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清章回小说的若干特征

明清章回小说的若干特征

明清章回小说的若干特征
明清章回小说的若干特征

明清章回小说的若干特征

中国古代小说分类

子部小说,即笔记小说

传奇小说

话本小说,基本上都是白话短篇小说

章回小说,基本上都是(白话)长篇小说

陈文新对《金瓶梅》为世情小说异议。人情小说包括:世情小说、才子佳人小说、艳情小说。

一、《水浒传》与《三国演义》在类型方面的重要区别。

A.非历史性的情节在两部小说中的地位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都是从宋元“讲史”中演变过来,都依据了一定的历史事实,《三国演义》中中,历史事实在占支配的地位,而《水浒》则不然。

非历史性的情节在《三国演义》当中究竟起何种作用?

非历史性的情节主要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感情倾向,而不是为了改变历史的进程。而非历史性的情节不影响历史情节。如赤壁之战中加入了“草船借箭”情节,表现出诸葛亮的聪明智慧,衬托出周瑜的心胸狭小。

非历史性的情节在表达上有何特点?

《三国演义》中所有的历史事实的展现都是粗线条的,所有的非历史性的情节都是细节的,粗线条的表现占主导地位,细节的表现占次要的地位。《水浒传》中非历史性的情节占据主导地位,即细节占主导地位。

陈文新老师观点:《水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小说家的小说,而《三国》还不能说是小说家的小说。

B.关于悬念的处理

是否是生活化的悬念。《三国》是非生活化的悬念,《水浒》是生活化的;《三国》中的悬念都是和诸葛亮联系在一起的。表现在“精囊妙计”、“出人意料”的效果(如:布置作战任务从不商讨,常“如此、这般···”)。这种悬念的设置纯属于讲故事的技巧,是非生活化的,与《三国》的品格相联系的。《水浒》的悬念不是任何人的特权,悬念的设置很巧妙,不易发现。如第28回武松入狱一段故事的描写。《水浒》悬念的设置是生活化的,其手法远高于《三国》。

C.第三人称限制叙事的使用

《三国》中,仅描写诸葛亮时(“三顾茅庐”)用了第三人称来叙事,第三人称有助于塑造超凡的人物;有助于展开神秘的情节;能把较为松散的情节处理得相对紧凑。这三种效果都用于写诸葛亮。

《三国》中人物的出场很随意,诸葛亮人物的出场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造成人物的神秘性,和其他情节相比是细线条的,和《水浒》相比依然是粗线条的。《水浒》中第三人称叙事较短,但效果更好。比如回目“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看似情节丰富,篇幅很长,实则第三人称叙事很短,但却把“大闹”写得透彻。可以看出在《水浒》中第三人称叙事更加细节化,与《三国》形成鲜明区别。

D.人物语言

《三国》中只有刘备集团中,诸葛亮、张飞、关羽的语言有个性化的特点。其他人物如曹操集团的语言是理性的(历史演义要把历史经验教训总结出来,借人物口吻来表达出来),众多人物说话的强调、风格是雷同的。

《水浒》人物语言是个性化的语言,特别鲁智深、李逵、武松的语言极具个性。

E.其他方面。

结构;

题材区别:表达观念区别,《三国》政治、军事斗争的智慧,《水浒》108将英雄豪侠闯荡,历史演义与英侠小说的区别。

二、《水浒传》与《金瓶梅》的重要区别。

《水浒》是英侠传奇小说,《金瓶梅》为人情小说(也称“世情书”)

《水浒》与《金瓶梅》的联系:

1.《金瓶梅》中数位重要人物由《水浒》中借鉴而来。《金瓶梅》从武松打虎开始写起至武松为兄报仇与《水浒》雷同。

A.将武松形象重新塑造。在《水浒》中作为豪侠的代表,成为侠义的化身,无往而不胜。《金瓶梅》大加改造(怕疼,是豪侠和常人的区别),其原因是小说宗旨不同,《水浒》要写英雄的豪侠,《金瓶梅》是站在常人的角度来写豪侠,豪侠是没有家庭观的、不可爱的。

B.杀人描写的区别。《水浒》对杀人的描写乐此不疲,没有血性味,为了符合奔放的风格。《金瓶梅》中杀人镜头的从生活化的角度描写充满了血性味。

C.人物性格的多面性的区别。《水浒》不倾向于写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好汉与恶人的性格泾渭分明。《金瓶梅》中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比如西门庆性格的复杂性与多面性,更多地写出了常人的一面。

三、历史演义小说、英侠传奇小说与人情小说之间的不同之处。

A.价值观念不同。历史演义是面对政治军事斗争的历史智慧来作为写作的核心对象,英侠传奇是面豪侠世界的来写作,人情小说面对常人的世界。写作对象不一样,价值观念不一样。

B.表达方式不一样。

《先秦时期的阶段特征》复习学案

《先秦时期的阶段特征》复习学案 教学目标: 记忆并掌握有关世官制、分封制、宗法制的相关基础知识; 了解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概况,归纳总结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及其观点,分析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条件。 学习重点:先秦时期核心知识点的记忆和运用。 学习难点: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历史材料,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阅读、理解、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 二、自主学习 先秦时期的政治 【分封制】 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②目的:。 ③分封对象:,,。 ④权力:对分封的土地和人口具有 ⑤义务:、、。 ⑥影响:①初期:利: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②

