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及相关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8
中药专业知识--中药质量标准与鉴定重点掌握:1.《中国药典》相关内容2.中药安全性检测3.中药质量评价第一节中药的质量标准一、国家药品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恒重:连续两次干燥后的差异在0.3mg以下。
检查:杂质、水分、灰分、毒性成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二氧化硫残留、农药残留、黄曲霉毒素等。
2.部(局)颁药品标准(1)中药材部颁标准(2)中成药部颁标准(3)进口药材部颁标准第二节中药鉴定的内容和方法一、中药的真实性鉴定包括: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
性状鉴定1.药材(1)性状党参—狮子头防风—蚯蚓头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2)色泽:两种色复合描述,以后一种色调为主。
(3)断面菊花心—黄芪、甘草、白芍车轮纹—防己、青风藤朱砂点—茅苍术星点—大黄筋脉点—牛膝、川牛膝云锦状花纹—何首乌罗盘纹—商陆(4)味酸:乌梅、木瓜、山楂甜:甘草、党参苦:黄连、黄柏咸:海藻涩:地榆、五倍子(5)水试西红花:水液染成金黄色,药材不变色。
秦皮:浸出液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
苏木:投热水中,水显鲜艳的桃红色。
葶苈子、车前子:水浸泡后变黏滑且体积膨胀。
熊胆粉:水面旋转呈黄色线状下沉短时间内不扩散。
哈蟆油:膨胀度不低于55。
(6)火试降香:点燃香气浓烈,有油状物流出,灰烬白色。
海金沙:火烧有爆鸣声且有闪光。
青黛:火烧产生紫红色烟雾。
2.饮片金井玉栏—黄芪、板蓝根、桔梗显微鉴定细胞内含物鉴定菊糖:10%α-萘酚乙醇和硫酸,呈紫红色。
黏液:钌红试液,显红色。
草酸钙:稀醋酸不溶解,稀盐酸溶解无气泡。
碳酸钙:稀盐酸溶解,同时有气泡。
理化鉴定一般理化鉴定(1)膨胀度车前子(4)哈蟆油(55)北葶苈子(12)南葶苈子(3)(2)微量升华:大黄、薄荷、牡丹皮、徐长卿、斑蝥。
二、中药的安全性检测外源性有害物质及检测1.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重金属:铅、镉、汞、铜。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砷盐:古蔡氏法或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中药鉴定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中药材的鉴别、性质与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材是指经过采集、加工、干燥等处理后所使用的中草药。
中药材的鉴定是检验药材真伪与质量的基础工作,对于保证中药材的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中药鉴定学的一些核心知识点的归纳。
一、中药鉴别中药的鉴别主要通过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特点、部位特点、质构特点、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判断。
通过外观观察、组织解剖、显微镜观察、色谱鉴定等手段来进行鉴别。
1.形态特征:包括外形、颜色、大小、质地、气味等方面的特征。
2.生长环境特点:包括生长地点、生长环境、栽培特点等。
3.部位特点:不同中药材的有效成分主要分布在不同的部位,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4.质构特点:包括材质、纤维、器官、细胞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5.化学特征:包括有效成分的化学性质、色谱特征、化学反应等方面的特点。
二、中药性质与质量评价中药性质与质量评价主要涉及到活性成分、化学成分、色谱指纹图谱等方面的鉴定与分析。
1.活性成分鉴定:对于中草药中具有药理活性的成分的鉴定,如生物碱、黄酮类、皂苷类、挥发油等。
2.化学成分鉴定:通过色谱、质谱等分析手段对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色谱指纹图谱:通过色谱分离技术得到的草药鉴别指纹图谱,用于评价中药材的质量与安全性。
三、中药杂质检验中药杂质检验主要包括外来杂质检测、微生物检验、重金属检测等方面。
1.外来杂质检测:包括脂肪、淀粉、矿物质、蛋白质等方面的检测。
2.微生物检测: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等方面的检测,检验中药材的卫生质量。
3.重金属检测:包括溶出物测定、原子吸收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方法,以确定中药材中重金属的含量。
四、中药药理学与毒理学中药药理学研究中草药的药效,即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效应。
中药毒理学研究中药材的毒性反应与安全性评价。
1.中药药理学:包括中药的药效、药物代谢、药物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大全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中药材的鉴定、鉴别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以下是一些与中药鉴定学相关的名词解释。
