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力与运动
- 格式:doc
- 大小:138.50 KB
- 文档页数:10
物理第六章知识点归纳总结本章主要讲述了力学的重要内容,包括力的性质、平衡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弹簧力和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等。
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物体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可以更好的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掌握并应用相关的知识,为后续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力的性质1. 定义:力是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的原因,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2. 特点:力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符合叠加原理,单位是牛顿(N)。
3. 测力的方法:弹簧测力计、万能测力计等。
二、平衡条件1. 力的平衡条件: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是合力为零,合力矢量为零。
2. 静力平衡:物体在静止时处于静力平衡,即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3. 动力平衡: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动力平衡,即合力为零。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若两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可以将它们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
2. 力的分解:一个合力可以被分解为两个分力,分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合力和分解角度决定。
四、摩擦力1. 定义:物体之间由于接触而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2. 包括: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分别对应物体静止时和运动时的摩擦。
五、弹簧力1. 定义:弹簧受力变形时产生的力,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2. 弹簧常数:刻画弹簧硬度的参数,单位为牛顿/米。
六、能量与功1. 功:为力沿着位移方向的作用力大小与位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F = ma,W = Fd cosθ,W = △E = E2 - E1。
3. 能量:物体具有的做功能力的属性。
4. 势能:由位置和状态决定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弹簧势能等。
5. 动能:由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能量,等于1/2mv²。
七、动能定理和功率1. 动能定理:一个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外力沿着位移方向的功。
2.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功的大小。
3. 动能定理和功率的应用:可以用来计算外力做功的大小和做功的时间。
第6章力与运动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互相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可概括为: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四者缺一不可。
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
7合合方向与大力F1相同8.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时,合力为零。
9.第7章密度与浮力一、(密度)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托盘天平)测质量。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红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指示值。
6. 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称量X 围;(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计算密度公式是Vm =ρ;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 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 的单位是米3。
鲁教版(五四制)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力和运动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在平昌冬奥会男子短道速滑500 米决赛中,我国选手武大靖以创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冠,为中国代表团赢得本届赛事首枚金牌,也为中国男子短道速滑夺得奥运首金。
如图是此次比赛中,武大靖在弯道滑行的精彩瞬间。
那么关于此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武大靖此时处于平衡状态B.武大靖此时的速度一定比其他选手快C.武大靖弯着腰,有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的功能D.武大靖在比赛过程中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2.学校举行篮球比赛,激发了同学们对篮球有关问题的讨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篮球从空中下落,速度逐渐加快,其重力越来越大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篮球受到了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C.接球时手感到有点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篮球被篮板弹回,是力改变了篮球的运动状态3.下列实例中,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力推讲台桌,讲台桌仍静止是因为摩擦力大于推力B.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受到惯性作用飞出去了C.在水平路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受合力方向一定水平向右D.脚踢足球,足球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在实验和生活实际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下面是小明估测的一些数据,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教室里的课桌高约90cm B.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500N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2m/s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200g5.将标有“6V3W”字样的灯泡L 和滑动变阻器R连接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电压不变。
