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及轴的几何精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77.50 KB
- 文档页数:11
齿轮公法线精度一、什么是齿轮公法线精度?齿轮公法线精度是指齿轮齿面的公法线与理论公法线之间的误差,也可以称之为齿轮的几何精度。
齿轮的公法线是指通过齿顶圆的切线,而理论公法线是指齿轮的设计公法线。
齿轮公法线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齿轮的传动性能和使用寿命。
二、齿轮公法线精度的重要性齿轮公法线精度的高低对齿轮传动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齿轮的公法线精度较高,则可以保证齿轮的传动效率高、噪声低、寿命长。
相反,如果齿轮的公法线精度较低,则会导致齿轮传动效率低、噪声大、寿命短。
三、影响齿轮公法线精度的因素影响齿轮公法线精度的因素有很多,下面列举一些主要因素:1. 齿轮加工工艺齿轮加工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齿轮的公法线精度。
加工工艺包括齿轮的铣削、磨削、齿面硬化等。
加工工艺的不良会导致齿轮表面粗糙度高、齿面有裂纹等问题,从而影响齿轮的公法线精度。
2. 齿轮材料的选择齿轮材料的选择也会对齿轮的公法线精度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齿轮材料应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以保证齿轮的传动性能。
如果选用的材料硬度不够高或强度不够大,会导致齿轮在传动过程中产生变形,从而影响齿轮的公法线精度。
3. 齿轮的设计齿轮的设计也是影响齿轮公法线精度的重要因素。
设计上需要考虑齿轮的齿数、齿形、齿顶圆直径等参数,以及齿轮与齿轮之间的啮合关系。
设计不合理会导致齿轮的公法线精度降低。
4. 齿轮的安装和调试齿轮的安装和调试也会对齿轮的公法线精度产生影响。
安装时需要保证齿轮的轴线对中和齿轮的啮合正常,调试时需要进行啮合测试和调整,以确保齿轮的公法线精度达到要求。
四、齿轮公法线精度的测试方法为了保证齿轮的公法线精度,需要对齿轮进行测试。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以下几种:1. 齿轮测量仪齿轮测量仪可以通过测量齿轮的齿距、齿厚、齿顶圆直径等参数,来判断齿轮的公法线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齿轮测量仪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测试结果。
2. 齿轮啮合测试齿轮啮合测试是通过将待测试齿轮与参照齿轮进行啮合,观察齿轮的啮合情况来判断公法线精度。
滚齿机在齿轮制造中的精度要求齿轮是现代机械中常见的传动装置,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而为了确保齿轮能够正常运转并具备良好的传动效果,其制造过程中的精度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在齿轮制造中,滚齿机是一种常用的加工设备,而滚齿机的性能和精度直接关系着齿轮的质量和传动效率。
首先,滚齿机在齿轮制造中的精度要求包括齿轮的几何精度和位置精度。
几何精度指的是齿轮的齿形、齿距、齿厚等几何参数的精确度。
而位置精度则是指齿轮齿槽与滚齿机滚子的相对位置的精确度。
这两者的精度要求直接影响着齿轮的传动性能以及工作时的噪声和寿命等重要指标。
对于齿轮的几何精度要求,滚齿机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1. 齿距精度:齿轮的齿距是指相邻两齿槽之间的距离,这个参数直接影响着齿轮的传动准确性。
滚齿机应确保齿距的相对误差小于规定的允许范围。
2. 齿厚精度:齿轮的齿厚是指齿轮齿槽的厚度,在传动中起到承载载荷的作用。
滚齿机需要确保齿厚的绝对误差在规定的范围内,并且各齿槽之间的齿厚误差需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3. 齿高精度:齿轮的齿高是指齿槽顶和齿槽底之间的高度差,直接影响着齿轮的传动稳定性和噪声。
滚齿机应确保齿高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在规定的范围内。
对于齿轮的位置精度要求,滚齿机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1. 齿顶位置误差:齿顶位置误差是指齿轮齿顶相对于理想位置的偏离程度。