一、鉴定学基本概念1. 中药材:指用于中药制剂炮制或用于直接入药的植物、动物、矿物和化石等。
2. 鉴定:通过对中药材的外部性状、内部结构、理化性质、化学组成等多方面的观察和分析,确定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3. 鉴别:通过对多种相似的中药材进行比较,辨别它们的特征和差异。
4. 质量评价:对中药材的质量进行综合评定,包括外观、品质、化学组成和含量等指标。
二、中药鉴定学方法1. 外观鉴定:通过对中药材的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确定其真伪和性质。
2. 显微鉴定:利用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结构、细胞形态和组织构造等特征,进行鉴别和鉴定。
3. 理化鉴定:通过对中药材的理化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如溶解度、熔点、比重、折光率等,以确定其真伪和质量。
4. 化学鉴定:通过对中药材化学成分的分析和检测,如色谱、质谱、红外光谱等,进行鉴别和鉴定。
5. 生物鉴定:通过对中药材的生物学特性和活性成分进行研究和评价,比如对中药材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活性进行测试和评价。
三、中药鉴定学常用指标1. 外观指标:包括中药材的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特征。
2. 理化指标:包括中药材的溶解度、熔点、比重、折光率等理化性质。
3. 化学指标:包括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和含量,如有效成分的含量、挥发油的含量等。
4. 显微指标:包括中药材的细胞结构、细胞形态和组织构造等显微观察指标。
5. 质量指标:根据中药材的外观、理化和化学指标等综合评定其质量。
四、中药鉴定学的意义和应用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鉴别真伪:中药鉴定学可以辨别中药材的真伪,避免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
2. 确定质量:通过对中药材的外观、理化和化学指标等进行鉴定,可以评估中药材的质量优劣。
中药学专业知识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学习要点:1.药品标准:中国药典、部颁药品标准2.四大鉴定要点3.中药安全性检测4.中药质量评价第一节中药的质量标准1.国家药品标准①中国药典一部2603=药材饮片618+植物油脂和提取物47+制剂1493药品生产、供应、使用和检验等单位都必须遵照执行的法定依据。
②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材、中成药、进口药材药典中未收载的品种或内容。
2.地方药品标准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药材标准3.中国药典内容①凡例为正确地使用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药典正文、附录及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包括:正文,附录,名称及编排,项目与要求,检验方法和限度,计量,精确度,试药、试液、指示剂,动物试验,说明书、包装、标签。
精确度专题——取样量的准确度和试验精密度①称取0.1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0.06~0.14g2:1.5~2.52.0:1.95~2.052.00:1.995~2.005精密称定: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称定: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约:取用量不得超过±10%②恒重: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称重差异<0.3mg②正文质量标准基本内容X:下列属于《中国药典》基原部分内容的是A.原植物的科名B.原植物名C.中药拉丁名D.采收季节E.产地加工『正确答案』ABDE『答案解析』C中药拉丁名属于名称。
X:《中国药典》规定,中药材及饮片的检查项目有A.杂质B.水分C.灰分D.有关物质E.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正确答案』ABCE『答案解析』D不是中药材及饮片的检查项目。
第二节中药鉴定的内容和方法依据国家和地方的药品标准——对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质量进行鉴定和评价品种真伪→来源→性状→显微→理化→DNA分子标记、指纹图谱↓质量优劣→纯度→质量优良度安全性:毒性成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二氧化硫残留、农药残留、黄曲霉毒素一、中药的真实性鉴定(一)基原鉴定(来源鉴定)——确定学名1.原植(动)物观察植物形态→核对文献→核对标本科名、植(动)物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例如:山楂——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ar. major N.E.Br.或山楂C. pinnatifida Bge.的干燥成熟果实。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一、药材性状鉴定1.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态、大小等方面的特点。
