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礼仪习俗、礼仪课
- 格式:pptx
- 大小:6.39 MB
- 文档页数:13
年级:四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基本礼仪文化,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礼仪,展现良好的个人形象。
教学重点:1. 日本的基本礼仪规范。
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日本礼仪。
教学难点:1. 日本礼仪中的一些特殊规定。
2. 如何在交流中运用日本礼仪。
教学准备:1. 日本礼仪课件。
2. 日本礼仪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3. 小组讨论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日本国旗,引导学生说出日本的国名。
2. 提问:你们知道日本有哪些礼仪吗?学生自由发言。
二、讲授新课1. 日本的基本礼仪规范a. 教师讲解日本人的问候方式、鞠躬礼、道谢、道歉等基本礼仪。
b. 通过图片、视频资料展示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礼仪。
c.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日本的基本礼仪。
2. 日本礼仪中的特殊规定a. 教师介绍日本在公共场所、交通工具、家庭等方面的特殊礼仪规定。
b.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对日本礼仪的认识。
3.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日本礼仪a. 教师结合实际生活场景,讲解日本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b.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情况,探讨如何运用日本礼仪。
三、课堂练习1. 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礼仪进行互动。
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日本生活、学习、工作的场景。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日本礼仪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日本的基本礼仪,并请教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礼仪。
2. 学生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日本礼仪的实例,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日本礼仪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日本礼仪的频率和效果。
3. 学生对日本礼仪的认识和感悟。
日本的礼仪习俗和禁忌有些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那么日本的是怎样的呢?日本有哪些礼仪习俗和禁忌?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准备的日本的礼仪习俗和禁忌,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一、见面的礼仪日本是个注重礼仪的国家,在日常生活中,都互相问候,比如“你好(こんにちは)、再见(さようなら)、请多关照(どうぞよろしく)”。
在日本人之间,传统的打招呼方式是脱帽鞠躬,一般相互之间是行30度和45度的鞠躬礼,初次见面,向对方鞠躬90度,鞠躬弯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你们的亲密程度。
鞠躬越低,越表示你尊重他。
对于外国人不要求一定这样做,可轻轻点点头就可以了。
见面时,一般都是由别人来介绍你,自己介绍自己是被认为不礼貌的,即使是在大型的聚会。
二、赠送礼物的礼仪在日本赠送礼物是很平常的,只要到朋友家做客,或者出席朋友的宴请,总是随手带点礼物,礼物不需要昂贵,可带一些小饰物、钥匙扣、质量好的巧克力和小等等,表示一下敬意和好意,这已经成为日本人的习惯。
不过赠送的礼物要讲究包装,有时候比礼物还重要,一件礼品不管价值如何,往往要里三层外三层的用包装纸包得严严实实。
礼品包装纸的颜色也有讲究,黑白色代表丧事,绿色为不祥,也不宜用红色包装纸,最好用花色纸包装礼品,礼品包装之后再系上一条好看的缎带或纸绳。
土特产品、艺品、有实用价值的礼品都是让人喜欢的礼物。
