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379.50 KB
  • 文档页数:39

  / 3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2018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脸颊(xiá)讪笑锐不可当(dāng)持之以衡

B. 怂恿(sǒng)瓦砾万恶不赦(shè)长吁短叹

C. 孱水(chàn)羁伴相形见绌(zhuó)寻章摘句

D. 牟取(móu)啜泣踉踉跄跄(liàng)遮天敝日

【答案】B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姑妈是宽宏大量

....的人,难道还在我们小孩子身上计较不成?

B. 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

C. 春天到了,花香鸟语,草长莺飞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D. 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

....,签署了合作协议。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A宽宏大量:待人宽厚,度量大,能容人。使用正确。B开卷有益:打开书本阅读,就会有所得益。使用正确。C草长莺飞: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使用正确。D一拍即合:比喻双方很容易一致,也比喻因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与语境不符。据此,答案为D。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B. 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是可以预期的。

C. 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D. 《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正确。B句式杂糅,是将“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和“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的情况是可以预期的”两个句子杂糅在一起。C关联词语的位置错误。关联词语的位置是由主语决定的,主语相同,关联词在主语后面,相反则在主语前面。把“不仅”和“议论”的位置互换。D句子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过程”。据此,答案为A。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 ①②⑤③④

B. ①②③⑤④

C. ④②①⑤③

D. ④②①③⑤

【答案】C

点睛:排序题最主要的是要先找到首句或者是尾句,确定首句或尾句后再去找语句中相关(上下句中出现相同的词语),然后依据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排列句序。排序完成后要仔细认真的阅读,看各句之间的关系排列是否合理,语意表达是否正确、通顺。

5.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元阳的哈尼梯田依山顺势,层层叠叠,连绵向上,直通云海。无论登上哪座山顶,绕着山路转一圈,每个角度都能见到不一样的梯田。春季,微风过处,梯田波光粼粼,像极了木刻年画;夏季,禾苗生长,梯田青翠欲滴,自是清新水彩画……

A. 然而,哈尼梯田的模样,却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

B. 不过,哈尼梯田是什么样子,更取决于你在什么季节看到它。

C. 是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 这样,无论什么季节看哈尼梯田,它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句子的衔接。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句子的内在关系分析作答。本题填入的句子是为了自然引出不同季节看梯田的样子不同,不存在转折关系,排除A。C项,引用诗句,写出不同角度看梯田,梯田样子不同,但不能引出不同季节看梯田样子不同,排除C。D项用于总结更合适,用于引出下文效果不好,排除D。B项,引起下文自然,最合适,故选B。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①

[宋]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②,予客济源③,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注】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②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③济源:地名,今属河南。

6.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

B. 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

C.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

D. 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7. 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

B. 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C. 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京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 这首词借“一尊白酒”寄托“离愁”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6. D 7. D

【解析】

6. 试题分析:考查对词句内容的理解。在理解词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表达的是作者希望桥下“殷勤”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并非“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故答案为D。

7. 试题分析:考查对词句的赏析。在理解词句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分析作答。D词的下片是写与友人分别后只能借酒寄托离愁的现实,采用的是借物抒情的写法;杜牧的《赤壁》则采用的是借物起兴的手法。据此,答案为D。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②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③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节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②宫:酷刑的一种。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

③让:责问,责备。

8.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羡/施氏之有

B. 孟氏/之一子之秦

C. 当今/诸侯力争

D. 遂/宫而放之

9.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抚(2)反(3)愠

10.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2)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11. 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8. B 9. (1)安抚,抚慰(2)通“返”,返回(3)生气,发怒

10. (1)他的(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兵法劝说卫侯。(2)现在放弃的,以后也许会用到。

11. (1)天下没有永远不变的道理,处理事情要随机应变。(2)他人的成功经验不能盲目照搬。(3)做亊应适应形势,抓住机遇。(4)劝说他人时要了解对方的需要。

【解析】

8.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B项,正确的句读是:孟氏之一子/之秦。故答案为B。

点睛: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⑧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

9.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反”通“返”,“返回”;“愠”是“生气,恼怒”的意思。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之、以、法、干”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所弃、或”两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1.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叙写的事件进行分析作答。文章中施氏的儿子在游说诸侯国君主时能看清对象,适应诸侯君主的需要;而孟氏之子却是机械地照搬别人的经验,不懂得因时而变,灵活变通,所以失败。因此说,待人处事一定要看准时机,认清对象,如果自恃本领而没有找准对象,不但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反而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

