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资源学作业第三章

自然资源学作业第三章

自然资源学作业第三章
自然资源学作业第三章

自然资源学第三次作业

1.水资源的概念及特征

答:水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地球上水圈内的水量总体,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狭义:水资源包含水量与水质两个方面,是人类生产生活及生命生存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为社会直接利用或待利用,参与自然界水分循环,影响国民经济的淡水。

特征:(1)水资源的循环性。水循环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天然水资源系统,水资源在开采利用后,能够得到大气降水的补给,处在不断的开采、消耗、补给、恢复的循环之中,可以不断的供给人类利用和满足生态平衡的需要。

(2)储量的有限性。即水资源处在不断的消耗和补充过程中,全球淡水资源的储量是十分有限的,全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且淡水资源的大部分储存在极地冰帽和冰川中,真正能够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总水量0.796%。

(3)分布的不均匀性。全球水资源的分布表现在大洋洲径流模数为51.0L/(s.km2),澳大利亚仅为1.3 L(s.km2),亚洲为10.5 L(s.km2)。最高和最低的相差数倍或数十倍。

(4)利用的多样性。水资源是被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广泛利用的资源,不仅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和生活,还用于发电、水运、旅游和环境改造等。(5)利、害的两重性。水资源具有既可造福于人类、又可危害人类生存的两重性,水资源质、量适宜,且时空分布均匀,将为区域经济发展、自然环境的良性循环和人类社会进步做出巨大贡献。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又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

2.简述水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当代水资源问题是一个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与能源、人口、环境污染一起成为国际上关切的四大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世界上就有不少国家开始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对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间和空间的分布变化规律、可靠程度、用水现状与近远期预测、供需平衡与可采取的措施、人类活动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1)与水资源有关的水文学问题(水循环和水量平衡、水资源工程的水文参数计算、气候变化水文要素变化的关系、特殊地区的水文问题等)(2)人类活动的影响问题(人类活动影响的估算——水量和水质、利用代表流域和实验流域以监测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门性的人类活动影响研究——如工农业发展和森林砍伐对河川径流的影响、对坡面侵蚀的影响等)

(3)水资源的评价、合理利用和管理问题(水资源评价、水资源的综合规划和管理、水源保护、规划技术等)

(4)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从战略观点出发全面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各项问题、运用系统分析方法作好整体规

划、用水量分配的预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多国关系问题等)

(5)饮用水问题,因为饮用水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命安全。(清洁水的供应问题、饮用水域健康的问题、整顿自来水与卫生设备的问题、消灭浪费用水现象问题、以及保护饮用水问题等)。

3简述中国水资源的基本特征。

(1)、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人均水量较少。由于我国的降水量受海陆分布以及地形因素的影响,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有东南向西北内陆递减,按水量多少大致可以分为丰水、多水、过渡、少水、干旱等五个明显不同的地带。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空间分布特征:降水、河流分布的不均匀性;地下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时间分布特征:年际变化大;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分布不相匹配。(3)、水资源并不丰富。由于全国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的国土面积广,中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中国的多年平均年河川径流总量虽巨世界第六,但以单位径流量计算,中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4.简述城市水资源问题的基本特征和防治途径。

答:随着人口迅速增加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水的需求量大增,在不认识或不重视水资源的生态特性情况下制定出违反生态规律的发展方针和政策,从而导致掠夺式开发、浪费式利用、混乱式管理,使水资源日渐枯竭,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存在的问题的基本特征有(1)区域性;由于城市水资源问题具有区域性特征,因此,在从事这方面研究时,应划定区域。

(2)多层次性;根据其区域性划分出不同的层次,在更具各层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整理对策。

(3)滞后性;由于城市功能、规模和性质的任何重大变化,都要求城市水资源系统作出相应的变化,以满足城市的需求。因此,咬碎现有水资源系统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及预测。

(4)反馈性;在城市水资源系统的规划、设计、利用及改造工程中必须考虑水资源系统的反馈作用。做出必要的预测及估计。

(5)可塑性。城市水资源系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可塑性使城市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城市节水具体措施:

(1)利用价格杠杆(2)制定用水定额,逐步实行计划管理(3)进行节水宣

传教育,加节水观念(4)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和设备(5)保护城市供水水源。5.简述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办法。

答: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机理:在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通常是植物

生长的限制因素,而在海水系统中往往是氨氮和硝酸盐限制植物的生长以及总的生产量。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往往是这些水系统中含量有限的营养物质,例如,在正常的淡水系统中磷含量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增加磷酸盐会导致植物的过度生长,而在海水系统中磷是不缺的,而氮含量却是有限的,因而含氮污染物加入就会消除这一限制因素,从而出现植物的过度生长。生活污水和化肥、食品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农田排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天然水体接纳这些废水后,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而其他藻类的种类则逐渐减少。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的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因此,富营养化了的水体,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的来源,水体也很难自净和恢复到正常状态。

防治办法:(1)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绝大多数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外界输入的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富集造成的。如果减少或者截断外部输入的营养物质,就使水体失去了营养物质富集的可能性。

(2)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负荷。输入到湖泊等水体的营养物质在时空分布上是非常复杂的。氮、磷元素在水体中可能被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或者以溶解性盐类形式溶于水中,或者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和生物作用而沉降,并在底泥中不断积累,或者从底泥中释放进入水中。

主要的方法有:①工程性措施,包括挖掘底泥沉积物、进行水体深层曝气、注水冲稀以及在底泥表面敷设塑料等。挖掘底泥,可减少以至消除潜在性内部污染源;深层曝气,可定期或不定期采取人为湖底深层曝气而补充氧,使水与底泥界面之间不出现厌氧层,经常保持有氧状态,有利于抑制底泥磷释放。此外,在有条件的地方,用含磷和氮浓度低的水注入湖泊,可起到稀释营养物质浓度的作用。

