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自己是不是患上丙型肝炎,仅需要做三项检查
- 格式:doc
- 大小:739.50 KB
- 文档页数:2
丙肝患者的体征表现一、什么是丙肝?丙肝(Hepatitis C)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传染病,它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丙肝在全球范围内非常普遍,据统计,大约有7100万到9300万人感染了丙肝病毒[1]。
二、丙肝患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丙肝病毒感染后,大约80%的患者会出现慢性感染,而丙肝的症状和体征在不同个体之间会有一定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丙肝患者的体征表现:1. 黄疸黄疸是丙肝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其特征为皮肤和眼白发黄。
这是由于丙肝病毒引起的肝炎导致肝细胞损伤,进而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
当胆红素沉积在体内时,就会导致黄疸[2]。
2. 肝肿大受到丙肝病毒的感染,肝脏会出现炎症反应,肝组织会出现肿胀和充血的情况。
这种症状通常会导致肝脏变大,丙肝患者的肝肿大是可以通过体检触及的[3]。
3. 腹水在丙肝患者中,肝炎的进展可能导致肝硬化的形成。
肝硬化会引起肝内静脉高压,使体液在腹腔内积聚,形成腹水。
丙肝患者出现腹水是肝炎进展到肝硬化的一个重要体征[4]。
4. 疲劳和乏力丙肝病毒感染会导致炎症反应,从而使患者出现疲劳和乏力等症状。
丙肝患者常常感到身体无力、疲惫,这可能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5]。
5. 肌肉关节疼痛一些丙肝患者在感染病毒后会出现肌肉和关节的疼痛。
这可能是由于免疫反应导致的炎症,或者是病毒本身对肌肉和关节组织的直接损伤所致[6]。
6. 消化系统症状丙肝患者可能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腹泻等。
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肝炎引起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所致[7]。
7. 皮肤症状丙肝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症状,如皮疹、瘙痒、色素沉着和出血倾向等。
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肝炎引起的免疫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异常所致[8]。
三、丙肝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丙肝是一种慢性传染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
以下是一些丙肝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1.就医咨询:丙肝患者应该定期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建议和检查。
及时就医可以帮助患者掌握自己的病情,并及时进行治疗。
丙肝上报的新标准
丙肝的上报新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病例定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丙肝的病例包
括以下情况:
- 有丙肝病毒(HCV)感染的患者,通过实验室检测确认感染病毒。
- 有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通过实验室检测发现病毒RNA或抗体。
- 有丙肝相关临床表现的患者,如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
2. 实验室检测:对于丙肝的实验室诊断,按照新标准应包括以
下内容:
- 病毒RNA检测:采用核酸检测技术,如RT-PCR或核酸杂交技术,检测患者血液中的病毒RNA。
- 抗体检测:采用ELISA或免疫层析试纸法,检测患者血液中的丙
肝抗体。
3. 报告内容:根据新标准,丙肝的上报内容应包括以下信息:
- 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 丙肝感染情况:包括病毒RNA和抗体检测结果、感染途径等。
- 相关临床信息:包括肝功能指标、肝脏病变情况等。
- 医疗措施:包括是否接受治疗、治疗方案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或国家的丙肝上报标准可能会有所差异,以上内容仅代表一般情况,具体以当地相关机构的规定为准。
丙肝诊断试题及答案最新一、单选题1. 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传播途径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血液传播B. 母婴传播C. 性传播D. 食物传播答案:D2. 丙型肝炎的确诊主要依赖于以下哪项检测?A. 肝功能检查B. 肝脏B超C.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D.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答案:D3. 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有几种?A. 5种B. 6种C. 7种D. 8种答案:B二、多选题1. 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可能包括以下哪些症状?A. 乏力B. 黄疸C. 腹痛D. 恶心答案:A、B、C、D2. 丙型肝炎的诊断依据包括以下哪些检查?A. 肝功能检查B. 肝脏B超C.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D.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答案:A、C、D三、判断题1.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即可确诊为丙型肝炎。