鲁国的施氏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爱好学术,另一个爱兵法.爱学术的儿子用文学之道去求得齐侯任用,齐侯接纳了他,让他做诸位公子的老师.爱好兵法的儿子到了楚国,用以武强国的方法向楚王求职,楚王非常喜欢他,让他担任军正之职,他们的俸禄让他们家里发了财,他们的爵位使亲族显耀。施氏的邻居孟氏,同样有两个儿子,他们所学的也和施氏的儿子相同,但却被贫困的生活弄得非常窘迫,对施家的富有很羡慕,因此便跟随施氏请教升官发财的窍门。施氏的两个儿子把实情告诉了孟氏.孟氏的儿子便一个跑到秦国去,以学术去向秦王寻求官职,秦王说:“如今各诸侯国靠武力争霸,他们所努力从事的是练兵和聚粮罢了.如果用仁义道德来治理我们的国家,这无异于亡国之道.”结果将他处以宫刑,驱逐出境.孟氏的另一个儿子跑到卫国,用兵法来求得卫侯任用,卫侯说:“我的国家是个弱小的国家,而又夹在大国中间.对于大国,我们只有侍奉它,小国家我们则安抚它,这才是求得平安的策略.如果依靠用兵的权谋,灭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如果让你好好地回去,你跑到别的国家去,对我的后患可不小.”于是将孟氏的这个儿子砍了脚再送回鲁国。孟氏的两个儿子回来后,孟氏父子都跑到施氏家里捶着胸来责骂施氏.施氏说:“凡事抓住了时机便会发达,错过机会便会招致灭亡.你们的学业和我们相同,但结果大不一样,这是因为你们运用不合时宜,不是你们的行为有什么错误。况且天下没有永远正确的道理,也没有永远错误的事情。以前所用的方法,今天有可能被废弃了;今天所废弃的方法,将来或许还会被采纳。用与不用,并没有一定的对或错。孟家父子豁然明白不再生气了,说道:“我知道了,您不要再说了。”

(三)古诗文积累。

12.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3)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4)斯是陋室,____________。

(5)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

(6)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

(7)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8)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案】 (1). 身世浮沉雨打萍 (2). 潮平两岸阔 (3). 大漠孤烟直 (4). 惟吾徳馨 (5). 星河欲转千帆舞 (6). 不求闻达于诸侯 (7). 关关雎鸠 (8). 乱花渐欲迷人眼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

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浮沉、萍、孤、惟、馨、诸侯、雎鸠、渐”等字词容易写错。

点晴: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黄河一掬

余光中

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我存和幼珊都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人,跟着永波、建辉、周晖,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这是临别济南的前一天上午,山东大学安排带我们来看黄河。车沿着二环东路一直驶来,做主人的见我神情热切,问题不绝,不愿扫客人的兴,也不想纵容我期待太奢,只平实地回答,最后补了一句:“水色有点浑,水势倒还不小。不过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

这些话我也听说过,心里已有准备。现在当场便见分晓,再提警告,就像孩子回家,已到门口,却听邻人说,这些年你妈妈病了,瘦了,几乎要认不得了,总还是难受的。

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夐远,似乎再也勾不到边。昊天和洪水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是新造的白杨树林。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

“河面怎么不很规则?”我转问建辉。

“黄河从西边来,”建辉说,“到这里朝北一个大转弯。”

这才看出,黄浪滔滔,远来的这条浑龙一扭腰身,转出一个大锐角,对岸变成了一个半岛,岛尖正对着我们。回头再望此岸的堤坝,已经落在远处,像瓦灰色的一长段堡墙。又回头对建辉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

于是永波和建辉领路,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带着众人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地,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

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在山大演讲时我朗诵那首《民歌》,等到第二遍五百听众就齐声来和我: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我高呼一声“风”,五百张口的肺活量忽然爆发,合力应一声“也听见”。我再呼“沙”,五百管喉再合应一声“也听见”。全场就在热血的呼应中结束。

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刘鹗,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山大副校长徐显明在席间痛陈国情,说他每次过黄河大桥都不禁要流泪。这话简直有《世说新语》的慷慨,我完全懂得。

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许笑呼。我存和幼珊都也相继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

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翌晨山大的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略有删减)13. 文章围绕“看黄河”写景叙事。请在下面方框内填写文字,概括“我”触摸河水前所见之景及触摸河水后所想之事。

触摸河水前所见之景:

长风挟着细沙卷地刮来→ ① → ② →堤坝像瓦灰色堡墙

触摸河水后所想之事:

黄河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民族遭受的磨难→ ③ → ④ →徐显明过黄河感慨流泪

14.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中一处细节描写具体分析。

15. 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语言特点。

【答案】13. ①黄河及两岸空廓而寂寥②浑龙似的黄河一扭腰身转出一个大锐角③在山大与听众共诵《民歌》④流沙河吿诉“我”他读《黄河》的感概

14. 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细节分析:

【示例一】“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这个细节表现了“我”触摸黄河水时紧张、激动又谨慎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示例二】“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滾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这个细节中,“我”投名片的系列动作,写出了“我”投入祖国怀抱的虔诚,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示例三】“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常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这段文字描写了女儿认河后“我”流泪的细节,写出了“我”愿望实现后,既伤感又欣慰的复杂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示例四】“回到高雄,我才把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这段文字描写了“我”刮泥土、珍藏泥土的细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15. 文中画横线语句长短句相结合,句式富于变化,节奏感强;运用反问句式,增强语言的气势。