②化学方法:这是一类包括凝聚沉降和用化学药剂杀藻的方法,例如有许多种阳离子可以使磷有效地从水溶液中沉淀出来,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价格比较便宜的铁、铝和钙,它们都能与磷酸盐生成不溶性沉淀物而沉降下来。应该将被杀死的藻类及时捞出,或者再投加适当的化学药品,将藻类腐烂分解释放出的磷酸盐沉降。③生物性措施:利用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氮、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以去除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方法。经过植物直接吸收、微生物转化、物理吸附和沉降作用除去氮、磷和悬浮颗粒,同时对重金属分子也有降解效果。这是目前国内外治理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措施。

燃烧学第二章作业

燃烧学第二章作业

旋流燃烧器混合特性实验方案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如图所示的旋流燃烧器,由同轴的两根同心管道组成,中心管通燃料气,外层管道通助燃空气(带有旋流),当空气和燃料气喷入炉膛之后发生混合,并通过旋转射流的回流区卷吸炉膛内的高温烟气,因此射流中的气体由三种成分混合而成:燃料气、空气、炉膛内烟气。为掌握燃烧器的燃烧特性,需要了解炉膛空间中各处的气体成分比例(假定暂不考虑化学反应引起的成分变化)。

一:实验目的 为掌握燃烧器的燃烧特性, 需要了解炉膛空间中各处的气体成分比例(假定暂不考虑化学反应引起的成分变化) 。 二:实验原理 由于本实验只需要求得混合后气体的成分比例,不要求混合后气体的浓度。因此,只需要根据热流密度守恒即可求得混合后气体成分的比例,而不需要以温度场模拟浓度场。 对于两股射流与高温烟气的混合问题,燃料气温度为T1,空气温度为T2,高温烟气温度为T3。对于炉膛空间中的任一点,假设其温度为Txy ,该点物质中来自燃料气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m1,来自空气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m2,来自高温烟气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m3。根据热流密度守恒,有: ???=++=++xy p p p p T c T m c T m c T m c m m m 3 33,222,111,3211 若假设三种气流p p p p c c c c ===3,2,1,,则上式可以简化为: ???=++=++xy T T m T m T m m m m 3322113211 式中xy T T T T 、、、321为待测量,321m m m 、、为待求值。 由于未知数有3个而方程只有两个,故方程不封闭无法求解。故,实验中须改变321T T T 、、,测出两次不同温度下的xy T ,与上述两个方程组成封闭方程组如下: ??? ????=++=++=++''33'22'113322113211xy xy T T m T m T m T T m T m T m m m m 式中: 1m ——混合气体中来自燃料气的成分的质量分数; 2m ——混合气体中来自空气的成分的质量分数; 3m ——混合气体中来自高温烟气的成分的质量分数;

《公共经济学》第1-13章重点

第一章 1.资源配置效率的标准 2.社会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收益 社会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社会边际成本可以通过为补偿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最低额来测定。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成本,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增加。 社会边际效益是指人们对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社会边际效益可以通过人们为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所愿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来测定。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减少。 3.市场失灵的表现 ?微观经济缺乏效率 ?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搭便车” ?存在外部效应问题 ?自然垄断市场的存在 ?宏观经济的不稳定 ?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 ?社会分配缺乏与效率相适应的公平性 第二章 1.外部效应 某些个人或企业的行为活动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简言之,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2.正、负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的影响 负的外部效应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用于生产或提供该种物品或生产要素的社会边际成本。例如,由于污染环境,造纸行业的生产会给除纸张交易双方之外的其他人或企业造成损害。无论买者或卖者都未核算其给第三者带来的这一成本。 假定造纸行业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在一点相交,这点决定了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D 代表着购买者可从纸张的消费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益,也就是纸张的社会边际效益,即D=MSB。供给曲线S代表着企业为生产每一追加单位的纸张所付出的边际成本。但是,这条曲线所代表的边际成本仅是私人边际成本,即S=MPC,而未将生产每一追加单位纸张所发生的全部成本包括在内,也就是未计入外部边际成本MEC,社会边际成本MSC=MPC+MEC。因此,在存在负的外部效应的情况下,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小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不加干预的纸张市场的均衡在MPC=MSB点实现,这点所决定的产量水平不是最佳的,因为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条件应是MSC=MSB。有效的均衡应当在包括了私人边际成本和外部边际成本在内的社会边际成本恰好同社会边际效益相等这一点实现,即MSC=MPC+MEC=MSB。在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将会呈现过多状态。 正的外部效应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该种物品或服务所能带来的社会边际效益。例如,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疫苗接种,就是带来正的外部效应的一个典型例子。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接种疫苗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一点。需求曲线D所反映的仅是消费者自身可从接种疫苗中获得的边际效益。消费者的决策所依据的仅仅是私人边际效益,而未包括外部边际效益。这样一来,在D与代表接种疫苗的社会边际成本的供给曲线S(为简化起见,这一例子假设提供疫苗接种的私人边际成本恰好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相交点所决定的产量水平上,接种疫苗的社会边际效益超过了私人边际效益,依据私人边际效益做出的产量决策是不具有效率的。社会边际效益(MSB)可通过将私人边际效益(MPB)同外部边际效益(MEB)相加而求出。在存在正的外部效应的情况下,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效益小于其社会边际效益,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将会呈现不足状态。 3.正、负外部效应政府解决办法及其具体内容 矫正性税收着眼于私人边际成本的调整。其操作办法是:对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征收相当于其外部边际成本大小的税收,以此将征税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提高到同社会边际成本相一致的水平,实现负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所以,矫正性的税收的突出特征是其数额同外部边际成本相等。 矫正性税收的作用可简要归纳为:将外部边际成本加计到私人边际成本之上;增加物品的生产成本和售价,进而将物品的产量减少至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相等的最佳水平;将部分收入从生产者手中转移给遭受物品生产所带来的负的外部效应之害的个人或企业以及需要享受政府提供服务的个人或企业;将负的外部效应带来的损失减少至可以

