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比例常用数量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67.45 KB
- 文档页数:3
2020云南省考行测技巧:数量关系之正反比
一、正反比-基础题目
正反比:题干中包含M=A×B关系,且存在不变量,如:S=V×t;W=P×t;总价钱=单价×数量等。
(1)当A/B一定时,M与B/A成正比;
(2)当M一定时,A与B成反比。
各位考生一定要注意,三量关系中需要保证其中有不变量才可以应用,先一起来看两道基础题目。
【例1】列车经技术改进,A、B两城间列车的运行速度由150千米/小时提升到250千米/小时,行车时间因此缩短了48分钟,则A、B两城间的距离为多少千米?
A.300
B.291
C.310
D.320
【例2】某鞋业公司的旅游鞋加工车间要完成一出口订单,如果每天加工50双,要比原计划晚3天完成,如果每天加工60双,则要比原计划提前2天完成,这一订单共需要加工多少双旅游鞋?
A.1200
B.1300
C.1400
D.1500
二、正反比-进阶题目。
正反比例及正反比例的应用1、正比例及正比例的应用正比例以商(比值)的形式表现,被除数大,除数大,被除数变小,除数跟着变小。
商(比值)一定。
正比例在应用题中的运用:审题方法:(1)、根据应用题判断属于哪类数量关系试;(2)、根据题中所出现的量,判断与之相对应的数量关系试中的数量。
(如: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3)、判断所出现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商、还是积。
(4)、根据题设找定量。
常用等量关系中的正比例:(正比例)时间路程=速度(一定)(正比例)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一定)(正比例)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一定)2、反比例及反比例的应用反比例以积的形式表现,一个因数数大,另一个因数小,一个因数小,另一个因数大。
积一定。
反比例在应用题中的运用:审题方法:(1)、根据应用题判断属于哪类数量关系试;(2)、根据题中所出现的量,判断与之相对应的数量关系试中的数量。
(如: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3)、判断所出现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商、还是积。
(4)、根据题设找定量。
(如常见的照这样计算等)常用等量关系中的反比例:(反比例)单价×数量=总价(一定)(反比例)速度×时间=路程(一定)(反比例)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量(一定)面积:三角形面积=底×高÷2 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边长×边长圆柱侧面积=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表面正方形表面积=边长×边长×6长方形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圆柱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底面周长=3.14×直径底面积=3.14×半径2强调:1、当给长方体、圆柱体形状的水窖、沼气池等的底面和内壁贴砖或抹水泥的面积时,须减去长方体圆柱体形状的上底面的面积。
2、求通风管、道洪管、烟囱、水管等的表面积实际是求它们的侧面积。
六年级数学正反比例讲解正反比例是六年级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应用,对六年级学生来说,要深入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和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正反比例是一种数量关系,指两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化和另一个变量数量变化成正比或反比。
可以用图形、等式或一般公式来表示,如y=ax/b。
这里a和b是正常系数,a表示变量y和x之间的正比,b表示变量y和x之间的反比。
y和x之间的变化是正比关系或反比关系,它取决于系数a和b的符号。
正比关系是指变化的同时,x和y的比率保持不变,可以用一条直线或曲线表示,如y=kx,这里的k是一个固定的常数,表示两个变量的相对变化,比如“每加1个x,y就加k个”。
例如,每一小时跑15公里,我们可以得出y=15x,这里的x表示小时数,y表示距离,15是一个固定的系数,表示每一小时跑多少公里。
反比关系是指两个变量x和y的增减成反比,可以用一条直线或曲线表示,如y=k/x。
这里的k也是一个固定的常数,表示两个变量的相对变化,比如“每加1个x,y减少k”。
例如,每增加1元钱,人们就减少0.2元钱,我们可以得出y=0.2/x,这里的x表示增加的钱数,y表示减少的钱数,0.2是一个固定的系数,表示每加一元,就减少0.2元。
正反比例在社会、商业和科学研究中都有很多的应用。
例如,公路车速限制,比如在某个高速公路上,限制车速为90公里/小时,这可以用正比关系来表示,y=90x,其中x表示小时数,y表示距离,90表示每小时跑多少公里。
购物时的折扣率,可以用反比关系来表示,例如当买物满50元时,享受折扣后,总价y=50-5/x,表示折扣率为5%,x表示买的物品数量,y表示总价格。
正反比例也有很多的科学应用,例如钙离子浓度Levels和抗酸碱离子的Levels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y=8.5/x,表示每增加1个x,钙离子浓度就减少8.5。
同时,正反比例也是物理公式的基础,比如动能定律E=1/2mv^2,其中的m和v的变化是对比的,表示动能和动量的变化是正比的。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比例法解工程问题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比例法解工程问题公务员考试中,工程问题是近年来的热门考题,考察频率也比拟高。
广阔考生在解工程问题的时候,几乎都能想到方程法和特值法,但是对于比例法,很多考生并不容易想到。
在这里教大家利用比例法解决工程问题。
一、工程问题中的正反比例当工作总量W一定时,效率P和时间t成反比例;当效率P一定时,时间t与工作总量W成正比例;当时间t一定时,效率P与工作总量W成正比例。
工程问题当中的正反比例法是指:当工作总量一定时,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成反比,工作效率比可得到工作时间之比,再根据实际提早的天数或推延的天数采用比例法进展求解。
或者,工作时间之比可得到工作效率之比,在根据前后效率只差采用比例法进展求解。
例1:对某批零件进展加工,原方案要18小时完成,改良工作效率后只需12小时就能完成,后来每小时比原方案每小时多加工8个零件,问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解析】288。
先后时间之比=18:12=3:2,可得先后效率之比=2:3,那么由题意可得1份=8个零件,2份就是16零件,所以零件总数=16×18=288(个)。
