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对(COPD)呼吸衰竭危重患者的心血管反应影响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323.53 KB
- 文档页数:2
可视喉镜在腹腔镜全麻气管插管中的临床观察(盐城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江苏盐城224002)要:目的比较可视喉镜与直接喉镜在全身麻醉中对患者的循环影响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方法40 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可视喉镜组(A组)和直接喉镜组(B组),监测诱导前、插管时和插管后5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并记录插管时间、随访插管时相关并发症。
结果插管即刻B组的HR和BP明显高于插管前(P<0.05),A组无明显变化(P>0.05)A组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术后回访A 组插管产生的并发症明显少于B组(P<0.05)。
结论全麻诱导下气管插管使用可视喉镜较直接喉镜对患者循环功能影响较小。
标签:可视喉镜;直接喉镜;气管插管;并发症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均为女性患者,年龄18~55岁,体重45~65kg。
患者随机分为可视喉镜组(A组)和直接喉镜组(B组),每组20 例,所有患者无颈部粘连及下颌关节强直、无内分泌及心肺功能障碍等。
所有操作均有同一名麻醉师来完成。
两组年龄和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1.2方法術前30min肌肉注射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
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路,连续监测血压、BP、心电图及脉博血氧饱和度(SpO2)。
麻醉前面罩吸氧15min 5L/min。
采用快诱导插管,经静脉依次注射咪唑安定0.05mg/kg,芬太尼2~3μg/kg,异丙酚1.5mg/kg,顺式阿曲库铵0.1~0.15mg/kg,待肌松完全后施行气管内插管,由专人用可视喉镜引导插管,成功后连接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
1.3操作方法操作医生站在患者的头侧,A组左手持可视喉镜,右手拇指和食指轻轻分开患者的双唇及上下门齿,左手将电子视频喉镜的镜片,通过门齿沿着舌中线送入口腔,这时在监视器上出现了口腔内的实时视频图像,边观察监视器图像边继续送入视频喉镜片,直达会厌的根部,通过左手调整喉镜片在咽部的位置使声门暴露清晰,这时把准备好的气管导管从右侧口角沿电子喉镜片可视下送入声门,拔除管芯把气管导管送至合适的深度,然后缓慢地退出电子喉镜片,固定气管导管,插管的全过程完成;B组用普通喉镜显示声门完成插管。
成人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管理指南(2020完整版)前言未预料的困难气道管理指南的发布及2015年更新改变了麻醉科的困难气道管理。
但是,皇家麻醉医师学院和困难气道学会第四次全国审查项目组(NAP4)强调指出,ICU和急诊气道管理导致的不良后果和存在的重大缺陷高于麻醉科。
不同患者(成人、儿科、肥胖、急诊、院前及拔管)所面临的问题都已经有专门指南阐述。
尽管医院各个病房(急诊、ICU、普通病房)都会有重症患者,挑战别具一格(表1),且并发症的风险最高,然而用于管理这类患者的专业指南只有印度发不过一个,其它就没了。
对于危重病,患者因素可能妨碍标准气道评估。
急迫性和生理储备降低导致围插管期明显缺氧、低血压、心律失常、心跳骤停,以及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
气管插管过程中,延误和喉镜反复尝试会增加并发症,也包括心跳骤停和死亡。
ICU插管高达30%不能“一次成功”,明显高于手术室。
ICU插管过程中严重缺氧(SpO2<80%)的患者高达25%。
此外,大约4%的ICU患者入住是为了观察气道、气管插管、原本就有气道问题来拔管,并且总体上大约6%的ICU患者是预期困难气道。
危重病本身和其治疗能使得解剖“正常”的气道成为“生理性困难气道”。
液体复苏,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俯卧位通气和长期气管插管都能够导致气道水肿和畸形。
常常不适宜清醒插管,而且气道管理失败后唤醒患者通常不切实际。
其他突出问题包括环境、操作者或参与者的经验,和其他人为因素(表1)。
ICU 发生严重气道事件时,死亡率和脑损伤的发生率比手术麻醉高约60倍。
尽管ICU气管插管本身风险就高,但大多数气道事故发生在安全建立人工气道之后,原因是气道脱管或堵管;在一组患者中,82%的事故发生在插管后,有25%患者死亡。
病情3级入ICU的患者有10-19%行气管切开,气道事故的风险特别高。
在英国、困难气道学会(DAS),危重病医学会(ICS),危重病医学协会(FICM)和英国皇家麻醉学会(RCoA)意识到需要特定指南为成人危重症患者气道管理提供结构化方法。
喉镜气管插管的作用原理
喉镜气管插管是一种常用的技术,用于建立气道通畅,允许气体通过气管进入肺部,以维持呼吸功能。
喉镜气管插管的作用原理如下:
1. 可视化导引:医生使用喉镜(光纤导光喉镜或刚性喉镜)将喉镜插入患者嘴腔,往下推进至喉部和声门,通过观察喉部结构,可以确定气道位置。
2. 安置导管:医生通过喉镜插入一个较细的导丝,然后将气管导管(管状物)沿着导丝缓慢插入,直到进入气管。
导管通常具有内外管,内部管用于通气,外部管用于固定。
3. 确保通气:插入导管后,医生通过内部管连接到呼吸机或手动呼吸袋,以提供通气。
喉镜气管插管的目的是建立人工气道,让气体直接进入气管和肺部。