植物学作业题作业题一

植物学作业题 作业题一 一、填空: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和()两部分。 2、大豆种子贮存的营养物质是积累在胚的()中。 3、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和液泡。 4、侧生分生组织包括形成层和()两部分。 5、筛管分子端壁特化成()板。 6、维管植物的主要组织可归纳为皮系统、()系统和基本系统。 7、根瘤菌在植物根内寄生所形成的复合体称为()。 8、茎尖从顶端依次分为分生区、()及成熟区。 9、小麦茎的分枝方式称为()。 10、在木材的横切面上,次生木质部呈若干同心环,一般每年形成一个环层,习惯上 称为()。 11、在根与茎的交界处维管组织发生转变的部位称为根茎()区。 12、叶片与枝的长轴平行或与地面垂直,叶片两面的受光情况几乎相同,叶片组织不 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这种叶称为()叶。 13、禾本科植物的叶一般是由叶片、()、叶耳和叶舌组成。 14、禾谷类植物叶片的上表皮细胞与运动功能有关的细胞为()细胞,也称运动细胞。 15、水生植物叶片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发达的()组织。 16、叶落前,在叶柄基部产生()层。 17、完全花由花萼、()、雄蕊群和雌蕊群四部分构成。 18、由旗瓣、翼瓣和龙骨瓣组成的花冠称为()。 19、被子植物的2-细胞成熟花粉粒是由营养细胞和()细胞构成。 20、芹菜为伞形科植物,其果实为()果。 二、判断正误:(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1、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组织。 2、红辣椒果实所呈现的颜色是由质体中的有色体所决定的。 3、成熟的导管分子和筛管分子都是死细胞。

4、淀粉在植物细胞内贮存的形式是淀粉粒。 5、直根系多为深根系,须根系多为浅根系。 6、匍匐茎平卧地上,节部生不定根。 7、边材主要是次生木质部,但无输导能力。 8、二体雄蕊就是一朵花中只有两个离生的雄蕊。 9、草莓的果实是由一朵花发育而来。 10、豆角的果实是角果。 三、单项选择: 1、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A.线粒体 B.叶绿体 C.细胞核 D.内质网 2、植物细胞内,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有()。 A.叶绿体 B.高尔基体 C.细胞核 D.线粒体 3、侧根起源于()。 A.表皮 B.外皮层 C.内皮层 D.中柱鞘 4、鉴定植物细胞中的后含物,通常()。 A. 用碘液鉴定蛋白质和脂肪 B. 用苏丹Ⅲ鉴定蛋白质和脂肪 C. 用碘液鉴定蛋白质和淀粉 D. 用苏丹Ⅲ鉴定脂肪和淀粉 5、花青素存在于植物细胞的()中。 A.细胞核 B. 内质网 C.液泡 D.圆球体 6、红薯(地瓜)的食用部分是()。 A.块茎 B.块根 C.肉质直根 D.球茎 7、表皮上的通气结构是()。 A. 气孔 B.皮孔 C.穿孔 D.纹孔 8、缠绕茎靠()向上升,如牵牛花。 A. 卷须 B. 气生根 C.茎本身 D.吸盘 9、花粉发育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 A.中层 B.绒毡层 C.纤维层 D.造孢细胞 10、真果是()。 A.果实的变态 B.由花托发育而来 C.完全由子房发育而来 D.由子房和其他部分共同发育而来

公共管理学作业答案

公共管理学作业1 一、简答题 1、简述公共管理模式得基本特征 (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 (2)政府组织与其她公共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 (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 (4)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 (5)管理所追求得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 (6)公共组织得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 (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 (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2、简要说明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得主要职能。 第一,建立并维护社会与市场秩序。 第二,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 第三,调控宏观经济并保持稳定。 第四,进行收入与财产得再分配。 第五,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 3、非政府公共组织得基本特征与作用就是什么? 非政府公共组织得基本特征就是(1)非政府性(2)公益性(3)正规性(4)专门性(5)志愿性。作用:由于非政府公共组织沟通了政府与社会各方面得联系,架起了政府与社会之间联系得桥梁与纽带,因此非政府公共组织发挥着双重性、广泛性、针对性、中介性、公益性得作用。 二、论述题 1、论述政府失效理论得主要内容及其给我们得启示。 答:政府失效理论得主要内容: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就是指政府主体机制等方面有在本质上得缺陷,而无法使资源配置得效率达到最佳得情景。这一理论对人得假设,包括政府公务员,都就是经济人假设。由此,这一理论认为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人得一切行为都可以瞧成就是经济行为。政府行政过程中得目得肯定就是

增进公共利益得判断得到质疑。政府失效主要就是现在公共政策得失效;公共物品供给得低效率;内部性与政府扩张性; “寻租”及腐败。 政府失效理论给我们得启示主要有以下三点: 1)单纯依靠市场与过多依靠市场政府干预都就是行不通得,必须两者互相制约、协调才能促进市场得健康发展。 2)必须明确界定政府管理得范围、权限,同时积极培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自身而不就是靠政府去发挥作用。 3) 在进行经济改革得同时也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济体制改革得顺利进行。 4) 加强各项法律、法规得建设,使政府得决策过程与管理过程都能纳入正常得监督系统或机制之中。 2、结合实际谈谈转型时期我国政府得职能应如何转变。 答:所谓政府职能转换并不就是简单得加强或削减政府得干预范围或力度,而就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得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工作方式要有重要得改变。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得转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管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2、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3、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竞争得市场经济体系。4、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综合以上政府工作内容、重心得转移,我们可以用简单得四句话概括政府职能转化得特点,即:政府工作由全面转向适度;由微观转向宏观;由直接转向间接;由人治转向法治。例如:多年来,在计划经济得影响下,无论就是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还就是平民百姓都以文件为依据,即所谓得红头文件。在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条件下,就显现出不稳定、随意性等一系列得问题与局限性。我们过去曾经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严重对立起来,否定了市场经济对促进生产力所起得重要作用,阻碍了社会经济得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尤其在竞争充分得领域更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得调节作用,积极利用这支“瞧不见得手”,与此同时也要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以保证市场经济得健康发展。 公共管理学作业2 一、简答题:

