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幼【全】2020下学期四年级地方课程《最忆杭州》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试题卷【一等奖】
- 格式:docx
- 大小:701.72 KB
- 文档页数:8
《忆江南》教案三篇【教材分析】《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词的教学,是第十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
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
这首词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的有力的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设计思路】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
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
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1.示范读激趣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如在开头以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2.品味读悟情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
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
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
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
在本节课中,老师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
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
3.想象读入境诗重感情,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
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
《童年的回忆》教学设计(简要参考)教学目标:1、把事情的经过写生动、写具体.2、突出一个“趣”字,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现个性化,内容要真实。
3、培养学生感受童年的欢乐和情趣.教学重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把有趣的地方作为重点,写具体,写生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放歌曲《童年》给大家听。
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都有许多值得回味的趣事。
你的童年生活中有哪些趣事呢?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能说会写天地来写一篇习作。
板书课题二、明确内容和要求。
谈话:本次写话课具体的内容要求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找找看.请同学读课文后反馈,老师适时板书。
小结:这次习作就是把我们童年值得回味的趣事,经过回忆、整理,选一件最有趣的事情,写出来。
题目自拟。
给学生时间、理清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多请些学生说说自己要写的是什么。
说、写时注意:1、选择又感受的事例有针对的作简要介绍。
2、按一定顺序去说或写。
(1)写清时间、地点、活动的经过、结果。
(2)抓住重点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3、确定重点三、写话.请学生写话并且自己读一读,发现和修正.请写完的同学读作文,大家简评。
给学生时间修改自己的作文。
四、总结.写出自己的感受、体验多么幸福啊,把自己的幸福与大家分享就更好了.希望今后我们能有更多这方面的感受与大家交流。
五、要求.(1)写清时间、地点、活动的经过、结果。
(2)抓住重点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六、作业。
把你的作文读给你愿意倾诉的人,请他给你一个评价。
《芦叶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
过程与方法: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精品】记杭州的西湖优秀教案介绍杭州西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一处优秀的教学资源。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利用西湖的特点和文化来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提高学生对杭州本土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西湖的地理位置和各个景点的特点。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通过绘画和写作来表达对西湖的感受。
- 提供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西湖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教学内容和步骤1. 引入-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西湖的美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 提问学生他们对西湖的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 了解西湖- 分组让学生搜索并介绍西湖的地理位置和各个景点的特点。
-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3. 感受西湖- 引导学生观察西湖的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提醒他们注意细节。
- 让学生用绘画或摄影记录他们对西湖的感受,鼓励表达个人观点和创意。
4. 西湖的历史和文化- 提供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介绍西湖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
