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与中国
- 格式:ppt
- 大小:3.50 MB
- 文档页数:23
中国历史,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重大历史事件政治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辛丑条约、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大背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务运动破产、民族矛盾尖锐封建地主阶级自救: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的影响。
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技术力量,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清政府试行“新政”和“预备立宪”(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发展中国政治民主化开启:严复,康有为称他为“中国西学第一”,著有《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维新变法1898年,由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
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
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作用: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
辛亥革命:(中国民主革命的丰碑)兴中会,中国第一个阶级革命团体。
建立合众政府。
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
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旧),责任内阁制,三权分立政治体制。
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努力: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背景:①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并加紧侵略中国。
②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③思想文化方面;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民主共和思想的熏陶,但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新文化运动后期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阶段: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是:侵华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政治上,由掀起瓜分狂潮到逐渐实行“以华制华”政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过渡;文化侵略也日益加强。
侵华的主要国家除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外,还有后起的德日意奥等国,它们在中国既勾结又争夺。
侵华的主要格局先是共同支配,美占优势,后在“一战”期间日本独霸。
(1)背景:主要列强相继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迅猛发展;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加紧对中国侵略。
(2)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两个目标)(3)主要方式: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从“中外和好”到瓜分狂潮,再到“以华治华”(4)主要表现: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英俄日对中国边疆的侵略(5)影响:使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①社会性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政治:②民族危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高潮③清王朝为延缓其统治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经济:西方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严重摧残了中国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进一步沦为资本主义市场附庸思想: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中,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对封建思想形成巨大冲击,形成两次思想解放潮流;科举制度走到了尽头掠夺的原因:为了原料和市场,帝国主义都要这些,为了利润1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帝国主义的最终形成。
2客观原因是资本主义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进行资本输出。
3现实原因是列强未来进一步扩大在华权益,将中国完全沦为其殖民地决定的。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9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列强在中国制造了严重的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助长了列强的贪欲,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使得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对话和交流新文化运动是 20 世纪初期中国文化的一次重要飞跃,其在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建立了一条通道,在相互交流、吸收和借鉴中,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和革新。
本文将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思想与实践、对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发生背景与历史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
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矛盾激烈,旧的封建文化和思想已经丧失了活力,新的世界观和思想开始涌现,人们意识到中国必须进行现代化改造。
当时,中国遭遇了国内外多方面的压力,此时王国维、梁启超等思想家提倡的“五四”运动,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革命。
“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主义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前奏。
这次运动引发了学生、知识分子的反传统反封建情绪,掀起了一股新学术、新思想、新文化的浪潮。
市面上出现了许多新型报刊,如《新青年》、《晨报》等,这些报刊以积极的态度介绍西方文化和思想,强调科学、民主、自由的重要性。
二、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与实践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种精神运动,更是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思想启蒙运动。
在此期间,新文化运动宣传了许多具有现代化价值观的思想,如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等,使人们有了更加开放的眼界和思想。
1. 民主思想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思想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民主思想不仅是反封建的思想,更是建设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
新文化运动强调要先实行民主政治和制度体制的改革,建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民主国家。
2. 科学思想科学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核心价值观。
在这个思想体系中,科学成为了一种无处不在的崇拜,是一个人可以信任的唯一东西。
这种科学化的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引出了许多科学热,推动了国内许多科学的研究和成功。
3. 自由思想自由思想是新文化运动中的另一项基本价值观。
新文化运动强调自由的概念,包括文字、信仰、自由的表达等。
中国的工业化历程一、工业化初期中国的工业化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当时,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社会的转变阶段,经济相对薄弱。
在这个时期,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侵略中国,大量掠夺中国的资源,使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受到严重阻碍。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化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自力更生的工业化道路。
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工业化政策和措施。
首先,中国实行了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解放了农民的生产力,为工业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同时,中国还大力发展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
三、第一次五年计划1953年,中国制定了第一次五年计划,明确了工业化的发展目标和重点。
在这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工业化政策,包括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发展重工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科学技术创新等。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
四、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至1961年,中国实施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旨在进一步加快工业化进程。
然而,这一时期的工业化政策和措施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经济的严重失衡和社会的混乱。
尽管如此,这一时期仍然为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和工业工人。
五、改革开放以及后续发展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为工业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政策,包括市场化改革、外商投资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等。
这些改革措施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六、现代工业化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开始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发展,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绿色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以应对全球性的环境和资源挑战。
七、未来展望中国的工业化历程还在继续,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希望和挑战。
