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项目报告模板轴类零件的精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36.11 KB
- 文档页数:14
《金属工艺及机制基础》三级项目报告班级:车辆一班小组成员:xxxxxxxxxxxxxxxxxx指导教师:xxxxxxxxxxxxxxxxxx提交时间:2023年6月28日星期二目录一、零件分析 (1)1、零件名称 (1)2、Caxa图 (1)3、三维图 (2)二、铸造工艺设计 (2)1、工艺分析 (2)2、选择造型方法 (2)3、选择浇注位置和分型面 (3)4、确定加工余量 (4)5、确定起模斜度 (6)6、确定线收缩率 (6)7、确定浇注系统 (6)8、最终加工工艺图 (7)三、锻造工艺设计 (7)1、锻压概述 (7)2、零件的工艺分析 (7)3、毛坯形状的具体工艺参数及加工工艺流程 (8)1)考虑锻件敷料、锻件余量、锻件公差,绘制锻件图 (8)2)毛坯质量及尺寸的计算 (9)3)选定锻造设备 (10)4、加工温度 (11)5、具体加工流程 (12)四、后期处理 (14)1、步骤具体道具及机床 (14)1)铣键槽 (15)2)磨削加工 (16)3)螺纹孔加工 (17)五、工艺比较 (17)六、成员感想 (18)七、评分表 (20)八、参考文献 (21)一、零件分析1、零件名称下压辊轴2、Caxa图3、三维图二、铸造工艺设计1、工艺分析该零件属于轴类件,且为细长阶梯下压辊轴,由于水平放置会使铸件轴的同直径处上下质量不同样,故选择竖直浇筑2、选择造型方法零件材料45钢,小批量生产且结构简朴,故选择手工沙箱造型。
3、选择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由于竖直制造沙箱会出现不利于取模的现象,而水平放置又会使铸件轴的同直径处上下质量不同样浇注时零件轴线成水平位置,故制作沙箱时沿轴线水平分型,浇筑时将沙箱立起来,即采用水平分模造型,竖直浇筑的方法。
4、拟定加工余量由课本28页表1-1毛坯铸件典型的机械加工余量等级可知钢并且手工砂型可知为G~K级,我们选择J级。
根据课本28页表1-2规定的铸件机械加工余量,轴的最大尺寸为42,在40-63之间规定的铸件机械加工余量为1.4。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三级项目报告题目:轴类零件的精度与检测班级:13级机电卓工姓名:指导教师:邵晓荣提交时间:2015年11月27日摘要轴类零件一直是机械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其加工品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整个机械系统的性能好坏。
而本文的主要内容即在于说明轴类零件的精度设计与检测指标,从一般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加工方法出发,阐述轴类零件常见的误差种类以及精度等级要求,并着重聚焦于轴类零件中阶梯轴的制造图纸设计。
其中包括轴类零件尺寸公差选用,具体到基准制、公差等级、配合种类的选择。
几何公差的选用,具体到公差种类、公差等级、基准的选择。
表面粗糙度的确定包括评定参数和评定值等。
旨在加深团队对互换性知识的了解深度,为今后的课程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目录0前言 (1)1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加工方法 (1)1.1结构特点 (1)1.2轴类零件的加工方法: (2)2轴类零件的误差种类及各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精度等级 (2)2.1误差种类: (2)2.2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精度等级: (3)3轴类零件的误差种类及各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精度等级 (3)3.1误差种类: (3)3.2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精度等级: (4)4轴类零件的尺寸公差选用 (5)4.1基准制的选定: (5)4.2精度等级的确定: (5)4.3配合种类与类型: (6)5轴类零件的几何公差选用 (6)5.1基准选择: (6)5.2轴与滚动轴承配合部位的形位公差: (6)5.3轴与齿轮配合部位的形位公差: (6)5.4键槽的形位公差: (6)5.5端面的形位公差: (7)6轴类零件的表面粗糙度选择等 (7)6.1评定参数: (7)6.2评定值: (7)7 参考文献 (7)8 最终零件图 (7)0 前言此次互换性三级项目开展与学期中期,主要目的在于将所学习到的互换性知识结合实例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为今后的课程设计乃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报告主要针对于轴类零件的精度设计,设计知识包括轴类零件的概述与分类,轴类零件的机构特点与加工方式以及各种加工方式所能达到的精度等级。
