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学术语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7
术语解释1.地基: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基础: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的结构组成部分。
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指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是比例界限值。
4.基础埋置深度:是指基础底面距地面的距离。
5.标准冻深:在地表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 10 年实测最大冻深的平均值。
6.地基变形允许值: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
7.天然地基:当地基土层为良好土层,可将基础直接建在天然土层上,这种地基叫做天然地基。
8.人工地基:当地基内部存在软弱土层,不适合做天然地基时,可加固软弱土层,再把基础建在这种经过人工处理的土层上而形成人工地基。
9.持力层:直接支撑基础的地基土层称为持力层。
10.下卧层:持力层下的各土层称为下卧层。
11.刚性基础:即无筋扩展基础。
通常由砖、石、素混凝土、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砌筑而成且不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
基础的相对高度比较大,几乎不可能发生挠曲变形,所以此类基础也常称为刚性基础或刚性扩展 ( 大)基础。
12.扩展基础: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通过向侧边扩散至一定底面积内,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等于或小于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而基础内部的应力应同时满足材料本身的强度要求,这种起到压力扩散作用的基础称为扩展基础。
13.盆形沉降:当荷载及地基土层分布较均匀时,基础受荷载后,会发生整曲,工程中称之为“盆形沉降” ,14.沉降量:基础某点的沉降值。
15.沉降差:基础两点或相邻柱基中点的沉降量之差。
16.倾斜: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17.局部倾斜: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 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18.补偿作用:箱形、筏形基础利用较深的埋置深度和中空的结构型式,使开挖卸去的土补偿了上部结构传来的部分荷载在地基中引起的附加应力,这种作用称为补偿作用。
建筑工程名词解释
1. 基础工程:指建筑物基础的施工工程,包括地基处理、地基基础、地下室和地下管道等工程。
2. 结构工程:指建筑物的框架结构、承重墙、屋顶等结构部分的施工工程。
3. 建筑装饰工程:指建筑物内部及外部的装饰工程,包括墙面装饰、地面装饰、天花板装饰、开关插座安装等。
4. 环境工程:指建筑物的环境控制工程,包括通风、空调、给排水、供电等工程。
5. 电气工程:指建筑物的电气系统工程,包括照明、电力配电、消防报警等工程。
6. 暖通工程:指建筑物的供热、供冷和通风系统工程。
7. 防水工程:指建筑物的防水处理工程,包括屋面防水、地下室防水等工程。
8. 制图工程:指建筑工程图纸的制作和修改工程。
9. 管道工程:指建筑物内部的管道系统工程,包括给水、排水、燃气等管道安装工程。
10. 地面工程:指建筑物周围的地面工程,包括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的铺设工程。
11. 混凝土工程:指建筑物中混凝土的施工工程,包括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养护等。
12. 钢结构工程:指建筑物中钢结构的制作和安装工程。
13. 室外工程:指建筑物外部的工程,包括外墙装饰、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等。
14. 建筑施工:指建筑物的施工过程,包括施工组织、施工进度控制等。
15. 质量控制:指建筑工程中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监督工作。
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地基建筑物的全部荷载都由他下面的地层来承担,受建筑物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基础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人工地基那些不能满足要求而需要事先进行人工处理的地基第二章浅基础地基主要受力层扩展基础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单独基础)基础埋置深度是指基础底面至天然地面的距离持力层直接支承基础的土层下卧层持力层下的各土层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承受荷载的能力沉降量独立基础中心点的沉降值或整幢建筑物基础的平均沉降值沉降差相邻两个柱基的沉降量之差倾斜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