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 【宗法制】 ①内容:宗法制按照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②以关系的亲疏,等级森严,形成了;继承。 ③影响: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对后世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日常生活观念产生了影响,如修族谱、祭拜祖先、寻根问祖等。 【世官制】 先秦时期的经济 【农业】 ①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 ②生产工具: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和。 ③土地制度:商周时期实行制。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确立了制 ④水利工程: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郑国主持 【手工业】 春秋时期,出现了。 春秋战国时期,家庭手工业,、三者并存。 【商业】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商周时官府垄断商业,

春秋时官府垄断被打破,出现了商品市场和大商人,战国时出现了新兴商业城市。城市出现商业集中的趋势 先秦时期的思想——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 战国时期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物质条件。 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时代大背景,社会历史需要重新认识,百家争鸣是历史变动在认识上的表现。 各国的政治变革与互相竞争需要理论指导。在尖锐的斗争中,实力无疑是基础。然而,没有合宜的谋略,优势也可能转为劣势,所以当时统治者对人才智谋相当重视。 当时诸侯国纷争林立,政治空隙比较多,思想自由宽松,环境便于知识分子自由讨论问题,施展才华。 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的思想家。 不同阶级、阶层对社会变革现实发表不同看法,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实际是经济基础变革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必然反映。 【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道家

古代文学 元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

韩山师范学院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考试试题(A卷)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水浒传》的全书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明初杂剧作家40多人,以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3.首用魏良辅改进后的昆腔演唱的传奇是梁辰鱼的_______ 4.吴江派代表人物沈璟作有传奇17种,合称_________ 5.全面而系统地论述戏曲创作和表演的第一人是_________ 6.《窦娥冤》以东海孝妇为原型,东海孝妇的故事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_________卷五之_________《贵德》7.《桃花扇》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 8.《红楼梦》的版本分为“脂本”与_________两大系统。9.元杂剧的文学要素分为_________与_________两部分10.红楼梦的研究学派大致有小说批评派、____、____三派11《三国演义》所根据之史书是陈寿的《三国志》与___的12.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 ____ 13.“小说”这一名称最早见于_________的_________篇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单选多选不定)1.《三国演义》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然而历史上对曹刘双方的倾向却常有变化。下列哪些作品与《三国演义》同样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A.陈寿《三国志》 B.习凿齿《汉晋春秋》 C. 朱熹《通鉴纲目》 D.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2.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关汉卿的公案剧:() A.《窦娥冤》 B《蝴蝶梦》 C. 《鲁斋郎》 D. 《哭存孝》3.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古南戏当中的负心戏:()A.《赵贞女》 B.《王魁》 C.《状元张叶传》 D.《张协状元》4.《三国演义》版本众多,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是:A.嘉靖壬午本 B.万历至天启年间的诸本C.毛宗岗本 D. 崇祯本 5.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明末清初的白话短篇小说()A.《石点头》B《欢喜冤家》C《西湖二集》D.《六十家小说》6.小山乐府是()的作品 A. 贯云石 B. 张养浩 C. 乔吉 D. 张可久 7.王士禛倡导() A. 神韵说 B. 格调说 C.性灵说 D. 肌理说8.《四声猿》最能代表徐渭的杂剧艺术成就,其中()当属四部之冠 A《雌木兰》B.《狂鼓史》 C. 《玉禅师》 D. 《女状元》9.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河北作家群的创作() A《看钱奴 B.《柳毅传书》 C.《张生煮海》 D.《老生儿》10.清初各类小说中,数量最多的是() A. 才子佳人小说 B.历史演义小说 C.英雄传奇小说 D.世情小说 三、名词解释(共10分) 1.拟话本 2.戏曲 3.明传奇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简述元杂剧剧本的形式 2.简述《牡丹亭》的戏剧冲突3.简述《三国演义》的战争艺术 4.简述《西游记》幽默讽刺与诙谐有趣的风格 五、论述题(共30) 1.论崔莺莺 2.试论《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韩山师范学院二00六学年度第二学期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A)一、填空题(每空分,共10分) 1.珠串式链式结构 2.朱权、朱有燉 3.《浣纱记》 4.《属玉堂传奇》5.李渔 6.《说苑》、《贵德》7.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8.程本9.唱词、宾白 10.索隐派、考据派11.裴松之、《三国志注》12.《金瓶梅》13.《庄子》《外物篇》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单选多选不定,多选题多选少选俱不给分) 1. BC 2. ABC 3. ABCD 4. A 5.ABC 6.D 7.A 8.B 9.AB 10.A 三、名词解释(共10分) 1.(3分)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这类白话短篇小说有人称之为“拟话本”。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 评分标准:时间,文人模仿、独创,白话短篇小说,鲁迅的归类必须全部具备,缺一项扣1分 2.(3分)戏曲:中国传统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种因素而以音乐和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 评分标准:传统戏剧形式,各种因素、主要表现手段必须全部具备,缺1项扣1分 3.(4分)明传奇:是在宋元南戏基础上,兼取北曲杂剧的成果发展而成戏曲形式。其特点如下:一、情节繁多、篇幅长至四五十出以上;二、传奇分出,每出标写题目;三、南北合套普遍;四、建立了南九宫或十三调的音乐体系;五、角色分工更细,被统称为江湖十二角色。 评分标准:如何发展而来,各条特点必须全部具备,缺一项扣1分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1)结构体制: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个别例外。(2)文学要素:唱词与宾白两部分,唱词为主,曲以抒情,白以叙事。 (3)音乐体制:一人主唱,一折一宫调,四折不相重复,每折曲牌数不等 (4)角色体制:旦、末、净、杂四大类 2.“内在型冲突形态”,着重表现了人与生存环境的矛盾冲突 评分标准:每一小点2分,每一点简略扩充各3分3.(1)选取重点(2)侧重人物(3)斗智为主(4)表明倾向(5)虚构夸张 评分标准:每一点1分,每点简略扩充各1分 4.(1)、以戏言寓诸幻笔,具嬉笑讽刺、幽默诙谐风格。 (2)、幽默诙谐有一定的世情情调。(3)《西》幽默诙谐的突出表现: 评分标准:每一小点2分,一二点简略扩充各1分,第三点简略扩充2分 五、论述题(共30) 1.(15分)略(1)热情、大胆追逐爱情。(2)聪明、灵慧、狡鮚、(3)美丽、

