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97.50 KB
- 文档页数:46
第一单元1.《观潮》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并且能给生字组两个不同的词语。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翘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与壮观,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
3、学习课文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4、练习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背诵第3、4自然段。
学习重点: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的景象。
学习难点: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我会自学。
1、请认读下面的字,然后写两遍组一个词。
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2、我会读会写它们,还知道它们的意思。
宽阔笼罩薄雾沸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奔腾依旧恢复屹立横贯江面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笼罩:屹立:鼎沸:漫天卷地:3、我会区分我会用。
men( ) hao( ) 若隐若现…闷号水天相接……men( ) hao( ) 依旧……二、认真读文,感知内容。
1、我知道课文有( )个自然段,还知道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段意请写书上)2、我读课文后,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作者观看( )的盛况。
三、小组合作,理清顺序.读了课文,我知道课文( _____ ) 先讲( )的景象;( _ )接着讲()的景象;( __ )最后讲( )的景象。
由此可知课文是按()、()、()的顺序叙述。
四、分段读文,感受奇特.第二课时一、小组探究,品味奇观.1、自渎课文,思考:课文哪些语句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观?句子中的哪些重点词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观?怎样读出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观?方法:读文画句子写感浯2、小组讨论交流.3、班上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听到:看到:朗读时语气应由( )到( ),语音应由( )到( ),语速应由( )到( ).二、再次探究三四自段,感受奇观1、看看写潮来之时按从()到()的顺序,抓住潮的()、()写出潮来时的惊心动魄。
13.夜莺的歌声红河镇中心小学曹绪泉导学目标: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学重、难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2.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导学过程预习学案1.通过预习,我能正确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填字,读通课文。
我一定扫清文字障碍,能独立的完成下列任务:1)我能把下面带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x )(n )(sh )(y )(m )木屑.拧.开呻.吟.蘑.菇(w )(t )(g )(s)宛.转挺.机灵鬼.子塞.到2)我能把课文中的生字词正确地书写在田字格上,难写的字我想多写几遍。
3)我能根据要求填空。
A.“滚”字共有()笔,第10笔是()。
B、“喂”字共有()笔,第10笔是()。
C、我能正确书写“毁”字中“臼”的笔顺。
4)我能给加点字注音。
A、我把钉.()子钉.()在木板上。
B、小男孩在削.()木棒。
C、地主剥削.()农民。
5)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我能初步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并且批注。
如:“模模糊糊、聚精会神、断断续续”等6)我要回读听写这些词语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2.我来梳理课文内容。
本文以空格为限,写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写了“小夜莺”;第二部分写了,第三部分是,最后写了。
读后小夜莺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导学案激趣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同大家一道初步阅读了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但还不够,要想把这个故事讲得精彩些,我们这节课还得进一步地理解课文,通过讨论,看“夜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孩子,特别是要把课文中没有明明白白写出来的内容想象出来。
1 观潮课时 2课时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2* 雅鲁藏布大峡谷3 鸟的天堂4* 火烧云组别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5古诗两首课时 2课时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6、爬山虎的脚课时 2课时组别姓名小组评价7蟋蟀的住宅课时:2课时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9巨人的花园课时 2课时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课题10﹡幸福是什么11去年的树班级课题12﹡小木偶的故事课时1课时使用日期班级四年级课题13白鹅课时 2课时班级四年级课题13白鹅课时 2课时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班级四年级课题 14*白公鹅课时 1课时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班级四年级课题 15猫课时 2课时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班级四年级课题15猫课时 2课时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班级四年级课题 16*母鸡课时 1课时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班级四年级课题 17长城课时 2课时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班级四年级课题17长城课时 2课时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班级课题 18.