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学——第4章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1
第4章着火(自燃与引燃)本章内容:着火的概念谢苗诺夫的热着火理论(热)自燃的着火延迟链着火理论强制着火着火范围4.1 着火的概念燃烧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着火阶段,第二阶段为着火后的燃烧阶段。
在第一阶段中,燃料和氧化剂进行缓慢的氧化作用,氧化反应所释放的热量只是提高可燃混合物的温度和累积活化分子,并没有形成火焰。
在第二阶段中,反应进行得很快,并发出强烈的光和热,形成火焰。
与连续、稳定的燃烧阶段不同,着火是一个从不燃烧到燃烧的自身演变或外界引发的过渡过程,是可燃混合物的氧化反应逐渐加速、形成火焰或爆炸的过程。
在这个过渡过程中,反应物的消耗及产物的生成尚不明显,它们之间的相互扩散的量级不大,扩散速度对此过渡过程的化学反应影响极微。
因此,着火是一个化学动力学控制的过程。
火焰的熄火过程也是一个化学反应速度控制的过程。
但与着火过程相反,它是一个从极快的燃烧化学反应到反应速度极慢,以至不能维持火焰或几乎停止化学反应的过程。
4.1.1 两种着火类型有两种使可燃混合物着火的方式:自发着火及强制着火。
自发着火有时又叫自动着火或自燃(以后统称为自燃)。
它是依靠可燃混合物自身的缓慢氧化反应逐渐累积热量和活化分子,从而自行加速反应,最后导致燃烧。
自燃有两个条件:1)可燃混合物应有一定的能量储蓄过程。
2)在可燃混合物的温度不断升高,以及活化分子的数量不断积累后,从不显著的反应自动转变到剧烈的反应。
有许多燃料与氧化剂在高温下迅速混合并导致自燃的例子。
例如,柴油喷到高温的压缩空气中在极短的时间内,部分地蒸发并与空气混合,在经历一定的延迟后反应便进行得非常快而着火燃烧;在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及涡轮喷气发动机中燃料喷雾在加力燃烧器中的着火;汽油机中的爆震等。
强制着火是靠外加的热源(外部点火源)向混合物中的局部地方加入能量,使之提高温度和增加活化分子的数量,迫使局部地方的可燃混合物完成着火过程而达到燃烧阶段,然后火焰向可燃混合物的其他部分传播,导致全部可燃混合物燃烧。
1.计算丁烷在空气中的理论最大爆炸压力。
(初始温度25℃,初始压力0.1MPa, 爆炸温度1900℃)2.某容器中含甲烷5%,乙烷2%,氧气21%,氮气67%,二氧化碳5%(体积百分比)。
初始温度25℃,初始压力0.1MPa, 爆炸温度1200℃,计算爆炸压力。
3.已知乙烷爆炸下限为3%,摩尔燃烧热为1426.6kJ,丙烷的摩尔燃烧热为2041.9kJ,求丙烷的爆炸下限.4.某煤气的组成为:CO 10%、氢气45%、甲烷30%、氮气11%、二氧化碳2%、氧气2%。
将1m3该煤气与19m3空气混合,遇明火是否爆炸?5.一混合气体中含乙烷1%、丁烷C4H101.4%,其余为空气,该混合气体遇明火是否有爆炸危险?(乙烷和丁烷在空气中的爆炸上限分别为12.5%、8.5%,下限分别为3.0%、1.5%)6.图为可燃气体—氧气—氮气体系的爆炸极限图。
极限。
(2)说明A点和B点两种气体的爆炸危险状态。
(3)在图中分别标出当气体A和气体B泄漏到空气中,新的混合气的移动路线,并说明其爆炸危险状态的变化情况。
(4)在图中标出完全惰化区。
7.预混可燃气燃烧波的传播存在哪两种方式?各有什么特点?8.什么叫做火焰前沿?火焰前沿有什么特点?预混可燃气中火焰传播的机理是什么?9.影响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0.简述可燃气体爆炸参数及测量方法.11.爆炸极限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12.简述爆轰的发生过程,并说明其本质是什么?13.形成爆轰要具备哪些条件?14.预防和控制可燃气体爆炸的方法有哪些?15.主要有哪些阻火隔爆装置?什么叫做消焰径?金属网阻火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16..什么叫做湍流燃烧?揣流燃烧有什么特点?其速度为什么比层流燃烧的速度快?17.在扩散火焰中,气流速度和管子横截面积是如何影响火焰高度的?为什么?18.为什么lmol可燃气完全燃烧所需氧气摩尔数越大,扩散火焰高度越高?为什么环境中氧浓度越低,扩散火焰高度越高?。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二节碳第 1课时碳单质第 2 课时 CO2和 CO的性质第三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第四节化学燃料考点一:燃烧和灭火一、燃烧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如右图所示: A 、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 