【解析】

13. 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锁定有效信息范围,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对筛选出的信息认真比较,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相关的词语句子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触摸河水前所见之景”可对文章4~7段内容筛选并概括所见的景色。“触摸河水后所想之事”结合文章的最后两段的内容概括。

点睛:筛选信息有三个原则:①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

14.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手法的分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文章中的叙事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文章通过细节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之情。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作答时,找出细节描写的内容,结合文章的中心,紧扣语段分析即可。答题格式:词语(动词、形容词)+表达情感。

15. 试题分析:考查景物描写的语言特点。解答时可以从语言的形象活泼,清新柔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炼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含蓄隽永,语言柔美,富有诗意等方面分析。文章中画线语句采用了长短句相结合,使句式富于变化,节奏感强;同时运用反问句式,增强语言的气势,抒发了作者触摸黄河的兴奋之情。据此理解作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廊·亭·桥

陈从周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一千多年前的唐诗,就点出了廊在庭院中的妙用。我国古代建筑的单体与单体之间,必依靠廊来作联系,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在园林等风景区,则更是因地制宜,巧于安排,构筑了曲直、高低、爬山、临水等多种式样的廊。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隔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像驰名中外的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漫步其间,得以饱览昆明湖的湖光景色。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扬州西园前的香影廊,未至其境,名已醉人。

至于苏州沧浪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令人遐思无限。扬州园

林主体建筑用楼,其廊亦作楼式,即复道廊,形成了多层的游览线,寄啸山庄是为佳例。廊之运用得当与否,有关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尤其在可有可无之间,益见功力。即竹廊三折,雅素无华,亦必婉转宜人。至于千步长廊,闿爽平直,则又为别调了。

人们在旅途间,或在游览中,每见一亭,总想小憩片刻,借以恢复暂时的疲劳与观赏四周的景色,即“亭者,停也”。同时,因为它本身形式的丰富多彩,成为点缀风景的主要建筑小品之一。

亭之美,除造型外,还在于所处之景与所对之景,水边亭、山际亭、林间亭、花畔亭、桥上亭、廊中亭,地位不同,景因而异。伫云亭、快雪亭、待霜亭、牡丹亭之类,又因时而殊。可见亭之构筑非孤立的一座建筑物。

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月。北京的景山五亭,为城内的最高点,每到北京的人,常为它所吸引,必登高一快,以饱览首都景色。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亭名“与谁同坐轩”,小亭临流,静观自得。笠亭如盖,半枕山腰。而网师园之月到风来亭又正点出此亭观景之妙。

至于亭的形式,真是变化多端,可分方、圆、多边、海棠、梅花等等多种。按材料的不同,又有饶多野趣的茅亭、雅洁玲珑的竹亭、庄严凝重的石亭与翚飞多姿的木构亭,它在园林建筑中展示了最美丽的一页。

桥,古代称为“河梁”,是架在水上的行道,虽属解决交通问题的一项工程,但是聪敏的我国古代人民,总是设法把它和生活、感情、艺术结合起来,是那么富于诗情画意。“小桥流水”足以令人想望江南水乡景色,而风景区的“断桥残雪”、交通要道的“卢沟晓月”,又使人必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而园林中的桥,正是建筑艺术中的精品。北京颐和园十七孔长桥卧波,陆水之间,平分秋色,为该园增添上几许光彩。晶莹如雪的玉带桥,一亭翼然的石桥,轻轻地划破了湖面的平整,淡淡地点醒了山影的静穆,又烘托了四时佳景。

江南园林之桥,以雅洁精巧取胜。玲珑空透的拱桥,崛起空间,人桥倒影,更显得山高水阔,而水平线条的梁板石桥,则贴水而过,观赏游鳞莲蕖,益得情趣。苏州拙政园是以动观为主的园林,曲桥不但使水面分隔空间,更与曲廊一样起着“桥引人随”的作用,其分庭妙运,思致相同。网师园园小而精,以静观为主,廉泉桥小小一拱,横枕涧上,隐处园隅,安排得那么妥帖,游着至此,往往留步。

美丽的中国园林桥梁,形式丰富多姿,有梁式桥、拱桥、浮桥、廊桥、亭桥等,在世界建筑艺术上放出一种独特光彩。

(略有改动)16.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园林等风景区中的廊、亭、桥各有怎样的作用?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2)廊的运用有哪些原则?亭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17. 文章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选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

18. 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试简要分析。

【答案】16. (1)作用: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桥将人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使风景区更具诗情画意。

共同特点:形式多样,富于变化。

(2)廊的运用原則:因地制宜,考虑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亭之美的体现:造型美,以及与所处之景、所对之景和谐相融之美。

17. 【示例一】在介绍亭时,以北京景山五亭、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为例,具体说明了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的“点景”与“引景”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示例二】在介绍桥时,以苏州拙政园曲桥为例,具体说明“桥引人随”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8. 示例:如介绍廊时,用了“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等四字短语,准确地概括了廊在园林中所起的作用,用语典雅,富有韵味。

