,瑞士各级政府和专业职能部门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瑞士联邦政府先后颁布了《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特殊垃圾回收与运输规定》、《水资源保护法》、《环保法》、《水体资源免遭污染和空气保洁法》等数10部涉及保护水体的法律法规。
瑞士法律规定,企业不准将未经处理的工业和生活用水直接排放入附近的任何水体,就连濒河建筑物上的雨水也必须经屋檐排水槽引入地下,再经过处理后才准排入水体。
由于实施了严格的水体环境保护法,不仅莱茵河源头,包括整个瑞士的数十条河流,上千个湖泊的水体至今常年清澈透明,所有水质全部达到饮用水标准。
瑞士从19世纪中叶起就开始在阿尔卑斯山区雪线以下有利地形区筑坝拦水,兴建水库和蓄水池,然后通过地下隧道把其他山谷的水一并引入进行水力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