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免疫凝集试验
- 格式:ppt
- 大小:2.78 MB
- 文档页数:56
免疫学实验-凝集试验实验一凝集试验颗粒性抗原(细菌、螺旋体、红细胞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有适量电解质存在下,抗原颗粒可相互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或凝集试验。
参与凝集反应的抗原称为凝集原(Agglutinogen),抗体称为凝集素(Agglutinin)。
细菌或其它凝集原都带有相同的负电荷,在悬液中相互排斥而呈现均匀的分散状态。
抗原与相应抗体相遇后可以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降低了抗原分子间的静电排斥力,此时已有凝集的趋向,在电解质(如生理盐水)参与下,由于离子的作用,中和了抗原抗体复合物外面的大部分电荷,使之失去了彼此间的静电排斥力,分子间相互吸引,凝集成大的絮片或颗粒,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
根据是否出现凝集反应及其程度,对待测抗原或待测抗体进行定性、定量测定。
凝集反应包括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两大类,本实验主要介绍直接凝集反应。
[目的要求]1. 掌握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的操作方法。
2. 掌握凝集试验的结果判定及判定标准。
3. 熟悉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所需材料和试剂。
[材料与试剂]1. 玻板,载玻片,试管(1cm x 8cm),试管架,刻度吸管,滴管,微量可调加样器,滴头(tip头),牙签或火柴棒,记号笔。
2. 灭菌的生理盐水,灭菌的0.5%石炭酸生理盐水。
3. 布氏杆菌病试管凝集抗原,布氏杆菌病平板凝集抗原,布氏杆菌病虎红平板凝集抗原,布氏杆菌病阳性血清,布氏杆菌病阴性血清,被检血清(牛、羊或猪)。
4. 鸡白痢平板凝集抗原,鸡白痢阳性血清,鸡白痢阴性血清,被检鸡血清。
[实验内容及操作方法](一)试管凝集试验以牛布氏杆菌病试管凝集试验为例。
1. 试管准备:每份血清用试管4支,另取3支试管作为对照,作好标记,置试管架上。
如被检血清有多份,对照只需做1份。
2. 被检血清稀释:第1管加入2.3ml 0.5% 石炭酸生理盐水,第2、3、4管加入0.5 ml 0.5% 石炭酸生理盐水;然后用加样器或刻度吸管吸取被检血清0.2 ml,加入第1管中,反复吹吸5次混匀,吸取1.5 ml弃之,再吸取0.5 ml加入第2管中,混匀后吸取0.5 ml加入第3管,依此类推至第4管,混匀后吸弃0.5 ml(见表1-1)。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第五章凝集反应讲义第五章凝集反应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抗原,或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结合成致敏颗粒后,它们与相应抗体(或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为凝集反应。
第一节凝集反应的特点凝集试验是一个定性的检测方法,即根据凝集现象的出现与否判定结果阴性或阳性;也可进行半定量检测,即将抗体作一系列稀释,与抗原结合产生凝集的最高稀释倍数作为其效价或滴度。
凝集反应分为两个阶段:①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②出现可见的颗粒凝聚。
第二节直接凝集反应一、原理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的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
参加凝集反应的抗原称凝集原,抗体则称为凝集素。
二、方法有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类。
(一)玻片凝集试验主要用于抗原的定性分析,短时间便能观察结果。
一般用来鉴定菌种或分型;也用于人类ABO血型的测定。
(二)试管凝集试验是用定量抗原悬液与一系列梯度倍比稀释的待检血清混合,保温静置后,根据每管内颗粒凝集的程度,以判断待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
可以用来协助临床诊断或流行病原调查研究。
例如肥达试验、外斐试验、输血时也常用于受体和供体两者间的交叉配血试验。
第三节间接凝集反应一、原理间接凝集反应是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性载体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适宜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
二、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一)正向间接凝集反应可溶性抗原致敏载体,用以检测标本中待测抗体的凝集反应,称为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二)反向间接凝集反应特异性抗体致敏载体,用以检测标本中待测抗原的凝集反应,称为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三)间接凝集抑制反应先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混合,然后再加入抗原(或抗体)致敏的载体颗粒,则能抑制原先的凝集现象,称为正向(或反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可用于检测抗体、自身抗体、变态反应性抗体,也可测定抗原。