【解析】

16. 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从文章中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比较,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相关的词句作答。若内容过多,也可以采取对内容进行简单概括的方法作答。本题中的两个小题,根据题目的要求筛选相关语句概括作答即可。

17. 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举例子:通过列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选择文章中的任一举例子的内容,结合说明对象分析其作用即可。

18. 试题分析:考查对语言特点的分析。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四字短语”的语句,从说明的内容、句式特点、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一)综合性学习

19. 班级拟开展“说教养”主题演讲活动,请参考下列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写一篇不超过200字的演讲稿。

【材料一】教养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有教养的人必具有良好的外在行为和美好的道德品质。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

【材料二】待人要谦虚,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傅雷)

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利哈乔夫)

【材料三】周总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与身边服务人员一一握手道谢。

李鸿章出使俄国,在公开场合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颜面尽失。

【答案】示例:

今天,我演讲的題目是“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什么是教养呢?教养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徳修养。有教养的人必具有良好的外在行为和美好的道德品质。周总理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他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与身边的服务人员一一握手道谢。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加强自我修养,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做到待人谦虚、礼仪得体、遇困难不气馁、有成绩不骄傲。同学们,让我们都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吧!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应用文的写作。演讲稿要依据活动主题“说教养”来确定表达的内容,可结合题目中的材料来写。写作时,尽可能地使用短句。演讲稿的特点:⑴针对性。演讲稿的内容是听众最关心、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表达方式也因人而易,十分注意效果。⑵鼓动性。演讲的目的是感动听众,说服听众,以情感人,激发共鸣,争取最好的宣传效果。⑶有声性。演讲稿要能将无声文字通过演讲者声情并茂的演讲变为有声语言。要好说、好听、好懂、好记,写得琅琅上口,讲得悦耳动听,通俗易懂,幽默风趣。(二)写作

20. 请以“小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小事

人的一生中,要经历许多事,有开心的,难过的,悲伤的……而在我脑海中有许多的事,不少已被流水般的时光冲得模糊了,可有一件事却使我怎么也忘不掉。

那天,我去学英语,途中经过了街心花园。那里,人山人海,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当然也少不了乞丐。我看了看时间——嗯,还早,溜一圈再上课。我左顾右盼,马路边,人们有的在遛狗,有的在与小贩讨价还价,有的在逛商店,还有的在等公交。

就在我观察的时候,走来了一位青年,他经过了我,径直向乞丐走去。那人要干嘛?难道要找乞丐麻烦?我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生怕放过他。

那人走到乞丐面前——乞丐是一位面孔黄瘦,类似皮包骨,断臂的可怜老人。那青年摘下墨镜,用那英俊的脸上挂着的嘴说:“大爷,您看都入冬啦,您还穿这么单薄,会生病的。首页这么瘦,营养都没有。”老人盯着他,盯着眼前这奇怪的人,“来,收好这点钱,去买些好吃的和一些厚实的衣服。”

我张大了嘴,那不是普通的一角,不是一元,更不是十元,那是一张百元大钞!那老人机械地点了点头,看来,他还没回过神来。

我离开了街心花园。一身正统的西装,一张英俊的脸,戴一副墨镜,一颗热情的心,我记住了。我要永远记得这件事,让它成为我以后帮助他人的动力!

这件小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扎了根,烙了印……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小事”。试题返璞归真,没有审题障碍,单个词语作题目,其本身就是题眼。文章的立意具有较强的导向性,旨在引导考生关注身边的凡人、小事,并善于发现小事背后的价值。如:小事中显真情,细微处见大爱,平凡中蕴哲理等。选材可写一件事,也可写同一主题且有关联的几件事。无论选择哪方面的素材作文,都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挖掘生活中的“闪光点”。从体裁来看,各类体裁都适合,选取最能驾驭的文体,运用最熟悉的素材,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抒发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点睛: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不能错误地理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第三,选材要精当。要围绕着中心来选择材料,

运用那些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或论述得透彻有力。写作时,依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要突出表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结构文章时,注意内容上起、承、转、合,最好能写出文章的“波澜”;能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小事情揭示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语言上,要准确通顺,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

二、现代文阅读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我们都没有辜负青春

程丽芬

①那年,我考到城里的高中,母亲不放心我寄宿学校,把我托付给远房亲戚家。虽说是亲戚,但平时不大走动,关系其实很疏远。

②第一天是母亲送我去的,我们背着米、拎着菜籽油。母亲脸上挂着谦卑的笑容,让我叫那对中年夫妇“舅舅”“舅妈”。舅舅是母亲的堂弟,在一家公司当经理,还是挺热心的。

③我就这样在亲戚家住下了,早饭一般我都自己出去买着吃,中午和晚上在学校吃。母亲每周都会来看我,买些零食和生活用品给我,走时总要关照我:“在别人家住着,要眼勤手快。”我努力做一个听话的孩子,抢着帮他们打扫卫生,可是,生活还是有颇多不便。④晚上洗澡,时间长一点,就听见舅妈在门外扯着嗓门问:“芬,你洗好了没有啊?”我匆匆洗好出来,她喋喋不休道:“现在城里都是按人均用水收费的,多用了水就要多给钱。”

