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主要病虫害特征及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431.59 KB
- 文档页数:2
治2023-11-09CATALOGUE目录•韭菜病虫害概述•韭菜主要病害识别•韭菜主要虫害识别•韭菜病虫害防治技术01韭菜病虫害概述如疫病、灰霉病、菌核病等,由病原菌引起,可造成植株死亡、腐烂和品质下降。
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虫害如缺素症、盐害等,由环境条件不适引起,可造成植株生长发育受阻、品质下降。
如韭蛆、蓟马等,吸取植株汁液,造成植株生长势减弱、品质下降。
030201病原菌可附着在种子或土壤中,通过气流、雨水等传播,具有传染性。
侵染性病害主要由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不适引起,不具有传染性。
生理性病害多数具有隐蔽性,如韭蛆等,不易被发现,需加强田间管理。
虫害防治原则:以防为主,综合防治。
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科学使用化学农药。
防治方法1.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逆性。
2. 物理防治:利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物理方法,减少虫害发生。
3.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方法,控制病虫害发生。
4. 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严格按农药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韭菜病虫害防治原则和方法02韭菜主要病害识别韭菜叶片出现灰色或白色斑点,并伴有白色霉层,严重时叶片腐烂。
韭菜灰霉病症状识别由真菌引起,与高湿度环境、氮肥过多等因素有关。
原因分析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及时清除病叶,使用药剂防治等。
防治方法韭菜叶片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迅速扩散,导致叶片或根茎腐烂。
症状识别由真菌引起,与高温高湿环境、排水不良等因素有关。
原因分析改善田间排水设施,合理施肥,使用药剂防治等。
防治方法韭菜疫病韭菜病毒病原因分析由病毒引起,与昆虫传播、机械损伤等因素有关。
防治方法及时防治传毒昆虫,如蚜虫、蓟马等,使用药剂防治等。
症状识别韭菜叶片出现黄色或绿色斑驳,叶片皱缩、畸形,严重时植株矮化、萎缩。
韭菜生理性病害症状识别韭菜叶片黄化、失绿,或出现倒伏、枯死等现象。
原因分析与土壤肥力不足、水分供应不当、温度不适等因素有关。
韭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一、常见病害:(一)灰霉病灰霉病病菌属于葱鳞葡萄孢菌,半知菌亚门,真菌性病害。
主要侵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背面产生白色至灰褐色的小点,正面多于背面,常引起叶片干枯或植株腐烂、死亡。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表的病株败叶里越夏,越夏菌核到秋末冬初若韭菜盖棚,遇到适宜的温湿度,就开始萌发侵染危害。
每次收割韭菜时,因抖动韭菜叶会使分生孢子散落土表,一旦接触新叶或切口就引起侵染。
潮湿时病部产生稀疏的灰色霉层,病菌从叶尖侵入,表现为干尖症状,病害沿叶尖向下呈“V”字型发展。
高湿时,病情发展迅速,呈褐色轮纹状,有灰褐色霉状物,病部湿软、腐烂,且从病部折断,接触健部后,健部继续染病,使植株失去商品和食用价值。
主要防治措施:(1)在选用抗病品种的同时加强栽培管理,并及时清除病残体,压低病原基数,注意清沟排涝,浇水切不可大水漫灌,应浇小水并及时追肥培育壮苗,增强韭菜抗病力,这些措施能有效预防、控制病害和病情发展。
(2)可在发病初期选用5%多霉灵粉尘剂或5%甲霉灵粉尘剂,每亩1000克喷粉。
也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5—7天喷一次,连喷数次,直到压住病情为止。
(二)疫病属鞭毛菌亚门,疫霉菌真菌性病害,韭菜被侵染后全株受害,叶片受害多从中下部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浸状,当扩展到叶子的一半左右时,全叶变黄,下垂,软腐,空气潮湿时,病部长出稀疏的白色霉状物。
假茎受害,多在根盘产生褐色软腐,长出灰白色霉状物,叶稍容易脱落,内部组织变淡褐色。
根部发病,呈褐色腐烂,根毛明显减少,根的寿命缩短,地上部长势减弱。