这对于确保患者呼吸功能的正常运作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或有呼吸困难的情况下。
此过程需要专业医师操作,并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
通视达可视喉镜在全麻病人气管插管中的运用观察高素华;王立志【摘要】64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通视达可视喉镜组(A组)和普通喉镜组(B组),监测诱导前、插管时和插管后5min时的血压(BP)和心率(HR);记录插管时间;麻醉后随访插管相关并发症。
结果插管即刻B组的血压和心率明显高于诱导前,A组无明显变化;A组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术后回访B组插管后并发症明显高于A组。
通视达可视喉镜用于全麻气管插管较普通喉镜对患者循环功能影响较小,术后插管相关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3(000)016【总页数】2页(P3707-3708)【关键词】可视喉镜;气管插管;循环【作者】高素华;王立志【作者单位】响水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响水224600;响水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响水 224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2;R608通视达可视喉镜是一款新型光导喉镜,具有特殊弯曲弧度的A、B型镜片,同时它特别设计了智能高效电子去雾系统,视频清晰,与普通喉镜相比大大缩短了插管时间。
增强了对牙齿、口腔、咽喉的保护,有效防止气管插管时对气道的损伤,同时也减轻了医生插管时的上提力度(只有传统喉镜1/5的上提力度),减少了插管时对咽喉部的刺激,使病人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
我院于2012年选择全麻择期手术患者64例,年龄21~65岁,随机分成两组,观察全麻中通视达可视喉镜与普通喉镜在气管插管操作时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4例,术前无心血管疾患。
ASA I~Ⅱ级,其中男34例,女30例,随机分为通视达可视喉镜组(A组)和普通喉镜组(B组),每组32例。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麻醉方法两组患者入手术间后,经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三方确认身份后,建立外周静脉通道,连接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SpO2)。
可视化技术在麻醉中的应用及意义我们都知道,麻醉技术是医学手术中非常常见的诊疗操作技术,旨在通过阻断痛觉信号在神经内传输从而抑制大脑皮层接收信号产生痛觉,以达到无痛手术的目的。
麻醉能够消除患者的痛觉,减少应激反射为手术操作创建了良好的环境。
近年来,麻醉技术正朝着精准化,智能化,信息化,可视化发展,其中可视化技术已经深入麻醉操作,辅助治疗,麻醉监测与诊断等领域。
然而在传统临床麻醉中,许多麻醉技术都是靠经验和解剖标志操作,如有变异,则可能不成功,甚至出现损伤周围组织,因此操作过程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其安全和效率。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及各种影像、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迭代,可视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医疗领域。
现在众多患者也对各种医疗操作的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凭经验盲探穿刺手法已经不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
在可视化麻醉技术中,医师可以在实时,精准掌控患者的生理状况,并在无死角无盲区的条件下进行诊疗,极大地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近年来,许多医院引进了麻醉可视化设备和技术,实现了精准操作和精准镇痛,只需要在手术目标组织的小范围内进行麻醉。
现代可视化技术在麻醉中主要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纤维支气管镜技术纤维支气管镜是麻醉领域最早使用的可视化技术,在以前一般用于解决困难气道的插管。
在传统的胸外科手术中,通过双腔气管插管实施单肺通气的麻醉往往依赖于听诊、临床经验来预判插管及组织位置,所以定位的准确性难以保障,可能导致肺隔离不确切。
近年来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技术在常规手术中普及,大大提高了双腔气管插管成功率及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该技术保证了有效的肺隔离,避免了手术过程中健侧肺被渗入血液、脓痰,造成肺污染,从而避免了一系列因影响呼吸而危及患者生命的症状。
2.可视喉镜气道管理技术对于很多需要快速构建人工气道的急诊危重症患者,往往处于极度缺氧状态,需要立即缓解。
因此气管插管对高效的抢救至关重要。
与传统喉镜不同,可视喉镜在喉镜前设置高清防雾的摄像头以及稳定可靠的光源,在光源照明下摄像头能够捕获清晰的图像并将信号放大到LCD屏上。
ICU危重清醒患者经鼻腔喉镜明视下气管插管的疗效观察杨翠华
【期刊名称】《北方药学》
【年(卷),期】2012(009)004