2.质地鉴定:根据药材的质地,如脆性、韧性、酥性等,进行鉴别。
3.气味鉴定:根据气味的强弱、特点及气味的性质,如芳香、腥臭等,进行鉴别。
4.味道鉴定:根据药材的味道,如甘、苦、辛等,进行鉴别。
5.触感鉴定:将药材用手触摸,感受其表面光滑、粗糙、湿润等特征进行鉴别。
二、组织结构鉴定1.细胞形态学:通过显微镜观察药材细胞的形态、大小、排列等特征进行鉴别。
2.细胞壁鉴定:根据细胞壁的厚度、层数等特征,进行鉴别。
3.组织构造:包括细胞组织的排列方式、细胞间的距离等特点。
三、化学成分鉴定1.色素成分:通过色谱等方法进行分析,确定草药中的色素成分。
2.酸碱度鉴定:通过浸泡药材,观察其对酸碱指示剂的影响,判断药材的酸碱性。
3.挥发油成分:通过蒸馏、萃取等方法,分离提取挥发油,然后进行成分分析,鉴定药材中的挥发油成分。
4.醇酚成分:通过色谱、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分析鉴定。
5.生物碱成分:通过色谱等方法,确定药材中的生物碱成分。
四、药理作用鉴定1.体内药效学:通过动物实验、离体器官实验等方法,观察药材对动物体内的药效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2.细胞实验:通过体外的细胞实验,观察药材对细胞的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3.受体结合实验:通过受体结合实验,验证药材对受体的结合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4.酶活性实验:通过测定酶活性的方法,评价药材对酶的活性影响。
以上是中药鉴定学知识点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药材的性状、组织结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鉴定与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药材的质量、药效及其合理应用。
这对于中药的制药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学专业知识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学习要点:1.药品标准:中国药典、部颁药品标准2.四大鉴定要点3.中药安全性检测4.中药质量评价第一节中药的质量标准1.国家药品标准①中国药典一部2603=药材饮片618+植物油脂和提取物47+制剂1493药品生产、供应、使用和检验等单位都必须遵照执行的法定依据。
②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材、中成药、进口药材药典中未收载的品种或内容。
2.地方药品标准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药材标准3.中国药典内容①凡例为正确地使用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药典正文、附录及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包括:正文,附录,名称及编排,项目与要求,检验方法和限度,计量,精确度,试药、试液、指示剂,动物试验,说明书、包装、标签。
精确度专题——取样量的准确度和试验精密度①称取0.1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0.06~0.14g2:1.5~2.52.0:1.95~2.052.00:1.995~2.005精密称定: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称定: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约:取用量不得超过±10%②恒重: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称重差异<0.3mg②正文质量标准基本内容X:下列属于《中国药典》基原部分内容的是A.原植物的科名B.原植物名C.中药拉丁名D.采收季节E.产地加工『正确答案』ABDE『答案解析』C中药拉丁名属于名称。
X:《中国药典》规定,中药材及饮片的检查项目有A.杂质B.水分C.灰分D.有关物质E.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正确答案』ABCE『答案解析』D不是中药材及饮片的检查项目。
第二节中药鉴定的内容和方法依据国家和地方的药品标准——对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质量进行鉴定和评价品种真伪→来源→性状→显微→理化→DNA分子标记、指纹图谱↓质量优劣→纯度→质量优良度安全性:毒性成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二氧化硫残留、农药残留、黄曲霉毒素一、中药的真实性鉴定(一)基原鉴定(来源鉴定)——确定学名1.原植(动)物观察植物形态→核对文献→核对标本科名、植(动)物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例如:山楂——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ar. major N.E.Br.或山楂C. pinnatifida Bge.的干燥成熟果实。