、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二,爆炸,燃烧与缓慢氧化的联系与区别概念发生条件防范措施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燃烧与空气隔离;降低温度至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着火点以下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爆炸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体剧烈燃烧;有限空间严禁烟火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缓慢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的氧与空气或氧接触化反应① 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② 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③ 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 ,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④ 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 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⑤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2、灭火的原理:( 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上海市初三化学上册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知识总结及训练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第一节燃烧与灭火1、燃烧的定义(1)狭义的燃烧:通常的燃烧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2)广义的燃烧:具有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应。
例如: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在氯气中燃烧。
2、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达到燃烧最低温度(着火点)3、灭火与防火(1)灭火的方法①使可燃物隔绝空气②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③隔离(移走)可燃物(2)几种常见灭火器①泡沫灭火器。
使用方法:头朝下倒转过来,使筒内两种药液混合;灭火原理:二氧化碳和泡沫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引起的火灾。
②干粉灭火器。
灭火原理:用压缩的CO2吹出干粉(NaHCO3), NaHCO3遇热分解产生CO2和水。
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及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③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使用方法:手先握在钢筒上的木柄,然后打开螺帽;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紧密仪器等处的火灾。
4、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比较5、燃料的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①一定量的燃料燃烧需要一定量的氧气,含碳燃料在氧气充足时,能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足时,不能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②燃料不完全燃烧的后果:浪费燃料产生有毒气体(CO等)污染环境③促进完全燃烧的方法:增大燃料与空气接触面积;供给足够量的氧气。
例题[例1] 通常使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1)可燃物跟氧气(或空气)接触(2)将可燃物加热(3)使可燃物跟气体接触(4)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A)(1)和(2)(B)(3)和(4)(C)(2)和(4)(D)(1)和(4)[例2] 关于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B)都是有氧气参与的反应(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D)在纯氧中任何物质都可以燃烧[例3] 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主要是()(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着火点较高(C)火柴梗潮湿不易燃烧(D)火柴梗接触氧气较少[例4] 点燃下列混合气体,有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汽油蒸气和氮气(B)氢气和乙醚蒸气(C)酒精蒸气和空气(D)二氧化碳和天然气[例5] 