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洋葱根尖细胞的结构特点。
2.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掌握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
3. 学会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洋葱根尖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是进行有丝分裂观察的理想材料。
通过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分裂过程,可以掌握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了解细胞分裂的规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洋葱根尖、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剪刀、显微镜、盐酸、酒精、蒸馏水、染色液(改良苯酚品红或醋酸洋红)。
2. 仪器:恒温水浴锅、显微镜、解剖镜、剪刀、镊子、载玻片、盖玻片。
四、实验步骤1. 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1)取洋葱根尖2~3mm,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的玻璃皿中,解离3~5分钟。
(2)用镊子取出洋葱根尖,放入盛有蒸馏水的培养皿中漂洗7~10分钟。
(3)用镊子取出洋葱根尖,放入盛有染色液的玻璃皿中染色5~10分钟。
(4)将洋葱根尖夹至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用镊子轻轻捣碎根尖。
(5)盖上盖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使细胞均匀分布。
2.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1)将制作好的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细胞结构,找到分生区细胞。
(2)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后,切换到高倍镜,仔细观察细胞分裂过程。
(3)记录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核和细胞质,细胞核呈椭圆形,染色质丰富,细胞质呈均质状。
2. 有丝分裂过程如下:(1)间期: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开始凝缩,形成染色体,核仁逐渐消失。
(2)前期:染色体进一步凝缩,形成姐妹染色单体,核膜逐渐消失,出现纺锤丝。
(3)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纺锤丝牵引姐妹染色单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4)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5)末期: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核膜重新出现,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学案备课周次:第九周主备课人:张惠林审核人:邢向阳组员:周凤奇刘彦辉郭艳春杨志敏冯李君王明实验目的:(1)学会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方法。
(2)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3)绘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简图。
(4) 熟练使用高倍显微镜。
实验原理:(1)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着色,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
(2)高等植物的根尖、芽尖的分生区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有丝分裂旺盛。
(3)同一组织细胞,其分裂并不同步进行,可观察到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
实验材料:洋葱(或蒜、葱代替)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剪子镊子滴管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分95%的酒精,质量分数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装片酸洋红溶液,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方法与步骤:过程:解离---漂洗----染色-----观察步骤:一:取生长健壮白色的洋葱根尖剪取洋葱根尖部分2mm—3mm。
(提示:上午10点至下午2点时细胞分裂活跃,处于分裂期的细胞较多,此时取材最合适)二. 将剪取的根尖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1:1)的培养皿中,在温室下解离3min—5min.(提示:注意解离时间。
时间过短,则细胞不易被压散,时间过长,则细胞容易被压碎,影响染色)解离的目的,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三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试),用镊子取出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漂洗10min。
(提示:漂洗的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而影响染色)四染色把根尖放入盛有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中,染色3-5min。
(提示:染色的目的:龙胆紫溶液使染色体着色)五制片用镊子取染色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
(提示:1.按压的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有利于观察。
2.注意不能使盖玻片移动,以免材料模糊不清。
3.控制力度,必须一次压片成功)六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再换高倍镜观察。
实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培养:实验前3至4天,待根长到5厘米
装片制作:
1.取材:取根尖2至3毫米
2.解离:
(1)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HCl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1:1)
(2)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分离开
(3)时间:3至5分钟
(4)程度:根尖酥软
3.漂洗:
(1)漂洗液:清水
(2)目的: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
(3)时间:10分钟
4.染色:
(1)染液: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2)目的:使染色体(质)着色
(3)时间:3至5分钟
5.制片:用镊子将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复加一块载玻片用拇指轻压,呈絮状
6.观察
7.绘图
梦想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 1。
新教材高中生物学案:探究·实践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1.实验原理:(1)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的分生区细胞。
(2)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在同一个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3)依据细胞内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判断这些细胞各处于有丝分裂的时期。
(4)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甲紫溶液)着色。
2.实验步骤:(1)洋葱根尖的培养:实验前3~4 d,将洋葱放在装满清水的广口瓶上,底部接触清水,置于温暖处培养,待根长至约5 cm。
3.绘图:(1)绘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简图。
(2)统计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细胞数目。
