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项逻辑(概念)
- 格式:ppt
- 大小:429.00 KB
- 文档页数:25
逻辑学词项与概念第二章词项和概念第一节词项与概念的概述——概念是最小的思维形式,词项则是最小的思维逻辑形式。
一、词项:就是表达概念的语词。
二、概念▲概念的作用,在于区别不同种类的对象。
▲概念,就是反映某类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或者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三、概念和语词的关系——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
——概念和语词的差别:1.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能表示概念。
2.不同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3.同一语词可以充当不同的概念。
四、概念的发展和变化1.随着新事物、新科技的出现,在人类认识中形成新的概念。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旧概念也会有相应地增减新内容。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废除了一些虚假概念,修正了一些不恰当概念。
——不同的认识水平、不同的历史阶段,概念会发生变化。
这是概念不确定性的表现。
——但是,对某一个特定的认知阶段而言,概念的内容和所指也具有一种的相对稳定性,这是概念确定性的表现。
概念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对立统一的。
五、概念要明确,用词要恰当▲首先,要正确地认识思维对象。
▲第二,要尽量地避免用词歧义。
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或者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就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的类的分子。
▲概念内涵和概念外延的反变关系反变关系:概念内涵和概念外延的反变关系: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也少;反之,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越多。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逻辑学讨论概念的分类,是一种抽象的讨论,不会考虑概念的具体内容。
——逻辑学对概念进行分类,依据的就是概念这两个基本逻辑特征。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就是反映某一单个思维对象的概念。
▲普遍概念,就是反映某类思维对象的概念。
——依据:概念的外延是一个还是不止一个。
——单独概念的外延只有一个,它的指称对象是独一无二的;普遍概念的外延指称对象不止一个,至少两个,数量不限,直至无穷。
第二章词项逻辑主要明确:1、词项的概念、种类以及词项间的外延关系;2、限制和概括以及定义、划分的逻辑方法。
第一节词项概述一、词项(概念)及其特征1、什么是词项(概念)词项是现代逻辑用语,相当于传统逻辑中讲的概念,称其概念,是强调它的认识论意义;称其词项,是强调它的结构意义。
词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词项是指在主、谓式语句所陈述的命题(直言命题)中,充当命题的主项和谓项的语词。
广义的词项还包括量项和联项。
例如:[例1] 有的合同是无效的。
[例2]章某是犯罪嫌疑人。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分子范围的思维形式。
2、词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词项的内涵就是词项表达的概念。
而概念是对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词项的外延是概念对思维对象分子范围的反映。
词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词项(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二者是相互依存的。
二、语词、词项和概念的关系联系:词项是概念和语词的统一。
概念是词项的思想内容,这种思想内容是以语词为语言表达形式的。
区别:语词是语言形式;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词项只是指称事物、表达概念的语词。
概念、词项、和语词有本质区别。
但我们把概念和词项统合在一起,分析其与语词的区别:(一)词项(概念)是对思维对象的反映,是思维形式;而语词是表达思维对象的声音、符号或笔划,是词项(概念)的物质外壳。
(二)词项(概念)没有民族性;而语词具有民族性。
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文字表达同一个概念,如果不是这样,人们就无法进行思想交流。
(三)词项(概念)和语词并非一一对应。
有四种情况:1、任何词项(概念)都要用语词表达,但并非任何语词都表达词项(概念)。
在现代汉语中,实词表达词项(概念),虚词不表达词项(概念)。
2、在实词中,同一个词项(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达。
3、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词项(概念)。
这个问题要注意:例如“杜鹃”既可指一种叫“杜鹃”的鸟;也可以指一种叫“杜鹃”的花。
词项逻辑练习答案与解析1.0概念与定义1.1概念答案与解析1.[解题分析]正确答案:C。
西蒙的结论:机器不思考,通过计算机执行复杂操作,但是缺乏人类灵活性,把机器指代为计算机。
而罗伯特的结论:机器思考,人类就是机器,把机器指代为人类。
可见,“机器”一词在两人的对话中有不同的理解。
所以C项为正确答案。
2.[解题分析]正确答案:C。
题干中两次出现“维生素缺乏”,参照对象不同。
对于一个词语或一个概念,不能够指代两种意思或者出现两种参照对象。
第一次说,许多怀孕妇女经常遭受维生素缺乏,指的是怀孕妇女与正常人比,参考对象是正常人。
常人也许需要100克/天,怀孕妇女也许需要150克/天。
第二次说,这通常不是由于她们饮食中的维生素缺乏,指的是她们吃的食品tp的维生素缺乏,饮食代表某些食物和饮料。
因此参照对象是正常食品。
正常食品中也许100克包含10克维生素,但是她们吃的食品中,也许100克只包含5克维生素。
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
3.[解题分析]正确答案:B。
题干所反驳的观点的结论是:到21世纪,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将有更多的人死于艾滋病。
其根据是: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却持续快速上升。
题干对此所作的反驳实际上指出:上述观点把“死于艾滋病的人数”和“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数”这两个相近的概念错误地当作同一概念使用;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虽低于发展中国家,但由于发达国家的艾滋病感染者从感染到发病,以及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要大大短于发展中国家,因此,其实际死于艾滋病的人数仍可能多于发展中国家。
因此,B项恰当地概括了题干中的反驳所使用的方法。
其余各项均不恰当。
4.[解题分析]正确答案:B。
如图1--1--1,从地域情况看:由于介绍中涉及了这寝室中所有的人,“一个是大连人,两个是北方人”,关键是大连人与北方人必有重合,也就还是两个人。
