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空调国家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608.61 KB
- 文档页数:54
空调温度标准国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空调温度标准是指根据国家气候特点和人体舒适度需求制定的一系列关于室内空调温度的规定。
不同国家的气候条件和文化习俗不同,因而空调温度标准也各不相同。
在我国,空调温度标准通常是指夏季和冬季的室内温度范围,旨在保障人民的生活舒适和健康。
在夏季,我国一般将空调温度标准定为26℃至28℃。
这个温度范围可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和凉爽,让人们在热烈的夏季也能保持舒适。
适当的空调温度还能减缓室内湿度,防止霉菌的滋生,有利于人体健康。
在南方地区,由于夏季气温较高,一般会将空调温度标准设定在较低的28℃,以确保人们在高温下也能享受到凉爽的环境。
除了季节因素外,空调温度标准还会受到建筑结构和人员活动情况的影响。
在大型商业建筑或办公场所,一般会将空调温度标准设定在相对较低的范围,以保持空气流通和人员活动时的舒适感。
而在家庭生活中,空调温度标准往往会根据家庭成员的需求和习惯进行调整,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舒适需求。
在国外,不同国家也有各自的空调温度标准。
日本一般将空调温度标准设定在26℃至28℃之间,以保持室内的清凉和舒适。
而美国一般将空调温度标准设定在23℃至25℃之间,以确保室内温暖和舒适。
德国则将空调温度标准设定在21℃至23℃之间,以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新和舒适。
空调温度标准是根据国家气候和文化特点制定的一项重要规定,旨在保障人们的生活舒适和健康。
不同国家根据自身情况设定不同的空调温度标准,以满足人们在不同季节和环境中的舒适需求。
在享受空调带来的舒适的我们也应该合理利用空调,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占1043字】第二篇示例:空调温度标准国家是指在国家层面制定了针对空调设备使用的温度标准的国家。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室内、室外、商业和住宅等领域的温度要求,旨在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和最佳的节能效果。
各国在制定空调温度标准时考虑到了气候条件、能源消耗、人体健康等多种因素,因此各国的空调温度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
标准与认证·STANDARD & CERTIFICATION48电器2019/10解,国际标准在可燃性制冷剂的充注量限值上采取了一种相对简单易行但缺少根据且不够科学的计算方式,过低的充注量导致R290的性能优势无法充分发挥,进而影响了其应用范围、制冷制热效果及能效。
中国家用空调安全标准GB 4706.32《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等效采用IEC60335-2-40国际标准。
IEC60335-2-40标准修订对中国标准更新具有直接地影响。
2013年,IEC 负责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设备国际安全标准制修订的SC61D 分技术委员会成立WG9工作组,主要针对A2L 类制冷剂将标准中的相关要求进行修订。
该工作组于2017年发布了标准修订的最终国际标准草案(FDIS),并通过了IEC 成员国的投票,发布了IEC60335-2-40标准的6.0版本,替代2013年发布的5.0版本标准和2016年发布的5.1版本标准。
2015年,在英国、中国等IEC 成员国的推动下,SC61D 分技术委员会成立WG16工作组。
该工作组的重点工作是对A2和A3类可燃性制冷剂安全使用的灌注量提出科学合理的修订意见。
在将近4年的时间里,WG16工作组召开了数十次专家会议,开展了大量的测试研究工作,包括房间空调器中制冷剂泄漏后的浓度分布研究,R290房间空调器通风量及公式研究,制冷剂不同灌注量的泄漏速率、浓度分布及风险水平研究以及可燃性制冷剂燃烧特征研究等内容。
2018年10月,在韩国釜山召开的随着《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正式生效,房间空调器行业将面临加速淘汰HCFCs 和逐步削减HFCs 的双重挑战。
从当前全球技术发展趋势来看,采用碳氢工质R290是应对挑战的最理想的技术选择。
突破标准对R290充注量的制约则成为加快R290在房间空调器领域应用与推广的关键。
一个好消息是,目前国际标准组织正加快修订房间空调器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相关要求。
ICS 97.030CCS Y 61团体标准T/CECA-G 0042—2020“领跑者”标准评价要求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Assessment requirements for forerunner standard-Variable speed room air conditioners2020-07-10 发布2020-07-13 实施中国节能协会发布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节能协会绿色高效用能产品专业委员会、企业标准“领跑者”工作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节能协会归口。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领跑者”标准评价要求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领跑者”标准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空气冷却器、全封闭转速可控型电动压缩机,额定制冷量不大于14000W、气候类型为T1 的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以下简称空调器)产品企业标准水平评价,不适用于定速式空调器、移动式空调器、多联式空调机组、风管送风式空调器产品企业标准水平评价。