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发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D)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例6]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要求是()(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地一辆货车上运送(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内吸烟(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例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就能燃烧(B)凡有发光、发热现象产生的都是燃烧(C)不是所有的物质与氧气接触,且提供足够的热量都会燃烧(D)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都能产生燃烧现象[例8] 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A)供给的氧气减少(B)供给的空气增加(C)使蜡烛的着火点降低(D)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例9] 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发现热水中的白磷熔化成一白色小液滴。
《燃烧学》习题第一章燃烧的化学基础习题1.解释下列基本概念:(1)燃烧(2)火灾(3)烟(4)热容(5)生成热(6)标准燃烧热(7)热值(8)低热值2.燃烧的本质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这些特征.3.如何正确理解燃烧的条件?根据燃烧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防火和灭火方法?5.物质浓度、体系温度和反应活化对反应速度速率有何影响?6.燃烧反应速度方程是如何得出的?在该方程中,KOS(KOS’)和ES是否有直接的物理意义?为什么?8.举例说明燃烧产物(包指烟)有哪些毒害作用?其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9.试求出在p=1atm、T=273K下,1公斤苯(C6H6)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
10.已知木材的组成为:C-46%、H-6.0%、O-37.0%、N-2.0%、W-9.0%,问在p=1atm、T=273K下木材完全燃烧产物体积是多少?11.木材的组成为C-48%、H-5%、O-40%、N-2%、W-5%.试求在1.5atm、30℃的条件下燃烧5kg 这种木材的实际需要空气体积、实际产物体积和产物密度。
(空气消耗系数数取1.5)l2.已知煤气成分为:C2H4-48%、H2-37.2%、CH4-26.7%、C3H6-1.3%、CO-4.6%、CO2-10.7%、N2-12.7%、02-2.0%,假定P=1atm、T=273K、空气处于干燥状态,问燃烧1m3煤气(1)理论空气量是多少m3?(2)各种燃烧产物是多少m3?(3)总燃烧产物是多少m3?l3.焦炉煤气的组成为:CH4-22.5%、H2-57%、C2H2-3.7%、CO–6.8%、CO2-2.3%、N2-4.7%、H20-3.0%,(体积百分数.在1.2atm、25℃的条件下燃烧3m3的这种煤气,实际需要空气体积、实际产物体积和产物密度分别是多少?(空气消耗系数取1.2)14.试求燃烧lkg甲醇、乙醇和丙醇的混合物(混合质量比为56:30:20)的理论需要空气味积.15.什么叫做恒压热容、恒容热容?什么叫做平均热容?16.在常压下1000Kg甲烷由260℃开温至538℃所需的热量QP是多少?17.已知某可燃物燃烧后的产物组成为:CO2-9%、N2-67%、H20-22%、O2-2%.试分别精确计算和粗略计算4m3的这种产物从0℃上升导1727℃所需要的热量.18.试求甲醇在25℃条件下的标准燃烧热.19.试用气相苯乙烯(C6H5C2H6)的标准燃烧热求它的标准生成热。
智慧树知到《燃烧学》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知到《燃烧学》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酸雨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燃烧引起的。
A.对B.错答案: 对2、空气干燥基成分中,煤是没有水分的。
A.对B.错答案: 错3、温室效应的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燃烧B.酸雨C.建筑物过多D.人口增长答案:燃烧4、柴油的碳氢质量比(C/H)比煤炭的碳氢质量比(C/H)要大。
B.错答案: 错5、普罗米修斯通过实验证明了氧气的存在。
