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环面积
- 格式:pptx
- 大小:134.90 KB
- 文档页数:20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复习:(1)已知圆的半径为2厘米,求圆的面积和圆的周长。
(2)已知圆的直径为6分米,求圆的面积。
(3)已知圆的周长为25.12米,求圆的面积。
判断对错:(1)直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面积12.56平方厘米。
()(2)两个圆的周长相等,面积也一定相等。
()(3)圆的半径越大,圆所占的面积也越大。
()(4)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面积扩大6倍。
()×√√×【学习目标】进1、认识圆环的特征,掌握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合理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圆环的特征、圆环面积公式的推导及运用。
什么叫圆环?在大圆中间挖去一个小圆,剩下的部分就形成了一个圆环,组成圆环的是两个同心圆。
环形特征·(1)两个圆的圆心在同一个点上(同一个圆心即:同心圆)(2)两个圆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环宽相等)···图1图2图3圆环有什么特点?两个圆的圆心相同。
环宽相等×××√画一个圆环R环宽·rr表示小圆半径R表示大圆半径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 ,外圆半径是6cm 。
它的面积是多少?6cm 2怎样利用内圆和外圆的面积求出环形的面积?圆环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请写出下面圆环的内圆半径(r )或外圆半径(R ):8厘米R=()厘米8厘米r=()厘米6厘米r=()厘米3厘米R=()厘米4224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 ,外圆半径是6cm 。
它的面积是多少?6cm2圆环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3.14×62 -3.14×22= 3.14×36-3.14×4= 113.04–12.56= 100.48(cm 2) 3.14×(62 –22)= 3.14×(36–4)= 3.14×32= 100.48(cm 2)3.14×62 -3.14×22 3.14×(62 –22 )S环=πR2 -πr2求环形的面积,你喜欢那种方法?S环=π(R2 -r2)做一做2.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 ,中间是一个花坛直径为10m 的圆形花坛,其它地方是草坪。
1.圆周长=直径×圆周率=半径×2×圆周率2.半圆形周长=πr+2r=(π+2)r=5.14r(注意:半圆形周长不同于圆周长的一半,前者要加直径)3.圆面积=半径²×圆周率=(直径÷2)²×圆周率=(周长÷圆周率÷2)²×圆周率4.圆环面积=(R²-r²)×圆周率5.外圆内方阴影面积=1.14r²6.外方内圆阴影面积=0.86r²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3.14×4²=50.24 3.14×5²=78.5 3.14×6²=113.041.圆周长=直径×圆周率=半径×2×圆周率2.半圆形周长=πr+2r=(π+2)r=5.14r(注意:半圆形周长不同于圆周长的一半,前者要加直径)3.圆面积=半径²×圆周率=(直径÷2)²×圆周率=(周长÷圆周率÷2)²×圆周率4.圆环面积=(R²-r²)×圆周率5.外圆内方阴影面积=1.14r²6.外方内圆阴影面积=0.86r²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3.14×4²=50.24 3.14×5²=78.5 3.14×6²=113.041.圆周长=直径×圆周率=半径×2×圆周率2.半圆形周长=πr+2r=(π+2)r=5.14r(注意:半圆形周长不同于圆周长的一半,前者要加直径)3.圆面积=半径²×圆周率=(直径÷2)²×圆周率=(周长÷圆周率÷2)²×圆周率4.圆环面积=(R²-r²)×圆周率5.外圆内方阴影面积=1.14r²6.外方内圆阴影面积=0.86r²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3.14×4²=50.24 3.14×5²=78.5 3.14×6²=113.041.圆周长=直径×圆周率=半径×2×圆周率2.半圆形周长=πr+2r=(π+2)r=5.14r(注意:半圆形周长不同于圆周长的一半,前者要加直径)3.圆面积=半径²×圆周率=(直径÷2)²×圆周率=(周长÷圆周率÷2)²×圆周率4.圆环面积=(R²-r²)×圆周率5.外圆内方阴影面积=1.14r²6.外方内圆阴影面积=0.86r²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3.14×4²=50.24 3.14×5²=78.5 3.14×6²=113.041.圆周长=直径×圆周率=半径×2×圆周率2.半圆形周长=πr+2r=(π+2)r=5.14r(注意:半圆形周长不同于圆周长的一半,前者要加直径)3.圆面积=半径²×圆周率=(直径÷2)²×圆周率=(周长÷圆周率÷2)²×圆周率4.圆环面积=(R²-r²)×圆周率5.外圆内方阴影面积=1.14r²6.外方内圆阴影面积=0.86r²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3.14×4²=50.24 3.14×5²=78.5 3.14×6²=113.041.圆周长=直径×圆周率=半径×2×圆周率2.半圆形周长=πr+2r=(π+2)r=5.14r(注意:半圆形周长不同于圆周长的一半,前者要加直径)3.圆面积=半径²×圆周率=(直径÷2)²×圆周率=(周长÷圆周率÷2)²×圆周率4.圆环面积=(R²-r²)×圆周率5.外圆内方阴影面积=1.14r²6.外方内圆阴影面积=0.86r²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3.14×4²=50.24 3.14×5²=78.5 3.14×6²=113.04。
第五单元圆课题第六课时圆环的面积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本节课先从圆的面积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在教学时立足于教材制定的知识结构,开放性地吸纳现实生活中有用的信息,让学生通过可操作的学习工具,探究出圆环的特征以及其面积产生的过程。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掌握求圆的面积的方法,会求圆环的面积。
