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的应用解剖学
- 格式:ppt
- 大小:2.51 MB
- 文档页数:61
耳镜检查术应用解剖学基础耳镜检查术是通过耳镜观察外耳道及鼓膜的形态、色泽及活动等情况,以利于诊断和治疗。
(一)应用解剖学基础外耳道起自外耳广],止于鼓膜,全长约2・0~2・5cm,以骨和软骨为基础,内衬皮肤。
其外1/3为软骨部,内2招为骨部,两者交界处较狭窄。
外耳道并非一直管,略成S形弯曲,由外向内其方向是先向前上,而后稍向后,再向前下。
用耳镜检查成年人鼓膜或欲视清外耳道全貌时,须将耳廓向后上提起,使外耳道成一直线。
婴儿的外耳道发育不完全,较短而狭窄,幼儿外耳道的方向系向内、向前、向下,故检查其鼓膜时,应将耳廓向下牵拉,检查方法较成人困难。
外耳道的皮肤较薄,含有毛囊腺、皮脂腺及盯聘腺,皮肤与软骨膜及骨膜紧密相贴,故外耳道皮肤炎症肿胀时,疼痛剧烈。
鼓膜位于鼓室与外耳道之间,为椭圆形半透明薄膜。
鼓膜呈倾斜位。
其外侧面向前、向下、向外,与外耳道底约成45。
~50。
角。
鼓膜的边缘附着于颠骨上,其中心向内微凹陷,为锤骨柄末端附着处,称鼓膜脐。
鼓膜上1/4部薄而松弛,缺乏纤维层,称松弛部,在活体呈红色。
下部在活体呈灰白色,其前下方有一三角形反光区叫光锥。
(二)操作的解剖学要点1,病人体姿常取侧坐位,被检查者侧对检查者。
2・检查方法患者若为成人,则将其耳廓向后上方提起,小儿则向后下牵拉,以将外耳道展平拉直。
选一大小适宜的耳镜由外耳道口轻轻插入,为便于上下左有移动,插入深度以不超越外耳道的外1/3为宜,然后观察外耳道及鼓膜的全貌。
3・失误防范(1)耳镜置入过深可压迫骨部,起疼痛与咳嗽(与反射有关)。
(2)进行耳镜检查时/要看清所检查的各个部位,不可盲目操作,以防损伤鼓膜,因此,必须牢记外耳道的长度及鼓膜的形态特征。
耳部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耳部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是指对耳部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的学科。
耳朵是人类感知声音和平衡的重要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
下面是对耳部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的详细介绍。
耳朵的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耳廓由软骨和肌肉组成,其形状和大小在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外耳道是一条狭长的管道,连接耳廓和鼓膜。
外耳道内衬有皮肤和腺体,其分泌物能够保持外耳道的湿润并起到抗菌作用。
耳朵的中耳位于鼓膜后方,也被称为鼓室。
中耳包括鼓膜、听骨链和空腔。
鼓膜位于外耳道的末端,能够感受到声音的振动,并将其传导到中耳。
听骨链包括锤骨、砧骨和骶骨,它们连接鼓膜和内耳的耳蜗。
空腔是中耳的主要空间,其内部和外部通过咽鼓管相连,它起到平衡中耳和外界压力的作用。
耳朵的内耳是人体感知声音的主要器官。
它由耳蜗和前庭系统组成。
耳蜗是一种螺旋形的结构,内含上千个感觉细胞,能够将声音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大脑处理。
前庭系统包括三个半规管和两个囊。
半规管负责平衡功能,感知头部的姿势和运动。
囊则感知重力和线性加速度。
耳部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研究了耳部各个结构的功能。
首先,外耳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和引导声音进入内耳。
外耳道的形状和方向对声音的收集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中耳的主要功能是放大声音。
鼓膜的振动会传递给听骨链,听骨链的振动会增大声音的幅度,使其更容易被内耳感知到。
同时,中耳空腔通过咽鼓管与咽部相连,能够调节中耳和外界的压力差异,保持耳膜的正常运作。
最后,内耳是感知声音的关键器官。
耳蜗的感觉细胞能够将声音的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给大脑。
前庭系统则负责感知头部的平衡和姿势。
除了上述结构和功能,耳部还有一些特殊的生理现象。
比如,耳垂反射是当外耳受到刺激时,鼓膜的振动会引起耳廓肌肉的收缩反射。
这种反射有助于保护内耳不受过度的音量刺激。
此外,听觉定向也是耳朵的一项重要功能。
人们通过两只耳朵接受到的声音时间和强度的差异来判断声源的方向。
总结起来,耳部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研究了耳朵的结构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