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一、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检品登记(送检单位、产地、日期、数量等)➢取样1:登记。
2:取药原则。
3:取药量。
4:抽取平均样品量。
➢杂质检查➢真实性鉴定(基源、形状、显微、理化等方法)➢含量测定➢报告二、中药鉴定的方法1、真伪鉴定原动(植)物鉴定(确定生药正确学名)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2、纯度鉴定杂质检查水分测定灰分测定3、品质优良度鉴定➢中药变质现象1)虫蛀-2)霉变-3)变色-药材固有颜色发生变化。
4)走油-又称“泛油”。
是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前者如a含脂肪油药材:柏子仁、苦杏仁、桃仁、郁李仁等;b含挥发油药材:当归、肉桂等。
后者如含糖质药材:天冬、太子参、枸杞子、麦冬等。
5)风化-矿物6)自燃-主要是富含油脂的药材,如柏子仁、紫苏子、海金沙等。
某些药材因吸湿回潮或水分含量过高→自然,如菊花、红花等。
4、有害物质的检查道地药材:将在同种药材中公认的具有明显地域性,品种良,质量优,疗效好的药材成为地道药材,有时又叫地道药材,即真资格的药材。
如:浙江:浙贝麦冬白术延胡索白芍温郁金玄参白芷蕲蛇乌梢蛇东北:人参鹿茸关木通关防风贯众五味子龙胆(关) 北细辛升麻东北铁线连(威灵仙)云南:三七坚龙胆云连炉贝木香熊胆天麻茯苓(云、安)猪苓(云、山)江苏:茅苍术薄荷四川:川芎川乌川黄柏厚朴黄连川贝五倍子川牛膝川木香金钱草麝香半夏大黄甘肃:当归大黄山西:党参。
海南:槟榔新疆:阿魏软紫草内蒙古:黄芪甘草紫草安徽:牡丹皮木瓜菊花宁夏:枸杞子。
湖南:朱砂。
湖北:石膏三、中药鉴别中药鉴别最常用的“四大鉴定”:.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常见中药药材鉴别术语1.一包针:药材千年健根茎的折断面,呈纤维束样外露,形似一包针。
2.大理石纹:某些药材的横断面,具有大理石样的纹理,如槟榔。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一、名词术语植物类1. 锦纹:指大黄横切面类白色薄壁组织与红棕色射线所形成的网状纹理。
2. 星点:大黄根茎横切面髓部的异形维管束,其内侧为韧皮部,外侧为木质部,射线呈星芒状射出。
3. 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断面木栓层内方至韧皮部外侧组织中,多个类圆形的异形维管束组成的云朵状花纹;又称“云纹” 。
4. 罗盘纹:指商陆横切面呈异常维管束排成数层同心环纹。
5. 珍珠盘:银柴胡根头部密集呈疣状突起的芽孢、茎或根茎的残基。
6. 砂眼:指银柴胡表面支根痕孔穴或盘状小凹坑。
7. 钉角:草乌表面的瘤状侧根。
8. 过桥:指黄连根茎表面节间光滑如茎杆,俗称“过桥”9. 菊花心:指双子叶植物根横断面的次生构造形成的放射状结构,状似开放的菊花,如甘草、黄芪、防风。
10. 芦碗:指芦头上的圆形或半圆形的凹状根茎痕。
如野生桔梗、人参等。
11. 芦头:指根类药材顶端的短根茎:如南沙参、奶参等。
12. 珍珠疙瘩:指野山参稀疏参须上着生的瘤状突起,形似珍珠;此外还有林下山参。
13. 铁线纹:人参表面上部或中下部的环纹。
14. 猴头三七:指三七主根顶端周围有瘤状突起,形似“猴头” 。
15. 疙瘩丁:白芷表面横向突起散生的皮孔。
16. 油点或朱砂点:指黄棕色或红棕色的分泌组织,如苍术、羌活。
凹肚脐:指天麻一端具圆盘状疤痕,似“凹肚脐” ,故名。
17. 蚯蚓头:指药材根头部尖锤状,有密集横向环纹;如前胡、防风。
观音座莲:指松贝平放能端正稳坐,似观音座上的莲花状,故名“观音座莲。
18. 连珠状:指巴戟天根,形似串起来的珠子,故称“连珠” 。
19. 狮子盘头:指药材芦头膨大,具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如党参等。
虎皮斑:指炉贝表面具深黄色斑点,形似“虎皮斑”状。
20. 油头:川木香根头黑色发黏的胶状物;又称“糊头” 。
21. 起霜:苍术断面暴露稍久,析出的白色细针状结晶;又称“吐脂” 。
22. 岗纹:泽泻表面多条横向凸起的环纹。
23. 金井玉栏:某些药材横切面皮部白色或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或黄色,状如金玉相映,如黄芪。
执业药师中药学中药鉴定汇总知识点中药鉴定是执业药师中药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中药鉴别、中药品质评价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中药学中药鉴定的汇总知识点:1.中药鉴别方法:中药鉴别是通过观察药材的外观、形态、气味、口感等特征来确定其身份的方法。
常见的鉴别方法包括目视鉴定、嗅觉鉴定、触觉鉴定、望远镜观察、显微镜观察等。
2.中药品质评价:中药的品质评价主要包括药材性状评价、含量测定、质量控制等。
药材性状评价是指通过观察药材的外观、形态、气味、口感等特征来评价其品质;含量测定则是通过分析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来评价其药效;质量控制则是通过制定药材的质量标准,严格控制药材的生产和加工过程,确保药材的质量稳定。