燃烧学 第1章 作业

一、已知木材的质量百分数组分为:C-40%,H-10%,O-41%,N-2%,W-6%,A-1% 1. 求1kg木材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α=1)。 2. 木材的高、低热值 3. α=1.5时,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 4. α=1.5时,燃烧温度 二、某焦炉煤气的体积百分数组成为:CO-3.8%,H2-58%,CH4-24.5%,C2H4-3.7%,CO2-2.3%,N2-4.7%,H2O-2%,O2—1% 1. 求1m3煤气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α=1) 2. 1m3煤气的高、低热值 3. α=1.5时,1m3煤气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 4. α=1.5时1m3煤气不完全燃烧,烟气中有CO 0.01m3,H2 0.12m3,CH40.06m3. 求烟气的总体积。 一、已知木材的质量百分数组分为:C-40%,H-10%,O-41%,N-2%,W-6%,A-1% 1. 求1kg木材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α=1)。 2. 木材的高、低热值 3. α=1.5时,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 4. α=1.5时,燃烧温度 二、某焦炉煤气的体积百分数组成为:CO-3.8%,H2-58%,CH4-24.5%,C2H4-3.7%,CO2-2.3%,N2-4.7%,H2O-2%,O2—1% 1. 求1m3煤气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α=1) 2. 1m3煤气的高、低热值 3. α=1.5时,1m3煤气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 4. α=1.5时1m3煤气不完全燃烧,烟气中有CO 0.01m3,H2 0.12m3,CH40.06m3. 求烟气的总体积。 一、已知木材的质量百分数组分为:C-40%,H-10%,O-41%,N-2%,W-6%,A-1% 1. 求1kg木材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α=1)。 2. 木材的高、低热值 3. α=1.5时,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 4. α=1.5时,燃烧温度 二、某焦炉煤气的体积百分数组成为:CO-3.8%,H2-58%,CH4-24.5%,C2H4-3.7%,CO2-2.3%,N2-4.7%,H2O-2%,O2—1% 1. 求1m3煤气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α=1) 2. 1m3煤气的高、低热值 3. α=1.5时,1m3煤气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 4. α=1.5时1m3煤气不完全燃烧,烟气中有CO 0.01m3,H2 0.12m3,CH40.06m3. 求烟气的总体积。

植物学作业参考答案

植物解剖部分作业参考答案 相同点:均由表皮,皮层,维管柱组成。维管柱又由中柱鞘,相间生的维管束,及薄壁细胞组成。 4. 比较根和茎初生结构的异同点 相同点:均由表皮、皮层、维管柱组成,初生韧皮部均为外始式发育 不同点:

5. 比较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植物茎初生结构的异同点 双子叶植物的茎维管束是环状排列,可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个部分,禾本科植物的茎维管束是散生或者两环排列,因此无明显的皮层和维管柱,分为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三个部分 6.比较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植物叶片结构的异同 相同点:均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 7.如何区分双子叶植物根茎的次生结构 答: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中没有皮层,中央一般为呈辐射分布的初生木质部,次生木质部中,而在茎的次生结构中有时有皮层,中央为髓。 8. 如何区分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 答:根的次生结构中有射线,没有皮层;根的初生结构中有皮层没有射线。 9.简述侧根的发生规律 侧根在母根上的发生位置具有如下规律:如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的根上,侧根的发生正对着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之间(如胡萝卜)或正对着初生韧皮部(如萝卜);三、四原型的根,侧根

是正对着初生木质部发生;在多原型根上,侧根是对着初生韧皮部发生的。 10.如何区分木材三切面 横切面:射线被纵切,其他的结构(木质部,韧皮部,皮层等)均被横切,可观察到同心分布的年轮,射线自中心向四周辐射分布,显示射线的长度和宽度。 径向切面:所有的结构都被纵切,可观察到纵向分布的导管和纤维,射线呈横向分布,显示其高度和长度 切向切面:射线被横切,其他的结构均被纵切,射线呈梭形,显示其高度和宽度 11.简述花粉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发育成成熟花粉粒的过程。 花粉母细胞(2n,2N )???→?1减数分裂二分体(2n,N)????→?2 减数分裂四分体(n,N)→单核花粉粒(即小孢子,n,N ) ???→ ?有丝分裂) N ,n ()N ,n ()N ,n () N ,n (精细胞生殖细胞营养细胞有丝分裂???→ ? 二核花粉粒 三核花粉粒 (含一个生殖细胞和一个营养细胞) (含两个精子和一个营养细胞) 二核花粉粒(70%的植物)与三核花粉粒(30%的植物)都是雄配子体,他们都是成熟花粉粒 12.简述花粉囊壁的功能 花粉囊壁在达到完全分化时期,从外到内的细胞层依次是: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当花药裂开后,通常只有表皮和纤维层。 表皮:1层,由幼花药最外一层细胞经垂周分裂而来,有明显的角质层,具有保护功能。 药室内壁:1层,药室内壁初期贮藏大量营养物质供花粉母细胞发育,花药接近成熟时内切向壁和垂 周壁发生纤维化加厚,花药成熟时在相邻花粉囊间裂开,花粉散出. 中层:1-4层,中层细胞内贮藏着营养物质供花粉母细胞发育,当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受 挤压逐渐解体,在成熟的花药中一般不存在中层。少数植物如百合有。 绒毡层:1层,初期是单核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通常只进行核分裂而不进行胞质分裂, 所以常具有双核或多核,①贮存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对花粉粒的发育和形成起营养和调节作用,②合成识别蛋白,运送到花粉粒的外壁上③能合成和分泌胼胝质酶,使单核花粉粒分离,④降解产物作为花粉合成DNA ,RNA ,蛋白质和淀粉的原料,花药成熟时,提供构成花粉外壁中的孢粉素,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接近完成时,绒毡层开始退化、解体、最后消失。 13.简述胚囊发育的过程和功能 胚囊发育和形成过程简示如下: 胚囊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2n ,2N )?? ?→?减数分裂 四分体(n ,N )????????→?发育 珠孔端三个消失,一个单核胚囊(n ,N )???→?有丝分裂二核胚囊???→?有丝分裂四核胚囊???→?有丝分裂八核胚囊??→?分化成熟胚囊(雌