《金属工艺及机制基础》三级项目报告项目名称:小轴的加工工艺班级:小组成员:指导教师:提交时间: 2015-6-11目录一、总体分析1、零件的作用2、零件的工艺分析3、毛坯选择的原则5、生产方法的确定二、自由锻工艺设计1、确定锻造变形工艺方案2、选择设备3、绘制锻件图4、确定锻造温度范围三、切削工艺设计1、传动小轴的主要表面及其技术要求2、工艺分析①主要表面加工方法②确定定位基面③热处理工序的安排④拟定工艺过程⑤小辊加工工序四、工艺卡片五、参考文献一、总体分析1、零件的名称:小轴2、零件的工艺分析此小轴是典型回转体构件,轴向尺寸上分布多个台阶,且图样对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均有严格要求,易联想到需用精车精磨控制尺寸误差及表面粗糙度3、毛坯选择原则1)使用性原则满足零件使用要求:心部有足够韧度,表面有较高硬度,以获得较好的强度和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
2)经济性原则应从降低整体的生产成本考虑把满足使用要求和降低制造成本统一起来。
零件的制造成本包括材料费,能源费,工资和工资附加费,各种折旧费等3)工艺性和技术性原则制定生产方案必须与具体生产条件相结合4,毛坯选择考虑到该构件为细长轴类构件,横截面最大尺寸相差仅14mm,若用铸件胚料自由锻造成型,工艺难度大,耗时长,制造成本增加。
故我们选择热轧型钢获得胚料,此外,锻造工艺可获得锻造流线,能提高轴的强度。
此轴最大直径为33mm,查询型钢规格表,为获得较大加工余量,选择直径为40mm的圆钢为原料。
5、生产工艺的确定铸造,自由锻,切削加工,粗磨。
二、铸造工艺设计1、工艺分析该零件属于轴类件,端面质量要求较高,不允许有铸造缺陷。
2、选择造型方法零件材料45号钢,小批量生产且结构简单,故选择手工造型。
3、选择浇注位置和分型面浇注时零件轴线成水平位置,沿轴线水平分型,需要用分模造型。
4、确定加工余量该件为回转体,基本尺寸取k174.5mm。
查材料成型及工艺基础第53页表2-2取尺寸公差等级为CT13。
《金属工艺及机制基础》三级项目报告内容: 偏心轴班级: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11班小组成员:xxxxx指导教师:xxxx完成时间:2016.6.10一、零件分析1、零件的名称:偏心轴毛坯实物:2、毛坯选择原则1)使用性原则首先要满足零件使用要求:心部有足够韧度,表面有较高硬度,以获得较好的强度和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
2)工艺性原则其次制定生产方案必须与具体生产条件相结合,选择与实际和所需要的性能相符和从而确定其锻造和铸造的确定工艺。
3)经济性原则最后,在使用性原则和工艺性原则都满足的情况下,应使其成本降低到最小。
二、铸造工艺设计1.铸造的优缺点优点:1)可以生产出形状复杂,特别是具有复杂内腔的零件毛坯,如各种箱体、床身、机架等。
2)铸造生产的适应性广,工艺灵活性大。
工业上常用的金属材料均可用来进行铸造,铸件的重量可由几克到几百吨,壁厚可由0.5mm到1m左右。
3)铸造用原材料大都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并可直接利用废机件,故铸件成本较低。
缺点:1)铸造组织疏松、晶粒粗大,内部易产生缩孔、缩松、气孔等缺陷,因此,铸件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冲击韧度低于同种材料的锻件。
2)铸件质量不够稳定。
假如使用铸造来生成偏心轴毛坯的话,由以下来分析。
2.铸造方法的选择1)沙型铸造(尺寸不大)①制芯选择:首先,因为做的是偏心轴,造芯稍微复杂一点,其次还要使制芯的操作灵活,所以可以选择手工制芯,它操作灵活,工艺装备简单,生产准备时间短,适应性强,可以用于各种尺寸大小、形状不同铸件的生产,其缺点就是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高,并且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但是做的是单件或者是小批量生产,所以手工制芯、造型可以满足生产要求。