滚齿机应确保齿顶位置误差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确保齿轮在传动中的定位精度。
2. 齿轮中心距误差:齿轮中心距误差是指齿轮齿槽中心与滚齿机滚子中心之间的距离偏差。
滚齿机应确保齿轮中心距误差在规定范围内,以确保齿轮的传动精度。
3. 齿轮螺纹高度误差:对于带内齿的齿轮而言,螺纹高度误差是指齿轮螺纹的高度与理想高度之间的差值。
滚齿机需要确保齿轮螺纹高度误差在规定的范围内,以保证齿轮和齿圈的连接性能。
总的来说,在齿轮制造中,滚齿机的精度要求是非常高的。
只有通过精确的加工,才能确保齿轮的传动效率、传动平稳性以及使用寿命。
简述传动轴需选择的几何公差及公差值选择依据传动轴是一种用于将动力传递给机械装置的元件,它在各类机械设备中广泛应用,如汽车、工业设备、风力发电机组等。
为了确保传动轴的正常运转和装配,需要选择合适的几何公差和公差值。
传动轴的几何公差主要包括平行度、圆度、直线度、轴线偏差和圆周跳动等。
这些公差用于描述轴的形状、尺寸和位置。
通过合理选择几何公差,可以保证轴的制造精度和装配精度,使其与配套的传动装置良好地配合,减少传动时的摩擦和振动,从而提高传动效率和使用寿命。
在选择几何公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传递力矩和速度:传动轴在传递力矩和承受转速时会受到较大的载荷。
这时需要选择较小的几何公差,以保证轴的稳定性和刚度,防止发生过大的变形和振动。
2.加工工艺和设备精度:传动轴的制造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如车削、铣削、热处理等。
不同加工工艺和设备的精度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几何公差,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装配要求和配合尺寸:传动轴通常需要与其他配件进行装配,如齿轮、轴承等。
为了保证装配精度和配合质量,需要选择适合的几何公差和公差值,以实现良好的配合。
4.使用环境和工作条件:不同的使用环境和工作条件对传动轴的要求有所不同。
如在高温、低温、湿润或腐蚀环境下工作的传动轴,需要选择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并根据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几何公差。
在确定具体的几何公差值时,一般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或者企业内部技术要求来进行选择。
常见的公差值有下偏差、上偏差、零偏差等。
具体选择哪种公差值取决于设计要求和生产工艺。
一般来说,为了确保传动轴的制造精度和装配精度,需要选择合适的公差值。
如果公差值过大,会导致轴与配套零件之间出现过大的间隙,影响传动的精度和稳定性;如果公差值过小,会增加制造难度和成本,甚至造成装配困难。
在选择公差值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传动精度要求:不同的传动装置对传动精度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来说,高精度的传动装置对公差要求更严格,需要选择较小的公差值。
齿轮及轴的几何精度设计学生作品所属学院: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小组成员:组长:授课教师:提交时间:传动轴设计准备工作——明确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1.问题提出:零件的几何精度直接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而零件的配合表面和非配合表面的精度要求高低各不相同;即便是配合表面,其工作性质不同,提出进度要求及公差项目也不相同,针对车床传动轴进行几何精度设计。
2.专题研究的目的:(1)理解零件几何精度对其使用性能的影响;(2)根据零件不同表面的工作性质及要求提出相应的公差要求;(3)掌握正确的零件公差标注方法;(4)掌握零件的几何精度设计方法。
车床传动轴的几何设计要求——研究内容1. 完成图1 所示传动轴零件的几何精度设计。
(1)对轴上各部分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2)对零件各表面主要部分的技术要求进行分析研究;(3)根据零件不同表面的工作性质及要求,提出相应的公差项目及公差值;包括传动轴的尺寸精度设计、形状精度设计、位置精度设计及表面粗糙度。
2. 把公差正确的标注在零件图上。
图1 传动轴工作安排1. 查阅资料了解传动轴各部位的作用;2. 根据相关资料及所学知识设计相应的尺寸及公差要求;3. 绘制传动轴零件图;4. 在零件图上准确地标出相应的尺寸及公差要求;5. 总结上述过程,完成研究报告。
