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矿产资源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6
重庆市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分析及评价体系研究战博;杨小玲;郑吉澍;刘弘博;吴兆娟;刘阳;李仕兴【摘要】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节水灌溉成为农田灌溉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全面分析重庆市农业基本情况、水资源分布、农业用水及节水灌溉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全市农业节水灌溉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高效节水灌溉占比低、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标准不高等问题,建立了节水灌溉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并提出了加快完善重庆市节水灌溉建设的相应对策.【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6)016【总页数】3页(P192-193,212)【关键词】农业;节水灌溉;评价指标;重庆【作者】战博;杨小玲;郑吉澍;刘弘博;吴兆娟;刘阳;李仕兴【作者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401329;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401329;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401329;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401329;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401329;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401329;重庆凯锐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重庆4013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74重庆地处长江中上游,位于三峡库区腹心之地,是我国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与连片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并存的特殊直辖市,全市辖38个区县,幅员面积8.24万km2,耕地面积243.05万hm2,户籍人口3 371.84万,境内山地面积占76%,丘陵占22%,河谷平坝仅占2%。
主要农作物为稻谷、蔬菜、玉米、马铃薯,2016年全市农作物播种总面积357.58万hm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3.39万hm2,蔬菜及食用菌面积为73.17万hm2。
重庆市坡耕地较多、基础设施薄弱、土壤肥力差、工程性缺水等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是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1 重庆市节水灌溉现状分析近年来,重庆市以大中型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并着力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
中国黄海地区地质综述(3)胡经国㈤、生物资源黄海在生物区系上属于北太平洋区东亚亚区,为暖温带性;其中,以温带种占优势,但是也有一定数量的暖水种成分。
在海洋游泳动物中,鱼类占主要地位,共计约有300种。
其主要经济鱼类有小黄鱼、带鱼、鲐鱼、鲅鱼、黄姑鱼、鳓鱼、太平洋鲱鱼、鲳鱼、鳕鱼等。
此外,还有金乌贼、枪乌贼等头足类和鲸类中的小鳁鲸、长须鲸和虎鲸。
浮游生物以温带种占优势。
其数量一年内出现春、秋两次高峰。