3.中药质量控制:中药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它包括贮藏控制、加工控制、生产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贮藏控制是指在药材的储存和保存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确保药材的质量稳定;加工控制是指在药材的制备过程中,严格控制加工工艺、加工设备等因素,保证药材的品质;生产控制是指在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药典标准和制剂工艺,控制产品质量。
4.中药标准:中药标准是中药鉴定和质量控制的依据,它包括药材标准和制剂标准。
药材标准是对药材的外观、性状、含量、理化性质等方面进行规定的标准;制剂标准是对中药制剂的配方、用量、工艺、质量要求等方面进行规定的标准。
中药标准的制定是通过对大量药材和制剂的研究和实验,结合临床应用和历史经验,确立药材和制剂的质量标准。
5.中药指纹图谱:中药指纹图谱是用于鉴别和评价中药质量的重要工具。
它通过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中药的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构建中药的指纹图谱。
中药指纹图谱能够准确鉴别中药的成分和品质,在中药质量控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以上是中药学中药鉴定的汇总知识点,包括中药鉴别方法、中药品质评价、中药质量控制、中药标准和中药指纹图谱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执业药师中药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正确判断药材的品质和有效成分,并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白皮书的重点)二:中药鉴定学横向总结中药鉴定的方法:1. 基原鉴定法2. 性状鉴定法3. 显微鉴定法4. 理化鉴定法5. 生物鉴定法植物类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1. 根及根茎类:秋、冬季采收。
2. 茎木类:秋、冬季采。
3. 皮类:春末夏初采收。
4. 叶类: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采。
(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5. 花:含苞待放时或在花初开时采收或花盛开时采。
6. 果实类:在自然成熟或近成熟时采收;种子类:在果实成熟时采收。
7. 全草类:在茎叶茂盛时采割。
药材举例:薄荷:花蕾期(薄荷油)花盛期(薄荷脑)花后期(叶子)牡丹: 5 年丹皮酚含量最高, 3—5 年含量增加不明显,所以 3 年是最佳采收期金银花,丁香(含苞待放)洋金花(初开)菊花,番红花(盛开)红花(花冠由黄变红)桑螵蛸:三月,虫卵未孵化时鹿茸须在清明后未骨化时采收全蝎:活动期捕捉哈士蟆油:冬眠时捕捉龟甲:无限制矿物类:无限制常见的加工方法有:1. 拣、洗:新鲜药材去泥沙杂质技非药用部位2. 切片:大的根及根茎、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趁鲜切成快片,以利干燥3. 蒸、煮、烫4. 熏硫:使药材色泽洁白,防止霉变,如山药、白芷、川贝母5. 发汗:药材在加工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称为发汗。
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6. 干燥:方法:晒干、烘干、阴干三种均可用的,用“干燥”表示;不超过60℃的,用“晒干”表示;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表示。
中药贮藏中常见的变质现象:①虫蛀②生霉③变色④走油:指某些含油药材在储藏不当时油分向外溢出,或药材在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呈现油样物质的变化称为“走油”(如柏子仁、麦冬、天冬、枸杞子)⑤风化(芒硝、明矾、胆矾) ⑥自燃(柏子仁、海金沙、紫苏子、菊花、红花) ⑦有效成分自然分解或起化学变化(贯众、樟脑、冰片) 。
中药材鉴别与检测知识中医中药是我国的优秀文化的瑰宝,中药来源广泛、品种繁多、成分复杂,中药材在保管过程中因采取措施不当、或者在药材的生长加工过程中药物残留,重金属含量增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药材的变质、发霉。
药材粉末直接入药的制剂,若投料前挑拣清洗不净,外来的无机杂质有可能被带到制剂内,直接影响制剂的质量,因此,在选取中药材时要进行系统的鉴别与检测。
中药材的真假、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临床应用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对于中药材的鉴别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中药材的鉴别中药材的鉴别方法有很多,通常,可分为对植物自然形态的鉴别,对炮制药材外表性状的鉴别,用显微镜观察微观结构的鉴别,以及化学分析、生物测定等鉴别方法。
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还是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法,也就是对药材的外观性状的鉴别。