明清书童原来是小受

明清书童原来是小“受” 5月29日,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的汉学家魏浊安在复旦大学开了场名为《明清小说中的同性恋与男性气质》的学术讲座。在这个基情燃烧的时代,同性恋当然也是一个高大上的学术问题。来看看魏浊安(Giovanni Vitiello)是怎么研究中国的同性恋问题的。 第一部研究中国同性恋问题的专著是晚到1984年在香港出版的《中国同性爱实录》,之后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致,不过,几乎无一例外,都集中在男同性恋。 因为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国女同性恋的资料非常少,男同性恋的资料又多得汗牛充栋。“原来我们古代重男轻女的作风竟贯彻的这么到底,连同性恋这种事情上都不例外。” 在古代,同性恋一般都不是藏在柜子里的,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娈童专设了《佞幸传》,其中有些典故和词汇就是通过这一篇而发扬光大的。比如“断袖”:有天汉哀帝翻了男宠董贤的牌子,哀帝睡醒后要起床,但董贤还在熟睡,而且压住了哀帝的衣袖,哀帝为了不吵醒他,就叫人把衣袖割断后再起床。 再比如“龙阳”:战国魏魏安釐王和他宠幸的龙阳君很是恩爱。有一天,魏王和龙阳君同船钓鱼,龙阳君钓到了十几条鱼,突然哭了起来,魏王问他为什么,他说开始钓到一条鱼很高兴,后来钓到更大的鱼,就想把开始钓到的小鱼丢掉,因而想到四海之内,美貌的人很多,生怕王得到别的美人,便会把他抛弃,所以哭了。魏王便保证绝不会,并且下令有进美人者,杀无赦。 还有“余桃”:弥子瑕是位风度翩翩的美少年,卫灵公非常宠爱他。有一次,弥于瑕在桃园游玩的时候,摘了一个熟透的桃子吃了。想不到这桃子美味异常,弥子瑕就把吃剩的一半留着,拿去献给灵公。卫灵公很感动:“你一定是舍不得吃,特意把它留给我。”后来弥子瑕年老色衰,卫灵公就没那么爱他了,有一天想起这件事,破口大骂:“弥子瑕真是可恶极了,竟然把吃剩的桃子送给我吃。” 不过,尽管中国古代关于男同的记载很多,但基本上局限于一个狭小的阶层——皇族。一直到明清时期,同性恋开始出现在各个阶层。 明代堪称古代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春宫画蔚为大观,同性恋被普遍接受,在著名的《南柯记》里,还出现了淳于棼与三位寡妇的群P戏——而且还三位姐姐主动要求的! 魏浊安着重研究了明清小说里的同性恋。他说,同性恋在晚明男性的性生活中是普遍被接受和承认的行为。这些风流浪子在成群的妻妾之外,还贪慕男色。不过,这些男色一般是少年正太,大叔是没有人要的,“最理想是16周岁的美少年”。 充当同性恋行为中“被进入者”角色的少年都是贱民,而相对的社会地位高的良民一律要充当“进入者”,这是当时社会所能接受的标准。如同我们现在把被进入者称为“受”,明代那时候的行话,叫“书童”,或者“门子”。也就是说,他们除了书童和门子的功能外,还肩负满足主人性需要的任务。 书童比门子地位高,要识字。相对于与妻妾生活的空间——内房,这种进行同性恋活动的场所叫“外房”,如《金瓶梅》中西门庆和书童在外房发生关系,当然,西门庆是永远的进入者。

中国历史各阶段特征【精简版】

高中历史各阶段主要特征 先秦史(远古时代至公元前221年) 【阶段特征】 先秦史是奴隶社会形成、发展、繁荣、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逐渐确立。 一、政治: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2)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它以宗法制为基础,家国一体。 (3)世卿世禄制等,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但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 二、经济: (1)土地制度历经商、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青铜冶炼技术显著提高。 (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三、思想文化: (1)“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秦汉史 【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一、政治: (1)秦汉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为统一强盛的华夏文明奠定坚实基础。 (2)大一统的政体,需要大一统的思想。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二、经济: (1)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等,为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政策为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三、思想文化: (1)文学方面,汉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 (2)科技方面,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造纸术、地动仪是主要标志。 (3)思想方面,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受到打击后实现了复兴,并开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明清小说