4.实验结论:描述细胞周期各个时期的特点。
如图是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显微照片,探究:1.依据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推断细胞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细胞周期染色体的行为特征图中序号分裂间期细胞核无明显变化⑤分裂期前期染色质转变为染色体④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②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移向细胞两极①末期染色体转化为染色质③2.若选择持续观察处于分裂间期的一个细胞,能否观察到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提示:不能,有丝分裂装片中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都是死细胞,不能看到动态变化。
3.统计该图中分裂间期的细胞数/计数细胞的总数≈36.4%,得出分裂期时间较长的结论,那么该结论是否科学?说出你的理由。
提示:不科学,此图不具代表性,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多,比例一般在90~95%。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及目的:实验操作注意问题解离时间太短果胶未被完全溶解,压片时细胞不易分散过长导致细胞解离过度、根尖过于软化,影响染色漂洗时间适宜洗去多余的药液,防止解离过度而影响染色染色时间太短染色体或染色质不能完全着色过长使其他部分也被染成深色,无法分辨染色体压片力度过轻细胞未分散开过重将组织压烂1.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如果仅从细胞分裂周期来看,如图中植物作为实验材料最适合的是( )【解析】选D。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一、教学目的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术。
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二、实验程序装片的制作:洋葱根尖细胞培养:实验课前3-4d培养(温暖、常换水),待根长到5cm取材:取根尖2-3mm解离: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HCl溶液和95%的酒精溶液按1∶1体积比的比例混合解离时间:3-5min解离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分离开解离程度:根尖酥软漂洗:漂洗液:清水漂洗时间:10 min漂洗目的:洗去组织中的解离液,有利于染色染色:染色液: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染色时间:3-5min染色目的:使染色体(或染色质)着色制片: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复加一块载玻片用拇指轻压(使细胞分散开)观察:先低倍镜:据细胞特点找到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后高倍镜:先找中期细胞,后找前、后、末期细胞(绝在多数细胞处于间期,少数处于分裂期。
因为间期时长远大于分裂期。
)【例析】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为利于观察,常采用哪些方法使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开?(解离、弄碎、压片)三、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关注要点分析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是高中教材中几个关键性实验之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实验有几个需要关注的要点,在此做简要归纳与分析:关注要点一:根尖分生区细胞1、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位置:实验中学生经常犯得错误是,拿来植物根,随意剪一段下来就进行实验,结果往往导致实验失败。
因为分生区细胞的位置在距根尖2~3毫米的位置上,所以要注意取材的位置。
2、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形态:即使取材位置合适,但此处细胞也不全是根尖分生区细胞,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一定要注意观察细胞的形态,只有呈正方形(有的并不是十分规则的正方形),排列紧密的细胞才是分生区细胞。
案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观察并描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装片,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②探讨有丝分裂各时期细胞核内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等的变化。
(2)能力目标①独立完成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
②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并绘出各时期的细胞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务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细致、耐心的科学研究习惯。
2.背景描述这节实验课内容在高考说明中明确表示属于B级要求,即:初步具备验证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考试说明中的要求也体现了这节生物实验课的重要性,因此如何上好这堂实验课,如何将实验课与理论知识很好的关联起来,如何在实验过程中体现出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这些都是一个生物教师在上这堂实验课前必须想清楚的。
由于有丝分裂的理论内容在考试说明中提出这样的要求:理解所列知识点及其与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它们并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而这些知识点都是非常抽象的内容,因为在平时生活中,学生是根本看不到,摸不着的,所以对于有丝分裂各时期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变化这些知识如果不做实验,他们就只能硬记,而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是很差的,同时对于我们老师,面对学生知识掌握不好,往往会抱怨学生怎么老记不住各个知识点呀,怎么老将各时期细胞特征一记错、记漏,怎么总弄不清楚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等的变化情况呢?其实真的很难怪学生,教师是做了无数次的题目,而作为初次碰到新情况的学生,一开始的确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耐心,对教学设计要费心,课堂教学则要让学生动心。
3.教学策略(1)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紧密联系,对于这堂理论课,我一般是先花一节课时间把基础知识先介绍清楚,让学生大致有个轮廓,对各种名词有个大概的了解,对各时期细胞的特征也整体有个概念,之后紧接一堂实验课,把先前模糊的概念整理清晰。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教学设计学习本实验应达到的目标要求1.说出本实验的实验原理。
2.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养成独立动手操作的习惯。
3.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培养学生视图、比较、分析、判断等能力。
4.绘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简图,养成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⑴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
⑵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2.教学难点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过程中,涉及到的试剂以及对标本的处理时间,操作的先后顺序。
