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民歌
- 格式:pptx
- 大小:6.82 MB
- 文档页数:17
《长鼓敲起来》的演唱分析摘要:《长鼓敲起来》是一首具有朝鲜族风格的创作歌曲,由原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副州长李洁思作词、金凤浩作曲。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朗朗上口,深受广大声乐爱好者的喜爱。
本文笔者将从朝鲜民族的音乐风格、作品分析、演唱技巧以及舞台表演和情感处理进行分析。
使演唱者能更准确表达朝鲜族音乐风格,从而达到作品演唱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长鼓敲起来;演唱分析:音乐特点一、作品分析1、朝鲜民族音乐特点朝鲜族又可称之为高丽族、朝族等。
18世纪中前他们一直居住在朝鲜半岛,19世纪才逐渐迁移到我国东北地区。
大部分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扎根,其他朝鲜族分布在东三省。
在历史发展中,朝鲜民族吸收、融合其他民族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本民族音乐风格。
能歌善舞的朝鲜民族逐渐融入我国,为我国的民族歌曲宝库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朝鲜族音乐优美,旋律流畅,大多以三拍子和三拍子的复合拍为主,例如八六拍,八九拍等。
调式上是由中国传统五声音阶的基础进行写作演变而来,乡土气息浓厚,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像有劳动民歌《农夫歌》、《桔梗谣》;抒情民歌《阿里郎》:民俗民歌《祝婚谣》:儿童民歌《小白船》、《月亮,月亮》等,《小白船》几乎家喻户晓传唱度非常高。
同时,朝鲜族还非常重视对儿童的艺术培养,在儿童时期就会学习各种乐器和舞蹈,所以在我们看来,他们是非常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
1.作品分析《长鼓敲起来》是基于朝鲜族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
歌曲创作与二零零一年,由著名作曲家金凤浩谱曲,歌唱家吴碧霞首唱。
全曲采用八六拍,情绪活泼热情,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歌词表现出吉林延边秀丽的风景和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描写的朝鲜族女子肩膀斜挎长鼓,身穿朝服长裙,在图们江边和长白山下载歌载舞的场面以及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
作品是并置式二部曲式,共有四十二小节。
前奏十二小节的钢琴伴奏织体带着听众很快的能随着歌曲的律动,进去到歌曲的氛围里。
A段八小节这一段主要铺垫基本保持缓和,主要描写朝鲜族女子身着长裙,肩上背着长鼓跳长鼓舞的盛大场面,为后面副歌做出铺垫。
朝鲜族民歌
朝鲜族民间歌舞盛行,不论男女老少都有在鼓声中翩翩歌舞得习惯,民歌也因此而具有强烈得律动感,富有舞蹈性。
民歌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常见得有:劳动民歌、情歌、杂歌、俗歌。
朝鲜族称民歌为“民谣”,其旋律优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得感染力与表现力。
一人放歌,众人随合,不是“善歌者有人继其声”,而是“心中得歌,最能引起共鸣”。
著名得民歌《桔梗谣》、《阿里朗》、《诺多尔江边》等,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
朝鲜族民间盛行歌舞,群众能歌善舞,音乐别具一格,富有浓郁得民族色彩。
歌词朴实淳厚,曲调优美丰富,情绪热烈欢快,结构完整匀称,主要伴奏乐器是伽倻琴。
以《道拉基》、《嘱嘿呀》等民歌最为著名。
人版初中音乐九年级《朝鲜族民歌》教案年级:九年级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设计思路:本课教材中有两首朝鲜族民歌《阿里郎》、《迎春谣》。
《阿里郎》歌曲版本比较多,我们在这课里选择了两个版本的《阿里郎》——民歌版本、流行版本。
在授课过程中,使学生通过对流行版本的学习增加学生对歌曲的爱好,并能跟唱这首歌曲。
2.聆听《迎春谣》,要在感受、体验音乐情绪及其民族风格上下功夫。
例如:从语言上、调式上(界面调式:),伴奏乐器上(伽倻琴)、表演形式上(伽倻琴弹唱)加以分析认识。
在聆听中,应顺带地认识伽倻琴的音色。
3.为了较深入地感受、体验音乐作品,可引导学生唱一唱《迎春谣》的基本旋律。