组员分工1. 查阅资料一一2. 设计尺寸及公差要求一一3. 绘制零件图一一4. 制作报告——技术要求一、传动轴的作用:车床传动轴多用于传动,两端圆柱面与轴承配合。
轴肩的位置是为了便于轴与轴上零件的装配,键槽通过与键配合实现扭矩的传递。
由给定传动轴的零件图可知,各阶梯轴的基本尺寸均已给出,但在设计时,我们要根据轴所受的转矩来初步估算,然后再按轴上零件的配合方案和定位要求,从而逐一确定各段直径。
在此过程中,我们需注意以下几点:(1)轴上装配标准件的轴段(如图1中①、③、⑤、⑦),其直径必须符合标准件的标准直径系列值。
(2)与一般零件(如齿轮、带轮等)相配合的轴段(该轴中无此段),其直径应与相配合的零件毅孔直径相一致,井采用标准尺寸(GB2822-- 81)。
机械精度设计课程大作业题目:圆柱齿轮减速器输出轴的精度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圆柱齿轮减速器输出轴的精度设计
如图所示为一圆柱齿轮减速器输出轴,该轴材料为45钢,生产批量为大批量,该轴上的φ55mm轴颈分别与两个规格相同的0级滚动轴承的内圈配合,轴承工作时外圈固定,内圈与轴颈一起旋转,负荷状态为轻负荷,φ60mm的轴径和φ45mm轴头分别与齿轮基准孔配合,φ62mm轴段的两端面分别为齿轮和滚动轴承内圈的轴向定位基准面,试设计该轴的尺寸精度、几何精度、表面精度,并将设计结果以零件图的形式表达。
1、轴类零件的结构简图(电子版)
说明:表达出零件的结构和基本尺寸即可,各项公差要求是要设计的部分,无需标注。
2、评分标准(该表可单独作为1页)
3、轴类零件的精度设计图(A3手绘)TG801 65 P224。
船舶齿轮传动轴的精度要求与加工技术研究摘要:船舶齿轮传动轴作为船舶主要传动装置之一,其精度要求和加工技术对于船舶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研究船舶齿轮传动轴的精度要求和加工技术,并提出一些改进方式,以提高其加工精度和性能。
引言船舶齿轮传动轴作为船舶主要传动装置之一,承载着船舶的动力,并将动力传递给齿轮进行驱动,是船舶传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
船舶齿轮传动轴的精度和加工质量直接影响着船舶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
因此,对船舶齿轮传动轴的精度要求和加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进,对于提高船舶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1. 船舶齿轮传动轴的精度要求船舶齿轮传动轴的精度要求通常包括轴径精度、圆度、同心度、平行度、垂直度、齿轴互换性等方面。
首先,轴径精度是指齿轮传动轴的直径尺寸与设计要求的偏差,直接影响齿轮的安装和传动效率。
其次,圆度是指齿轮传动轴的各个截面的圆形度,主要影响齿轮与传动轴的匹配程度和传动效能。
再次,同心度是指齿轮传动轴的轴心与齿轮齿轴之间的偏差,直接影响传动系统的噪音和振动。
此外,平行度和垂直度是指齿轮传动轴的轴向和垂直方向的偏差,对于确保齿轮的顺利传动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齿轴互换性是指齿轮传动轴与其他传动装置相互替换时的适配性,对于维修和更换传动装置具有重要意义。
2. 船舶齿轮传动轴的加工技术为了满足船舶齿轮传动轴的精度要求,需要采用一系列精密加工技术。
首先,选用合适的材料是保障齿轮传动轴加工质量的前提条件。
一般情况下,常用的船舶齿轮传动轴材料包括优质的合金钢和硬质铸铁等,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性。
其次,需要注意合理的加工工艺选择,包括车削、磨削和热处理等。
车削是常见的加工方法,通过车床加工可以保证齿轮传动轴的尺寸和形状精度。
磨削则可以进一步提高齿轮传动轴的表面粗糙度和圆度等指标。
最后,通过热处理可以改善齿轮传动轴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其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3. 船舶齿轮传动轴加工技术的改进尽管现有的船舶齿轮传动轴加工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改进。
齿轮轴的加工要求
齿轮轴的加工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几何形状要求:齿轮轴的几何形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图纸规定。