- 分组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西湖背后的故事和传统。
5. 小组合作- 分组任务:设计一份旅游宣传册,用于向同班同学介绍西湖。
- 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合作,收集资料、设计版面和撰写简介。
- 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并向其他同学解释他们的设计理念。
6. 结束- 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鼓励学生互相分享感受和体会。
- 带领学生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增进学生对西湖的全面了解。
教学评估-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组内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分工合作的能力。
- 作品评价:评估学生绘画、摄影和写作作品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扩展研究- 安排一次实地考察,带领学生亲身体验西湖的美景和文化底蕴。
- 组织学生参加西湖相关的文化活动或展览,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结语通过本优秀教案的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和感受杭州西湖的美景和文化。
《忆江南》优秀教案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忆江南》优秀教案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赏歌导入新课(课前欣赏《忆江南》歌曲(DVD配风光片)1.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到的这首好听的歌曲,歌名叫——《忆江南》。
《忆江南》,是个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呢?2.屏幕出示小资料: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忆江南》这首词,(圈出“江南”两字),“江南”究竟在什么地方,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说法.现在一般指长江中下游,长江的南岸;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苏州与杭州一带。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
但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
4.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二、读出词中美景读通词句感受节奏美1.练习读通。
(读古诗词,首先要读通顺,请同学读两三遍,把词读顺,并注意它的节奏。
(自读——指读——正音——齐读)2.把句子读通还不够,还要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
这首词很短,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将它划分为几个部分。
请大家好好读,用你的停顿,告诉老师,这首词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读后,说理由——再读。
)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三、四两句有点特别。
请大家好好读,边读关注这两点,第一,字数;第二,相对应的位置上的词语)(字数相等,上下相对)这样字数相等,相应位置词语对应的写作方法,叫对偶,古诗词中的对偶也叫对仗。
这样的对偶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注意这两句的节奏。
4.练读对偶句。
5.整首连起来读。
品读词句感受风景美1.读得真不错,请大家轻轻地再读读词,借助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
(指名两个学生说,这个过程中注意“谙”和“蓝”的意思。
)2.这词啊,我们懂得了它的意思,就会越读越有味。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篇一:四年级地方课教案】定县城关一小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电子备课教案科目:地方课班级:四(1)班教师姓名:冉海起止内容:第一单元2015年9月安全的生活第1课今天,你安全吗教学目标:1、过对实际生活观察,知道在家庭生活中存在着安全隐患,活动中会有危险,要有安全意识。
2、初步知道一些有关安全用电、防煤气中毒、放火、防溺水、防摔伤、防动物抓咬等的小常识,掌握一些避免伤害的方法。
3、初步知道一些与人打交道的一些原则,形成社会中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家庭生活中存在着安全隐患。
2、有关安全用电,防煤气中毒,放火,防溺水,防摔伤,防动物抓咬等的小常识,掌握一些避免伤害的方法。
3、与人打交道的一些原则,形成社会中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学过程: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危险的事情吗?要预防不安全的因素发生,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些安全的知识吧。
观看图片,说说图中存在那些安全隐患。
一、开展活动一:安全小检查①检查预习:你家中有那些安全隐患,它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想一想一旦危险发生会给家里带来什么影响。
②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检查情况,并一一列出。
a分析这些隐患属于生活中的那些方面。
b为什么认为它们是隐患。
c怎样才能避免危险发生。
③小结:安全事故应防范于未然。
二、开展活动二:小组擂台赛将小组汇集的情况编成问题,各小组以“我出题,你答题”的方式进行擂台赛三、开展活动三:大眼睛转转转提出活动要求:认真检查校园存在不安全的因素。
全体师生按一定的顺序巡视校园,寻找不安全的因素。
教室开展活动,主持人宣布规则:把全班学生分成六组,在黑板上画出六只眼睛,分别表示六个小组:每一组眼睛由以小到大套合的眼睛组成,图中最里边的一圈是实线,往外扩大的是虚线。