【摘要】目的:观察入住ICU的危重清醒需行气管插管的患者,采取在喉镜明视下经鼻气管插管是否能达到及时、有效建立人工气道目的.方法:收集了65例危重清醒需行气管插管的患者,这些患者的Cormack分级在:Ⅰ~Ⅲ级,在进行充分表面麻醉及润滑的基础上我们对这些患者采取在喉镜明视下经鼻气管插管.结果:65例危重清醒需行气管插管的患者,采取在喉镜明视下经鼻气管插管均能在短时间内建立人工气道,且并发症少.结论:65例危重清醒需行气管插管的患者,采取在喉镜明视下经鼻气管插管均能达到及时、有效建立人工气道目的.是一种重要的急救技术.
【总页数】1页(P57-57)
【作者】杨翠华
【作者单位】广东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韶关,51202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8
【相关文献】
1.喉镜辅助经口明视下胃管置入法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J], 刘洁;谢力
2.慢诱导清醒下可视喉镜用于肥胖患者气管插管的临床观察 [J], 万小勇;邓胜文;涂传刚
3.HC可视喉镜在重症清醒危重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观察 [J], 李荣杰;吕博文;莫俊强;赵德明
4.ICU危重患者清醒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体会 [J], 朱宁
5.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术及光纤喉镜气管插管术在急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J], 叶潇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可视喉镜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可视喉镜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2年需院前急救的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给A组40例进行可视喉镜的急救,B组40例则采用普通喉镜,分别观察两组的插管时间、一次成功率、一次插管时间以及急救效果。
结果A组一次性成功插管36例,B组一次插管成功27例,且A组平均插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两组的一次插管时间没有明显差异。
观察得到,A组整体的急救效果优于B组。
结论可视喉镜是用于急诊危重症的气管插管术,其能够缩短插管时间,提高插管成功率,减轻插管时对患者气道的影响,有很好的急救效果可广泛应用于院前急救。
标签:可视喉镜普通喉镜插管时间临床应用气管插管作为一项基本急救技能是院前急救人员必须能够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也是拯救患者生命非常重要的手段。
在院前急救中,对于一些患者如:呼吸骤停、心跳骤停、突发性呼吸功能衰竭、呼吸道内有大量分泌物存在而需做气管插管气管内吸引,一些脑部疾病如神经系统的损伤脑部受伤所引起的呼吸功能衰竭,急性农药中毒所引起的呼吸抑制等,都应实施气管插管术。
急诊抢救时患者的生命体征往往处于高度不稳定状态,且多数都伴有大量的口腔内分泌物,普通喉镜难以显示,视野不清晰,所以常依赖于操作者长期的经验以及熟练的操作技巧。
对于实施插管困难的患者,反复试插导管则会损伤患者气道从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可视喉镜能够很好将喉部结构曝露,降低插管操作难度,现临床大都采用此类方法。
本文将对可视喉镜在急诊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及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院前急救中心病例资料库,2012年急诊患者80例,年龄20~70岁,其病因为:急、慢性呼吸功能衰竭30例、颅脑损伤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6例、脑出血8例、有机磷中毒2例、其他6例,所有的患者情况均符合紧急气管插管指征,呼吸频率≥30次/min,脉搏血氧饱和度≤80%伴呼吸窘迫≤8次/min。
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术教学中的应用自从可视喉镜运用到临床以来,以其视野广阔,操作简单,对患者的损伤小等优点被麻醉医生所认可,然而对于可视喉镜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比较可视喉镜与传统直视喉镜在麻醉教学中的差别有利于推广可视喉镜的应用范围,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同时为将其他医学设备引入医学教学提供相关借鉴。
标签:可视喉镜;普通喉镜;气管插管;学习兴趣气管插管术作为麻醉气道管理的主要手段,是麻醉医师必须掌握的临床重要技能[1]。
传统的气管插管术操作一般选用普通直视喉镜,但很多时候由于患者舌体和咽部解剖结构阻挡了声门的暴露,使其暴露时视野较小,暴露不完全或者暴露不出来,导致插管困难甚至插管失败。
特别是对于困难气道的处理,普通直视喉镜气管插管更为困难,麻醉医生可能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成功[2],在这期间患者可能会发生口腔组织和牙齿的损伤、缺氧以及心血管反应过大导致心律失常等等,更容易引起围手术期的并发症。
有研究报道:麻醉死亡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麻醉诱导期间困难气管插管导致通气失败造成低氧血症,许许多多的麻醉相关死亡病例与严重的气道困难处理不当有关。
所以麻醉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安全快速有效的气管插管[3-4]。
