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德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364.19 KB
- 文档页数:1
对高职课堂教学形式改革的探索——记_掌融教于乐的哲学教学和德育教育活动课彭年敏姚正武(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江苏南京211135)摘要:以教师授课为主的传统哲学课堂效果一直不甚理想,如何改变沉闷的课堂氛围?一堂融教于乐的哲学教学和德育教育活动课教学案例能够给高职课堂教学形式课改带来一个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人生价值观主题德育活动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较多且理论性较强.加上职校生本身的学习主动性较差,所以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的哲学课堂效果一直不理想。
为打破这种局面.也为了响应德育课程改革的号召,我校进行了一堂以人生价值观为主题的德育活动课.希望通过把哲学教材的内容与现实社会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改变传统德育课堂的沉闷氛围,真正让学生重回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的。
一堂融教于乐的哲学教学和德育教育活动课教学案例[视频导人]:播放2005年春晚《千手观音》片段,使学生们从精美的画面中理解邰丽华人生价值的实现得益于她刻苦努力和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导出今天德育活动课的主题——_《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以下为德育活动课实录:女(任课教师,下同):同学们,还记得05年春晚节目<千手观音》吗?那优美的旋律和精湛的艺术曾获得当年“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歌舞类一等奖、晚会特别大奖。
接下来让我们重温那动人时刻。
(视频)男:《千手观音》被评为春晚大奖,不仅是因为舞蹈本身魅力,更因为这些演员都是聋哑人。
他们身残志不残。
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换来了成功的喜悦。
他们的人生理想也最终实现。
在四川地震发生后。
女主角邰丽华带领残疾人艺术团又积极为灾区献爱心。
请看大屏幕。
(中央台募捐晚会片段)男:邰丽华出色表现获得了社会的肯定。
她曾十多次获得全国文艺汇演一等奖等;05年当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今年3月,又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女:邰丽华作为聋哑人以顽强的毅力和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为社会作出了杰出贡献。
第1篇一、引言德育课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塑造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课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德育课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德育课实践教学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德育课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道德意识,提高道德素养。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德育课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关注民生,培养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3.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德育课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德育课实践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德育课实践教学现状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德育课实践教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德育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教学资源逐渐丰富。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德育课实践教学资源逐渐丰富,包括实践基地、师资队伍、教材等方面。
3. 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
德育课实践教学形式不断创新,如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模拟法庭等,丰富了教学内容。
4. 学生参与度提高。
随着德育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参与度逐渐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明显。
然而,德育课实践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四、德育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1. 实践教学观念滞后。
部分教师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2.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一些学校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如实践基地、师资队伍等,制约了德育课实践教学的开展。
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德育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实践教学效果。
4. 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部分学生缺乏实践意识,实践能力不足,影响了德育课实践教学的效果。
五、对策与建议1. 加强实践教学观念的更新。
职教集团背景下“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探索——以广东省餐饮职业教育集团为例陈杰何婉宜黄一乔“德念、德性、技艺”等身心要素,是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要素。
“德技并修”,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融入“工学结合”,强调“做中学”“学中做”,是将学习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
职业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育摇篮,迫切需要寻找一条可持续性发展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模式。
为此,在广东省教学改革项目的支持下,针对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开展一系列调查、问卷和教育实践,如下将据此对所获得的抽样数据和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总结,以最终实现培养“德技并修”专业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1 研究背景长期以来,德技并修常常存在“德”与“技”教育无法有机融合的现象。
一是职业院校强调技能强化训练,而缺少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人文素养的重视,片面追求技能技术的提高,培养出来的学生欠缺主观能动性,与职业规范、企业文化格格不入,在职场中发展后劲不足。
二是品德培育上,主要在课堂上进行,纯理论的授课内容和说教式的教学方式未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因德育教师对相关专业职业的认识度不高,与职业关联度低,难以达到涵养职业精神的目的。
2 调查分析方法为探讨职业教学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方面的教育成效,本课题依托“广东省餐饮职业教育集团”的强大优势,针对学生、教师、企业等3个角度设计了3组相应的问卷,即学生版、教师版、企业版。
其中,学生版收回有效问卷1504份(人),设计问题20项;教师版收回有效问卷139份(人),设计问题18项;企业版收回有效问卷58份(家),设计问题16项。
针对以上各版本的咨询对象,问卷结果,结合职业教育在教学、教育政策方面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如下相关分析。
3 结果与分析3.1 学生对“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的认识和适应性(1)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概念认识有不足,但对德育教育的形式是有充分认识的。
针对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识与参与情况共设计问题8条,根据学生们的选择,可以判断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是认同的,但对于德育的概念和执行的方式有些含糊。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625年第37卷第
5期
Joumat of Shanxi Healty Vocatiouai College Vot. 37 No. 5
2625
卫生健康职业教育“
德智体美劳”
人才培养体系中实践
育人的探索与思考
程虹,王旭*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山西晋中030617、
[摘要]
本文阐述了实践育人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实践育人在卫生健康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
树立“大实践”育人理念、完善“德智体美劳”五育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实践育人与“德智体美劳”五育相结合等措施发挥实践育人在
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积极作用,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理论支撑
。
[关键词
]
卫生健康职业教育;德智体美劳;实践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 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 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 受教育、长才干。” 13实践育人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 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 好新时代育人工作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 径。卫生健康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卫生健康人才,促进 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使命与担当。将实践育人贯穿于“德 智体美劳”五育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实 践育人模式,对于提高卫生健康人才的培养质量,推进“健康中 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实践育人的重要意义实践育人是指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在课堂 内外开展实验探究、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逐步形成 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实践技能、强健的身体素质、较强的审 美能力和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 理念和教育方式°实践育人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67实践育人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要求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 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 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育 人的重点在于“育”,而教育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有计划、有组 织的知识传授、思想教化过程,是一种促使人的价值观形成、提 高人的综合素质的过程。也可以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实践。习 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他在同各界优秀 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青年要成长为国之栋梁之材,须读万卷2096-756X(2020)05212623书、行万里路,既多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真真实实地 做到’知行合一’” °2因此,
浅谈德育教学改革德育课是一门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做人的课。
是对青年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职业院校德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改革和创新德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提高德育教学的功能和实效性,是一项共同的难题和紧迫的任务。
为此,如何进行德育教学改革、以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一重要课题。
对此,笔者提出了一些认识与看法。
一、目前的德育教学模式滞后1、教材陈旧。
现行教材偏重对学生进行德育理论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真正需要的诚实守信、职业道德的教育,特别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侧重对理论的讲解,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授课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德育课是使用固定教材进行课堂教学,这种填鸭式教学,教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少;灌输得多,引导得少;抽象理论说得多,实际行为指导得少。
3、考核方式落后。
德育课程在检测和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和水平方面,仍坚持传统的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分数高等同于道德水平高。
诚然,考试分数可以反映学生的考试能力,但并不完全代表学生的真正的思想道德水平,评价机制不合理,就难以发挥德育考评的引导作用。
4、学生对学习无兴趣,部分学生不了解不热爱自己的专业,是无可奈何而来,是父母逼迫来的,可以说,他们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不能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在因素,不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二、大胆改革,勇于探索。
1、改变德育课教学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教学的现象。
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德育课程教学是一种教学实践。
更应注重实践教学,其各门课程内容不仅仅是理论性内容。
同时也涉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同时,德育课程教学也应注重或强调通过实践教学,教会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把握社会。
2、改革德育教学模式,变“教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德育的主体不是灌输客体。
因而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