公共管理学作业

《公共管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 《公共管理学》作业一 简答题 1、简述构成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 构成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就是:组织人员、物质因素、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责分配、规章制度、 2、简述公共组织设计的原则。 答:(1)职能目标原则;(2)完整统一原则;(3)精干效能原则;(4)法制原则;(5)职、权、责一致原则;(6)人本原则、 3、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 答: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就是:(1)人力资源的获取(规划、录用与选拔);(2)人力资源的发展(整合培训、职业发展、管理发展、组织发展);(3)人力资源的激励(联结报酬与绩效、工作再设计、提升工作的满足感、绩效评估);(4)人力资源的维持(人际关系与沟通问题、员工福利问题、工作环境问题、职业安全问题);(5)人力资源的研究(政策、规则、技术、方法)、 《公共管理学》作业二 简答题 1、简述公共财政的职能。 答:(一)资源配置的职能:1、为全社会提供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 2、矫正外部效应;3、对不完全竞争的干预;(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1、经济公平:强调投入与收入的对称(等价交换、按劳分配);2、社会公平: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个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调节贫富差距);(三)稳定经济职能:1、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3、国际收支平衡、 2、简述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精神。 答: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本精神就是:第一,确定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第二,把组织瞧作整体,不仅开发“力的资源”,而且开始走向开发组织、整体的“心的资源”,注重整体效益、群体目标、团队精神;第三,在管理原则上既强调个人又强调集体;第四,在管理方法上既强调理性又强调情感;第五,在领导方式上既强调权威又强调民主;第六,在管理实践中既强调能力也重视资历。 《公共管理学》作业三 论述题 1、谈谈您对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的认识。 组织改革的动力 (一)组织改革的外部动力 首先,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就是组织改革最深层的动力。改革的本质动力就是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市场化的驱动,改革的目的与任务就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与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作为市场宏观调控的主体,为了更好地履行宏观调配职能,促进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必然要先对自身的职能与机构进行改革。其次,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行政改革的直接动力。中国的战略改革系统不仅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也包括政治体制改革,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体制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同时展开。目前,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还处于观念与理论研讨阶段,并没有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可以说就是暂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行政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其改革必将带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这对我国的政治改革的深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燃烧学第二章作业

旋流燃烧器混合特性实验方案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如图所示的旋流燃烧器,由同轴的两根同心管道组成,中心管通燃料气,外层管道通助燃空气(带有旋流),当空气和燃料气喷入炉膛之后发生混合,并通过旋转射流的回流区卷吸炉膛内的高温烟气,因此射流中的气体由三种成分混合而成:燃料气、空气、炉膛内烟气。为掌握燃烧器的燃烧特性,需要了解炉膛空间中各处的气体成分比例(假定暂不考虑化学反应引起的成分变化)。

一:实验目的 为掌握燃烧器的燃烧特性, 需要了解炉膛空间中各处的气体成分比例(假定暂不考虑化学反应引起的成分变化) 。 二:实验原理 由于本实验只需要求得混合后气体的成分比例,不要求混合后气体的浓度。因此,只需要根据热流密度守恒即可求得混合后气体成分的比例,而不需要以温度场模拟浓度场。 对于两股射流与高温烟气的混合问题,燃料气温度为T1,空气温度为T2,高温烟气温度为T3。对于炉膛空间中的任一点,假设其温度为Txy ,该点物质中来自燃料气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m1,来自空气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m2,来自高温烟气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m3。根据热流密度守恒,有: ???=++=++xy p p p p T c T m c T m c T m c m m m 3 33,222,111,3211 若假设三种气流p p p p c c c c ===3,2,1,,则上式可以简化为: ???=++=++xy T T m T m T m m m m 33221 13211 式中xy T T T T 、、、321为待测量,321m m m 、、为待求值。 由于未知数有3个而方程只有两个,故方程不封闭无法求解。故,实验中须改变321T T T 、、,测出两次不同温度下的xy T ,与上述两个方程组成封闭方程组如下: ??? ????=++=++=++''33'22'113322113211xy xy T T m T m T m T T m T m T m m m m 式中: 1m ——混合气体中来自燃料气的成分的质量分数; 2m ——混合气体中来自空气的成分的质量分数; 3m ——混合气体中来自高温烟气的成分的质量分数; 1T ——第一次输入的燃料气的温度;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一、什么是公共经济学及研究对象 研究市场经济下政府的经济职能、经济作用、公共干预(主要是政府);微观、宏观经济学中有关政府职能作用的理论延伸、深化、具体化;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政府的运作 二、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 A、效率原则:市场机制 B、公平原则:社会价值判断 C、稳定原则,经济的正常运行(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三、帕累托效率:如果某个经济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以至于一个人的福利不可能再变得更好,除非使其他至少一个人的福利变得更坏时,社会福利就不再有改善的可能,这就达到帕累托最优。在不使B福利减少的情况下增加了A的福利,这称为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产生的市场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 四、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成因 MSC≠MPB;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垄断和寡头的出现;信息不对称考虑与经济效率无关的事项 五、政府的经济职能 一是资源配置职能。A、地区间的配置:我国沿海地区与内地的资源配置B、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配置C、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公共部门产出的机会成本,是牺牲了的私有部门产出D、消费与投资之间的配置。方式:财政支出、财政补贴、政府采购。手段:A、财政措施:公共支出,财政补贴,政府购买B、非财政支出:金融措施,法令法规。二是收入分配职能。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平等与激励,政策手段:财政措施,税收与收入转移制度;非财政措施,如最低工资法。三是经济稳定的职能。政府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1)预算的杠杆作用(2)预算的内在反应2. 货币控制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4、道义上的劝告。 第二章外部效应 一、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先讲概念,然后是影响,最后是解决) 外部效应就是指未在交易价格中得到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正的外部性,亦称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负的外部效应,亦称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在外部效应存在的情况下,使得私人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与社会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发生偏离,由于决定企业或居民的经济选择的是私人边际效益和私人边际成本,而不是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所以,当企业或居民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而忽略了外部效应带给其他企业或居民的效益和成本时,其所做出的决策很可能会使资源配置发生错误。