组内同学发现一种不安全情况,本组的大眼睛向外扩大一圈并变成实线。
给获胜的组员奖励一个安全卫士卡。
四、开展活动四:要不要搭话提出活动要求:a直接告诉他,因为待人要真诚。
最忆杭州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杭州四季的气候特征,鼓励孩子表达对家乡四季的独特感受,学会欣赏家乡四季的美。
2、了解季节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会四季的生活保健。
3、了解季节与农事的关系,知道杭州一年四季的主要农产品。
教学建议两课时第一课时:四季美景、四季活动、四季习俗第二课时:季节特征、自我保健、四季农事第一课时:四季美景、四季活动、四季习俗课前准备:1、收集四季的图片、文学作品;2、了解杭州四季习俗。
活动一:感受四季的美丽和快乐1、欣赏具有典型季节特征的风景点。
2、欣赏生活中的四季小景。
(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杭州风景点”的呈现交流方式以及“风景名胜”与“生活小景”的内容比重;将四季中的人的活动结合进去,寄情于景。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四季的感受。
(表达形式的选择:尊重孩子独特的感受,给予充分的表达的自由;发挥教师的学科专业特长。
)活动二:了解季节习俗1、组内交流调查结果(文字记录、图片展示、语言描述等)。
2、组间习俗知识竞猜、闯关等游戏。
3、唱童谣、编童谣。
后续活动:与语文教学结合:阅读、写作与美术教学结合:画一副表现四季美景的写生画或想象画。
与音乐教学结合:唱表现季节特征的歌曲。
与课外活动结合:秋游、假日小队活动等。
第二课时:季节特征、自我保健、四季农事课前准备:1、记录一周天气情况。
(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关注信息来源,强调个体感受。
)2、了解杭州农产品情况。
活动一:1、学习“节气”歌。
2、交流一周天气情况调查表,整理总结,得出结论。
3、学习保健知识,注意教学形式,如:校医专访、电脑博士、知识竞答、小品表演等。
4、教师总结,领会方法,举一反三。
四年级下唱歌课《忆江南》一、教材分析这首歌曲由戴于吾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词《忆江南》谱写而成。
《忆江南》是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词。
歌曲曲调优美采用江南小调风格委婉细腻,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规整。
描绘了江南小桥流水,如诗如画的美景。
歌曲结构为一段体,五个乐句,第五乐句是结束句,为第四乐句的部分旋律的变化重复。
从第二乐句开始采用合唱的方式,使歌曲的表现更为丰富二、教学目标1.能用优美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忆江南》。
2.在学习演唱的同时,了解江南美丽的景色,初步对江南文化有感性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能用优美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忆江南》四、教学难点能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二声部合唱部分五、教学设计1、视频导入:欣赏江南的美丽景色。
2、师: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曾来到江南,他回忆起江南的美丽景色,写下了《忆江南》这首诗,这首诗的诗句正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忆江南》的歌词,让我们有感情第朗诵一下这首诗。
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师:这首歌曲的歌词如此优美,你们是不是都迫不及待想要学唱了呢?首先,我们先聆听一边歌曲,然后回答老师,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生:优美抒情的。
师:你们有一双善于聆听的耳朵。
再次聆听,回答老师,从哪里进入二声部(合唱部分)。
生:从第二句进入合唱部分。
3、学习第一声部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声部,请同学们边唱边找一找每一乐句的结束音和下一乐句的开始音之间有什么联系?师:这是我国民间音乐中常用的一种手法,俗称“鱼咬尾”。
运用这种手法是造成歌曲连绵委婉的原因之一,使歌曲更加具有江南的特色。
老师弹琴,学生挥拍完整演唱旋律,注意附点节奏,长音以及九度大跳的演唱。
师:请同学们唱一唱结束句一共有几拍?生:五拍。
师:歌曲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留恋之情。
请同学们再次演唱歌曲,注意气息要平稳,声音音量要小一些,音色柔美抒情一些。
4、学习第二声部师:下面我们学习第二声部,用合唱的形式演唱。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忆江南》教学设计城父中心小学薛晓晓【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能用优美、柔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能用积极的态度参加演唱和表现歌曲,表达出对江南美景的热爱和赞美;2.通过视、听、唱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忆江南》。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编活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准确地演唱一字多音处。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音乐打招呼二、新授(一)激趣导入1.欣赏江南美景,感受诗中意境。
师: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要带大家去风景如画的江南去看看。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图片,领略一下江南的美,并想想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师: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诗一样的江南,画一样的江南。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非常眷恋江南,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晚年时回忆江南的美景,写下了一首非常著名的词——《忆江南》。