局部倾斜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软弱下卧层持力层以下存在容许承载力小于持力层容许承载力的土层地基净反力基础计算中,不考虑基础及其上面土的重力(因为由这些重力产生的那部分地基反力将与重力相抵消),仅由基础顶面的荷载产生的地基反力全补偿性基础、超补偿性基础、欠补偿性基础第四章桩基础低承台桩基桩基础的承台底面低于地面以下高承台桩基桩基础的承台底面高于底面以上端承型桩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摩擦型桩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摩擦端承桩指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的桩,但桩侧阻力不可忽略的桩端承桩桩顶竖向荷载绝大部分由桩端阻力承受,而桩侧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端承摩擦桩指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担的桩,但桩端阻力不可忽略的桩摩擦桩桩顶竖向荷载绝大部分由桩侧阻力承受,而桩端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灌注桩直接在所设计桩位处成孔,然后在孔内加放钢筋笼(也有省去钢筋的)再浇灌混凝土而成群桩效应竖向荷载作用下,由于承台、桩、土相互作用,群桩基础中的一根桩单独受荷时的承载力和沉降性状,往往相同地质条件和设置方法的同样独立单桩有显著差别群桩效应系数用以度量构成群桩承载力的各个分量因群桩效应而降低或提高的幅度指标,如侧阻、端阻、承台底土阻力的群桩效应系数复合桩基是指考虑承台下桩间土承载的桩基础.复合桩基与普通桩基础在设计上的区别在于复合桩基除考虑桩体本身的承载力外,还要考虑承台下桩间土的承载力,两者的叠加形成复合桩基整体的承载力负摩阻力当桩侧土体因某种原因而下沉,且其下沉量大于桩的沉降(即桩侧土体相对于桩向下位移)时,土对桩产生的向下作用的摩阻力中性点在单桩产生负摩擦阻力的荷载传递图中,土层不同深度的位移曲线和装的截面位移曲线的交点为桩土之间不产生相对位移的截面位置第五章地基处理地基处理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设计建筑物对地基强度与稳定性和变形的要求时,常采用各种地基加固、补强等类技术措施,改善地基土的工程地质,以满足工程要求的措施软土外观以灰色为主,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淤泥天然孔隙比e≥1.5时的软土淤泥质土天然孔隙比1.5>e≥1的软土复合地基天然地基中部分土体得到加强或置换而形成与原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的地基第七章挡土墙墙趾与墙踵墙基的前缘为墙趾,后缘为墙肿悬臂式板桩墙指的是由立壁、趾板、踵板三个钢筋混凝土悬臂构件组成的挡土墙锚定式板桩墙墙高较大时,在桩顶或桩顶附近加一道锚定拉杆以减少板桩打入土中的长度和断面第九章特殊土地基特殊土具有特殊工程性质的土类软土地基主要受力层由软土组成的地基原生黄土由风力搬运堆积而成,又未经次生扰动、不具层理的黄土次生黄土由风成以外的其他营力搬运堆积而成、常具有层理或砾石夹层的湿陷性黄土在覆盖土层的自重应力或自重应力和建筑物附加应力的综合作用下受水浸湿,使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地附加下沉(其强度也随着迅速降低)自重湿陷性黄土在土自重应力作用下浸湿后发生显著附加下沉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在自重应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不发生显著附加下沉湿陷系数原状土样在一定压力下,压缩稳定后的高度与土样加水浸湿下沉稳定后的高度的差值,与土样原始高度h之比湿陷起始压力在压力-湿陷系数曲线上取湿陷系数为0.015所对应的压力膨胀土指粘粒成分主要由亲水性粘土矿物组成,同时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两种变形特征的粘性土自由膨胀率指研磨成粉末的干燥土样(结构内部无约束力)或易崩解的岩样,浸泡于水中,经充分吸水膨胀后所增加的体积与原干体积的百分比膨胀率指原状土(岩)样经侧限压缩后浸水膨胀稳定,并逐级卸荷至某级压力时的土(岩)样单位体积的稳定膨胀率(以百分数表示)膨胀力表示原状土(岩)样在体积不变条件下,由于浸水产生最大内应力线缩率指土的垂直收缩变形与原始高度值百分比收缩系数原状土(岩)样在直线收缩阶段中含水量每降低1%时,所对应的竖向线缩率的改变红粘土炎热湿润气候条件下的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系出露区的岩石在长期的成土化学风华作用(红土化作用)下形成的高塑性粘土物质,其液限一般大于50%,一般呈褐色、棕红、紫红和黄褐色等色次生红粘土由于搬运过程掺合其他成分和较粗颗粒物质,呈可塑至软塑状,固结度差但压缩性普遍高于红粘土融化下沉系数冻土试样融化前的高度与融化后的高度的差值,与试样融化前的高度之比盐渍土土中易溶盐含量大于0.3%,并具有溶陷、盐胀、腐蚀等工程特性溶陷系数原状土样在一定压力下,压缩稳定后的高度与土样浸水熔虑下沉稳定后的高度的差值,与土样原始高度之比结晶膨胀盐渍中常含易溶的硫酸盐和碳酸盐,当环境湿度降低或失去水分后,溶于土孔隙水中的硫酸盐分浓缩并析出结晶,产生的体积膨胀➢备注:以上绿色字的部分为习题集所列的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基础埋深:基础底面至天然地面的距离。