海区东南部,夏、秋两季有热带种渗入,带有北太平洋暖温带区系和印度-西太平洋热带区系的双重性质。
热带种是外来的,并且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基本上仍然以暖温带浮游生物为主,多为广温性低盐种,种数由北向南逐渐增多。
最主要的浮游生物资源是中国毛虾、太平洋磷虾和海蜇等。
在黄海沿岸浅水区,底栖动物在数量上占优势的主要是广温性低盐种,基本上属于印度-西太平洋区系的暖水性成分。
但是,在黄海冷水团所处的深水区域,为以北方真蛇尾为代表的北温带冷水种群落所盘踞。
因此,从整个海区来看,底栖动物区系具有较明显的暖温带特点。
底栖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可供食用的种类,最重要的是软体动物和甲壳类。
经济贝类资源主要有:牡蛎、贻贝、蚶、蛤、扇贝和鲍等。
经济虾、蟹资源有对虾(中国对虾)、鹰爪虾、新对虾、褐虾和三疣梭子蟹。
棘皮动物刺参的产量也较大。
黄海的底栖植物可划分为东、西两部分,也以暖温带种为主。
西部冬、春季出现个别亚寒带优势种;夏、秋季还出现一些热带性优势种。
底栖植物资源主要是海带、紫菜和石花菜等。
黄海生物种类多,数量也大。
形成了烟威、石岛、海州湾、连青石、吕泗和大沙等良好的渔场。
黄海渔场名闻遐迩。
中国、朝鲜、韩国及日本的拖网渔船均来此开发黄海丰富的水底鱼类资源。
黄海沿岸的重要港口城市有中国的大连、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大丰、连云港、南通等;此外,还有韩国的仁川及朝鲜的南浦。
㈥、地质概况1、地形地貌在北黄海(指海州湾以北)中央略偏东处,有一个狭长的水下洼地(亦称黄海槽),自济州岛伸向渤海海峡,深度自南向北逐渐变浅。
一、我国铁矿储量综述:除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外,铁矿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东北、华北地区资源为最丰富,西南、中南地区次之。
就省 (区 ) 而言,探明储量辽宁位居榜首,河北、四川、山西、安徽、云南、内蒙古次之。
中国铁矿以贫矿为主,富铁矿较少,富矿石保有储量在总储量中占 2.53%,仅见于海南石碌和湖北大冶等地。
从铁矿成因类型来看,根据程裕淇和赵一鸣等的意见,主要有与铁质基性、超基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岩浆型铁矿床,如四川攀枝花铁矿床,与中酸性 (包括偏基性与偏碱性 )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接触交代 -热液铁矿床,如湖北大冶、福建马坑、内蒙古黄岗等;与中性钠质或偏钠质火山 -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如江苏、安徽两省的宁芜铁矿、云南大红山铁矿等;沉积型赤铁矿和菱铁矿床如鄂西、赣西、湘东地区的赤铁矿;变质沉积铁矿,如鞍山铁矿、冀东铁矿等;风化淋滤残积型铁矿,如广东大宝山、贵州观音山等。
铁矿成因类型以分布于东北、华北地区的变质 -沉积磁铁矿为最重要。
该类型铁矿含铁量虽低 (35%左右 ),但储量大,约占全国总储量的一半,且可选性能良好,经选矿后可以获得含铁65%以上的精矿。
从成矿时代看,自元古宙至新生代均有铁矿形成,但以元古宙力量重要。
二、各地储量情况1、辽宁省——辽宁是全国铁矿集中产地之一,产地70 处,保有储量 109.48 亿吨,其中工业储量56.48 吨,占总量52%。
矿石类型以含铁石英岩(贫矿 )为主,矿体厚度大、埋藏浅,适于大规模露天开采。
主要集中分布于鞍山、辽阳及本溪地区、约占全省总储量90%以上。
主要生产矿山有鞍山齐大山南采区、齐大山北采区、眼前山(眼前山区 )、东鞍山、大孤山;本溪南芬、歪头山、北台;辽阳弓长岭一、二矿区等。
2、河北省——兴隆县位于河北省北部,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居于北京、天津、唐山、承德四城市的结合部,矿产资源蕴藏丰富,主要有煤、铁、金、银、铜、锰、钼、硫铁、石英石、大理石等30 多种,其中煤的储量600 多万吨,铁矿储量 1.2 亿吨、硫铁储量2560多万吨,大理石、重晶石、石英石储量100 多亿吨,是一个矿产资源大县。
重庆自然资源重庆地下、地表资源都相当丰富,且组合条件好,利用价值高,开发潜力大,是我国自然资源富集地区之一。
矿产现已发现并开采的矿产40余种,约占世界已知矿种的27%,探明储量的矿产有25种,主要有煤、天然气、锶、硫铁、岩盐、铝土、汞、锰、钡、大理石、石灰石、重晶石等。