浅析《三言》中的女性形象 课程名称:明清小说研究 授课教师:李大博 院系:文化传播学院 班级:2012级1班 姓名:刘思源 学号:120230112

浅析《三言》中的女性形象 《三言》是冯梦龙在广泛收集宋元明三代的话本和拟话本的基础上,经过他的整理选编润色加工而辑撰的三个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的合称。《三言》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 明代中叶以后,新的人生价值观念在市民中兴盛,人欲得到肯定,人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三言》应运而生,作品中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女性形象,甚至许多在许多篇章中她们已成为核心人物。《三言》中的女性形象不同于同期的其他作品。因此,作品中的各类女性形象也非常值得分析与研究。 时代造就了《三言》的问世,而《三言》的描写也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与主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要么勇于追求婚恋自由,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些虽身处红尘却渴望从良,向往美好爱情,追求独立人格,单薄传统的贞操观念;要么是被封建思想侵蚀,保守思想深入骨髓。而后者的出现在书中更多的仅仅是衬托新女性对独立人格的追求,放大主题思想。花魁娘子重情义轻权钱,一心一意追随秦重;杜十娘渴望从良,不惜一切和李甲相守;佳人莺莺,爱郎情深,巧借官司嫁张浩。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对自由的向往溢于言表。《三言》作品中的女性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官宦女子、平民女子、风尘女子。 一、官宦女子 出身于官宦家庭的女子自由更加受到限制,礼教规矩繁多,更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正是因为如此,官宦女子更具反抗精神,主动追求爱情和自由,但也没有跳出门当户对的圈子。 《宿香亭私定终身》中,莺莺出自官宦之家,“深闺大院,家法甚严,今日独闯,既然已冒了风险,此时不吐心声,更待何时?”在莺莺偶遇张浩时,作者这样直截了当地写出了莺莺的内心独白,可见官宦女子的自由受到严格限制,遇到心仪之人难上加难。盈盈父亲以“小女尚小,待一、二年再议亲事”为由一口回绝了张家,一来二去,张家为张浩定了另一门亲事,两人好像当头一棒,顿时天旋地转。为了与张浩长相厮守,莺莺不顾一切,甚至假告张浩另图新欢,借官府之力扭转局面,终成眷属。莺莺在故事中与张浩偶遇后便抓住机会与张浩交换信物,私定了终身,本身就是一种对父母之命的反抗,当爱情收到封建的威胁,莺莺想法设法守护爱情,压迫越深,反抗越烈,正是如此。《金明池盘两心相许》

明清章回小说人物特点及演变

略论明清章回小说人物塑造 之特点及演进明清时期,小说的叙事艺术已趋向成熟和完美。先前那种故事式的作品已衍化为繁富的鸿篇巨制,其间有宏大精致的结构,引人入胜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丰富多彩的语言,无微不至的描绘。文学的表现力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完备。本文就浅析几部明清时期成就最高的章回小说的人物塑造特点以及他们的演变过程。 《三国志通俗演义演义》人物塑造的特点:关于《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特点学术界大体上有类型化与特征化两个观点。 一、类型化 1963年,李泽厚在《典型初探》一文中,认为:张飞、诸葛亮都是类型化的典型,后来停止研究。到80年代才真正开始讨论。 80年代对《三国》人物塑造类型化这一观点做出较全面的研究的是1983年傅继馥,发表《三国人物是类型化典型》一文,该文认为《三国》的人物就是类型化的典型。“类型化”的主要特征是:1、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都有一个主要特征,这一主要特征表现的非常突出。2、文章还认为小说人物性格缺少变化,基本上稳定不变。 类型化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接受。例如1996年复旦大学章培恒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三国》写人物有一种类型化的倾向,他们的品格性情大都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例如刘备的宽厚仁爱,曹操的雄豪奸诈等。”又如1998年北师大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国》大抵可分为很多类型。在接受“类型化”这一观点影响最有代表性的是2000年南开大学罗宗强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认为:《三国》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方法是类型化,其艺术特征主要有:1单一性。2稳定性。 二、特征化 特征化就是指《三国》人物塑造具有特征化的特点。1993年刘上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史》不同意类型化特点,而代之为“特征化”。1999年袁行霈出版的《中国文学史》接受了特征化这一观点。认为《三国》塑造人物的显著特点是:突出甚至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创

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

韩山师范学院2006 学年度第二学期 考试试题(A 卷) 一、填空题(每空0.5 分,共10 分)1.《水浒传》的全书结构是。2.明初杂剧作家40 多人,以、为代表3.首用魏良辅改进后的昆腔演唱的传奇是梁辰鱼的4.吴江派代表人物沈璟作有传奇17 种,合称5.全面而系统地论述戏曲创作和表演的第一人是6.《窦娥冤》以东海孝妇为原型,东海孝妇的故事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卷五之《贵德》7.《桃花扇》的主题是: 8.《红楼梦》的版本分为“脂本” 与两大系统。 9.元杂剧的文学要素分为与两部分10.红楼梦的研究学派大致有小说批评派、、三派11《三国演义》所根据之史书是陈寿的《三国志》与的12.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13.“小说”这一名称最早见于的篇二、选择题(每题1 分,共10 分,单选多选不定) 1.《三国演义》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然而历史上对曹刘双方的倾向却常有变化。下列哪些作品与《三国演义》同样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A. 陈寿《三国志》 B. 习凿齿《汉晋春秋》 C. 朱熹《通鉴纲目》 D.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2.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关汉卿的公案剧:() A.《窦娥冤》B《蝴蝶梦》C.《鲁 斋郎》D. 《哭存孝》