互赠礼物在日本里占了很重要的角色,所以经常携带一些小礼品在身上,以备在收到礼物时可回赠给对方。
另外当你外出回来,最好带些当地的纪念品(约价值2-5美元左右)给朋友或同事。
要注意的是,赠送礼物时,不要赠送“梳子”,也不要随便将梳子借给他人用,因为日文中的“梳子”的发音与“苦死”同音。
不要赠送白色的花、百合花、茶花和荷花,因为这些花跟葬礼有关。
最好也不要送,虽然有些盆景会接受。
送礼时要送单数(除了9外),而且“4”也是忌讳的。
在收到礼物时不要马上当着客人的面打开,以免引起尴尬。
三、脱鞋的习俗在日本,进入室内时,都要求脱鞋,换上拖鞋,以便保持室内干净。
日本的风俗礼仪日本人非常的遵守规矩,有独特的风俗礼仪,我们去日本留学前要了解一些服饰礼仪、仪态礼仪、餐饮礼仪、商务礼仪等,下面店铺小编为你们介绍这些礼仪吧。
日本的风俗礼仪1.服饰礼仪日本人无论在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都很注重自己的衣着。
在正式场合,男子和大多数中青年妇女都着西服。
男子穿西服通常都系领带。
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装,其特点是一般由一块布料缝制而成。
现在男子除一些特殊职业者外,在公共场所很少穿和服。
日本妇女喜欢描眉,她们普遍爱画略有弯度的细眉,认为这种最具现代女性的气质。
2.仪态礼仪日本人常常是满脸笑容,然而不仅高兴时微笑,在处于窘迫发怒时,也会发笑,以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
妇女在地板上就座时,总是坐在卷曲的腿上。
不同的手势有不同的含义:大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圆,其余三个指头向上伸开,表示钱;伸出小指头,表示女人等。
3.相见礼仪日本人的名字一般由四个字组成。
前两个字是家族的名字,后两个字是自己的名字。
一般情况下,日本人不喜欢作自我介绍。
作为介绍人,通常要说出被介绍人与自己的关系,以及他的称谓和所在单位名称等。
4.餐饮礼仪日本人自古以来就以大米为主食,他们爱吃鱼。
一般不吃肥肉和猪内脏,有的人不吃羊肉和鸭子。
不论在家中或餐馆内,坐位都有等级,一般听从主人的安排即可。
日本有一种富有参禅味道,用于陶冶情趣的民族习俗―――茶道。
虽然不少现代日本青年对此已不感兴趣,但作为一种传统艺术仍受到社会的重视。
5.喜丧礼仪在日本,人们仍为重视新生命的诞生。
日本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婚礼前三天,新娘家里的人把新娘全部用品搬到新房;结婚那天,女理发师要替新娘打扮。
现在,日本的婚礼形式多样,有在神社举办的,有在教堂举办的。
6.商务礼仪到日本从事商务活动,宜选择在2-6月,9-11月,其它时间当地人多休假或忙于过节。
日本人在商务活动中很注意名片的作用,他们认为名片表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因此总是随身携带。
日本商人比较重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日本的习俗礼仪与禁忌日本的习俗礼仪与禁忌1.日本人不喜欢针锋相对的言行与急躁的风格,把善于控制自己的举动看作一种美德,他们主张低姿态待人,说话时避免凝视对方,弯腰鞠躬以示谦虚有教养。
在社交活动中,日本人用自谦语言,如“请多关照”、“粗茶淡饭、照顾不周”等,谈话时也常使用谦语;2.日常中,日本人谦虚礼让、彬彬有礼,同事、行人间极少发生口角。
在与日本人交谈时,不要边说边指手划脚,别人讲话时切忌插话打断。
三人以上交谈时,注意不要冷落大部分人。
3.在交谈中,不要打听日本人的年龄、婚姻状况、工资收入等私事。
对年事高的男子和妇女不要用“年迈”、“老人”等字样,年事越高的人越忌讳。
在公共场合以少说话为好。
乘坐日本的地铁或巴士,很少能看到旁若无人而大声交谈的现象。
4. 日本人没有互相敬烟的习惯。
5.日本没有请同事到家与全家人交往的习惯。
日本人从来不把工作带到家里;6.进入日本的中校、宾馆的房间或是到日本人家里做客,一般要换拖鞋,有时上卫生间还要换上卫生间专用的拖鞋;在“榻榻米”上行走时不能穿拖鞋;脱下的鞋要鞋头朝外摆好,忌横七竖八;7.高声说话,定睛凝视他人,手插在衣袋里以及用手指指人,都会被认为是对人不恭敬。
8.忌三人并排合影,那是因为站在人间的人有受制于人之嫌;9. 日本人有不少语言忌讳,如“苦”和“死”,就连谐音的一些词语也在忌讳之列,如数词“4”的发音与死相同,“42”的发音是死的动词形,所以医院和饭店一般没有4和42的病床和房间。
用户的`电话也忌讳用“42”,监狱一般也没有4号囚室。
“13”也是忌讳的数字,许多宾馆没有“13”楼层和“13”号房间,羽田机场也没有“13”号停机坪;10.在婚礼等喜庆场合,忌说去、归、返、离、破、薄、冷、浅、灭及重复、再次、破损、断绝等不吉和凶兆的语言。
商店开业和新店落成时,忌说烟火、倒闭、崩溃、倾斜、流失、衰败及与火相联系的语言;日本的习俗礼仪与禁忌 [篇2]日本被称为礼仪之邦,注重礼貌礼节。