(1)看外观,注意观察药材的外表特征,如,表皮、颜色、形状、粗细、断面等。
①看药材的表面,不同种类的药材由于药用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征会有差异,如,根类药材多为圆柱形或纺锤形,而根茎类药材都有较多的茎痕,皮类药材则多为卷筒状等。
另外,一些药材有着它们自己特定的表面特征,或光华、或粗糙、或长有鳞叶、皮孔、茸毛和突起等;②看颜色:药材颜色的不同或变化,不仅与它的品种和本身的质量有关,不适当的加工和储藏方法也会直接影响药材的色泽,因此,颜色是鉴别药材的重要因素。
可以通过对药材外表颜色的观察,分辨出药材的品种、产地和质量的好坏;③看断面:无论植物也好,动物也好,都是由一层层的组织器官构造而成的,当药材被切开,这一层层的构造就会清晰地展现出来,就像古树的年轮一样。
很多药材的断面都具有明显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就是药材内部构造的直接体现。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各种分层、纹路和不同形状的小点。
(2)手摸,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轻重,疏松还是致密,光滑还是粘腻,细致还是粗糙,以此鉴别药材的好坏:不同药材的质感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种药材,由于加工炮制的方法不同,也会有较大的差异。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一、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1.中药鉴定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确定中药材的真伪、质量、地理产地和鉴别特征等的过程。
2.中药鉴定的方法包括外观特征、组织结构、理化性质、微镜特征、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等方面的鉴定。
二、中药鉴定的基本原则1.鉴定应具备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可重复性和实用性等要求。
2.鉴定应结合多种手段、多个方面进行综合鉴定,充分考虑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和内部结构特征。
3.鉴定应结合实际的临床应用,注重根据中药材的药效特点和疗效评价对其鉴定进行综合分析。
三、中药鉴定的主要内容1.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包括形状、大小、色泽、气味、质地和表面特征等方面的鉴定。
2.中药材的组织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结构、组织构造和组织形态等方面的鉴定。
3.中药材的理化性质:包括水分、灰分、挥发油、酸碱度、溶解性和热性等方面的鉴定。
4.中药材的微镜特征: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板块特征、维管束特征和细胞特征等方面的鉴定。
5.中药材的化学成分:通过色谱、质谱和光谱等技术对中药材的有效成分进行鉴定。
6.中药材的生物活性:通过生物学实验和药理学实验等对中药材的药理活性和毒性进行鉴定。
四、中药质量评价1.中药质量评价的基本要求包括真伪鉴别、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2.中药质量评价的方法包括化学定性定量分析、药材特色指标、生物学活性指标和毒性指标等方面的评价方法。
3.中药质量评价应参考药典标准、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等,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五、中药标准化建设1.中药标准化建设是指制定中药鉴定和质量评价的标准规范,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效果,并促进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2.中药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标准规范、建立数据库、推广使用和完善监管等方面的工作。
3.中药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在于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促进中药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高中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上是《中药鉴定学》的要点归纳整理版,主要包括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以及中药质量评价和中药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中药现代研究方法导论作业郭静妍 201720445 中药学中药炮制方向一.列表比较中药与西药、生药在材料物性、药物属性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异同点。
