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特点及诊断标准——杨治权
- 格式:pdf
- 大小:136.89 KB
- 文档页数:2
帕金森病金标准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中老年发病,缓慢进行性病程。
2. 存在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四项主征,其中运动迟缓是必备的,而其余三项至少具备其中之一。
3. 左旋多巴治疗有效。
4. 无眼外肌麻痹、小脑体征、体位性低血压、锥体系损害和肌萎缩症等其他疾病的症状。
5. 符合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运动减少,启动随意运动的速度缓慢。
疾病进展后,重复性动作的运动速度及幅度均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帕金森病还没有病理诊断的金标准,主要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
如需更多关于帕金森病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相关医学资料。
帕金森的诊断标准简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肌肉僵硬、震颤和姿势不稳等症状。
为了确诊帕金森病,医生需要根据一系列临床特征和体征来进行评估。
本文将详细介绍帕金森的诊断标准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标准制定帕金森的诊断标准由国际帕金森与运动障碍学会(International Parkinson and 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MDS)制定并不断更新。
该学会由世界各地的专家组成,致力于推动对运动障碍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
标准制定过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文献回顾:专家组对最新的科学文献进行回顾,收集关于帕金森病诊断方法和标准的信息。
2.专家讨论:专家组召开会议,就目前可用的证据进行讨论和辩论,以确定诊断标准的内容和形式。
3.征求意见:制定的初步标准会公开征求其他专家和相关机构的意见和建议。
4.标准修订:根据收集到的反馈意见,专家组会对初步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5.发布和更新:最终确定的诊断标准会在国际帕金森与运动障碍学会的官方网站上发布,并定期进行更新。
标准内容国际帕金森与运动障碍学会制定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包括以下方面:1. 主要临床特征帕金森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包括静止性震颤(resting tremor)、肌肉僵硬(rigidity)、运动缓慢(bradykinesia)和姿势不稳(postural instability)。
这些特征是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有帕金森病的重要依据。
2. 附加临床特征除了主要临床特征外,帕金森病还可能伴随一些附加临床特征,如自主神经症状(autonomic dysfunction)、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和认知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
这些附加临床特征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帕金森病。
3. 支持性证据除了临床特征外,还有一些支持性证据可以用于帮助诊断帕金森病。
帕金森诊断的金标准
帕金森病的金标准诊断是根据以下4个主要临床特征进行的:
1. 静止性震颤:手部、腕部、前臂、下颌或唇震颤,通常在休息状态下出现。
2. 肌肉僵硬:肢体肌肉强度增加、阻力增加,通常在运动开始时出现。
3. 运动缓慢、不协调:行动变得缓慢和不协调,例如步态和手部动作严重受限。
4. 姿势不稳定、倒退:姿势不稳定可以表现为前向姿势、后向姿势、倒退,常伴随着平衡障碍和步态异常。
同时,诊断帕金森病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引起以上症状的疾病,如脑血管疾病、多发性硬化症和甲状腺疾病等。
当以上4种主要特征至少存在两个时,将帕金森病视为有可能的诊断结果。
但是,仅基于临床特征进行诊断可能会存在误差,因此有时需要进行特殊测试和图像学检查来加以鉴别。
原发性帕金森病,简称帕金森病,是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隐袭起病,进展缓慢,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和路易小体形成,导致纹状体多巴胺递质减少。
主要临床特征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1],同时伴各种非运动症状,如嗅觉障碍、便秘、睡眠障碍等。
诊断主要依靠详尽的病史和完整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目前尚无确诊的特异检查。
根据帕金森病的临床特征可分为3型:1. 震颤型:主要以肢体震颤为主,肌肉强直很轻或不明显。
2. 强直型:主要以肌肉僵硬、强直表现为主,可以没有震颤或伴轻微震颤。
3. 混合型:同时有肢体震颤和肌肉强直的表现,即震颤‐强直型或强直‐震颤型,此型占帕金森病的大多数。
修订的Hoehn‐Yahr分级根据帕金森病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5级。
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运动症状包括 1.运动迟缓包括启动困难、动作缓慢;解纽扣、持筷夹物等困难;手指精细动作障碍,“小字征”;表情缺乏,“面具脸”;构音含糊不清,音调低;咽部肌肉运动障碍,流口水。
2.静止性震颤包括可出现始于上肢远端,N字形进展,频率为4~6 Hz的搓丸样动作,静止性震颤,多不对称,可合并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
3.肌强直包括伸、屈肌张力增高出现铅管样强直,伴震颤时出现齿轮样强直,腕关节伸直,可出现“路标现象”,强直引起肢体疼痛出现痛性痉挛。
4.姿势平衡障碍:前倾屈曲体态,起步困难,冻结步态、慌张步态,或姿势反射异常,后拉试验阳性。