4.在聆听过程中,可适当地介绍一点儿有关伽倻琴、伽倻琴弹唱的音乐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朝鲜族民歌,喜欢少数民族民歌和少数民族艺术,了解民间音乐文化。
2、能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民歌、民间音乐与创作音乐之间的“源”“流”关系。
3、培养学生敢于展示和表现自我的心理品质。
教材分析:1、《阿里郎》是朝鲜族具有代表性的口传民谣。
我们选唱的《阿里郎》以分节歌的形式呈现,有两个相似的8小节乐段组成。
歌曲为宫调式,由于它多用附点节奏,旋律显得流畅、抒情、优美。
由于歌词内容表现了现代社会朝鲜族人民的生活情景,它一反过去传统民谣的哀怨情绪,带上了乐观向上、赞美颂扬的情感。
2、《迎春谣》是一首朝鲜族民歌。
歌中赞美了东北农村春天的景色。
当春天到来时,山花烂漫、果园飘香、鸟儿鸣叫、姑娘们歌唱,给人以生机盎然、朝气蓬勃的强烈感受。
人们在春天的气息的催动下,辛勤地耕作在田间、果园,为美好幸福的生活洒下汗水、播下种子。
歌曲的旋律采用朝鲜族的界面调式(类似于汉族的羽调式)写成,级进的运行比较多。
在织体上,除了采用单声部的手法外,还采用了支声性的手法。
伽倻琴的伴奏采用了活泼跳动的伴奏音型。
因而整个歌曲给人以优美流畅、清新活泼的感受。
此曲是一首弹唱歌曲,主要伴奏乐曲为——伽倻琴。
兴夫歌简介
《兴夫歌》是一首朝鲜族民歌,由朝鲜族人民口头传承下来,其传承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朝鲜半岛三国时期。
《兴夫歌》主要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其内容主要描述了夫妻之间的生活琐事,以及夫妻共同努力、辛勤劳作的故事。
歌词语言质朴、通俗易懂,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兴夫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是朝鲜族人民珍贵的精神财富。
2008年,《兴夫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浅谈朝鲜民谣的旋律构成——歌曲《阿里郎》的分类以及发展阿里郎阿里郎阿拉里呦我的郎君翻山越岭路途遥远你真无情啊把我扔下出了门不到十里路你会想家……一说“阿里郎”就自然地想起我们白衣同胞-朝鲜民族,因为“阿里郎”是我们朝鲜民族代表性的民歌。
2003年,这首歌曲被外国人选定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歌曲》之一;世界上有名的交响乐团、音乐剧、电影里曾多次用高雅、美丽、幻想的手法采用了这首歌曲。
两年前的全市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优课活动中,曾经公开过音乐综合课《阿里郎》。
从中发现我们的中学生对这首歌曲局限于听过或者唱过,不知道具体的来龙去脉。
作为现时代的朝鲜族中学生,外国人都热爱的这首《阿里郎》只听过、唱过,怎么可以?关于这样的现象我感到很遗憾,急切地想:要加以阐述我们民族灵魂的美丽韵律《阿里郎》。
1《阿里郎》的由来说《阿里郎》你会想起什么?是不是朝鲜民族悲哀岁月的烙印?祖先们到底想反映什么样的气息?等等的疑问让你询求《阿里郎》的由来。
《阿里郎》有很多种说法,最为说服力的说法有以下几种:1.1有人认为《阿里郎》不是人名,而是一个地名。
古朝鲜有座山叫《阿里郎》,只是无法证实其于何处。
1.2另一种说法是新罗始祖之妻英,另名叫阿里郎,她创作了故乡的旋律,后人给这个旋律取了一个歌名,叫《阿里郎》。
1.3还有一种说法。
中国汉代初期,在朝鲜半岛上设置四个群郡县后,中国北方民族想摆脱压迫,开始了越江大迁移。
这些离乡背井的移民辗转哀号于北通路关之慈岭间,老弱妇孺多病死于途中。
在这流离之中,阿里郎曲便流传开来,抒发移民内心的苦痛翻山越岭后,便将阿里郎曲传到了朝鲜半岛的中部。
1.4还有一个说法就是阿郎和里郎的爱情传说。
传说中的内容好似《梁山伯与祝英台》,可以简称古朝鲜的《梁祝》;阿郎和里郎的传说也被后人简称为《阿里郎》。
1.5我(朝文的发音像“阿”)、道理的理(朝文发音跟“里”一样)、快乐的“郎”。
意思就是,我已懂得活着的道理,活的很开心。
《桔梗谣》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歌曲《桔梗谣》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五册第八课的内容,它是一首曲调优美、带有舞蹈性节奏的朝鲜族民歌。
“桔梗”是朝鲜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
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著称,他们的民歌优美动听,富有舞蹈特点。
歌曲采用3/4节拍,音乐轻快明朗。
歌曲是由七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
