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文学思潮之女性主义文学思潮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十年代文学思潮之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女性主义”是当前研究界普遍使用的一个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30年代,但作为一个引起广泛争议和巨大影响的理论范畴,第一次出现在1984——1988年间,另一个出现在1995——1998年间。两次争议的共同之处在于人们都希望对“女性文学”的内涵有一个确切的表述。在90年代以后,批评界开始自觉地接受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并以此为参照,重新规范本土的女性文学批评。

那么,“女性主义”到底是什么呢?女性主义在西方是一项广泛的社会化运动,它的准确含义应该是女权主义。女权主义批评在欧美则是60年代激进主义运动的产物,它是民权运动和反越战的副产品。随着女权主义批评的出现,以及声势逐渐浩大。20世纪早期的那些妇女写作,都被“重新发现”,它们被称为女性主义写作。

尽管80年代后期就有一些西方的女权主义理论被引入中国,但关于性别身份的观念知道90年代上半期才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被重视,理论与创作的互动则一直若即若离,只是在某些作家那里形成比较鲜明的呼应。但女性写作的历史却在现代以来的文学史中就存在清晰的脉络。就新时期的女性写作而言,也可以看到女性作家一直处在时代的前列,以她们特殊的敏感表达了这个时期最迫切的历史愿望。在当代思想和情感解放的历程中,女性也以其敏感提供了崭新的意义。新时期的历史叙事以人性论为美学出发点,一代中国知识分子走出极左路线的历史阴影,急切抚平精神创伤,肯定人的存在价值。对人的肯定推演出一系列命题:人性、人道主义、个性解放、主体论、自我实现等等。女性作家、诗人则在这一历史实践展开过程中与男性作家并行不悖,而且是有惊人之举。

像舒婷、张辛欣、残雪、林子、伊蕾、铁凝等等都是很杰出的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但我最喜欢的是王安忆,我认为她是90年代在女性主义文学最为突出的一位作家。

王安忆出生于1954年,江苏南京人。她在诸多的女作家中无疑是出类拔萃的。进入90年代,她的事业显得更为开阔。告别80年代极其意识形态实践,理想主义失落和商业社会来临的困扰,使王安忆再次试图抓住这个时代的脉搏。90年代初,她连续发表几篇小说,如《叔叔的故事》、《歌星日本来》、《乌托邦诗篇》等等。这些作品在叙事方面有其显著特色:以主观化视角完成个人记忆与时代记忆的重合。这些再次强调第一人称“我”的视点和感受的小说,重新发掘了个人记忆。王安忆的小说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她似乎总是在触及到历史本质性问题的那一刻回避过去。聪明的王安忆可以看到这一点,但也正因为聪明地看到了这一点,她绕道而去。王安忆的局限也正是中国一个时期的文学的局限。

女性主义文学思潮是9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的大舞台很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都应该认真地去品读它,去了解他,这样有助于我们对90年代文学思潮更好地了解,更好地运用于我们以后的工作时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