3.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古南戏当中的负心戏:() A.《赵贞女》 B.《王魁》 C.《状元张叶传》 D. 《张协状元》4.《三国演义》版本众多,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是:A《雌木兰》B.《狂鼓史》C.《玉禅师》D. 《女状元》 9.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河北作家群的创作() A《看钱奴B.《柳毅传书》C.《张 生煮海》D. 《老生儿》 A. 嘉靖壬午本 B. 万历至天启年间的诸本 C. 毛宗岗本 D. 崇祯本 10.清初各类小说中,数量最多的 是()1.论崔莺莺 2.试论《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5.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明末清初的白话短篇小说() A.《石点头》B《欢喜冤家》C《西 湖二集》D. 《六十家小说》A. 才子佳人小说B. 历史演义小说 C. 英雄传奇小说 D. 世情小说 三、名词解释(共10 分) 6.小山乐府是()的作品 A. 贯云石 B. 张养浩 C. 乔吉 D. 张可久 7.王士禛倡导() A. 神韵说 B. 格调说 C. 性灵说D. 肌理说8 .《四声猿》最能代表徐渭的杂剧艺术成就其中()当属四部之冠1.拟话本2 .戏曲3 .明 传奇 四、简答题(每题10 分,共40 分) 1 .简述简述元杂剧剧本的形式 2 .简述《牡丹亭》的戏剧冲突 3.简述《三国演义》的战争艺术 4.简述《西游记》幽默讽刺与诙谐有趣的风格 五、论述题(共30)

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之欧阳光明创编

“明清时期”阶段特征分析 欧阳光明(2021.03.07) 明清时期指的是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这一段时间的历史。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时期,从中国自身发展看,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时期。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由开放转向封闭、由领先转向落后,与世界的差距逐渐拉大。那么,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如何呢? 政治方面,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最高峰,决策权完全归于君主个人,显示出封建制度的衰落和统治基础的日益腐朽。(史实:明朝: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中央,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南书房,军机处。)阶级关系有些新变化,明末农民起义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经济方面, 赋税制度:清初实行地丁银制度,废除了人头税,是我国赋税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 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高度集中。 农业:排灌工具先进,桑棉种植扩大。 手工业: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业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 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商业:影响商业的政策: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 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政府赋税制度调整的客观促进(征银)表现:1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2许多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3南方大量工商业市镇兴起,4商帮产生5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票号出现 影响:1经济: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掌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标志,发展缓慢的原因及认识(1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从根本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走向衰落;2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3因腐朽的封建统治的阻碍,发展缓慢,后因外来侵略而中断。) 2政治:市民阶层壮大发展。 3思想:推动明清民主思想的产生。 4文化:推动市民文学的发展(小说,戏剧) 民族关系方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明清统治者重视加强对边疆的管理,都同破坏民族分裂的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斗

《红楼梦》中的“睡鞋”与明清小说中的性暗示

《红楼梦》中的“睡鞋”与明清两代小说的史料价值小议 作者:夏薇文章来源:《红楼梦学刊》2014年第1辑点击数:665 更新时间:2014-3-28 10:06:45 摘要:本文通过对几十种明清小说中“睡鞋”的考索,论证了古代小说的史料价值,使尚无定论的“《红楼梦》中女子到底是否小脚问题”得到初步解决。“晴雯之死”事件,从原因到结果之间缺少一个联结点,“睡鞋”的发现,使晴雯的命运发展由不合逻辑变得情理兼备。作者曹雪芹把“睡鞋”这一极具性的私密性的物件独送给晴雯,恰是要表现她对理想的追求及理想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悲剧,表达自己对红楼纯真女儿的无限同情。 关键词:红楼梦睡鞋明清小说史料晴雯 一、引子: 《红楼梦》里到底有没有提到过“睡鞋” 前些时,海外著名汉学家浦安迪先生来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讲座,浦先生讲座的主题是:睡鞋、猫狗、秋千架。学者们为其新颖的题目和独特的研究视角所启发,思绪云涌。笔者亦有幸亲睹闻名海内外的学者风采。浦先生把小物件作为切入点,用睡鞋、猫狗、秋千架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出现的频率和作用来分析和研究古代小说的思想内涵,这种研究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其中,秋千架和猫狗两个意象是他的研究重点,对睡鞋的问题则所涉不多。 浦先生在谈到中国古代女子所穿睡鞋时,很着意地指出了《醒世姻缘传》和《金瓶梅》两部小说中对睡鞋的描写,并强调:“《红楼梦》中一次都没有提到过…睡鞋?”。 《红楼梦》中真的一次都没有提到过“睡鞋”吗? 其实,《红楼梦》中不仅提到了“睡鞋”,而且意义重大,并与其他众多明清小说对“睡鞋”的使用有着显著的区别。 《红楼梦》①第70回,晴雯、芳官等在床上打闹。庚辰本作: 那晴雯只穿葱绿苑紬小袄,红小衣红睡鞋,披着头发,骑在雄奴身上。 程甲本、程乙本此处作: 那晴雯只穿着葱绿杭紬小袄,红紬子小衣儿,披着头发,骑在芳官身上。 无怪海外学者浦先生未能注意到《红楼梦》中描写的睡鞋,因为偌大一部《红楼梦》,也仅此一处,再无他文提及“睡鞋”一词。然而作者却并不是随意一写,而是有意为之的。 要想明白《红楼梦》作者的深意,我们须先通盘了解“睡鞋”其物品在明清时