包括轴的长度、直径、齿轮安装孔直径、轴肩宽度等。
2. 外观质量要求:齿轮轴的外观应平整、光滑、无毛刺、裂纹、烧伤等缺陷。
3. 尺寸精度要求:齿轮轴的尺寸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图纸规定。
包括轴的直径、齿轮安装孔直径、轴肩宽度等尺寸。
4. 表面质量要求:齿轮轴的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氧化层、锈蚀等表面缺陷。
5. 材料要求:齿轮轴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图纸规定。
常用的材料包括碳钢、合金钢、不锈钢等。
6. 加工工艺要求:齿轮轴的加工工艺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图纸规定。
常用的加工工艺包括车削、铣削、磨削等。
7. 热处理要求:齿轮轴可能需要进行热处理以提高硬度和强度。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包括淬火、回火等。
总的来说,齿轮轴的加工要求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应用场景来确定,以确保齿轮轴的质量和性能。
齿轮参数及配合设计齿轮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齿轮的参数及配合设计对于齿轮的传动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齿轮参数及配合设计的相关知识。
一、齿轮的参数设计1. 齿轮模数(Module):齿轮模数是表征齿轮尺寸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是齿轮齿数与齿轮的基圆直径的比值。
通常用M表示,单位为mm。
齿轮的模数决定了齿轮的模数系列,常用的模数有0.5、0.8、1、1.5、2等。
2. 压力角(Pressure Angle):压力角是齿轮齿面上接触线与齿轮轴线的夹角,常用的压力角有20度、14.5度等。
压力角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齿轮的传递能力和传动效率。
3. 齿数(Number of Teeth):齿数是指齿轮上的齿的数量,通常用Z表示。
齿数的选择与齿轮传动的速比、齿轮的尺寸以及齿轮的强度等密切相关。
4. 齿宽(Face Width):齿宽是指齿轮轮齿宽度的尺寸,通常用B表示,单位为mm。
齿宽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齿轮的承载能力和传动效率。
5. 齿隙(Backlash):齿隙是齿轮齿面之间的间隙,用来补偿制造和安装误差以及传动中的热胀冷缩等因素。
齿隙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齿轮的精度和运动平稳性。
二、齿轮的配合设计1. 齿轮啮合角(Angle of Engagement):齿轮啮合角是指齿轮齿面上的啮合部分的接触线与齿轮轴线的夹角。
齿轮的啮合角应尽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齿轮啮合的平稳性和传动效率。
2. 中心距(Center Distance):中心距是指两个齿轮轴线间的距离,通常用C表示,单位为mm。
中心距的选择与齿轮模数、齿数以及齿轮的尺寸等密切相关。
3.齿轮的轮齿形状:齿轮的轮齿形状决定了齿轮的传动性能和使用寿命。
常见的齿轮轮齿形状有圆弧齿、渐开线齿和直线齿等,其中渐开线齿的应用较为广泛。
4.齿轮的材料选择:齿轮的材料应具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常用的齿轮材料有碳钢、合金钢、铸铁和铜合金等。
齿轮的精度等级、确定参数的公差值一齿轮的精度等级、确定参数的公差值一传统的设计方法是依据经验用类比法,结合查表及大量繁杂的公式计算,这样的方法一是工作量大,二是不可能对各参数进行优化及筛选,很难保证齿轮精度设计的合理性。
因此,借用了辅助软件对齿轮的几何参数进行计算后,对齿轮精度的设计及其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使齿轮的精度设计达到快速、准确、合理,齿轮设计起来就没那么费时和吃力了。
引言现行的机械行业中在齿轮设计的过程里,非常缺乏对几何参数计算的比较统一的软件,很多时候只是采用手工计算、取大概的数值,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齿轮来说,制造出来的齿轮存在误差较大。
传统的设计方法是依据经验用类比法,结合查表及大量繁杂的公式计算,这样的方法一是工作量大,二是不可能对各参数进行优化及筛选,很难保证齿轮精度设计的合理性。