相关机构在制定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估方案时可参考使用本文件,企业在制定企业标准时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343.1 电磁兼容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用途器具的要求第1 部分:发射GB 4706.1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 部分:通用要求GB 4706.32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GB/T 7725 房间空气调节器GB 17625.1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GB 19606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噪声限值GB 21455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1551.2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抗菌材料的特殊要求GB 21551.6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空调器的特殊要求GB/T 26125 电子电气产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GB/T 26572 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T/CAQP 015 T/ESF 0001 “领跑者”标准编制通则T/CAS 287 家用电冰箱智能水平评价技术规范T/CPQS E0003.1 《消费类电器产品卫生健康技术要求第1 部分:家用及类似用途房间空气调节器》3术语定义GB 4706.1、GB 4706.32、GB/T 7725、GB 21455、GB/T 26572、GB/T 26125 和T/CAQP015 T/ESF 0001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ICS 13.040.20C 51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485—2020代替DB11/ 485—201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规范Specification of hygiene management for the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ventilation system2020-09 -17发布2020-10-01实施目次前言 (V)1 范围 (6)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3 术语和定义 (6)4 设备设施 (7)5 卫生要求 (8)6 卫生管理 (10)7 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期间防控要求 (11)附录A(规范性附录)空调系统新风量检测方法 (13)附录B(规范性附录)空调系统送风中PM10检测方法 (16)附录C(规范性附录)空调系统送风中微生物检验方法 (18)附录D(规范性附录)空调部件表面积尘量检验方法 (21)附录E(规范性附录)空调部件表面微生物检验方法 (23)附录F(规范性附录)空调系统冷却(凝)水中嗜肺军团菌检验方法 (24)附录G(规范性附录)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LP1)快速检测方法 (26)前言本标准按GB/T 1.1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11/ 485—201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规范》,与DB11/ 485—201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为推荐性标准;——增加了“通风”、“复合通风系统”、“空调区”、“致病微生物”、“空调部件”及“多联机空调系统”等术语定义;——增加了空调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见4.1);——对全空气系统中不能关闭回风的,增加了空调机组过滤装置应提高至中效及以上级别的要求(见4.3.1,2011年版4.2.1);——对全空气系统中空调机组为变风量的,增加了变风量系统末端传感装置参数控制应便于调整的要求(见4.3.1);——增加新风机组设置能量回收装置的,应设有旁通阀要求(见4.3.2);——增加了邻近建筑物新风口的冷却塔应增导流装置要求(见4.4.5);——增加了公共浴室休息室、健身馆的新风量(见5.1.1);——将原标准中风管内表面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和送风中不得检出β-溶血性链球菌的要求,调整为空调部件表面和送风中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见5.1.2、5.1.3,2011年版5.2、5.3);——修改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检测时限(见5.2.1,2011年版6.1.1);——增加了在大型活动期间,承担大型活动的公共建筑物冷却水嗜肺军团菌现场快速检测按照附录G执行的要求(见5.2.4.7);——增加对公共建筑设置的冷却塔实施军团菌病风险评估和分级管理要求(见6.5);——增加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宜进行风险调查和卫生学评估要求(见6.6);——增加综合医院门诊区和病区的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见6.7);——删除原标准“送风中的PM10、细菌总数、真菌总数不符合表2的要求时”(2011年版8.6);——增加了疫情常态防控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要求,细化了疫情暴发防控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要求(见7);——增加了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LP1)快速检测方法(见附录G)。
2020年1月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19年第17号),批准颁布了GB21455-2019《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强制性国家标准。
本标准发布日期为2019年12月31日,实施日期为2020年7月1日。