教学设计思想和教材分析实验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按照学为主体,师为主导的思想进行教学,教师就要设计出一些能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使学生多途径多方式的参与到学习中,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表达。
因此本节教学以提出问题→进行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边操作边思考。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同一实验组的同学共同讨论解决,得出答案。
教师在某些较难理解的问题上适时点拨,以减少课堂时间的浪费,提高课堂效率。
有丝分裂的实验是一个验证性的实验,要求学生通过有丝分裂各时期的观察,来验证学生在前面学到的知识,并加以巩固。
因此在实验前,教师应让学生先回忆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有哪些变化,以便在实验中能够准确的观察到各个时期的图像,并能区分出来。
教学策略实验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先预习实验原理及方法步骤,简单的了解进行细胞分裂实验的各个过程,以便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按照老师事先设计好的思路进行教学,同时应把实验的关键点讲出来,以便引起学生在实验中注意这些问题。
当然也可以由学生自己依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以锻炼其自主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中,出现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2. 理解细胞有丝分裂的基本步骤和特点。
3. 掌握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有丝分裂是生物体细胞分裂的一种方式,是细胞生命周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分裂方式。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步骤,最终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保证了细胞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
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是进行有丝分裂的理想材料,因为其分裂周期短,分裂旺盛,易于观察。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洋葱、盐酸、酒精、蒸馏水、龙胆紫溶液、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剪刀、镊子、烧杯、酒精灯等。
2. 仪器:显微镜、解剖镜、计时器、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1)取洋葱根尖2-3mm,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的玻璃皿中,解离3-5分钟。
(2)将解离后的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漂洗10分钟。
(3)用镊子将根尖弄碎,放入盛有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分钟。
(4)用镊子将染色后的根尖取出,滴一滴蒸馏水在载玻片上,将根尖均匀铺开。
(5)盖上盖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使根尖细胞分散开来。
2. 观察有丝分裂过程(1)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
(2)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换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3)记录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图像,包括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1)间期:细胞核较大,染色质呈细丝状,核仁清晰可见。
(2)前期:染色质逐渐缩短变粗,核仁逐渐消失,出现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呈“X”形。
(4)后期:染色体逐渐变细变长,开始向细胞两极移动。
(5)末期: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细胞质开始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2. 结果分析通过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可以看出有丝分裂的基本步骤和特点。
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经过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五个阶段,最终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洋葱根尖组织结构,了解其细胞组成和分布。
2. 掌握制作洋葱根尖组织切片的方法。
3.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组织细胞的结构。
二、实验原理洋葱根尖组织是植物分生组织的一种,主要由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组成。
分生区细胞密集排列,细胞核大,具有强烈的分裂能力;伸长区细胞排列稀疏,细胞核较小,细胞质丰富,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根毛区细胞排列紧密,细胞质少,细胞壁薄,具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洋葱、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解剖针、解剖剪、镊子、吸水纸、解离液(盐酸和酒精混合液)、染色液(醋酸洋红)、清水。
2. 仪器:显微镜、显微镜载物台、显微镜镜筒、显微镜目镜、显微镜物镜、显微镜调焦旋钮、显微镜光源。
四、实验步骤1. 洋葱根尖的制备:取洋葱,用解剖剪剪取根尖2-3mm,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用解剖针轻轻拨动,使根尖悬浮于水中。
2. 解离:将洋葱根尖取出,放入盛有解离液(盐酸和酒精混合液)的玻璃皿中,室温下解离3-5分钟。
3. 漂洗:将解离后的洋葱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10分钟,去除解离液。
4. 染色:将漂洗后的洋葱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染色液(醋酸洋红)的玻璃皿中,染色3-5分钟。
5. 制片:将染色后的洋葱根尖取出,用镊子将根尖弄碎,滴一滴清水于载玻片上,将洋葱根尖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6. 观察显微镜:将制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转换高倍镜观察细胞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洋葱根尖组织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组成。
2. 分生区细胞密集排列,细胞核大,染色质浓,具有强烈的分裂能力。
3. 伸长区细胞排列稀疏,细胞核较小,细胞质丰富,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
4. 根毛区细胞排列紧密,细胞质少,细胞壁薄,具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成功观察到洋葱根尖组织的细胞结构,为进一步研究植物细胞分裂和生长提供了基础。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教案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教案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教案
1、材料:洋葱根尖(葱,蒜)
2、步骤:
(一)洋葱根尖的培养
(二)装片的制作
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 解离: 药液: 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 : 1混合液).
时间: 3~5min .目的: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 漂洗: 用清水漂洗约3min. 目的: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并有利于染色.
