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马诗】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1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七)第2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共7题;共42分)1.看拼音,写词语。
chūsài húzi jiéchūguǐxióng cuīrén lèi xi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qín cuīxiàng zhēng zuì________朝________促________羽长________ 喝________2.填空。
(1)“征”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
“征”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远行;②用武力制裁;③寻求,希望得到;④由国家召集或收用。
“古来征战几人回”中的“征”应取解释________。
(2)一首诗就是一支充满激情的赞歌。
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在《夏日绝句》中,用“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展现出了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表达了自己的生死观。
3.结合诗句,解释词语。
浑:________ 清白:________坚劲:________ 任尔:________鬼雄:________ 人杰:________4.比一比,再组词。
塞________ 秦________ 征________ 项________ 亦________赛________ 奏________ 证________ 顶________ 赤________5.阅读《出塞》,理解不当的一项是()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A. 全诗以明月、关塞起笔,看似写景,都写出了自秦汉以来万里戍边、代代依然的历史事实。
B. 三、四句点明主旨,希望李广那样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军戍守边疆,讥讽朝廷用人不当。
C. 王昌龄长于七言绝句,所作篇篇俱佳,有“七绝圣手”之称。
《马诗》习题
一、基础过关
我会写
yàn shān yuè sì gōu jīn luò nǎo
( ) ( ) ( ) 二、综合训练
多音字组词
luò ( ) yàn ( )
络燕
lào ( ) yān ( )
三、拓展应用
1.《马诗》的作者谁()
A.唐—卢纶 B.宋—李贺 C唐—李贺
2.《马诗》()
A.仅表达了作者十分喜爱马。
B.作者通过咏马来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
3.“块走踏清秋”中“清秋”指()
A.秋高气爽的季节
B.清朗的秋天
4.用自己的画翻译这篇古诗。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燕山月似构金络脑
二、综合训练
经络、脉络燕子
络子燕市、燕石
三、拓展应用
1.C
2.B
3.B
4.大漠的沙像雪一样铺天盖地,燕山的月亮像一弯银钩(兵器)。
什么时候能够给马套上镶金的笼头,在凉爽的秋天飞快地奔驰在疆场。
马诗体裁:诗题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作者:名字:李贺年代:唐代描述: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翻译:原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原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
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
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万里长征人未还.。
()A.huí;回来B.huán;归来C.huán;归还2.醉卧沙场..君莫笑()A.战场。
B.铺满沙子的场地。
3.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生当作人杰..A.杰出的人才B.人中的豪杰C.杰作4.“雪却输梅一段香”,下列同样写出梅花比雪香的诗句是()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B.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
C.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D.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绝。
5.对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理解正确的是()A.如果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匈奴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B.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健在,就不会让匈奴的骑兵跨越过阴山,侵犯我中原。
C.倘若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敌人的军队度过阴山。
二、填空题6.主题积累(补全古诗)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7.经典诗文默写。
(1)《夏日绝句》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________。
诗中鲜明提出作者人生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天你和好友因追求学业而各奔东西,面对朋友离别的忧伤,你用诗句安慰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经常教育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要学会取长补短,就能获得成功。