②铸件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 该偏心轴无内腔,所以容易满足浇注位置的选择,应该在远离偏心部分的一侧设置浇口,这样浇注液能够顺畅地在型腔内流动,还可以在远离浇口的一端设置冒口,这样,可以减少缩孔等缺陷;由于其偏心的部分仍然包括了主体部分的轴线,所以只需要一个分型面即可。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三级项目报告题目:轴类零件的精度与检测班级:机控一班姓名:张浩翔、张振乐、闻彰、陆佳伟指导教师:张艳提交时间:2014.12.14摘要在本次的三级项目中,我们通过详细计算得出轴的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相互位置精度及表面粗糙度四个方面,来保证轴类零件的加工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因为轴类零件在支撑零件传递扭矩的过程中需要与很多零件配合使用,因此需要不同的配合程度来完成零件的工作。
本次的三级项目中包括工艺路线的确定,夹具方案,零件的精度的选择以及绘制等等。
合理的加工精度可以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而且在零件的实际使用中可以使装配更加方便,延长轴和齿轮的使用寿命,一定程度的减轻工人们的劳动强度,保证生产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加工零件的方法和精度直接影响到生产产品的好坏,因此必须慎重选择零件加工的公差等级及配合,形位公差项目及等级,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等才能有效的保证轴的利用和生产的高效率,高质量。
我们轴承端直径经过计算直径40mm,查表计算ei,es,齿轮处直径46mm,同理得ei,es。
形位公差,粗糙度同样查表一步步推演而得。
最终完成轴的设计目录前言 (1)1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加工方法 (2)1.1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 (2)1.2轴类零件的加工方法 (2)2轴类零件的误差种类及各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精度等级 (3)2.1轴类零件的误差种类 (3)2.2各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精度等级 (4)3轴类零件的尺寸公差选用 (4)4轴类零件的几何公差选用 (6)5轴类零件的表面粗糙度选择 (8)6轴类零件图的标注 (9)结论 (11)参考文献 (11)前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是工科院校特别是技术型工科院校的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实用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内容涉及机械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设计、制造、维修、质量控制与生产管理等多方面标准及其技术知识。
本次的三级项目中将以轴类零件的加工作为例子,利用互换性的专业内容来详细的计算和选定轴类零件各个数据的精度,公差以及粗糙度等各方面的数据。
《金属工艺及机制基础》三级项目报告内容:小轴的制作工艺方案班级:小组成员:指导教师:提交时间:目录一、小轴设计 (3)1.1零件名称——小轴 (3)1.2零件简图: (3)1.3零件技术要求与生产性质 (3)1.4零件选材分析 (3)1.5毛坯的生产选择 (4)二、铸造阶段 (5)2.1工艺分析 (5)2.2选择造型方法 (5)2.3确定浇注位置和选择分型面 (5)2.4确定加工余量 (5)2.5确定起模斜度 (6)2.6确定收缩率 (7)2.7铸造圆角 (7)铸造工艺图 (7)三、锻造阶段 (8)3.1绘制锻件图 (8)3.2锻造方案 (8)3.3计算坯料质量及尺寸 (8)3.4选定锻造设备 (10)3.5确定锻造温度范围 (10)小轴自由锻工艺卡 (11)四、机床加工阶段 (12)4.1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法 (12)4.2确定定位基准 (12)4.3热处理工序安排 (13)4.4拟定工艺过程 (13)4.5各个工序机床、加工余量、夹具、刀具的选用 (13)小轴机械加工工艺卡 (13)参考文献 (16)一、小轴设计1.1零件名称——小轴1.2零件简图:1.3零件技术要求与生产性质(1)技术要求:a.传递扭矩,承担冲击b.花键段GHRC40~42c.未注明倒角均为C0.5(2)生产性质:小批量单件生产1.4零件选材分析(1)传动轴的工作条件:①传递一定的扭转应力,承受一定的交变弯曲应力;②轴颈承受较大的摩擦;③承受一定的冲击载荷。