这首词同学们都学过,下面请一位同学来朗诵一下这首词。
…下面请同学们听一听有感情的朗诵的《忆江南》。
跟着老师一起朗诵这首词,体会一下它的意蕴。
2.初次聆听歌曲,学生体会与唐诗相比,谱了曲的《忆江南》会给你带来怎样不同的感受?师:大家朗诵的很好,这么美的诗如果把它加上音乐,配上旋律,那会出现怎样的效果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听一听,与唐诗相比,谱了曲的《忆江南》会给你带来怎样不同的感受?…【设计意图】通过配乐欣赏江南美景和配乐朗诵让学生借助生动的画面初步感受歌词之美,江南风光之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聆听歌曲1.学生复听歌曲,体会一下歌曲的情绪、速度、演唱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唱的歌曲——《忆江南》。
(老师板书课题)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边听边数一数歌曲有几个乐句?并说说乐句划分的理由。
3.学生再次聆听歌曲,找到这首歌曲中一字多音的地方。
2023年《忆江南》教案6篇《忆江南》教案篇1教材分析:《忆江南》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
诗人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__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江南自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
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词这种体裁,教师可以做简单介绍。
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对作者描写的江南美景能够欣赏,对作者对江南景色的赞美之情可以理解,但都是粗浅的认识,透过短短27个字,理解江南景色的特点和作者的江南情怀,对学生确属不易。
所以,教学中,分层次逐步推进深入的朗读欣赏就显得尤其重要。
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认识、理解生字新词,正确书写“谙”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看注释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教师准备熟读教材,熟读课标、制作多媒体课件。
环境准备网络教学环境、白板软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一)谈话导入。
(二)简介诗人“白居易”。
(三)揭题(板书课题:忆江南)。
(四)了解什么是词。
1.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词和诗的不同。
2.师相机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外一种文学体裁——“词”,因为句子的长短不一,所以我们又叫它长短句。
设计意图1.开头先以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介绍诗人,让学生对作者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直奔主题,这样既简洁又明快。
《忆江南》教学教案【优秀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忆江南》教学教案【优秀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忆江南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简析】《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老年回忆江南风景写的,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
这首词围绕江南的特征“江花”“江水”具体描写春天景物的美,抒发了自己热爱、怀念江南美景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两首词的意思,根据这两首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忆江南》,熟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词。
(板书:忆江南)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二、学习《忆江南》1、以师生谈话的形式介绍作者:⑴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是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⑴补充:白居易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白居易在50岁至55岁期间,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味这段令人愉悦的回忆。
这首《忆江南》词就是他在67岁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而作。
3、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
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
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4、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⑴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⑴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023年《忆江南》教案4篇《忆江南》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5个字,会写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内容,由《忆江南》体会江南春景之美和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热爱之情;由《清平乐》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安适悠闲以及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4、查找有关资料,阅读有关词作,激发学生学习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感悟江南春天与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理解这两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过程:一、诗词对照,导入课题。