本标准的修订工作是全面落实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强制性标准整合要求,将定频房间空调能效国家标准GB 12021.3-2010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和变频房间空调能效国家标准GB 21455-2013《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进行了合并修订,统一采用SEER(单冷性空调器)或APF(热泵型空调器)考核空调器的能效水平;同时,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委联合发布的《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的指导意见,全面提升空调产品能效要求,以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新标准1级能效指标对标国际,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新标准实施后预计2020年能效将提升14%,从而引导产业摆脱低价、低标、低效率竞争,推动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我国早于1989年和2008年,就分别制定发布了定速房间空调和转速可控型房间空调的第一版国家强制性能效标准。
此后,又经历了多次修订,房间空调市场准入要求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国房间空调面临着国内、外要求提升产品能效的强烈呼声。
2019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市场监管总局等7部委发布的《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提出要大幅度提高制冷产品能效标准水平,加快家用空调能效标准修订进度。
2019年3月的中法联合声明也达成了双方致力于推动关于削减氢氟碳化物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的批准和落实、并提高制冷行业能效标准的共识。
能效与产品性能密切相关,提高能效将带动房间空调行业结构式调整,带来产品整体质量提升,契合国家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对于落实国际减排承诺、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也具有重要意义。
商用空调新版强制性能效标准2020年5月1日实施2019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了GB 19576-2019《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强制性国家标准。
本标准发布日期为2019年4月4日,实施日期为2020年5月1日。
1背景单元式空调机是我国工商用制冷空调设备产量最大的产品,每年消耗大量的能源。
2018 年我国单元式空调机总产量约为160万台。
目前,生产单元式空调机组的企业约为100多家,其中大型企业约为10余家,以中外合资、国有企业为主,全球最先进的代表性企业均在中国设有大型工厂。
其他企业多数为中小型民营企业,以多品种小批量为特色。
大型企业的产量约占全国单元式空调机组总产量70%。
目前,我国单元式空调机的现行能效标准是GB 19576—2004《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该标准执行已超十年,且仅以额定工况制冷运行的能效比EER 为能效考核指标,随着单元式空气调节机产品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市场中单元式空气调节机整体能效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当前标准无论是从能效考核方法还是能效指标上都已无法合理反映市场的能效水平;同时,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广泛用于通讯、商务、游戏、金融等信息化领域和恒温恒湿控制领域,截至目前,通信基站有400万,数据机房达60多万个,空调系统全年持续运行,耗电量达800 亿千瓦时。
因此,迫切需要修订本标准,以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及节能环保工作的需要,促进产业的技术升级。
在此背景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开始对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标准进行修订,新标准《GB 19576-2019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已于2019年4月4日发布,将于2020年5月1日实施。
2新版能效等级指标值GB19576-2019《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替代GB19576-2004,将于2020年5月1日正式实施。
其中能效等级参数如下表:对比GB19576-2004,相关参数如下:GB37479-2019《风管送风式空调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将于2020年5月1日正式实施。
1.空调各系统设备设施的承接查验技术要求1.1.验收范围项目范围内空调系统、排风排烟系统、冷冻和冷却系统、锅炉系统、消防正压送风系统等。
1.2.查验要求1.2.1.空调机房1.2.1.1.制冷机房的设备布置和管道连接,应符合工艺流程,并应便于操作与维修。
1.2.1.2.制冷机突出部分与配电盘之间的距离和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5M;1.2.1.3.制冷机与墙壁之间距离和非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8M。
1.2.1.4.配电设备上方不得有水管路通过。
1.2.1.5.制冷机房应设给水与排水设施。
1.2.1.6.机房应通风设施,对直燃机房应设报警消防装置。
1.2.2.冷水机组1.2.2.1.资料承接核对(1)开箱承接检查记录,随机资料专用工具;(2)机组的安装设计图,安装记录;(3)制冷机安装操作手册;(4)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验报告;(5)调试运行记录;1.2.2.2.检查(1)静态检查a)检查与制冷机组配套的蒸汽、燃油、燃气供应系统和蓄冷系统的安装,应符合设计文件、有关消防规范与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b)机组外表应无损伤,密封性良好。
机组无严重锈蚀现象,铭牌清晰;c)机组的保温是否严密,保温层的厚度是否符合规范。
d)机组安装情况检查:减震措施及地脚螺栓。