(2)传动轴的失效形式:①疲劳断裂:由于受扭转疲劳和弯曲疲劳交变载荷长期作用,造成轴疲劳断裂。
这是主要的失效形式。
②断裂失效:由于大载荷或冲击载荷作用,轴发生折断或扭③磨损失效:轴颈处过度磨损。
(3)传动轴的性能要求:①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即强度、塑性、韧性有良好的配合,以防止冲击或过载断裂;②高的疲劳强度,以防止疲劳断裂;③良好的耐磨性,防止轴颈磨损。
此外,还应考虑刚度、切削加工性、热处理工艺性和成本。
《金属工艺及机制基础》三级项目报告内容:上压辊轴加工工艺制定班级:13级机自12班小组成员:靳翔展、潘帅、宁海宇、韩晋玮、张强指导教师:邹琴朱玉英提交时间:2015.6.18组内自评成绩表成员靳翔展韩晋玮宁海宇张强潘帅得分确认签字目录一、零件的整体概述及分析二、毛坯的制造1.铸造工艺的分析和确定⑴工艺分析⑵造型方法⑶浇注位置和分型面⑷确定加工余量⑸绘制铸造工艺图2.锻造工艺的分析和确定⑴绘制锻件图⑵变形工艺⑶确定坯料尺寸及确定加工余量⑷选择锻造设备和工具⑸确定锻造温度⑹锻后处理⑺锻件的技术要求⑻毛坯锻造的工艺分析三、输入轴的结构分析及机加工方案的确定四、零件的装夹五、零件的工艺性分析1.零件的表面要求2.零件的加工方法六、基面的确定七、零件的加工工序八、成员感想九、参考文献一、对零件进行整体概述,以方便对零件工艺流程的制定该零件为上压辊轴,由45号钢制成,输入轴的外圆直径从左到右依次为分别为Φ40、Φ42、Φ50和Φ40,属于阶梯轴,轴的左右两端有键槽,左端面有一个中心孔,且只需制造一个零件。
零件图拟定流程:铸造--锻造--机加工二、毛坯的制造 1、铸造工艺 ⑴ 工艺分析毛坯件直径为50、长度为274的圆柱体;⑵造型方法由于毛坯为对称性铸件,因此采用分模造型的方法;⑶浇注位置和分型面浇注时毛坯轴线呈水平位置,沿轴线水平分型;⑷确定加工余量毛坯为回转体,直径为50,经查表,加工余量为7.0mm;⑸绘制铸造工艺图2、锻造工艺⑴绘制锻件图⑵变形工艺该件为轴类锻件,根据形状特征、尺寸、技术要求以及自由锻变形工艺特点,可确定锻件成型的基本工艺为:墩粗-拔长-压肩-锻台阶;⑶确定坯料尺寸及确定加工余量通过查阅书籍,轴类锻件坯料截面积应满足规定的锻造比要求,即F坯≥y²Fmax,经过计算确定坯料的实际直径,再经计算得实际长度。
加工余量:该件总厂0~315mm,最大直径为0~50mm,45号钢轴类锻件,精度选F级,查表得加工余量及公差为7±2mm。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三级项目报告题目:轴类零件的精度与检测摘要为了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知识,加深我们对轴类零件的加工方法、误差分析及其精度的理解,灵活运用零件的尺寸公差、几何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熟练掌握轴类零件图的标注,我们进行了本项目的制作。
本项目内容涉及互换性中对轴的误差、公差、偏差、表面粗糙度、尺寸标注,以及机械设计中轴的长度、直径的选取、机械制造工艺中轴类零件的加工方法,轴类零件形位公差的检测方法等相关知识。
此次项目不仅为深入了解本课程知识做了整体锻炼,而且使小组合作能力得到提升。
目录前言 11.类零件的结构的特点及加工方法 11.1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 11.2轴类零件的加工方法 22.轴类零件的误差种类所能达到的精度等级 32.1轴类零件的误差种类 32.2轴类零件的尺寸误差 32.3轴类零件的形位误差 62.4轴类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8结论 9参考文献 9前言现代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专业化协作的高度社会化的大生产。
在生产过程中要求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大力提高产品的精度和生产率。
以满足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及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方面的需求。
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技术措施是产品应具有互换性及广泛的标准化。
在机械和仪器制造工业中,在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任取其一,不需任何挑选调整或附加修配就能进行装配,并能保证满足机械产品的使用要求的一种特性。
