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空间回归市民——上海外滩滨水区景观改造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4
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二期设计景观建筑设计| 大观景观设计+ 原作设计工作室项目名称:杨浦滨江公共空间二期设计项目地点:上海市杨浦区安浦路(丹东路-渭南路)项目规模:67000平方米设计公司:上海大观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大观景观)+ 原作设计工作室(原作)委托方:杨浦区浦江办/杨浦滨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建成时间:2017年10月背景与挑战位置/特色/现状/挑战/机遇/工作模式基地位于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两个轮渡站之间,属于杨浦滨江南段二期,拥有近1.2公里的水岸线。
大约一个世纪前,杨浦滨江沿线就已经有了服务于上海的电厂、自来水厂、煤气厂等市政设施,除此之外还有大量与纺织和制造相关的工厂,十分繁华。
▲杨浦滨江南段二期鸟瞰工业发展持续促进了周边产业相关人口的增加以及大量居住区的建设。
随着改革期的产业转型,多数工厂关闭或外迁。
但大多数居民们却习惯了熟悉的环境,选择留下,如今杨浦区的人口密度已经超过2万人/平方公里,社区老龄化趋势也开始显现,人们对公共开放空间的需求更为迫切。
然而,后工业时代遗留下的空置工厂建筑与废弃码头,阻挡了来自周边社区的人们走入江边,也切断了沿江而行的步行动线。
另一个大的挑战是防汛体系。
基于上海是一个人口超过3000万人的高密度城市,黄浦两岸执行了千年一遇的防汛标准,防汛墙顶部要比周边地坪高出2-3米,导致无法看到江面。
▲场地原貌2015年,上海发起了一个三年计划,以实现中心城区黄浦江岸线的全部贯通,创造一个连续的公共开放空间。
在杨浦滨江,这一工作由浦江办负责协调,包含土地置换与谈判,规划与导则的编制,以及建设管理。
在更早的10年前,设计师团队就已经开始配合前期的分析与研究工作,并将工作成果作为最终设计的依据。
▲全新的、连续的公共开放空间三道与健康生活内容/对于项目的意义/对于使用者的意义/未来的发展滨江漫步道、跑步道与自行车道组成了上海中心城区黄浦江两岸的绿道系统,被简称为“三道“。
城市有机更新案例城市有机更新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通过对旧城区的改造和再利用,使其逐渐恢复活力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模式。
下面列举了十个城市有机更新的案例。
1. 伦敦金丝雀码头(Canary Wharf)项目:伦敦金丝雀码头曾是一个废弃的港口区,经过有机更新后,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商业金融区,拥有高楼大厦、购物中心、文化设施等,成为了伦敦的新地标。
2. 巴黎勒芒区(Le Marais)项目:巴黎勒芒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经过有机更新,保留了原有的历史建筑和街道布局,同时引入了新的商业和文化设施,使其成为了一个繁华的时尚区。
3. 纽约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项目:纽约高线公园是一个废弃的高架铁路,经过有机更新后,被改造成了一个城市公园,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热门去处。
4. 上海外滩(The Bund)项目:上海外滩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滨江区域,经过有机更新,保留了原有的历史建筑风貌,并引入了新的商业和文化设施,成为了上海的标志性景点。
5. 柏林普伦茨劳贝格区(Prenzlauer Berg)项目:柏林普伦茨劳贝格区是一个曾经的工业区,经过有机更新,保留了原有的工业建筑,并改造成了一个艺术区,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和创意人才。
6. 东京涩谷区(Shibuya)项目:东京涩谷区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经过有机更新,改造成了一个现代化的购物和娱乐中心,成为了东京的时尚潮流中心。
7. 芝加哥密歇根大道(Michigan Avenue)项目:芝加哥密歇根大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购物街区,经过有机更新,保留了原有的历史建筑,并引入了新的商业设施,成为了芝加哥的商业中心。
8. 华盛顿特区西南区(Southwest Waterfront)项目:华盛顿特区西南区是一个废弃的港口区,经过有机更新,改造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滨水区,拥有酒店、商业设施、公共广场等,成为了华盛顿的新地标。
9. 温哥华雅芳区(Yaletown)项目:温哥华雅芳区是一个曾经的工业区,经过有机更新,保留了原有的工业建筑并改造成了一个现代化的住宅区,成为了温哥华的时尚居住区。
滨水景观案例滨水景观是指河流、湖泊、海岸等水体周围的景观环境,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滨水景观的设计和建设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一环。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成功的滨水景观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
首先,我们来看看上海外滩的滨水景观。
外滩作为上海的标志性景点,其滨水景观的设计非常出色。
在外滩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江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保留了一些老建筑,同时也建设了现代化的滨水步行道和观景平台。
这样的设计既保留了历史文化的韵味,又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非常成功。
其次,我们来看看杭州西湖的滨水景观。
西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其滨水景观的设计注重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在西湖的设计中,没有过多的人工痕迹,而是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同时,也建设了一些可以让人们近距离接触湖水的平台和观景点,让人们在自然中感受到舒适和放松。
