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时间表
- 格式:doc
- 大小:135.00 KB
- 文档页数:9
高考改革的历史演变高考是指高中阶段学生毕业的考试,也是中国学生进入大学的主要途径。
自1952年开始,高考在中国发展了几十年,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改革,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需求。
本文将会对高考改革的历史演变进行探讨。
第一阶段:初期探索(1952-1977年)中国高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这一年中国推出了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其目的是选拔出才华横溢的人才来推动国家建设。
该时期的高考考试内容主要以文科为主,考题主要是国内政治、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
这个时期的高考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考试科目和考试形式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第二阶段:文科与理科的区分(1977-1999年)从1977年开始,高考迎来了第一次重大的改革。
这一改革的目的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选拔人才的效率。
在这个阶段,高考的考试内容逐渐分化为文科和理科两个主要的科目类别,考试题型和难度也有所变化。
此外,高考改革还引进了分数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公平的评价方式。
第三阶段:综合素质评价的引入(2000-2013年)2000年,中国高考经历了又一次重大改革。
这次改革的核心是引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
这意味着除了传统的学科知识考试外,学生还需参加体育、艺术、实践等方面的考试。
这一改革对于高考的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引起了人们对于高考改革方向的关注和争议。
第四阶段:多元化选拔与综合评价(2014年至今)从2014年开始,高考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改革中,高等教育部门开始试行多元化选拔的政策,即通过特别单独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面试等方式来选拔学生。
这种改革旨在从更多的角度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潜力,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总结:高考改革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其目标是通过选拔考试选出优秀的人才来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几十年来,高考改革不断创新,逐步适应了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的发展。
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高考改革将继续进行,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12.各省市新高考改革的主要亮点是什么?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浙江、上海率先启动高考改革试点,2017年进入正式的新高考考试录取阶段。
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市已先后出台了高考改革实施时间表。
地区启动时间改革亮点上海2014年1、从2017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
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高考总分660分;2、外语考试可参加两次,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3、本科院校从6门选考科目中,分学科大类(或专业)提出选考科目范围,最多不超过3门。
考生选考科目满足任何1门,即可报名;4、2016年起,合并本科一二批次,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5、报考专科高职志愿学生,只计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
浙江2014年1、从2017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
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科目中任意选择,高考总分750分;2、外语考试一年两考,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3、高校从7门选考科目中分专业类或专业确定选考科目范围,最多不超过3门。
考生选考科目满足任何1门,即可报名;4、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
北京2017年1、从2020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
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高考总分750分;2、英语考试一年两考,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英语增加口语考试;3、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4、高校从6门选考科目中,分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最多不超过3门。
新高考科目时间安排表新高考科目时间安排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新高考终于到来了。
新高考在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上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科目时间安排。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新高考科目时间安排表。
第一部分:必修科目的时间安排1. 语文考试:一天,考试内容包括阅读理解、作文等。
2. 数学考试:一天,考试内容包括基础数学、选择性数学等。
3. 英语考试:一天,考试内容包括听力、阅读、翻译等。
4. 政治考试:一天,考试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品德、时政热点等。
5. 历史考试:一天,考试内容涉及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
6. 地理考试:半天,考试内容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
7. 物理考试:半天,考试内容包括物理实验及选择题。
8. 化学考试:半天,考试内容包括化学实验及选择题。
第二部分:选修科目的时间安排1. 英语口语:一天,考试内容主要包括英语听说能力的测试。
2. 体育:一天,考试内容包括体育技能、体育常识等。
3. 计算机科学:一天,考试内容包括计算机原理、编程等。
4. 美术:半天,考试内容涉及绘画技能、美术基础等。
5. 音乐:半天,考试内容主要包括音乐演奏、音乐理论等。
总的来说,新高考科目时间安排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在考试期间的压力,也更好地考察了学生在不同科目中的表现。
但是,时间安排过于紧凑,学生若想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则需要在平时更加刻苦的学习。
同时,对于学生而言,科目时间安排表也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综上所述,新高考科目时间安排表是一份具有重要意义的文件,它将在新高考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有助于更好地保障中国教育质量的提升。
高考时间哪一年改的
高考时间的调整,首次发生在2014年。
此前,高考时间一直固定在每年的6月7日至9日之间。
但是,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高中阶段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部决定对高考时间进行调整。
调整后的高考时间,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学业水平考试,通常在每年的5月底至6月初进行,考试的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等。