1、出示诗歌,学生自由读议。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高鼎《村居》)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晓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这些诗句都是写什么的?(江南春景)2、江南春景之美,是历代文人骚客所吟唱歌咏的,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写江南春景的词,题目是《忆江南》。
(板书课题)出示文本,读一读,比较诗词有什么不同。
3、简介词及词牌名。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
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比如:忆江南渔歌子。
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这首词,词牌名原是谢秋娘,自从白居易用忆江南为题填了三首词之后,词牌名就由谢秋娘变成忆江南了。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通过课前预习,你了解了哪些有关__的知识?(学生参照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老师适当补充。
)1、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的诗大多反映中唐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其中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
白居易还是词创作的有力推动者,《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发展开拓了道路。
2、朗读情况:注意谙读作ān;最后一句读出反问的语气。
3、诗意理解。
(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由说。
)4、提出不懂的问题。
【导语】作为⼀位不辞⾟劳的⼈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平的提⾼,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学四年级教案范⽂ 教学⽬标: 1.学习《忆江南》。
2. 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对诗句展开想象。
3.背诵诗歌,默写诗歌。
教学过程: ⼀、复习导⼊。
背诵诗歌《独坐敬亭⼭》和《望洞庭》。
⼆、学习⽣字词。
1.⾃由读诗,读通、读顺诗句。
2.⾃由学习⽣字。
三、了解诗⼈的⽣平。
四、了解词的特点。
五、吟读、理解《忆江南》。
1. 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
“忆江南”为词牌。
2. 根据学⽣可能产⽣的疑问补充注释。
(旧:过去胜:超过) 3. 说说你从这⾸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诗⼈⽤什么⼿法来表现这样的景⾊的。
(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 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燃烧着的⽕焰还要红;那⼀江春⽔像蓝草⼀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
——⽐较、⽐喻) 4. 请联系前⾯⼏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
江南的景⾊,让我怎能? 5. 指导背诵《忆江南》 六、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风光的古诗。
1. ⽩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寺⽉中寻桂⼦,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杯春⽵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2. 其它描写⼭⽔风光的古诗 《⿅砦》《望庐⼭瀑布》《滁州西涧》《⼭⾏》《⼩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六⽉⼆⼗七⽇望湖楼醉书》等 七、作业:选画⼀⾸古诗所表现的画⾯。
2.⼩学四年级教案范⽂ 教学⽬标 1.认识8个⽣字,会写12个字;理解、积累并学会运⽤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喜欢的部分。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对⽐、拟⼈、明贬实褒等⽅法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一、谈话导入。
1、出示两首古诗题目,自读,思考:你从题目中了解到什么?2、你还想了解什么?3、简介诗人及背景。
互相交流资料。
二、学习《乡村四月》,(一)、反复诵读,弄懂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二)、品评朗读,感悟诗情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三)、背诵,积累语言三、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一、情景导入:1、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对比: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古诗有什么不同?2、解释: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
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
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简介:①渔歌子词牌名②作者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1、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