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一、中国古代史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单元一: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时期(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21年) 1、原始社会阶段(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070年): 先后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2、奴隶社会阶段(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 (1)政治上:夏朝时,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并为后世所沿用;商朝强化了奴隶制国家机器;西周确立了以宗法制为核心、以井田制为经济基础的分封制;春秋时期出现诸侯争霸战争。 (2)经济上: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典型的“青铜时代”;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加快了奴隶制经济基础(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3)民族关系上:通过春秋争霸战争,民族融合进程加快。 (4)文化上:突出表现为商文化的成熟、春秋时期老子和孔子两位思想家的卓越成就。 3、封建社会的形成阶段----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1)政治上:各国通过变法运动确立了封建制度;战国兼并战争加速了国家统一的步伐。 (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生产力得到发展,封建生产关系逐步确立。 (3)民族关系上:以华夏族为核心,各民族逐步融合,奠定了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4)文化上:科技成就,世界领先;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文学艺术,百花竞艳。 单元二: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秦汉时期和封建国家的分裂与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 1、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政治上:中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时建立,在西汉汉武帝时得到巩固。 (2)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北方地区);对外贸易开始,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的开通,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3)民族关系上:秦汉王朝加强了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有效管辖,拓展了疆域,加强了内地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 (4)文化上: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儒家思想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外来文明(佛教和与之相关的文学艺术)开始融入中国文化;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且有气势恢弘的特点。 (5)对外关系上:随着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外交的范围得以扩展,中国对外友好交往的格局初步形成,欧亚几个文明地区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 2、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1)政治上:国家长期分裂,政权更迭频繁,战乱频仍;南北政权并立、对峙;门阀士族政治特色鲜明,成为这一时期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2)经济上: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士族庄园经济与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

元明清文学试题(一)及答案要点

元明清文学试题(一) 一、填空 1、元杂剧一般是一本_________折。 2、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_________”。 3、晚清道、咸时期,与龚自珍齐名的作家是_________。 4、睢景臣《高祖还乡》:“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这是指仪仗队中的___________旗。 5、《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____________编的《警世通言》。 6、夏完淳《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南冠”意为__________。 7、《圆圆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 8、《狱中杂记》的作者方苞是清代重要古文流派____________派的开创者。 二、选择 1、在元散曲作家中,()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A.关汉卿 B.白朴 C.马致远 D.张可久 2、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 )。 A.唐宋派 B.竟陵派 C.公安派 D.茶陵诗派 3、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 )。 A.《词综》 B.《闲情偶寄》 C.《剧说》 D.《花部农谈》 4、在清代词坛上,( )的词作,有部分作品兼有秦(少游)、柳(永)风调。 A.朱彝尊 B.陈子龙 C.纳兰性德 D.陈维菘 5.《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是( ) A.关汉卿 B.王实甫 C.董解元 D.马致远 6.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属于( ) A.传奇 B.南戏 C.杂剧 D.院本 7.《登太白楼》的作者王世贞是( ) A.宋代人 B.元代人 C.明代人 D.清代人 8.以骈体文著称的清代作家是( ) A.袁枚 B.张岱 C.陈子龙 D.汪中 9.《席方平》中主持正义的神是( ) A.九王 B.郡司 C.城隍 D.冥王 10.《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 ) A.秋瑾 B.龚自珍 C.梁启超 D.张维屏 三、名词解释。 1散曲2.前七子 五、赏析 1默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并分析本曲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2就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谈谈你对作者创作情况的了解和认识 不伏老 (南吕·一枝花) 关汉卿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趜、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徒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魂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3默写《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一段曲词,并就此分析其蕴涵的思想内容。

