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的多媒体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儿童文学的多媒体“儿童文学的多媒体〞来描绘那些运用丰富的现代媒介手段,并且与儿童成长亲密相关的儿童文化艺术款式。
相关的儿童文化艺术款式包括:儿童文学与美术联姻产生的图画书,儿童文学与戏剧联姻产生的儿童剧。
图画书一、文学与美术:图画书文学是用语言来创造艺术形象、表情达意,美术是用线条、色彩、构图来塑造艺术形象、表情达意,这两种艺术门类在儿童文学领域的结合,就产生了图画书。
儿童在识字不多之时,总是通过图像来理解世界的,因此图画书和卡通对于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陶冶艺术灵性具有重要作用。
二、定义图画书是儿童最常阅读的一种图书,在英文中叫“Picture Book〞,在日本称为“绘本〞,我国一般叫“图画书〞,它不同于我们平时所称的“图画读物〞、“图画故事〞、“画书〞、“小人书〞。
“图画书〞的概念是近年来提出的,但已得到广泛的认同和使用。
图画书是以儿童为主要对象的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款式,是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它的根本特点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文字大都简短、浅近。
图画书在儿童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仅是文学,同时也是以图画为主体的读物形式。
图画书与带插图的故事书的不同在于,图画书中的图画是主体,具有语言表达的同样功能,它本身就承当着叙事抒情、表情达意的任务。
在图画书中图和文的关系,是互相融汇,互相协调,图文共创一个世界,单纯地把文字和图画配在一起是不能叫图画书的。
图画书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儿童文学的含义,它变单纯用文字表现故事内容为用图画故事为主表现故事内容,变儿童用耳朵听故事为用眼睛看故事。
三、图画书的种类1.无文图画故事无文图画故事是完全用画面表现内容的形式,又称无字书。
在这里,文字全部隐去,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字内容彻底转化为图画的表达。
对于这种艺术形式,需要有高超的画面语言传达技巧,能让儿童在翻阅中理解故事的内容。
因此,无文图画故事,一般情节单纯,让儿童在阅读中靠想象来填充情节。
如寓意深远的无字绘本?漂泊狗之歌?,作者是比利时著名的素描家嘉贝丽.文生,她以流畅利落的笔调,描绘了一只漂泊狗的漂泊过程,最后遇见小男孩的故事。
儿童文学的多媒体“儿童文学的多媒体”来描述那些运用丰富的现代媒介手段,并且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儿童文化艺术样式。
相关的儿童文化艺术样式包括:儿童文学与美术联姻产生的图画书,儿童文学与戏剧联姻产生的儿童剧。
图画书一、文学与美术:图画书文学是用语言来创造艺术形象、表情达意,美术是用线条、色彩、构图来塑造艺术形象、表情达意,这两种艺术门类在儿童文学领域的结合,就产生了图画书。
儿童在识字不多之时,总是通过图像来了解世界的,因此图画书和卡通对于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陶冶艺术灵性具有重要作用。
二、定义图画书是儿童最常阅读的一种图书,在英文中叫“Picture Book”,在日本称为“绘本”,我国一般叫“图画书”,它不同于我们平时所称的“图画读物”、“图画故事”、“画书”、“小人书”。
“图画书”的概念是近年来提出的,但已得到广泛的认同和使用。
图画书是以儿童为主要对象的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样式,是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它的基本特点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文字大都简短、浅近。
图画书在儿童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仅是文学,同时也是以图画为主体的读物形式。
图画书与带插图的故事书的不同在于,图画书中的图画是主体,具有语言叙述的同样功能,它本身就承担着叙事抒情、表情达意的任务。
在图画书中图和文的关系,是互相融汇,互相协调,图文共创一个世界,单纯地把文字和图画配在一起是不能叫图画书的。