⑤有一天晚上我看书时不小心睡着了,舅妈早晨开门进来问:“你是不是一晚上没有关灯啊?”我害羞地点点头说:“昨晚看书太晚睡着了,忘了。”若是母亲知道我这么努力,估计会表扬我吧。但是那天晚上放学回家,一开灯,忽然发现房间暗了许多,再一看,原先的大灯泡已经被一个节能灯替代了,就着那灯光,恍惚着看书,眼睛很吃力。

⑥我觉得委屈,但不好说什么,毕竟住在别人家里,寄人篱下的生活,总要守点规矩的。于是我就尽量在学校把作业做好,洗澡的事情可以忍忍,但书不能不看。在外面转悠了几圈,发现离学校不远的一家眼镜店门口可以看书,落地玻璃透出强烈的灯光,窗外正好有一个台阶,是个不错的地方。

⑦第一天,我发现有一个女孩也在那儿,她扎着马尾,衣服和书包都很旧,但很干净。我们相视一笑。笫二天,她跟我打了声招呼:“嗨。”我们慢慢熟络,聊的话题也多了。她叫蕾,威绩很好,她母亲生她时难产去世了,父亲是个锅炉工,经常上夜班,用微薄的工

资供她上学。她很懂事,七八岁时就自己煮饭炒莱,家务活她基本都会做。她随身带着一张她母亲的照片,她说想母亲时就会拿出来看看,她相信母亲会保佑她的。她来这儿学习是为了节省家里的电费。尽管她的命运让人同情,但她一直都很乐观,总是充满活力。我们一起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互相鼓励,相约将来一起考大学。她总会让我想起峭壁上的小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都不屈不挠,努力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⑧有一天,我再去眼镜店门口看书的时候,发现台阶上有一张卡片,是蕾留下的。她说她父亲在上班时出了意外,不能供她上学了,希望我好好珍惜上学的机会,无论多苦多难都要坚持下去。

⑨她给我留了一个地址。高中毕业后我特地去找过她,那是一条很破旧的老街,已经准备拆迁了。然而,她没有在那里,也没有人知道她的下落。

⑩当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多希望能和蕾一起分享,可惜她早已杳无音讯。

?多年后的一天,在某个超市门口,我敏感地觉察到身后有一双眼睛在盯着我。我回头一看,怔了怔,竟然是蕾。她胖了些,面色也红润了不少,衣着打扮看起来不错。她说她现在在深圳定居,那年她父亲出了意外不久就去世了,之后她就跟着表姐去了深圳打工,刚到那儿时人生地不熟,没有文凭,只能在服装厂里做最基层的活,又累又脏。但她不服输,不想就此认命,于是参加了自考。

?我能想象这样的画面:一个花季少女,不愿向命运低头,一边是繁重的体力活,一边还要下班后努力学习,紧握梦想不放手。

?的确,蕾就是这样一个努力上进的女孩。老天不会亏待每一个努力的人,三年时间,她拿到了自考文凭,应聘进了一家公司做会计。她在那里遇到了自己所爱的人,两个人一起奋斗,如今在深圳已有房有车,这次回来是想在老家买套房子,偶尔回来有个落脚的地方。她说她留恋这儿,这儿有她的青春和太多的回忆,将来她会回来养老。

?峭壁上的小树,如今已长得枝叶茂盛,未来就算有再大的风雨,也不会让它畏惧。

?我们都没有辜负青春,在各自的人生路上努力奔跑,以各自的方式盛放美丽的梦想。希望这份力量一直延续下去,让我们今生永无所惧。

(选自《文苑·感悟》2019年第1期)(1)蕾是一个努力上进的女孩,阅读全文,请按时间顺序梳理出蕾所经历的事件,将表格内容填写完整。(每空限10字以内)

①晚上洗澡,时间长一点,就听见舅妈在门外扯着嗓门问:“芬,你洗好了没有啊?”

②我害羞地点点头说:“昨晚看书太晚睡着了,忘了。”

(3)说说第?段在文章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5)你从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1)父亲出意外,中断学业;一边打工一边自考;在深圳有房有车

(2)①“扯”是动词,意思是“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洗澡时间长一点时舅妈故意叫喊制止“我”的情景,体现了舅妈对“我”的不满与排斥,侧面表现了“我”高中寄宿舅妈家时的委屈和苦楚。

②“害羞”是神态描写,意思是“因胆怯、怕生或做错了事怕人嗤笑而心中不安;怕难为情”。文中指“我”因熬夜看书不小心睡着忘了关灯,面对舅妈的询问时不好意思的心理,为后文大灯泡被一个节能灯替代,我”只能去眼镜店门口看书的情节埋下伏笔。