这样的设计让西湖成为了一个休闲度假的胜地,吸引了大量游客。
最后,我们来看看悉尼港的滨水景观。
悉尼港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天然港口,其滨水景观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在港口的设计中,注重了城市与海洋的连接,建设了许多滨水公园和休闲广场,让市民和游客可以在海边尽情享受阳光和海风。
同时,也注重了海洋环境的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污染,保护海洋生态。
这样的设计使得悉尼港成为了一个宜居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居民和游客。
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滨水景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同时也要注重人文关怀,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舒适、宜居的环境。
希望这些案例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让我们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能够更好地利用滨水资源,打造出更加美丽和宜居的城市。
滨水区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及步骤廖礼鹏;邱毅敏【摘要】滨水区道路景观是滨水区环境的主导型构成要素,它连接滨水区的各个功能区及节点构成整体秩序,成为滨水区景观环境的骨架。
合理的道路设计从景观角度来看,均有利于组成连续空间以丰富人们的观感,并创造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色。
【期刊名称】《广东建材》【年(卷),期】2012(028)004【总页数】3页(P41-43)【关键词】滨水区;道路景观;景观规划;设计【作者】廖礼鹏;邱毅敏【作者单位】佛山市华材职业技术学校;广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滨水区道路景观是滨水区环境的主导型构成要素,它连接滨水区的各个功能区及节点构成整体秩序,成为滨水区景观环境的骨架。
合理的道路设计从景观角度来看,均有利于组成连续空间以丰富人们的观感,并创造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色。
本章内容主要介绍了滨水区道路景观的特点、类型以及设计原则,为探索滨水区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具体方法明确方向。
1 城市滨水区的概念滨水区,意为水边、海边、湖边,作为城市与江、河、海接壤的区域,它既是陆地的边沿,也是水的边缘。
滨水区由于自然景观的优势,为城市人文景观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背景,水面使优美的建筑群天际轮廓线在波光闪烁的光影中充分展示,形成城市中最有魅力的地区,结合滨水绿化带设计的林荫漫步道,滨水步道成为受人欢迎的公共开放空间。
滨水区在城市中具有自然山水的景观情趣和公共活动集中、历史文化因素丰富的特点,并具有导向明确、渗透性强的空间特征,是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建设系统交融的城市开放空间。
滨水区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即是对滨水区自然要素“人化”的过程,通过对滨水区这一中介景观的组织与构成,使宏观的“城市山水”伸入微观的人居坏境。
其中“人化”在尊重滨水区特有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以开发滨水区景观为主导,并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核心,通过滨水区的景观有机融入城市整体景观设计之中,使尊重自然和人的活动达到统一和谐的境界。
交通的日益拥堵,公共活动空间的局促,城市快速机动交通向滨水空间的挤占,高高的防汛墙对行人视线的隔绝,以及“亚洲第一弯”(上海市延安高架外滩下匝道)对景观整体性的破坏,这些问题都摆在了上海最重要的城市风景线——外滩的面前。
借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的契机,2007年8月,上海市政府启动了“外滩综合改造工程”,通过实施外滩通道建设、滨水区改造、截渗墙改造、新延东排水系统改造、公交枢纽和地下共建开发等6大工程项目,对外滩实施一体化、全方位的系统改造,并确立其50年不变的风貌。
外滩滨水区综合改造工程,作为整个综合改图05重塑城市公共客厅上海外滩滨水区综合改造工程Re s h a p in g t h e Ur b a nP u b lic P la z a The Com pre he nsive Re nova tion of the Wate rfront Are a of Wa ita n, Sha ngha i 造最重要的一部分,北起苏州河口,西至中山东一路、中山东二路西侧建筑界面,南至十六铺客运中心北侧边线,东至黄浦江岸线,岸线总长度为1.8km,总面积约14.7hm2。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园林景观设计研究院负责项目的实施方案和深化方案,并明确了历史保护建筑作为外滩“主角”的地位,滨水区谦逊、简洁、与历史建筑融为一体的主要设计原则,两者共同形成富有亲和力与场所感的城市空间。
随着“亚洲第一弯”的拆除,新外滩通过在地下建设一条双层6车道快速通道,将地面原先的双向11车道缩减为4条机动车道和2条备用车道,把外图03图04图05图01拓宽后的滨水步道较以前更开阔,可容纳更多的游人,并且在沿线建筑的最佳观赏点设置停留节点。
Fig.01The expand ed wa terfront promen ade ca n a ccommo date more v isitors tha n b efore a nd sets up sta ying no des alo ng th e b uildin gs where visitors c an enjo y wo nderful views.图02总平面图Fig.02Ma ster pla n 图03-05剖面图Fig.03-05Se ctions图01滩从繁忙的交通功能中解脱出来。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外滩作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群,见证了上海的百年沧桑。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提升外滩旅游品质,丰富市民休闲娱乐生活,特设计国庆外滩观景台。
