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案例——泰晤士河两岸 共34页
- 格式:ppt
- 大小:5.04 MB
- 文档页数:34
世界优秀建筑结构案例No.10 埃菲尔铁塔埃菲尔铁塔矗立在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是世界著名建筑,也是法国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城市地标之一,也是巴黎最高建筑物,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于19年建成,得名于设计它的著名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
铁塔设计新颖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是法国巴黎的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
该塔为,空心,能有效的减少风的影响.它是框架结构,具有稳定性,而且上小下大,上轻下重,非常稳定。
No.9 纽约帝国大厦帝国大厦是位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曼哈顿第五大道350号、西33街与西34街之间的一栋著名摩天大楼,名称源于纽约州的昵称──帝国州,故其英文名称原意为纽约州大厦或者帝国州大厦,惟帝国大厦的翻译已经约定俗世,及沿用至今。
帝国大厦为纽约市以至美国最著名的地标和旅游景点之一,为美国及美洲第4高,世界上第25高的摩天大楼,也是保持世界最高建筑地位最久的摩天大楼(1931-1972年)。
楼高31米、103层,于1951年增添的天线高62米,提高其总高度至443米,由Shreeve, Lamb, and Harmon建筑公司设计,为装饰艺术风格建筑,大楼于1930年动工,于1931年落成,建造过程仅410日,是世界上罕见的建造速度纪录。
帝国大厦所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该结构使得大厦的抗侧刚度增大,故即使在每小时130公里的风速下,大楼顶部的最大位移也仅为25.65厘米。
No. 旧金山金门大桥金门桥是世界著名的桥梁之一,也是近代桥梁工程的一项奇迹。
大桥雄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长1900多米的金门海峡之上,历时4年和10万多吨钢材,耗资达3550万美元建成,由桥梁工程师夫·施特劳斯设计。
因其历史价值,于2007年由英、美两国合拍成同名纪录片。
金门大桥是世界著名的桥梁之一,也是近代桥梁工程的一项奇迹,有着橘色桥梁经典之美誉。
No.7 东京电视塔东京电视塔195年12月建成。
⼤规模城市更新中整体与局部的互动——伦敦道克兰区案例⼤规模城市更新中整体与局部的互动——伦敦道克兰区案例Interaction between The Global and The Local in Large Scale Urban Regeneration----A CaseStudy of London Docklands杨滔杨滔(2009). ⼤规模城市更新中整体与局部的互动——伦敦道克兰区案例,北京规划建设, 2009(3) :pp.109-112.介绍⼤规模城市更新计划由于其开发⾯积较⼤、开发强度较⾼、以及开发时间较长,往往不仅需要考虑开发地段以及周边等局部社区的规划设计,⽽且还会涉及到城市、区域、甚⾄国家、全球的战略性规划。
在规划过程中,局部与整体层⾯上的规划利益分配有可能决定影响城市更新的成效,这⼀分配过程是否是动态的?它⼜是如何影响新城市中⼼区的出现?本⽂以伦敦道克兰区的城市更新为例,探讨其规划思想是如何在局部与整体的利益索求中不断变化的,以及其更新成效⼜是如何变化的。
伦敦道克兰区是上个世纪末西⽅最⼤的城市更新⼯程,共22平⽅公⾥,西起伦敦中⼼区,即⽼⾦融城,向东沿泰晤⼠河延伸10.8公⾥,各个部分差别很⼤,既有中世纪的城市地区,⼜有衰败的⼯业码头区,也有⼤⽚的绿地以及⽔体,并且混杂在⼀起,其西北部属于Tower Hamlets区,东北部属于Newham区,⽽泰晤⼠河南部属于Southwark区(图1)。
在历史上,由于道克兰区的国际航运、码头⼯业以及交易的繁荣,才带动了世界商业与⾦融贸易中⼼——⽼⾦融城。
从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随着集装箱以及⼤型货轮兴旺,东伦敦道克兰区内的各个码头逐步衰败,进⽽关闭,东伦敦失去了150,000个⼯作岗位,占该地区的20%,特别是与港⼝码头相关的产业遭到重创,包括货运物流、⾷品加⼯等。
经过三⼗多年的改造,它焕发⼀新(图2),成为了伦敦新⾦融中⼼的所在地,不仅继续维持了伦敦作为“世界城市”的地位,⽽且成功地完成了产业升级,带动了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也在⼀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的社会问题,惠顾了当地居民(LDDC, 1998; Hall, 2002)。