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使建筑物的沉降量不超过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
3.地基承载力:地基承受荷载的能力。
4.桩基础:埋深较大、以下部分坚实土层或岩层作为持力层的基础。
5.复合基桩: 较大桩距〔一般在5-6倍桩径以上〕稀疏布置的摩擦群桩或端承作用较小的端承摩擦桩与承台体共同承载的桩基础。
6.摩擦型桩:柱顶竖向荷载由柱侧阻力和柱端阻力共同承受,但柱侧阻力分担侧阻力较多的桩。
7.端承型桩:柱顶竖向荷载由柱侧阻力和柱端阻力共同承受,但端桩阻力分担荷载较多的桩,其桩端一般进入中密以上的砂类、碎石类土层,或位于中风化、微风化及新鲜岩基顶面。
8.水泥土搅拌法:以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将固化剂和地基土强制搅拌,形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地基处理方法。
9.振冲法:利用振动和水力冲切原理加固地基的方法。
10.复合地基法:在天然地基中设置一定比例的增强体(桩体),使桩土共同承担荷载,并具有密实法和置换法的效应。
11.CFG桩法: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等混合料加水拌合形成高粘结度桩,并由桩、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组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
12.湿陷性黄土:有的黄土,在覆盖土层的自重应力或自重应力和建筑物附加应力的综合作用下受水浸湿,使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的附加下沉(其强度也随着迅速降低)。
13.沉降差:相邻两个柱基的沉降量之差。
14.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将地基视为均质的线性变形半空间,并用弹性力学公式求解地基中附加应力或位移。
15. 连续基础:柱下条形基础、交叉条形基础、筏型基础和箱型基础统称为连续基础。
16.无筋扩展基础:指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无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
17.软土:一般指外观以灰色为主,天然孔隙比大于等于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
1.地基:承受结构物荷载的岩体、土体,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类。
天然地基是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层,人工地基需要人加固处理。
2.基础:建筑物的各种作用传递至地基的结构物。
3.浅基础:埋置深度较浅(一般在数米以内),且施工相对简单的基础。
4.深基础:若浅层土不良,需将基础置于较深的良好土层上,且在设计计算中不能忽略基础侧面土体的摩阻力和侧向抗力的基础形式。
5.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桥涵结构或其他构件达到的最大承载能力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或变位状态。
6.刚性基础:主要承受压应力的基础,一般用抗压性能好,抗拉、抗剪性能较差的材料(如混凝土、毛石、三合土等)建造受刚性角限制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
7.柔性基础:指用抗拉、抗压、抗弯、抗剪均较好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做基础。
能承受一定弯曲变形的基础。
8.刚性角:自墩台身边缘处的垂线与基地边缘的连线间的最大夹角αmax。
9.刚性扩大基础:由于地基强度一般较墩台或墙柱圬工的强度低,因而需要将基础平面尺寸扩大以满足地基强度要求,这种刚性基础称为刚性扩大基础。
10.地基容许承载力:地基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11.持力层:指直接与基底相接触的土层。
12.软弱下卧层:承载力容许值小于持力层承载力容许值的土层。
13.高桩承台基础:承台底面位于地面或冲刷线以上的基础。
14.低桩承台基础:承台底面位于地面或冲刷线以下的基础。
15.基桩:打入地下以支承结构使之不沉陷的桩。
16.灌注桩:在现场地基中钻挖桩孔,然后在孔内放入钢筋骨架,再灌注桩身混凝土而成的桩。
17.端承桩:在极限荷载作用状态下,桩顶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的桩。
18.摩擦桩:摩擦桩如果桩穿过并支撑在各种压缩土层时,主要依靠桩侧土的摩阻力支撑垂直荷载,这样的桩就称为摩擦桩。
19.柱桩:桩脚直接落在结实的岩层上。
将建筑物的压力全部通过柱子传递到岩层上。