二、设计理念1. 突出国庆主题:观景台设计以国庆为主题,展现我国繁荣昌盛的景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 突出外滩特色:结合外滩历史风貌,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其中,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观景平台。
3. 突出互动体验:观景台设计注重游客互动体验,提供多样化的观景方式,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4. 突出环保节能:在观景台设计过程中,注重节能减排,采用环保材料,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设计方案1. 观景台位置观景台位于外滩中段,靠近黄浦公园,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
观景台与周边建筑、公园景观相融合,形成良好的观景效果。
2. 观景台结构观景台采用钢结构,外观设计简约大方,富有现代感。
顶部采用曲面玻璃,形成弧形观景台,使游客在观赏风景时更具视觉冲击力。
3. 观景台功能分区(1)观景区:设置环形观景台,游客可环顾四周,欣赏外滩两岸美景。
(2)互动体验区:设置多媒体互动展示区,通过投影、触摸屏等方式,展示外滩历史、国庆庆典盛况等。
(3)休闲区:设置休息座椅、便民设施等,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休闲环境。
4. 观景台配套设施(1)灯光设计:观景台采用LED灯光,夜晚时为游客提供浪漫的观景氛围。
(2)安全设施:设置安全防护栏、紧急疏散通道等,确保游客安全。
(3)绿化景观:观景台周边种植花草树木,打造生态景观。
四、设计亮点1. 独特的观景视角:观景台设计巧妙,使游客能够从不同角度欣赏外滩美景。
2. 多样化的互动体验:观景台设置互动体验区,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了解国庆庆典盛况。
3. 环保节能:观景台采用环保材料,实现节能减排。
4. 美观大方:观景台设计简约大方,与外滩历史风貌相融合。
五、项目实施1. 施工进度:根据项目需求,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滨水设计知识点滨水设计是指在城市和自然水体的交汇处进行的规划与设计活动。
它不仅涉及到城市景观规划和环境保护,还涉及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下面将介绍一些滨水设计的基本知识点。
1. 滨水设计的意义滨水设计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景观品质,增加城市绿地和休闲空间,并且提供人们与自然互动的机会。
此外,滨水设计还可以对治理水体污染、防止洪水、保护生态系统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2. 滨水设计的原则(1)生态原则:滨水设计应尽量保护和恢复当地的生态系统,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2)景观原则:滨水设计应注重景观的美观性和可持续性,使滨水区域成为城市的亮丽风景线。
(3)风险原则:滨水设计应考虑到气候变化和水灾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4)参与原则:滨水设计应该多方参与,包括政府、市民、专家等,形成共识,保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接受度。
3. 滨水设计的要素(1)交通规划:滨水区域的交通规划应该便利于人们的出行和活动,同时要考虑到水体交通的需求。
(2)绿地设计:滨水设计应该注重增加绿地和植被覆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水体处理:滨水设计需要考虑到水体的处理和管理,包括净化水质、防治水体污染等。
(4)景观布局:滨水设计的景观布局要考虑到不同功能区域的合理划分和布置,使得整个滨水区域既有丰富的景观元素,又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5)活动空间:滨水区域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和文化需求。
4. 滨水设计的案例(1)上海外滩:上海外滩是一个典型的滨水设计案例,通过修复滨江地带,增加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使其成为一个集观光、娱乐和休闲于一体的滨江区域。
(2)伦敦泰晤士河南岸:伦敦泰晤士河南岸的滨水设计通过改造旧码头区域,打造了一个集商业、居住和文化于一体的滨水区域,成为了伦敦的新地标。
(3)温哥华海滩:温哥华的滨水设计充分利用了沿海地形和自然环境,打造了一系列的沿海公园和休闲区域,提供了丰富的户外活动空间和独特的眺望。
国内滨水景观设计案例那我给你说几个国内超酷的滨水景观设计案例哈。
一、成都府南河滨水景观。
1. 背景与特色。
府南河以前可没现在这么美。
以前就是条普通的河,周围环境乱糟糟的。
后来经过改造,那可真是大变样。
现在沿着府南河走,就像在逛一个大公园。
河边有各种绿树成荫的步道,这些步道可不是那种笔直无趣的,而是弯弯曲曲的,走着走着还能突然看到一个小广场。
小广场上有好多老人在打太极,小孩在嬉笑玩耍。
府南河的驳岸设计很有意思。
它不是那种生硬的水泥墙,而是采用了多种形式。
有些地方是缓坡草坪直接延伸到水里,就像大地和水在亲密拥抱。
还有些地方是用石头堆砌成有趣的形状,看起来既自然又有艺术感。
而且在河边还设置了很多亲水平台,你可以近距离地感受河水的流动,夏天的时候,还有人在平台上把脚伸进水里凉快凉快呢。
2. 对城市的影响。
这一改造可不得了,府南河周边的房价都跟着涨了不少。
而且它变成了成都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提升了整个城市的生活品质。
以前大家都不太愿意靠近这条河,现在一到周末,河边全是人,感觉整个城市都因为这条河变得更有活力了。
二、上海外滩滨水景观。
1. 独特之处。
上海外滩那可是闻名中外啊。
外滩的滨水景观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历史建筑和现代景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一边是那些充满历史韵味的万国建筑,像一群优雅的老人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另一边呢,是黄浦江,江水滔滔,江上还有各种游船穿梭。