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 置于最右端,闭合开关,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分别为6V 和0.3A;移动滑片P 至某一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分别为1V 和0.5A。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12ΩB.电电压为7VC.滑片P 在最右端时,闭合开关,灯泡的实际功率为1.08WD.电流表示数为0.5A 时,灯泡和变阻器的电功率之比为6∶16.光照射到下列物体的表面,发生的反射属于镜面反射的是A.室内的石灰墙壁上B.平静的水面C.白色衣服上D.投影的幕布上7.如图运动员从蹦床上弹起.当他弹到最高点时,下列表示运动员此时受力示意图中,正确的是(“○”表示运动员)A.B.C.D.8.下列事例中,是利用惯性的是()A.手接篮球时,顺势收手接球B.把锤柄往地上敲,锤头紧了C.汽车驾驶员系上安全带D.熟了的苹果从树上落下9.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发生力的作用B.推土机推土的时候对土施力,土对推土机没有施力C.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所以摩擦力总是充当阻力D.用水平力推教室地面上的讲桌,但未推动,因为推力等于讲桌与地面间的摩擦力10.某次演练中,直升飞机悬停于高空,一伞兵(含伞)跳伞后竖直降落,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0~t1内,伞兵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B.在t1~t2内,伞兵受到的阻力小于重力C.在t2~t3内,伞兵受到的阻力保持不变D.在t2~t3内,伞兵没有受到阻力11.下列情况下,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的是()A.苹果从树上落下来B.列车减速进站C.物体在斜坡上匀速直线滑下D.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块12.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物体甲重5 N,物体乙重3N,甲、乙两物体保持静止状态,不计弹簧的测力计的自重,滑轮与细绳间的摩擦,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 B.甲物受合力为零C.甲物对地面压力为2N D.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N二、填空题13.踢足球时脚感到疼,说明________的;足球继续向前滚动,是因为足球具有________,足球滚动的越来越慢是因为足球受________ 作用.14.汽车车轮的外表面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________。
点囤市安抚阳光实验学校第6章《力与运动》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1.现在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一个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另一个置于粗糙水平面上,用相同的水平力推物体,两者的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程度是()A.因为两者质量一样,所以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程度一样B.因为两者受到相同的水平推力,所以运动状态改变难易一样C.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D.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2.如图天花板上用细绳吊起两个用轻弹簧相连的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
两小球均保持静止。
当突然剪断细绳时,上面小球A与下面小球B的加速度为()A.a1=g a2=g B.a1=2g a2=gC.a1=2g a2=0 D.a1=0 a2=g3.如图所示,在绝缘的光滑水平面上固着质量的a、b、c三个带电小球,三球共线,若释放a球,a球的初始加速度为-1m/s2(选向右为正方向);若释放c球,其初始加速度为3m/s2,则释放b 球,其初始加速度是A.2m/s2 B.1m/s2 C.-2m/s2 D.-1m/s24.如图示,倾斜索道与水平面夹角为370,当载人车箱与钢索匀加速向上运动时,车箱中的人对箱底的压力为其体重的1.25倍(车箱底始终保持水平),则车箱对人的摩擦力是体重的()A41倍 B31倍 C45倍 D34倍5.如图示,轻质弹簧上面固一块质量不计的薄板竖立在水平面上,在薄板上放重物,用手将重物向下压缩到一程度后,突然将手撤去,则重物将被弹簧弹射出去,则在弹射过程中(重物与薄板脱离之前)重物的运动情况是()A、一直加速运动B、匀加速运动C、先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D、先减速运动后加速运动6.如图,质量为M的斜面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
几个质量都是m的不同物块,先后在斜面上以不同的加速度向下滑动,斜面始终保持静止不动。
下列关于水平地面对斜面底部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有( )A.匀速下滑时,支持力N m M g=+(),静摩擦力为零;B.匀加速下滑时,支持力N m M g<+(),静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C.匀减速下滑时,支持力N m M g>+(),静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D.无论怎样下滑,总是N m M g=+(),静摩擦力为零。
第六章 力和运动 ——章复习与知识点总结 2012.3第六章 力和运动——章复习一、基本知识自测并复习 (一) 力及其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物体间的 。
2、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3、单位: ,托起一个大苹果的力大约为5N 。
4、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二) 弹力、弹簧测力计1、弹性:受力时 ,不受力时 的特性。
2、塑性:变形后不能 的特性。
3、弹力:物体由于 而产生的力。
4、方向:与受力物体的形变方向 ,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5、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 越大,弹簧的伸长就 。
6、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三观察: 和 。
(2)使用时,①要注意所测力不能超过 。
②在 时才能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 。
(三) 重力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的 的力。
2、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3、大小:重力的大小是 。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 。
4、公式: (g= )。
g 的物理意义:质量为1Kg 的物体,在地面附近受到的 。
5、方向: 。
应用:重垂线。
6、重心:重力的 。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上。
(四) 摩擦力1、概念:两个相互 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就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的力。
2、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探究(1)实验方法: 法。
(2)因素:① 大小。
②接触面的 。
3、减小方法(1)变滑动为 。
(2)使两个接触面 。
(3) 压力。
(4) 按触面的粗糙程度。
(五) 运动和力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 作用时,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 不变的特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
3、二力平衡的条件(1)作用在 上;(2)大小 ;(3)方向 ; (4)作用在 上。
二、重点知识理解 (一)对惯性的理解1、对惯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任何情况下的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大小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的状态如何等因素均无关。
高中物理第六章力与运动第四节超重与失重同步测试鲁科版必修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物理第六章力与运动第四节超重与失重同步测试鲁科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物理第六章力与运动第四节超重与失重同步测试鲁科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四节超重与失重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