2.认识圆环的特征,会正确、灵活地求圆环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经历圆环面积的算法,加深理解与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图结合的思想,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求圆环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环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媒体选择PPT教学活动提问,师生讨论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的面积计算,你知道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吗?(S=πr2)师:现在请同学们快速计算出下面两个圆的面积。
(出示课件)学生自主解答后集中评价。
师:前面的知识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的面积。
二、认识圆环1.由身边的实例引入圆环。
师:校园圆形花坛的半径是6m,在花坛的周围修一条1m宽的水泥路,想一想,水泥路是什么形状?学生可能说是圆形的或者圆环形的。
结合学生的发言,课件呈现圆环的图形。
师:如果我们用平面图画出来,花坛和水泥路的形状就是这样的。
师:像外面这一圈水泥路的形状,我们称之为“圆环”。
本节课我们就学习圆环的面积计算。
(板书课题:圆环的面积)师: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的圆环或圆环横截面。
课件出示图片,感受身边的数学,看看生活当中的圆环。
2.介绍圆环。
师:看看这个圆环,你们觉得圆环跟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课件出示一个圆环)学生可能说圆环也是圆形的,圆环是由两个圆组成的,圆环只是圆外面的一部分,等等。
师:圆环中,较大的圆叫外圆,较小的圆叫内圆,两个圆之间的宽度叫环宽。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身边的圆环,感受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初步认识圆环的基本特征,为后面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六年级圆环的面积知识点圆环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掌握圆环的面积计算方法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圆环的定义,并介绍相关的计算公式和解题方法。
一、圆环的定义圆环是由一个内圆和一个外圆组成的,内圆和外圆的圆心重合,但半径不同。
我们可以通过两个半径之间的差值来确定圆环的大小。
二、圆环面积的计算公式要计算圆环的面积,我们需要知道内圆的半径和外圆的半径。
设内圆的半径为r,外圆的半径为R,则圆环的面积S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S = π(R^2 - r^2)其中,π是一个数学常数,约等于3.14。
三、圆环面积计算的解题方法1. 已知内圆和外圆的半径如果我们已知了内圆和外圆的半径,我们可以直接使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例如,假设内圆的半径为5cm,外圆的半径为8cm,则圆环的面积S可以计算为:S = π(8^2 - 5^2) = π(64 - 25) = π(39) ≈ 122.52 cm^22. 已知圆环的宽度有时候,我们会知道圆环的宽度,即两个半径之间的差值。
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宽度来计算圆环的面积。
例如,假设圆环的宽度为3cm,内圆的半径为4cm,则外圆的半径可以计算为:外圆半径 = 内圆半径 + 圆环宽度 = 4cm + 3cm = 7cm然后,我们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计算圆环的面积:S = π(7^2 - 4^2) = π(49 - 16) = π(33) ≈ 103.67 cm^2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已知的宽度来计算圆环的面积。
四、综合例题现在,让我们通过一个例题来综合应用圆环的面积计算方法。
例题:有一个圆环,内圆的半径为6cm,外圆的半径为9cm。
求这个圆环的面积。
解答:根据已知数据,我们可以使用上述计算公式来求解。
S = π(9^2 - 6^2) = π(81 - 36) = π(45) ≈ 141.37 cm^2所以,这个圆环的面积约为141.37平方厘米。
五、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圆环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解题方法。
小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公式
与圆相关的公式:
1、圆面积:S=πr²,S=π(d/2)²。
(d为直径,r为半径)。
2、半圆的面积:S半圆=(πr^2)/2。
(r为半径)。
3、圆环面积:S大圆-S小圆=π(R^2-r^2)(R为大圆半径,r为小圆半径)。
4、圆的周长:C=2πr或c=πd。
(d为直径,r为半径)。
5、半圆的周长:d+(πd)/2或者d+πr。
(d为直径,r为半径)。
圆
是一种几何图形。
根据定义,通常用圆规来画圆。
同圆内圆的直径、半径的长度永远相同,圆有无数条半径和无数条直径。
圆是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
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同时,圆又是“正无限多边形”,而“无限”只是一个概念。
圆可以看成由无数个无限小的点组成的正多边形,当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时,其形状、周长、面积就都越接近于圆。
六年级数学圆环的面积公式在数学中,圆环是一个有趣的几何形状。
圆环由两个同心圆组成,可以通过计算圆环的面积公式来获得其面积。
本文将详细介绍六年级数学中圆环的面积公式。
一、圆环的定义与特点圆环是由两个同心圆组成的几何图形。
其中,内圆是中心与外圆的圆心重合的圆。
外圆的半径大于内圆的半径。
圆环的面积是指这两个同心圆之间的部分的面积。
二、计算圆环面积的一般步骤1. 确定内外圆的半径:假设内圆的半径为r,外圆的半径为R。
2. 计算内外圆的面积:利用圆的面积公式S=πr²,分别计算内圆和外圆的面积,分别记为S₁和S₂。
3. 计算圆环的面积:利用圆环的面积公式S=|S₂-S₁|来计算圆环的面积S。
三、实例演示为了更好地理解圆环的面积公式,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来演示计算步骤。
例子:某花坛由一个半径为7米的大圆和一个半径为5米的小圆组成。
求花坛的面积。
解答:1. 确定内外圆的半径:内圆半径 r = 5米,外圆半径 R = 7米。
2. 计算内外圆的面积:内圆的面积 S₁ = πr² = π × 5² ≈ 78.54 平方米外圆的面积 S₂ = πR² = π × 7² ≈ 153.94 平方米3. 计算圆环的面积:圆环的面积 S = |S₂-S₁| = |153.94 - 78.54| ≈ 75.40 平方米因此,花坛的面积约为75.40平方米。
四、圆环面积公式的推导圆环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如下:设内圆半径为r,外圆半径为R,圆环宽度为h。
