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概论
- 格式:pptx
- 大小:305.57 KB
- 文档页数:27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纲城市地下空间概论第1讲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地下空间”与“地下建筑空间”概念§地下空间:⼀种不可再⽣的宝贵资源。
⼴义上指地表以下部分;狭义上指“埋置于地表以下具有⼀定规模的天然的或⼈造的空间”,或者指“在岩层或⼟层中天然形成或经⼈⼯开发形成的空间”。
§地下空间建筑:是指在⾃然形成的溶洞内或由⼈⼯挖掘后进⾏建造的建筑,泛指各种⽣活、⽣产、防护的地下建筑物及构筑物。
1991年⽇本《东京宣⾔》:21世纪是地下空间的世纪。
⼈类利⽤地下空间的历史§远古时代:⽣活所迫,⾃发利⽤——⽳居中国、⽇本、法国、中东、北⾮都有古⼈类利⽤洞⽳作为居所的现象;约50万年以前,北京西南郊周⼝店、龙⾻⼭上的“⼭顶洞⼈”;3000--6000年前,西安半坡村新⽯器时代仰韶⽂化遗址等。
§奴⾪社会以后:城市的出现,逐渐开始⾃觉利⽤排⽔系统、仓储设施、宗教设施等。
§近代以来:⼯业⾰命,城市问题,⼤规模利⽤欧洲的地下市政综合管沟(共同沟);伦敦地铁。
§国外近代的地下空间利⽤:第⼀次⼯业⾰命:城市发展及伴⽣的城市问题共同沟的雏形:1833年法国巴黎(上、下⽔管+电信管线)世界上第⼀条共同沟:1861年伦敦新建卡⾥库⼤街(宽12英尺、⾼7.6英尺的半圆形地下管道,煤⽓+上⽔、下⽔管+各种民⽤管线)世界上的第⼀条地铁:1863年的英国伦敦地铁第⼆次⼯业⾰命以来:汽车的发明+汽车⼯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平⾯扩张城市交通问题△地铁、地下停车场、地下市政设施、地下步⾏街、地下步⾏⽹络系统——地下城、地下综合体(地下街不断发展,逐渐形成集交通、商业、⽂娱等功能为⼀体的城市地下综合体)、城市地下防灾设施(战争防御设施;⾃然灾害防御设施)、其它地下设施(城市地下道路;地下图书馆;地下博物馆;地下冷库;地下油库;地下核电站等)§国内现代地下空间开发利⽤近代~建国前,内忧外患,基本没有发展;建国初期,主要是以战备为⽬的的“⼈防”⼯程;上世纪80年代以前,“⼈防”⼯程的“平战结合”利⽤是地下空间利⽤的主要形式;80年代后,地下空间开发利⽤形式逐步多样化、现代化。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概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将地下空间纳入到城市规划中进行合理利用的一种规划方法。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功能布局、交通导向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以实现城市空间的综合利用和高效运行。
1.解决城市发展瓶颈。
城市地上空间资源有限,而城市的发展需求与日俱增,特别是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地上空间已经十分紧张。
而城市地下空间则形成了一个潜在的扩展空间,能够有效缓解城市的发展压力。
2.优化城市交通体系。
城市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地下空间规划可以合理布局地下通道、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和地下停车场等设施,使城市交通系统更加顺畅,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3.保护生态环境。
城市地面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
而地下空间可以用于保护生态环境,将一些绿地、湖泊和森林等自然资源转移到地下,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4.促进城市功能多样化。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可以将一些娱乐、商业、文化等功能转移到地下空间,从而使城市功能更加多元化,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
5.增加城市地下绿化。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可以通过绿化设计、景观营造等手段,在地下空间打造出一片独特的景观,提升城市的美观度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1.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估。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估,确定地下空间规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2.地下空间利用分区。
将地下空间按照不同的功能需求进行划分,确定不同区域的利用方式和规模。
3.地下空间功能布局。
在地下空间规划中确定各个功能区的布局,使其相互衔接和协调,实现地下空间的有机整合和利用。
4.地下空间交通导向。
在地下空间规划中要考虑到地下交通的导向和布局,合理布置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和地下通道,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和便捷性。
5.地下空间生态环境保护。
在地下空间规划中要注重保护和改善地下生态环境,通过绿化、水体保护等手段,打造健康宜居的地下空间。
6.地下空间合理开发。