20.单桩承载力容许值:是指单桩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和桩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均能得到保证,变形也在容许范围内,以保证结构物的正常使用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一、名词解释1、地基:承受建筑物各种作用的地层2、基础:建筑物的各种作用传递至地基的结构物3、刚性扩大基础:由于地基强度一般较墩台或墙柱圬工的强度低,因而需要将基础平面尺寸扩大以满足地基强度要求,这种刚性基础称为刚性扩大基础4、浅基础:埋置深度较浅(一般在数米以内),且施工相对简单的基础,且在浅基础的设计计算中,可忽略基础侧面土体的摩阻力和侧向抗力5、深基础:若浅层土不良,需将基础置于较深的良好土层上,且在设计计算中不能忽略基础侧向土体的摩阻力和侧向抗力的基础形式6、基础埋置深度:地面或一般冲刷线到基底的距离7、持力层:直接与基底相接触的土层8、刚性角:自墩台身边缘处的垂线与基底边缘的连线间的最大夹角αmax9、地基系数C:单位面积土在弹性限度内产生单位变形时所需施加的力,C=mz10、单桩承载力容许值:是指单桩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和桩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均能得到保证,变形也在容许范围内,以保证结构物的正常使用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确定方法:(1)静载试验法(2)经验公式法(3)动测试桩法(4)静力分析法11、正循环:钻具在钻进的同时,泥浆泵将泥浆压进泥浆笼头,通过钻杆中心从钻头喷入钻孔内,泥浆挟带钻渣沿钻孔上升,从护筒顶部排浆孔排出至沉淀池,钻渣在此沉淀而泥浆仍进入泥浆池循环使用12、反循环:是泥浆从钻杆与孔壁间的环状间隙流入孔内,来冷却钻头并携带沉渣由钻杆内腔返回地面的一种钻进工艺13、软土:是指沿海的滨海相、三角洲相、内陆平原或山区的河流相、湖泊相、沼泽相等主要由细粒土组成的土14、复合地基:(P265)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天然地基土体或被改良的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
17、沉井基础: 用沉井法修筑的基础18、单桩承载力容许值:指单桩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和桩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均能得到保证,变形也在容许范围内,以保证结构物的正常使用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建筑工程专业用语总汇基础1、独基: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基础常采用方行或矩形的独立式基础,这类基础称为独立式基础.也称单独基础,是整个或局部结构物下的无筋或配筋基础.一般是指结构柱基,高烟囱,水塔基础等的形式.独立基础分阶形基础;坡形基础;杯形基础3种。
独立基础的特点一,一般只坐落在一个十字轴线交点上,有时也跟其它条形基础相连,但是截面尺寸和配筋不尽相同。
独立基础如果坐落在几个轴线交点上承载几个独立柱,叫做共用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的特点二,基础之内的纵横两方向配筋都是受力钢筋,且长方向的一般布置在下面。
长宽比在3倍以内且底面积在20 m2以内的为独立基础(独立桩承台)2、条基:即条形基础。
是基础长度远远大于宽度的一种基础形式。
按上部结构分为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基础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0倍基础宽度。
3、筏板:筏板基础:由底板、梁等整体组成。
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弱,常采用砼底板筏板,承受建筑物荷载,形成筏基,其整体性好,能很好的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
3、桩基础:由基桩和联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
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
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
高层建筑中,桩基础应用广泛。
特点(1)桩支承于坚硬的(基岩、密实的卵砾石层)或较硬的(硬塑粘性土、中密砂等)持力层,具有很高的竖向单桩承载力或群桩承载力,足以承担高层建筑的全部竖向荷载(包括偏心荷载)。
(2)桩基具有很大的竖向单桩刚度(端承桩)或群刚度(摩擦桩),在自重或相邻荷载影响下,不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并确保建筑物的倾斜不超过允许范围。
(3)凭借巨大的单桩侧向刚度(大直径桩)或群桩基础的侧向刚度及其整体抗倾覆能力,抵御由于风和地震引起的水平荷载与力矩荷载,保证高层建筑的抗倾覆稳定性。
(4)桩身穿过可液化土层而支承于稳定的坚实土层或嵌固于基岩,在地震造成浅部土层液化与震陷的情况下,桩基凭靠深部稳固土层仍具有足够的抗压与抗拔承载力,从而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定,且不产生过大的沉陷与倾斜。