在机械和仪器制造中,遵循互换性原则,不仅能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能有效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
所以,互换性是机械和仪器制造中的重要生产原则与有效技术措施。
机械和制造业中的互换性,通常包括几何参数(如尺寸)和力学性能(如硬度、强度)的互换。
所谓几何参数,一般包括尺寸大小、几何形状(宏观、微观),以及相互位置关系等。
为了满足互换性的要求,应将同规格的零、部件的实际值限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零、部件充分近似,即应按公差来制造。
1.类零件的结构的特点及加工方法1.1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1.1.1轴的分类轴类零件是机器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三级项目报告题目:轴类零件的精度与检测班级:机制3班*名:***指导教师:***提交时间:2016年4月12日摘要本报告主要研究轴类零件的尺寸精度设计方法和原则,以及检测的要素的确定,并通过研究和计算完成实际轴的设计和标注工作。
首先介绍了轴类零件的结构特征,轴类零件的加工方法,以及各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精度等基本内容,接着就尺寸公差的选用、几何公差的选用、基准制和表面粗糙度的选用做了简要的说明。
结尾总结了我的工作,并完成了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目录0前言 (1)1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加工方法 (1)1.1结构特点 (1)1.2加工方法 (1)2轴类零件的误差种类 (1)3轴类零件的尺寸公差选用 (1)3.1基准制的选用 (1)3.1.1 基孔制的选用 (1)3.1.2 下述情况下必须选用基轴制 (1)3.1.3 非基准制的选用 (2)3.2精度等级的选用 (2)3.2.1 选择依据 (2)3.2.2选择公差等级的原则 (2)3.2.3选择公差等级的方法 (2)3.3配合种类和配合的选用 (3)3.3.1配合种类和特征 (3)3.3.2配合的选用 (4)4.轴类零件的几何公差选用 (4)4.1 公差项目的选用 (4)4.2 公差等级的选用 (5)4.2.1 选择原则 (5)4.2.2 选用方法 (5)4.3基准的确定 (6)4.3.1基准的选用原则 (6)5.轴类零件的表面粗糙度选择 (6)5.1评定参数 (6)5.2评定值 (7)5.2.1 一般选择原则 (7)5.2.2 选用方法 (7)结论 (8)参考文献 (9)前言轴是机器的常见零件,轴的精度直接影响机器的运转精度和使用寿命。
轴主要是用来支撑其他零件,传递转矩和运动;是确保产品互换性、质量、性能的重要零部件。
轴的设计主要包括尺寸、公差等级与配合、形位公差等级项目及等级,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等。
本报告介绍了轴类零件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法,并做了实际设计例子,末尾附上设计的零件图。
《金属工艺及机制基础》三级项目报告内容:班级:小组成员:指导教师:提交时间:目录1 前言 (1)1.1本次设计的目的意义 (1)1.2 设计内容 (1)2 对小轴的分析 (1)2.1小轴的作用 (1)2.2小轴工艺性分析 (2)2.3 铣花键夹具设计目的 (1)3 工艺规程设计 (3)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3)3.2 确定毛坯小轴、画阶梯小轴毛坯——零件合图 (2)3.3 制定工艺路线 (4)3.4 键槽尺寸链的计算 (9)4 铣花键夹具设计 (13)4.1 确定设计方案 (14)4.2 确定夹具的结构方案,绘制结构草图 (14)4.3 审查方案与改进设计 (15)4.4 夹具的精度分析 (15)4.5 定位误差计算及夹具中小轴的强度校核计算 (16)4.6 铣花键的对刀 (18)4.7 加紧机构设计 (19)4.8 操作夹具动作说明 (19)参考文献 (21)1 前言1.1 本次设计的目的意义本题目要求根据变速器小轴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为其设计合理的工艺过程,填写相关工艺文件。
通过本设计,增加了对变速器小轴零件的工艺特点的了解,同时锻炼了工艺设计能力、专用夹具设计能力和绘图能力,掌握了资料的查阅方法,培养了自学能力。
1.2 设计内容变速器小轴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正逐步趋向低成本、优质高产的方向,通过对变速器小轴加工工艺的设计,熟练变速器小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原则、步骤和方法。