中国与世界历史年代对照表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公元前3113年玛雅在中美定居(玛雅的最后一个XXX 开始于公元前3113年)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700-2500年埃及兴建金字塔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XXX、XXX、XXX、XXX、XXX时期XXX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070年XXX传予启,夏朝建立公元前2600年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时期门考拉夫妇立像公元前2500年埃及狮身人面像石雕,也称为《斯芬克司像》。
公元前2100年左右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公元前1600年XXX灭夏,商朝建立(商代: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300年XXX迁都殷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约公元前1792年-1750年古巴比伦制汉谟拉比法典石雕“汉谟拉比法典”是天下上所发觉的最早的成文的法律。
公元前1046年XXX灭商,西周入手下手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XXX攻入镐京,西周竣事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公元前770年XXX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公元前11世纪末以色列民族进入王国时期公元前1000年左右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老子(约公元前580~约前500年)XXX(公元前552年-公元前479年)大约公元前600年,恒河平原上已建立起许多城镇。
北印度分为16个小国,最后同一为“摩揭陀”天国公元前594年雅典的XXX改革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攻陷犹大国首都公元前六世纪,居鲁士统一波斯XXX在印度产生公元前539年波斯占据巴比伦公元前538年XXX遗民重回公元前525年波斯灭埃及公元前509年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56年XXX开始变法XXX(约公元前369-286年)XXX(约前340-前278年)楚国的墨客,作“楚辞”公元前490年,马拉松战役公元前480年,波斯攻希腊,斯巴达国王XXX率300斯巴达勇士死守直至全部阵亡。
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公元前3113年玛雅在中美定居(玛雅的最后一个纪元开始于公元前3113年)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700-2500年埃及兴建金字塔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启,夏朝建立公元前2600年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时期门考拉夫妇立像公元前2500年埃及狮身人面像石雕,也称为《斯芬克司像》。
公元前2100年左右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商代: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约公元前1792年-1750年古巴比伦制汉谟拉比法典石雕“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的成文的法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公元前11世纪末以色列民族进入王国时期公元前1000年左右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老子(约公元前580~约前500年)大约公元前600年,恒河平原上已建立起许多城镇。
北印度分为16个小国,最后统一为“摩揭陀”天国孔子(公元前552年-公元前479年)公元前594年雅典的梭伦改革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攻陷犹大国首都耶路撒冷公元前六世纪,居鲁士统一波斯佛教在印度产生公元前539年波斯占领巴比伦公元前538年犹大遗民重回耶路撒冷公元前525年波斯灭埃及公元前509年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庄子(约公元前369-286年)屈原(约前340-前278年) 楚国的诗人,作“楚辞”公元前490年,马拉松战役公元前480年,波斯攻希腊,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率300斯巴达勇士死守直至全部阵亡。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近代中国思想变革运动。
除此之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此时恰好是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的阶段。
从历史背景来看,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爆发,都与中国面临的严重的民族危机有关。
戊戌变法旨在学习西方的技术、思想文化、政治制度来挽救岌岌可危的清政府统治,但是戊戌变法偏离了实际,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戊戌六君子将希望寄托在“傀儡皇帝”光绪皇帝身上,变法持续103天之后,代表贵族阶级利益的慈禧太后叫停了变法。
虽然戊戌变法失败了,但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戊戌变法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这与1898年爆发的戊戌变法有直接联系。
从目的来看,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为了改变中国现状而爆发的。
希望救亡图存,能够拯救中国的困境。
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措施来看,二者都学习了西方的政治制度,希望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除此之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具有反帝反封建的特色,同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又具有一些对封建势力软弱妥协的性质。
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结果来看,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发生很多改革,其中戊戌变法就是一场重要的改革,除此之外它还是一场让人们思想启蒙的运动。
戊戌变法发生的时间是1898年6月11日,那时的中国正处于近代史阶段,已经经历了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的条约,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在这样的危险之际,中国的清政府并不能救国,这就引发了很多爱国人士的救国的心,为了可以使国家强大,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人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开始了戊戌变法。
但是戊戌变法主要以学习西方为主,这遭到了慈禧为首的守旧派的制止,在种种的原因下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但是戊戌变法也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比如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等。
在19世纪中期的时候资本主义正在快速的发展着,很多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都非常的强大,在加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导致一些国家发展得越来越快。
中外历史重要历史阶段1、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的中西方
中国处于________________时期
考点
阶段特征
西方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考点
阶段特征
2、10世纪中期至14世纪
中国处于________________时期考点
阶段特征
3、公元14-18世纪的中西方
中国处于________________时期考点
阶段特征
西方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考点
阶段特征
4、19世纪中期的中西方19世纪中期西方
考点
阶段特征
19世纪中期中国考点
阶段特征
5、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
考点
阶段特征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考点
阶段特征
6、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与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
考点
阶段特征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考点
阶段特征
7、二战后初期的世界与中国二战后初期的世界
考点
阶段特征
二战后初期的中国考点
阶段特征
8、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与中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
考点
阶段特征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考点
阶段特征
9、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与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
考点
阶段特征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考点
阶段特征。
[键入文字]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主要进步思潮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主要进步思潮
四川/左霁林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了帝国主义,人类历史经历了化时代的变革。
为满足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列强在全球疯狂扩张。
在中国,列强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一股股旨在挽救民族危亡的进步社会思潮不断产生,构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思想领域的宏伟篇章。
一、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19 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但同时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清朝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在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发展资本主义,维护清朝统治,在接受早期维新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比较完整的中国资本主义改良思想。
其思想的主要内容有:“托古改制”,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政治上主张设议院、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经济上主张保护工商业,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以适当的发展;军事上主张采用西法编练新军,增强军事力量;文化教育上主张废八股、办学堂,培养新式人才。
维新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种进步思想。
它大胆地把矛头指向封建传统思想,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
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维新思想还包含了浓厚的封建色彩,它最终没能挽救清朝的腐朽统治,更没能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迅速壮大。
不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