例2:某工程由小张、小王两人合作刚好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假如小张的工作效率进步20%,那么两人只需用规定时间的就可完成工程;假如小王的工作效率降低25%,那么两人就需延迟2.5小时完成工程。
问规定的时间是多少?A.20 hB.24 hC.26 hD.30 h【解析】答案:A。
“小张的工作效率进步20%”,可设特值为由5进步到6,“两人只需用规定时间的”,根据工作总量不变,效率与时间成反比,得出两人的效率之和由9进步到10,那么小王的效率为4。
“小王的工作效率降低25%”,就是由4降低到3,那么两人的效率之和由9降低到8,还是根据工作总量不变,效率与时间成反比,时间由8份变成9份,“延迟2.5小时”就是9-8=1份,由此推出规定时间8份是2.5×8=20(小时)。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点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点上学期间,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变化的量。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二、正比例。
1.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y/x=k(一定)。
2.应用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有些相关联的量,虽然也是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正比例,如被减数与差,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等。
三、画一画。
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四、反比例。
1.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反比例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xy=k(一定)。
2.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要先想这两个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运用数量关系式进行判断,看这两个量的积是否一定;最后作出结论。
五、观察与探究。
当两个变量成反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像是一条光滑曲线。
六、图形的放缩。
一幅图放大或缩小,只有按照相同的比来画,画的图才像。
七、比例尺。
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2.比例尺的分类:比例尺根据实际距离是缩小还是扩大,分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比例尺还可分为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课堂讲义教材导入: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总价和数量是成正比例的量,总价与数量成正比例关系。
2.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高度和底面积是成反比例的量,高度与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
(一)正比例的意义例1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填空:1、表中有和两种量,当时间是1小时,路程是当时间是2小时,路程是,这说明时间这种量变化了,路程这种量也。
2、观察表格:我们从左往右观察,时间扩大2倍,对应的路程也倍,时间扩大3倍,对应的路程也倍……从右往左观察,时间缩小8倍,对应的路程也;时间缩小7倍,对应的路程也……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路程是随着的变化而变化的。
时间扩大路程也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
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
3、比值60,实际上是火车的:将这些式子所表示的意义写成一个关系式:路程=速度(—定)。
时间4、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分析.我们知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 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
)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的变化规律是 。
(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速度)总是一定的。
)【规律方法】理解成正比例的意义。
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分三步:一看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两种量;二是看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是不是也随着变化;满足了前面两个条件,再看它们的比值是否一定。
不要省去任何一步。
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来表示:xy= K (一定)。
【变式训练1】【难度分级】 A1、下面各题中哪两种量成正比例?为什么? ①笔记本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②汽车行驶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③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数量关系:正反比一、知识铺垫两个量相乘为定值,这两个量成反比;两个量相除为定值,这两个量成正比。
因此所谓正反比,是指在乘除关系里面,即存在M=A×B时,当M一定时,A与B成反比;当A一定,M与B成正比;当B一定,M与A成正比。
例如行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
当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当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当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二、例题展示【例题1】A城市每立方米水的水费是B城市的1.25倍,同样交水费20元,在B城市比在A城市可多用2立方米水,那么A城市每立方米水的水费是( )元。
A.2B.2.5C.3D.3.5【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总水费一定,每立方米水的水费与用水量成反比关系,A、B两城市每立方米水的水费之比为5∶4,则用水量之比为4∶5。
