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617.00 KB
- 文档页数:25
儿童文学考点第一章基本原理1、儿童文学的概念:(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作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既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或艺术品性。
主要表现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质朴这几个方面。
3、儿童文学在美学特质方面,如何与成人文学相区别:(1)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是指那些对于成人文学而言,在儿童文学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集中、更为典型的艺术品性。
(2)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某些具体审美要素的构成具有共同性。
4、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在小学教育中实施儿童文学的审美教育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直觉性原则、非功利性原则、情感性原则5、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儿童文学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材资源(2)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6、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素质培养:(1)儿童文学有助于指导小学生的人格养成(2)儿童文学有助于推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3)儿童文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4)儿童文学有助于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第六章童话寓言1、童话概念:童话是文学中一种特殊艺术形态的题材。
它是以奇异的幻想、极度的夸张、多彩的象征色调构成的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虚幻故事。
童话是儿童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学样式。
童话的一切虚幻都依附于生活的土壤。
2、童话的文学特征:(一)传统童话的文学特征:(1).固定的叙事程式(2).鲜明的主题(二)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1).日常生活进入幻想世界(2).个性化、多样化的趣味和风格(3).儿童与成人共享童年梦想3、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拟人、夸张、颠倒、象征。
4、童话的三种形象类型:(一)超人体童话形象(二)拟人体童话形象(三)常人体童话形象5、寓言的概念:“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把深刻的哲理和教训寄托在简短、形象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样式。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第一节概念和范围一、儿童文学基础理论的探索19世纪40年代别林斯基《新年礼物》《依里涅爷爷的童话》《评儿童故事》等车尔尼雪夫斯基高尔基1932 年法国保罗·亚哲尔《书·小孩·大人》李丽安·史密斯《欢欣岁月》(有名《儿童文学论》)在中国,周作人是全面探索儿童文学理论第一人1912至1913年间,《童话略论》《童话研究》《古童话释义》《儿歌之研究》1932年汇编成《儿童文学小论》上海儿童书局出版社“儿童文学”释意本位论: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其艺术构成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
工具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工具专为论: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包括这样四层意思: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二、儿童文学的范围1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是作家在现代儿童文学观念的指导和影响下专为儿童创造出来的一种自觉、独立的文学门类,是为适应儿童的文学欣赏特点和审美情感需要而创作的,满足前述的儿童文学概念的文学作品都可属于此类。
2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包括四类作品:一是民间口头文学作品。
如《牛郎织女》、《葫芦兄弟》。
二是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
如元代卢韶的《日记故事》明代萧汉冲的《龙文鞭影》、清代程允升的《幼学琼林》等。
三是经过专门编纂的“陶冶性情”的成人文学作品,如《千家诗》、《神童诗》等。
四是古典文学中那些适合儿童特点、事实上也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和接受的作品。
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李逵杀虎等。
《儿童文学概论》主观题真题汇总万能模板的内容: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我们都可以答的关键词:适合小孩子阅读、有感染力、提高小孩子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阅读能力,生动、形象、有趣、幽默、夸张、富于想象、大胆语言活泼、简练色彩形象营造出稚拙的艺术氛围。
音乐性、稚拙美、寓教于乐、游戏性、优美、活泼、朴实、简约、故事性、童心童趣,有益于儿童接受。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名词解释:1.幼儿文学:是适应学龄前幼儿的文学接受特点而创作的文学作品。
幼儿文学常常是通过对现象世界的描绘来帮助他们认识事物的特点和一些简单的道理。
简答论述1.儿童文学的概念应包括哪几层基本含义?答案: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正是现代社会为满足儿童的独特精神需求和成长需要而专为儿童创作和提供的特殊文学品种,“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这样几层意思:(1)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3)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客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4)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和“儿童读物”这两个概念其内涵区分何在?广义的儿童读物,其范围当然是十分广泛的,其中包括了儿童文学读物。
狭义的概念,即是指除儿童文学读物以外的各类适合儿童阅读的出版物,如思想品德读物、自然科技和文史知识读物等。
儿童读物常常也采用一些形象化的文学手法,但它与儿童文学仍是性质不同的两种事物。
在“适合于儿童阅读”这一点上,儿童读物与儿童文学是一致的;在内容上,儿童文学作品中常常也包含着一定的知识信息。
但是,儿童文学并不以系统地介绍和说明知识为目的,它只是将有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溶入作品整体的审美世界之中,并诉诸儿童读者的审美心理世界。
因此,儿童文学的文学性是一种有机的、整体性的审美构成,而不只是传达知识内容的形象化手段。
《儿童文学》课程教案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2节)第一节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一、概念的确,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正是现代社会为满足儿童的独特精神需求和成长需要而专为儿童创作和提供的特殊文学品种,“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这样几层意思:(1 )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3) 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4) 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二、范围事实上,存在着两种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一种是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一种是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两者之间有,许多明显的不同之处。
第二节儿童文学的读者一、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儿童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门类而存在。
是因为它有着自已特殊的服务对象和读者群体,这就是儿童。
总之,儿童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读者,而成人在一定条件下,也必然会加人到儿童文学的读者队伍中来。
二、儿童读者的特殊性相对于成人读者而言,儿童读者的文学接受能力具有十分明显的特殊性。
儿童读者的文学能力结构包括生理、心理、文化三个层面。
(一)生理层面(二)心理层面(三)文化层面三、儿童读者的多样性相对于成人读者而言,儿童读者的审美心理和文学阅读能力表现出十分明显的特殊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儿童作为独特的文学读者群,其内部就没有任何变化和差异了。
儿童读者的多样性表现在年龄、性别、智能、心理个性、文化等诸多方面。
第三节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特征(2节)一、儿童年龄特征儿童读者的文学阅读能力和兴趣由于其年龄特征的不同而分化,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事实。
不过在心理学研究中,由于年龄特征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人们对年龄特征的看法并不一致。
有人肯定年龄特征的存在,有人则只承认对某一事物认知的发展阶段性,而不承认总的、概括的年龄特征。
《儿童文学名著导读》各章要点与题例解析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一、内容及要求:1、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基本含义2、了解儿童文学的范围3、理解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的联系和区别4、掌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5、掌握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学年龄特征6、了解儿童文学的目的、意义和功能7、了解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二、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理解儿童文学的概念,掌握儿童文学美学特质、理解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的联系和区别;难点是掌握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特征的关系、掌握儿童文学美学特质。
三、典型例题介绍:1、怎样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儿童文学”的概念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这样几层意思:(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提供和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有( ABCDE )。
A.纯真美B.稚拙美C.欢愉美D.变幻美E.质朴美3、怎样理解童年期儿童的社会化?(1)道德意识形成。
这是社会人区别于自然人的重要特征。
社会道德即是社会行为的基本规范,少年后期的儿童不仅掌握了越来越多的道德标准,而且能自觉地去遵守。
(2)世界观初步形成,已形成了对社会与人生的基本看法。
(3)理想的初步形成,并且能将自己的理想与社会进步和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成为一种社会行为。
(4)随着道德感、世界观与理想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儿童已经初步形成了作为社会成员所应具备的人格,使他们终将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肩负起社会的责任。
第二章儿歌一、内容及要求:1、掌握儿童的含义和功能2、了解儿歌的历史演变3、理解儿歌的特点4、了解儿歌的艺术形式5、熟悉儿歌名家名著二、重点与难点:本章的重点是理解儿歌的特点、了解儿歌的艺术形式、熟悉儿歌名家名著;难点是阅读欣赏儿歌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