城市界河景观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建设和规划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其中界河景观设计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界河是城市中的天然景观,如果合理利用和设计,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城市界河景观设计的案例。
一、凤凰涅磐——石门河生态修复案例石门河位于重庆市中心,曾经是城市的垃圾河,水质污染严重,河道淤积。
经过重庆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多年的努力,石门河进行了全面的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
河道两岸种植了大量绿化树木,修建了步道、桥梁和观景平台,打造了一个集休闲娱乐、生态环保于一体的城市界河景观带。
如今,石门河成为了市民休闲散步、观鸟观景的好去处,也成为了重庆市的一张名片。
二、北京南水北调——通州运河景观设计案例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城市规划和建设一直备受关注。
通州运河是北京南水北调的重要水系之一,也是北京市的重要景观。
在通州运河沿岸,北京市政府对河道进行了治理和整治,修建了沿河绿道和景观步行街,还在河道两岸建起了各式各样的文化广场、雕塑和艺术装置,打造了一个集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城市界河景观带。
通州运河已成为北京市民休闲放松的新去处,也成为了北京的一大旅游景点。
三、杭州西溪湿地——浑河自然公园景观设计案例杭州西溪湿地是杭州的一处天然湿地,也是杭州市区的一处重要界河。
为了保护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杭州市政府进行了全面的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
修建了湿地生态公园、观鸟亭、生态步道等设施,打造了一个集生态保护、旅游观光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城市界河景观带。
如今,杭州西溪湿地成为了杭州市的一处重要生态休闲区,也是市民了解湿地生态、感受大自然的好去处。
四、上海滨江大道——黄浦江岸线景观设计案例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城市规划和建设一直走在时代前沿。
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滨江大道是上海市的一条重要城市景观带。
城市公园绿地景观经典案例赏析(⼀)城市公园绿地景观经典案例赏析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必不可少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是⼈类居住、⼯作、⽣活必不可少的场所。
公园是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除具有旅游价值、⽂化教育、休闲游乐的功能外,还折射该城市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城市往往因公园的存在⽽变得更有⽂化魅⼒。
兼具防洪与休闲功能多伦多Corktown公园▼位于多伦多市区的Corktown公园将景观设计与城市防洪措施完美结合,为城市公园设计树⽴了新的典范。
公园滨河空间的绿地并未多加修饰,在⾬季这⾥将被洪⽔淹没。
⽽西侧9英亩的⾼地则将常年保持⼲燥,为城市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娱乐休闲活动场地。
▲总平⾯图这⽚经过重设计的棕地场地作为West Don Land中的第⼀个城市公园,揭开了区域发展的序幕,也证实了以景观驱动发展的⽆限潜⼒。
重构的⾃然将⽆⼈问津的城市边缘地带转化为深受众⼈喜爱的休闲场所,为多伦多公园⽣态多样性的建设树⽴了新标准。
公园所在处是多伦多过往⼯业历史的遗存,遗留下来的只有⼀⽚迫切需要清理和修复的棕地。
▲基地历史⾃⼗九世纪中叶⼯业化以来,这⽚⼟地⼀直作为棕地存在了数⼗年,泛滥的洪⽔以此为突破⼝,威胁着其⾝后210公顷的城市空间。
作为⼀个以减轻洪涝灾害为主要⽬的的城市公共⼯程项⽬,Corktown公园同时也成为了深受居民所喜爱的公共休闲空间。
▲防洪措施+公园两座⼭丘与中间开阔的草地组成了公园空间,活跃的运动场所与在繁盛的安⼤略本⼟植被中穿⾏的蜿蜒⼩路相互交织。
西侧公园中⼀⽚开阔的草地进⼀步将以观赏风景为主的被动娱乐区与活⼒⼗⾜的游玩区细分开来。
⽆论冬天还是夏天,是孩童还是成年⼈,⼈们在这⽚草地上尽享户外的⽣活。
▲季相在春夏两季,绽放的百花吸引来⽆数纷飞的蝴蝶、蜜蜂等昆⾍。
⽽⾼⾼在上的俯瞰视⾓也为被铁路站场、⾼压线与河⾕⾼速路等基础设施所占据,曾经让⼈唯恐避之不及的⼯业场景增添了不少吸引⼒。
国外城市色彩规划研究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国外城市色彩规划研究1800~1850年间,意大利都灵市政府在当地建筑师协会的建议下,委托该组织负责对全城色彩进行了全面规划与设计。
1845年,建筑师协会向公众发表了近50年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城市色彩图谱,这些色彩都被编号,以此作为房主和建筑师协会成员进行房屋重新粉饰的参考,这项城市色彩计划被列入了正式的政府文件。