相差1份,对应实际量2立方米,则A城市用水量8,每立方米水费2.5元。
【例题2】某车间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100个,刚好如期完成,后改进技术,每天多加工10个,结果提前2天完成,这批零件有( )个。
A.1800B.2000C.2200D.2600【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工作总量是个定值,因此效率和时间成反比。
改进技术后每天加工100+10=110个零件,因此原计划和改进技术后的效率之比为100∶110=10∶11,同样的工作,原先和现在完成的时间之比为效率的反比,即11∶10,时间差1份,对应2天,因此原计划完成任务需要11×2=22天,则这批零件有22×100=2200个。
【例题3】甲乙两辆车从A地驶往90公里外的B地,两辆车的速度比为5:6。
甲车于上午10点半出发,乙车于10点40分出发,最终乙车比甲车早2分钟到达B地。
问两车的时速相差多少千米/小时 ?A.10B.12C.12.5D.15【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两辆车行驶路程相等,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从A到B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为5:6,因此时间比为6:5。
知识要点一、变化的量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二、正比例(正比例好脾气,同缩同扩好兄弟,比值永远不变异)1.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yx=k(一定)。
2.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1)两种量相关联。
(2)它们的比值一定。
备注:可以将两个量的关系写成yx=k(一定)的形式,再进行判断。
三、反比例1. 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反比例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x·y=k(一定)。
2.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1)两种量相关联。
(2)它们的乘积一定。
经典例题1例题1 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比例,并说明理由。
(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
(2)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
(3)宽一定,长方形的周长与长。
解答:(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成正比例。
理由:大米的总质量随袋数的变化而变化,它们是相关联的量。
大米的总质量/袋数=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所以它们成正比例。
(2)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不成正比例。
理由:一个人的身高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但身高在不同年龄段增长幅度不同,且到了一定年龄后便不再增长,即两种量的比值不固定,所以它们不成正比例。
(3)宽一定,长方形的周长与长不成正比例,理由:宽一定,长方形的周长随着长的增减变化而变化,但长方形的周长是由两个长和两个宽组成的,即周长=(长十宽)×2,则周长/2-长=宽(一定),周长和长之间是加减关系,所以它们不成正比例。
正比例和反比例概念和公式是什么>大部分同学们对正反比例的概念还停留在表面,没有更深度的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和公式是什么呢。
以下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和公式是什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什么叫比例在数学中,比例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用于反映总体的构成或者结构。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①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4=9:12、7:9=21:27在3:4=9:12中,其中3与12叫做比例的外项,4与9叫做比例的内项。
比例有四个项,分别是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在7:9=21:27中,其中7与27叫做比例的外项,9与21叫做比例的内项。
比例有四个项,分别是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②比如:教师和学生的~已经达到要求。
③比如:在所销商品中,国货的~比较大。
④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后,那么,左边的分母和右边的分子是内项,左边的分子和右边的分母是外项。
⑤比例的基本性质: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⑥正比例与反比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什么叫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y/x=k( k一定)或kx=y 什么叫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x×y = k( k一定)或k / x = y一、变化的量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二、正比例1. 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小学六年级数学正反比例概念
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比值(或商)一定,那么它们的关系称为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y、x 表示两种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式子表示:y :x=k(一定)(K≠0,x≠0).
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反比例的量。
它们的关系称为反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y表示两种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式子表示:xy=k(一定)(k≠0,x≠0).