基础工程名词解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使建筑物的沉降量不超过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称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局部倾斜: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倾斜: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软弱下卧层:承载力显著低于持力层的高压缩性土层地基净反力:仅由基础顶面的荷载所产生的地基反力,称为地基净反力上部结构刚度:整个上部结构对基础不均匀沉降或挠曲的抵抗能力,称为上部结构刚度架越作用:刚性基础能跨越基底中部,将所承担的荷载相对集中地传至基底边缘,这种现象称为基础的“架越作用”静定分析法:静定分析法假定上部结构为柔性结构,假定基底反力呈线性分布,求得基底净反力,基础上所有的作用力都已确定并按静力平衡条件计算出任意截面上的剪力V及弯距M 倒梁法:倒梁法假定上部结构绝对刚性,是将柱下条形基础假设为以柱脚为固定铰支座的倒置连续梁,以直性分布的基底净反力作为荷载,用弯矩分配法或查表法求解倒置连续梁的内力基床反力系数:地基上任一点所受的压力强度p与该点的地基沉降量s成正比,这个比例系数就是基床反力系数。
k=p/s端承型桩:端承型桩是指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但桩端阻力分担荷载较多的桩。
摩擦型桩:摩擦型桩是指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但桩端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称为摩擦桩群桩效应: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由于承台、桩、土相互作用,群桩基础中的一根桩单独受荷时的承载力和沉降性状,往往与相同地质条件和设置方法的同样独立单桩有显著差别,这种现象称为群桩效应。
负摩阻力:桩侧土体因某种原因而下沉且下沉量大于桩的沉降(即桩侧土体相对于桩向下位移),土对桩产生的向下作用的摩阻力,称为负摩阻力。
中性点:土层竖向位移曲线和桩的截面位移曲线的交点为桩土之间不产生相对位移的截面位置,称为中性点。
19.液性指数:粘性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的差值与塑性指数之比,用I L表示。
20.液性指数表证天然含水量与界限含水量间的相对关系,可塑状态的土的液性指数在0~1之间;液性指数大于1,处于流动状态;液性指数小于0,土处于固态或半固体状态。
21.渗透:土孔隙中的自由水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的现象称为水的渗透,而土被水流透过的性质,称为土的渗透性。
22.土渗透性的影响因素:土的粒度成分及矿物成分、合水膜厚度、土的结构构造、水的粘滞度、土中气体23.渗透水流施于单位土体内土粒上的力称为渗流力、动水压力。
24.当渗流力和土的有效重度相同且方向相反时,土颗粒间的压力等于零,土颗粒将处于悬浮状态而失去稳定。
这种现象称为流土,此时的水头梯度成为临界水头梯度icr。
25.流土:是指在渗流作用下局部土体表面隆起,或土粒群同时起动而流失的现象。
它主要发生在地基或土坝下游渗流逸出处。
26.管涌指在渗流作用下土体的细土粒在粗土粒形成的孔隙通道中发生移动并被带出的现象。
主要发生在砂砾土中。
27.土的压实性:指在一定的含水率下,以人工或机械的方法,使土体能够压实到某种密实程度的性质。
28.当含水率较小时,土的干密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而当干密度增加到某一值后,含水率继续增加反而使干密度减小。
干密度的这一最大值称为该击数下的最大干密度,此时对应的含水率称为最优含水率29.地基变形的原因是由于土体具有可压缩性的内在因素和地基受到附加压力的作用的外在因素。
30.只有通过土粒接触点传递的粒间应力,才能使土粒彼此挤紧,从而引起土的变形,而粒间应力又是影响土体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粒间应力又称为有效应力。
因此,土中自重应力可定义为土自身有效重力在土体中引起的应力。
土中竖向和侧向的自重应力一般均指有效自重应力。
为简便起见,常把σCZ称为自重应力,用σC表示。
31.基底压力:基础底面传递给地基表面的压力,也称基底接触压力。
32.影响基底接触压力大小和分布的因素:A、地基土种类(土性)。
术语解释1.地基: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基础: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的结构组成部分。
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指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是比例界限值。
4. 基础埋置深度:是指基础底面距地面的距离。
5. 标准冻深:在地表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实测最大冻深的平均值。
6. 地基变形允许值: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
7. 天然地基:当地基土层为良好土层,可将基础直接建在天然土层上,这种地基叫做天然地基。
8. 人工地基:当地基内部存在软弱土层,不适合做天然地基时,可加固软弱土层,再把基础建在这种经过人工处理的土层上而形成人工地基。
9. 持力层:直接支撑基础的地基土层称为持力层。
10. 下卧层:持力层下的各土层称为下卧层。
11. 刚性基础:即无筋扩展基础。
通常由砖、石、素混凝土、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砌筑而成且不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
基础的相对高度比较大,几乎不可能发生挠曲变形,所以此类基础也常称为刚性基础或刚性扩展(大)基础。