1 临床麻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求一种建立既快速有效又安全的人工气道途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5]。
同时气管插管术作为临床麻醉教学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传统教学模式是先有老师在课堂上理论讲解,再到学生在模型上练习,再到老师在患者身上操作讲解示范后学生在患者身上实践,这种模式学生学起来比较抽象,跟不上教学的节奏,从而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6]。
笔者结合自己所在医院的学生发现在临床麻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知识欠缺。
在理论课上,虽然老师通过图谱图片形象地讲授了气管插管术的知识,由于其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掌握。
(2)见习效果差。
在见习过程中,麻醉专业的学生观看气管插管术的操作时往往是糊里糊涂走形式,因为多位学生观察同一例气管插管操作时,由于普通直视喉镜暴露的视野比较狭窄,暴露时间比较短,所以看不清楚或者看不到气管插管的重要解剖标志,导致学生们对气管插管术的操作印象比较模糊。
•566•Shanghai Med J.2019»Vol.42.No.9•短篇论著*光棒和视频喉镜经口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比较王志董源洪陈振毅全身麻醉使用直接喉镜气管插管容易引起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门。
近年来,光棒和视频喉镜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
光棒是通过确认颈前光斑辅助定位进行气管插管的工具,成功率高•损伤小,操作简单,可减少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3〕。
视频喉镜是一种通过在前端放置的摄像头将图像放大在显示器上的气管插管工具,它可以加大喉部和声门的视野,有助于困难气道的插管,方便教学,也可减少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药。
本研究旨在观察光棒和视频喉镜两种不同的气管插管工具对择期鼻窦开放手术患者气管插管的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研究经厦门大学附属第■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选择2018年16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鼻窦开放手术的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或II级,年龄20〜60岁。
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已知有上呼吸道异常(咽喉部的肿瘤、息肉、脓肿);合并严重的心肺疾病;颈部结构明显异常和颈部瘢痕患者;病态肥胖患者(BMI>35kg/m2)o将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光棒组(用光棒进行气管插管)和可视喉镜组(用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每组40例。
1.1研究方法建立外周静脉通道•恒速输注平衡液10mL/(kg・h),进行连续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全身麻醉诱导给予咪达噪仑0.1mg/kg.丙泊酚2mg/kg(0.4mL/s)、芬太尼4卩g/kg、顺阿曲库钱0.2mg/kg o所有患者气管插管由1位有经验的麻醉科医师操作(使用2种气管插管工具至少各有100例成功插管的经验)。
光棒组采用光棒(lightwand,T州艾默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引导进行气管插管,将光棒先放入气管导管内•一手持光棒从口角慢慢推送至患者喉部,颈前甲状软骨下出现光斑后推送气管导管,移出光棒。
气管插管评分标准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促进气体交换。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正确评估气管插管的位置和功能非常重要。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气管插管评分标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一、气管插管位置评分。
1. 插管深度,通过X线或其他影像学检查,确定气管插管端距离声门的距离,一般应在20-25厘米之间。
2. 呼吸音,通过听诊或其他方法,评估气管插管位置是否正确,正常情况下应该听到气管呼吸音。
3. 二氧化碳检测,使用二氧化碳检测仪器,确保气管插管位置正确,排除误插食管的可能性。
二、气管插管功能评分。
1. 患者氧合情况,通过动脉血气分析或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评估气管插管对患者氧合情况的影响。
2. 呼吸机参数,监测患者连接呼吸机后的呼吸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呼气末正压等,评估气管插管对呼吸功能的支持程度。
3. 患者舒适度,观察患者插管后的呼吸情况和舒适度,评估气管插管对患者的影响。
三、气管插管并发症评分。
1. 气管损伤,通过内窥镜或其他检查手段,评估气管插管过程中是否存在气管损伤,包括黏膜损伤、出血等情况。