扩展资料:数学上,表示两个比的比值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一个比例中,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而比例又分为正比例和反比例。
正比例与反比例公式
正比例与反比例公式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
在数学中,两个量如果是正比例关系,就意味着当其中一个量增加时,另一个量也会相应增加;反之,如果两个量是反比例关系,那么当其中一个量增加时,另一个量就会相应减少。
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y=kx,其中k为比例常数,x 和y分别表示两个量。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固定的,比例常数k就是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
例如,如果一个人每小时可以走4公里,那么他走10小时可以走40公里,这就是一个正比例关系。
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y=k/x,其中k为比例常数,x 和y分别表示两个量。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反比例关系,比例常数k就是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
例如,如果一辆车行驶的时间越长,它每小时行驶的距离就会越短,这就是一个反比例关系。
这些公式在数学中应用广泛,例如在经济学、物理学和工程学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 1 -。
正反比例常用的数量关系式《有趣的正反比例世界》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数学里有个神奇的地方,那就是正反比例的世界!这可太有意思啦!比如说正比例,就好像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小明一起去买糖果。
糖果的单价是固定的,如果我买的糖果越多,花的钱不就越多嘛!这就像正比例,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跟着增加。
再说说反比例,这就好比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打扫教室。
教室的面积是固定不变的呀,如果打扫的人越多,那每个人打扫的面积不就越少了吗?这就是反比例,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反而减少。
我记得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出了一道题:“一辆汽车以恒定的速度行驶,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成什么比例?”这可把大家难住了。
有的同学说成正比,因为时间越长,走的路程肯定越多呀!有的同学又觉得不一定,万一中间出啥状况了呢?这时候,老师笑着说:“同学们,好好想想,速度不变,时间增加,路程是不是也增加呀?这不是成正比吗?”我们恍然大悟,纷纷点头。
还有一次做练习,题目是:“给一个房间铺地砖,地砖的面积和所需的块数成什么比例?”我一开始觉得是成正比,因为地砖面积大,需要的块数不就多嘛。
可仔细一想,不对呀!房间面积是固定的,地砖面积越大,需要的块数不就越少吗?这原来是成反比呀!在学习正反比例的过程中,我发现数学真的像一个神秘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
它可不是那种枯燥无味的东西,反而充满了惊喜和乐趣。
你们想想,生活中到处都有正反比例的影子。
比如做蛋糕,面粉和水的比例要合适;比如做手工,材料和时间也有关系。
所以呀,正反比例可不是只在书本里,它就在我们身边,陪伴着我们的每一天。
总之,正反比例的世界真的超级有趣,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事物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解决好多好多问题呢!。
小学数学知识总结正反比例公式
正比例公式:
正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当一个量增加时,另一个量也相应地增加;当一个量减少时,另一个量也相应地减少。
正比例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y = kx
其中,y和x为两个相关联的量,k为正比例常数。
反比例公式:
反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当一个量增加时,另一个量相应地减少;当一个量减少时,另一个量相应地增加。
反比例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y=k/x
其中,y和x为两个相关联的量,k为反比例常数。
在小学数学中,学生通常会接触到一些简单的正反比例关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
1.长方形的面积和宽度之间的关系: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宽度乘以长度,即A=l×w。
可以看出,当长度l 和宽度w成正比时,面积A也成正比。
当长度l和宽度w成反比时,面积A也成反比。
2.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即v=s/t。
当路程s和时间t成正比时,速
度v也成正比。
当路程s和时间t成反比时,速度v也成反比。
3.常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
当一个常量与一个变量的乘积为一定值时,常量与变量成反比。
例如,当一个人行走的速度(常量)与行走的时间(变量)的乘积为一定的距离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4.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当成本不变,产量翻倍时,单位成本减半。
这是因为成本和产量成反比。
当产量增加时,单位成本会减少;当产量减少时,单位成本会增加。
这些都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正反比例关系,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关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比例概念,并解决与比例相关的问题。
知识要点一、变化的量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二、正比例(正比例好脾气,同缩同扩好兄弟,比值永远不变异)1.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和y=k(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
表示它们的比值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母k (一定),x2.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它们的比值一定。
1)两种量相关联。
(2(y=k 备注:可以将两个量的关系写成(一定)的形式,再进行判断。
x三、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1. 反比例的意义:和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 (一定)。
k表示它们的乘积,反比例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x·y=k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2.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2)它们的乘积一定。