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在神州十号飞船中由女航天员王亚平执教,在太空中王亚平演示了一些奇特的物理现象,如右图所示就是王亚平在太空仓中演示的悬浮的水滴.关于悬浮的水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水滴处于失重状态B. 水滴处于平衡状态C。
水滴处于超重状态D。
环绕地球运行时的线速度一定大于7。
9km/s2。
若在“神舟二号”无人飞船的轨道舱中进行物理实验,下列实验仪器①密度计②物理天平③电子秤④摆钟⑤水银气压计⑥水银温度计⑦多用电表仍可以使用的是( )A。
②③④⑤ B.①②⑦ C. ⑥⑦D. ①③⑥⑦3.关于超重、失重的说法正确的是()A. 超重是物体重力增加B. 失重是物体重力减小C。
完全失重状态的物体不受重力D。
不论超重、失重,物体的重力均不变4.下列关于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电梯正在减速上升,在电梯中的乘客处于超重状态B。
磁悬浮列车在水平轨道上加速行使时,列车上的乘客处于超重状态C. 荡秋千时秋千摆到最低位置时,人处于失重状态D. “神舟”六号飞船在绕地球做圆轨道运行时,飞船内的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5。
如图所示,浸在水中的小木球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固定在轻弹簧一端,弹簧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当整个系统自由下落达到稳定时,弹簧的长度将(不计空气阻力)()A。
【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复习第六章力与运动二、考点点拨: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试验加理论推导得出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物体不受力的情况。
2、惯性: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了解利用惯性及防止惯性的方法。
能够利用惯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合力与分力都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定义的。
理解等效代替法。
(难点)4、通过实验探究,获知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与反方向的合成情况。
会求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上的多个力的合力。
(重点,难点)5、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且知道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6、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
理解平衡力。
能利用二力平衡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三、跨越障碍1. 科学探究: 牛顿第一定律提出问题: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制定实验与设计实验: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逐渐减小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并推论当小车与平面间没有摩擦力时小车的运动状况。
分别将小车放置在毛巾,棉布,光滑的桌面上,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比较小车下滑的距离从实验可知,当接触面粗糙程度变化时,小车运动的距离发生变化。
当摩擦力越小时,小车运动的距离越大,由此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接触面非常光滑,即小车不受摩擦力的作用,那么小车将不会停下,会一直运动下去。
通过实验探究可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
而如果小车不受摩擦力,那么小车将一直运动下去。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物体要保持静止状态。
这个规律说明了维持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是不需要外力的。
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是错误的。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不是从实验中直接得出来的,也就是说它不是一个实验定律,当然也就不能用实验来验证。
但是它又有深厚的实验基础。
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科学推理而得到的,由这个定律进一步得出的一切科学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牛顿第一定律早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例1.在一个光滑的水平面上,用绳子拉着小车做直线运动,当小车的速度达到4m/s时,绳子脱落。
这时小车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小车的运动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
点拨:当物体不受到外力时,将保持运动状态不变。
所以此时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的速度为4m/s。
例2.正在运动着的物体,若受到的一切外力都同时消失,那么它将()A、立即停止;B、改变运动方向;C、先慢下来,然后停止;D、做匀速直线运动。
点拨:当一切外力同时消失,此时物体将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如果静止,那么仍然处于静止状态。
如果运动,则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例3.牛顿第一定律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A、单纯的实验方法;B、单纯的推理方法;C、数学推导方法;D、实验加推理的方法。
点拨:牛顿第一定律并不是完全通过实验得出的,而是通过实验再加以推理得出的答案:D2. 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它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系。
物体的质量越大,维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也就越大,那么此物体的惯性也就越大。
例4:当汽车静止时和汽车运动时哪种情况的惯性大?点拨: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惯性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而此时汽车静止和运动时质量不变,所以惯性是一样大的。
3. 惯性的应用惯性在生活中有时给我们带来便利,有时给我们带来麻烦。
生活中一些是利用惯性,一些是尽力的消除惯性。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跳远,撞击可以使锤头、斧头紧套在把上。
减弱惯性:车上的乘客在车起动时要向后倾倒,在车刹车时要向前倾倒。
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坐在汽车前排的乘客和司机一定要系好安全带。
例5. 行走的人被石块绊一下会向前跌倒,下述分析中正确的是()A. 人的上半身有惯性,下半身没有惯性。
B. 由于石块作用而改变了人的运动。
C. 人由于惯性保持向前,石块作用于脚时,使脚运动变慢。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点拨:人以一定速度前进,当脚绊到石块时,脚受力改变运动状态,突然停止。
由于人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这样,人的上身继续向前运动,致使向前跌倒。
答案:C例6.人站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汽车突然刹车,人向前倾倒的原因是()A. 汽车有惯性,所以人向前倒;B. 汽车刹车时,使人受到一个向前的力,所以人就向前倒;C. 人有惯性,汽车刹车,人的脚停止运动,上身保持原有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人向前倒。