特别是煤、天然气、铝土矿、盐矿、锶矿、锰矿和钡矿等的储量、品位在全国都有明显优势。
其中天然气储量3200亿立方米,是全国重点开采的大矿区;铝土矿储量达7400万吨;岩盐储量3000亿吨;锶矿储量185万吨,居全国第一,锰和钡矿储量分别居全国第二和第三。
动植物重庆是全国生物物种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维管植物2000种以上,仅号称“川东小峨眉”的缙云山,亚热带树木就达1700多种,至今还保留着1.6亿年以前的“活化石”水杉及伯乐树、飞蛾树等世界罕见的珍稀植物。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川金佛山,是我市的天然植物园之一,有名贵树种30多种(其中有国家一类保护树种3种),有乔木1000多种,竹类17种,尤以“金山四绝”银杉、杜鹃王树、大叶茶、方竹笋闻名中外。
具有原始森林特色的江津四面山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颇为丰富。
重庆还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大面积的山区生长着数千种野生和人工培植的中药材,在全国产量最大的有黄连、五倍子、金银花、厚朴、黄柏、杜仲、元胡等。
全市有栽培植物560多类,其中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薯4大类,尤以水稻居首。
经济作物名优品种主要有油菜、花生、桐子、生漆、茶叶、蚕桑、甘蔗、黄红麻、烟叶等。
果树作物主要有柑桔、甜橙、柚、桃、李等,尤以柑桔最具盛名。
重庆地区有各类动物资源380余种,其中野生珍稀动物主要有毛冠鹿、林麝、大灵猫、水獭、云豹、猕猴、红腹锦鸡等;饲养动物有60余种,生猪、羊、牛、兔是优势畜种,荣昌是全国著名的种猪基地,石柱县是全国著名的长毛兔饲养、加工和出口基地。
全市有江河鱼类120多种,鱼类养殖遍及各区县,长寿湖、大洪湖是重庆的鱼类养殖基地。
重庆矿产资源综述胡经国重庆在大地构造上属于中国一级大地构造单元——扬子准地台中部,大地构造条件复杂多样。
它不仅跨越了3个不同的二级构造单元,而且还跨越了其中6个三级构造单元。
在重庆境内,各个地质时代的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岩相和岩性复杂多样。
因此,重庆具有得天独厚的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矿产资源丰富。
在中国四个直辖市中,重庆不仅行政辖区最大、人口最多,而且也是较大的矿业直辖市之一。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重庆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进步,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本文拟根据作者手中现有的资料,综述重庆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简况,以此作为一篇科普作品,奉献给读者。
一、成矿区带与优势矿产据报道(2005),重庆是中国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已发现矿产67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有54种,储量潜在价值达3800多亿元。
重庆矿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地质、矿山、矿产品生产、销售以及设计、科研、教育等配套齐全的矿业体系。
目前,矿业已成为重庆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
现已查明,重庆拥有四大成矿区带、八大成矿带和十大优势矿产。
四大成矿区带是:武陵山区有色金属成矿区带、华莹山区锶矿成矿区带、城巴区贵金属多金属成矿区带和三峡库区长江沿线非金属成矿区带。
据报道(2006),在“十五”期间,为了提高矿产资源保障程度,重庆以铝土矿、锶矿、钡矿、锰矿等优势矿产为重点,重点在四大成矿区带进行地质找矿勘查。
已探明资源储量矿产地17处,新增铝土矿基础储量5700万吨,钡矿基础储量4657万吨,锰矿基础储量1300万吨,锶矿基础储量364万吨,石英砂矿基础储量7000多万吨,石膏基础储量1400万吨。