药物防治:用50%速克灵1500—2000倍液,50%扑海因1000—1500倍液,70%代森锰锌35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50%多菌灵、托布律300倍液,25%瑞毒霉8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72%普力克800倍液等灌根或喷雾,7-10天一次,连防2—3次,上述药物注意轮换使用。
韭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摘要介绍韭菜病虫害的危害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无公害防治技术,以为韭菜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韭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韭菜别名草钟乳、起阳草,原产于中国,为多年生宿根蔬菜,我国南北方各地普遍栽培。
韭菜的食用部分主要是柔嫩多汁的叶片和叶鞘(假茎)、韭薹、韭花、韭根经加工腌渍也可供食用,其营养丰富,气味芳香,深受人们的喜欢。
但多年的连作及管理不当等因素导致韭菜病虫害大量发生,为了防治病虫害,大量农药被应用,导致韭菜农药残留超标。
为生产优质韭菜,采取无公害的病虫防治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1 病虫害危害特点1.1 韭菜蕈蚊该虫俗称韭蛆,也叫韭菜迟眼蕈蚊。
以幼虫在韭菜根际或鳞茎内越冬,越冬成虫羽化后9:00前聚集于韭菜根部地表,9:00后则危害活跃。
一般情况下,以春、秋2季危害最为严重,成虫3月下旬至10月中旬发生危害,幼虫4—10月发生危害。
受气温条件影响,幼虫在韭菜上下移动进行危害,常造成韭菜地上部枯黄,地下鳞茎腐烂,重者成片死亡[1]。
1.2 韭菜疫病病原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病菌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韭菜的根、茎、叶均可受该病危害,7月上旬至8月中旬是其危害高峰期。
根茎受害后变褐色软腐,叶片受害后初现绿色水渍状病斑,后变黄软腐,当天气潮湿时有白色霉状物覆盖于病部之上。
该病可常年发生,且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严重,11月温室韭菜开始发病。
1.3 韭菜灰霉病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多以菌核在土壤病残体上越冬,随气流传播。
叶片受害后,初现灰褐色或白色病斑,后逐渐扩大成椭圆形和棱形,直至大片愈合,叶片枯死,当天气潮湿时有灰色至灰褐色霉状物覆盖于枯叶表面。
该病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发病严重,一般露地发病较保护地轻。
2 无公害防治技术韭菜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防治方法相结合。
2.1 农业防治2.1.1 轮作倒茬,合理施肥。
韭菜和葱蒜类蔬菜发生的害虫相似,易相互侵染,因而前茬不宜选择葱蒜类蔬菜种植地。
韭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韭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为害韭菜的病虫害主要以韭蛆为主的葱蝇(葱蛆)、韭菜潜叶蝇等蚊蝇类、蚜虫、灰霉病两虫一病为主。
其发生动态是:夏秋两季露天生长期以虫害韭蛆、芽虫为害为主体,扣棚期间,尤其是低温高湿条件下以灰霉病发生为主。
两虫一病若不采取积极有效技术措施,及时防治,常导致设施韭菜缺苗断垄,株体瘦弱,叶薄色淡,品质变差,严重影响优质韭菜产品的形成和产量的提高,大幅厦降低其商品价值。
一、病虫害的综合预防技术:l、合理轮作倒茬。
最后一年韭菜收获后,清除韭菜根株,种植瓜类或茄果类2~3年,避免与葱蒜连作,可起到避病防虫效果。
2、选择优质抗病良种,妇中韭二号、克霉1克、79 l雪韭等。
3、充分发酵腐熟有机肥,借热力杀死藏匿在有机肥中的虫源病菌。
既可增强有机肥肥效,又可减轻蚊蝇害虫向菜田趋近发生。
4、露天期,8月份以前在不影响韭菜养苗的前提下,尽可能创造韭菜表层土壤干燥的环境,阻止韭蛆等蝇类害虫的孵化和成虫羽化,使其失水干死,从而减轻其发生为害.5、8~9月份露天期,追施相当于尿素2—3倍的碳铵,借助氨水浓烈气味杀韭蛆幼虫和驱避成虫产卵。
6、扣棚期间,尤其是翌年2—3月份,第二刀、第三刀韭菜生长期,适时通风排湿,创造韭菜叶片干爆环境,有利于韭菜生长而不利于灰霉病的发生流行(注:通风时严防扫地风)。
7、二、三刀韭菜生长中期,实行叶面喷施,增强其抗病免疫能力。
8、扣棚前,韭菜割除后,清洁田园,深埋处理废弃残株,防止烂秧残株招引蚊蝇和潜藏病菌,切断病虫来源。
