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基础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4.49 MB
- 文档页数:42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纲城市地下空间概论第1讲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地下空间”与“地下建筑空间”概念§地下空间:⼀种不可再⽣的宝贵资源。
⼴义上指地表以下部分;狭义上指“埋置于地表以下具有⼀定规模的天然的或⼈造的空间”,或者指“在岩层或⼟层中天然形成或经⼈⼯开发形成的空间”。
§地下空间建筑:是指在⾃然形成的溶洞内或由⼈⼯挖掘后进⾏建造的建筑,泛指各种⽣活、⽣产、防护的地下建筑物及构筑物。
1991年⽇本《东京宣⾔》:21世纪是地下空间的世纪。
⼈类利⽤地下空间的历史§远古时代:⽣活所迫,⾃发利⽤——⽳居中国、⽇本、法国、中东、北⾮都有古⼈类利⽤洞⽳作为居所的现象;约50万年以前,北京西南郊周⼝店、龙⾻⼭上的“⼭顶洞⼈”;3000--6000年前,西安半坡村新⽯器时代仰韶⽂化遗址等。
§奴⾪社会以后:城市的出现,逐渐开始⾃觉利⽤排⽔系统、仓储设施、宗教设施等。
§近代以来:⼯业⾰命,城市问题,⼤规模利⽤欧洲的地下市政综合管沟(共同沟);伦敦地铁。
§国外近代的地下空间利⽤:第⼀次⼯业⾰命:城市发展及伴⽣的城市问题共同沟的雏形:1833年法国巴黎(上、下⽔管+电信管线)世界上第⼀条共同沟:1861年伦敦新建卡⾥库⼤街(宽12英尺、⾼7.6英尺的半圆形地下管道,煤⽓+上⽔、下⽔管+各种民⽤管线)世界上的第⼀条地铁:1863年的英国伦敦地铁第⼆次⼯业⾰命以来:汽车的发明+汽车⼯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平⾯扩张城市交通问题△地铁、地下停车场、地下市政设施、地下步⾏街、地下步⾏⽹络系统——地下城、地下综合体(地下街不断发展,逐渐形成集交通、商业、⽂娱等功能为⼀体的城市地下综合体)、城市地下防灾设施(战争防御设施;⾃然灾害防御设施)、其它地下设施(城市地下道路;地下图书馆;地下博物馆;地下冷库;地下油库;地下核电站等)§国内现代地下空间开发利⽤近代~建国前,内忧外患,基本没有发展;建国初期,主要是以战备为⽬的的“⼈防”⼯程;上世纪80年代以前,“⼈防”⼯程的“平战结合”利⽤是地下空间利⽤的主要形式;80年代后,地下空间开发利⽤形式逐步多样化、现代化。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内容提要第1章 绪论(重点>10分)一、现代城市发展19世纪是桥的世纪,20世纪是高层建筑的世纪,21世纪是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
1991年东京“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国际会议通过的《东京宣言》提出:21世纪是人类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世纪。
二、地下空间的分类(1)地下空间按其功能可分为:①居住空间:地下空间可以居住,但不能全部满足居住环境条件,大量人口地下居住不现实。
②商业服务空间:商场、餐厅等,与动态交通功能相联系,更能吸引人流。
要重视防灾措施。
③文娱体育空间:文化、娱乐和体育功能。
④交通空间:可分为动态交通空间(地铁、公路隧道、人行通道)和静态交通空间(地下停车库)。
⑤公用设施空间:地下管线;⑥工业空间:用于轻工业或手工生产、军事工业等用途。
⑦贮存空间:地下空间的恒温、恒湿等特点,地下贮存成本低、节能、安全。
⑧防灾减灾空间: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的综合防灾防护;⑨高层建筑的设备用空间:利用地下空间作设备层。
(2)地下空间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①自然地下空间:由溶蚀、火山、风蚀、海蚀等地质作用形成的地下空间,包括喀斯特溶洞、熔岩洞、风蚀洞、海蚀洞等。
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也可作为地下工厂、地下仓库、地下电站,战时也可作为防空洞使用。
②人工地下空间资源:一类是交通空间、物流空间、贮存空间等;一类是开发地下矿藏、石油形成的废旧矿井空间。
(3)按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深度分类,可分为浅层空间、中层空间和深层空间三类。
①浅层空间:由地表至-30m 深度开发的空间,主要用于商业、文娱等;②中层空间:由-30m 至-100m 深度内开发利用的空间,主要用于地下交通、城市污水处理及水、电、气等公用设施;③深层空间:指-100m 以下的地下空间,可用作快速地下交通线路、危险品仓库、冷库、贮库等。
三、地下空间的特点(1)为城市规模扩展提供了丰富的空间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2)良好的密闭性、稳定的温度环境,适宜掩蔽及对环境湿度有较高要求的工程;(3)节约城市用地,保护农田及环境,节约资源;改善城市交通,减轻城市污染等;(4)地下空间建筑有较强的防灾减灾优越性,有效地防御各种武器的杀伤;(5)地下空间建筑施工难度大、复杂,一次性投资成本高,但使用寿命长;(6)地下空间自然光线不足,室外环境隔绝,人们适应性较差;防水防潮要求较高;封闭特性对设备要求较高等;受地质条件影响大。
(完整版)同济⼤学地下空间规划知识点摘要地下空间规划知识点摘要⼀.绪论1.1 城市空间与城市地下空间1.2 城市规划与地下空间规划1.3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1.3.1 节约城市⼟地资源⼟地资源节约化的发展模式。
国外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经验:把⼀切可以转移到地下的设施转⼊地下,城市发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地下空间是否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利⽤。
1.3.2 节约城市能源和⽔资源地下空间具有良好的隔热性,热稳定性和封闭性,可⽤来贮热贮冷,贮藏⽔资源、电能和⼯⼚精密⽣产。
1.3.3 缓解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盾(1)缓解城市交通⽭盾:地下停车库容量⼤,⽤地少(2)改善城市⽣态环境:缓解⼤⽓污染,⽔污染,噪⾳污染。
建筑杂密,绿地减少(3)提⾼城市的综合防灾能⼒:抵御战争空袭,地震,风暴,⽕灾。
地下救灾物资(4)有效解决“城市综合征”⼆.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2.1 国内外地下空间规划理论和⽅法2.2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和需求量研究2.2.1 国外研究成果和实践2.2.2 国内研究成果和实践2.3 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后发优势三.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作内容和编制程序3.1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任务和原则3.1.1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任务根本作⽤:作为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和管理城市地下空间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开发利⽤城市地下空间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标的⼿段之⼀。
核⼼任务:根据不同的⽬的进⾏地下空间安排,探索和实现城市地下空间不同功能之间的互相管理关系。