在地下空间规划中要注重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资源,确保开发过程安全可靠,并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现代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地面空间日益紧张,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和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概念、意义、目标和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概念和意义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指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合理利用和规划的一系列行为。
它包括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等方面的规划,旨在实现城市地下空间的最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地下空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缓解城市地面空间压力、提高城市功能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地下空间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潜力,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可以提供城市发展所需的各类设施和服务。
再次,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最后,地下空间的规划和管理对于城市的安全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防范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
二、目标和原则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地下空间的高效利用、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综合规划原则:将地下空间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体系,与地上空间规划相互协调,形成有机整体。
2. 分区分类原则:根据地下空间的不同功能需求,将其划分为商业区、交通区、公共设施区等不同区域,实现功能的合理分区。
3. 空间整合原则:将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城市空间体系。
4. 安全环保原则:在规划和设计中注重地下空间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地下空间对地上环境的影响。
5. 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地下空间的长期利用价值,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避免过度开发和短期行为。
三、实施策略为了有效实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措施。
1. 加强规划管理:建立健全地下空间规划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规划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强对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监督和指导。
《都市地下空间规划》内容提纲第1章绪论(重点>10分)一、现代都市发展19世纪是桥旳世纪,20世纪是高层建筑旳世纪,二十一世纪是开发运用地下空间旳世纪。
1991年东京“都市地下空间运用”国际会议通过旳《东京宣言》提出:二十一世纪是人类地下空间开发运用旳世纪。
二、地下空间旳分类(1)地下空间按其功能可分为:①居住空间:地下空间可以居住,但不能所有满足居住环境条件,大量人口地下居住不现实。
②商业服务空间:商场、餐厅等,与动态交通功能相联络,更能吸引人流。
要重视防灾措施。
③文娱体育空间:文化、娱乐和体育功能。
④交通空间:可分为动态交通空间(地铁、公路隧道、人行通道)和静态交通空间(地下停车库)。
⑤公用设施空间:地下管线;⑥工业空间:用于轻工业或手工生产、军事工业等用途。
⑦贮存空间:地下空间旳恒温、恒湿等特点,地下贮存成本低、节能、安全。
⑧防灾减灾空间:多种自然和人为灾害旳综合防灾防护;⑨高层建筑旳设备用空间:运用地下空间作设备层。
(2)地下空间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①自然地下空间:由溶蚀、火山、风蚀、海蚀等地质作用形成旳地下空间,包括喀斯特溶洞、熔岩洞、风蚀洞、海蚀洞等。
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运用,也可作为地下工厂、地下仓库、地下电站,战时也可作为防空洞使用。
②人工地下空间资源:一类是交通空间、物流空间、贮存空间等;一类是开发地下矿藏、石油形成旳废旧矿井空间。
(3)按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深度分类,可分为浅层空间、中层空间和深层空间三类。
①浅层空间:由地表至-30m深度开发旳空间,重要用于商业、文娱等;②中层空间:由-30m至-100m深度内开发运用旳空间,重要用于地下交通、都市污水处理及水、电、气等公用设施;③深层空间:指-100m如下旳地下空间,可用作迅速地下交通线路、危险品仓库、冷库、贮库等。
三、地下空间旳特点(1)为都市规模扩展提供了丰富旳空间资源,是都市可持续发展旳必然途径;(2)良好旳密闭性、稳定旳温度环境,合适掩蔽及对环境湿度有较高规定旳工程;(3)节省都市用地,保护农田及环境,节省资源;改善都市交通,减轻都市污染等;(4)地下空间建筑有较强旳防灾减灾优越性,有效地防御多种武器旳杀伤;(5)地下空间建筑施工难度大、复杂,一次性投资成本高,但使用寿命长;(6)地下空间自然光线局限性,室外环境隔绝,人们适应性较差;防水防潮规定较高;封闭特性对设备规定较高等;受地质条件影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