重点研究工艺路线的拟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并对变速器小轴上的花键设计合理的夹具。
2 对零件小轴的分析2.1 零件小轴的作用由变速器小轴零件图可知,变速器小轴两端Φ20±0.008用来与轴承装配,左端M24×1.5轴上一段螺纹是用来固定零件或调整轴承间隙的。
Φ33花键和Φ26轴上的平键用来装配齿轮或涡轮、半联轴器等。
2.2 变速器小轴加工工艺分析由零件图小轴精度和技术要求可知,其材料为45钢,并根据不同的工作条件进行热处理规范,以获得一定得强度、韧性和耐磨度。
《金属工艺及机制基础》三级项目报告高速轴的生产方法和加工工艺方案班级:机自13班小组成员:指导教师:胡怡、刘利刚提交时间: 2016年6月19日目录一、对零件制造的总体方案进行论证选择 (4)(一)毛坯制造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及比较 (4)(二)主要表面机械加工方案的分析及选择 (4)二、毛坯生产工艺方案的分析 (5)(一)工艺性综合分析 (5)(二)生产方法的确定 (6)(三)铸造工艺设计 (7)(四)锻造工艺设计 (12)(五)下料 (15)三、机械加工工艺方案的分析 (17)(一)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分析 (17)(二)零件机械加工方案分析 (18)(三)工艺基准的选定 (23)(四)工艺过程的拟定 (24)(五)工艺文件的编制 (25)(六)机械加工过程所需工艺图(部分) (29)四、加工工艺方案成本分析 (31)五、感悟 (33)六、参考文献 (34)团队自评分表 (34)一、对零件制造的总体方案进行论证和选定(一)毛坯制造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及比较毛坯制造方案我们选择了铸造、锻造、下料来获得毛坯。
铸造方法我们选择砂型铸造,砂型铸造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方法。
手工造型操作灵活,工装简单,但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
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锻造我们选择了自由锻,自由锻工艺灵活,设备和工具通用性强,成本低,但是自由锻尺寸精度差,加工余量大,生产效率低,故只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而且后续需要其他工序来保证工件精度。
下料操作简单,质量偏差小,精度高,效率高。
(二)主要表面机械加工方案的分析及选择(1)车削类方案一般用于加工中等精度的盘套短轴销类零件的外圆,有色金属件的外圆,以及零件结构不易磨削的外圆等,(2)车磨类方案用于加工除有色金属件以外的结构形状适宜磨削而精度又较高的各类零件上的外圆,尤其适用于需要淬火的外圆(3)特种加工方案用于加工各种特殊的难加工的材料上的外圆(4)选择表面加工的方案根据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表面所在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大小,零件热处理状况,零件材料的性能及零件批量选择,由于高速轴结构不适合磨削,所以我们采用了粗车—调质—半精车—精车—攻螺纹的方法。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三级项目报告题目:轴类零件的精度与检测13级工设一班班级:姓名: 王志辉李昊华陆宇杰刘士勇李建朋指导教师:张艳提交时间:2015.111摘要为了加深我们对轴类零件的误差分析、加工方法及其精度的理解,灵活运用零件的尺寸公差、几何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熟练掌握轴类零件图的标注。
在本项目中我们运用了互换性中误差、公差、偏差、表面粗糙度、尺寸标注等互换性理论知识,对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加工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其使用范畴,确定加工方法以及所能达到的精度等级,通过轴类零件的互换性,分析并确定轴和键、键槽所需要的尺寸公差、几何公差。
不同的加工方法对应不同的粗糙度等级,加工零件时根据粗糙度需要选取不同的加工方法,确定轴、键、键槽各部分的粗糙度。
用相应仪器对加工出来的轴类零件进行检测,选取允许范围内的零件进行装配。