3. 染色: 用质量浓度为0.01g / mL或0.02g / 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 5min
目的`: 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
4. 制片: 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 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
目的: 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三)观察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间期。
(注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
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教学设计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教学设计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了解有丝分裂的特点和步骤。
二、实验器材与试剂1. 洋葱2. 盐水或生理盐水3. 10% 醋酸溶液4. 甲醇5. 0.1% 吡啶蓝溶液三、实验步骤1. 准备洋葱根尖:取一个新鲜的洋葱,切下顶部约0.5cm长的部分,将其放入盐水或生理盐水中浸泡10分钟,以软化细胞壁。
2. 制作洋葱根尖切片:用镊子将浸泡后的洋葱根尖取出,用刀片沿着根尖顶部切下一个小块约1cm长。
将该小块横向放在玻璃片上,用刀片轻轻削去一层表皮,然后用镊子将其取下。
再次用刀片削去一层表皮,并取下。
重复这个步骤,直到根尖变得透明。
3. 预处理洋葱根尖切片:将处理后的洋葱根尖切片放入10%醋酸溶液中浸泡5-10分钟,以杀死细胞并使染色体显现。
4. 固定洋葱根尖切片:将处理后的洋葱根尖切片取出,用甲醇进行固定。
将切片放入甲醇中浸泡5分钟。
5. 染色洋葱根尖切片:将固定后的洋葱根尖切片取出,用0.1% 吡啶蓝溶液染色。
将切片放入染料中浸泡2-3分钟。
6. 洗净与观察:用流动自来水冲洗染色好的洋葱根尖切片,直至溢出的颜料不再显现。
然后用草纸轻轻吸干水分。
最后将切片放在玻璃片上,加一滴甘油或透明胶水,并盖上盖玻璃。
使用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观察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切片,可以看到细胞核的形态和位置变化。
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可以清晰地观察到。
2. 讨论:通过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可以了解到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分离、两极染色体运动等步骤。
同时还可以观察到细胞核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和位置变化。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刀片或镊子伤及手指。
2. 洋葱根尖切片制作时要轻柔操作,避免损伤细胞。
3. 在固定和染色过程中要控制好时间,避免过度固定或染色导致细胞结构破坏。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教学设计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教学设计1. 引言有丝分裂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它对于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是教学中常用的实验之一,通过观察洋葱根尖细胞中的有丝分裂过程,有助于学生们深入理解细胞的分裂过程以及染色体的行为。
2.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使学生们能够掌握有丝分裂的基本原理,理解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行为,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3. 实验器材- 洋葱- 无菌针- 蒸馏水- 生理盐水- 盖片- 显微镜- 显微摄像系统(可选)4. 实验步骤4.1 准备洋葱尖选择新鲜的洋葱,将其根部切割掉约0.5厘米,然后用生理盐水清洗洋葱尖,去除表面的杂质。
4.2 制作洋葱尖组织切片将洋葱尖切割成约0.5厘米长的小段,用无菌针轻轻剥去外部的鳞茎,然后用刮刀将尖端切割成薄片。
将切片放入蒸馏水中浸泡2-3分钟,使细胞得以脱离鳞茎并散开。
4.3 准备玻片将一块盖玻片取出,用火炬在玻片的一个边缘烧热,然后迅速放置在室温的盖玻片架上,使其胶凝,形成一个小水池。
4.4 将洋葱尖组织放置在玻片上用无菌针将切片中的洋葱尖组织取出,放置在玻片的小水池中。
4.5 加入一滴蒸馏水使用滴管加入一滴蒸馏水至洋葱尖组织上,以保持组织的湿润。
4.6 加盖玻片并压平将盖片缓慢地贴在洋葱尖组织上,然后用手轻轻地按压,使细胞均匀分布。
4.7 开始观察将制作好的洋葱尖组织切片放置在显微镜物镜下,调整焦距并选择适当的放大倍数,开始观察。
5. 观察内容5.1 细胞核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和结构,注意其是否正常染色和分裂。
5.2 染色体观察染色体在不同阶段的有丝分裂过程中的行为,如染色体的形态变化、数量变化和运动轨迹。
5.3 分裂小体观察分裂小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分布和结构变化。
5.4 纺锤体观察纺锤体的形态和位置,理解纺锤体对染色体分离的作用。
第1篇实验名称: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实验目的:1.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 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能。
3. 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实验原理: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
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变化情况,可以识别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便于观察。
实验材料:洋葱根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培养皿、铅笔、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分数为0.01g/ml的龙胆紫(或紫药水)实验步骤:1. 洋葱根尖的培养:提前3-4天,将洋葱根尖置于适宜的培养液中培养,使其生长良好。
2. 解离:将洋葱根尖置于盛有15%盐酸和95%酒精的混合液中,在室温下解离5分钟。
3. 漂洗:用蒸馏水漂洗根尖,去除解离液。
4. 染色:将根尖置于盛有质量分数为0.01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5分钟。
5. 制片:将染色后的根尖取出,用镊子夹取根尖,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的蒸馏水,盖上盖玻片。
6. 镜检:用显微镜观察制片,调整焦距,观察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可以观察到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在分裂间期,细胞核呈圆形,染色体呈细丝状;在前期,染色体开始缩短变粗,细胞核膜逐渐消失;在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呈赤道板状;在后期,染色体分离,向细胞两极移动;在末期,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结果分析:1. 观察到的有丝分裂过程符合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基本规律。