主要任务:引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对城市地下空间进⾏综合布局,协调地下与地上、地下与地下的建设活动,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基本任务:保护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尤其是城市空间环境的⽣态系统,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地⾯环境,保障和创造城市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3.1.2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原则(1)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地下空间开发不可逆,⼀次到位,长远考虑,留有余地(2)地上地下相互协调的原则:地下和地上空间形成整体(3)远期与近期相呼应的原则:统⼀规划,分期实施。
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条例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本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规划和建设的管理,保障相关权利人合法权益,促进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适应城市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地下空间开发的规划、建设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地下空间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地表以下空间。
第四条地下空间开发应当遵循统筹规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安全环保、公共利益优先、地下与地上相协调的原则。
第五条市和区、县规划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承担地下空间开发的综合协调职责,负责规划和用地管理。
市和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地下空间开发的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和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协调工作。
市和区、县民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民防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和地下空间开发兼顾民防需要的监督管理。
市和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的权籍管理和交易管理。
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下空间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市和区、县规划国土资源、建设、房屋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依法开展地下空间调查,调查涉及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七条市和区、县规划国土资源、建设、民防、房屋及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分工,履行对地下空间开发的监督检查职责。
第二章地下空间规划第八条本市地下空间分为浅层、中层和深层。
本市地下空间实行分层利用。
地下空间开发应当优先安排市政基础设施、民防工程、应急防灾设施,并兼顾城市运行最优化的需要。
第九条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作为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向社会公布。
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地下空间开发战略、总体布局、重点建设范围、竖向分层划分、不同层次的宜建项目、同一层次不同建设项目的优先顺序、开发步骤、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50455001学分:3 总学时:54说明【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课程。
【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为从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任务】1、地下空间总体规划:掌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的原理、方法。
2、各类地下工程的规划:能够以总体规划为指导,掌握各类地下工程的规划原理、方法。
3、各类地下工程的建筑设计:能进行各类地下工程的建筑设计。
【教学内容】本课程以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与设计为主要内容,涉及城市地下空间的总体布局与形态;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城市下沉广场规划与设计;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城市地下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以及城市地下市政公用设施系统规划等内容。
【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城市地下去空间理论知识和实际设计能力为出发点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本门课程与实践的相结合,结合教材,组织学生参观地下街、地铁、共同沟及人防工程,增强学生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重要性的认识。
【先修课程要求】第四学期专业课程。
【学时分配】【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规划设计,代朋等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1,1 参考书: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陈志龙,王玉北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1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估与开发利用规划,童林旭,祝文君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5,1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王文卿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6,1大纲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地位、性质、任务和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任务,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内容提要】第一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战略意义一、地下空间与缓解生存空间危机二、地下空间与应对城市发展中的困难与挑战三、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第二节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道路一、我国城市建设发展与用地状况二、地下空间与城市的集约化发展三、地下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合理拓展四、地下空间与城市效率和凝聚能力的提高第三节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概况一、国外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状况二、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状况第四节、空间利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第五节、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指导思想、阶段规划和主要内容一、编制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指导思想二、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阶段划分及其主要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的通知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现将《成都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成都市人民政府2020年4月27日成都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依据为加强我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管理。