第三、四乐句和第六、七乐句是第一、二乐句的变化重复,第五乐句加以衬词,旋律作了发展。
整首歌曲前后既统一,又有变化,生动地塑造了朝鲜族人们勤劳活泼的形象。
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桔梗谣》感受朝鲜族民歌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们对朝鲜民族音乐的兴趣;2.在课堂中,通过聆听、模仿、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方式进行音乐的实践活动,感知音高、力度、速度和情绪等音乐要素的变化;3.能用简单的朝鲜族舞蹈动作,和小乐器伴奏来演绎歌曲,与学唱相结合,感受歌曲优美、及富有舞蹈性动感三拍子的节奏特点;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表现歌曲优美、欢乐的情绪,并为歌曲加上朝鲜舞蹈动作和小乐器的伴奏;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三拍子节奏、一字多音和前倚音,以及对歌曲的艺术处理。
教具准备:钢琴、手鼓3个、串铃3个、碰铃3个、绸带多条,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音乐基本能力教学(生随音乐进教室)(设计意图:反复聆听歌曲伴奏乐,利用绸带律动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初步表现歌曲的旋律走向,分析乐句与小节并初步感受音乐情绪,解决难点)1.师:欢迎同学们来到我们的音乐课堂!师:今天王老师非常高兴能和我们三(3)班的同学们一起来上音乐课,今天啊我还邀请了那么多的老师一起加入到我们的音乐课堂,你们的心情如何?生:……师:来,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跟着老师来表达下咱们此刻的心情(随《桔梗谣》伴奏律动)2.感受节拍?生:……3\4拍,强弱弱3.奖励两排同学先拿上绸带,随《桔梗谣》伴奏律动,其余同学仔细聆听,根据我们的舞蹈动作的变化,发现这段音乐有几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有几个小节呢?4.生:……音乐有7个乐句,每个乐句有4个小节构成(如果找不出,再聆听一次,邀请另一组的同学拿起绸带律动)5.师:再次传递绸带,邀请其他组来律动,剩余同学再聆听思考:这7个乐句里有相似的乐句吗?哪个乐句最能表达欢快的情绪?(从动作中来找一找答案、老师动作表情夸张,第五个乐句动脚夸张的做)6.课件呈现第五个乐句,学唱此乐句(注意歌唱状态,引导前两个小节节奏紧凑,后两个小节节奏舒展,加入歌词演唱,解决一字多音)7.课件呈现剩余的6个乐句,请孩子们看谱做比较,找相似性8.听辨游戏:我弹A旋律的其中的一个乐句,请孩子们听出并简单讲解听辨的理由后轻声学唱;相同方式弹奏第二个乐句,再弹第三个乐句,跟琴哼唱曲谱,(提示气息,用上小皮球,一字多音用Lu哼唱)9.相同的方式找B的三个乐句(讲解前倚音的作用)10.完整弹奏7个乐句,请学生来排练完整的顺序(钢琴单手弹奏)二、出示课题《桔梗谣》、新歌教学(设计意图:聆听范唱,感受歌曲意境及音乐形象的特点)1.顺序排好后,奖励聆听一首来自朝鲜族的民歌《桔梗谣》,讲解“桔梗”,桔梗是生长在朝鲜族地区山野上的一种野草,它既可以食用,还有药用价值,所以在当时,祖国遇到灾难时,遇到大饥荒时,这些桔梗救了许多朝鲜族人民的命,所以啊他们对桔梗有着一种浓厚的热爱情谊和感情,每当春天,他们上山采桔梗时,你一句我一句的歌唱,后来就传唱出一首好听的歌曲,叫《桔梗谣》。
朝®镰民谣《桔梗谣》教学应用探究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已经出现了音乐无国界的现象,《桔梗谣》这首朝鲜族民歌也在我国广泛流传,并且编入了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九课之中。
本文以《桔梗谣》为例,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来研究其教学模式,并且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从而优化《桔梗谣》课堂教学音乐体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找到一条适合中国音乐事业发展的道路,《桔梗谣》;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有效策略引言我国《音乐新课程标准》曾明确指出:“高校音乐教学要突出以美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特点,因为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音乐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同时还应该在音乐课中发挥它的特殊教育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欣赏音乐美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类、创造美、创造世界的思想情感。