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

韩山师范学院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考试试题 (A 卷)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水浒传》的全书结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明初杂剧作家40 多人,以_______ 、_______ 为代表 3.首用魏良辅改进后的昆腔演唱的传奇是梁辰鱼 的_______ 4.吴江派代表人物沈璟作有传奇17 种,合称 5.全面而系统地论述戏曲创作和表演的第一人是6.《窦娥冤》以东海孝妇为原型,东海孝妇的故事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_________ 卷五之 ________ 《贵德》 7.《桃花扇》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 8.《红楼梦》的版本分为“脂本”与_________ 两大系统。 9.元杂剧的文学要素分为_________ 与 ________ 两部分 10.红楼梦的研究学派大致有小说批评派、_____ 、___ 三派 11《三国演义》所根据之史书是陈寿的《三国志》 与___的 12.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 13.“小说”这一名称最早见于_________ 的 _________ 篇 二、选择题(每题 1 分,共10 分,单选多选不定) 1.《三国演义》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然而历史上对曹刘双方的倾向却常有变化。下列哪些作品与《三国演义》同样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 A. 陈寿《三国志》 B. 习凿齿《汉晋春秋》 C. 朱熹《通鉴纲目》 D.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A.《窦娥冤》B《蝴蝶梦》C.《鲁斋郎》D.《哭存孝》 3.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古南戏当中的负心戏: () A.《赵贞女》 B.《王魁》 C.《状元张叶传》 D.《张协状元》 4.《三国演义》版本众多,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是: A.嘉靖壬午本B?万历至天启年间的诸本 C.毛宗岗本D. 崇祯本 5.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明末清初的白话短篇小说 () A.《石点头》B《欢喜冤家》C《西湖二集》D.《六 十家小说》 6.小山乐府是( )的作品 A. 贯云石 B. 张养浩 C. 乔吉 D. 张可久 7.王士禛倡导( ) A. 神韵说 B. 格调说 C. 性灵说 D. 肌理说8 .《四声猿》最能代表徐渭的杂剧艺术成就, 其中( )当属四部之冠 A《雌木兰》B.《狂鼓史》 C.《玉禅师》 D.《女状元》 9.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河北作家群的创作( ) A《看钱奴B.《柳毅传书》 C.《张生煮海》 D. 《老生儿》 10.清初各类小说中,数量最多的是( ) A. 才子佳人小说 B. 历史演义小说 C. 英雄传奇小说 D. 世情小说 三、名词解释(共10 分) 1.拟话本2.戏曲3.明传奇 四、简答题(每题10 分,共40 分) 1 .简述简述元杂剧剧本的形式 2.简述《牡丹亭》的戏剧冲突 3.简述《三国演义》的战争艺术 4.简述《西游记》幽默讽刺与诙谐有趣的风格 2.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关汉卿的公案剧:( 五、论述题(共30)

历史阶段特征大全

历史阶段特征大全 中国古代史 重要提示: 中国古代史通常按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大部分来梳理,且之间互为因果。 第一阶段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阶段特征】先秦包括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基本线索】 1、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不断进步 (1)原始民主制。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 氏族公社。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平等生活。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原始民主制度。 (2)分封制和井田制。夏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西周为了巩固 奴隶制国家政权,政治上实行宗法分封制、经济上实行井田制,使周王朝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日益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社会正 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韩非子顺应社会变革的要求,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地需要。秦国的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维护和巩固了封建经济基础。 2、经济方面: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距今一万年左右,处于刀耕火种阶段。距今七八千年,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在奴隶社会,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商朝青铜器制造业发达,少量用于农业生产;春秋后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封建经济初步发展起来。 3、思想文化方面:半坡氏族的彩陶文化是原始社会的文化代表,它蕴藏着中国原始文字的起源(图画文字)。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剧变和经济大发展,思想和科技出现了繁荣局面。a思想方面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教育方面,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c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技术有了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为后世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阶段特征】秦汉时期是结束春秋战国诸侯混战局面之“大一统”时期。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的历史时期,也是当时社会政治从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社会经济上从停滞倒退状态到初步恢复发展的时期。 【基本线索】 1、政治方面: (1)政权总体稳定,但有不安定因素。本阶段先后经历了秦朝、西汉、东汉三个时期(公元前期221 年至公元220年),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政权稳定。 (2)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建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构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此外还制定经济措施、文化措施等促进封建社会的发展。西汉建立后,在沿用秦朝制度的基础上,又着手采取措施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2、经济方面:秦朝统一后,结束了诸侯混战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生产。西汉初年,统治阶级实行了与民休息,恢复生产的经济恢复措施,出现了“文景之治”的良好局面,到汉武帝时,