国防、人防、防震减灾、文物保护、矿产资源等涉及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地下空间含义本办法所称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城市行政区域内地表以下,自然形成或人工开发的空间,是地面空间的延伸和补充。
城市地下空间按开发方式分为结建地下空间和单建地下空间。
结建地下空间是指同一主体结合地面建筑一并开发建设的地下空间。
单建地下空间是指独立开发建设的地下空间,利用市政道路、城市绿地、城市广场等公共用地开发的地下空间视为单建地下空间。
城市地下空间按开发深度分为浅层、次浅层、次深层和深层地下空间。
城市地下空间按开发属性分为公共地下空间和非公共地下空间。
公共地下空间是指优先满足公共生产生活、公共活动的地下空间,包括地下市政设施、交通设施、防灾减灾设施等所占空间;非公共地下空间是指用于开发商业、金融、旅游、娱乐等及其配套设施的、以经营性用途为主的地下空间。
规划设计 Planning and design114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原则和理论谷子(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 400015)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8)04-0114-01摘要: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城市规模的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
本文从现代发展的角度地下分析了了地下空间开发的必要性,阐述了地下空间规划的基本原则并对已有的具有代表性的地下空间规划理论进行了说明。
最后,本文分析并强调了地下空间中存在并且应该被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1地下空间开发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一步步深入,城市的建设速度越来越快。
伴随城市建设而来的是,像城市用地紧张、交通情况恶化、城市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的问题[1]。
这些问题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在此情况下,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合理开发城市的地下空间资源。
1.1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地下城市空间的开发可以补充城市的服务功能,建设地下铁路,地下过街通道等设施联通地面上的城市街道,可以方便群众生活。
另一方面,由于交通和商业的互动作用,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又可以刺激地区经济的繁荣。
同时地下空间具有如抗震性、隐蔽性、恒温性等性质又优于地上空间,适合于特定的需求的行业入驻。
这样的建设方案对特定行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质量,实现更优化的发展。
1.2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
随着人口数量的激增,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发达的城市一般都呈现出城市地面空间布局过于拥挤,建筑密度过高,发展用地严重不足的问题。
就北京市而言,从2006年到2015年的十年间城市常住人口增长了35.6%,从趋势来看城市的人口数目还会继续增加,产生对城市环境更大的挑战。
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实际上扩大了城市空间容量,可以降低城市地面建筑密度,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08号(1997年10月27日建设部令第58号发布2001年11月20日建设部令第108号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资源,适应城市现代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编制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利用,必须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的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城市规划区内地表以下的空间。
第三条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贯彻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依法管理的原则,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考虑防灾和人民防空等需要。
第四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管理工作。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管理工作。
第二章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第五条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级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应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各级人民政府在编制城市详细规划时,应当依据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作出具体规定。
第六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地下空间现状及发展预测,地下空间开发战略,开发层次、内容、期限,规模与布局,以及地下空间开发实施步骤等。
第七条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编制应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科学预测城市发展的需要,坚持因地制宜,远近兼顾,全面规划,分步实施,使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同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应实行竖向分层立体综合开发,横向相关空间互相连通,地面建筑与地下工程协调配合。
第八条编制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必备的城市勘察、测量、水文、地质等资料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