生物检测作业免疫凝集试验免疫凝集试验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后,在适量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可逐渐聚集,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成为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试验病原菌(如细菌、螺旋体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混合后,在适量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经过一定的反应时间后,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为直接凝集反应。
试验中的抗原称为凝集原;抗体称为凝集素常用的实验方法有玻片法和试管法。
1、玻片法:——细菌薄片凝集试验将已知的抗体滴加于洁净的载玻片或凹玻片孔内,自加入待检病原体悬液混合均匀,同时做生理盐水或正常血清对照。
放置室温内数分钟后即可观察实验结果,出现颗粒状凝集者为阳性反应。
优点:其操作简便、迅速,适用于血型鉴定及微生物的菌种鉴定和分型等。
特别是诊断肠道传染病时用于鉴定病人标本中肠道杆菌的感染。
细菌薄片凝集试验:(1)实验目的:该试验用于菌种的鉴定及分型.(2)实验材料:待测菌培养物、已知菌培养物和已知诊断血清(3)实验过程:1.取洁净玻片一张,用蜡笔画为四格。
2.用接种环无菌去诊断血清各两环分别置于第1、3格中。
3.用接种环取生理盐水各两环分别放于第2、4格中。
4.用接种环取已知菌少许放入第2格生理盐水中混匀,随即转移1环于第1格中混匀。
5.同样用灭菌的接种环取待测菌少许放入第4格生理盐水中混匀,然后移一环菌液于第3格中混匀。
灼烧灭菌。
6.结果:已知菌在诊断血清中应出现颗粒状凝集,若待测菌在诊断血清中也出现颗粒状凝集,表明两种菌为同一种或属。
2、试管法:——肥达试验(试管凝集实验)将已知的抗原与系列等比稀释的待检血清在小试管内混合,39℃温育2~24h后观察结果。
生理盐水加抗原作为对照,应用非特异性自凝现象。
以出现明显的颗粒状或絮片状凝集现象的待检血清最高稀释度作为抗体的效价。
试管凝集实验为半定量试验,常用于某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免疫学诊断,亦可用已知抗体鉴定未知的抗原。
(1)材料:病人血清、肥达实验诊断抗原、生理盐水、试管、吸管、试管架等。
第五章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Test第一部分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一、目的要求掌握:凝集反应的原理、类型及临床应用;熟悉:凝集反应的技术要点、实验影响因素、方法评价、间接凝集常用的载体;了解:凝集反应各阶段的特征。
二、教学内容1.凝集反应的特点与类型。
2.直接凝集反应: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
3.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间接血凝试验,胶乳凝集试验,间接凝集试验的临床应用。
4.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5.抗球蛋白试验。
第二部分测试题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_直接抗球蛋白实验用于检测A.血清中结合的抗体B.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C.红细胞表面结合的不完全抗体D.红细胞表面结合的完全抗体E.血清中游离的完全抗体2.玻片凝集试验A.只能检测抗原,不能检测抗体B.既能检测抗原,又能检测抗体C.只能检测抗体,不能检测抗原D.为半定量实验E.不能用于ABO血型鉴定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玻片凝集试验A.菌种鉴定B.血清学分型C.人类ABO血型鉴定D.受检者未致敏红细胞E.受检者致敏红细胞4.试管凝集试验的效价判断标准是依据出现肉眼可见的如下凝集现象A.+ B. +或++C.++ D.+++E.++++5.间接抗球蛋白实验用于检测A.血清中结合的抗体B.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C.红细胞表面结合的不完全抗体D.红细胞表面结合的完全抗体E.血清中游离的完全抗体6.协同凝集试验所用的载体是A.新鲜红细胞B.洗涤红细胞C.醛化红细胞D.聚苯乙烯颗粒E.金黄色葡萄球菌7.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红细胞是A.标准新鲜红细胞B.标准洗涤红细胞C.标准醛化红细胞D.受检者未致敏红细胞E.受检者致敏红细胞8.关于醛化红细胞,说法错误的是A.保存时间较长B.血凝反应效果较新鲜红细胞强C.可反复冻融不易破碎D.能耐60℃加热E.有较强的吸附蛋白质抗原或抗体的能力9.下列试验不属于凝集试验的是A.外斐试验B.肥达试验C.RPR D.TRUSTE.MHA-TA10.关于凝集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IgM 类抗体的作用比IgG 类抗体要强B.IgM 类抗体常出现不完全反应C.IgG 类抗体不易出现不完全反应D.