图画书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儿童文学的含义,它变单纯用文字表现故事内容为用图画故事为主表现故事内容,变儿童用耳朵听故事为用眼睛看故事。
三、图画书的种类1.无文图画故事无文图画故事是完全用画面表现内容的形式,又称无字书。
在这里,文字全部隐去,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字内容彻底转化为图画的表达。
对于这种艺术形式,需要有高超的画面语言传达技巧,能让儿童在翻阅中理解故事的内容。
因此,无文图画故事,一般情节单纯,让儿童在阅读中靠想象来填充情节。
如寓意深远的无字绘本《流浪狗之歌》,作者是比利时著名的素描家嘉贝丽.文生,她以流畅利落的笔调,描绘了一只流浪狗的流浪过程,最后遇见小男孩的故事。
无文图画故事有助于促进儿童智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因为这种图画故事中没有文字说明,儿童为了弄清作品的内容,寻找某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画中人物的行为、表情,寻找故事发展的线索,从而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生动形象的图画能启发儿童联想、想象,儿童把看到的故事用语言表述出来,能促进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2.图文并茂的故事在这种形式的图画书中,既有图画,又有文字,它们互相配合而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这是图画书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在这里图画和文字各司其职。
图画用线条、色块和形状描绘世界,表达情感,往往能显示文字所不易表现的意境、韵味和美感;而文字又用清晰的语意表达,弥补了图画难以直观显现的思想、情感以及时空变化等等,使儿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
如英国的图画书《我不知道我是谁》,就通过图画和文字讲述了一只叫做“达利B”的兔子寻找自己是谁的过程,既充满了故事性,也包含着哲理性。
四、图画书的特征1.形象的直观性以文字来表达的儿童文学虽然也具有形象性,但儿童图画书更为形象直观。
其中画面所展现的人物、动作及环境都是十分具体形象的,或写实,或夸张,都能让儿童感到逼真传神、生动有趣。
2.构图的连续性图画书的图画区别于插图的特征是它的连续性,做到小读者“看画就能明白故事”。
但图画书要发挥讲故事的作用,必须注意画与画之间的衔接,使之具有连续性,这种衔接起着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
由于故事所表现的时间、空间、人物变化等很大程度上都依赖画面来实现,如果画与画之间跳跃性太大,儿童就很难看下去。
3.画面的趣味性以儿童为主要读者的图画书,必须具有浓郁的趣味性。
这种趣味性,就是儿童情趣视觉化的艺术表现,画面应让儿童感到亲切。
图画书的趣味性主要通过画面来表现,色彩、线条、构图的各个环节都应符合儿童的审美需要。
4.整体的传达性作为整体的传达性,是指图画书中的图画具有整体感,能够完整地表达故事的内容。
它是图画故事最具实质的内在特征。
整体的传达包括文字和画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图画故事每幅图画的文字尽管可以长短不一,多少不定,或者有跳跃性,但优秀的图画书中的文字都考虑了情节、场景、人物变化,显示出画面之间的流动,给人一种整体感。
图画书中的图画虽然由多幅组成,但幅与幅之间也是一脉相承,连续相通的。
图画和文字的互相融汇,有机结合,图画书的整体传达性就显露无遗了。
1儿童剧一、定义及分类儿童剧是为少年儿童创作演出,适合于他们接受能力和欣赏趣味的戏剧。
儿童戏剧文学(剧本)是儿童戏剧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
它主要为舞台演出提供脚本,同时也供少年儿童阅读。
儿童戏剧是戏剧的一个独立剧种,其分类也与一般的戏剧一致。
如按容量、场次划分,有多幕、场(场景)剧和独幕剧之分;从戏剧冲突的性质和所产生的戏剧效果来看,也有悲剧、喜剧、正剧、闹剧等类型;从题材范围加以区别,有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神话剧等种类;就艺术表现形式来说。
除常见的话剧外,尚有歌剧、歌舞剧、木偶戏、皮影戏以及戏曲等等品种。
在儿童剧中,有一类内容较为单纯的小戏,它们对服装、灯光、布景等舞台设备的要求也较简单,适合少年儿童在课余自己演出,一般称之为学校剧。
二、儿童与戏剧戏剧艺术历来受到少年儿童的欢迎。