再加上“一个是云南人”,因此,是3个人。
图1--1--1从选课的情况看:虽然“三个人这学期选修了古典音乐欣赏”时没有用“只”字。
逻辑学所谓词项,就是表示事物名称和事物性质的名词类词语,在逻辑中,凡是能充当简单命题主项和谓项的词或词组,都称为词项。
如果要研究命题内部的结构的简单命题的推理,就必须把命题分解为词项。
词项指称表达对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客观存在的对象,一类是主管对象、猜测或虚构的对象。
客观存在的对象一般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如一个具体的人,具体的事物,等等;另一类是这些实体所具有的属性。
属性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实体所具有的性质,如实体的形状,另一种属性是存在实体之间的关系,如“大于”。
1.概念概念有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思维对象的特性和本质。
外延是指具有概念内涵所反映的那些特性或本质的具体思维对象。
概念间外延关系: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相容关系包括:同一关系、从属关系、交叉关系;不相容关系包括: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同一关系从属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对当关系就是具有同一素材的A、E、I、o四种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上反对)结论1:具有上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为真,但可以同时为假。
(下反对)结论2:具有下反对的关系两个命题不能同时为假,但可以同时为真。
(等差)结论3:当上位命题真时,下位命题一定真;上位命题为假时,下位命题真假不定;当下位命题真时,上位命题真假不定。
(矛盾)结论4:sap真时,sop必假,反之亦然;当sep真时,sip必假,反之亦然。
直言三段论是由包含一个共同的项的两个直言命题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的推理。
其中,结论中的主项叫做小项;结论中的谓项叫做大项,两个前提中共有的项叫做中项。
概括由种词项过渡到属词项是通过减少词项的内涵实现的。
减少一个词项内涵即去掉一个特有的属性。
这相当于去掉特殊性,留下的则是共性。
具有共性的对象当然不同于原对象。
指称的变化将导致词项的变化。
限制由属词项过渡到种词项则是通过增加词项的内涵实现的。
增加一个词项的内涵即增添一些特有属性。
关于词项逻辑与概念的辨析词项逻辑和概念是哲学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虽然它们在研究范畴和方法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关注于概念和符号之间的关系,对于认知和语言的理解非常关键。
首先,词项逻辑(Term Logic)是一种逻辑学上的基本理论体系,也被称为亚里士多德逻辑(Aristotelian Logic),因为它是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4世纪建立起来的。
词项逻辑主要关注概念和命题之间的关系,强调概念的分类和判断。
其研究对象是三种基本概念:类别、中性和个体。
在词项逻辑中,类别是最基本的概念单位,通过分类和定义来建立概念层级结构。
中性是类别的具体例子或特殊情况,个体则是实际存在的个体对象。
词项逻辑通过定义、命题的形式转化和推理规则等方法来分析和推导命题。
它是一种形式严谨的逻辑体系,被广泛运用于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
概念(Concept)是人类思维和语言的基本单位,研究概念是认识论和语言学的重要内容。
概念是个人对世界的主观抽象和概括,它是对事物共性特征的认知。
概念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一般的也可以是特殊的。
概念的形成是通过感知、联想、归纳等思维过程实现的。
概念的分类和命名是基于对事物相似性和区别性的认知。
概念通过语言符号来表达和传达,是人们思考和交流的重要工具。
概念在语言中具有共享性和交互性,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可能存在差异。
总的来说,词项逻辑更侧重于研究概念的形式和关系,而概念则更注重对事物本质和特征的认知。
词项逻辑是一种形式逻辑体系,以分类和判断为基础,强调逻辑推理的形式严谨性。
概念则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知方式,用于抽象和概括事物的特征和关系。
词项逻辑在逻辑学和数学等领域的研究中被广泛运用,而概念在认识论、语言学、心理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无论是词项逻辑还是概念,它们都是研究和探索人类思维和语言的工具。
它们帮助人们理解和表达世界,促进人类智慧的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词项逻辑可用于推理和论证,帮助人们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
第四章词项逻辑通过前面两章的学习,我们不但了解了有关概念、命题和推理的一些一般知识,而且了解了作为研究思维形式的出发点的逻辑基本规律。
现在可以深入学习各种具体命题形式和推理形式了。
人们在日常思维中所运用的命题和推理是多种多样的。
以不同的命题和推理为研究对象,可以形成不同的逻辑理论。
我们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先从简单命题和简单命题推理讲起。
词项逻辑就是研究简单命题和简单命题推理的。
所谓词项,是指在命题中表示被断定的事物、事物的性质或事物之间的关系的概念。
对简单命题和简单命题推理的研究,是建立在对词项的研究基础之上的,因而称为词项逻辑。
第一节简单命题简单命题是其本身不再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
它不以其他命题为自己的组成部分。
简单命题按其断定的是事物的性质还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直言命题(又称性质命题)和关系命题。
一、直言命题(一)什么是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是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直言命题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有的没有量项)组成。
直言命题的主项是在直言命题中表示事物的部分。
直言命题的谓项是在直言命题中表示事物(具有或不具有的)性质的部分。
直言命题的联项是在直言命题中把主项和谓项联结起来,表示肯定或否定的部分。
表示肯定的联项称为肯定联项,通常用“是”表示;表示否定的联项称为否定联项,通常用“不是”表示。
直言命题的量项是在直言命题中表示事物的数量范围的部分。
它包括全称量项和特称量项两种。
全称量项表示在直言命题中断定的是一类事物的全部,通常用“所有”表示。
在日常语言中,表达全称量项的语词除了“所有”外,还有“一切”、“凡”、“任何”、“每一个”等。
特称量项表示在直言命题中断定的是一类事物中的一部分,通常用“有”表示。
在日常语言中,表达特称量项的语词除了“有”外,还有“有的”、“有些”等。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特称量项“有”的逻辑含义是“至少有一个”。
究竟有多少个呢?并不确定。
客观上可以是只有一个,也可以是有几个,甚至可以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