答案:错误2.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是诊断丙型肝炎的金标准。
答案:正确3. 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与治疗效果无关。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请简述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答案: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包括输血、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共用针头、不洁纹身和穿耳等。
母婴传播、性传播也是可能的传播途径。
2. 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答案:预防丙型肝炎的措施包括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不共用针头、进行安全性行为、孕妇定期检测以预防母婴传播等。
五、案例分析题患者,男性,40岁,因乏力、食欲不振就诊。
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HCV RNA定量检测阳性。
请分析该患者的诊断及可能的治疗方案。
答案: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肝功能异常以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HCV RNA检测结果,可以诊断为丙型肝炎。
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抗病毒治疗,如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并根据患者的基因型、肝功能、病毒载量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丙肝的症状有哪些六大特征教你辨别丙肝导语:肝是我们身体的重要器官,但是很多肝病目前都无法医治。
肝病常见的就是甲肝、乙肝、丙肝、肝炎、肝腹水、肝癌。
丙肝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疾病,肝是我们身体的重要器官,但是很多肝病目前都无法医治。
肝病常见的就是甲肝、乙肝、丙肝、肝炎、肝腹水、肝癌。
丙肝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疾病,一下这些症状都能让你更好的辨别乙肝。
(1)起病较甲型、戊型肝炎隐匿,HCVRNA阳性和/或丙氨酸转氨酶(ALT)持续增高者,是慢性化的特征。
慢性化比例为50%-70%,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高于HBV感染。
由丙型肝炎到肝细胞癌一般需20年以上。
HCVRNA阳性和/或丙氨酸转氨酶(ALT)持续增高者,是慢性化的特征。
慢性化比例为50%-70%,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高于HBV 感染。
(2)传染源是患者和无症状丙肝病毒携带者。
(3)30-39岁为高发病年龄。
静脉吸毒、多次输血、血液透析者丙肝发病率高。
(4)丙肝临床表现与乙肝相似,但症状轻微或没有症状,更易慢性化。
黄疸发生率低及ALT较乙肝为低,肝外表现也不多见。
(5)ALT峰值较甲型和乙型肝炎患者低,有三种类型:单相型、多峰型和双相型。
单相型呈一过性升高,是急性自限制HCV感染,预后良好。
多峰型是向慢性肝炎进展的表现。
双相型是在病程初期ALT下降后又上升,病情加重,常伴黄疸。
(6)丙肝易与乙肝发生同时或重叠感染。
这是由于乙、丙型肝炎有共同的传播途径,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
故乙、丙型肝炎患者发生重叠感染者多,重叠感染者的预后较单纯的慢性乙或丙型肝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丙肝诊断及报告标准一、概述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其诊断及报告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涉及诊断标准、病理学诊断标准、病毒学检测标准、血清学检测标准、生化指标检测标准、影像学诊断标准和治疗标准等方面。
二、诊断标准1.病史:有输血史、静脉药瘾史、亲密接触史等;2.症状:包括乏力、纳差、肝区疼痛等;3.体征:包括肝肿大、脾肿大、黄疸等;4.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异常、血清丙肝抗体阳性等。
三、病理学诊断标准1.肝组织炎症分级:根据炎症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2.肝组织纤维化分级:根据纤维化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
四、病毒学检测标准1.丙肝病毒RNA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血清中丙肝病毒RNA;2.丙肝病毒抗体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法(IF)检测血清中丙肝病毒抗体。
五、血清学检测标准1.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2.血脂检查:包括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等。
