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牧童》精品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54 MB
- 文档页数:14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三单元9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
3.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4.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并理解“屠苏”这个词语,会写“符”字。
2.读出古诗的韵律感,读出沉郁的感情。
3.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关于春节的图片。
提问:我们在什么样的日子会见到这些画面?你们喜欢这个日子吗?2.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而宋代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只用了28个字就把这么热闹的场面写出来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元日》。
(板书:元日齐读课题,解释“元”的含义)二多种形式,了解诗意1.自由读古诗,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读。
(1)比一比谁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结合生字表或工具书,自由朗读《元日》,把不流畅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桌之间互读互听,互相正音。
强调“屠苏”“曈曈”的读音。
(3)班级内交流、评价。
教师范读。
(4)指名读。
2.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古诗的朗读节奏(1)学生练习读。
(2)教师指名读,师生点评。
课件出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三读出美好,想象画面1.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古人过春节的几个画面?(3个画面)2.学习第一幅画面:“爆竹声中一岁除”。
(齐声读)(1)你知道为什么要放爆竹吗?(古人燃放爆竹是为了驱除邪魔鬼怪,以求得新年的安宁。
到了宋朝,人们用鞭炮替代了爆竹,但仍蕴含着美好的祝福,他们希望新年大吉大利。
)(2)新年的鞭炮声告诉我们:旧的一年结束了。
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除)(3)看吧,天上的烟火、亮光,地上的红爆竹,那一刻,怎能不激动呢?(课件出示相关图片)(1)齐读,用快乐、激动的心情朗读。
画家和牧童【教材解读】《画家和牧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
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谦虚接受批评的事。
主人公戴嵩勇于承认错误、谦虚诚挚的美德令人感动,而那个小小牧童面对备受尊崇的大画家,敢于批评,毫不畏惧,这种敢于挑战权威、实事求是的品质更是难能可贵!主人公优秀的思想品质渗透在优美的文字之中,给人以深远的回味。
课文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去朗读、品味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从而真切地感受到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受到生活的启迪,感悟做人的道理。
【课时安排】此文要求会认和要求会写的字很多,课文篇幅较长,寓意深刻。
在课时分配时我把识字教学和初读课文都放在第一课时,目的在于利用第二课时指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书中积累词句,感悟道理,解决本课难题。
下面着重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
基于上述理念,本课教学着重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抓关键词句的训练为“纬”,利用课本教材、插图及多媒体教具,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人物的不同语言为重要训练点,指导朗读,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的表现,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受到思想教育和启迪,懂得如何做人的深刻道理。
【设计特色】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课时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会写相同结构和偏旁的“抹、挤、拱、批”四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③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朗读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