2. 通过实验,掌握了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能。
3. 通过绘制生物图,加深了对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
讨论:1. 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在于解离充分,使组织分散,细胞不会重叠;漂洗时间要足够,使细胞染色;染色时,染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要掌握好。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学案一、学习目标1.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2.观察、识别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绘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简图。
二、课前预习1.实验原理: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细胞。
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分裂时期的细胞。
染色体容易被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的存在状态,就可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
1.实验材料:洋葱(可用、代替)。
因为根尖生长点属于组织,细胞分裂能力,易观察到有丝分裂各个的细胞。
2.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是什么?(1)剪取洋葱根尖材料时,应该在洋葱根尖细胞一天之中分裂的时间;(2)解离时,要将根尖细胞杀死,细胞间质被溶解,使细胞容易;(3)压片时,用力的大小要适当,要使根尖被压平,细胞。
3.分生区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处于分裂期。
链接高考: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D.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2.在制作洋葱根尖压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不可能用到的试剂是A.龙胆紫染液 B.醋酸洋红染液 C.稀盐酸溶液 D.30%蔗糖溶液3.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基本步骤包括:①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转换高倍镜;③把分裂中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④将洋葱根尖永久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四、巩固反馈1、适时剪取的根尖,若不立即使用,应及时地浸泡在酒精与醋酸按一定比例配置的溶液中,主要目的是:A、杀死根尖细胞B、固定原生质的细微结构C、水解胞间质离散细胞D、为染色创造条件2、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图2中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时的形态是:3、染色体形态的示意图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的形态应是右图中的()4、下面是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和显微镜使用中的几个问题,根据问题回答:(1)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A、反光镜未调节好B、标本切得薄厚不均匀C、细准焦螺旋调节不到位D、显微物镜损坏(2)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时,常常染不上色,或染色很浅,分析其主要原因是:A、解离时间不足B、漂洗时间不充分C、染色时间不充分D、温度不适宜(3)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自制的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发现细胞严重重叠,从制作装片过程分析,最早可能出现的问题是:A、载玻片上没滴清水B、解离的时间不够C、没有将根尖压碎D、取材不好(4)下面①~⑤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甲转为乙,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③转动细准焦螺旋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标本A、①→②→③→④B、④→⑤→③→②C、②→①→⑤→④D、⑤→④→②→③5、下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与观察过程,请据图回答:(1)A过程叫作用是。
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教学设计有丝分裂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细胞分裂方式之一,通过该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丝分裂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以下是一份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理解有丝分裂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有丝分裂各阶段特征和变化。
3.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和记录细胞有丝分裂的变化。
前期准备:1. 实验器材:高倍显微镜、载玻片、盖片、尖头镊子、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洋葱根尖。
2. 实验材料:洋葱根尖。
实验步骤:1. 将新鲜的洋葱根尖切割成约1cm长度的小片,并用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浸泡片刻,以保持组织活性。
2. 取其中一片洋葱根尖,用尖头镊子轻轻将洋葱表皮剥离,获得内部的组织。
3. 将剥离的洋葱根尖组织放置在载玻片上,加入一滴淡盐水或生理盐水,并轻轻覆盖盖片。
4. 将制备好的载玻片放入高倍显微镜下,调整合适的放大倍数开始观察。
实验操作:1. 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聚焦到细胞根尖区域。
2. 观察细胞根尖区域的细胞有丝分裂变化。
3. 仔细观察有丝分裂各阶段的特征和变化,例如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中期和有丝分裂后期。
4. 注意观察染色体的形状、数量和位置,并记录下来。
5. 观察细胞质和细胞分裂的变化。
教学辅助:1. 提供有关有丝分裂的教材知识,让学生了解有丝分裂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提供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观察。