颐和园课时 2课时使用日期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班级课题 19*秦兵马俑课时第1课时使用日期班级课题 20古诗两首课时第2课时使用日期班级四年级课题 21搭石课时 2课时班级四年级课题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时 2课时班级课题 23﹡卡罗纳课时 1课时班级课题 24*给予是快乐的课时 1课时班级课题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时第1课时班级课题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时第2课时班级课题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时第1课时班级课题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时第2课时班级课题 27﹡乌塔课时 1课时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班级四年级题 28*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时 1课时班级四年级课题 29 呼风唤雨的新世纪课时 2课时班级四年级课题 30*电脑住宅课时 1课时班级四年级课题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课时 2课时班级课题 32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课时课时31 飞向蓝天的恐龙知识链接:1、词语理解: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导学案盘古开天地【导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了解盘古的形象及其创世的过程,了解中华民族的创世观和宇宙观。
【导学内容】导读:古代中国的神话故事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盘古开天地》了。
你们喜欢听神话故事吗?那我们今天就来一起了解一下《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吧。
一、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1. 盘古的形象盘古是一个巨人,他的身体高足有九万里,他的头顶触天,双脚踩在深不见底的地下。
他眼睛里有阳光、月亮、星辰,嘴里有风和云彩,他的牙齿是山脉,背上生长着古老的森林,他的肉体是大地,他的血液是江河和海洋。
2. 盘古的创世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地间一片混沌,没有形状也没有光亮。
盘古诞生在这个混沌之中,他要创建一个新的世界。
于是,盘古挥动手中的斧头,砍开混沌,天上的阳光洒下来,形成了天空和蓝天;盘古的血液流下来,形成了江河和大海;盘古的体毛化作了花草树木,盘古的头发化作了星星和月亮;盘古的钉子化作了矿石和山岗。
如此一来,天地变得井然有序,有了形状,有了光亮。
3. 盘古的壮烈牺牲盘古在砍开混沌之后,继续站在混沌之中撑住了天地。
但是,他寿命不长,终究难以支撑天地。
在他牺牲的时候,他的两只眼睛化作了太阳和月亮,他的身体化作了山脉和峡谷,他的骨骼化作了珠宝矿石,他的肉体成为了肥沃的土地,他的汗液变成了大雨滂沱,他的血液成了江河和大海。
二、思考与讨论1. 盘古是怎样创建了新天地的?2. 盘古的形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 盘古的壮烈牺牲告诉我们什么?【导学练习】问题一:下列关于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 盘古是一个普通人,他挥动斧头砍开混沌创造了新天地。
B. 盘古是一个巨人,他身体高足有九万里,他砍开混沌创造了新天地。
C. 盘古是一个神仙,他用法术创造了新天地。
D. 盘古是一个动物,他用爪子砍开混沌创造了新天地。
问题二:下列关于盘古的形象描述正确的是()A. 盘古是一个巨人,他的身体高足有九万里,他的牙齿是山脉。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导学案蝴蝶的家一、教材内容简介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小蝴蝶的家和小鸟的家,通过这两个小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小蝴蝶和小鸟的家、飞行和觅食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对小蝴蝶和小鸟的家的描述和描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注,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1.学习小蝴蝶和小鸟的家的描述和描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四、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2.了解小蝴蝶和小鸟的习性和生活环境。
五、教学准备1.课文《蝴蝶的家》。
2.课件、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1.通过展示一张蝴蝶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蝴蝶长什么样子?用什么方式移动?2.通过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蝴蝶的了解程度。
二、新课呈现1.出示课文《蝴蝶的家》,向学生介绍这是一篇关于蝴蝶的故事。
2.为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听听故事。
三、课文理解1.进行课文导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分析讨论,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课文:(1)蝴蝶的外形特征有哪些?(2)蝴蝶的家是什么样子的?(3)蝴蝶飞行的方式有哪些?3.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了解蝴蝶的习性和生活环境。
四、学习重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蝴蝶的家、外形特征和飞行方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再次回想起蝴蝶的家、外形特征和飞行方式。
2.让学生自由发言,回答问题。
二、新课呈现1.出示课文《蝴蝶的家》中的插图,让学生观察蝴蝶的家。
2.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描述蝴蝶的家。
三、拓展活动1.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齐心协力完成以下任务。
(1)画出蝴蝶的家,并写下对蝴蝶家的描述。
(2)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环境中蝴蝶的家,并进行描述。
四、小结归纳1.教师对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了解蝴蝶的家、外形特征和飞行方式。
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1(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1(人教版)【教材分析】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
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
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几册里已有所涉及,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
这组教材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丰富的想象,写出来的习作会比画面所反映的内容更完整、更具体、更生动。