更重要的是,发现了重庆急需矿种——炼镁用白云岩矿和粉石英矿。
在主城区,圈定了有地热开发前景的地块14处。
为重庆矿产资源加工业和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供了资源保障和科学依据。
八大成矿带是:渝东北北大巴山钡矿成矿带,渝东北城口锰矿成矿带,渝西大足-合川锶矿成矿带,渝南南川-武隆铝、硫、煤成矿带,渝东南黔江-彭水铝、硫、煤成矿带,长江沿岸天然气、盐、硅及石膏等非金属成矿带,渝中重庆-綦江地热水、矿泉水富集带和渝东南酉阳-秀山锰、汞、铅锌、萤石、重晶石成矿带。
重庆矿产资源综述胡经国重庆在大地构造上属于中国一级大地构造单元——扬子准地台中部,大地构造条件复杂多样。
它不仅跨越了3个不同的二级构造单元,而且还跨越了其中6个三级构造单元。
在重庆境内,各个地质时代的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岩相和岩性复杂多样。
因此,重庆具有得天独厚的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矿产资源丰富。
在中国四个直辖市中,重庆不仅行政辖区最大、人口最多,而且也是较大的矿业直辖市之一。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重庆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进步,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本文拟根据作者手中现有的资料,综述重庆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简况,以此作为一篇科普作品,奉献给读者。
一、成矿区带与优势矿产据报道(2005),重庆是中国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已发现矿产67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有54种,储量潜在价值达3800多亿元。
重庆矿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地质、矿山、矿产品生产、销售以及设计、科研、教育等配套齐全的矿业体系。
目前,矿业已成为重庆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
现已查明,重庆拥有四大成矿区带、八大成矿带和十大优势矿产。
四大成矿区带是:武陵山区有色金属成矿区带、华莹山区锶矿成矿区带、城巴区贵金属多金属成矿区带和三峡库区长江沿线非金属成矿区带。
据报道(2006),在“十五”期间,为了提高矿产资源保障程度,重庆以铝土矿、锶矿、钡矿、锰矿等优势矿产为重点,重点在四大成矿区带进行地质找矿勘查。
已探明资源储量矿产地17处,新增铝土矿基础储量5700万吨,钡矿基础储量4657万吨,锰矿基础储量1300万吨,锶矿基础储量364万吨,石英砂矿基础储量7000多万吨,石膏基础储量1400万吨。
更重要的是,发现了重庆急需矿种——炼镁用白云岩矿和粉石英矿。
在主城区,圈定了有地热开发前景的地块14处。
为重庆矿产资源加工业和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供了资源保障和科学依据。
八大成矿带是:渝东北北大巴山钡矿成矿带,渝东北城口锰矿成矿带,渝西大足-合川锶矿成矿带,渝南南川-武隆铝、硫、煤成矿带,渝东南黔江-彭水铝、硫、煤成矿带,长江沿岸天然气、盐、硅及石膏等非金属成矿带,渝中重庆-綦江地热水、矿泉水富集带和渝东南酉阳-秀山锰、汞、铅锌、萤石、重晶石成矿带。
十大优势矿产是:天然气、铝土矿、锰、钡、锶、硅、镁、盐、煤炭和地热等重点矿产资源。
据报道(2006),在“十一五”期间,重庆将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重点勘查八大成矿带,开发利用十大优势矿产资源,着力发展十大优势矿产加工型产业,力争到2010年,十大产业可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以上。
二、铝土矿资源铝土矿是重庆优势矿产之一,在全国位居第六位。
据报道(2004),重庆铝土矿资源总量较大,然而地质勘查程度不高,资源储量级别偏低,可供矿山设计利用的基础储量不能满足需要。
为了加大地质勘查力度,加快铝土矿开发利用和建设铝工业基地的步伐,该市首选南川市川洞湾—灰河以及吴家湾矿段进行详查评价。