”[1]由此可见,改革我国现行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是高校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以《桔梗谣》为例,对其教学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从而提高我国高校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爱上音乐。
一、《桔梗谣》的教学目的和教材准备《桔梗谣》作为我国朝鲜族的民歌,已经被编入高校音乐课本中,其教学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学生可以通过聆听朝鲜族歌曲,熟悉旋律,学习歌唱,认真欣赏舞蹈作品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对朝鲜族音乐文化形成一种初步的认识和体验。
第二,学生要尝试学唱《桔梗谣》,体会其中跌宕起伏的三拍子的律动,整首歌曲的节奏轻松明朗。
第三,学生要通过反复练习歌曲的律动,把握和感知《桔梗谣》歌曲和舞蹈的内在律动,将内在呼吸和外在动作二者相结合,然后进一步增强对朝鲜族音乐的整体理解,对其特征的深入了解。
《桔梗谣》“都拉吉,都拉吉,都哦拉吉,迎春花开都拉吉”这句歌词大家都耳顺能详,其主要是用电子琴弹奏的,因此电子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另外教材还需要准备关于《桔梗谣》的多媒体课件、《桔梗谣》创作的文化背景和创作条件、桔梗的照片和信息、60周年国庆晚会《桔梗谣》舞蹈的视频、朝鲜族风情文化、朝鲜族服饰风景图片等素材。
朝鲜民族歌曲
朝鲜民族歌曲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部地区,尤其在吉林省更为流行。
朝鲜族民歌的旋律优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朝鲜族民歌:
1. 《桔梗谣》:这是一首广为人知的朝鲜族民歌,歌词朴实淳厚,曲调优美丰富,情绪热烈欢快,结构完整匀称。
2. 《阿里郎》:这首歌曲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
经过细心的盘点,发现在各种舞台上,《阿里郎》是被演唱最多的朝鲜族歌曲之一。
3. 《诺多尔江边》:这首歌曲也是广受欢迎的朝鲜族民歌,旋律流畅,富有感染力。
此外,还有《长鼓敲起来》、《红太阳照边疆》等歌曲也是广为人知的朝鲜族民歌。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课(听赏)《阿里郎》教案一. 教材分析《阿里郎》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朝鲜族民歌,收录在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课。
这首歌曲曲调优美,歌词朴实,富有感染力,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朝鲜族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尊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基本技巧有所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模仿和创造,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朝鲜族文化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文化背景的介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朝鲜族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尊重。
2.学会演唱《阿里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唱水平。
3.通过学习《阿里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朝鲜族音乐特点的把握。
