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咏梅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1
咏梅原文、翻译及赏析咏梅原文、翻译及赏析1咏梅宋朝王安石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後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咏梅》赏析本诗主要描绘了梅花香色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
首联欲扬先抑,先写人们责怪梅花为什么迟迟不肯开放,接下来回答人们的疑问,说梅花迟开是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
用拟人手法,突出了梅花不争名利,冒雪迎春的品格。
颔联继续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玉容清香,表现了梅花凌雪绽放、艳压春芳的姿容。
颈联写文人雅士面对梅花,诗兴大发、笔走龙蛇,红袖传杯、酒兴盎然的雅趣,展现了梅花的无穷魅力。
尾联引桃杏为俗人喜爱作对比,惋惜梅花的高洁品质不为世人所理解。
从而暗示自己的改革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痛苦心情。
咏梅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赏析《卜算子·咏梅》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那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他的主战派士气低落,因而十分悲观,整首词十分悲凉,尤其开头渲染了一种冷漠的气氛。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
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
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
第10课《卜算子咏梅》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卜算子”是这首词的;“咏梅”是。
答案:词牌名|题目解析:根据所了解的有关词的文学常识直接解答即可。
“词牌”是词的曲调名,“词题”是题目,与词的内容有关。
点评:学习诗词,对诗歌常识性知识要有所了解。
2、根据拼音写汉字。
Yǒng_____________梅花枝qiào_____________答案:咏|俏解析:根据本诗内容判断读音即可,“咏”为“吟咏”的意思,所以是“口”旁;“俏”意为“俏丽”,是单人旁。
点评:根据拼音写汉字,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再结合语境判断。
3、解释带点的字。
犹:_____________________ 俏: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还|俏丽解析:根据本诗内容判断字词意义即可。
点评:解释诗歌中字词意义,如果词语本义没有变化,就直接解释;如果有变化就要根据语境来理解。
4、《卜算子·咏梅》的小序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填答即可。
本诗是毛泽东读陆游诗《咏梅》即兴而作。
注意小序中的“意”不要写成“义”。
点评:背诵诗歌时,诗歌的“牌”“名”“序”等关信息也要记忆。
5、比一比,组词。
寞摸犹尤俏消漫慢从丛答案:寂寞|摸着|犹豫|尤其|俏丽|消失|漫游|快慢|随从|丛林解析:分析字形结构,根据造字法中的“形声字”和“会意字”的特点,了解字义,然后组词。
点评:根据音形相近字组词对了解字义与词意的方法。
学习时要注意词语中字与词的关系。
6、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卜从答案:扑|朴|纵|枞解析:注意题干中的要求,要将两字做为偏旁组字,根据文字积累解答即可。
点评:汉字纷繁复杂,很多汉字是形义结合体,记忆汉字要注意其字形的结构,分析字形辅助记忆字义。
7、查字典“卜算子”的“卜”用部首查字法,直接查部首,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再查音节答案:卜|b|bǔ解析:根据查字典的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判断即可。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咏梅》译文注释赏析咏梅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作者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
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注释(1)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2)内集:家庭聚会。
(3)儿女:子侄辈。
(4)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5)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6)骤:急,紧。
(7)欣然:高兴的样子。
(8)何所似:像什么。
何,什么;似,像。
(9)胡儿: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10)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11)未若:倒不如。
(12)因:凭借。
(13)即:是。
(14)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15)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赏析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
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
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并因此而流传千古,成为一段佳话。
卜算子·咏梅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陆游一生酷爱,写有大量歌咏梅的,歌颂梅花傲霜,凌寒,不畏强暴,不羡富贵的高贵品格。
诗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自身的影子,正如他的《梅花绝句》里写的: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这首《卜算子》,也是明写梅花,暗写抱负。
其特点是着重写梅花的精神,而不从外表形态上去描写。
上片首二句说梅花开在驿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属达官贵人所有。
后二句说梅花的遭遇:在凄风苦摧残中开放。
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
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说他不与群芳争春,任群芳猜忌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
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
如果结合诗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击而报国之志不衰的情形来体会,真是一树梅花一放翁了。
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
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
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
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
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
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
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注释:(1) 观:欣赏。
(2)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3)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面临渤海。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4)沧:通“苍”,青绿色。
(5)海:指渤海。
(6)何:多么。
(7)澹澹(dàn dàn):水波动荡的样子。
(8)竦峙(sǒng zhì):高耸挺立。
竦:通“耸”,高耸。
峙,挺立。
(9)秋风萧瑟(xiāo sè):秋风吹动草木发出的悲凉的声音。
(10)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洪:大。
(11)日月:太阳和月亮。
(12)若:如同.好像是.。
(13)星汉:指银河。
(14)幸:幸运。
(15)甚:极其,很。
(16)至:极点。
(17)哉:语气词。
(18)幸甚至哉(zāi):真是幸运极了。
(19)以:用(歌以咏志)。
(20)志:理想。
(21)歌以咏志:可以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心志或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
(22)咏志:既表达心志。
咏:歌吟。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⑴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⑵客路:旅途。
青山:指北固山。