)两种量相关联。
((1经典例题1例题1 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比例,并说明理由。
(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
(2)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
(3)宽一定,长方形的周长与长。
解答:(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成正比例。
理由:大米的总质量随袋数的变化而变化,它们是相关联的量。
大米的总质量/袋数=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所以它们成正比例。
(2)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不成正比例。
理由:一个人的身高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但身高在不同年龄段增长幅度不同,且到了一定年龄后便不再增长,即两种量的比值不固定,所以它们不成正比例。
1(3)宽一定,长方形的周长与长不成正比例,理由:宽一定,长方形的周长随着长的增减变化而变化,但长方形的周长是由两个长和两个宽组,周长和长之间是加减关系,所以它们不成=宽(一定)(长十宽)×2,则周长/2-长成的,即周长= 正比例。
……………………………………………………………
最新资料推
荐…………………………………………………
正比例反比例
相同点①正比例和反比例都含有三个数量,在这三个数量中,均有一个定量、两个变量。
②在正、反比例的两个变量中,均是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之变化。
并且变化方式均属于扩大(乘以一个数)或缩小(除以一个数)若干倍的变化。
不同点变化方向
变化方向相同,一个量扩
大(或缩小),另一个量
也扩大(或缩小)。
变化方向相反,一个量扩大
(或缩小),另一个量反而缩
小(或扩大)。
固定值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值
(商)一定
相对应的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关系式y/x=K(一定) xy=K(一定)
对应量之
间的关系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
数成正比例,即:
X1:x2= y1:y2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成
反比例,即:
X1:x2= y2:y1
图像一条过点(0,0)的直线一条平滑的曲线
类别
异同。
正反比例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煤的数量一定,使用天数与每天的平均用煤量。
2、全班的人数一定,按各组人数相等的要求分组,组数与每组的人数。
3、圆柱体积一定,圆柱的底面积与高。
4、在一块菜地上种的黄瓜与西红市的面积。
5、书的总册数一定,按各包册数相等的规定包装书,包数与每包的册数。
6、小学生作文的单价一定,订阅的费用与订阅的数量。
7、正方体的表面积与它的棱长。
8、一个人的身高与他的年龄。
9、书的总页数一定,未读的页数与已读的页数。
10、小麦每公顷产量一定,小麦的总产量与公顷数。
11、时间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行的速度。
12、所行的路程一定,所用的速度和时间。
13、织布的总量一定,每小时织布的数量和时间。
14、每小时织布数量一定,织布的总量和时间。
15、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16、任务一定,已完成的与未完成的。
17、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
它的底和高。
18、三角形的高一定,它面积和底。
19、比的前项一定,比的后项和比值。
20、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21、减数一定,被减数和差。
22、做作业的数量一定,已做的和未做的。
23、实际距离一定,图上距离和比例尺。
24、一对互相咬合的齿轮的齿数和转数。
(反)25、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
26、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
27、圆周率一定,圆的周长和直径。
28、圆柱体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积和高。
29、工作时间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
30、出油率一定,油菜籽的的重量和出油的重量。
31、每块方砖的面积一定,用砖的块数和铺地的面积。
32、路程一定,车轮的转数和车轮的周长。
33、如果5A=B,A和B。
如果A÷b=5,A和B。
AB=5 ,A和B。
34、每台电脑的价格一定,购买电脑的台数和总钱数。
35、长方体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积和高。
36、一个自然数(0除外)和它的倒数。
(反)37、在同时同地测量杆高和影长。
Y=K Y和K。
38、 X一定,X39、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
速度时间* 路程
单价数量总价*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被除数* 除数商*
前项* 后项比值*
分子分母* 分数值*
长宽长方形面积*
底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高三角形面积*
油* 菜籽出油率*
正方形周长和边长
正方形面积和边长
圆周长和直径
圆周长和半径
圆面积和半径
正方体表面积和每个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周长(一定)
3a=4b,a和b()
=,M和N()
速度时间* 路程
单价数量总价*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被除数* 除数商*
前项* 后项比值*
分子分母* 分数值*
长宽长方形面积*
底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高三角形面积*
油* 菜籽出油率*
正方形周长和边长
正方形面积和边长
圆周长和直径
圆周长和半径
圆面积和半径
正方体表面积和每个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周长(一定)
3a=4b,a和b()
=,M和N()
速度时间* 路程
单价数量总价*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被除数* 除数商*
前项* 后项比值*
分子分母* 分数值*
长宽长方形面积*
底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高三角形面积*
油* 菜籽出油率*
正方形周长和边长
正方形面积和边长
圆周长和直径
圆周长和半径
圆面积和半径
正方体表面积和每个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周长(一定)
3a=4b,a和b()
=,M和N()
速度时间* 路程
单价数量总价*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被除数* 除数商*
前项* 后项比值*
分子分母* 分数值*
长宽长方形面积*
底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高三角形面积*
油* 菜籽出油率*
正方形周长和边长
正方形面积和边长
圆周长和直径
圆周长和半径
圆面积和半径
正方体表面积和每个面的面积
长宽长方形周长(一定)
3a=4b,a和b()
=,M和N()
给一个会议室铺地砖,用面积16平方分米的地砖要200块。
如果改用面积是25平方分米的地砖,需要多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