9、严禁用残株败韭、烂秧填塞渠道或拦水灌溉。
二、病虫害防治技术1、韭菜灰霉病危害症状:有两种症状表现,一种是先在叶上产生白色或灰白色椭圆形或梭形小斑点,重时病斑连篇,湿度大时病斑表面产生灰色雾层。
另一种是叶尖、叶梢开始变黄褐色迅速扩展至半叶或全叶发病腐烂。
也有时由收割刀口处向下发病,初时水浸状,后呈污绿色,并有褐色轮纹,病斑多呈半圆形至V字形。
北方韭菜病虫害及防治(1)韭菜灰霉病症状识别:主要为害叶片,分为白点斑,干尖型和湿腐型,白点型和干尖型初在叶片正面或背面生白色或浅灰褐色小斑点,由叶片尖向下发展,病斑梭形或椭圆形,可互相汇合成斑块,致半叶或全叶枯焦,湿腐型发生在湿度大时,枯叶表面密生灰到绿色绒毛状霉,伴有霉味。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清洁田园,韭菜收割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防止病菌蔓延。
③适时通风降温是防治该病的关键。
④培育壮苗注意养茬,多施有机肥,及时追肥、浇水、除草、养好茬。
⑤发病初期轮换喷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浸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次收后盖土前都要喷,必要时还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效果较好。
此外棚室可选用烟雾法。
(2)韭菜疫病症状识别:根、茎、叶、花、蕾等部位均可被害。
尤以假茎和鳞茎受害重。
叶片及花蕾发病多始于中下部,初呈暗绿色水浸状,有时扩展到叶片或花蔓的一半,病部失水后明显缢缩。
引起叶、蔓下垂腐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稀疏白霉。
假茎受害呈水浸状浅褐色软腐,叶鞘易脱落,湿度大时,其上也长出白色稀疏霉层。
鳞茎被害,根盘部呈水浸状,浅褐至暗褐色腐烂,纵切鳞茎,内部组织呈浅褐色,影响植物的养分贮存,生长受抑,新生叶片纤弱。
根部染病变褐腐烂,根数明显减少,致根寿命大为缩短。
防治方法:①选好种植韭菜的田块,仔细平整好苗床或养茬地,雨季到来前,修整好田间排涝系统。
②进行轮作换茬,避免连年种植。
③药剂防治选用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150~2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60%琥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10t左右1次,边续防治2~3次。
(3)韭菜锈病症状识别:主要侵染叶片和花梗,初在表皮上产生纺缍形或椭圆形隆起的橙黄色小疱斑即夏孢子堆,病斑周围具黄色晕环,后扩展为较大疱斑,其表皮破裂后,散出橙黄色夏孢子,叶两面均可染病,后嫩叶及花茎上出现黑色小疱斑,为病菌冬孢子堆,病情严重时,病斑布满整个叶片,影响食用价值。
无公害韭菜病害的防治
韭菜的主要病害有:病害以灰霉病、疫病、霜霉病等为主。
(1)物理防治:糖酒液诱杀:糖、醋、酒、水和90%敌百虫晶体按3:3:1:10:0.6比例配成溶液,每亩放置1~3盆,随时添加,保持不干,诱杀种蝇类害虫。
(2)药剂防治:
生产中应禁止使用在蔬菜中禁用和限用农药品种,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执行国家农药使用标准。
农药使用时要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或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克服和推迟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①灰霉病:每亩用10%腐霉利烟剂260~300克,分散点燃,关闭棚室,熏蒸一夜;或用6.5%多菌.霉威粉尘剂,每亩用药1千克,7天喷一次。
晴天用40%二甲嘧啶胺悬浮剂1200倍液,或65%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600倍液喷雾,7天一次,连喷2次。
②疫病: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用药l千克,7天喷一次。
发病初期用6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或6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或喷雾,10天喷(灌)一次,交叉使用2~3次。
③锈病:发病初期,用16%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600倍液,隔10天喷一次,连喷2次。
也可选用烯唑醇、三唑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