可以发现,圆环的面积可以看作内圆和外圆的面积之差。
因此,圆环的面积可以表示为:S = πR² - πr² = π(R² - r²)根据差平方公式得知:R² - r² = (R+r)(R-r)。
将其代入上式得:S = π(R² - r²) = π(R+r)(R-r)由此可得,圆环的面积公式为:S = π(R+r)(R-r)。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环的面积人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环的面积。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07页例1和第108页的练习。
例1展示了两个圆的面积关系,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圆环的面积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环的面积是指大圆面积减小圆面积的结果,能够运用圆环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圆环面积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展示圆环的面积,我准备了圆形模板、直尺、圆规等教具,同时让学生准备练习本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两个圆形模板,一个较大的和一个较小的,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个圆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积是否有关联?2. 例题讲解:我出示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示,并提出问题:“请大家思考,如何计算这两个圆的面积差?”在学生思考后,我给出答案,并解释道:“这就是圆环的面积,计算方法是大圆面积减小圆面积。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08页的练习题,我在课堂上进行辅导。
4. 小组讨论: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应用圆环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圆环面积的计算公式:圆环面积 = 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面两个圆的圆环面积。
大圆半径:5cm,小圆半径:3cm。
答案:圆环面积= π × 5² π × 3² = 36π cm²。
2. 题目:一个圆的半径是8cm,在这个圆内画一个半径为4cm的圆,求圆环的面积。
答案:圆环面积= π × 8² π × 4² = 64π cm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圆环面积的概念有了初步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一定难度。
在课后,我需要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环的面积》教案及教学反思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环的面积》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P69 例2,“做一做”,P70 的第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环形,掌握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重点:掌握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这一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理解环形的形成过程,形成环形的空间观念。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激趣导入:1、中国于2008年在北京第一次举办奥运会,这次成功举办奥运会,是全国人民的光荣,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在08年的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取得了51枚金牌,100枚奖牌的好成绩。
出示一大一小的同心圆观察环形的特点(设计意图:从学生应该掌握的常识,和身边发生过的事情入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同时渗透学生热爱祖国和热爱运动的思想)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画、剪、制环形:1 、师: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个半径为4厘米和2厘米的同心圆。
生:按照要求画同心圆。
2、师:请同学们先剪下所画的大圆再剪下所画的小圆问: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图形?生:环形。
师:(拿着学生剪的环形)提问:“这个环形是怎样得到的?”生:从外圆中去掉一个内圆。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环形或截面是环形的物体吗?请举几例.(设计意图:这过程以学生“画——剪——制”的亲身实践贯穿始终,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渗透一些学法、如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观察、分析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掌握,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把环形从一般图形中分离出来,使学生很快抓住了环形的本质特征,形成环形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探索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小组讨论:根据你们对环形的理解,你认为应如何计算环形的面积?汇报交流:这个环形的面积实际就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师:那求圆的面积时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有几种情况?怎样求出圆面积?已知半径求面积S=πr2 已知直径求面积S=π()2已知周长求面积S=π()2(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有了亲身实践的体验,在小组的合作下总结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