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核心专题集锦专题09文化与生活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17.50 KB
- 文档页数:9
2019 年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 《文化生活》 (注:因部分大题考察的角度比较多,综合性强,知识点分散,故一题多用,有重复现象, 以便于把握不同知识)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1、( 2019全国Ⅰ) M 中学 T 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 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
她所以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
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① 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③ 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A .①② B .①③ 2、(2019 天津)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B ) ② 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④ 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C .②④ D .③④“东方美人”是台湾苗粟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
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人品尝到此茶, 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 ,茶名由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 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
这表明(B )A 、文化对社会法阵有重要影响C. 文化能够增强人得精神力量 3、( 2019 北京)在明亮的太阳照不到的地方,青苔的生命照常在萌动。
青苔的花特别小, 但一点也不自惭形秽, 一点也不自暴自弃, 而是象牡丹一样自豪地绽放。
这段优美的话语 (B )A. 开启人的智慧,揭示世界本质,发人深思B. 陶冶人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使人奋进C. 如理性的明灯,指明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D. 似春雨般润物,催生人们对永恒真理的不懈追求4、( 2019广东) 2019年 3 月,广东某市的读书月活动提出,文化强市从阅读开始。
建设文 化强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
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 (D )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 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 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④ 文化影响人的实践、理解活动和思维方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2019 四川)如今,手机已是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手机支付、办公、游戏、 社交、网络浏览等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
专题09 文化与生活【2019年高考真题】1.(2019·新课标全国卷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
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
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泉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9·北京卷)登滕王阁,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游西湖,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B.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C.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修养D.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3.(2019·北京卷)清扫街巷、修剪花木等社区劳动,果蔬种植、木工制作、机床操作等学农学工实践,“医生”“博物馆讲解员”等职业体验……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课程,让同学们在不一样的学习中收获成长。
开展劳动教育,旨在引导学生①了解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实现全面发展②提高劳动技能,促进劳动力市场充分竞争③树立职业平等观,推动社会分工的细化④树立正确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19·江苏卷)“清早起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随着一阵清脆明快的京剧曲调声,学生们有板有眼地做起了戏曲课间操。
戏曲课间操不仅提升了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也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材料说明A.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高雅与通俗并存B.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思想C.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5.(2019·浙江4月)中华民族历崇尚商业伦理文化,提倡“和气生财”,主张“诚实守信”。
核心考点1.文化与社会1.文化的内涵从本质看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从范围看既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也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从形式看从静态看,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从动态看,包括各种文化活动,即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2.文化的特点角度特点理解从文化的实质看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看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如自然界的山水。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从文化与个体的关系看是一种文化素养①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专题09 文化与生活从文化与物质载体的关系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3.文化的作用从文化的实质看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从微观看文化影响个人的成长历程,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从宏观看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一个民族、国家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文化的性质看文化的影响有好坏之分。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误区警示1.文化作为精神力量,不能决定社会发展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但文化并不能决定社会发展。
考点一文化与社会1.文化的内涵和特点(b)2.文化的力量(b)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b)(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4.加强文化建设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意义(c)(1)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活动。
点拨:文化包括人类的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文化对社会的发展都起促进作用。
点拨: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并非所有文化都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重大的阻碍作用。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点拨: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点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能“直接”转化,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
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因此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完全同步的。
点拨: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可能超前也可能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专题09 文化与生活【2019年高考真题】1.(2019·新课标全国卷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影响人的表现、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①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在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人们的理念不同,即人们的价值观念不同导致人们的审美观念不同,入选。
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现代社会的社会实践推动着人们对鹤的认识发生变化,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入选。
②选项观点表述错误,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但文化并不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排除。
④选项观点表述错误,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别,并不会趋于一致,排除。
故本题选B。
2.(2019·北京卷)登滕王阁,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游西湖,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B.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C.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修养D.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这表明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A项正确;B 项中的“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说法错误,排除;人们的文化修养对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有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C 项中的“取决于”说法错误,排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项说法错误,排除。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练习:(9)文化传承与创新-Word版含答案文化传承与创新1、广西百色市凌云县百门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工作目的正在紧张进行。
2018年6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外介绍称,通过发据和比对,初步推断遗址距今8万至10万年,该遗址为凌云县首次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该遗产能展现历史文化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②该遗址是凌云县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③文化遗址是汉民族的伟大历史创造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A.①③B.①④C .②③ D.②④2、 2022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者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设计团队,此前他们设计的南京青奥会会徽,也展示了中国文化。
关于“衷情中国文化”,设计学院副院长林存真说:“世界各国的优秀设计师都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就必须要懂本国文化,会展示自己的文化。
”这启示我们( )A.①②B.①③C .③④ D.②④4、电影《泰坦尼克号》和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我国的爱情名著《牡丹亭》以舞剧的形式在纽约上演,深受美国观众喜爱。
这些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这说明( )A.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已成为过去B.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C.当代民族文化正逐渐趋于一致D.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5、中央电视台大型公益寻人栏目《等着我》,深挖平凡人生,传递爱与正能量,以关注入文情怀的内容博得了百姓的盛赞。
这说明( )①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②文化作品总是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文化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④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A.①②B.①③C .②④ D.③④6、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首日通车了。