六、生化指标检测标准1.血糖:正常范围在3.9-5.5mmol/L;2.尿素氮:正常范围在1.7-7.1mmol/L;3.肌酐:正常范围在44-133μmol/L;4.尿酸:正常范围在150-440μmol/L;5.电解质:包括钾、钠、氯、钙等。
七、影像学诊断标准1.B超:显示肝脏、胆囊和脾脏的病变情况;2.CT:显示肝脏、胆囊和脾脏的病变情况,特别适合于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3.MRI:对肝脏、胆囊和脾脏的病变诊断准确性更高,特别适合于肝脏肿瘤的诊断。
八、治疗标准1.药物治疗: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利巴韦林等;2.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肝损伤或肝肿瘤,考虑手术治疗;3. 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3.避免诱发因素:如戒除烟酒、避免肝毒性药物等。
九、预防措施1.避免接触感染源;2.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血液传播;3.接种丙肝疫苗。
十、建议进一步检查或随访1.对于未确定诊断的患者,建议进一步检查;2.对于已治疗的患者,建议定期随访和检查,以确保疾病的治疗效果。
丙肝抗体检测的原理是什么丙肝抗体检测的原理基于免疫学理论,主要通过检测体内是否存在对丙肝病毒(HCV)感染的特异性抗体来诊断丙肝感染。
以下将详细介绍丙肝抗体检测的原理。
丙肝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感染会引起丙肝,成为重要的肝脏疾病。
丙肝抗体检测的目的是判断个体是否曾经感染过丙肝病毒,以及是否存在抗体保护效应。
丙肝抗体检测可分为两个步骤:筛查试验和确认试验。
筛查试验主要是用于初步筛查丙肝感染,确认试验则用于确认感染的结果。
筛查试验常用的方法是酶免疫法(ELISA)。
其原理是将特异性的抗原与被检测血清样本中的抗体反应,从而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然后用酶标记的二抗与此复合物结合,最终通过加底物使酶反应转化为可见的颜色。
在丙肝抗体筛查试验中,常用的抗原是丙肝病毒核心蛋白C和非结构蛋白3(NC3)。
它们与感染者的抗体相结合后形成复合物,通过酶标记的二抗结合检测出来。
在确认试验中,常用的方法是免疫荧光法(IF)或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这些方法主要用于确认初筛阳性结果和区分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在IF法中,病毒抗原标记有荧光染料,通过显微镜观察样本中荧光信号的存在与否来判断感染情况。
在Western blot中,将丙肝病毒蛋白经过电泳分离,然后用抗体与样本中的蛋白进行反应,最终通过荧光信号或放射性标记物来分析结果。
除了ELISA、IF和Western blot等传统方法,还有一些新兴的丙肝抗体检测技术。
例如利用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通过扩增丙肝病毒RNA进行检测。
此外,还有蛋白芯片技术,可同时检测多种病毒抗体,提高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需要注意的是,丙肝抗体检测结果不能作为诊断丙肝的唯一依据。
如初筛阳性结果需进一步进行确认试验,如Western blot等,来排除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此外,其他方法如核酸检测等也可用于丙肝的确诊。
总结来说,丙肝抗体检测的原理是通过检测体内是否存在特异性的抗体来诊断丙肝感染。
丙型肝炎的筛查和管理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筛查:
•对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例如静脉注射毒品使用者、与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共用注射器的人、皮肤黏膜有破损的人、进行过不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的人、男男性行为者等。
•筛查方法包括检测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的抗体、抗原和核酸。
若抗体、抗原阳性,说明机体感染了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若抗体、抗原阴性,说明机体未曾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
若上述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也不能排除机体感染病毒后已经痊愈的可能性。
管理:
•对于已经确诊的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监测,包括肝功能检查、丙型肝炎病毒载量检测等。
•患者应避免不洁注射器、针头等的使用,避免刺伤,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以减少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风险。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咨询专业医生。
丙肝核查补充说明
一、到核查医院的检验科,查询2017年1-6月检出的抗-HCV阳性或HCV-RNA阳性名单(至少包含姓名、性别、年龄、检测结果、检测日期等信息,会出现个别病例未经抗-HCV检测而直接进行HCV-RNA 检测的现象),核对是否报告,丙肝病例的分类标准有两种方式:方式一为诊断分类,包括:(1)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肝功异常;
(2)临床诊断病例:抗体阳性+流病史/症状/转氨酶升高
(3)确诊病例:HCV RNA阳性+疑似/临床病例;