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要求把经过写具体,最好还要写写自己的感受。
习作时,教师注意指导,讲评时,请学生读一读精彩片段或全文,师生共同点评,提出修改建议。
“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发现、掌握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学习,提高语文能力。
“日积月累”是一首课外的古诗。
教学时,可按以下步骤引导学生积累:先读一读,再讲一讲;最后背一背。
“成语故事”讲的是“杏林春满”这个成语的典故,教学时,以学生独立阅读为主,再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引导学生课外多读书、勤积累。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认识本单元25个生字,会写其中30个生字,掌握“词语盘点”中积累的词语,做到会听写、会认读。
第三单元计划课题:【教学目标】:1.认识8生字,会写12字。
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1.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并用比较优美的文字写出来。
2.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培养想象力。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预设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堂导学】一、课时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二、知识链接: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其语言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
三、导学过程: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达标训练】((5分钟))书写生字,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二、知识链接:童话与寓言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的故事都是假托的、创造的、幻想的,都可以采用各种生物或非生物来充当故事的角色,也都富有教育意义。
但寓言和童话又各有不同特点。
寓言的篇幅一般较为短小,结构单纯,语言朴素,幻想的程度也较轻;而童话的篇幅较长,长篇可达数万字,短小者一般也一二千言。
童话的结构比较曲折,能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幻想也比寓言更为丰富、奇特。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它描写的内容,表现的生活,都照顾到儿童的知识范围和心理特点,所运用的语言也易为儿童接受。
而寓言虽然也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但它并不是儿童文学专有的样式。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4、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理解诗歌内容,理清诗歌层次。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能正确给诗歌分层。
一、读课题,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延安这个地方吗?这个地方不同于别的地方,在中国有着独特的位置。
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板书课题,读课题)下面请同学们随着作者一同去把延安追寻。
二、尝试读,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利,愿意试一试吗?谁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3、默读,想一想为什么要把延安追寻呢?试着说一说,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诗歌分几层来写的?每层写了什么?5、读生字,练习书写生字,教师指导。
三、思考读,体会感悟1、边读书边思考边批注。
(1)批注读书感受、读书心得。
教师引导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2)批注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
2、小组交流。
四、集体交流,梳理问题1、提出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及不明白的问题,全班讨论。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满目琳琅、雨后春笋、脊梁”等词语。
(可由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2)作者仅仅是在写延安,追寻延安吗?2、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重点研究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教学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盘古开天地》教案1[教材分析]一、教材特点(一)教材内容:《盘古开天地》一文是一篇神话传说。
课文具体而生动地记叙了人类的老祖宗——巨人盘古开天辟地,并用自己的身体幻化宇宙万物的故事。
课文极富想象力地让沉睡了十万八千年的盘古忽然醒来,抡斧猛劈使混沌初开,天地分明后,责任感使这位巨人献出了自己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二)表达方面:作为叙事性作品的神话传说,这篇课文体现了如下特点:1、课文记叙脉络清晰,过程描写清楚,形象地描画出盘古创造宇宙的过程。
故事以天地混沌未开的背景出场,引出主人公。
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清楚。
先讲了盘古醒来的作为,以及使天地发生的变化;在紧接着的第三自然段叙述了天地初开盘古做了哪些事;最后讲述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盘古用尽了自己的力量创造了一个美丽的宇宙。
2、课文围绕创造宇宙的过程,抓住盘古的动作、心理,用人物生动、形象的描写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一自然段盘古的“一直睡”与第二自然段开始的“忽然醒”相应,使任务展开活动,接着“见”“抡”“猛劈”几个词生动而有力地呈现出一个大力的巨人形象,第三自然段用“头顶”“使劲蹬”外化了人物心理的“怕”和使命感,分清了天地两开的世界。
3、通过天地分开的过程,引入一些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恰当表现天地之不同。
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其中“轻”与“重”,“清”与“浊”,“上升”与“下降”两两相对,恰当地写出了天和地的特点,形象的再现了神话的神奇之感。
“渐渐”“缓缓”“慢慢”都有速度不快之意,形象地表现出天地的分开不是一时一刹之事,要经历一个过程。
混沌的东西分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盘古付出了自己的艰辛。
此外,课文还用了一些意思相对或相近的词句突出表现了盘古这个人物,如“一直睡”和“忽然醒”使人物带上了神秘色彩,故事更具神话特色,又如“天地分开了”和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一开一合,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其心思细腻的一面,再如“头顶天、脚蹬地”与“累得倒了下去”,立与倒,用实际的动作表现出人物可贵的品质。