(3)结构上:与第⑦段末句相呼应。内容上:一语双关,把家境贫寒、生活艰难的蕾比作“峭壁上的小树”,“枝叶茂盛”喻指蕾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幸福生活,借小树表现出蕾努力上进、不畏艰难的性格,赞美了蕾坚毅顽强的美好品质

(4)示例:这是作者对自己青春岁月的总结,也是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期望。“我”和蕾都在艰难的青春岁月里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不屈服、不低头、不懈怠、不惧雨打风吹,勇敢追梦,实现梦想,拥抱美好。

(5)示例:青春时期总会有挫折、有痛苦,人生不可能处处美好,我们面临着竞争激烈的中考,只有拼尽全力,才是对青春的不辜负,不要让自己的青春在平庸中度过。

【解析】【分析】(1)高中时“她说她父亲在上班时出了意外,不能供她上学了”;“那年她父亲出了意外不久就去世了”之后“她就跟着表姐去了深圳打工”“但她不服输,不想就此认命,于是参加了自考;如今“在深圳已有房有车,这次回来是想在老家买套房子,偶尔回来有个落脚的地方。”作答即可。

(2)①“扯”拉;不拘形式不拘内容地谈。这里是“我”寄居在舅妈家,因为洗澡时间长,舅妈担心水费多,而故意大喊,表现了舅妈对“我”的不满和寄宿舅妈家时的委屈和苦楚。

②因为睡着了是一晚上没有关灯,浪费了舅妈就的电费,担心舅妈责难,“害羞”是人物的神态描写,表现“我”因撒谎的不好意思的心理,才有了后文只能去眼镜店门口看书的情节。

(3)此段结构上,与前文“她总会让我想起峭壁上的小树……努力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相呼应,结构严瑾;内容上,此段运用议论抒情的方式,一语双关,家境贫寒、生活艰难的蕾比作“峭壁上的小树”,“枝叶茂盛”喻指努力的结果,表达了作者对“努力上进、不畏艰难”美好品质的赞美;表现了文章的主旨。

(4)文章通过对自己和蕾所经历的事件的叙述,告诉我们面对生命中的坎坷、磨难、困境,我们要以不屈服、不低头、不懈怠、不惧雨打风吹的态度,坚强面对,就会实现美丽的梦想。

(5)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结合具体事例,紧扣“青春”“努力奔跑”“梦想”关键词来谈。

故答案为:⑴父亲出意外,中断学业;一边打工一边自考;在深圳有房有车;

⑵①“扯”是动词,意思是“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洗澡时间长一点时舅妈故意叫喊制止“我”的情景,体现了舅妈对“我”的不满与排斥,侧面表现了“我”高中寄宿舅妈家时的委屈和苦楚;②“害羞”是神态描写,意思是“因胆怯、怕生或做错了事怕人嗤笑而心中不安;怕难为情”。文中指“我”因熬夜看书不小心睡着忘了关灯,面对舅妈的询问时不好意思的心理,为后文大灯泡被一个节能灯替代,我”只能去眼镜店门口看书的情节埋下伏笔;

⑶结构上:与第⑦段末句相呼应。内容上:一语双关,把家境贫寒、生活艰难的蕾比作“峭壁上的小树”,“枝叶茂盛”喻指蕾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幸福生活,借小树表现出蕾努力上进、不畏艰难的性格,赞美了蕾坚毅顽强的美好品质;

⑷示例:这是作者对自己青春岁月的总结,也是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期望。“我”和蕾都在艰难的青春岁月里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不屈服、不低头、不懈怠、不惧雨打风吹,勇敢追梦,实现梦想,拥抱美好;

⑸示例:青春时期总会有挫折、有痛苦,人生不可能处处美好,我们面临着竞争激烈的中考,只有拼尽全力,才是对青春的不辜负,不要让自己的青春在平庸中度过。

【点评】⑴内容的整体感知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首先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的情节,然后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概括关于事件;

⑵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能力。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对于修辞,不仅能判断,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⑶本题考查段落语句的作用分析。某一段落或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是: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结构上作用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

⑷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语境去思考,答出其表面义与深层含义;

⑸本题为阅读启示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围绕文章主题来表述即可。语意清晰,语序连贯。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香椿的味道

李红霞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

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选自《人民周刊》2017年5期,有删改)(1)通读全文,以“香椿”为线索,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盼香椿→________→炸香椿→________

(2)从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3)第④段描写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谈谈你对“香椿的味道”的理解。生活有百味,联系生活,说说哪一种“味道”让你印象深刻,说一说原因。

【答案】(1)扒香椿;吃香椿

(2)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香椿芽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在枝尖绽放时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香椿树比作老者,把香椿芽比作蝴蝶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初绽时的美丽,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3)通过对母亲的一系列动作生动传神(描写细腻),表现了母亲技艺娴熟(做事利落、