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
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忆江南》教案《忆江南》教案教案的定义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忆江南》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忆江南》教案(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忆江南》教案1【教材分析】《忆江南》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一篇词,引领整个小学阶段词的学习。
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
这首词中,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两个典型景物,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赞叹和思念。
【学习目标】1、深入理解词意,感受江南春景之美,体会作者赞美与思念之情。
2、初步了解词的特点,掌握学习词的方法。
3、有感情诵读。
【教学重、难点】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诵读。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简介相关资料1、背诵有关描绘春天景色的诗句。
2、齐读诗题:忆江南 (播放江南春景图)3、介绍诗人和创作背景:教师补充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他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回到洛阳12年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创作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
二、初读全诗,感知词的特点1、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畅。
2、初步感知词的特点:⑴ 有没有发现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同?明确今天我们学习的其实是一首词。
⑵ 师生交流对词的初步认识。
3、指名读。
第5课网上赏西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家乡(杭州西湖)的名胜古迹。
技能目标:1.学会将网页上的文字复制到Word中;2.复习搜索引擎使用的方法及收藏夹的使用。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将网页上的文字复制到Word中。
教学难点:准确获取网上的文字信息。
教学过程: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1、交流谈话:同学们,你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的“苏杭”是指哪里吗2、杭州是我们浙江省的省政府所在地,是一个美丽的旅游城市,杭州的西湖闻名世界。
你见过西湖吗今天,让我们一起通过网络去欣赏一下西湖的美丽的景色吧!——揭示课题:《网上赏西湖》二、学习、掌握网上赏西湖的方法:1、讨论:怎样才能从网上找到西湖(讨论:得出利用“搜索引擎”方法)2、回顾常用的搜索引擎:google: 雅虎中国:百度:搜狐:……三、学生练习用搜索引擎搜索、欣赏“西湖”景色:1、学生练习搜索“西湖”景色。
2、讨论,从这些网页中你能获取到西湖的什么信息3、怎样才能让你现在得到的西湖的信息永远留下来,或者与其他的好朋友分享呢(讨论后统一意见:把这些景色下载下来。
)四、学习下载网络上的文字及图片信息:1、学习下载网页上的文字信息:⑴方法介绍:选中需要下载的文字信息→复制→打开word软件→将复制的信息粘贴到word页面上。
(粘贴后有的文字信息是出现在表格内的,要去除表格,才能方便整理。
去除表格的方法:从上到下依次把每一单元格的内容剪切、粘贴到表格下方有回车号的地方,删除空表格。
)⑵学生尝试下载文字资料信息。
2、学习下载网页上的图片信息:⑴方法介绍:将鼠标移动到图片上面,右键单击,点击下拉菜单中的“图片另存为”,选择合适的保存位置,点击“确定”,图片就保存下来了。
⑵学生尝试下载图片资料信息。
五、撰写景点介绍:1、学习撰写方法:⑴查找西湖景点的旅游线路。
⑵按旅游线路查找下载各相关景点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幼儿园教案老杭州和新杭州教学目标:1.了解老杭州和新杭州的变化。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老杭州的特色建筑和文化。
2.新杭州的景点和变化。
3.幼儿的表现和感受。
教学准备:1.图片和图片描述。
2.资料和课件。
3.幼儿参观计划和活动安排。
教学过程:Step 1 自由绘画老师先给幼儿展示一组老杭州的图片,让他们在白纸上自由绘画。
Step 2 图片的描述老师让每个小朋友展示自己的绘画,然后让他们描述一下图片中的建筑或文化。
Step 3 视频观看老师放一段记录老杭州的视频,带领幼儿一起欣赏。
Step 4 互动问答老师在视频放完后,通过问答的形式带领幼儿回顾视频内容,并进一步理解老杭州的特色。
Q: 你们看到了什么?A: 听到了“鼓楼”、“西湖”等字眼和相关描述。
Q: 这些地方是什么?A: 这些都是老杭州著名的景点和特色。
Step 5 幼儿游览老师带领幼儿去游览一下老杭州的景点。
Step 6 新杭州回到教室,老师放一段记录新杭州的视频,带领幼儿一起欣赏。
Step 7 互动问答老师借鉴老杭州的互动问答形式,带领幼儿回顾新杭州的内容并进一步理解新杭州的变化。
Q: 你们看到了什么?A: 听到了“奥体中心”、“未来科技城”等新杭州新建的景点和文化。
Q: 这些地方和现在的老杭州有什么不同?A: 这些新景点和文化反映了杭州的发展和变化。
Step 8 讨论和总结老师引导幼儿分别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老杭州或新杭州的景点或文化,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反思:这堂课既体现了教师的引导,又针对幼儿的某些可能存在的问题加入趣味互动问答,从而形成了一种艺术教学形式,能够更好地把握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特点。
只不过这种教学形式会比较平面化,需要在其他方面加强探究和课程的深度。