12.扩展基础: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通过向侧边扩散至一定底面积内,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等于或小于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而基础内部的应力应同时满足材料本身的强度要求,这种起到压力扩散作用的基础称为扩展基础。
13.盆形沉降:当荷载及地基土层分布较均匀时,基础受荷载后,会发生整体正向弯曲,工程中称之为“盆形沉降”,14.沉降量:基础某点的沉降值。
15.沉降差:基础两点或相邻柱基中点的沉降量之差。
16.倾斜: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17.局部倾斜: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18.补偿作用:箱形、筏形基础利用较深的埋置深度和中空的结构型式,使开挖卸去的土补偿了上部结构传来的部分荷载在地基中引起的附加应力,这种作用称为补偿作用。
19.筏板基础:使基础面积等于甚至大于底层面积,形成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大板基础。
20.箱形基础:由钢筋混凝土底板、顶板及内外纵横墙体组成的整体浇注的钢筋混凝土地下结构。
21.沉井:一般为钢筋混凝土材料制作的井筒状结构物。
22.地基沉降计算深度:计算地基沉降时,超过基底下一定深度,土的变形可略去不计,该深度称为地基沉降计算深度。
一般以基底以下某深度的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之比为0.2(一般土)或0.1(软土)处作为沉降计算深度的界限。
23.地基抗力系数:按照文克尔地基模型的假设,地基任意点所受的压力与该点沉降之比,即地基土单位面积产生单位位移所需的力。
地基抗力系数也称基床系数,其值反映地基土的刚度大小。
24.倒梁法:在假定基础的基底反力为直线分布的前提下,以柱子作为固定铰支座,基底净反力作为荷载,将基础视为倒置的连续梁计算内力的方法。
25.土的重力密度:单位体积土所受的重力称为土的重力密度,简称土的重度。
26.土粒相对密度:土粒密度(单位体积土粒的质量)与4℃时纯水密度之比,称为土粒相对密度,或称土粒比重。
27. 土的含水量: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称为土的含水量。
28.土的干密度:单位体积土中土粒的质量称为土的干密度。
工程上常以土的干密度来评价土的密实程度,并常用这一指标来控制填土的施工质量。
29.土的饱和重度:土中孔隙完全被水充满时土的重度称为饱和重度。
30.土的有效重度: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扣除水浮力后单位体积土所受的重力称为土的有效重度。
31.土的孔隙比: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
32.土的孔隙率:土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33.土的饱和度:土中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
34.液限:土由可塑状态转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35.塑限:土由半固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36.塑性指数:土的液限和塑限的差值称为塑性指数。
37.液性指数I L:液性指数是粘性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的差值与塑性指数之比。
38.碎石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
39.砂土:指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而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
40.粉土:指塑性指数小于或等于10,粒径大于O.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50%的土。
41.粘性土:指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粘性土按塑性指数的大小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两大类。
42.低承台桩基: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的桩基。
43.高承台桩基: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的桩基。
44.单桩基础:采用一根桩(通常为大直径桩)以承受和传递上部结构(通常为柱)荷载的独立桩基础。
45.群桩基础:由2根以上基桩组成的桩基础。
46.基桩:群桩基础中的单桩。
47.复合基桩:承台下地基土也承担荷载的基桩。
48.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达到破坏状态前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所对应的最大荷载。
49.群桩效应:群桩基础受竖向荷载后,由于承台、桩、土的相互作用使各基桩侧阻力、桩端阻力、沉降等性状发生变化而与单桩明显不同,群桩承载力往往不等于各单桩承载力之和,工程中称这一特征为群桩效应。
50. 群桩效应系数:用以度量构成群桩承载力的各个分量因群桩效应而降低或提高的幅度指标,它是指实际群桩承载力与各单桩承载力之和之比。
51.桩侧阻力群桩效应系数:群桩中的基桩平均极限侧阻与单桩平均极限侧阻之比。