因此,借用了辅助软件对其进行计算后,对齿轮精度的设计及其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使齿轮的精度设计达到快速、准确、合理,齿轮设计起来就没那么费时和吃力了。
我国现有(1)GB/T10095。
1-2001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第一部分:轮齿等效ISO1328-1。
(2)GB/T10095。
2-2001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第二部分:径向综合等效ISO1328-2。
1.渐开线圆柱齿轮几何参数计算相关研究综述1.1渐开线圆柱齿轮国内的研究现状1.1.1齿轮的简介标准齿轮的结构构造图如图1。
图1齿轮构造图齿轮的组成结构一般有轮齿、齿槽、端面、法面、齿顶圆、齿根圆、基圆和分度圆。
轮齿简称齿,是齿轮上每一个用于啮合的凸起部分,这些凸起部分一般呈辐射状排列,配对齿轮上的轮齿互相接触,可使齿轮持续啮合运转;基圆是形成渐开线的发生线作纯滚动的圆;分度圆,是在端面内计算齿轮几何尺寸的基准圆。
渐开线齿轮比较容易制造,且传动平稳,传递速度稳定,传动比准确,渐开线圆柱齿轮是机械传动量大而广的基础零部件,广泛在汽车、拖拉机、机床、电力、冶金、矿山、工程、起重运输、船舶、机车、农机、轻工、建工、建材和军工等领域中应用。
第14章 弧齿锥齿轮的轮坯设计14.1 弧齿锥齿轮的基本概念14.1.1 锥齿轮的节锥对于相交轴之间的齿轮传动,一般采用锥齿轮。
锥齿轮有直齿锥齿轮和弧齿锥齿轮。
弧齿锥齿轮副的形式如图14-1所示,与直齿锥齿轮相比,轮齿倾斜呈弧线形。
但弧齿锥齿轮的节锥同直齿锥齿轮的节锥一样,相当于一对相切圆锥面作纯滚动,它是齿轮副相对运动的瞬时轴线绕齿轮轴线旋转形成的(图14-2)。
两个相切圆锥的公切面成为齿轮副的节平面。
齿轮轴线与节平面的夹角,即节锥的半锥角称为锥齿轮的节锥角δ1或δ2。
两齿轮轴线之间的夹角称为锥齿轮副的轴交角∑。
节锥任意一点到节锥顶点O 的距离称为该点的锥距R i ,节点P 的锥距为R 。
因锥齿轮副两个节锥的顶点重合,则 21δδ+=∑大小轮的齿数之比称为锥齿轮的传动比1212z z i =(14-1) 小轮和大轮的节点半径r 1、r 2分别为11sin δR r = 22sin δR r = (14-2)它们与锥齿轮的齿数成正比,即121212sin sin z z r r ==δδ (14-3) 传动比与轴交角已知,则节锥可惟一的确定,大、小轮节锥角计算公式为∑+∑=cos 1sin 12122i i tg δ 21δδ-∑= (14-4)当090=∑时,即正交锥齿轮副,122i tg =δ 14.1.2弧齿锥齿轮的旋向与螺旋角1.旋向弧齿锥齿轮的轮齿对母线的倾斜方向称为旋向,有左旋和右旋两种(图14-3)。
面对轮齿观察,由小端到大端顺时针倾斜者为右旋齿轮(图14-3b ),逆时针倾斜者则为左旋齿(图14-3a )。
大小轮的旋向相图14-2 锥齿轮的节锥与节面(a) 左旋 (b) 右旋图14-3 弧齿锥齿轮的旋向图14-1 弧齿锥齿轮副反时,才能啮合。
一般情况下,工作面为顺时针旋转的(从主动轮背后看,或正对被动轮观察),主动锥齿轮的螺旋方向为左旋,被动轮为右旋(图14-1);工作面为逆时针旋转的,情况相反。
齿轮精度报告分析1. 引言齿轮是一种常用的传动装置,用于将动力从一个轴传递到另一个轴,同时改变转速和转矩。
在齿轮传动系统中,齿轮的精度对系统的性能和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齿轮精度报告来评估齿轮的制造质量和性能。
2. 齿轮精度报告内容一份典型的齿轮精度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内容:2.1 齿轮尺寸测量结果齿轮的尺寸是评估齿轮精度的重要因素。
在齿轮精度报告中,通常会列出齿轮的模数、齿数、齿轮宽度等尺寸指标,并给出测量结果。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评估齿轮的尺寸精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2 齿形误差测量结果齿形误差是齿轮精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齿轮精度报告中,通常会列出齿形误差的测量结果。
齿形误差描述了齿轮表面的几何形状和偏差,常用的指标有齿距误差、齿厚误差和齿形相对偏差等。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评估齿轮的齿形精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3 齿向误差测量结果齿向误差也是齿轮精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齿轮精度报告中,通常会列出齿向误差的测量结果。