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备课和教学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进一步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不断引导幼儿开放和探索的思维。
四年级地方课程《最忆杭州》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教材由《最忆杭州》编委会编著,2019年经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
全年共15课,依次为《杭州的母亲河》《让杭州的水更清》《苏东坡在杭州》《灵隐寺和飞来峰》《济公的传说》《家乡的古镇古村》《杭州名菜》《杭州土特产》《杭州丝绸》《西湖博览会》《便捷的市内公共交通》《杭州的医院》《杭州的市民卡》《英雄的“硬骨头六连”》《家乡一日游》。
综合实践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新开设的一门地方课程,它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年级《最忆杭州》这15课,旨在通过说一说、看一看、走一走、搜一搜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杭州,了解家乡的景,了解家乡的物,了解家乡的名人传记,了解在家乡的吃穿住行。
第9课杭州丝绸(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杭州的丝绸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
2. 开展实践活动,找一找生活中的丝绸制品,和同学进行交流。
3. 查找资料,了解“杭罗织造技艺”,并交流杭州的丝绸文化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杭州的丝绸文化;开展实践活动,找一找生活中的丝绸制品,和同学进行交流。
教具准备:课件;丝绸制品若干(如丝巾、杯垫等)教学过程:一、以《杭州春望(节选)》导入1. 红袖织绫夸饰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唐]白居易2. 观看中国丝绸博物馆视频:杭州,自古就有“丝绸之府”的美称。
杭州丝绸品种繁多,质地轻柔,色彩绮丽,闻名中外。
二、久负盛名的杭州丝绸:认识丝绸之府设问:同学们,你知道“丝绸之府”在哪里吗?(学生各抒己见)杭州有‘丝绸之府”之称。
杭州良渚出土的丝织物距今已有约4700年,可见杭州丝绸的历史非常悠久。
同学们,你知道杭州丝绸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各抒己见)杭州丝绸产品手感柔软,光泽柔和,雍容大方。
具有透气、吸湿性能好、穿省舒适等优点。
[图片展示]同学们,你知道杭州丝绸的分类和品种有哪些吗?(学生各抒已见)杭州常年生产绸、缎、锦纺、绫罗等14个大类,200 多个品种,2000 余个花色的丝绸产品。
三、丝绸的制作;琳琅满目的丝绸制品同学们,你知道这些美丽的丝绸制品的原材料是什么吗?(学生各抒己见)丝绸,是由蚕的蚕茧抽丝后编制取得的天然蛋白历纤维,人们通过养蚕,当蚕结茧准备羽化成虫时,将垂茧放入沸水中煮,并及时抽丝。
同学们,你知道丝绸制品的制作过程吗?(学生各抒己见)第一道工序:丝从垂茧中抽出垂丝,成为织绸的原料。
第二道工序:织造将垂丝按一定的规律相互交织形成丝织物。
第三道工序:染将我们喜爱的图案完美无缺地再现在白上,从而使织物更加富有艺术气息。
同学们,你知道丝绸的用途有哪些吗?(学生各行己见)学生简单介绍蚕的一生。
讲述最早养蚕制丝的人的故事。
[蚕神嫘祖的故事]四、交流杭州的丝绸文化还表现在哪些方面:我国的丝绸之路。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9.杭州丝绸绸、缎、锦纺、绫罗……蚕蚕茧沸水煮、及时抽丝织染第10课西湖博览会(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西湖博览会,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
2. 开展实践活动,选择一届西博会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和同学进行交流。
3. 感兴趣的同学,可尝试绘制西博会吉祥物和会标,有机会亦可去参与一届世博会,并试着对周围人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对世博会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开展实践活动,选择一届西博会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和同学大胆进行交流。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世博会相关报道视频)教学过程:一、观看世博会相关报道及视频,导入1. 课前布置学生选择一届西博会进行深入调查了解2. 学生交流自己调查搜集到的世博会资料。
3. 观看世博会相关报道及视频二、历史上的世博会1. 第一届杭州西湖博览会1929年6月6日,第一届杭州西湖博览会在万众期待中开幕。
博览会前后时间长达128天,有展品14万件,观众达10万余人。
首届西博会的召开,刺激了当时萧条的工商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次博览会轰动了全中国,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影响。
感兴趣的同学可在父母的陪同下,参观“西湖博览会博物馆”,展馆靠山面湖,与白堤遥相呼应。
2. 第二届西博会时隔71年之后,2000年10月20日,第二届西湖国际博览会开幕。
“千年盛会聚嘉宾,西湖博览汇精品”。
漫步杭城街头,无论是湖畔公园,还是里弄商场,到处是展览,到处是人流,到处是鲜花,到处是欢歌……美丽的杭城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此后,西湖国际博览会年年举办,成为杭州市的标志性发展。
那么,请问,至2021年,杭州西博会共召开了几届呢?三、老百姓的西博会1. 视频2.有机会亦可去参与一届世博会,并试着对周围人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对世博会的感受。
3. 感兴趣的同学,可尝试绘制西博会吉祥物和会标。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10. 西湖博览会2000年第二届2021年?第届第11课便捷的市内公共交通(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具有杭州特色的公交系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
2. 开展实践活动,设计一份出行方案,和同学进行交流。
3. 令“绿色低碳”的出行理念深入人心,争做交通文明宣讲员与志愿者。