非运动症状包括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精神障碍、睡眠障碍、感觉障碍等,如尿频、排尿不畅、尿失禁,体位性低血压、头晕,性功能障碍,便秘,出汗增多或减少,流涎,油脂分泌增多;抑郁、焦虑、淡漠、疲劳,认知功能减退、痴呆,幻觉、冲动控制障碍;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白天过度嗜睡,不宁腿综合征,生动梦境,睡眠呼吸暂停;嗅觉减退,肢体麻木、疼痛等。
帕金森病鉴别诊断:1.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由明确的病因(如感染、药物、中毒、脑动脉硬化、外伤等)引起的帕金森症状,病史结合不同疾病的临床特征是鉴别诊断的关键。
医诊通慢病什么是帕金森帕金森是一种神经系统障碍,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硬、震颤、运动减慢和平衡障碍等症状。
这些症状是由于大脑中一种名为多巴胺的神经递质的不足或者丧失所引起。
帕金森病被认为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它的主要病理特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行性变性和其他大脑区域的共济失调。
黑质是人脑的一个区域,负责控制肌肉活动。
在黑质中存在着多巴胺能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与肌肉的协调合作密切相关。
当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化时,黑质的多巴胺水平下降,从而导致肌肉控制能力下降,最终出现帕金森病症状。
帕金森病的症状帕金森病主要影响的是运动控制和协调,症状分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两类。
受影响的患者通常会出现以下情况:运动症状■肌肉僵硬:患者的四肢、躯干和脖子处都明显僵硬,肌肉在休息时变得更加僵硬难以伸展,会使运动速度减慢、协调性下降,出现腕部和手部弯曲以及身体前倾的姿势。
■震颤:患者会出现肢体抖动,通常是手指、手臂和下颌颤动。
这种情况在休息时会更明显,而在动作进行时通常会减少或消失。
■运动缓慢:患者的动作会变得缓慢和笨拙,如行走缓慢和步态不稳,眨眼困难,手脚笨拙,步态变得更小,手臂和腿在行走、上下楼梯或站坐时更难控制。
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还会伴随着许多非运动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口齿不清等认知功能障碍症状,还会出现抑郁、焦虑、易怒等情感障碍症状。
帕金森病的诊断帕金森病的诊断基于医生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和病史了解。
通常包括以下方面:运动障碍检查医生会观察患者的动作、平衡和步态等,还会检查患者的肌肉强度和反射,手的颤动以及四肢的僵硬程度等,以判断是否存在帕金森病的症状。
医学影像学检查X射线、CT和MRI(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排除其他疾病,如脑损伤、脑卒中和脑肿瘤,从而确定是否有帕金森病。
例如磁共振成像(MRI)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可以检查患者的大脑结构和功能是否异常。
血液或脑脊液检查通过检查可以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症状的疾病。
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是根据霍恩与亨廷顿病研究协会(Huntington's and Parkinson's Society of Canada)及医学专业组织的共识制定的。
根据这些标准,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四个要素:
1. 这种运动障碍的存在:
- 姿势困难(postural instability),表现为姿势平稳性的丧失,并且在清醒状态下无法保持平衡。
- 握抓困难(bradykinesia),表现为运动缓慢、手指灵活性
降低和日常生活活动减少。
- 静止性震颤(resting tremor),表现为肢体休息时的不自主抖动,通常在手部开始。
2. 此外,还必须至少存在其他两个以下症状:
- 肢体义动(limb akinesia),表现为运动受限,例如,行走
时脚步减少、步态不稳等。
- 肌张力异常(rigidity),表现为肌肉过度紧张、抵抗外部
被动运动,使肌肉变得僵硬。
- 自由变频震颤(intermittent tremor),表现为手或四肢的不自主抖动,通常在运动时或紧张时出现。
- 位于手或脚的震颤(asymmetrical tremor),表现为单侧手
部或脚部的不自主抖动。
3. 病程进展缓慢并持续进行,通常在诊断之前至少6个月。
4.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类似症状的可能,如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帕金森样综合征)等。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诊断标准只是用于帮助医生诊断帕金森病,仍然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了解、体格检查、神经系统图像学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分析来确诊。
总之,专业的医生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诊断。
帕金森病的诊断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第二大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常发生于中老年人群。
根据统计显示,自1990—2016年,全球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增长了1倍,以后数年仍将保持这种高速增长的趋势。
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人均寿命的延长,帕金森病发病率逐年升高。
预计至2030年,中国将大约有500万的帕金森病患者,约占全世界帕金森病患者的一半,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和庞大的患病人群,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是首要的任务。
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和一些非运动症状如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嗅觉减退、便秘、体重减轻以及焦虑、抑郁、淡漠这些精神改变。