2. 喉部感染,观察患者插管后的喉部情况,评估是否存在喉部感染的可能性。
3. 误插食管,通过X线或其他影像学检查,评估气管插管位置是否正确,排除误插食管的可能性。
四、气管插管评分综合分析。
通过以上评分标准的综合分析,可以对气管插管的位置、功能和并发症进行全面评估,为医务人员提供科学依据,指导临床操作。
同时,也能够及时发现气管插管可能存在的问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气管插管评分标准是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正确评估气管插管的位置和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医务人员应当熟练掌握气管插管评分标准,确保临床操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可视喉镜在ICU气管插管患者中插胃管的应用黄爱知张静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ICU患者病情危重,大多数留置气管插管,不能正常经口进食,且能量消耗增加,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快,仅肠外营养不能满足机械通气患者的能量需要,故常需要留置胃管予以鼻饲饮食,还有部分患者因病情需要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等,但因留置气管插管而使吞咽功能减退或丧失,不能很好配合插管,按常规方法插胃管容易失败,成功率低。
我科应用可视喉镜直视咽喉部下进行插胃管,胃管在咽喉部对准食道开口置管,成功率高,所需的时间少,对咽喉部刺激损伤小。
所以气管插管患者应用可视喉镜直视下插胃管术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2014年1月,我科气管插管患者96例,男65例,女31例,年龄24~92岁,平均年龄(57±12.8)岁,体重40~86公斤平均体重(55±8.9)公斤。
其中昏迷患者27例,经鼻气管插管患者62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34例。
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患者,其年龄、性别、体重、神志、带经鼻气管插管、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例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
1.2 方法将96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8例。
1.2.1 实验组48例,常规评估好病人,准备好用物,润滑胃管前端备用,经口腔放人可视喉镜,观察可视喉镜屏幕,镜片钩起舌体,慢慢插入咽喉,如果在咽喉部看见有一些分泌物及血性液体,可能是进行气管插管时损伤咽喉部所致,将吸痰管放人咽喉部吸干净咽喉部分泌物及血性液体。
当可视喉镜屏幕看到气管导管已经插入喉腔时,反复移动喉镜片,直到在可视喉镜屏幕看到食道开口,固定可视喉镜片在咽喉部位置,将准备好的胃管,从一侧鼻腔慢慢送入。
可视喉镜屏幕上出现胃管到达咽喉部时,轻轻旋转胃管末端,使胃管前端对准食道开口,将胃管送入食道腔内,到达预定长度后回抽胃管可见胃内容物,固定胃管。
1.2.2 对照组48例,常规评估好病人,准备好用物,润滑胃管前端备用,从一侧鼻腔慢慢插入胃管,经后鼻道及口咽到达咽喉腔盲探插胃管,将胃管前端反复在咽喉部试插胃管,当出现落空感后向前继续推送胃管,如果推送胃管过程中受阻,可能胃管盘曲在口咽部或误入气管,应迅速拨出胃管重插。
可视喉镜于饱胃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目的评估可视喉镜在饱胃患者气管插管术中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急诊需紧急气管插管以及需紧急气管插管全麻手术饱胃患者40例,按发生顺序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普通喉镜组(A组)20例和可视喉镜组(McGRATH○RMAC可视喉镜)(B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声门显露分级、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及口腔中食物分泌物的量。
结果①声门显露分级(Ⅰ+Ⅱ/Ⅲ+Ⅳ)A组明显高于B组(P<0.05);②B组插管时间为平均45.6s,明显短于A组插管时间平均68.7s(P<0.05);B组一次插管成功率(95%)明显高于A 组(87.5%)(P<0.05);③A组患者插管过程中呛咳、呕吐、反流、误吸发生率、误入食道率明显高于B组(P<0.05)。
结论可视喉镜用于饱胃患者气管插管术,改善喉镜显露分级、缩短插管时间,误入食道率几乎为零,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降低了反流误吸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标签:可视喉镜;饱胃;气管插管在急诊危重症抢救中,气管插管是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维持机体氧供的重要手段;亦是现代麻醉学和现代急救医学必不可缺的基本技术[1]。
然而急诊抢救患者多为饱胃危重,呕吐误吸发生率极高,误吸大量胃内容物的死亡率可高达70%[2],对患者生命形成二次威胁[3]。