52.桩端阻力群桩效应系数:群桩中的基桩平均极限端阻与桩平均极限端阻之比。
53.桩侧阻端阻综合群桩效应系数:群桩中的基桩平均极限承载力与单桩极限承载力之比。
54.承台底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群桩承台底平均极限土阻力与承台底地基土极限阻力之比。
55.负摩阻力:桩身周围土由于自身固结、自重湿陷、地面外加荷载等原因而产生大于桩身的沉降时,土对桩侧表面所产生的向下摩阻力。
56.下拉荷载:对于单桩基础,中性点以上负摩阻力的累计值即为下拉荷载。
对于群桩基础中的基桩,尚需考虑负摩阻力的群桩效应,即下拉荷载尚应将单桩下拉荷载乘以相应的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予以折减。
57.建筑桩基安全等级:根据桩基损坏造成建筑物的破坏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的严重性,桩基设计时确定的安全等级,共分一、二、三级。
58.摩擦端承桩:桩顶竖向极限荷载由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共同承担,但桩端阻力分担荷载较大。
59.端承桩:桩顶竖向极限荷载绝大部分由桩端阻力承担,而桩侧阻力可以忽略不计的桩。
60.端承摩擦桩:桩顶竖向极限荷载由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共同承担,但桩侧阻力分担荷载较大。
61.摩擦桩:桩顶竖向极限荷载绝大部分由桩侧阻力承担,而桩端阻力可以忽略不计的桩。
62.桩的挤土效应:随着桩的设置方法(打人或钻孔成桩等)的不同,桩孔处原土和桩周土所受的排挤作用和扰动也不同,会引起桩周土天然结构、物理状态和应力状态的变化,从而对桩的承载力、沉降及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此即桩的挤土效应。
63、地基最终沉降量:地基土层在荷载作用下,达到压缩稳定时地基表面的沉降量。
64、压缩性: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
65、挡土墙:用来支撑天然或人工土坡,防止土体滑坍的构筑物。
66、土压力:墙后填土的自重或填土表面上的荷载对墙产生的侧向压力。
67、天然土坡:由长期自然地质营力作用形成的土坡。
68、人工土坡:人工挖方或填方形成的土坡。
69、静止土压力:挡土墙在墙后填土的推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不发生任何移动或滑动,这时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
70、主动土压力:挡土墙受到墙后填土的作用产生离开填土方向的移动,当移动量足够大,墙后填土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
71、被动土压力:挡土墙受外力作用向着填土方向移动,挤压墙后填土使其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被动土压力。
72、朗肯土压力理论:根据半空间的应力状态和土的极限平衡条件得出土压力的计算方法。
73、临界深度:对墙后填土为粘性土的挡土墙,若离填土面某一深度处的主动土压力等于零,该深度称为临界深度。
74、库仑土压力理论:是根据墙后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并形成一滑动楔体时,从楔体的静力平衡条件得出土压力的理论。
75.刚性挡土墙:指用砖石或混凝土所筑成的断面较大、在土压力作用下仅能发生整体平移或转动、墙身挠曲变形可忽略不计的挡土墙。
76、柔性挡土墙:挡土结构物自身在土压力作用下发生挠曲变形,结构变形影响土压力的大小和分布,这种类型挡土结构物称为柔性挡土墙。
77、重力式挡土墙:依靠墙本身重量维持其抗倾覆和抗滑移稳定性的刚性挡土墙。
78、容许承载力:指地基同时满足强度和变形两个条件时,单位面积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79、滑坡:土坡中一部分土体对另一部分土体产生相对位移,以至丧失原有稳定性的现象。
80、圆弧滑动法:假定土坡滑动面为圆弧面,在此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法建立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
81、天然休止角:无粘性土天然堆积时,所能形成的最大坡角。
82、土坡稳定安全系数:滑裂面上全部抗滑力矩与滑动力矩之比;或沿整个滑裂面的抗剪强度与实际产生的剪应力之比。
83、液化:在周期性的振动荷载作用下,土体孔隙水压力逐渐积累,当抵消有效应力使土粒处于悬浮状态时,土体完全失去抗剪强度而呈现液体的特性,这种现象称为“液化”。
84、土的阻尼比:实际阻尼系数与临界阻尼系数的比值。
85、基本烈度:一个地区的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到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值。
86、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确定,它可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烈度,一般情况可采用基本烈度。
87、坡率法:通过调整、控制边坡坡率和采取结构措施保证边坡稳定的边坡治理方法。
88、边坡支护:为保证边坡及其环境的安全,对边坡采取的支挡、加固与防护措施。
89、边坡环境:边坡影响范围内的岩土体、水系、建(构)筑物、道路及管网等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