方式二为病程分类(慢性包含肝硬化),包括:
(1)急性丙肝病例:确诊病例+急性丙肝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改变(6个月内感染);
(2)慢性丙肝病例:确诊病例+慢性丙肝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改变/影像学改变;
(3)病程未分类丙肝病例:(除以上两种病例外,其他病例均判定为未分类)。
二、、报告病例的分类正确率
通过比较实际分类与报告分类,判断核查病例中网络直报报告病例分类是否正确,
抗-HCV阳性、符合临床诊断病例的诊断标准(有流行病史/症状/肝功能异常),且未开展HCV RNA检测的病例,填报“临
床诊断病例”;
HCV RNA阳性者,填报“确诊病例”,并进一步诊断和报告“急性”或“慢性”;
HCV RNA阴性者,无论抗-HCV检测结果如何,均不需要报告,已经报告的,应订正删除;
≤18个月婴幼儿,以HCV RNA阳性作为诊断HCV感染及报告的依据;6个月后复查HCV RNA仍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
既往已治愈病例再次感染的需要报告。
丙肝临床诊断病的诊断标准
丙肝的诊断标准主要通过丙肝抗体、丙肝抗原及丙肝病毒RNA 的方式进行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治疗。
1、丙肝抗体:丙肝主要是体内存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
如果想要检查丙肝,可以查看丙肝抗体,若丙肝抗体阴性,一般证明丙肝病毒产生了免疫球蛋白。
若是丙肝抗体阳性,可能是已经存在乙肝病毒感染。
2、丙肝抗原:丙肝患者还需要查看丙肝抗原的情况,如果抗原呈阴性,通常是证明体内没有存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若是抗原呈阳性,一般是意味着体内已经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
3、丙肝病毒RNA:丙肝病毒RNA检查结果,分为阳性和阴性。
如果检查结果是阴性,一般是证明可能之前感染过乙肝病毒,但是目前已经痊愈。
若是阳性,一般情况下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fgr的诊断标准
丙型肝炎(FGR)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慢性病,通常需要多年才能完全健康。
由于HCV介导的肝损伤可能非常严重,因此识别并诊断FGR至关重要,以便及早进行治疗。
1、血清抗原学检测:可以检测FGR抗原抗体(如IgM抗体),以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
2、血清病毒量测定:可以通过测量患者血清中HCV RNA浓度来确定FGR感染,以判断患者致病能力。
3、肝功能检查:包括肝脏功能指标(如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等)的测定,可以反映肝脏的代谢状况。
4、超声检查:可以检查肝脏大小、形态等,帮助确定是否发生肝细胞病变。
5、CT或MRI:可以进一步评估FGR在肝脏上的显示病变,包括肝实质性病变,以及肝脏肿瘤情况。
6、活检:如果临床情况有需要,可以通过肝穿或细针穿刺活检检查,以确定FGR的诊断信息。
此外,还可以采用其他补充检查手段,如X线,肝脏图像学检查等,以更加准确地诊断FGR,确定治疗方案。
另外,患者的家族史、生活方式、曾暴露的毒物等也可以帮助确定FGR诊断。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丙肝诊断标准有哪些
导语:肝病的治疗一直是大家关心的话题,尤其是经常听说的肝炎,每一种肝炎都会对人体造成巨大的伤害,这导致许多人对肝炎存有畏惧的心理,其实只
肝病的治疗一直是大家关心的话题,尤其是经常听说的肝炎,每一种肝炎都会对人体造成巨大的伤害,这导致许多人对肝炎存有畏惧的心理,其实只要平时注意的好,不被传染,早发现就能够早日治疗好肝炎,下面就来看看丙肝诊断标准有哪些。
1.抗HCV
即丙肝抗体,目前诊断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指标。
但因感染HCV 后抗HCV出现较慢,一般在发病后2~6个月,甚至1年才转阳,故不能作为早期诊断的方法。
而且1次阴性,也不能直接否定诊断。
当各型病毒性肝炎特异性标志检测阴性,临床症状及单项ALT升高,提示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应考虑是否为丙型病毒性肝炎。
2.HCV-RNA
即丙型肝炎病毒的核糖核酸,是HCV的遗传物质,是表示体内感染HCV的直接指标。
目前用PCR方法可以直接检测血中的HCV-RNA,可用于HCV感染的早期诊断。
因其较丙型肝炎抗体出现早,故是丙型肝炎病原学诊断和判断传染性的一项有用的指标。
总之,对有典型临床表现且其发病与输血及血制品密切相关,已排除其他肝炎的可疑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进一步查HCV-RNA及抗HCV,如HCV-RNA及抗HCV均阳性或HCV-RNA单独阳性即可确诊为丙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效果好,90%患者可获得完全应答而彻底痊愈;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情相对较乙型病毒性肝炎为轻,经标准抗病毒方案治疗,有机会清除病毒获得痊愈。
部分患者感染20-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丙肝确诊及报告的标准一、背景丙型病毒性肝炎(HCV)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感染,它会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疾病。