外滩的滨水步道很宽敞,地面铺的砖都特别有质感。
路灯的设计也很讲究,晚上灯光一亮,那氛围简直绝了。
而且在外滩滨水区域,还经常会有一些艺术展览或者小型音乐会。
有一次我去外滩,就看到一群年轻人在江边演奏爵士乐,周围围了好多听众,大家都陶醉在音乐和江景之中。
2. 意义。
外滩滨水景观是上海的一张名片。
它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对上海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它也是上海市民的骄傲,大家都喜欢带着外地朋友来这里逛逛,展示上海的魅力。
三、广州珠江滨水景观。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1. 引言1.1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重要性不可低估。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增强城市的文化氛围和吸引力。
通过精心设计和布局,将城市与水体相结合,能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宜人的休闲和娱乐场所,丰富城市的公共空间。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合理利用水资源,打造宜居的水岸环境,不仅可以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城市的温度,还可以增加绿色植被,缓解城市的压力和紧张感。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还有助于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优美的水岸风光和完善的配套设施,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还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日益凸显,值得更多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重视和关注。
1.2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意义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意义在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升,城市滨水区域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良好的滨水景观设计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品质,同时也可以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意义还体现在其对城市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上。
通过科学的设计,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热岛效应,减少空气污染,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滨水景观设计也可以促进城市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提高城市的自然灾害防护能力。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意义在于创造一个美丽、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该充分重视滨水区域的景观设计,发挥其对城市形象、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
【本段共198字】。
2. 正文2.1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是指在设计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规范。
上海市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Shanghai Bund waterfront urban design program项目名称:上海市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设计单位:美国Chan Krieger Sieniewicz Architects北京都市筑景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类别:城市设计建设地点:上海场地面积:15公顷委托单位:上海市规划局设计时间:2007年5月至2008年1月外滩滨水区无疑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空间之一。
为了迎接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改善外滩地区浦江沿岸的交通状况,上海市政府决定将目前外滩沿岸繁忙的过境交通引入地下,将地面道路改造为双向四车道,以释放地面城市空间,并以此为契机对外滩滨水区进行一次较高标准的改造,营造标志性的城市空间形象,使之符合上海外滩的国际地位。
为此,上海市规划局及相关领导单位组织了十家单位参加的国际竞赛,为上海外滩滨水区的改造集思广益,提供思路。
在两轮的评选中,由美国波士顿CHAN KRIEGER SIENIEWICZ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与北京都市筑景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组成的设计联合体提交的方案均获得了甲方和评审专家一致评选的一等奖方案。
在外滩沿江步行道上缓步徐行是如此令人难忘。
越来越多的上海本地居民和来自全国以及世界各地的游人享受着这种经历。
沿着整条步道,我们看到的不但是20世纪初期上海最动人的部分,而且见证了新上海的崛起——在发展中的世界级大都会,一个代表21世纪都市面貌的城市。
但是,目前在这1.8km长的滨水步道上的沿江游览似乎基本上只是在观望:游人可以回望外滩的历史建筑,或是隔江远眺浦东的雄伟。
但是在整条步行道上,几乎没有途径可以直接地参与到城市的动感和活力中去。
因此目前的外滩更多的是“供游客游览的外滩”,而缺乏“供上海市民日常享用的外滩”的性质。
随着外滩成为日益重要的公共空间,这里呼唤更多更丰富的城市与水岸边缘之间的垂直联系。
外滩旧时的图片展示了昔日水滨和城市间的这种“垂直联系”, 有时是船坞和码头,有时是桥梁和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