⑶潮平:江水涨潮与两岸齐平。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和想像说话,理解整首词的意思,感受梅花抗严寒、傲霜雪的可贵品格和“报春不争春”的崇高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梅花不惧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情分析学生的语文习惯有了一定的进步,能收集语文素材,有一定的生活积累。
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欠缺,课外知识广度和深度上积累较少。
3重点难点诵读诗词,掌握朗读的方法,品味词的意境,感受作者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激趣梅花历来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描写对象。
无论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的芬芳四溢;还是“不是一番寒彻骨,怎的梅花扑鼻香。
”的铮铮傲骨。
古人都写出来了梅的深刻意蕴。
那么一代伟人毛泽东以怎样的胸襟“激扬文字”赞颂他心目中的梅花的呢?今天咱们就来品味他的《卜算子咏梅》。
活动2【活动】赏梅出示图片,让学生看梅花图,深入意境,建立起学生的生活与语文的联系,吟诵有关梅花的诗词名句,感受梅花的美好形象,自由说话,谈感受,以渲染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动3【活动】诵梅“咏”,即抑扬顿挫地吟唱,含有赞美之意。
这里的朗读以“咏”切入,有利于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活动中。
让学生在倾听、评议中,相互学习,相互沟通,取长补短,初步读出词的韵味来。
从而使学生在这充满热情的朗读过程中,渐渐走进诗词,对词中的内容、词中的感情有所感知。
师生赛读的目的在于,用老师声情并茂、充满激情地吟诵使学生发觉自己朗读还不到位,通过评议,明白只有理解了词的内容、领悟了词中的感情,才能真正地读出神韵来,进而产生进一步读懂、读好诗词的心向。
具体步骤如下:1.倾听诵读,走进词境,感受诗人情怀。
2.开展竞赛,融入己情,尽显伟人风采。
3.集体诵读,震撼人心,激荡胸中情怀。
活动4【活动】品梅一、想象画面,描绘意境发挥想像,用扩展法描述意境,把词上下阕的画面描述出来.学生读想结合,想像画面教师引导:“冰雪中,梅花俏然盛开在枝头。
陆游《卜算子·咏梅》全文译文及鉴赏答案《卜算子·咏梅》是由陆游所创作的,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卜算子·咏梅》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卜算子·咏梅》宋代: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着同:著)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卜算子·咏梅》注释卜(bǔ)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
“卜算子”是词牌名。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等。
万树《词律》卷三《卜算子》:“毛氏云:‘骆义鸟(骆宾王)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
’按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
”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
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断桥:残破的桥。
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寂寞:孤单冷清。
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更:副词,又,再。
着(zhuó):同“著”,遭受,承受。
更著:又遭到。
无意:不想,没有心思。
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苦:尽力,竭力。
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
此指争权。
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
任:动词,任凭。
群芳:群花、百花。
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妒(dù):嫉妒。
零落:凋谢,陨落。
碾(niǎn):轧烂,压碎。
初中语文文言文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赏析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释①冰:形容极度寒冷。
②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③犹:还。
④俏:俊俏:此处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表现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⑤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文花中指花全部盛开的时候)⑥待:等待译文暴风骤雨送走了残花败柳的暮春,转眼又是漫天风雪的冬天,朝气蓬勃的春天即将来临。
虽然已经是悬崖森立,风雪肆虐,冰天雪地的隆冬,但梅花却在俏丽的开放。
在冰雪中俏丽开放的梅花,不是为了独占春光,只是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等到春暖花开、万紫千红的时候,它却已悄然凋谢,看到百花争艳,隐藏在花丛中的她欣慰地笑了。
赏析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
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
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
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
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
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
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哪怕悬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
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
第二课时《咏梅》
【自学指导】
1.解释标题并介绍写作背景。
2.自读课文,概括词的上下阕的主要内容。
3.熟练背诵课文。
【合作探究】
1.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哪些词语点名它生活的环境?
2.“已是悬崖百丈冰”这句话在全词中有怎样的作用?(提醒:衬托手法)像这样的手法在全词中还有没有?
3.有人说“俏也不争春”中的“俏”字用的好,请你分析其表达效果。
4.比较阅读
比较毛泽东、陆游两位伟大的词人《卜算子咏梅》的异同(其中不同点可以从“梅花的形象”、“感情基调”这两方面着手)。
【当堂测评】
1.“卜算子”是_________名,“咏梅”是词的_________。
词前小字是______________。
2.“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意思是说明什么?
3.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头两句叙述季节的变化,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
“风雨”是指暮春的风雨,“飞雪”是指冬天的飞雪,它们象征着政治形势的变化。
B.“已是悬崖百丈冰”是以对比的手法突出梅花开放的难能可贵。
“俏”字用得传神,它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情操。
C.“俏也不争春”是写梅只报春,而不想争占春光,表现梅花谦虚的品质。
“山花烂漫”“她在丛中笑”,是用衬托和拟人的手法,表现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
D.词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反思
《观刈麦》
主备:吉留锋审核:李进朝徐耀祖
【学习目标】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在了解作者写作时的境遇的基础上,体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古代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体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指导自学】
1.自读诗歌,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启发想象,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合作探究】
1.用小标题概括出这首诗描写了几幅画面。
2.农民劳作环境怎样?他们为什么有反常的心理?
3.农民生活贫困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感情?
【当堂检测】
1.《观刈麦》作者是()朝诗人(),字(),号()。
2.注音
箪()食饷()田秉()遗穗敝()筐.岁晏()荷()3.解释加点词语:
覆陇.黄秉.遗穗岁晏.
4.翻译句子
(1)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5.默写这首诗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