对丙肝的及时诊断和报告对预防、治疗和控制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丙肝确诊及报告的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二、确诊标准1. 实验室检测:通过血清抗丙肝病毒抗体和血清丙肝病毒RNA检测,包括ELISA、PCR等方法确认病毒感染。
2. 临床症状:对于怀疑患有丙肝的患者,应该注意其是否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肝区不适、黄疸等肝炎症状。
3. 病史回顾:了解患者的感染病史及接触可能感染源,包括输血史、药物滥用史、性接触史等。
4. 肝功能检测:检测肝功能指标,包括ALT、AST、总胆红素、白蛋白等,观察肝功能是否异常。
三、报告标准1. 确诊报告:确诊丙肝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向当地疾控中心或卫生主管部门报告病例,提供详细的患者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联系方式、临床表现、检测结果等。
2. 患者告知:医疗机构应当协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诊断情况,向患者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治疗建议,并引导其进行规范治疗和生活管理。
3. 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机构应当提供病例的流行病学信息,包括可能的感染途径、潜伏期、传播方式等,协助开展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和控制措施。
四、建议1. 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对丙肝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提倡安全性行为、避免药物滥用、规范输血和注射操作。
2. 提高医务人员意识:医务人员应当加强对丙肝的认识和诊断能力,及时发现病例并进行报告和治疗。
3. 完善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加强对丙肝的监测和防控工作,提高病例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五、结语建立丙肝确诊及报告的标准,对于加强对丙肝的监测和防控工作,提高病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各医疗机构和卫生主管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加强合作,共同推进这一工作,提高对丙肝这一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的管理水平,共同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慢性丙肝的诊断标准
慢性丙肝是一种严重的肝病,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会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严
重威胁。
因此,准确的诊断是至关重要的。
慢性丙肝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三个方面。
首先,慢性丙肝的临床表现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
不振、恶心、腹胀、黄疸等症状。
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肝区不适或疼痛。
这些临床表现与慢性丙肝的患者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具有特异性,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来进行诊断。
其次,实验室检查是诊断慢性丙肝的重要手段之一。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的升高是慢性丙肝的常见表现。
此外,患者血清中丙肝病毒RNA的检测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对于慢性丙肝患者,
还需要进行肝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实验室检查,以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和疾病的严重程度。
最后,影像学检查也是诊断慢性丙肝的重要手段之一。
超声检查是最常用的影
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肝脏的形态和结构,并对肝脏的病变进行初步评估。
此外,CT、MRI等影像学检查也可以帮助医生对肝脏进行更为精细的检查,发现肝脏的病变和并发症。
综上所述,慢性丙肝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三个方面。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检查结果,可以对患者是否患有慢性丙肝进行准确的诊断,为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对于可能患有慢性丙肝的患者,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广大患者和医生能够重视慢性丙肝的诊断工作,早日发现并治疗患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丙肝临床诊断标准一、诊断依据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依据:(1)流行病学资料:如静脉药瘾史、与丙型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或曾经使用过血制品等。
(2)临床表现:如全身症状(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消化道症状(腹胀、腹泻、便秘等)、肝区疼痛、黄疸及肝掌、蜘蛛痣等。