明清章回小说的若干特征

明清章回小说的若干特征 中国古代小说分类 子部小说,即笔记小说 传奇小说 话本小说,基本上都是白话短篇小说 章回小说,基本上都是(白话)长篇小说 陈文新对《金瓶梅》为世情小说异议。人情小说包括:世情小说、才子佳人小说、艳情小说。 一、《水浒传》与《三国演义》在类型方面的重要区别。 A.非历史性的情节在两部小说中的地位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都是从宋元“讲史”中演变过来,都依据了一定的历史事实,《三国演义》中中,历史事实在占支配的地位,而《水浒》则不然。 非历史性的情节在《三国演义》当中究竟起何种作用? 非历史性的情节主要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感情倾向,而不是为了改变历史的进程。而非历史性的情节不影响历史情节。如赤壁之战中加入了“草船借箭”情节,表现出诸葛亮的聪明智慧,衬托出周瑜的心胸狭小。 非历史性的情节在表达上有何特点? 《三国演义》中所有的历史事实的展现都是粗线条的,所有的非历史性的情节都是细节的,粗线条的表现占主导地位,细节的表现占次要的地位。《水浒传》中非历史性的情节占据主导地位,即细节占主导地位。 陈文新老师观点:《水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小说家的小说,而《三国》还不能说是小说家的小说。 B.关于悬念的处理 是否是生活化的悬念。《三国》是非生活化的悬念,《水浒》是生活化的;《三国》中的悬念都是和诸葛亮联系在一起的。表现在“精囊妙计”、“出人意料”的效果(如:布置作战任务从不商讨,常“如此、这般···”)。这种悬念的设置纯属于讲故事的技巧,是非生活化的,与《三国》的品格相联系的。《水浒》的悬念不是任何人的特权,悬念的设置很巧妙,不易发现。如第28回武松入狱一段故事的描写。《水浒》悬念的设置是生活化的,其手法远高于《三国》。 C.第三人称限制叙事的使用 《三国》中,仅描写诸葛亮时(“三顾茅庐”)用了第三人称来叙事,第三人称有助于塑造超凡的人物;有助于展开神秘的情节;能把较为松散的情节处理得相对紧凑。这三种效果都用于写诸葛亮。 《三国》中人物的出场很随意,诸葛亮人物的出场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造成人物的神秘性,和其他情节相比是细线条的,和《水浒》相比依然是粗线条的。《水浒》中第三人称叙事较短,但效果更好。比如回目“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看似情节丰富,篇幅很长,实则第三人称叙事很短,但却把“大闹”写得透彻。可以看出在《水浒》中第三人称叙事更加细节化,与《三国》形成鲜明区别。 D.人物语言 《三国》中只有刘备集团中,诸葛亮、张飞、关羽的语言有个性化的特点。其他人物如曹操集团的语言是理性的(历史演义要把历史经验教训总结出来,借人物口吻来表达出来),众多人物说话的强调、风格是雷同的。 《水浒》人物语言是个性化的语言,特别鲁智深、李逵、武松的语言极具个性。

元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要点

元明清文学试题(一) 一、填空 1、元杂剧一般就是一本_________折。 2、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3、晚清道、咸时期,与龚自珍齐名的作家就是_________。 4、睢景臣《高祖还乡》:“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这就是指仪仗队中的___________旗。 5、《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____________编的《警世通言》。 6、夏完淳《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南冠”意为__________。 7、《圆圆曲》的作者就是_____________。 8、《狱中杂记》的作者方苞就是清代重要古文流派____________派的开创者。 二、选择 1、在元散曲作家中,( )就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A、关汉卿 B、白朴 C、马致远 D、张可久 2、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就是( )。 A、唐宋派 B、竟陵派 C、公安派 D、茶陵诗派 3、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 )。 A、《词综》 B、《闲情偶寄》 C、《剧说》 D、《花部农谈》 4、在清代词坛上,( )的词作,有部分作品兼有秦(少游)、柳(永)风调。 A、朱彝尊 B、陈子龙 C、纳兰性德 D、陈维菘 5、《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就是( ) A、关汉卿 B、王实甫 C、董解元 D、马致远 6、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属于( ) A、传奇 B、南戏 C、杂剧 D、院本 7、《登太白楼》的作者王世贞就是( ) A、宋代人 B、元代人 C、明代人 D、清代人 8、以骈体文著称的清代作家就是( ) A、袁枚 B、张岱 C、陈子龙 D、汪中 9、《席方平》中主持正义的神就是( ) A、九王 B、郡司 C、城隍 D、冥王 10、《少年中国说》的作者就是( ) A、秋瑾 B、龚自珍 C、梁启超 D、张维屏 三、名词解释。 1散曲 2.前七子 五、赏析 1默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并分析本曲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2就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谈谈您对作者创作情况的了解与认识 不伏老 (南吕·一枝花) 关汉卿 [尾]我就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您钻入她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就是梁园月,饮的就是东京酒,赏的就是洛阳花,攀的就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趜、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您便就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徒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就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魂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3默写《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一段曲词,并就此分析其蕴涵的思想内容。

古代中国各阶段特征总汇

第一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距今170万年前前221年) 阶段特征: 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思想文化奠基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此时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 经济: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农业上夏、商、周时期已种植五谷,火耕、耜耕;春秋战国时期,铁器时代到来,牛耕的逐渐推广,兴修水利(都江堰、)井田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手工业,商周时期是青铜文明时期。商朝出现职业商人,以贝为币,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政治:是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的重要时期。夏朝-王位世袭制,天下为公变天下为家。商朝-内外服制度;西周-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等,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观产生了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源;春秋-奴隶社会瓦解时期。周王室衰微,失去天下共主地位,分封制和等级制受严重破坏,出现“春秋五霸”;战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周王室和诸侯权进一步衰落,通过一系列变法,(商鞅等)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世卿世禄制被军功爵制等所取代,中央集权开始形成,封建官僚制终于在各诸侯国建立起来。 思想:出现百家争鸣,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反映。科技文化取得很高成就。 第二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前221-220年) 阶段特征 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第一个高潮,奠定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和巩固;大一统时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维持了四百多年。秦汉王朝影响深远的是一系列政治制度。 思想: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科技:医学、造纸术、地动仪等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是中国古代文化第一个高峰,奠定世界领先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也对世界文明作贡献。 第三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和鼎盛时期:(220-589年和581-907年) 阶段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政治: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特征是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政治上虽有短暂统一,但以政权并立对峙为主,北方混战;少数民族内迁以及民族领袖的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典章制度先进完善,中央集权制机构完善,是封建国家繁荣和统一多民族国家重要发展时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