孩子们爱摹仿,爱表演,爱幻想,爱建造,爱好戏剧可谓儿童天性。
其实,戏剧很早就进入了儿童的童年生活,儿童的许多游戏都带有戏剧的因素。
如男孩们的试看男孩子们“警察捉小偷”的游戏,女孩子们“过家家”的游戏等富于戏剧色彩的游戏,恰恰满足了他们对于摹仿、表演、幻想的爱好和需要。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它以舞台表演为中心,融汇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建筑等多种艺术因素,通过视觉和听觉器官诉诸观众的感官,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是最富于直观性的艺术门类。
它对于主要凭借形象、色彩和声音,即一般的感知来进行思维的儿童,自然具有特别的魅力。
舞台上由生动活泼的布景点缀起来的环境,活脱脱的真人的表演,把孩子们带进特定的戏剧情境之中,能激起他们的强烈的感情反应。
1王泉根:《儿童文学教程》,304~308页,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三、儿童剧的艺术特征儿童戏剧文学遵循一般戏剧文学的艺术规律,但又具有自的特殊性。
这些特殊性来自儿童观众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由此产生的特殊审美需求。
(一)题材的选择处理,戏剧冲突、戏剧情境的设置牢牢地把握儿童观众的视点。
儿童剧的题材广泛,可以反映生活,也可以取材历史;可以叙写美丽的神话传说和童话;可以展现未来的科学幻想境界;可以描绘少年儿童观众同龄人的活动等。
儿童剧不论写何种题材,在选择和处理上,都要求于小观众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对题材的开掘与题旨的表达,力求与少年儿童的智力水平和欣赏趣味相适应。
例如话剧《报童》就是一出从儿童角度去处理革命历史题材的优秀儿童。
戏剧冲突是戏剧反映社会生活的基本手段,是戏剧创作的轴心。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一创作规律同样适用于儿童剧,只是儿童剧对于戏剧冲突的选择,对于戏剧情境的设置,要考虑不同年龄观众的特点。
(二)塑造真实可信的、个性化的舞台形象。
戏剧中矛盾冲突,常常表现为一定情节中人物性格的冲突。
儿童剧样要致力于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儿童剧的主人公是少年儿童,有时全剧的人物都是孩子,塑造各种闪烁着时精神的、不断成长的少年儿童形象理所当然地是儿童剧的主要任务。
儿童剧观众知识有限,经验不足,往往真挚而又轻信剧情。
所以剧本的创作要考虑到他们的理解能力才能与小观众的心灵相通,为他们接受。
正因为如此,儿童剧作者应当深入少年儿童的生活,熟悉他们的心理,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尊重他们,才能塑造出富于立体感性格丰满的人物形象。
(三)结构较为单纯、紧凑,情节生动,富于变化。
儿童剧可以有多种形式的结构方式。
儿童剧的结构内容也与一般戏剧一致,具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等部分。
由于儿童剧观众年龄相对较小,有自制力不足、注意力易转移等特点,儿童剧的引子不宜过长,迟迟不见冲突;就引不起他们的兴趣;主线宜单纯,各个环节的衔接要紧凑,层次清晰;戏剧冲突开展要迅速,情节进展要明快,头绪不能过杂,悬念也不宜过多,与此同时,又要求有丰富的情节,而且要尽可能生动、曲折、富于变化。
(四)语言浅近简明,形象化、动作化,并富有儿童情趣。
和一般戏剧一样,儿童剧少有叙述人的语言,主要是人物的对话和独白。
剧情的发展、人物性格的揭示,以及剧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价。
都通过剧中人的台词来表达。
简练、明确、高度性格化和富于动作性,是所有戏剧语言的要求,儿童剧也不例外。
只是,这些要求须与儿童观众的年龄特征相适应。
孩子们有自己的口语习惯,有自己表情达意的方式。
他们善于想象、喜欢幽默。
在少年儿童的日常语言中,往往有不少形象化的,比喻和夸张的成份。
所以儿童剧的语言如缺乏儿童情趣,就难以使孩子们产生共鸣。
因比,儿童剧作者应熟悉,把握儿童的语言习惯,从儿童生活中的语言去提练和加工戏剧语言。
让儿童剧中的语言富有儿童情趣。
1思考问题:什么是图画书?它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儿童剧?它有什么特点?1浦漫汀:《儿童文学教程》,116~122页,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