勤劳能干)。

(4)①香椿本身的味道、母爱的温暖、童年的快乐、春天的味道。

②示例一:红烧肉的味道。红烧肉是爸爸的拿手好菜,但他在外地工作不能经常回家,每次回家都给我做香喷喷的红烧肉,那里面有父亲的味道。

示例二:眼泪的味道。眼泪中不只有苦涩与悲伤,它是经历风雨与挫折的见证,让我更加自信坚强。

【解析】【分析】(1)文章以“香椿”为线索,依次写了我盼香棒,然后是扒香椿,母亲为我炸香椿,最后写我吃香椿。

(2)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与比喻两种修辞,选择其中的一种结合句意来分析即可。如:把香椿树比作老者,把香椿芽比作蝴蝶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初绽时的美丽,表现了作者的愉悦心情。

(3)解答此题先找出动词,结合人物的身份与行为目的来分析。母亲先是“择好、码好,洗净,腌一下”,然后打鸡蛋、和面、搅匀,再炸。一系列的动作井然有序,可见母亲的技艺娴熟。

(4)结合本文的内容来看,标题本义指香椿本身的味道,文章主要写了母亲为自己做香椿,自己童年时对香椿的痴迷,而且还是爱吃故乡的香椿,可以看出这里的味道,还包括母爱的温暖、童年的快乐、故乡的眷恋,还有那独特的春天的味道。第二问考查学生拓展延伸及个性解读的能力。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的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均可。可写妈妈做的各种食物的味道,如手擀面、饺子、葱花油饼等,或是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故答案为:⑴扒香椿;吃香椿;

⑵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香椿芽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在枝尖绽放时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香椿树比作老者,把香椿芽比作蝴蝶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初绽时的美丽,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⑶通过对母亲的一系列动作生动传神(描写细腻),表现了母亲技艺娴熟(做事利落、勤劳能干)。

⑷ ①香椿本身的味道、母爱的温暖、童年的快乐、春天的味道。

②示例一:红烧肉的味道。红烧肉是爸爸的拿手好菜,但他在外地工作不能经常回家,每次回家都给我做香喷喷的红烧肉,那里面有父亲的味道。

示例二:眼泪的味道。眼泪中不只有苦涩与悲伤,它是经历风雨与挫折的见证,让我更加自信坚强。

【点评】⑴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的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注意一是由于事件的复杂性,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二是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⑵本小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别和使用效果。不难判断出拟人和比喻,答题关键点在于结合

句子的具体内容并深入到作者思想情感、文章主旨的分析层面。

⑶再记叙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情节安排等等要素都是指向一个写作意图:文章主旨。本小题通过考查人物行为动词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

⑷本小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紧扣题目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与一个窃车贼的通信

(德国)内尔比

尊敬的布劳恩先生:

您一定已经发觉您停在歌德大街的那辆蓝色小轿车被人偷走了。我就是那个窃车贼。我一向喜欢与被偷的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所以我向您提出以下建议:您的车里有一个装着信件与公文的皮包。这个包对我毫无用处;然而对您,我想,必定十分重要。我将为您把这个包放在歌德大街四号的后面,如果您也把您的轿车证件放在那里的话,您给我的回信也可一并放在那里。

非常感谢。

您的窃车贼

一九六四年四月三日于法兰克福尊敬的窃车贼先生:

我急需那些公文,因此我接受您的建议。我的,也就是您的蓝色四座轿车的证件可以在今晚十二点去歌德大街四号后面取。

谨致敬意。

马克斯·布劳恩

一九六四年四月五日于法兰克福尊敬的布劳恩先生:

本周您的轿车必交的分期税款真的高达二百四十六点九七马克吗?

您恭顺的窃车贼

一九六四年四月七日于法兰克福尊敬的窃车贼先生:

我非常遗憾地告诉您,您必须在本周内到税务局去付清那笔分期税款。拖欠税款会被可扣以很高的罚款。

谨致崇高敬意。

您的马克斯·布劳恩此外:请勿忘记向西克瑞塔斯保险公司交纳汽车保险费。

一九六四年四月九日于法兰克福尊敬的布劳恩先生:

请您原谅我又写信前来打扰。我只是想问一下,十二至十四升汽油够这辆轿车用吗?另外,左后轮好像有些漏气。

谨致敬意。

您的窃车贼

一九六四年四月十日于法兰克福尊敬的窃车贼先生:

我完全忘了写信提醒您,我的,也就是您的汽车,必须立即更换新轮胎。汽车的耗油量您说得很正确。现在您一定已经发现了这是一辆老掉牙的破车了吧?就您的职业而言您一定常常用车,为了您的安全我建议您快换上新的阀门。

您的马克斯·布劳恩

一九六四年四月十二日于法兰克福尊敬的布劳恩先生:

税务局令我在十天之内补交税款六百九十八点五七马克。另外,车座的软垫坏了,左转弯指示灯也失灵了。您能给我推荐一个又小又便宜的停车房吗?最好车房里的温度高一点,因为马达很难启动。现在我停车得花五十马克。