电大公共管理学作业2答案

单选题:(共7道试题,每题3分) 1.公用事业组织属于【】 A.基本非盈利型服务 B.基本盈利型服务 C.选择非盈利型服务 D.选择盈利型服务 2.不属于非政府公共组织所有具有的特点的是() A.民间性 B.营利性 C.自治性 D.自愿性 3.在我国,非政府组织不包括()。 A.事业单位法人 B.社会团体法人 C.私营企业

D.民办非企业单位 4.按照计划的期限不同,公共部门的计划可以划分为()。 A.战略计划和作业计划 B.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C.上层计划和基层计划 D.单一计划和常规计划 5.()是为完成某一特定计划而规定的一系列步骤。 A.规则 B.程序 C.规划 D.预算 6.凡事要以大局为重,以公共利益和总体目标为基本准则,这是()。 A.整体原则 B.自觉原则

C.动态原则 D.周密原则 7.公共决策应该对整体与局部、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等关系,加以综合分析,然后进行决策,这是()。 A.目标性原则 B.信息原则 C.优选原则 D.系统原则 多选题:(共8题每题5分) 1.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动因包括()。 A.市场失灵 B.契约失效 C.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D.政府失灵 E.历史的自然演进 2.非营利组织区别于政府组织的主要特征是()。

A.民间性 B.志愿性 C.组织性 D.非营利性 E.自治性 3.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A.管理体制混乱,发展处于无序状态 B.行为不规范,服务意识差 C.缺乏公共意识和国际意识 D.依附性强,“非政府性”弱。 E.法律法规不健全,对非政府监管不力 4.公共管理伦理与责任控制机制包括()。 A.行政控制 B.立法控制 C.司法控制

燃烧学课后复习题1

第三章燃烧化学动力学基础 1、什么叫燃烧? 2、什么是简单反应(也称基元反应),什么是复杂反应(也称总包反应)? 3、什么是浓度?有哪些表达方法? 4、什么是化学反应速度?表达方法? 5、质量作用定量的内容?试用质量作用定理讨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6、什么是反应级数?对于基元反应和总包反应,反应级数如何确定? 7、常用的固体、液体、气体燃料的反应级数的范围是多少? 8、反应级数n=1,n=2时反应速度常数的单位? 9、试用阿累尼乌斯定律说明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10、什么是活化能?什么是活化分子?试说明活化能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11、活化能的计算方法? 12、试述活化分子碰撞理论的内容?过渡状态理论的内容? 13、试用分子碰撞理论分析活化分子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 14、试说明压力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15、反应物中添加惰性气体对化学反应速度有何影响? 16、为何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17、链式反应理论观点是什么? 18、什么是分支链反应?什么是不分支链反应? 19、链式反应过程包括什么? 20、试用氢燃烧反应说明为什么分支链反应能极大地增加反应速度? 21、什么是化学平衡常数? 第四章燃烧过程中的射流特性与混合情况 1、什么是平面自由射流?请图示说明射流从喷口喷出后射流发展情况?(射流形状、射流质量、 浓度、射流速度) 2、请图示说明平面自由射流的基本结构(扩展角,射流边界、核心区、初始段、基本段),及射流 速度沿轴向和径向分布情况。