反应的发生可分为四个阶段E.可进行定量检测11.在实验时为促使凝集现象的出现,下列措施无效的是A.离心B.增加电解质或蛋白质C.加入右旋糖苷或葡聚糖D.胰酶处理E.加入抗原12.关于正向间接凝集试验说法错误的是A.抗原致敏载体B.用于检测标本中抗体C.出现凝集为阴性D.敏感性高E.特异性强13.关于反向间接凝集试验说法错误的是A.抗体致敏载体B.用于检测标本中抗原C.现凝集为阴性D.感性高E.异性强14.关于正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说法错误的是A.检测标本中抗原B.出现凝集为阳性C.抗体为诊断试剂D.原致敏载体E.不出现凝集为阳性15.关于反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说法错误的是A.抗体致敏载体B.抗原为诊断试剂C.检测抗体D.出现凝集为阳性E.不出现凝集为阳性16.关于SPA说法错误的是A.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壁成分B.能与IgG的Fc 段结合C.能与IgG的F(abˊ)2 段结合D.不能与IgG3 结合E.与IgG 结合后不影响其活性17.关于间接血凝试验说法错误的是A.红细胞作为载体B.不能检测抗原C.可检测抗体D.可判断阳性反应的强弱E.应用广泛18.关于胶乳凝集试验,说法错误的是A.是一种间接凝集试验B.敏感性较血凝试验要高C.可进行定性检测D.可进行半定量检测E.可进行定量检测19.关于明胶凝集试验,说法错误的是A.抗原致敏载体检测抗体B.抗体致敏载体检测抗原C.是一种间接凝集试验D.凝集为阳性E.常常用于检测病毒20.间接凝集反应不能检测A.抗体B.AFP 抗原C.伤寒沙门菌菌体抗原D.类风湿因子E.HCG 抗原21.关于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说法错误的是A.红细胞为致敏载体B.可检测抗体C.可检测抗原D.诊断试剂为抗O 型红细胞的单克隆抗体E.检测标本为全血22.关于直接Coombs试验,说法错误的是A.检测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B.可定性检测C.可作半定量分析D.可用于新生儿溶血检测E.可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测23.关于间接Coombs试验,说法错误的是A.检测红细胞上的不完全抗体B.出现凝集为阳性C.抗原致敏红细胞D.用于检测母体Rh抗体E.可检测因红细胞不相容性输血而产生的血型24.抗球蛋白试验不能应用于A.配血试验B.立克次体的抗原检查C.诊断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性疾病D.细菌的不完全抗体的检测E.抗D 抗体25.关于协同凝集试验,说法错误的是A.致敏颗粒为金黄色葡萄球菌B.桥连物为SPAC.检测抗原D.是一种反向间接凝集试验E.抗体为IgM 类(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1.实验中,促进凝集现象的措施有A.低温离心B.增加电解质或蛋白质C.加入右旋糖酐或葡聚糖D.用胰酶处理E.加入抗原2.利用试管凝集试验可辅助临床诊断的疾病A.痢疾B.伤寒和副伤寒C.恙虫病D.布鲁菌病E.霍乱弧菌3.间接凝集试验常用的载体A.人0型红细胞B.聚苯乙烯胶乳C.皂土D.明胶颗粒E.活性炭4.符合正向间接凝集试验的是A.抗原致敏载体B.用于检测标本中的抗体C.出现凝集为阴性D.敏感性很高E.特异性不强5.符合反向间接凝集试验的是A.抗体致敏载体B.用于检测标本中的抗原C.出现凝集为阴性D.敏感性很高E.特异性强6.符合正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的是A.检测标本中的抗原B.抗原致敏载体C.抗体为诊断试剂D.出现凝集为阳性E.不出现凝集为阳性7.符合反向问接凝集抑制试验的是A.抗体致敏载体B.抗原为诊断试剂C.检测标本中的抗体D.出现凝集为阳性E.不出现凝集为阳性8.关于SPA正确的是A.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壁成分B.能与IgG的FC段结合C.能与IgG的F(ab’):段结合D.不能与IgG3结合E.与IgG结合后不影响其活性9.符合间接血凝试验的是A.以红细胞为载体B.不能检测抗原C.可检测抗体D.可判断阳性反应的强弱E.应用广泛10.符合乳胶凝集试验的是A.是一种间接凝集试验B.敏感性较血凝试验高C.可进行定性检测D.可进行半定量检测E.可进行定量检测11.符合红细胞自身凝集试验的是A.红细胞为致敏载体B.可检测抗原C.可检测抗体D.诊断试剂为抗0型红细胞的单克隆抗体E.检测应为全血标本12.符合直接Coombs试验的是A.检测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B.可用作定量分析C.可用于定性检测D.可用于新生儿溶血检测E.可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测13.符合间接Coombs试验的是A.检测红细胞膜上的不完全抗体B.出现凝集为阳性C.抗体致敏红细胞D.用于检测母体Rh抗体E.可检测因红细胞不相容性输血而产生的溶血14.抗球蛋白试验可用于A.配血试验B.抗D抗体检测C.诊断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疾病 D.检测伤寒0抗体E.检测立克次体抗原15.符合协同凝集试验的是A.致敏颗粒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B.连接物为SPAC.用于检测抗体.D.是一种反向间接凝集试验E.抗体为IgM类二、填空题1.凝集反应的类型分为( )和( )两种类型。