第二阶段是综合素质评价,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实践能力等。
这一阶段通常安排在每年的6月中旬进行。
高考时间的调整,旨在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的需要。
通过将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起来,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此外,新的高考时间也更好地与招生录取工作相衔接,为高校招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参考依据。
总的来说,高考时间在2014年进行了调整,分为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两个阶段。
这一调整旨在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评价,并与高校招生工作相衔接。
山西高考改革新方案2025多选题
摘要:
一、背景概述
二、山西高考改革新方案解析
1.改革时间
2.高考模式
3.考试科目
4.加分项目调整
三、改革对学生的意义和影响
四、结语
正文:
【提纲】
一、背景概述
近年来,我国高考改革不断深入,作为新高考改革第四批城市之一,山西省也在不断探索适合本省的高考改革方案。
2022年,山西公布了高考改革新方案,并从2022年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行,2025年将迎来首届新高考。
二、山西高考改革新方案解析
1.改革时间
山西省新高考改革计划于2019年启动,由于种种原因延期,最终于2022年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2.高考模式
新高考采用312模式,其中3代表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1代表物理或历史二选一,2代表从剩下的4门科目中选择2门。
3.考试科目
新高考不分文理科,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新增的综合实践课与技术课将列入高中课程,并严格把控各课程的学时。
4.加分项目调整
山西省取消和规范了6项高考加分项目,保留2项高考加分项目,旨在促进教育公平。
三、改革对学生的意义和影响
山西高考改革新方案的实施,意味着学生不再受文理科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科目选择,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力。
同时,取消和规范加分项目,使高考更加公平,有利于选拔真正有实力的人才。
四、结语
山西高考改革新方案旨在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公平的考试环境。
高考时间从哪年改到6月
高考时间从2003年开始改到6月。
在此之前,高考一直在每
年的7月进行。
2003年开始,国家教育部根据实际情况和考
生的意愿,决定将高考的时间调整到6月,以便更好地配合学生的学习进程和招生工作安排。
这一改革得到了广大考生和家长的欢迎和支持。
从那以后,高考时间一直保持在每年的6月份进行,成为了中国大陆各省市共同的高考时间。
这一举措使得考生们能够在考试后有更多的时间来准备填报志愿和做好升学准备工作。
同时,对于省级教育部门和高校招生部门来说,也提供了更充裕的时间来进行招生录取的相关工作。
整体而言,将高考时间从7月改到6月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有利于提高高考的效率和公平性,并更好地满足考生和招生部门的需求。
2014年
●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
●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出台
2015年
●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2015年起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
●出台普通高校、高职、成人高校学分互认和转换的意见
2016年
●通过分类考试录取学生占高职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
●2015年期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
●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的加分项目
●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2017年
●试点省份全面实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
●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缩至4个百分点以内
●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明显增加,形成长效机制
●分类考试成为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
2020年
●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考试招生模式: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体制机制: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
●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形成终身学习“立交桥”
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 考)
政、史、地、物、
化、生(六选三)
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
物、信息技术10个科目考试,
实行全省统一命题;艺术(或音
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
技术科目考试,由各县(市)具体
组织实施。
湖北2021
方案
解读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
水平考试实施办法
解读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生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
法答记者问
语、数、外(必
考)
政、史、地、物、
化、生(六选三)
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
语、日语。
德语、法语、西班
牙语待条件具备时开考)、思想
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
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
术、艺术(音乐和美术)、体育与
健康13个必考科目。
湖南2021 方案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
水平考试实施办法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生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
法
语、数、外(必
考)
政、史、地、物、
化、生(六选三)
合格性考试:包括语文、数学、
外语(含英语、日语、俄语,
下同)、思想政治、历史、地
理、物理、化学、生物、通用
技术、信息技术、音乐、美术、
体育与健康共14个科。
等级性考试共6个科目,包括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
化学、生物。
广东2021 实施方案
专家解读
热点问答
答记者问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普
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的实施办法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普
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评价的实施办法
广州市2017年1月
语、数、外(必
考)
政、史、地、物、
化、生(六选三)
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
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
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
术、音乐、美术和体育与健康
等14门, 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
级性考试两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