三、语言表达8.前人对《凉州词》的后两句持两种不同的理解:一说作“悲伤语读”,另说作“谐谑语读”。
你赞成哪一种?也可再作别解,请阐述具体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按要求写句子。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翻译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排比句式写一个关于母爱的句子。
马诗一、辨字组词。
燕()络() 沟 ( )蒸() 骆() 钩()二、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似:钩:2。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金络脑:三、填空。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叙事抒情),描绘了辽远苍茫的边疆疆域。
后两句(写景叙事抒情),寄托了作者的情怀。
答案一、燕山蒸汽金络脑骆驼山沟鱼钩二、 1.像一种弯刀2.什么一种贵重的鞍具,象征马受到重用三、写景抒情第十一单元提升练习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懒散.(sǎn sàn)待.(dāi dài)着着.(zháo zhuó)实堵塞.(sèsāi)2。
读拼音,写词语。
lājī() tiào yuè()wūzhuó()zēnɡjiā ( ) dīnɡ zi()qīhēi()quán tou() shǎn yào()二、词语小能手。
1。
用组词的方式辨析形近字。
2。
选词填空.广阔辽阔(1)用千里之遥,也不能形容大海的( )。
(2)虽然“三颗纽扣"很贫穷,但他却有着( )的胸襟。
分辨分辩(3)他听见院里有人跟妈妈说话,仔细一( ),竟是老师的声音。
(4)对于老师的误解,他没有(),而是低着头认真地听着.三、按要求写句子。
1。
浅井之蛙听了这些话,瞠目结舌,觉得自己非常渺小..。
(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2。
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改成陈述句)3.用合适的关联词将句子补充完整.(1)陈蕃的屋子( )肮脏,连空气()显得污浊.(2)( )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1。
《“扫一室”与“扫天下”》一文讲的是时代,有个叫的青年,他,喜好读书,但生活很,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 ?这个故事警示人们:只有勤于“",才能“”.2。
马诗一、辨字组词。
燕()络() 沟 ( )蒸() 骆() 钩()二、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似:钩:2。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金络脑:三、填空。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叙事抒情),描绘了辽远苍茫的边疆疆域。
后两句(写景叙事抒情),寄托了作者的情怀。
答案一、燕山蒸汽金络脑骆驼山沟鱼钩二、 1.像一种弯刀2.什么一种贵重的鞍具,象征马受到重用三、写景抒情南辕北辙的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
然后板书:南辕北辙我们看课题其中“辕”“辙”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生字。
(请同学们观察从这几方面入手:生答(1)观察偏旁(2)理解“辕”“辙”这两个字。
(3)指导书写辕字。
师:我们再来看“南辕北辙”这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生:由一对反词组词的成语)师:你们能不能说几个这样的成语呢?(生答)师:(相机出示课后内容:南辕北辙南腔北调南来北往天南海北声东击西左顾右盼瞻前顾后思前想后左膀右臂)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我们一起读读。
过渡: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南辕北辙"这个成语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二、深入研读课文(1)师:同学们把书打到53页,自由读课文,要将读不准的字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并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概括)(2)师:我们再来读课题谁来说说你对“南辕北辙”字面上的理解?师:下面我们将深入的理解课文,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1、那个人要到哪里去?2、他有哪些有利条件?3、他为什么到不了楚国?师:带着这些问题开始读课文吧!师:谁来汇报第一个问题?生:1人.师板书:(楚国)在文中哪找到的?出示那两句话:1、路上遇到的人(好奇地)问他:“你往哪里去?”2、他(高兴地)说:“我到楚国去."师:同学们我们要远行就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那个去楚国人都做了哪些准备呢?他有哪些有利条件?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A、(板书:马好,路费多,驾车人技术好)师: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内容知道的?出示对话部分(然后指导朗读.)B、让学生读读这些对话,边读边想:路人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和语气去问话的?坐车的人又是怎样语气回答的呢?师:这个坐车人有这么多的有利条件,他最终到达楚国了吗?(生答:不能)他为什么到不了楚国?用文中的话说一说。
《马诗》习题一、基础过关⒈我会写yān shān yuè sì gōu jīn luò nǎo tà qīng qīu()()()()⒉一字多音,比比看,谁最聪明。
yān() shì() tà()燕似踏yàn()sì() tā()二、综合训练⒈选字真空组词。