本次项目为课程设计传动轴的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增强了小组成员的实践能力•、八、亠 L刖言 (5)3.2轴类零件的误差种类及各种加工方法的精度等级 (6)322加工方法及其公差等级 (6)3.3轴类零件的尺寸公差与配合选用 (7)3.3 .1 基准制的选用 (7)3.3.3配合种类和配合选用 (8)3.4轴类零件的几何公差选用 (9)3.4.1几何公差项目的选用 (9)3.5轴类零件的表面粗糙度选择 (10)3.5.1评定参数的选择 (10)3.6轴类零件图的标注 (10)结论 (11)参考文献 (11)随着现代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产品的复杂程度及其质量要求日益提高。
为适应这种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必须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进行生产。
在这种大背景下,机械设计人员需要在精度设计方面力求优化,所以《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日益重要。
本次三级项目的研究目的就是在同学学习完本课程后,将理论投入实践,熟练运用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以及配合方面的知识,达到巩固与更深层次的理解。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三级项目报告题目:轴类零件的精度设计班级:机械装备(一)班姓名:徐经纬姚培锋丁涛石天磊指导教师:邵晓荣提交时间:2015、11、20摘要在机械行业中,轴类零件的精度对传动的平稳性,轴的寿命等很多方面有重要作用,为此需对其精度进行分析与检测。
对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加工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其使用范畴,确定加工方法以及所能达到的精度等级,通过轴类零件的互换性,分析并确定轴和键、键槽所需要的尺寸公差、几何公差。
不同的加工方法对应不同的粗糙度等级,加工零件时根据粗糙度需要选取不同的加工方法,确定轴、键、键槽各部分的粗糙度。
用相应仪器对加工出来的轴类零件进行检测,选取允许范围内的零件进行装配。
为了加深我们对轴类零件的误差分析、加工方法及其精度的理解,灵活运用零件的尺寸公差、几何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熟练掌握轴类零件图的标注。
本项目中我们运用了互换性中误差、公差、偏差、表面粗糙度、尺寸标注等互换性理论知识,还包括机械设计中轴的长度、直径的选取及机械制造工艺中轴类零件的加工方案等知识方法。
关键字:尺寸公差几何公差粗糙度目录1 前言 12 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选材及加工方法 2 2.1 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 2 2.2 轴类零件的材料选择 22.3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及能达到的精度等级 23 轴类零件的尺寸公差选用 3 3.1 基准制4 3.1.1 基孔制 4 3.1.2 基轴制 4 3.1.3 非基准制应用的场合 4 3.2 精度等级 4 3.3 配合种类5 3.3.1 间隙配合 5 3.3.2 过度配合 5 3.3.3 过盈配合 53.4 配合选用 54 轴类零件的形位公差选用5 4.1 几何公差 5 4.2 位置公差6 4.3 公差等级 64.4 基准 65 轴类零件的表面粗糙度选择6 5.1 评点参数的选择 65.2 评定参数值的选择 66 最终结论7 6.1 尺寸公差选用 7 6.2 形位公差选用 76 .3 表面粗糙度选用 87 感想与体会 98 参考文献 91 前言随着现代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产品的复杂程度及其质量要求日益提高。
《机床数控技术》三级项目报告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班级:2012级机械装备2班小组成员:王志远隋昊指导教师:胡占齐完成日期:2015.4.23目录加工零件图 (3)一.加工工艺分析 (4)1.定位 (4)2.工艺方案 (5)3.加工顺序 (5)二.加工路线设计 (6)三.工艺卡及道具卡 (7)1.加工工艺卡 (7)2.刀具卡 (7)四.误差分析 (8)五.小结 (8)参考文献: (9)附页:编程代码 (10)加工零件图一.加工工艺分析1.定位正确选择定位基准是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进行夹具设计的关键。