e)冷冻水、冷却水压力正常,进机过滤器是否安装;f)各水路阀门安装是否正确,阀门启闭是否灵活、可靠;管道与机组的各连接部位是否有渗漏现象;g)外部管路的重量是否由吊/支架承担(外部管路的重量不应由机组承担);h)机组供电正常;i)检查自控系统、仪表无损坏现象;j)检查系统阀门、管线无渗漏现象;k)机制运行前冷冻水、冷却水水质应符合设计或设备要求。
(2)动态检查a)制冷机运行电流在额定范围内;b)检查机组的油温、油位。
冷媒压力,冷媒温度在额定范围内;c)对于溴化锂制冷机检查真空度符合设计要求。
d)有负荷运行的制冷机冷冻水进出水温度在7℃-12℃之间,冷却水进出口温度符合设计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ode of acceptance for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ventilation and conditioning worksGB50243-2002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2年4月1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1]87号文件“关于印发《2000-2001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上海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4-88和《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3-97修订而成的。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编制组开展了专题研究,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多年来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和验收的经验,尤其总结了自GB50243-97规范实施以来的工程实践经验,依照建设部“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十六字方针,对原规范进行了全面修订。
在修订的过程中,还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和行业专家的意见,对主要的质量指标进行了多次探讨和论证,对稿件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定定稿。
本标准主要规定的内容有:1.本规范的适用范围;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统一准则;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中子分部工程的划分和所包含分项内容;4.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的特点,将本分部分为风管制作、风管部件制作、风管系统安装、通风与空调设备安装、空调制冷系统安装、空调水系统安装、防腐与绝热、系统调试、竣工验收和工程综合效能测定与调整等十个具体的工艺分类项目,并对其验收的内容、检查数量和检查方法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5.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标准》GB50300-2001的规定,完善了本分部工程使用的质量验收记录;6.为保证通风与空调工程使用效果与工程质量验收的完整,本规范对工程综合效能测定与调整作出了规定;7.本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
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期刊上。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为了提高规范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上海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塘沽路390号,邮编:200080,E-mail:****************),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目次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风管制作4.1 一般规定4.2 主控项目4.3 一般项目5.风管部件与消声器制作5.1 一般规定5.2 主控项目5.3 一般项目6.风管系统安装6.1 一般规定6.2 主控项目6.3 一般项目7.通风与空调设备安装7.1 一般规定7.2 主控项目7.3 一般项目8.空调制冷设备安装8.1 一般规定8.2 主控项目8.3 一般项目9.空调水系统管道与设备安装9.1 一般规定9.2 主控项目9.3 一般项目10.防腐与绝热10.1 一般规定10.2 主控项目10.3 一般项目11.系统调试11.1 一般规定11.2 主控项目11.3 一般项目12.竣工验收13.综合性能的测定与调整附录A 漏光法检测与漏风量测试附录B 洁净室测试方法附录C 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用表本规范用词说明附:条文说明1.总则1.0.1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选用于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1.0.3 本规范应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配套使用。
1.0.4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1.0.5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2.0.1 风管air duct采用金属、非金属薄板或其他材料制作而成,用于空气流通的管道。
2.0.2 风道air channel采用混凝土、砖等建筑材料砌筑而成,用于空气流通的通道。
2.0.3 通风工程ventilation works送风、排风、除尘、气力输送以及防、排烟系统工程的统称。
2.0.4 空调工程air conditioning works空气调节、空气净化与洁净室空调系统的总称。
2.0.5 风管配件duct fittings风管系统中的弯管、三通、四通、各类变径及异形管、导流叶片和法兰等。
2.0.6 风管部件duct accessory通风、空调风管系统中的各类风口、阀门、排气罩、风帽、检查门和测定孔等。
2.0.7 咬口seam金属薄板边缘弯曲成一定形状,用于相互固定连接的构造。
2.0.8 漏风量air leakage rate风管系统中,在某一静压下通过风管本体结构及其接口,单位时间内泄出或渗入的空气体积量。