二.如何收集中药材或中成药样品,保证分析结果代表性。
答:根据收集可体现数量特征、空间特征、遗传特征、时间特征的原则,进行收集。
对中药材或中成药的基原(单一基原与近缘基原)、产地(单一产地与多元产地)、药用部位(异物混入)、采收期(季节变化)、加工炮制(工艺与方法)、栽培与野生(生境、气候、栽培方法)以及保存于储存(年限、温度、避光)等方面进行研究,以确定以上各方面应注意问题,并以此为原则进行收集。
1.野外(田间、市场)取样方法:以掌握整个变异样式和变异幅度为前提,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范围。
实际药材取样过程中,可采用居群、随机和样方结合的方法进行取样。
最基本的取样方法有简单随机采样、系统采样、分层随机采样、整体采样、双重采样等。
栽培药材的取样:常采用的采样点布置可分为随机布点法和系统(网点)布点法,在中药研究中,应考虑主产区和道地产区等因素。
2.中药部位采集方法:同一药材不同组织器官的化学成分含量不一,取样的均一性,分析样品的代表性直接决定了质量分析的科学性。
因此应在比较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含量差异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药材部位取样方法。
三.LC-NMR或NMR在分析中药化合物及定性测定中的应用评述文献一:Distribution of Metabolites in Root Barks of Seven Tree Peony Cultivars for Quality Assessment Using NMR-based Metabolomics[1]1.1研究材料:牡丹是一种木本落叶灌木,属牡丹科牡丹属牡丹科。
牡丹的根皮在东亚被广泛用作心血管和女性生殖器疾病的补救剂。
目前,国内已有大约600个不同颜色的栽培品种,花色是牡丹表型特征之一。
这些表型品种含有多种成分,其中许多可能与生物活性关系密切。
因此,对代谢物分布的充分了解有助于对许多品种进行分类并评估其品质。
本实验采用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方法系统分析了7个不同颜色的牡丹表型品种,用来测定不同牡丹品种根皮中代谢产物的质量分布。
1.2内容与方法:样品收集和提取:从山东省菏泽新骏牡丹园采集了7个具有3年生不同花色的牡丹品种,将主根分离并去皮和内核,干燥磨碎并过筛,萃取超声后离心取上清液旋蒸,然后真空干燥。
NMR测量:将干燥粉末的提取物溶解在含有TSP的CD3OD中。
搅拌并离心后,将上清液转移至5 mm NMR管中。
用V arian VNMRS 600 MHz NMR光谱仪记录35个样品的1 H-NMR谱。
数据分析:将1H-NMR光谱集成到使用AMIX包中的光谱区与0.002 ppm的铲斗宽度区域。
从1H-NMR谱中排除了CH3OH和CD3OD信号的H2O。
使用SIMCA-P +包进行多变量数据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方差分析。
使用SPSS 13.0软件和Tukey后测试对所获得的代谢物浓度进行经典统计分析(单向ANOV A)。
1.3结果与主要结论:NMR分析的牡丹中的代谢产物:基于1D和2D NMR数据将七个测试品种根皮的甲醇提取物的典型1H-NMR光谱峰分配给各个代谢物。
这项研究中共有16个代谢物,包括一个主要代谢物和15个次要代谢物。
1H-NMR光谱明显地以蔗糖为主,还有四苯乙酮,六酚醛树脂,单萜苷类,黄酮类和不饱和脂肪酸类。
1.4评述:本实验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同时鉴定和定量了7个牡丹品种根皮中的16种代谢产物。
并且定量数据表明,在牡丹品种中蔗糖和苯乙酮是主要代谢产物,而不是酚类,单萜糖苷,黄酮类和不饱和脂肪酸。
阐明了不同品种牡丹品种的代谢产物分布。
文献二:Comparative Analyses of Stilbenoids in Canes of MajorVitis vinifera L. Cultivars[2]2.1研究材料:葡萄藤中富含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如白藜芦醇及其复杂的衍生物。
这些化合物具有许多生物活性,主要用于健康目的。
经常浪费的藤条可用于以低成本生产这些高价值的化合物。
因此本实验研究了十六种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的葡萄品种。
从这些葡萄藤中提取多酚并通过液相色谱- 核磁共振光谱鉴定。
2.2内容与方法:植物材料:取十六种红葡萄品种,对于每个品种收集来自三种植物的两年生藤条。
将每个样品切成块干燥15天,然后粉末化。
LC-NMR和NMR分析的条件:样品用三种溶剂,氘代水(溶剂A),用0.02%TFA(溶剂B)酸化的乙腈和用0.02%TFA(溶剂C)酸化的水的混合物洗脱。
洗脱时使用流速为0.8mL/分钟。
1NMR测试使用Avance III 600 MHz光谱仪,以停流模式获得。
对于二维核磁共振实验,化合物在上流1H-LC-NMR分析后直接收集到收集器上,冻干并用经典的NMR实验进行分析。
茋类的定量:将藤条粉末以丙酮/水混合物(6:4)中萃取离心后,蒸出5mL 上清液,提取物悬浮于甲醇/ H2O(1:1)中过滤。
以(A)蒸馏水0.1%甲酸和(B)乙腈0.1%甲酸组成的流动相以1mL/分钟的流速分离10μL藤条提取物。
二苯乙烯含量由纯标准物的标准曲线确定(注射浓度范围为2至500μg/mL)。
2.3主要结果于结论:从葡萄藤中鉴定羟基类固醇。
在16个品种的藤条提取物中发现了八种芪类和两种类黄酮。
利用LC-NMR分析能够确定单个化合物而不需要它们的分离,发挥NMR对于明确识别单个的苯乙烯类化合物的作用。