3、什么是射程?射流初始动量对射程有何影响? 4、说明射流扩展角、卷吸量、射流速度衰减情况、射程四者之间的关系? 5、说明射流扩展角、射程、射流速度衰减对射流与周围气流的混合情况的影响。 6、什么是同向平行流中射流?速度梯度对射流的扩展、射流速度衰减和射程有何影响? 7、什么是环形射流、同轴射流?射流截面上轴向速度沿径向分布情况(请图示说明)? 8、在同轴射流中,中心射流和环形射流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9、对于难以燃烧的贫煤和无烟煤来说,燃烧器采用同轴射流时,中心射流速度和环形射流速度如 何分布才有利于着火和燃烧?对于容易燃烧的烟煤,采用同轴射流燃烧器时,中心射流速度和环形射流速度如何分布才合理? 10、什么是旋转射流?速度分布情况?从燃烧角度分析,其优点有哪些? 11、什么是旋流强度?旋流强度对气流的扩展、卷吸周围气体数量、射流衰减、射程有何影响? 12、旋流强度对回流区大小(回流量)有何影响? 13、什么是弱旋转射流?什么是强旋转射流? 14、弱旋射流轴向速度沿径向分布情况?改变旋流强度的大小,对轴向速度和切向速度的衰减 情况有何影响? 15、强旋转射流轴向速度沿径向分布情况?改变旋流强度的大小,对轴向速度和切向速度的衰 减情况有何影响? 第五章着火理论 1、着火的方式有哪些? 2、什么是热着火?什么是链锁着火? 3、热着火和链锁着火的区别? 4、热着火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链锁着火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5、热自然的临界条件是什么?并说明物理意义。 6、可燃混合气体的初始温度、压力(或浓度)、与外界对流换热系数对热自然有何影响。请用图示 说明。 7、什么是着火的孕育时间?请图书说明。解释为什么堆放在煤场的在常温下也经常会自然,而直吹 式煤粉锅炉中一次风管中的煤粉在高于150℃的条件也不会自然。 8、热自然温度的定义是什么?热自然温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图示说明。 9、图示着火温度与燃料空气混合物的浓度(过量空气系数)的关系。煤矿巷道中发生瓦斯爆炸的原

西南大学植物学作业答案讲解

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胞间连丝:相邻生活细胞之间,细胞质常常以极细的细胞质丝穿过细胞壁而彼此相互联系,这种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丝称胞间连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是细胞间物质、信息传输的通道。 2、次生生长:在植物体初生生长结束后,发生了次生分生组织的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其分裂、分化形成各种成熟组织的生长过程称为次生生长。次生生长的结果是使根茎等器官加粗。 3、凯氏带:在双子叶植物根的内皮层各细胞的径向壁和上下横壁有带状的木化和栓化加厚区域,这种带状结构是凯斯伯里于1865年发现的,因而称为凯氏带,凯氏带使根的吸收有选择性。 4、年轮:维管形成层在一个生长季节中所产生的次生木质部,称为生长轮,一年只有一个生长轮即为年轮。同一年的早材和晚材就构成一个年轮。 5、聚合果:一朵花中有许多离生雌蕊,以后每一雌蕊形成一个小果,相聚在同一花托之上,称为聚合果,如白玉兰、莲、草莓的果。 二、填空题 1、被子植物的分生组织按性质和起源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三种类型。 2、次生生长时,维管形成层主要进行平周分裂,向内产生( 次生木质部),添加在初生本质部的( 外)方,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添加在初生韧皮部的( 内)方。 3、被子植物的合子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细胞:较大的(基)细胞和较小的(顶)细胞。 4、根瘤是(豆科植物根系)和根瘤菌形成的共生体。 三、选择题 1.成熟后全为活细胞的是 A A:筛管分子、栓内层、副卫细胞B:管胞、伴胞、顶细胞 C:运动细胞、副卫细胞、石细胞D:管胞、石细胞、木栓层细胞 2.老化丧失输导能力,往往是由于产生了 A A:侵填体B:胼胝体C:有色体D:核糖体 3.瓠果是()科的识别要点之一。 B A:十字花科B:葫芦科C:茄科D:百合 4.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木质部的发育方式为D A:内起源B:外起源C:内始式D:外始式

吉大19春学期《公共管理学》在线作业二1答案

吉大18春学期《公共管理学》在线作业二-0003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60 分) 1.目标管理方法是()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A.德鲁克 B.西蒙 C.伍德沃德 D.菲德勒 正确答案:A 2.政府的预算必须包括政府的全部公共收支项目,以反映以政府为主体的全部财政活动,允许在政府预算规定范围之外以政府为主体的资金收支活动,我们将这称为( )。 A.可靠性原则 B.统一性原则 C.完整性原则 D.公开性原则 正确答案:C 3.侧重于组织实体的外部规模和技术特征,如政府行政机构的增减、合并,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扩展与缩小,行政人员的补充与精简等,这样的公共组织变革属于( )。 A.内涵型的组织变革 B.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变革 C.外延型的组织变革 D.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正确答案:C 4.政府失效理论对人的本质和行为的基本假设是( )。 A.社会人 B.经济人 C.自动人 D.复杂人 正确答案:B 5.把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同,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从而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形式,称为( )。 A.基数预算 B.单位预算 C.单式预算 D.复式预算

正确答案:D 6.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 A.实施阶段 B.总结阶段 C.协调阶段 D.准备阶段 正确答案:D 7.所谓( )(简称DSS )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处理的信息,以支持决策者针对“非结构化”问题制定决策与执行决策的一套体系。 A.战略开发系统 B.决策支持系统 C.参谋智囊系统 D.战略管理系统 正确答案:B 8.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 )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含不批准)三个步骤。 A.事先 B.事中 C.事后 D.全面 正确答案:A 9.从学术渊源上讲,公共管理学是在( )基础上,融合了与之相关的多学科理论发展成的。 A.现代经济学 B.公共行政学 C.管理学 D.政治学 正确答案:B 10.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对政府来讲,最重要的就是( )。 A.政府上网 B.政府信息公开 C.政府信息化 D.建立公共管理信息系统 正确答案:B