与普通喉镜相比,可视喉镜可引导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具有操作简单、视野清楚、提供即时可视的气道和喉头解剖等优点[4] ,直视声门及呕吐物,可提高一次气管插管的成功率,降低呕吐误吸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2013年3月本医急诊抢救饱胃行气管插管患者24例,年龄18~63岁,其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
其病因分别为颅脑损伤5例、腹部损伤6例、急性心血管疾病10例,溺水2例,醉酒后呕吐物误吸1例。
全身麻醉的急症手术患者16例ASAⅠ-Ⅲ级男9例、女7例,年龄17~75岁,其中刀刺及车祸至腹部损伤8例,异位妊娠后休克5例,胃穿孔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所有患者气管插管前张口度均正常,无严重心、肺疾病和严重血液系统疾病。
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对(COPD)呼吸衰竭危重患者的心血管反应影响观察
发表时间:2017-02-06T15:56:13.0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01期作者:蒋锦林
[导读] 对于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患者,采用可视喉镜行气管插管可减少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反应,缩短气管插管的时间。
(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急诊(ICU)科上海嘉定 201805)
【摘要】目的:比较应用可视喉镜(Visual laryngoscope型号TD-C-IV浙江优忆医疗)与直视喉镜下(Macintosh)对急诊(ICU)呼吸衰竭(COPD)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方法:选择70例呼吸衰竭需气道支持患者,根据插管器械不同随机分成普通喉镜组(M 组)和可视喉镜组(V组),比较二组患者插管前后心血管反应影响。
结果: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时和插管后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显著低于普通喉镜组(P<0.05)。
结论:对于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患者,采用可视喉镜行气管插管可减少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反应,缩短气管插管的时间,减少气管插管的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116-02
气管插管是危重病患者急救治疗的重要措施,因为通过其建立通畅的呼吸道和解除呼吸困难可使患者迅速脱离缺氧状态。
尤其在近年呼吸衰竭危重症病人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对急诊ICU(COPD)呼吸衰竭危重患者的可视喉镜下插管数日益增加,插管患者的心血管反应也呈增加趋势,为进一步观察对呼吸衰竭危重患者采用可视喉镜(型号TD-C-IV 浙江优忆医疗)下实施气管插管可能引发明显心血管反应,本组研究分析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呼吸衰竭气道支持插管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可视喉镜(型号TD-C-IV 浙江优忆医疗)、直视喉镜(Macintosh)下气管插管对患者心血管的反应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70例(COPD)呼吸衰竭行急诊(ICU)插管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2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57.32+8.17)岁,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同时应具备下列2项条件之一者。
(1)COPD因某种因素造成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以一般治疗方法无法缓解,血PO2<50mmHg。
(2)并发肺性脑病,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无效,且原发病因在短时间无法解除者。
开始前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试验开始前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I级。
排除标准:术前气道评估困难气道,血液动力学异常,合并循环系统疾病,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
术前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临床检查,按照ASA分级属于Ⅰ~Ⅱ级的范畴;根据患者所采用的不同气管插管方式,将7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5例,观察组35 例,经初步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方法患者入室后立即开放静脉通路同时将血氧饱和度和脉搏、心电图、呼末二氧化碳的监测仪器连接好,监测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无创血压(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NBP)、脉搏氧饱和度(SPO2),各组气管插管操作均由同一位有资质的高年资医师完成。