谨致诚挚的谢意。

您的窃车贼

一九六四年四月十八日于法兰克福尊敬的窃车贼先生:

您别无选择,只有如数交付税款。另外,昨天夜里我突然想起刹车已经失效。您马上去检查一下。还有,如果遇到像现在这样的坏天气,您一定得去把车顶修一修。

您恭顺的马克斯·布劳恩又:关于停车房我提不出什么好建议。我一向是把车停在露天的。

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三日于法兰克福尊敬的布劳恩先生:

我偷了您的汽车,却吃足了您的苦头。福无双至,福不单行,昨天变速器又坏了。我这个地道的小偷又怎么承担得起这许多款项呢?我请求您收回这辆汽车,我会付给您一笔为数不多的赔偿费。衷心希望您能接受我的建议。

谨致最崇高的敬意。

您的窃车贼

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五日于法兰克福尊敬的窃车贼先生:

您突然做出如此生硬的决定,打断了我们友好的通信,令人十分遗憾,您偷走了我的汽车,我才弄清了上帝给我一双脚是用来做什么的。我又开始四处漫游。我现在已减肥达数磅之多,心脏情况正常,“经理病”于我已经久违。现在我很少有客人,经济情况大为好转。可突然您要把汽车还给我!对此我绝不会加以考虑!就是您向法院提出起诉,我也绝不会答应。

此外,我从不接受偷来的东西。

谨致最崇高的敬意。

您的马克斯·布劳恩

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八日于法兰克福(1)通读全文,说说小说开头中出现窃车贼给车主写信这一情节的作用。

(2)下列选项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A. 小说没有典型的情节,以窃车贼和失主互通书信的形式来反映社会问题。

B. 窃车贼由于社会的谴责,出于良心的发现想把车归还给失主。

C. 车主人是一个幽默的人,不愿接受丢失的车子,是由于自己不需要车子了。

D. 小说塑造了窃车贼和丢车者的故事,故事荒诞又发人深思。

(3)小说结尾出现“丢车者拒绝接受窃车者归还车”这一结局,试分析具体原因。

(4)小说除了情节的荒诞外,还有极强的讽刺性,结合生活体验,说说小说的深刻含义。【答案】(1)交代窃车贼想用装信件和公文的皮包交换轿车的证件的原因,引出下文窃车贼与车主互通书信的情节。

(2)B,C

(3)①丢车者想教训窃车贼,做坏事就付出代价。②丢车者习惯了没车的生活,不想因为车子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③增强小说的悬念和讽刺性,让人读来捧腹大笑。

(4)示例:小说告诉人们不择手段得到的利益必将会带来痛苦,同时也讽刺了社会中名目繁多的收费给百姓带来的生活负担,呼吁社会要弘扬正能量。

【解析】【分析】(1)小偷信中提到“您的车里有一个装着信件与公文的皮包。这个包对我毫无用处;然而对您,我想,必定十分重要。”“如果您也把您的轿车证件放在那里的话,您给我的回信也可一并放在那里。”可知小偷写信的目的是想用很重要的公文包换取交换轿车的证件,引出下文车主回信的情节。(2)BC错误,窃车贼由于支付不起各种费用而想退还车子,车主人是由于车子已成了自己的累赘而不愿接受车子。

(3)窃贼偷了东西,还想要挟车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您偷走了我的汽车,我才弄清了上帝给我一双脚是用来做什么的。我又开始四处漫游。我现在已减肥达数磅之多,心脏情况正常,……经济情况大为好转。可突然您要把汽车还给我!对此我绝不会加以考虑!就是您向法院提出起诉,我也绝不会答应。此外,我从不接受偷来的东西。”这是车主的理由,丢车者想教训窃车贼,想让他付出代价。车主习惯了没车的生活;这样的结尾出乎意料之外,增强悬念和讽刺性。

(4)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解此类开放性试题:要紧扣文章的主旨;要紧密联系实际谈感想和认识,要真切,从生活中来,态度要正确、鲜明。小说是想告诉人们,不可做坏事,做了坏事是要受到惩罚的,通过揭示社会的种种不合理,呼吁社会要弘扬正能量。故答案为:(1)交代窃车贼想用装信件和公文的皮包交换轿车的证件的原因,引出下文窃车贼与车主互通书信的情节。

(2)BC。

(3)①丢车者想教训窃车贼,做坏事就付出代价。②丢车者习惯了没车的生活,不想因为车子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③增强小说的悬念和讽刺性,让人读来捧腹大笑。

(4)示例:小说告诉人们不择手段得到的利益必将会带来痛苦,同时也讽刺了社会中名目繁多的收费给百姓带来的生活负担,呼吁社会要弘扬正能量。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小说开头段作用的能力。小说开头段的作用是: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揭示主题等。答题时要在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开头段的内容分析其在展开情节方面的作用。

(2)本题考查对小说总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一是要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二是要理解重点语句表达的意思,三是要能够理解小说的主旨,四是要分析小说的写作顺序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