2.4评述:本实验准确测定了E-ε-viniferin,E-resveratrol(白藜芦醇),E-piceatannol 和vitisin B(山葡萄素)的含量,并首次测定了hopeaphenol和miyabenol C(还龄多酚)的含量。
这些藤茎中不含相同比例的主要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其丰富度因品种而异。
这些发现表明,应该使用正确的品种来获得感兴趣的多酚的最高产量。
文献三:基于1H-NMR 代谢组学的阿胶化学成分差异性分析方法初探[3]3.1研究材料: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是传统的滋补上品、补血圣药。
目前,阿胶的市场需求增加,原料紧俏、阿胶生产厂家众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因此本研究采用1H-NMR 代谢组学技术对市场主要生产厂家的阿胶酸水解产物进行化学成分差异性比较,以期探寻阿胶质量评价的新方法。
3.2内容与方法:1H-NMR测试样本制备:将购买自5个不同生产厂家的阿胶取粗粉加入盐酸溶液,振摇超声溶解,于烘箱中恒温水解24 h。
取出用蒸馏水洗涤,减压蒸干,加入D2O(内含TSP),超声助溶,离心后取上清液于5mm核磁管中,待测。
1H-NMR 测定条件:样品在25℃下于Bruker 600-MHz A V ANCEIII NMR检测仪上采集数据。
1H-NMR图谱处理:采用MestReNova 核磁图谱专业处理软件对图谱进行内标(TSP)校准、相位校准及基线校准等规格化处理。
多元统计分析:采用SIMCA-P 将1H-NMR 采集处理的积分数据进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模型验证,并结合独立样本t 检验找出差异化学成分。
3.3结果与主要结论:1H-NMR 图谱的指认与分析:结合每个化学成分的化学位移,裂峰情况及Chenomx NMR Suite专业数据库,对所得图谱进行分析,共指认出了17 种化合物。
1H-NMR 代谢组学数据分析:采用PCA 分析法对A、B、C、D、E 厂家的阿胶1H-NMR 代谢轮廓进行分析,所得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厂家的阿胶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
同时可以明显发现,A、B 厂家阿胶的主成分较接近,而其余3个厂家(C、D、E)的主成分较接近。
为了进一步分析其差异性,选取B 厂家阿胶作为对照,而其余厂家的阿胶与其进行OPLS-DA 分析。
可知与B厂家阿胶相比,A、C、D厂家各有较多和较少的具体的氨基酸,并且它们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4评述:本实验经研究发现,基于1H-NMR代谢组学的不同厂家的阿胶差异性成分研究是简便有效的,为阿胶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文献四:Phenolic constituents from the flower buds of Lonicera japonica and their5-lipoxygenase inhibitory activities[4]4.1研究材料:忍冬属植物金银花的花蕾常用于中医药治疗各种疾病,包括关节炎,糖尿病,发热,感染,疮疡和肿胀.目前,已经从该植物中分离出了许多具有不同结构的化学成分。
本实验组正在进行的对中药中使用的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中,鉴定了正品金银花的地上部分的MeOH提取物,它被发现是一种抗炎剂。
因此本实验对金银花花蕾进行分离,分析了EtOAc和BuOH可溶部分,得出一种新的酚类葡萄糖苷苯甲酸酯,以及十二种酚类化合物,并进行分离和结构解析。
4.2内容与方法:提取分离:从中国购买金银花,将金银花的粉状花蕾在70-80℃用70%EtOH 回流3小时。
将提取物在减压下蒸发至干,然后依次在H2O和正己烷,CH2Cl2,EtOAc和BuOH之间分配,随后在硅胶柱上分离各个部分内的成分H-NMR分析:1D和2D NMR谱分别在Varian Gemini 2000(300MHz)和Bruker Avance 500(500MHz)上获得,化学位移参考TMS。
分析得出毛地黄黄酮,原儿茶酸、咖啡酸,flavoyadorinin-B,4,5-二咖啡酰奎宁酸,木犀草素7-ObD-吡喃葡萄糖苷,氯甲酸甲酯,槲皮素3-ObD-吡喃葡萄糖苷,3,5-二咖啡酰奎宁酸,罗非鱼,绿原酸,苯甲酸苯甲酯,香草酸4-ObD-(6-O-苯甲酰吡喃葡萄糖苷)等13种化学成分。
4.3结果与主要结论:以前在这种植物上的工作证明了在可溶于EtOAc的部分中存在抗氧化剂酚类和类黄酮。
因此在本实验中主要分析了EtOAc和BuOH可溶部分,得到13个化合物。
据查阅文献可知这是从忍冬科植物分离出flavoyadorinin-B的第一份报告。
同时,我们从花蕾中分离出一种新的酚类葡萄糖苷苯甲酸酯,香草酸4-ObD-(6-O-苯甲酰吡喃葡萄糖苷)。
4.4评述:本篇文献在对提取物进行1D和2D NMR谱分析中,详尽解释了峰归属问题,将已知物质和新发现的物质成功分离并分析清楚新发现物质的结构。
文献五:LC–NMR, NMR, and LC–MS identification and LC–DAD quantification of flavonoids and ellagic acid derivatives in Drosera peltata [5]5.1研究材料:茅膏菜是十七世纪以来常用于治疗惊厥或百日咳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