2.歌曲《阿里郎》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朝鲜族的音乐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分组演唱、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4.欣赏教学法: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阿里郎》,拓宽视野。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2.准备《阿里郎》的乐谱和教学资料。
3.准备相关朝鲜族文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朝鲜族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朝鲜族的文化特点。
同时,播放《阿里郎》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朝鲜族音乐的风格。
2.呈现(10分钟)教师完整演唱《阿里郎》,让学生欣赏并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旋律等特点,分析朝鲜族音乐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学唱《阿里郎》,注意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和纠正,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阿里郎》,培养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作者: 赵成日;紫荆;雪鸿
作者机构: 吉林省延边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出版物刊名: 民族文学研究
页码: 127-136页
主题词: 阿里;民歌;十九世纪;副歌;朝鲜族人;封建社会末期;表现手法;爱情生活;代表性;兄弟民族
摘要: <正> (一) 《阿里郎》是朝鲜人民喜爱已久并且流传最广的抒情民歌之一,在朝鲜族民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只要是朝鲜族,不论男女老少,没有一个不会唱《阿里郎》。
随着岁月的流逝,《阿里郎》实际上已经成为朝鲜族的代表性民歌。
我们朝鲜族向兄弟民族介绍自己的民歌时,首先提到的便是《阿里郎》,而兄弟民族人民只要一听到《阿里郎》,也就会联想起朝鲜族,并因慕其感人至深的旋律而纷纷索求《阿里郎》的歌词。
下面,首先让我摘录几段别具特色的《阿里郎》的歌词敬飨于全国广人文艺爱好者和关心《阿里郎》的同志们。
俯拾起柿子花依依送走情郎, 柿子熟红艳艳情郎回到家乡。
阿里郎阿里郎阿拉里哟, 阿里郎呃西古罗打罗打嘎内。
《阿里郎》简谱阿里郎(朝鲜语:;英语:Arirang Folk song),全称阿里郎打令(),是著名的朝鲜族歌曲,也是朝鲜半岛最具代表性的民歌,被誉为朝鲜民族的第一国歌、民族的歌曲。
它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版本,最常听到的是流行于韩国京畿道一带的本调阿里郎,这版本的流行是因为它成为1926年同名电影的主题曲。
后来该曲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被用作大韩民国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的进场音乐。
2011年6月,《阿里郎》被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2年12月5日在法国首都巴黎召开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决定,将《阿里郎》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歌曲背景歌曲故事阿里郎是高丽时期就流传下来的一个爱情故事。
大概情节是一对恩爱的小夫妻,生活清苦,丈夫想让妻子过上好日子,就想外出打工挣钱,但妻子不让,说只要两人守在一起她就满足,但丈夫不那么想,有一天夜里就悄悄走了。
妻子很漂亮,十里八村的都有名,丈夫走了以后,村里的地痞就来骚扰,让她改嫁,她拒绝了,但那地痞总来骚扰。
一年后丈夫挣了钱回来了,夫妻俩正高兴,地痞又来了,村里也传着有关妻子和地痞的闲话。
丈夫起了疑心,以为妻子不贞,就又要走,妻子怎么解释也拦不住,丈夫就走了,妻子在后面追,追不上了就唱。
唱的内容大概就是对丈夫怎么关心思念怎么委屈了什么的。
妻子唱的这段就是我的郎君,也就是阿里郎,最终她的诚恳融化了夫君冰冷的心,夫妻二人恩爱如初,二人一起离开了故乡去了京除上了幸福的生活。
后来阿里郎这个故事和歌曲就流传开来,成为朝鲜民族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曲牌,不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有朝鲜人就有阿里郎,一唱阿里郎就知道是朝鲜族。