燃烧学2章作业

2.1 1)挥发分容易析出,可燃混合物浓度达到贫油限发生自燃;2)挥发分析出,可燃混合物浓度慢慢增大最后达到贫油限发生自燃;3)煤粉的散热量大于化学反应放热量,可防止自燃;4)挥发分不易析出,难以与空气接触,可防止自燃。 2.3 在150℃时,磨煤机内小部分煤粉通过热风加热不断积累热量最终达到着火温度发生自燃,显暗红灼热。但煤粉自燃的放热量通过热风被及时地带出磨煤机,自燃煤粉的放热量远小于其对外的散热量,因此远离自燃煤粉的地方温度迅速下降,局部火焰不能传播到整个可燃物内,不会发生爆炸。 2.4 过量空气系数过大,煤粉浓度过小,着火温度较高,作为一次风的气体量减小而煤粉浓度较高,着火温度降低,同时又减少了乏气带走的热量,减少了着火所需热量,又由于颗粒间相互影响加强可使着火温度进一步降低,有利于煤粉着火。 2.5 高原氧气稀薄,燃料浓度过高,偏离化学反应当量比,需要更高的点火能,冬天气温低,可燃混合物着火浓度界限变小,所以发动机难以发动。 2.6 低负荷时,进入炉内的燃料量较少,燃料燃烧的放热量减少,致使烟气和炉膛温度降低,同时烟气回流量减少,煤粉着火变得困难,同时,炉膛温度较低,煤粒临界直径较大,小颗粒煤粉容易熄火,影响着火稳定性。

2.8 1,2,4,10不利 3,5,6,7,8,9有利 习题 1、热自燃着火机理是什么? 2、热自燃着火条件是什么? 3、着火温度表达式是什么,自燃着火温度是否一物理化学常数?何故? 4、当p、T0、a、S/V及X A变化时着火温度的变化趋势如何?何故? 5、由于Ti≈T0是否说明在任何T0下均能热自燃?何故? 6、防止自燃的措施有哪些? 7、对一定的可燃混合气,在一定的X f下,当保持P不变,随着aS/V 的增加,Tc亦将如何变化,而当保持Tc不变,为何随着aS/V的增加,Pc 将如何变化? 8、点燃与自燃的区别何在?常用点燃方法有哪几种? 9、着火温度与点火温度的概念有何联系与区别? 10、说明炽热物体点燃的条件。 11、什么是最小点火能量? 12、何谓均相燃烧?何谓非均相燃烧?其过程和燃烧速度的影响因素有何不同? 13、何谓动力燃烧?何谓扩散燃烧?其燃烧速度的影响因素和强化途径有何不同?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 一、资源配置理论(22) 内涵:广义的理解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理解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总的说来,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以及地区结构,以优化的资源结构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方式: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 二、混合经济的涵义 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支出和管制等,以实现市场稳定和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模式。是当今各国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 作为经济体制的混合经济,并没有改变社会的基本制度,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 三、资源配置原则:效率与公平 效率原则:帕累托效率即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效率:指的是这样的一种经济情况:当经济运行到达该状况时,已经不可能通过重新调整或者交易等手段,来提高某个人的效用或满足感而不降低其他人的效用或满足感。(无法“做到利己不损人”) 帕累托改进:有可能改善某些人所处的情况,同时不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差。四、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 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垄断、信息不对称、公平分配难题、经济波动 五、市场失灵与公共部门存在的合理逻辑 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优势、公共部门解决外部效应的优势、公共部门可以抑制垄断和鼓励竞争、公共部门可以提供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介入可以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政府可以发挥稳定经济功能 六、现实中的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的含义和特点:政府与私人企业的混合;垄断与竞争的混合;多种产权的融合; 市场与政府即“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结合;既有私有经济也有共有经济 第二章公共经济主体 一、主体(61-68) 一)政府 政府的基本特征 政府的决策建立在权利的普遍性和强制性的基础上也有强制性、公共性和普遍性。【课税优势;禁止和允许优势;节约交易成本优势;遏制搭便车优势;财务优势;经济权力优势】 从信息上讲,政府采用科层制组织结构,纵向信息流是主要的。 从动力上讲,政府的动力来源于政治家的政治纲领约束和推动及官僚的升迁欲望。【公民与政治家、政治家与官僚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 二)私人部门 私人部门参与公共经济活动的可能性 排他性技术的成长使准公共物品在消费上可以实现“选择性进入”,从而使私人

公共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政策评估的( B )反映的是政策的效率和效能标准。 A.稳定标准 B.事实标准 C.价值标准 D.成本标准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的(B )。 A.合理性 B.合法性 C.操作性 D.强制性 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政策手段?( D )。 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思想政治手段 D.文化手段 我国的社会团体具有“半官半民”的特点,说的是其组织的( B )。 A.广泛性 B.双重性 C.针对性 D.中介性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有( CD )。 A.公益性 B.正规性 C.专门性 D.志愿性 公共管理者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 ABCD )方面的能力。 A.管理认知能力 B.管理诊断能力 C.管理决策能力 D.人际沟通能力 )( A 。,在1776年撰写《国富论》论述了对政府角色理解的学者是 A.亚当·斯密 B.凯恩斯胡德C. D.史蒂文·科恩 )界定政府职能的主要依据是( 3 A.财政赤字商品服务质量下降 B. 市场失灵 C. D.政府干预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 C )的学科 A.公共决策 B.公共组织维护 C.公共管理活动规律

D.公共环境 ( C )是由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本质特点决定,也是其阶级性的反映。 A.目标指向性 B.权威约束性 C.功能多极性 D.利益选择性 公共政策具有( ABCD )等特征。 A.公共性 B.利益的选择性 C.权威的约束性 D.功能的多极性 本来应当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却因没有尽到职责而出现了“真空”现象,我们称其为政府职能的( A )。 A.缺位 B.越位 C.错位 D.不到位 公共管理者主要是指( ACD )。 A.政府官员 B.企业领导 C.政府公职人员 D.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人员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和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B )。 A.小政府 B.全能的政府 C.间接的政府 D.恰当的政府 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有(ABCD )。 A.公共政策失效 B.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C.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寻租及腐败D. 现代公共管理是以( B )为核心的、多元化的开放主体体系。 A.企业 B.政府 C.文化团体 D.研究机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