日本礼仪文化日本,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国度,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其中,礼仪文化是日本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深地渗透到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场合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日本的礼仪文化,包括见面礼节、餐桌礼仪、礼品礼仪、商务礼仪等,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适应日本社会。
一、见面礼节在日本,见面时通常会行礼,鞠躬是最常见的礼节。
男性通常会用双手鞠躬,而女性则会用右手撑着裙子,低下头行礼。
此外,日本人也会用“打招呼”的方式问候对方,通常会说“早上好”、“晚上好”或“您好”。
在商务场合,日本人通常会用名片来介绍自己,所以在商务会面时携带一张名片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餐桌礼仪在日本,餐桌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在餐桌上,座位的顺序和上菜的顺序都有一定的规矩。
一般来说,用餐时应该等所有人都坐下来后才开始,而且应该等菜肴都上齐后再开始进食。
此外,用餐时应该避免发出声响,不要把筷子竖直放在餐盘上,不要把筷子放在碗上或餐桌上,不要用筷子指人等。
在餐后,通常会用茶或咖啡来结束用餐,此时应该注意不要把茶杯或咖啡杯弄翻。
三、礼品礼仪在日本,礼品礼仪也是非常讲究的。
一般来说,接受礼物的人应该当面感谢送礼的人,并在礼物上系一条漂亮的丝带。
在日本送礼时,应该选择包装精美的礼物,而且礼物的价格并不一定要昂贵,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心意。
一般来说,日本人不会接受不喜欢的礼物,也不会接受没有任何意思的礼物。
在商务场合,送礼时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礼物,并且要注意送礼的时机和方式。
四、商务礼仪在日本商务场合,商务礼仪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商业会议上,应该准时到达并提前到场。
进入会议室前,应该敲门以示尊重。
在会议进行中,应该认真听取对方的发言,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在商业交往中,日本人非常重视信誉和诚信,因此在商业合作中应该遵守合同条款,并尽力维护双方的利益。
此外,在日本商业场合中,握手是一种常见的问候方式。
总之,日本礼仪文化是一种非常注重细节和尊重他人的文化。
日本的习俗礼仪日本的习俗礼仪日本的习俗礼仪1作为一个到日本留学的学生,了解日本的一些生活习俗、礼仪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就不会因生活习惯不同而冒犯到别人。
一、见面的礼仪日本是个注重礼仪的国家,在日常生活中,都互相问候,比如“你好、再见、请多关照”。
在日本人之间,传统的打招呼方式是脱帽鞠躬,一般相互之间是行30度和45度的鞠躬礼,初次见面,向对方鞠躬90度,鞠躬弯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你们的亲密程度。
鞠躬越低,越表示你尊重他。
对于外国人不要求一定这样做,可轻轻点点头就可以了。
见面时,一般都是由别人来介绍你,自己介绍自己是被认为不礼貌的,即使是在大型的聚会。
二、赠送礼物的礼仪在日本赠送礼物是很平常的,只要到朋友家做客,或者出席朋友的宴请,总是随手带点礼物,礼物不需要昂贵,可带一些小饰物、钥匙扣、质量好的巧克力和小蛋糕等等,表示一下敬意和好意,这已经成为日本人的习惯。
不过赠送的礼物要讲究包装,有时候比礼物还重要,一件礼品不管价值如何,往往要里三层外三层的用包装纸包得严严实实。
礼品包装纸的颜色也有讲究,黑白色代表丧事,绿色为不祥,也不宜用红色包装纸,最好用花色纸包装礼品,礼品包装之后再系上一条好看的缎带或纸绳。
土特产品、手工艺品、有实用价值的礼品都是让人喜欢的礼物。
互赠礼物在日本文化里占了很重要的角色,所以经常携带一些小礼品在身上,以备在收到礼物时可回赠给对方。
另外当你外出回来,最好带些当地的纪念品(约价值2-5美元左右)给朋友或同事。
要注意的是,赠送礼物时,不要赠送“梳子”,也不要随便将梳子借给他人用,因为日文中的“梳子”的发音与“苦死”同音。
不要赠送白色的花、百合花、茶花和荷花,因为这些花跟葬礼有关。
最好也不要送盆栽植物,虽然有些盆景会接受。
送礼时要送单数(除了9外),而且“4”也是忌讳的。
在收到礼物时不要马上当着客人的面打开,以免引起尴尬。
三、脱鞋的习俗在日本,进入室内时,都要求脱鞋,换上拖鞋,以便保持室内干净。