1 观潮
课时 2课时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3 鸟的天堂
4* 火烧云
组别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5古诗两首
课时 2课时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6、爬山虎的脚
课时 2课时组别姓名小组评价
7蟋蟀的住宅
课时:2课时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9巨人的花园
课时 2课时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课题10﹡幸福是什么
11去年的树
班级课题12﹡小木偶的故事课时1课时使用日期
班级四年级课题13白鹅课时 2课时
班级四年级课题13白鹅课时 2课时
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班级四年级课题 14*白公鹅课时 1课时
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班级四年级课题 15猫课时 2课时
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班级四年级课题15猫课时 2课时
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班级四年级课题 16*母鸡课时 1课时
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班级四年级课题 17长城课时 2课时
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班级四年级课题17长城课时 2课时
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班级课题 18.颐和园课时 2课时使用日期
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班级课题 19*秦兵马俑课时第1课时使用日期
班级课题 20古诗两首课时第2课时使用日期
班级四年级课题 21搭石课时 2课时
班级四年级课题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时 2课时
班级课题 23﹡卡罗纳课时 1课时
班级课题 24*给予是快乐的课时 1课时
班级课题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时第1课时
班级课题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时第2课时
班级课题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时第1课时
班级课题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时第2课时
班级课题 27﹡乌塔课时 1课时
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班级四年级题 28*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时 1课时
班级四年级课题 29 呼风唤雨的新世纪课时 2课时
班级四年级课题 30*电脑住宅课时 1课时
班级四年级课题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课时 2课时
班级课题 32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课时课时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知识链接:
1、词语理解: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
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不仅……而且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
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
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五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血缘关系。
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
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非常的欢喜快乐。
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演变。
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逐渐增多。
鸟翼:鸟类的飞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2、恐龙的一支演变的过程:
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样大,它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殖成了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两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体庞大,有些小巧;有些凶猛,有些温顺。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脑颅膨大,身体轻盈,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拍打,体表长出了羽毛,没有鳞片或甲。
有的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到树上去生存,在树上跳跃,降落,有了滑翔能力,后来能飞行了。
地面上的有羽毛的孔龙奔跑,也学会了飞翔。
所以一支恐龙就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了。
32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知识链接:
1、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在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被顺利送入太空,并于次日6时左右成功返回,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之后的第三个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
2、10月15日,随着“神舟5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重庆的30位“特殊乘客”———一批经过精心挑选的菜种、花种,也成為“幸运儿”到太空遨游。
这批“特殊乘
客”几乎全是市农科所自行培植和选育出的新品种和育种材料,有番茄、辣椒、茄子、大白菜、玉米和报春花等30种,总重量100克。
这批种子进入太空后,将借助太空特有的强宇宙射线辐射、高真空、微重力和交变磁场等,诱导种子遗传物质產生新的变异,返回地面后再经过数代连续几年的培育选择后,才能选育出真正优质、抗菌强和遗传稳定的“太空种子”。
太空种子产生优良变异的概率为千分之零点五,按此计算,这批升空的种子经过组配可以产生10份左右的优良育种材料,预计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00万元左右,社会效益3亿—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