1978年,都灵理工大学的乔瓦尼.布里诺教授主持了该城市的色彩风貌修复工作,都灵城市色彩又焕发了新的生机。
20世纪70年代法国色彩学家让.菲利普.朗克洛(Jean-Philippe Lenclos)第一个从色彩的角度向当今工业社会提出了保护色彩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问题。
朗克洛率先提出了“色彩地理学”的概念,他认为: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建筑色彩会因为其在地球上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大相径庭,这既包括了自然地理条件的因素,也包括了不同种类文化所造成的影响,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建筑的色彩。
朗克洛的色彩理论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对于世界各地的色彩研究机构的研究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1961年和1968年,法国巴黎规划部门完成了对大巴黎区规划的两次调整。
今日巴黎的米黄色基调就是形成于那个时期。
日本对城市色彩有着较早的管理和规划意识。
日本色彩规划中心(Color Planning Center)是日本乃至亚洲地区最主要的针对城市环境色彩的研究机构,该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日本的城市管理部门研究制定“城市建筑色彩实施法令”。
日本色彩规划中心的工作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让.菲利普.朗克洛的方法,但在实地色彩采样中使用了电子彩色分光测量仪器,为该地区未来进行建筑色彩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更加精确的现状数据库,也使设计成果能够得以准确的表现。
日本的每一座城市,政府都免费向建筑商提供《城市色彩规划指南》。
世界著名桥梁设计案例分析桥梁作为连接两岸的重要交通工程,承载着人们出行和物资运输的重任。
在世界各地,有许多著名的桥梁设计案例,它们不仅在工程上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更在建筑美学上展现出独特魅力。
本文将对几个世界著名桥梁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设计理念和建造技术,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令人惊叹的建筑奇迹。
1. 《金门大桥》金门大桥是美国旧金山湾区的一座标志性桥梁,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悬索桥之一。
该桥横跨旧金山湾,连接旧金山市和加利福尼亚州的马林县,全长约2.7公里。
金门大桥的设计采用了悬索桥结构,主跨长达1280米,两座桥塔高达227米,整体设计风格简洁大气,被誉为“现代桥梁的杰作”。
金门大桥的设计理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桥梁结构稳固耐用,能够承受强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其次,桥梁外观简洁大方,符合现代城市的建筑风格;最后,桥梁的建造采用了先进的工程技术,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之一,展现了人类工程技术的高度。
2. 《伦敦塔桥》伦敦塔桥是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上的一座双层活动桥,也是伦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该桥建于19世纪末,全长244米,主要由两座塔楼和可活动的中间吊桥组成。
伦敦塔桥的设计独特之处在于其可活动的吊桥结构,可以为高大的船只打开通道,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悬索桥之一。
伦敦塔桥的设计理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桥梁结构灵活多变,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船只通行;其次,桥梁外观古典优雅,与伦敦城市的历史建筑风格相得益彰;最后,桥梁的建造考虑到了泰晤士河的水流和船舶通行情况,为城市交通提供了便利。
3. 《悉尼歌剧院大桥》悉尼歌剧院大桥是澳大利亚悉尼港的一座拱桥,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拱桥之一。
该桥横跨悉尼港,连接悉尼市中心和北岸,全长约1149米。
悉尼歌剧院大桥的设计采用了拱桥结构,主拱跨度达503米,整体设计风格现代简约,成为悉尼的地标建筑之一。