日本的礼仪文化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礼仪文化,那么你们知道日本的礼仪文化是什么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日本的礼仪文化,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日本的礼仪文化一、日本的公共礼仪1、日本人遵守交通规定在日本,宽敞的马路上没人闯红灯,即使是没有人也不闯红灯,都是按照交通的规定停在那里等,尤其是当汽车司机看到马路上有行人来往时,会减慢车速停下来,让行人先走,我爸爸的一些日本朋友,第一次到常州来做客时,坐在出租车上都怕得要命不敢睁眼睛。
而且日本人喝了酒自觉就都不开车,有一次,外公喝了酒开车,日本人死活都不肯坐上去。
并且日本人行车从不超车。
有一次,爸爸带我们去参加日本非常重大的“马资力”盛会,那是人山人海,汽车排得一眼望不到底,可是却没有一个人超车,占道。
更让我惊奇的是在日本几千人的盛会大家席地而坐,野餐,看演出,看烟花,走的时候地上居然没有一张纸,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局小的龙娃做得也很好,每次出去旅游,都不留一个垃圾。
2、日本人注重公共场所的文明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人来说,日本人更注重公共场所的文明。
比如说,在日本,坐在列车上即使人再多也不讲话,有的看书,有的闭目养神,日本人在公共场合都不大声讲话,用手机时也是尽量保持小声以免影响到周围的其他人。
有一次爸爸带一个常州朋友去日本,在列车上说说笑笑,引起了全车人的注意。
日本的小偷相对来说比较少,即使你把东西放在自行车里,自行车放在商店外面,不上锁也不会有人来拿,所以爸爸回到常州,我妈妈总要提醒爸爸这里是常州,不是日本,要看好皮夹。
3、日本人注重文明就餐国家地域不同、文化风俗不同,饮食习惯自然也存在各种差异。
日本传统的用餐方式是使用一张叫“御膳”的单人小膳桌。
这种小膳桌其实就是一种带腿的托盘,置放于榻榻米上,用餐人跪坐着用餐。
虽然近年来大多都是坐椅据桌用餐,但日本却仍然有不少的日式旅馆因其方便性,到现在仍然采用这种传统的小膳桌。
此外,日本菜的一个特点就是所有的菜都可以靠一双筷子来吃。
日本女生的礼仪课在礼仪上,日本人是我们的典范。
我们中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在某百科的词条中对礼仪之邦的诠释是这样的:古老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中国古来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
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在礼仪道德方面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呢?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日本就是一个好的典范。
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挑选的日本女生的礼仪课,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一、礼仪是什么?可能大家会认为礼仪就是指懂礼貌、守规矩,只要做到这两点就可以说是做到懂礼仪了。
但是我们是否想过,刻意做出来的姿态与冷冰冰的规范真的就是礼仪了吗?小通认为有意识做出来的礼貌行为并不算是礼仪,礼仪是一种习惯,是一个人自然而然体现出来的一种特质与风格。
所谓礼仪,并不是为了让自己懂得一些规矩、道理,也不是取悦对方的一种手段,礼仪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对方能理解自己,只有相互理解才能相互接近,人和人才能走到一起,形成家庭、团体和社会。
二、日语中的礼仪在日语中有三个近似的词汇「礼儀」、「マナー」、「モラル」。
翻译成中文就是礼仪、礼貌、道德,三个词在汉语中所表达的意思基本是一致的,但是在日语中每个词的内涵却是不同的。
「マナー」(礼貌)是指对于某件事的处理方法,即大家所决定的规矩。
「モラル」(道德)是指社会和个人所理解的道德、伦理观,即对善恶进行判断的标准。
「礼儀」(礼仪)是指表达自己敬意与谨慎的一种行为方式,即表达自己想法的言行方式。
所以在向对方表达敬意的时候,需要的不是礼貌或道德,而是遵从礼仪才能做到。
礼仪是一种心灵之间的触碰。
礼貌并不是完全都出于对他人的意识存在,比如我们吃饭的时候用筷子,而不是用手抓着吃,并不是因为有人在看着我们。
道德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自于自己的意识,就算别人认为不对,但我们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话,那对自身来说,某件事或某个行为就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