清青轻⑴()便()翠()凉()快()年()脆何荷河⑵()水任()()花()必()流()包⒉选择正确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⑴《马诗》的作者是()A [唐]卢纶B [宋]李贺C [唐]李贺⑵《马诗》()A 仅仅表达了作者十分喜爱马B 作者通过咏马来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⑶“快走踏清秋”中的“清秋”指()A 秋高气爽的季节B 寒冷的秋天三、拓展应用马诗(唐)李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⒈默写。
⒉诗的前两句采用了____________的手法来写。
⒊诗的前两句重在写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⒋诗的后两句借马抒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基础过关⒈我会写yān shān yuè sì gōu jīn luò nǎo tà qīng qīu (燕山)(月似钩)(金络脑)(踏清秋)⒉一字多音,比比看,谁最聪明。
yān(燕山)shì(似的) tà(踏步)燕似踏yàn(燕子)sì(好似) tā(踏实)二、综合训练⒈选字真空组词。
清青轻⑴(轻)便(青)翠(清)凉(轻)快(青)年(清)脆何荷河⑵(河)水任(何)(荷)花(何)必(河)流(荷)包⒉选择正确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⑴《马诗》的作者是(C)A [唐]卢纶B [宋]李贺C [唐]李贺⑵《马诗》(B)A 仅仅表达了作者十分喜爱马B 作者通过咏马来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⑶“快走踏清秋”中的“清秋”指(A)A 秋高气爽的季节B 寒冷的秋天三、拓展应用⒈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十][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回乡偶书[其二][唐]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从题目中的“______ ”字可以看出,诗人写这首诗是有感而发,随感所想。
2.诗的前两句中,体现诗人离家数十载,家乡世事变迁的词语是“ ______”从这两句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A.悲伤 B.慨叹 C.凄凉 D.哀怨3.下列对后两句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句从人事变化转到了景物描写上,借物是人非来表达自己的感慨B.诗句运用反衬的手法,以“湖波不改”反衬“半消磨”,加强了诗人的感情C.诗人写门前的镜湖,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喜爱之情D.“春风不改旧时波”中“不改”的不仅仅是微波粼粼的镜湖,还有诗人的乡情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农家望晴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1.“尝”的意思是_____,“闻”的意思是_____,“尝闻”写出了人们对_____的关注。
2.“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_____的站立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_____的迫切心情。
3.《农家望晴》与《江上渔者》的共同点是:都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但在表达手法上有所不同,《江上渔者》主要运用_____的手法,《农家望晴》主要运用了_____的手法。
4.用自己的话说说“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三、阅读下面的古诗,结合材料,完成练习。
咏煤炭[明]于谦凿开混沌①得乌金,藏蓄阳和②意最深。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运用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边塞.(sài shài)人未还.(huán hái)还.来就菊花(hái huán)征.战(zhēn zhēng)教.课(jiāo jiào)不教.(jiāo jiào)胡马度.(dù duó)阴山催.促(cuī chuī)将.军(jiānɡ jiànɡ)但使龙城飞将.(jiāng jiàng)在杰.出(jié jéi)生当.作人杰(dāng dàng)死亦为.鬼雄(wéi wèi)2. 填空题(1)龙城飞将指的是, 他是代名将, 被世人称为。
(2)“阴山”指今天的境内, 古代中国的边疆要塞。
(3)《出塞》诗中的是千古名句, 前半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
(4)《出塞》作者是代诗人。
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两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图。
诗中融抒情和议论为一体的句子是“, 。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5)《出塞》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这是一首著名的诗, 表达了诗人的愿望。
(6)《夏日绝句》作者是代女词人。
全诗主旨是。
3. 判断题。
“欲饮琵琶马上催”句中的“琵琶”是一种乐器。
()4. 背写《凉州词》, 回答问题。
(1)(2)这首诗的作者是朝的。
(3)这首诗属于()诗。
A. 送别诗B. 边塞诗C. 写景诗(4)诗中“莫”的意思是:。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的场面, 表达了将士们的情怀。
5. 选择填空。
(1)《夏日绝句》和《出塞》的作者分别是和。
()A. 李清照王翰B. 李清照王昌龄C. 王翰王昌龄(2)“欲饮琵琶马上催”中的“欲”意思是()A. 想要B. 将要C. 还要D. 只要(3)“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赞颂的是哪位英雄?()A. 刘邦B. 项羽C. 李广D. 曹操6.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