此外,还计划用3年时间,在武隆白马山、南川柏梓、黔江水田坝等矿区进行详查,以获取更多可供矿山设计利用的基础储量,提高铝土矿资源保障程度。
地质勘查表明,南川市铝土矿储量高达5000多万吨,品位高,是国内最好的铝土矿之一。
去年9月,重庆博赛矿业集团在南川首期投资2.5亿元,建成了该市第一家年生产能力7万吨的氧化铝厂。
预计,通过三期工程建设,该厂年生产能力可达50万吨。
该厂产品已畅销北美、欧洲等地。
去年出口创汇可达4500万美元。
世界第二大特种氧化铝生产商美国ALUCHEM公司已基本敲定出资,与重庆博赛矿业集团合资,在南川建设年产10万吨氧化铝生产基地。
据报道(2005),在重庆南川川铜湾铝土矿深部和外围,找到了总厚达4.8米的两个铝土矿层。
其中,富矿厚度达3.62米,令地质队和矿山喜出望外。
这一发现,为80万吨氧化铝项目提供了资源保障。
三、锰矿资源锰矿是重庆优势矿产之一。
秀山县锰矿在全市乃至全国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据报道(2003),秀山县锰矿已有探明储量2400万吨,远景储量5000万吨。
它与湖南花垣和贵州松桃并称为中国锰矿“金三角”。
到2003年,该县锰矿石开采能力达到70万吨,电解锰和硅锰合金的生产规模和能力分别达到10万吨和4万吨,锰业产值达4亿元以上。
锰产业已成为秀山第一大支柱产业。
按照“打造锰业航母,培育世界锰都”这一战略目标,在2005年以前,要达到年产15万吨电解锰,10万吨硅锰合金,6万吨铁合金,1万吨四氧化三锰,100万吨锰矿石的生产能力。
秀山县是重庆的资源大县,矿产资源丰富。
据报道(2003),已探明的可采矿产有锰矿、汞矿、铅锌矿、锑矿等20多种。
其中,汞储量94365吨,属全国特大型汞矿床;锰矿储量已探明2400万吨,平均品位21%~23%;硫铁矿储量600万吨;滑石2000万吨;石灰石储量难以计数;硅石储量2000万吨;锑矿储量200万吨;大理石储量157万立方米。
另据报道(2005),重庆秀山县位于渝、湘、黔“中国锰业金三角”的最佳位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锰矿石和电解锰生产基地。
另外,秀山县钼、钒、煤系高岭土和黑石膏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为该县产业延伸、升级和多元化奠定了基础。
四、钡矿资源钡矿也是重庆优势矿产之一。
城口县毒重石钡矿资源丰富。
1988年探明的城口钡矿床,其规模为特大型钡矿床。
探明钡矿D级储量2606万吨,其中碳酸盐型钡矿储量达到2220万吨。
该钡矿床矿层层位稳定,平均厚度达到7.37米。
1996年,钡矿开发集团公司成立,勘查、开发城口钡矿,兴建万吨级碳酸钡厂,对钡矿进行深加工。
据报道(1997),利用毒重石生产氢氧化钡产品的钡矿加工厂一期工程,设计年产氢氧化钡系列产品5000吨。
它是当时我国最大的钡矿加工厂,可在当年9月开工投产。
据当时测算,年产氢氧化钡系列产品5000吨,可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
五、锶矿资源锶矿是重庆的优势矿产之一。
青海、江苏和重庆是我国锶矿的三大主要产地。
重庆锶矿是20世纪80年代初探明的特大型锶矿。
当时,探明锶矿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90%以上,遥居全国首位。
它主要包括合川、大足和铜梁三个特大型锶矿床。
主要锶矿石类型为天青石(化学成分硫酸锶,一般呈白色,以蓝色为最佳);其次是菱锶矿(化学成分碳酸锶)也有一定规模和工业储量,在国内独一无二,在国外也实属罕见。
重庆锶矿还具有品位高、质量好,埋藏浅,易采易选,运输方便等优点。
在1993 年,全市12座锶矿山年采矿能力为8万吨,选矿能力为1.5万吨,年产碳酸锶1.43万吨。
据报道(1992),我国天青石储量以重庆大足县为最多,其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1992年,大足锶盐集团成立。
它拥有特大型锶矿山,每年可产天青石3万吨,菱锶矿2万吨,碳酸锶1万吨。
该集团由地矿、矿山、化工、进出口公司等组成,集勘探、开采、加工、科研、出口、销售为一体,是当时我国最大的锶盐工贸集团。
合川锶矿属于沉积改造成因类型,天青石主要赋存于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地层,与白云岩或膏溶角砾岩共生。
1984年,合川锶矿床探明储量达96 万吨,其中三个主要矿体储量占探明总储量的97%,天青石富集程度很高。
1987年,合川锶矿储量占全国已知能单独开采的锶矿储量的40%以上。