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表现为中脑黑质致密部(pars compacta of substantia nigra)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和路易小体(Lewy body)的形成。
主要生化改变为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
近10年来,国内外对帕金森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技术及早期诊断生物学标志物等方面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不同人种帕金森病患者的预后、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有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白种人,亚洲人群帕金森病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的发生率较其他人种更高。
因此,针对中国人群帕金森病患者,应有独立的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
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临床医师对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结合英国脑库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国际运动障碍协会(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MDS)2015年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和中国2006年版帕金森病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推出了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用于指导临床医师诊断帕金森病。
帕金森的诊断标准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等症状。
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对于及时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因此正确的诊断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目前尚无特定的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能够明确诊断帕金森病。
临床上常用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包括英国帕金森病协会(UKPDS)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美国帕金森病协会(APDA)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
根据英国帕金森病协会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症状,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和运动迟缓。
而根据美国帕金森病协会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依据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症状。
而世界卫生组织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则将帕金森病的诊断分为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两个方面,临床诊断主要依据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而病理诊断则需要通过脑部影像学检查或脑组织活检来明确诊断。
除了以上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外,帕金森病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如药物诱发的震颤、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综合征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患者的家族史、药物史和疾病史等,以便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总的来说,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以及排除其他类似疾病,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加科学、准确的依据。
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对于患者的早期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只有准确诊断,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轻患者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医生在诊断帕金森病时需要严格按照诊断标准进行评估,同时也需要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帕金森病的特点及诊断标准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杨治权
一、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
1.由一侧肢体开始逐渐扩展至四肢的静止性震颤,震颤的幅度中等以上,持续存在可有间断;
2.肌肉僵硬,表现于肢体、躯干、颈部等肌肉,手的轮替运动缓慢笨拙,走小步;
3.运动迟缓,主要表现为动作缓慢,精细动作障碍(如写字,扣衣扣、系鞋带困难),日常生活能力障碍,穿衣、洗漱时间长或难于完成。
这是最基本的三大症状,其它尚有面部表情呆板、张口、流涎、语言不清等。
二、早期帕金森病的表现
1.至少有一个上肢存在轻度的静止性震颤;
2.至少有一个肢体肌张力增高,肌肉僵直,双手轮替运动减慢;
3.运动迟缓。
日常生活能力降低。
以上三项主要症状中至少有两项症状或体征比较明显,可考虑为原发性帕金森病。
三、帕金森病晚期并发症主要有哪些?