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节目《朗读者》第2季第11期节目的主题是《十年》在CCTV-1综合频道播出,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林鸣。
专题09 文化与生活考点解读核心考点1.文化与社会1.文化的内涵2.文化的特点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3.文化的作用1.文化作为精神力量,不能决定社会发展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但文化并不能决定社会发展。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社会形态的变化和更替。
2.文化对社会和个人并非只起积极作用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并非任何文化都会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文化有先进、健康和落后、腐朽之分,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有不同的作用。
文化作用的双重性要求我们必须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影响,抵御落后、腐朽的文化对我们的侵蚀。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
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的情况,也有不同步的情况。
(1)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的表现。
文化的某些方面不能超越经济而发展,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教育事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大、中学校的入学率较低,特别是在农村,有些贫困家庭的孩子甚至上不起络文学+”的成功有赖于中国社会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拆除了横亘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无形的墙,扩大了供需两端的需求与空间。
这说明①网络文学对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②信息技术在网络文学的生产中有强大功能③网络文学已成为文学发展的主要方向④不断增加的文化消费对网络文学的发展有促进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D14.2018国庆中秋长假,南宁市青秀区国际创意文化旅游节开幕,展示了青秀区民俗传统文化、风土人情及地方美食。
在这里,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相融合,不仅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也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创意文化旅游项目。
这说明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②物质载体往往承载着特定的文化韵味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④产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传统民俗文化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③【答案】A【解析】本题以南宁市青秀区国际创意文化旅游节为素材,考查考生对文化与经济、文化的实质、文化的内涵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南宁市青秀区国际创意文化旅游节使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展示了青秀区民俗传统文化、风土人情及地方美食,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物质载体往往承载着特定的文化韵味,①②符合题意。
优秀的文化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③观点不科学;有些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一定需要传统民俗文化,④不选。
15.近期,一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信中国》在央视热播。
节目中,一位位“信使”展读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仿佛把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
书信中袒露的一颗颗忠心赤胆让人震撼,一段段感人故事令观众动容,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
由此可见A.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C.大众传媒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主要途径D.书信承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答案】A16.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比现在落后得多,但当时,诸子百家,群星璀璨,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
这说明A.文化可以脱离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B.人们的精神活动可以离开物质活动C.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D.文化发展水平决定并制约社会发展水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也有自身的传承性与相对独立性,它并不总是与经济同步发展,既有可能先于经济的发展,也有可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落后,但文化相对发达就佐证了这一点,故C正确。
经济是基础,文化发展离不开经济支撑,A观点错误;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B错误;社会发展决定并制约文化发展,D观点错误。
17.“乡愁抹不去,乡愁又回不去。
”回首30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
由此可见①乡愁的影响深远而持久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③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
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体现了①;乡愁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说明②正确;③④说法错误。
故选A。
18.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某校开展了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读书活动。
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
这是因为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④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19.目前,我国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已达相当规模,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为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提供有效服务,基层组织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流动就业人口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增强对新城市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家园观念”。
这表明①文化建设致力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文化差异②文化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文化载体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决定了文化观念的形成④人的文化观念或文化意识受文化环境影响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材料强调通过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流动就业人口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增强对新城市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家园观念”,说明观念的形成需要借助一定的文化载体,人的文化观念或文化意识受文化环境影响,故②④正确;①错误,人与人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可能消除;③夸大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作用,人的文化观念受经济、政治、教育等多种因素影响,并且具有相对独立性。
20.山东省为推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实施农村文化“百千万”计划,评选培植了百个农村特色文化品牌、千支农村优秀文化团队、万名农村优秀文化人才。
积极培养农村优秀文化人才的依据是A.农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B.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C.先进文化具有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D.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答案】B21.近年来,江苏省太仓市不断丰富勤廉文化进学校活动,通过开展教师职工师德建设、创新教育方式等,组织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培植勤廉价值理念、在学生成长仪式中加入勤廉文化要素等,在校园内形成“崇廉、爱廉、赞廉”的良好氛围,让勤廉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
材料说明①创新继承方式有利于促进文化发展②开展文化活动有利于塑造美好人生③要丰富传播途径,推动文化交流④优秀文化可以支配社会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A【解析】勤廉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开展多种形式的勤廉文化进学校活动,让勤廉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说明开展文化活动,创新继承方式,有利于促进个人及社会健康发展,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③与题意无关;文化属于意识范畴,④夸大了文化的作用,不选。
22.一台老式缝纫机、一张斑驳的老粮票、一把沉甸甸的铜制门锁——这些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如今又重新唤起人们的关注。
某地开展的“城市记忆——老物件里捡拾难忘岁月”主题活动获得市民积极响应。
老物件也具有大魅力,是因为①老物件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②老物件是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③老物件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④老物件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23.扶贫首在扶智。
一要引智,通过政策引导,把外地人才吸引到贫困地区扎根;二要留智,引得凤凰,还得让凤凰留得住;三要育智,政府加企业模式就地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基地,解决本地人才就业,一个人脱贫带动一家人脱贫,形成脱贫的扩大效应。
扶贫首在扶智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是①文化影响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③文化是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④人的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准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答案】B【解析】“扶贫首在扶智”说明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③符合题意;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①说法错误;④说法明显错误。
24.下图是一个德国人阐释的中国人与德国人表达个人观点的方式,这背后体现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区别、相互交融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④不同的经济、政治、历史等因素造成了文化差异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影响人的内容与特点。
题干材料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②不选。
③说法正确,但不为题干材料所体现。
25.爱国是我们对自己祖国最质朴的感情。
爱国是情感,更是责任。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爱国主义的传承者。
为了纪念抗战胜利,更好地弘扬爱国精神,践行爱国行动,某校准备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1)从“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出发,分析弘扬爱国精神的意义。
(2)请你为这一活动拟定两个具体的活动主题,并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指出其理论依据。
【答案】(1)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弘扬爱国精神,可以激发社会向善的力量,培养健全的人格。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弘扬爱国精神,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弘扬爱国精神,能促使人们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2)①举办一次“弘扬爱国精神,争做文明市民”图片展。
理论依据: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举办爱国志士先进事迹报告会。
理论依据: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