A.对B.错答案: 错第二章1、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化合反应B.气体与固体的反应可以适用质量作用定律C.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双分子反应D.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不可逆反应答案:气体与固体的反应可以适用质量作用定律2、关于Arrhenius定律,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Arrhenius定律只适用于放热反应Arrhenius定律只适用于吸热反应C.Arrhenius定律只适用于理想气体参与的反应D.Arrhenius定律只适用于不可逆反应答案:Arrhenius定律只适用于理想气体参与的反应3、关于反应级数,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反应级数只可能为正数B.反应级数只可能为整数C.增大压力一定会增大反应速度D.同等条件下,气体燃料的反应级数通常大于固体燃料的反应数答案:同等条件下,气体燃料的反应级数通常大于固体燃料的反应数4、在其他条件可比的情况下,以下哪种气体自由射流与外部大空间之间的混合最强烈?A.扩展角30°的圆柱射流扩展角15°的圆柱射流C.扩展角30°的扁平状射流D.扩展角45°的扁平状射流答案:扩展角45°的扁平状射流5、如果在钝体中开一道可以流通的缝隙形成“开缝钝体”,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开缝钝体的回流区范围会大于原来的钝体B.开缝钝体回流区内的混合强度会大于原来的钝体C.开缝钝体的射流长度会变短D.开缝钝体的扩展角会变大答案:开缝钝体回流区内的混合强度会大于原来的钝体第三章1、以下哪种措施会使得热自燃变得更容易?A.降低系统初温B.加强通风C.提升燃料活性D.减小容器体积答案:2、以下那种措施会使得热自燃孕育时间变长?A.提升系统初温B.加强保温C.提升燃料活性D.增加容器表面积答案:3、关于灼热物体强迫点燃气流模型的物理意义,以下哪个说法正确?A.着火条件的实质是气流温度必须高于一个临界温度B.着火条件的实质是气流中化学反应速率应该达到特定的数值C.着火条件的实质是气流中化学反应的产热足以抵消气流的散热D.着火条件的实质是气流中燃料的浓度必须合适答案:4、以下哪种措施有利于灼热物体强迫点燃气流?A.提升气流中燃料的浓度B.提升气流中氧气浓度C.降低气流的流速D.加大燃料与空气混合气的流量答案:5、使用一维燃烧系统热工况的思路判断,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相比固体燃料,燃烧气体燃料时应该较早投入二次风B.相比固体燃料,燃烧气体燃料时应该设置较多一次风C.高挥发份的煤种燃烧时,应该比低挥发份煤种设置更多的一次风D.燃油锅炉应该比燃煤锅炉更晚投入二次风答案:第四章1、层流火焰传播的物理模型中,以下说法哪些是错误的?A.层流火焰传播过程中,燃料的导热系数会影响火焰传播速度B.层流火焰传播过程中,新鲜混合气的流速会影响火焰传播速度C.层流火焰传播过程中,系统的散热会影响火焰传播速度D.层流火焰传播过程中,燃料的发热量会影响火焰传播速度答案:2、层流火焰传播的影响因素中,以下说法哪些是错误的?A.氧气浓度增加,会导致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加快。
1.计算丁烷在空气中的理论最大爆炸压力。
(初始温度25℃,初始压力0.1MPa, 爆炸温度
1900℃)
2.某容器中含甲烷5%,乙烷2%,氧气21%,氮气67%,二氧化碳5%(体积百分比)。
初始温度25℃,初始压力0.1MPa, 爆炸温度1200℃,计算爆炸压力。
3.已知乙烷爆炸下限为3%,摩尔燃烧热为1426.6kJ,丙烷的摩尔燃烧热为2041.9kJ,求
丙烷的爆炸下限.
4.某煤气的组成为:CO 10%、氢气45%、甲烷30%、氮气11%、二氧化碳2%、氧气2%。
将1m3该煤气与19m3空气混合,遇明火是否爆炸?
5.一混合气体中含乙烷1%、丁烷C4H101.4%,其余为空气,该混合气体遇明火是否有爆炸
危险?(乙烷和丁烷在空气中的爆炸上限分别为12.5%、8.5%,下限分别为3.0%、1.5%)6.图为可燃气体—氧气—氮气体系的爆炸极限图。
极限。
(2)说明A点和B点两种气体的爆炸危险
状态。
(3)在图中分别标出当气体A和气体B泄
漏到空气中,新的混合气的移动路线,并说明其
爆炸危险状态的变化情况。
(4)在图中标出完全
惰化区。
7.预混可燃气燃烧波的传播存在哪两种方式?各有
什么特点?
8.什么叫做火焰前沿?火焰前沿有什么特点?预混可
燃气中火焰传播的机理是什么?
9.影响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0.简述可燃气体爆炸参数及测量方法.
11.爆炸极限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12.简述爆轰的发生过程,并说明其本质是什么?
13.形成爆轰要具备哪些条件?
14.预防和控制可燃气体爆炸的方法有哪些?
15.主要有哪些阻火隔爆装置?什么叫做消焰径?金属网阻火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16..什么叫做湍流燃烧?揣流燃烧有什么特点?其速度为什么比层流燃烧的速度快?
17.在扩散火焰中,气流速度和管子横截面积是如何影响火焰高度的?为什么?
18.为什么lmol可燃气完全燃烧所需氧气摩尔数越大,扩散火焰高度越高?为什么环境中氧
浓度越低,扩散火焰高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