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概论
- 格式:pptx
- 大小:305.57 KB
- 文档页数:27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纲城市地下空间概论第1讲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地下空间”与“地下建筑空间”概念§地下空间:⼀种不可再⽣的宝贵资源。
⼴义上指地表以下部分;狭义上指“埋置于地表以下具有⼀定规模的天然的或⼈造的空间”,或者指“在岩层或⼟层中天然形成或经⼈⼯开发形成的空间”。
§地下空间建筑:是指在⾃然形成的溶洞内或由⼈⼯挖掘后进⾏建造的建筑,泛指各种⽣活、⽣产、防护的地下建筑物及构筑物。
1991年⽇本《东京宣⾔》:21世纪是地下空间的世纪。
⼈类利⽤地下空间的历史§远古时代:⽣活所迫,⾃发利⽤——⽳居中国、⽇本、法国、中东、北⾮都有古⼈类利⽤洞⽳作为居所的现象;约50万年以前,北京西南郊周⼝店、龙⾻⼭上的“⼭顶洞⼈”;3000--6000年前,西安半坡村新⽯器时代仰韶⽂化遗址等。
§奴⾪社会以后:城市的出现,逐渐开始⾃觉利⽤排⽔系统、仓储设施、宗教设施等。
§近代以来:⼯业⾰命,城市问题,⼤规模利⽤欧洲的地下市政综合管沟(共同沟);伦敦地铁。
§国外近代的地下空间利⽤:第⼀次⼯业⾰命:城市发展及伴⽣的城市问题共同沟的雏形:1833年法国巴黎(上、下⽔管+电信管线)世界上第⼀条共同沟:1861年伦敦新建卡⾥库⼤街(宽12英尺、⾼7.6英尺的半圆形地下管道,煤⽓+上⽔、下⽔管+各种民⽤管线)世界上的第⼀条地铁:1863年的英国伦敦地铁第⼆次⼯业⾰命以来:汽车的发明+汽车⼯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平⾯扩张城市交通问题△地铁、地下停车场、地下市政设施、地下步⾏街、地下步⾏⽹络系统——地下城、地下综合体(地下街不断发展,逐渐形成集交通、商业、⽂娱等功能为⼀体的城市地下综合体)、城市地下防灾设施(战争防御设施;⾃然灾害防御设施)、其它地下设施(城市地下道路;地下图书馆;地下博物馆;地下冷库;地下油库;地下核电站等)§国内现代地下空间开发利⽤近代~建国前,内忧外患,基本没有发展;建国初期,主要是以战备为⽬的的“⼈防”⼯程;上世纪80年代以前,“⼈防”⼯程的“平战结合”利⽤是地下空间利⽤的主要形式;80年代后,地下空间开发利⽤形式逐步多样化、现代化。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概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将地下空间纳入到城市规划中进行合理利用的一种规划方法。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功能布局、交通导向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以实现城市空间的综合利用和高效运行。
1.解决城市发展瓶颈。
城市地上空间资源有限,而城市的发展需求与日俱增,特别是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地上空间已经十分紧张。
而城市地下空间则形成了一个潜在的扩展空间,能够有效缓解城市的发展压力。
2.优化城市交通体系。
城市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地下空间规划可以合理布局地下通道、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和地下停车场等设施,使城市交通系统更加顺畅,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3.保护生态环境。
城市地面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
而地下空间可以用于保护生态环境,将一些绿地、湖泊和森林等自然资源转移到地下,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4.促进城市功能多样化。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可以将一些娱乐、商业、文化等功能转移到地下空间,从而使城市功能更加多元化,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
5.增加城市地下绿化。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可以通过绿化设计、景观营造等手段,在地下空间打造出一片独特的景观,提升城市的美观度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1.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估。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估,确定地下空间规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2.地下空间利用分区。
将地下空间按照不同的功能需求进行划分,确定不同区域的利用方式和规模。
3.地下空间功能布局。
在地下空间规划中确定各个功能区的布局,使其相互衔接和协调,实现地下空间的有机整合和利用。
4.地下空间交通导向。
在地下空间规划中要考虑到地下交通的导向和布局,合理布置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和地下通道,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和便捷性。
5.地下空间生态环境保护。
在地下空间规划中要注重保护和改善地下生态环境,通过绿化、水体保护等手段,打造健康宜居的地下空间。
6.地下空间合理开发。
在地下空间规划中要注重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资源,确保开发过程安全可靠,并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