齿向误差描述了齿轮齿槽的位置和偏差,常用的指标有齿槽间距误差、齿槽方向误差和齿槽曲线误差等。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评估齿轮的齿向精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4 齿面粗糙度测量结果齿面粗糙度是齿轮精度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在齿轮精度报告中,通常会列出齿面粗糙度的测量结果。
齿面粗糙度描述了齿轮表面的光滑程度和表面质量,常用的指标有Ra、Rz等。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评估齿轮的齿面精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5 其他相关信息除了以上列举的内容,齿轮精度报告还可能包括其他相关的信息,如材料测试结果、硬度测试结果等。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综合评估齿轮的制造质量和性能。
3. 齿轮精度报告分析通过对齿轮精度报告的分析,可以评估齿轮的制造质量和性能,并找出可能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3.1 尺寸精度分析首先,我们可以分析齿轮的尺寸精度。
如果齿轮的尺寸与设计要求相差较大,可能会导致传动效果不佳或故障。
我们可以计算齿轮的尺寸误差,并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制造参数或改进工艺。
齿轮及轴的几何精度设计
学生作品
所属学院:
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小组成员:
组长:
授课教师:
提交时间:
传动轴设计准备工作——明确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1.问题提出:
零件的几何精度直接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而零件的配合表面和非配合表面的精度要求高低各不相同;即便是配合表面,其工作性质不同,提出进度要求及公差项目也不相同,针对车床传动轴进行几何精度设计。
2.专题研究的目的:
(1)理解零件几何精度对其使用性能的影响;
(2)根据零件不同表面的工作性质及要求提出相应的公差要求;(3)掌握正确的零件公差标注方法;
(4)掌握零件的几何精度设计方法。
车床传动轴的几何设计要求——研究内容
1.完成图1所示传动轴零件的几何精度设计。
(1)对轴上各部分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
(2)对零件各表面主要部分的技术要求进行分析研究;
(3)根据零件不同表面的工作性质及要求,提出相应的公差项目及公差值;包括传动轴的尺寸精度设计、形状精度设计、位置精度设计及表面粗糙度。
2.把公差正确的标注在零件图上。
图1 传动轴 工作安排
1.查阅资料了解传动轴各部位的作用;
2.根据相关资料及所学知识设计相应的尺寸及公差要求;
3.绘制传动轴零件图;
4.在零件图上准确地标出相应的尺寸及公差要求;
5.总结上述过程,完成研究报告。
组员分工
1.查阅资料——
2.设计尺寸及公差要求——
3.绘制零件图——
4.制作报告——
技术要求
一、传动轴的作用:
车床传动轴多用于传动,两端圆柱面与轴承配合。
轴肩的位置是
② ①
③
④
⑤
⑥
⑦
为了便于轴与轴上零件的装配,键槽通过与键配合实现扭矩的传递。
由给定传动轴的零件图可知,各阶梯轴的基本尺寸均已给出,但在设计时,我们要根据轴所受的转矩来初步估算,然后再按轴上零件的配合方案和定位要求,从而逐一确定各段直径。
在此过程中,我们需注意以下几点:(1)轴上装配标准件的轴段(如图1中①、③、⑤、⑦),其直径必须符合标准件的标准直径系列值。
(2)与一般零件(如齿轮、带轮等)相配合的轴段(该轴中无此段),其直径应与相配合的零件毅孔直径相一致,井采用标准尺寸(GB2822--81)。
而不与零件相配合的轴段(如图1中②、④、⑥),其直径可不取标准尺寸。
3)起定位作用的轴肩称力定位轴肩(如图1中①与②、③与④之间的轴肩),其高度按相关的原则确定。
为便于轴上零件安装而设置的非定位轴肩,其高度一般取1~~3mm。
二、基准的选择及加工工艺:
1、定位基准的选择①粗基准的选择:轴类零件粗基准一般选择外圆表面。
这样,一方面可方便装夹,同时也容易获得较大的支撑刚度。
②精基准的选择:轴类零件的精基准在可能的情况下一般都选择轴两端面中心孔。