悉尼歌剧院大桥的设计理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桥梁结构优美大方,与悉尼歌剧院的建筑风格相互呼应;其次,桥梁的拱形设计符合力学原理,能够有效分担桥梁荷载;最后,桥梁的建造考虑到了悉尼港的水流和船舶通行情况,为城市交通和旅游带来了便利。
设计:帕特尔·泰勒,格鲁普·西涅斯DESIGN: PATEL TAYLOR AND GROUPE SIGNES泰晤士河岸公园,伦敦,英国THAMES BARRIER PARK, LONDON, UK, 2000基地历史泰晤士河岸公园位于泰晤士河北岸,大约有9hm2。
这块基地原来是工业用地, 建有一个化工厂、染色工厂和一个军备工厂。
随着整个伦敦港区工业活动的普遍衰退,这几家工厂也随之没落,最后只留下这一片被废弃的场地以及被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
在1969年以后,废弃的厂房就没有被再启用,建筑逐渐被推倒摧毁,到1995年时,整片基地被碾碎的混凝土所覆盖。
伦敦市府在1970年取得了这块地,并主要把它用作泰晤士河防洪设拦的工地。
文脉1982到1986年间, 伦敦港区发展公司(LDDC)成立并开始实行开发皇家码头的计划。
1985年,“皇家码头开发草案”出台,这为以后英国最大的城市再生工程奠定了基础。
草案里提到:“建立一道新景观是最初基础投资的核心。
有必要吸引必需的质量和数量上的外部投资——港区基地的开发须是最高质量的,同时为该地区提供更好的环境。
”开发草案的修订明确提到了泰晤士河岸公园,并建议该公园应该和北伍尔维奇(NorthWoolwich)路北面的浮桥码头连通。
在名为“皇家-国际的机会”的修订案中,有3个内容成为以后重建的重点:1. 皇家维多利亚广场2. 浮桥码头都市村落3. 泰晤士河岸公园从1985年到1995年,围绕该项目做了一系列的研究,最后到1995年7月,LDDC举办一场国际设计竞赛。
竞赛竞赛简章规定了以下主要设计标准:“泰晤士河岸公园及其相关的开发有可能是迎接2000年最重要的景观和城市设计项目。
作为本世纪主要的工程业绩, 这个公园将会是20世纪伦敦泰晤士河沿岸唯一的新的公共园地。
由于基地的特殊性, 公园和住宅的方案设计都更具挑战性, 而主办方也要求在皇家码头创造出尽可能高质量的新的城市区域。
河道两侧街区更新案例总结河道两侧街区更新案例总结1. 引言街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居民的日常生活、商业活动和社交交往。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变化,一些河道两侧的街区逐渐失去活力,成为城市中的"城市棘骨"。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许多城市都采取了河道两侧街区更新的措施,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案例。
本文将对几个典型案例进行总结和回顾,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主题。
2. 深度评估:案例一——伦敦泰晤士河南岸街区更新伦敦的泰晤士河南岸街区更新项目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
该项目致力于将泰晤士河南岸的街区打造成一个多功能的城市中心区域。
通过改善建筑物的外观、增加公共空间和景观设计等措施,这一地区变得更加宜居和吸引人。
更新后的街区不仅提供更多的购物、娱乐和文化活动,还成为伦敦市中心的新亮点。
这个案例向我们展示了河道两侧街区更新能够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潜力,对于城市的发展和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广度评估:案例二——上海黄浦江西岸街区更新上海黄浦江西岸街区更新项目是中国一系列河道两侧街区更新案例中的典型代表。
该项目旨在通过改善建筑设计、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和增加绿化植被来提升该区域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通过将原有的老旧建筑改造成为现代化的商业综合体和居住区,这一地区的价值得到了提升,并且吸引了更多的人流和投资。
黄浦江西岸的街区更新案例给予我们启示,创造宜居环境和提供多样化的功能将成为未来城市更新的关键。
4. 总结与回顾通过对伦敦泰晤士河南岸街区更新和上海黄浦江西岸街区更新案例的评估,我们可以看到河道两侧街区更新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更新街区能够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更新街区还能够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和功能,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活动场所和便利。
这些案例也提供了一些启示,如关注建筑设计、注重公共空间的规划和创造多样化的功能等。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河道两侧街区更新能够实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