(3)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异常(ALT、AST升高),HCV-RNA 阳性,抗-HCV抗体阳性。
1.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依据:(1)急性丙型肝炎病史超过半年,或无急性丙型肝炎病史,但有慢性肝炎临床表现,且HCV-RNA阳性,抗-HCV抗体阳性。
(2)肝组织学检查:肝组织学检查是诊断慢性丙型肝炎的金标准。
肝组织学检查可发现肝脏炎症、坏死及纤维化等病理改变,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
二、诊断标准1.确诊病例:既往无丙型肝炎病史,有明确的急性丙型肝炎临床表现,ALT≥40U/L且HCV-RNA阳性,抗-HCV抗体阳性。
2.慢性丙型肝炎:既往无丙型肝炎病史,无明确的急性丙型肝炎临床表现,但有慢性肝炎临床表现,且HCV-RNA阳性,抗-HCV抗体阳性,持续半年以上。
3.疑似病例:有明确的急性丙型肝炎临床表现,或ALT≥40U/L且HCV-RNA阴性,抗-HCV抗体阴性,但未做肝组织学检查。
疑似病例应进行ALT、AST、胆红素等指标的监测,如ALT持续升高应考虑慢性丙型肝炎的可能性。
4.排除病例:有明确的急性丙型肝炎临床表现,但ALT≤40U/L且HCV-RNA阴性,抗-HCV抗体阴性,且未做肝组织学检查。
排除病例应进行ALT、AST、胆红素等指标的监测,如ALT持续升高应考虑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功能异常。
三、注意事项1.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排除其他肝病如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等。
同时要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等,以帮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
2.在诊断过程中应重视实验室检查的作用。
ALT、AST等肝功能指标及HCV-RNA、抗-HCV抗体等病原学指标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怀疑自己是不是患上丙型肝炎,仅需要做三项检查(科普支持:湖南肝病医院/)
你是否出现了暴瘦的现象,你是否感到身体不适,你是不是经常感到头痛,头晕眼花和脱水?丙肝主要经血液传播,并且更易慢性化,系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引起的疾病,主要经血源性传播,比如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
一般的丙肝表现比较轻,慢性丙肝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头晕、食欲有所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不佳、可有肝大和轻度触痛触痛,可有轻度脾大。
部分慢性丙肝病例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严重时丙肝症状明显,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常伴肝病面容、肝掌、痴、脾大,ALT和/或天门冬氨酸氨酶(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 比值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丙肝病毒感染与乙肝病毒感染相比,更易慢性化。
约40%~50%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展成为慢性肝炎,25%发展成为肝硬化,余为自限性经过。
急性丙型肝炎发展成慢性者多为无黄疸型,ALT长期波动不降,血清抗-HCV持续高滴度阳性。
因此,临床上应注意观察ALT及抗-HCV的变化。
怀疑自己是不是患上丙型肝炎,仅需要做三项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急性肝炎初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高,一般不超过10×109/L,黄疸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重型肝炎时白细胞可升高,红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
肝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可有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减少的“三少”现象。
2、尿常规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肝炎的简易有效方法,同时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
肝细胞性黄疸时两者均阳性,溶血性黄疸时以原为主,梗阻性黄疸以尿胆红素为主。
深度黄疸或发热患者,尿中除胆红素阳性外,还可出现蛋白质、红、白细胞或管型。
3、肝功能检查
包括血清酶测定、血清蛋白、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是诊断重型肝炎的重要依据)。
如果你最近一段时间里,你感到你浑身没劲、吃饭想吐、腹痛腹胀、皮肤发黄、体重突然减轻等情况,那么就赶紧到医院做一下检查吧,湖南肝病医院根据国家卫生部要求,积极开展肝病普查活动,针对不同类型的肝病病人都能提供设备齐全的肝病检查设备和医疗服务环境,你通过网络咨询或电话咨询,就能立即获得免费检查的名额,这个机会就在眼前,请你把握住吧。
【在线值班医生/zixunyuyue/】
为了你的健康,为了家人的幸福,请关注健康,关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