1、损伤。
损伤是帕金森病不可忽视的并发症。
随着病情的发展,震颤、僵直、协调功能障碍,会逐渐累及运动功能,路上的障碍物,冬天结冰及雨天湿滑的路面,厕所及浴室潮湿光滑的瓷砖地板,容易跌跤,轻则软组织损伤,重则骨折甚至重要器官损伤。
2、心理障碍和智力减退,多见于晚期病人。
帕金森病表现的肢体震颤、僵直、动作笨拙以及缺乏面部表情而呈现的面具脸,兼之说话含混不清,语调单一,音量降低,流口水等,使病人感到有失大雅,心理上常有自卑感,不愿参加社会活动,不去公共场所,疏于人际交往。
在治疗中及疾病发展过程中,还可见到失眠、焦虑、抑郁、痴呆等。
3、消化系统并发症,主要由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引起,表现为:①营养障碍和水电解质紊乱,主要是咽部肌肉协调障碍导致吞咽困难、饮食及饮水减少有关。
②食管扩张,假憩室形成,食管括约肌功能不良,胸骨后有烧灼感。
③胃排空延迟,有人统计约占55%,表现为餐后饱胀、恶心、呕吐。
④小肠运动功能不良,由此产生腹胀感。
⑤结肠功能不良,主要表现为便秘,其高发生率(50%~67%)和顽固性给病人带来痛苦。
4、尿频也常成为帕金森病人求医的原因,尤其夜间尿频给病人带来不少麻烦。
男性病人常合并前列腺肥大,可导致排尿困难。
女性病人因护理不周,尿便浸渍等,可造成泌尿系统反复感染直至肾功能损害。
5、感染感染是帕金森病晚期危及生命的主要并发症。
一般的呼吸道感染、发热都会使本病症状加重。
病人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感冒经常发生,并经常发展为支气管炎、肺炎、胃肠炎等,晚期卧床的病人,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不能独立起坐,甚则不能自行翻身,兼之营养不良,皮肤受压,常致褥疮。
坠积性肺炎、吸入性肺炎、心功能衰竭是晚期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最终可以导致死亡。
感染、败血症是导致本病晚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6、肢体挛缩、畸形、关节僵硬等主要见于本病的晚期。
故对早、中期病人应鼓励其多运动,为晚期病人多做被动活动,以延缓肢体并发症。
有资料统计,帕金森病晚期死亡的病人中,死于褥疮、败血症者占50%,心力衰竭者28%,肺炎者14%,泌尿系感染者8%。
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诊断要点
1.由一侧肢体开始逐渐扩展至四肢的静止性震颤,震颤的幅度中等以上,持续存在可有
间断;
2.肌肉僵硬,表现于肢体、躯干、颈部等肌肉,手的轮替运动缓慢笨拙,走小步;
3.运动迟缓,主要表现为动作缓慢,精细动作障碍(如写字,扣衣扣、系鞋带困难),日常生活能力障碍,穿衣、洗漱时间长或难于完成;
4.姿势异常和姿势反射障碍:头、躯干前倾,两手位置上移;当突然向后拉病人双肩时,病人后退站立不稳甚至跌倒。
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消化道蠕动障碍所致的顽固性便秘,膀胱功能障碍所致的尿频,尿不畅,尿失禁,交感神经功能障碍所致的直立性低血压,头面部皮脂分泌增多的“油性面容”。
6.精神障碍:多数表现为无欲和迟纯的精神状态。
有些病人情感易冲动、焦虑,对周围事物不关心等。
尿频也常成为帕金森病人求医的原因,尤其夜间尿频给病人带来不少麻烦。
男性病人常合并前列腺肥大,可导致排尿困难。
女性病人因护理不周,尿便浸渍等,可造成泌尿系统反复感染直至肾功能损害。
7.排除以下情况:
⑴脑CT、MRI等检查有脑血管疾病、脑肿瘤、炎症等影像学改变者;
⑵有明确滥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毒者;
⑶脑脊液内有明显的常规、生化学异常者;
⑷有锥体束征、小脑损害症状、眼球活动障碍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者;
⑸以明显的痴呆为主,锥体外系症状不突出或不典型者;
⑹用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无效或疗效不佳者
——来源:365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