这是因为轴类零件的各主要表面的设计基准都是轴线,选择中心孔作精基准,既可满足基准重合的要求,又可满足基准统一的要求。
当不能选中心孔作为精基准时,可采用轴的外表面或轴的外表面加一中心孔作为精基准。
对精度要求不高的轴,为了减少加工工序,增加支撑刚度,一般选择轴的外圆作精基准。
2、工艺路线:轴类零件主要表面加工的工艺路线如下:下料(圆
棒料毛坯)~~车端面、打中心孔~~粗车各外圆表面~~正火或调质~~修研中心孔~~半精车和精车各外圆表面、车螺纹~~铣键槽~~淬火~~修研中心孔~~粗、精磨外圆~~检验。
设计结果
一、尺寸设计:
1.主轴两段Φ17的圆柱面与轴承过盈配合,采用基轴制。
为保证过盈,上偏差取+0.012下偏差取+0.001。
2.键槽所在Φ24圆柱面为过盈配合,上偏差设置+0.015下偏差设置+0.002。
二、表面粗糙度设计:
车床主轴的工作面为Φ17的圆柱面与中间的Φ24圆柱面。
圆柱面承受载荷较大且属于摩擦面,表面粗糙度要求Ra1.6。
键槽所在圆柱面为工作面,表面粗糙度要求为Ra3.2。
轴肩为了便于轴与轴上零件的装卸,表面粗糙度要求Ra1.6。
三、形状位置精度设计
1.两段的圆柱面与键槽圆柱面和轴承配合有圆柱度要求,并且圆柱面间为装配关系有同轴度要求。
为便于检测采取径向圆跳动0.015。
2.两个键槽用于实现扭矩传输所以其对于AB两个基准面的对称度为0.03
传动轴零件图
齿轮设计准备工作——明确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
1.问题提出:
零件的几何精度直接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而零件的配合表面和非配合表面的精度要求高低各不相同;即便是配合表面,其工作性质不同,提出进度要求及公差项目也不相同,针对车床主轴箱齿轮进行几何精度设计。
2.专题研究的目的:
(1)理解零件几何精度对其使用性能的影响;
(2)根据零件不同表面的工作性质及要求提出相应的公差要求;(3)掌握正确的零件公差标注方法;
(4)掌握零件的几何精度设计方法。
车床主轴箱齿轮设计要求——研究内容
1.完成图1所示齿轮零件的几何精度设计。
(1)对零件各表面主要部分的技术要求进行分析研究;
(2)根据零件不同表面的工作性质及要求,提出相应的公差项目及公差值;包括齿轮的尺寸精度设计、形状精度设计、位置精度设计及表面粗糙度。
2.把公差正确的标注在零件图上。
工作安排
1.查阅资料了解车床主轴箱齿轮各部位的作用;
2.根据相关资料及所学知识设计相应的尺寸及公差要求;
3.绘制齿轮零件图;
4.在齿轮零件图上准确地标出相应的尺寸及公差要求;
5.总结上述过程,完成研究报告。
组员分工
1.查阅资料——
2.设计尺寸及公差要求——
3.绘制零件图——
4.制作报告——
技术要求
车床主轴箱齿轮主要用于降低主轴转速,增加扭矩。
一般车床主轴箱齿轮属于中速、中载荷的一般齿轮。
其性能要求顺序为:圆周速度=齿面载荷分布均匀性>运动准确性。
设计结果
一、尺寸设计:
1.为保证齿轮啮合时存在顶隙,在齿顶圆直径采取上偏差为零的设计,公差为IT1,查表得下偏差为0.22。
2.为保证孔与轴的小过盈配合40孔公差为IT7,选用基孔制,下偏差为0,查表得上偏差为0.025。
二、表面粗糙度设计:
1.齿轮的工作表面为齿面。
要保证传动的平稳性,同时减小摩擦等要求,齿面应采用零件最高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即选择Ra3.2
2.主轴箱齿轮与主轴为过盈配合,且其孔的内表面为摩擦表面,应采取高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选择
3.2
3.齿轮外端面A的运动精度要求高于齿轮外端面B,故其表面粗糙度要求高与B,故选择Ra6.4
三、形状位置精度设计:
为检测齿轮端面A采用跳动公差中的端面圆跳动。
这样同时保证了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要求与齿轮轴向的圆柱度要求。
齿轮零件图
参考文献
【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21世纪高等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第五章,第五节.
【2】黄劲枝.《机械设计基础》【M】.高职高专机电工程类规划教材.第九章,第十二章.
【3】梁旭坤.《机械制造基础.1,公差配合材料热加工分册》【M】. 【4】何永熹. 《几何精度规范学(第2版)》【M】. 高等学校机械基
础课程系列教材.11~17页,20~24页.
【5】《齿轮设计手册》【M】.第一章,第十一章.
【6】廖念钊.《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M】.中国测量出版社,第四版.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