2.0.9 系统风管允许漏风量air system permissible leakage rate按风管系统类别所规定平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最大允许漏风量。
2.0.10 漏风率air system leakage rate空调设备、除尘器等,在工作压力下空气渗入或泄漏量与其额定风量的比值。
2.0.11 净化空调系统air cleaning system用于洁净空间的空气调节、空气净化系统。
2.0.12 漏光检测air leak check with lighting用强光源对风管的咬口、接缝、法兰及其他连接处进行透光检查,确定孔洞、缝隙等渗漏部位及数量的方法。
2.0.13 整体式制冷设备packaged refrigerating unit制冷机、冷凝器、蒸发器及系统辅助部件组装在同一机座上,而构成整体形式的制冷设备。
2.0.14 组装式制冷设备assembling refrigerating unit制冷机、冷凝器、蒸发器及辅助设备采用部分集中、部分分开安装形式的制冷设备。
2.0.15 风管系统的工作压力design working pressure指系统风管总风管处设计的最大的工作压力。
2.0.16 空气洁净度等级air cleanliness class洁净空间单位体积空气中,以大于或等于被考虑粒径的粒子最大浓度限值进行划分的等级标准。
2.0.17 角件corner pieces用于金属薄钢板法兰风管四角连接的直角型专用构件。
2.0.18 风机过滤器单元(FFU、FMU) fan filter(module) unit由风机箱和高效过滤器等组成的用于洁净空间的单元式送风机组。
2.0.19 空态as-built洁净室的设施已经建成,所有动力接通并运行,但无生产设备、材料及人员在场。
2.0.20 静态at-rest洁净室的设施已经建成,生产设备已经安装,并按业主及供应商同意的方式运行,但无生产人员。
2.0.21 动态operational洁净室的设施以规定的方式运行及规定的人员数量在场,生产设备按业主及供应商的状态下进行工作。
2.0.22 非金属材料风管nonmetallic duct采用硬聚氯乙烯、有机玻璃钢、无机玻璃钢等非金属无机材料制成的风管。
2.0.23 复合材料风管foil-insulant composite duct采用不燃材料面层复合绝热材料制成的风管。
防火风管refractory duct采用不燃、耐火材料制成,能满足一定耐火极限的风管。
3.基本规定3.0.1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按照被批准的设计图纸、合同约定的内容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进行。
施工图纸修改必须有设计单位变更通知书或技术核定签证。
3.0.2 承担通风与空调工程项目的施工企业,应具有相应工程施工承包的资质等级及相应质量管理体系。
3.0.3 施工企业承担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图纸深化设计及施工时,还必须具有相应的设计资质及其质量管理体系,并应取得原设计单位的书面同意或签字认可。
3.0.4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第3.0.1条的规定。
3.0.5 通风与空调工程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设备的进场,必须对其进行验收。
验收应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并应形成相应的质量记录。
3.0.6 通风与空调工程的施工,应把第一个分项施工工序作为工序交接检验点,并形成相应的质量记录。
3.0.7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文件有差错的,应及进提出修改意见或更正建议,并形成书面文件及归档。
3.0.8 当通风与空调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分部工程施工时,其子分部与分项划等号的划分应按表3.0.8的规定执行。
当通风与空调工程作为单位工程独立验收时,子分部上升为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同上。
表3.0.8 通风与空调分部工程的子分部划分3.0.9 通风与空调工程的施工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并与土建及其他专业工种互相配合;与通风与空调系统有关的土建工程施工完毕后,应由建设或总承包、监理、设计及施工单位共同会检。
会检的组织宜由建设、监理或总承包单位负责。
3.0.10 通风与空调工程分项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应按本规范对应分项的具体条文规定执行。
子分部的各个分项,可根据施工工程的实际情况一次验收或数次验收。
3.0.11 通风与空调工程中的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必须经监理人员验收及认可签证。
3.0.12 通风与空调工程中从事管道焊接施工的焊工,必须具备操作资格证书和相应类别管道焊接的考核合格证书。
3.0.13 通风与空调工程竣工的系统调试,应在建设和监理单位的共同参与下进行,施工企业应具有专业检测人员和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的测试仪器。
3.0.14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的保修期限,自竣工验收合格日起计算为二个采暖期、供冷期。
在保修期内发生施工质量问题的,施工企业应履行保修职责,责任方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3.0.15 净化空调系统洁净室(区域)的洁净度等级应符合设计的要求。
洁净度等级的检测应按本规范附录B第B.4条的规定,洁净度等级与空气中悬浮粒子的最大浓度限值(Cn)的规定,见本规范附录B表B.4.6-1。
3.0.16 分项工程检验批验收合格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具有施工单位相应分项合格质量的验收记录;2 主控项目的质量抽样检验应全数合格;3 一般项目的质量抽样检验,除有特殊要求外,计数合格率不应小于80%,且不得有严重缺陷。
4.风管制作4.1一般规定4.1.1本章适用于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中,使用的金属、非金属风管与复合材料风管或风道的加工、制作质量的检验与验收。
4.1.2对风管制作质量的验收,应按其材料、系统类别和使用场所的不同分别进行,主要包括风管的材质、规格、强度、严密度与成品外观质量等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