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活用
- 格式:ppt
- 大小:8.56 MB
- 文档页数:47
文言文词类活用总结一、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左右欲刃相如。
(“刃”即“以刃杀”,用刀杀)②沛公军霸上。
(“军”,驻扎)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⑥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谨庠序之教。
(“谨”,重视/认真从事)②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行千里)二、活用为使动词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1.名词的使动用法。
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肉骨”即“使骨肉”,使白骨生肉)②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王”,使……称王)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投降)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存活)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工师得大木,则王喜。
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小”,使……变小)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
(“昂”,高,即“使其值昂”)4.数词的使动用法。
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二三”,使……二三)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三、活用为意动词1.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
(把……看作/当作……/以……为……)②粪土当年万户侯。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渔人甚异之。
(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名余曰正则兮;(取名,命名)2、字余曰灵均;(取表字)3、纫秋兰以为佩;(联结)4、夫唯捷径以窘步(走偏斜的路;寸步难行)5、路幽昧以险隘(变得凶险而狭隘)6、头上玳瑁光(发光)7、仕宦于台阁。
(任官)8、冬雷震震,(打雷)夏雨雪(降下,落下)9、有仙则名(出名)不能名其一处(说出)莫名其妙10、蹄之(用蹄踢)11、不蔓不枝(生藤蔓,长丫枝)二、名词作状语1、朝搴阰之木兰兮,(在早上)夕揽洲之宿莽;(在晚上)2、孔雀东南飞(朝东南)3、手巾掩口啼,(用手巾)4、卿当日胜贵,(一天天)5、理实如兄言(按道理)6、朝成绣夹裙,(在早上)晚成单罗衫;(在晚上)7、乌鹊南飞(向南)小丘西行(向西)山行六七里(沿着山路)8、船载以入(用船)9、夙兴夜寐(在早晨,在夜里)10、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一样)(像蛇一样)11、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一样)12、群臣吏民能面刺(当面)归纳:状语位于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时间、工具、方法、方式、方向等修饰语。
三、使动用法1、足以荣汝身(使……荣耀)2、以此下心意(使……委屈)3、逆以煎我怀(使……受煎熬)4、祁祁伤豳歌,(使……悲伤)5、萋萋感楚吟(使……感伤)6、白日丽飞甍(使……明丽)7、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8、士贰其行(使……不专一)9、二三其德(使……三心二意)四、意动用法1、余既不难夫离别兮,(把……当成难事,形容词意动)2、薄霄愧云浮,(觉得……惭愧,形容词意动)3、渔人甚异之(以……为异,形容词意动)父异焉(觉得……奇怪,形容词意动)4、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词意动)5、稍稍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看待,名词意动)五、形容词做名词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美好品质)2、不抚壮(壮年)而弃秽兮,(恶德)3、三岁食贫(贫穷的生活)六、形容词做动词1、其黄而陨(变黄)2、杂申椒与菌桂兮,(杂聚)3、亲贤臣,远小人(亲近)(远离)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其活用的语境主要有:①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
(驻军)《烛之武退秦师》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口技》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云青青兮欲雨。
(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④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衣冠而见之。
(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⑤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
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攻下;向东进军)(《前赤壁赋》)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例: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
(使……下)《李济雪夜入蔡州》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做宾客)《伤仲永》例: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把……当做仇人)《大铁锥传》4)名词活用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直接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的很少见。
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
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
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例: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
(在路上)《宋定伯捉鬼》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在朝廷上)《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