3. 通过课堂上的PPT演示或视频播放,展示实际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和变化。
讨论与总结:1. 在实验观察过程中,让学生互相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和总结。
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2. 根据学生的观察和总结,引导他们理解有丝分裂的重要性和生物学意义。
3. 结合教材知识,进行相关的讨论和补充说明,加深学生对有丝分裂的理解。
延伸拓展:1. 将有丝分裂与其他细胞分裂方式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分不同的细胞分裂方式。
2. 引导学生思考有丝分裂的异常情况,如非整倍体、染色体畸变等,进而引发相关的讨论和问题探究。
个性化辅导教案
课次:10 上课时间:2014 年 2 月10 日10:30 ——12:30 共计 2 小时
教学目标: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教学重点:实验过程过程
教学难点: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
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分裂问期和有丝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可以用高倍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着色。
目的要求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学会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生物技术。
3.学会使用高倍镜和绘生物图的方法。
材料洋葱(可以用蒜、葱代替)。
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3个,、剪刀,镊子,滴管。
药品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酒精的体积分数为95%的溶液,龙胆紫的质量浓度为 0.01 g /mL的或 0.02 g/mL的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方法步骤
一、洋葱根尖的培养
在上实验课之前的3d~4d,取洋葱一个,放在广口瓶上。
瓶内装满清水,让洋葱的底部接触到瓶内的水面。
把这个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注意经常换水,使洋葱的底部总是接触到水。
待根长5 cm时,可取生长健壮的根尖制片观察。
二、装片的制作
1.解离下午2时是洋葱有丝分裂的高峰期,可在此时剪取洋葱的根尖 2 mm~ 3 mm,立即放入盛有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为匕%的溶液和酒精的体积分数为95%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 min~5 min后取出根尖。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 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龙胆紫的质量浓度为 0.01g/mL或 0.02 g/mL的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 min~5 min。
4.制片用镊子将这段洋葱根采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且用镊子尖把洋葱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
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盖玻片,这样可以使细胞分散开来。
课程评价(由学生填写)教师授课前是否设计备课教案:□是□否
对讲授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全部掌握□部分掌握□都没掌握(未掌握内容的描述:)对教师教学态度与教学方法的评价:□好□一般□不好
辅导建议学生签名
班主任签名
三、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1.低倍镜观察
把制作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慢慢移动装片,要求找到分生巨细胞,它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高倍镜观察
找到分生区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清晰,直到看清细胞物像为止。
3.仔细观察,可先找出处于细胞分裂期中期的细胞,然后再找出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
注意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变化的特点。
4.在一个视野里,往往不容易找全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细胞。
如果是这样,可以慢慢地移动装片,从邻近的分生区细胞中寻找。
5.如果自制装片效果不太理想,可以观察教师演示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固定装片。
五、绘图
在观察清楚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以后,绘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简图。
绘图的要求:绘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含4个染色体)。
讨论:
1. 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染色体变化有什么特点?
2. 制作好洋葱很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是什么?
3.马蛔虫受精卵细胞的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相比有何差别?
例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的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D.细胞是独力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例2.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例3.(1)甲同学利用新鲜的玉米绿色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在滤纸上出现了四条清晰的色素带,其中呈黄绿色的色素带为。
(2)该同学改变层析液组成后继续进行实验,滤纸条上只出现了黄、绿两条色素带。
他用刀片裁出带有色素带的滤纸条,用乙醚分别溶解条带上的色素,浓缩后用一分析仪器检测,通过分析色素溶液的来判断条带的色素种类。
(3)实验结束几天后,乙、丙两同学发现部分预留叶片已变黄。
乙同学认为这是由于叶片中某些色素降解所造成的,丙同学则认为某些色素含量增加。
根据所学知识,你将如何设计实验来判断两个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答案(1)叶绿素b。
(2)吸收光谱。
(3)从预留的叶片中挑选出足量的、份量相等、大小相近的已变黄的叶片和尚未变黄的叶片为实验材料,在相同条件下,再次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实验,测定和记录实验结果,比较这两种叶片各种色素的组成及含量后,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