教学重难点:1.了解杭州智慧的公交系统的部分知识;2.尝试使用智慧出行APP,感受杭州市内公共交通的便捷。
教具准备:PPT;市民卡;手机(“出行”APP ,如“临安运政”等)教学过程:一、多样的出行方式1. 请说说你的出行方式2. 杭州特色的公交系统:轨道交通、公共汽车、水上巴士、公共自行车、出租车等。
【结合图片、视频】二、智慧的公交系统设问:同学们,你知道如何乘坐公交车吗?(学生各抒己见)操作:(1)尝试运用“临安运政”实时查看下一班公交还要多久到站;(2)尝试刷公交卡乘车,手机扫码乘车……小结:借助强大的互联网和便捷的移动支付,在杭州乘坐公交很方便。
通过杭州公交“智慧大脑”,杭州公交系统的调度指挥实现了智能化。
上千条公交线路上每辆公交车行驶的路线位置,都可以在公交调度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看到。
实践活动:如果周末想到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哪种出行方式更省时呢?利用电脑或手机查询、设计一份出行方案。
我们下一课时继续交流。
三、飞速发展的公交1. 1953年成立杭州公交集团2. 2002年,杭州地铁集团成立截止2019年7月底,杭州已有1号线、2号线、4号线、5号线共4条联网运营的地铁线路。
到2022年,杭州将建成10条地铁线、4条城际线、1条机场快线,形成完整的城市轨道交通网。
未来,地铁将成为杭州最重要的市内交通方式。
四、“绿色低碳”出行,争做交通文明宣讲员与志愿者。
1. 文明乘车行为知多少2. 争做交通文明宣讲员与志愿者。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11.便捷的市内公共交通多样出行方式智慧公交系统“绿色低碳”出行教学目标:1. 了解杭州是一座具有医疗资源丰富的城市,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
2. 开展实践活动,模拟一次看病的流程,和同学进行交流。
3. 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法学习创伤包扎、心肺复苏等常用的急救技能。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拨打120求救步骤;了解常用的健康急救技能。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医保卡等教学过程:一、身边的医院1. 请说说你知道的医院2. 杭州的医院:杭州的医院很多,有大量的省(市、区)属医院、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企业事业单位医院、部队医院和民营医院,又有数量众多的卫生服务中心。
【结合图片、视频】3.分级诊疗的杭州的一项创举,市民还可以和社区医院的医生签约,享受“家庭医生”的全面服务。
二、智慧的医疗设问:同学们,你知道看病的流程吗?(学生各抒己见)操作:(1)说一说你们去医院看病的经历;(2)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医院看病比以前更方便了。
小结: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到医院看病比以前更加方便了。
在手机上就可以提前挂号,根据预约的时间段到医院就诊,看病过程中取号、打印检查报告、付费,都可以通过医院的智慧设备完成。
回家后,家庭医生可以通过智慧医疗平台,了解详细的就诊信息,指导患者后续的治疗和康复。
实践活动:模拟一次看病的活动,把看病的过程记录下来。
三、完善的救急1. 你会正确拨打120吗?总结:第一步,报告需要救护的事故、伤病情况、病人的主要症状、住址等。
第二步,约定接应的地点。
2. 掌握常用的健康救急技能。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跟着引导操作。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12. 杭州的医院医疗救护电话120注意事项:确定(对方是否是医疗救护中心)备注:括号里的内容,讲清(病人所在地)详细地址板贴或口述说清(病人的主要病情;事故缘由等)等候、引导(救护车的出入)教学目标:1. 认识市民卡,区别于身份证;知晓市民卡背面的电子芯片上面有我们个人的信息,要妥善保管自己的市民卡。
2. 和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市民卡的主要作用——社会保障。
3. 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杭州市民卡越来越丰富的功能,进一步感受作为杭州人的幸福与骄傲。
教学重难点:和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市民卡的主要作用——社会保障。
教具准备:课件;课前布置查一查资料,并把市民卡和身份证的不同之处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一、认识市民卡【判断对错】:1. 市民卡也叫社会保障卡,是由政府发给市民用于办理个人社会事务和享受公共服务的IC卡。
市民卡的背面有一个电子芯片,上面有我们个人的信息,因此我们要妥善保管自己的市民卡。
2. 杭州的市民卡按办卡人的年龄可分为成人市民卡、中小学生市民卡和学龄前儿童市民卡三种。
3. 生活中,很多人会把身份证和市民卡混淆。
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二、市民卡的功能每个同学都有市民卡,作为杭州的小学生,你知道市民卡有哪些用处吗?1.小组学习活动:市民卡有哪些用处?(1)学习课文第55至57页,和小组成员交流,准备小组汇报交流。
(2)全班交流,相机板书:便捷就医扫码乘车免费借阅图书电子钱包功能……三、链接课外,布置实践活动任务:1. 市民卡除了医保功能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社会保障功能,我们可以在征询父母同意的前提下,在家长手机上安装“杭州市民卡”App进行查询。
2.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杭州市民卡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
你还知道它的哪些功能吗?课后请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写在学习任务单上。
我们下节课再一起交流。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13. 杭州的市民卡社会保障便捷就医扫码乘车免费借阅图书电子钱包功能……*课前查资料,找一找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身份证市民卡*你知道杭州市民卡还有哪些功能吗?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写在下面的表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