日本统治时期,朝鲜人以阿里郎为号发动起义,日本人发现了,谁唱阿里郎就杀头。
可是杀了一个十个人唱,杀了十个一百人唱,杀了一百个一千人再唱,越唱越多,日本人只好作罢。
由来考证阿里郎曲由来,有说为新罗始祖朴赫居世之妻阏英另名阿里郎,所创乡曲得之。
阿里郎教材分析阿里郎》是朝鲜最具代表性的民歌曲调委婉抒情、节奏轻快流畅,全曲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并变化重复,成带副歌的双复句乐段。
《阿里郎》为3/4节拍,亚声的宫调式旋律。
情绪略带忧伤,是朝鲜族具有代表性的民歌。
教学目标1.能跟唱歌曲带着淡淡的忧伤之情轻声演唱歌曲2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朝鲜族民歌独特的韵律3.能认真聆听朝鲜民歌《道拉基》感受朝鲜民歌的特色教学重点带着淡淡的忧伤之情轻声演唱歌曲教学重点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朝鲜族民歌独特的韵律课时安排:一课时一.组织教学排路队有秩序地进入音乐教室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欣赏:电朝鲜民族服饰文化的图片2、简单介绍朝鲜族的文化特色和人民生活的一些信息3.导入课题朝鲜族民歌《阿里郎》三.视听结合.新课教授1.初听音乐S:现在我们一起来聆听歌曲,同学们你们要边听边思考,这首歌的音乐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歌曲带着淡淡的忧伤之情,速度是中速稍慢的S:那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呢?全班同学都知道这是拍。
(板书)S:同学们还记得拍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呢?强弱弱。
2.复听音乐S:同学们再次聆听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歌词都描写了些什么?3 哼唱旋律S: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来哼唱歌曲的旋律吧S:刚才听完同学们的演唱,老师发现你们还有几个地方唱的还不到位,这里五度的大跳进:5 1{1}跟着钢琴模唱{2}你们自己来一遍{3}我们加入柯尔文手势来一遍(老师示范)S:跟琴完整地哼唱一遍旋律。
4朗读歌词5完整演唱歌曲。
6对比聆听管弦乐曲《阿里郎》说说乐曲中主题出现的次数四.巩固新授,拓展活动1.跟随乐曲能用肢体做出简单的动作表现朝鲜族民歌的韵律2.用简易的打击乐为歌曲伴奏五.听赏朝鲜族民歌《道拉基》六.课堂小结。
《桔梗谣》教材分析:歌曲《桔梗谣》是一首曲调优美、带有舞蹈性节奏的朝鲜族民歌。
“桔梗”是朝鲜族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因此取名《桔梗谣》。
歌曲采用3/4节拍,音乐轻快明朗,富有韵律感。
歌曲是由七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
第三、四乐句和第六、七乐句是第一、二乐句的变化重复,第五乐句加以衬词,旋律作了发展,整首歌曲前后既统一又有变化,生动地塑造了朝鲜族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和歌唱朝鲜族歌曲、欣赏舞蹈作品和律动,初步感受朝鲜族音乐文化。
2、学唱朝鲜民歌《桔梗谣》,充分感受颇具起伏感的三拍子内在韵律。
3、通过简单的律动,体味朝鲜族舞蹈的内在韵律,即以内在的呼吸带动外在的动作,并以此进一步感受朝鲜音乐的特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听音乐,知目标1、播放〈〈桔梗谣〉〉歌曲一遍。
幻12、出示教学目标,揭示歌名。
幻2二、初步感受音乐的内在韵律1、聆听歌曲,想这首歌是几拍子?幻32、老师用点手心来感受三拍子,你也试试?(师示范一个乐句,注意要很好地表现那种韧性)3、你还能用哪些动作来表现歌曲的节拍?(四个动作:拍手、拍肩、拍腿、拍桌子)设计意图:通过用点手心等肢体动作跟着歌曲节拍多种形式地反复律动,初步感受音乐的内在韵律,师生互动中学生对音乐的注意从无意识向有意识转化,并逐渐进入音乐中。
三、感受朝鲜舞蹈的韵味1、请大家欣赏一段歌伴舞,感受一下朝鲜族人民的能歌善舞。
他们把鹤作为长寿和幸福的象征。
舞蹈中柔韧、飘逸的“鹤步”,深刻体现了朝鲜女子的善良与纯洁。
2、点题:现在我们听到歌曲就是朝鲜民歌〈〈桔梗谣〉〉。
四、学唱〈〈桔梗谣〉〉1、完整欣赏:让我们看着歌词再仔细听一遍。
幻4指名读歌词,师有意分句指。
幻5(1)2、感受乐句:说说歌曲一共有几个乐句?幻5(2)3、熟悉旋律:用“U”来唱(分句练习——随机组合)师弹琴练习两遍4、巩固旋律:(1)师弹琴(旋律),学生看曲谱听,要求听出是第几乐句,并跟琴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