合川化工厂生产的锶盐产品质量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出口创汇率很高。
当时,1吨碳酸锶价值800多美元。
许多国家都指名要该厂的产品。
1984年初,在铜梁县巴岳山发现天青石锶矿。
铜梁锶矿床规模大、埋藏浅、矿石品位高、易于开采。
1994年,在铜梁建成投产的一条碳酸锶生产线投资4200万元,年产碳酸锶1.5万吨,产品质量检测标准达到99.92%,超过国际标准。
1989年,重庆市科委组织有关单位和工程技术人员,研究成功碳酸锶生产新工艺。
原来,重庆利用天青石生产碳酸锶的厂家,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大多为复分解法和碳还原法。
普遍存在成本高、劳动条件差,需要消耗大量紧缺昂贵的纯碱和工业盐酸,三废污染严重,产品质量达不到出口要求等缺点。
新工艺以天青石为原料,不用酸碱,无硫化氢有害气体产生,工艺流程简单,每生产1吨碳酸锶成本比老工艺下降1000元,副产品可以回收综合利用。
经化验,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一级品标准,氮根含量在万分之五以下,大大优于日、美、前苏联等国的质量标准,完全符合出口要求,为改善我国锶盐工业生产现状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7年,利用菱锶矿生产碳酸锶的新工艺通过市级鉴定,投入批量生产。
这种新工艺采用碳酸铵一步复分解法生产碳酸锶。
经试生产,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并具有成本低、投资少等优点。
重庆锶矿不仅以资源丰富、储量大、品位高闻名于国内外,而且以锶盐产品产量高、质量好享誉于世。
该市锶矿及其化工产品国内走俏,并已打入国际市场,畅销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
随着重庆锶矿开发利用的不断发展,重庆锶产业从无到有,已具有相当规模。
一个从锶矿勘查、开采到锶产品生产、销售的锶产业体系已经形成。
重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新兴锶产业基地之一。
据报道(2006),重庆是中国最大的独立优质锶矿资源基地,年处理锶矿原矿50万吨,年产碳酸锶2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5%以上。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碳酸锶生产线工艺落后,碳酸锶产品质量不高,只能用于普通的电视机、计算机显像管生产,而等离子、液晶显示等高端产品所需碳酸锶原料主要依靠进口。
为此,重庆铜梁县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建成了一条国内领先的碳酸锶生产线。
它使碳酸锶产品质量升级,可用于生产等离子、液晶显示等高端产品,附加值提高30%以上;锶矿资源利用水平大大提高;节省了水资源,减少了环境污染。
从而,使中国成为继日本、德国之后第三个拥有这一先进技术的国家。
六、粉石英矿资源据报道(2005年底),重庆云阳县农坝镇云峰山粉石英矿,储量达6000万吨。
其二氧化硅含量在98%以上。
属中国国内少见的特大型石英砂岩矿床。
香港客商将投资10亿元开发重庆云阳粉石英矿,并在重庆建设中国西部硅产业基地,打造“西部硅谷”。
其核心项目为建设生产5万吨硅微粉、1000吨多晶硅的生产线。
预计,2007年8月,硅微粉生产线建成投产;2008年多晶硅生产线建成投产。
届时,其多晶硅产量将占中国全国总产量的1/3。
据认为,硅材料是信息产业的基础材料。
硅微粉主要用于电工电子、建筑等行业;多晶硅是电子芯片的主要材料。
到2005年底,中国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只有4家,多晶硅产量仅占世界总产量的0.4%。
中国每年约有93%的多晶硅需要进口。
据报道(2006),重庆为“西部硅谷”找到了丰富资源。
据以往的普查资料,重庆云阳县云峰山-开县岩水矿区,长8000米,粉石英矿出露面积大,矿床规模可达大型,预测资源量1000万吨,勘探前景广阔。
粉石英矿是重庆的紧缺矿种。
2005年,为了满足建设球形硅、电子电工级硅、高纯硅、多晶硅生产线的需要,重庆决定在该矿区选择成矿有利地段作为首采区进行地质详查,以加快粉石英矿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