定位基准分为精基准和粗基准。
在起始工序中,只能选用未经过加工的毛坯表面作为定位基准,这种基准称为粗基准:工加工过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成为精基准。
选择基准应掌握五个原则:(1)基准重合原则。
以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避免基准不重合误差,调整法加工零件时,如果基准不重合将出现基准不重合误差。
所谓调整法,实在预先调整好刀具和机床的相对位置,并在一批零件的加工过程中保持这种相对位置的加工方法。
与之相对应的是试切法,即试切——测量——调整——再试切,循环反复直到零件达到尺寸要求。
试切法适应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2)基准统一原则。
选用统一的定位基准来加工工件上的各个加工表面。
以避免基准的转换带来的误差,利于保证各表面的位置精度,简化工艺规程,夹具设计和制造缩短生产准备周期。
典型的基准统一原则是轴类零件、盘类零件和箱体类零件。
轴的精基准为轴两端的中心孔,齿轮是典型的盘类零件,常以中心孔及一断面为精加工基准,而箱体类常以一个平面及平面上的两个定位工艺孔为精基准。
(3)自为基准原则。
当某些精加工表面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时,可选择该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以提高加工面本身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4)互为基准原则。
能够提高重要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或使加工余量小二均匀。
(5)保证工件定位准确、夹紧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省力的原则。
根据上述原则,选择工件的上表面为基准面。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三级项目报告题目:轴类零件的精度与检测班级: 13级工设一班姓名:王志辉昊华陆宇杰士勇建朋指导教师:艳提交时间: 2015.11摘要为了加深我们对轴类零件的误差分析、加工方法及其精度的理解,灵活运用零件的尺寸公差、几何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熟练掌握轴类零件图的标注。
在本项目中我们运用了互换性中误差、公差、偏差、表面粗糙度、尺寸标注等互换性理论知识,对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加工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其使用畴,确定加工方法以及所能达到的精度等级,通过轴类零件的互换性,分析并确定轴和键、键槽所需要的尺寸公差、几何公差。
不同的加工方法对应不同的粗糙度等级,加工零件时根据粗糙度需要选取不同的加工方法,确定轴、键、键槽各部分的粗糙度。
用相应仪器对加工出来的轴类零件进行检测,选取允许围的零件进行装配。
本次项目为课程设计传动轴的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增强了小组成员的实践能力.目录前言 (5)3.2轴类零件的误差种类及各种加工方法的精度等级 (7)3.2.2加工方法及其公差等级 (7)3.3轴类零件的尺寸公差与配合选用 (8)3.3 .1基准制的选用 (8)3.3.3配合种类和配合选用 (9)3.4轴类零件的几何公差选用 (11)3.4.1几何公差项目的选用 (11)3.5轴类零件的表面粗糙度选择 (12)3.5.1评定参数的选择 (12)3.6轴类零件图的标注 (12)结论 (14)参考文献 (14)前言随着现代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产品的复杂程度及其质量要求日益提高。
为适应这种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必须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进行生产。
在这种大背景下,机械设计人员需要在精度设计方面力求优化,所以《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日益重要。
本次三级项目的研究目的就是在同学学习完本课程后,将理论投入实践,熟练运用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以及配合方面的知识,达到巩固与更深层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