免疫学凝集反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免疫学凝集反应实验,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凝集反应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原理1. 抗原-抗体反应抗原是指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通常是蛋白质、多糖或脂质等大分子化合物。
当抗原进入机体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发挥免疫作用。
2. 凝集反应凝集反应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由于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可见的凝集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用于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某种特定的抗体或抗原。
三、实验步骤1. 制备试剂将所需试剂按比例配制好,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2. 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进行必要的处理,如离心、稀释等。
3. 加入试剂将样品加入已经配制好的试剂中,并混匀。
4. 观察结果观察混合液是否出现凝集现象,并记录结果。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操作失误。
2. 试剂的配制和消毒处理应注意卫生和安全。
3. 样品处理时应注意离心速度和时间,避免对样品造成损伤。
4. 操作时应注意洁净卫生,避免污染试剂和样品。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凝集现象。
根据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判断待测样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抗体或抗原。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掌握了凝集反应的方法和技巧,并了解了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免疫学凝集反应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并掌握了凝集反应的方法和技巧。
这对于我们今后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章(2)凝集反应Chapter 15 Agglutination Test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目的要求·掌握:凝集反应的原理、类型及临床应用;熟悉:凝集反应的技术要点、实验影响因素、方法评价、间接凝集常用的载体;了解:凝集反应各阶段的特征。
二、教学内容1。
凝集反应的特点与类型。
2。
直接凝集反应: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
3。
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间接血凝试验,胶乳凝集试验,间接凝集试验的临床应用。
4.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5.抗球蛋白试验。
第二部分测试题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直接抗球蛋白实验用于检测A.血清中结合的抗体B.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C.红细胞表面结合的不完全抗体D.红细胞表面结合的完全抗体E.血清中游离的完全抗体2.玻片凝集实验A.只能检测抗原,不能检测抗体B.既能检测抗原,又能检测抗体C.只能检测抗体,不能检测抗原D.为半定量实验E.不能用于ABO血型鉴定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玻片凝集试验A。
菌种鉴定 B。
血清学分型 C。
人类ABO血型鉴定D.定量检测前筛选试验 E。
血清抗体效价测定4.试管凝集试验的效价判断标准是依据出现肉眼可见的如下凝集现象A.“+”B.“+或++”C.“++”D.“+++”E.“++++”5.间接抗球蛋白实验用于检测A.血清中结合的抗体B.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C.红细胞表面结合的不完全抗体D.红细胞表面结合的完全抗体E.血清中游离的完全抗体6.协同凝集试验所用的载体是A.新鲜红细胞B.洗涤红细胞C.醛化红细胞D.聚苯乙烯颗粒E.金黄色葡萄球菌7.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红细胞是A.标准新鲜红细胞B.标准洗涤红细胞C.标准醛化红细胞D.受检者未致敏红细胞E.受检者致敏红细胞(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1.实验中,促进凝集现象的措施有A.低温离心 B.增加电解质或蛋白质 C.加入右旋糖酐或葡聚糖D.用胰酶处理 E.加入抗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