D.没有正确答案点拨:人向前倾倒的原因是因为人受到惯性作用。
当汽车刹车时,此时人的脚与汽车接触,脚受到摩擦力,便于改变运动状态。
但是人的上身由于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所以此时人的上身相比较与下身要向前运动。
答案:C4.分力,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这几个力的合力。
组合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
例如:现在取一根橡皮筋,橡皮筋原来的长度为10cm,我们学习了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就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所以对橡皮筋施加作用力时,橡皮筋将会变长。
如果首先对橡皮筋施加F1的作用力橡皮筋伸长了1cm,再对橡皮筋施加另一个跟原来力方向相同的作用力F2时,橡皮筋又伸长了1cm,那么此时橡皮筋一共伸长了2cm,而伸长的2cm是由于两个力作用导致的。
而如果我们只对橡皮筋施加一个作用力F,也可以伸长2cm.那么此时的力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1,F2合成的作用效果相同。
此时F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代替两个力的作用效果。
我们就说这个力为两个力的合力。
而此种方法为等效代替法。
5.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生活中物体往往同时受几个力的作用。
为了分析问题简化起见,用一个合力代替两个力就能使问题大大简化。
那么,求两个力的合力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力的合成的最简单的情况,即同一条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条直线上同方向的二力的合成如图所示,我们把大弹簧的下端固定在铁架台上,旁边立一个刻度尺。
现在,我们用一个弹簧秤拉着弹簧使其伸长,同时用另一个弹簧秤通过一根细绳也拉着弹簧使其伸长。
这时弹簧受到两个向上的拉力F1和F2,它们的大小分别从两个弹簧秤的读数表示出来。
读出F1和F2的大小,并记录弹簧伸长到的位置。
现在,我们用一个力拉弹簧,使它伸长到跟刚才相同的长度,读出这个拉力F的大小?实验发现F= F1+F2通过实验可知,力F 产生的效果跟力F 1和F 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所以F 是F 1和F 2的合力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二力的合成如上图所示,我们将弹簧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一个弹簧秤向下拉弹簧,拉力为F 1。
用一根细绳拴在弹簧下端的钩上,用弹簧秤通过细绳向上拉,拉力为F 2,此时弹簧伸长。
这时我们读出拉力F 1和F 2的大小,并记录弹簧伸长到的位置。
然后我们用一个力拉弹簧,使弹簧伸长到同样的位置,请同学读出这个拉力F 的大小。
实验发现F = F 1-F 2拉力F 的作用效果跟拉力F 1和F 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所以力F 是力F 1和F 2的合力。
实验告诉我们,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力方向相同。
例7、一个小球的重力为50N, 当小球从空气中向下下落时,受到空气阻力为20N,则此时小球受到的合力为多大?如果用手再将小球向空中抛出,小球的重力和受到的阻力不变,那么此时小球受到的阻力又为多大?点拨:分析物体受到的合力为多大,首先要对物体受力分析。
而对于我们而言一定要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这样才便于我们分析合力。
(1)当小球下落时,竖直向下受到重力,而受到的阻力和重力方向相反那么此时受到的合力为 50N-20N=30N ,方向和重力方向相同。
(2)当小球上升时,竖直向下受到重力G=50N, 此时阻力方向向下,那么此时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所以合力F=50N+20N=70N ,方向竖直向下。
注意:求解合力时一定要注意各个力的方向。
例8、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 1、F 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F 1<F 2,它们的合力为F ,则F 与F 1、F 2的关系一定是( )A 、F=F 1+F 2B 、F=F 1-F 2C 、F 的作用效果与F 1、F 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D 、以上说法都不对点拨:分析合力的大小一定要注意各个分力的方向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那么合力F= F 1+F 2,并且此时的合力一定大于任何一个分力。
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则合力21F F F -=,方向和比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所以此题方向未知,那么答案也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答案:C6.平衡状态当物体处于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此时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
实际上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就叫做平衡状态。
我们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知道,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是生活中的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也能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这是为什么呢?课桌在教室里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课桌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效果。
而此时两个力作用效果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
汽车在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受到牵引力和摩擦力。
而牵引力和摩擦力两者的作用效果使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使火车处于平衡状态。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并不是没有不受力的情况。
只要物体受到的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也可以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而此时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力(上面的两个力)叫做平衡力。
注意:平衡力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
例9. 课桌静止在地面上,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课桌静止是因为受到重力和课桌对地面的压力,两个力为平衡力。
B. 课桌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课桌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课桌的重力和地面对课桌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 以上都不对点拨:首先要理解平衡力和相互作用的力。
注意平衡力为一个物体受到的力,此时平衡力的合力为0,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而相互作用的力虽然两个力等大,方向相反。
但是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所以不能求合力。
答案为C7、二力平衡条件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当两个拉力大小不等时。
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力的方向互成角度时,这两个力不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