另一位医师于插管前后分别测量并记录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等资料。
1.2.2插管方法气管插管前,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缺氧程度以及配合情况迅速做好以下准备:确认两种喉镜光源明亮,根据患者情况确定各型气管导管规格分别采用内径7.5mm(男性)和7.0mm(女性)的塑料气管导管,并于气管导管前端气囊处均匀涂抹利多卡因凝胶。
插管操作者站立在患者头部的左侧,右手手持喉镜,左手使之固定并将患者的下颌固定,M组备好气管导管管芯,前方塑型为“J”型,以便气管导管顺利通过声门,操作者持普通喉镜(Macintosh)直接暴露患者声门进行气管内插管。
V组将选定的气管导管插入可视喉镜引导槽中备管,及时清除口咽部分泌物及呕吐物,操作者立于患者头端,左手持可视喉镜,沿口腔正中入路,将镜片前端置于会厌谷并轻轻上提喉镜显露声门,根据实际病人的声门高低深浅,调整喉镜与水平面呈45~90度之间,保持可视喉镜居中,轻柔向上提,或左右旋转,充分暴露声门,调整声门位于视野正中或将构状软骨V字形调整位于视野下象限。
沿引导槽向前推进气管插管穿过声门,直至气管导管的套囊完全进入声门下1cm,然后暂时固定气管导管并分离喉镜反方向取出。
后V组、M组均接呼吸回路,听诊双肺呼吸音,确定导管深度并固定。
1.3 临床观察
气管插管期间注意患者的临床变化,并给与适当的调节。
记录患者气管插管时以及插管后5分钟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平均动脉压等指标情况及插管时间、次数,由于气管插管操作次数和气管插管时间可明显影响患者的心血管反应,因此,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时,将1次试操作未获插管成功以及气管插管时间超过30s的患者排除。
1.4 统计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为1次试插管操作成功,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插管前两组患者HR、MAP、RP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观察组(V组)患者HR、MAP、RPP均低于对照组(M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
3.讨论
气管插管是抢救过程中最强烈的有害刺激之一[1],可引发机体应激反应,过度应激反应可导致机体内稳态失衡,从而诱发一系列并发
症。
机体应激反应可导致儿茶酚胺大量释放,激活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2],引起HR加快、动脉压升高,从而增加心脏后负荷[3]。
血流动力学的骤然波动,对COPD患者尤其是呼吸衰竭患者具有潜在的致命性危险。
研究证实气管插管会引起心血管系统交感反应,也称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其表现为喉镜和插管操作期间发生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
有报道显示,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利于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4]。
本研究结果显示,气管插管前两组患者HR、MAP、RPP 间无差异,气管插管后观察组患者HR、MAP、RPP 均低于对照组,表明普通喉镜气管插管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明显,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对稳定,提示可视喉镜对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效果优于直视喉镜(Macintosh),分析原因,目前认为三个因素与插管应激反应有关:插管工具对组织的作用力,操作持续时间及气管插管的次数。
本研究结果提示,在非困难气道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可视插管镜行气管插管仍然会引起明显的心血管反应,表现为动脉压升高和心率增快,但普通喉镜(Macintosh)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更明显。
采用可视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时,减少了对会厌及会厌周围组织刺激,从而减少心血管的应激反应[5]。
综上所述,可视喉镜较普通喉镜气管插管的声门有效暴露率高,血流动力学波动小,机体应激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当然,我们的研究还存在较多局限性,如本文均选用气道评估Mallampati分级为Ⅰ级病例以及排除了血液动力学异常患者,对困难气道及心律失常等患者是否有相同结果还有待继续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 ODAY,TANAKA K,MATSUURA T,et a1.Nitrousoxide induces paradoxical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changesafter tracheal intubation during isoflurane and sevofluraneanesthesia[J].Anesth Analg,2006,102(4):1094-1102.[2] CRAWFORD DC,FELL D,ACHOLAKJ,eta1.Effectsof alfentanil on the pressor and eatecholamine responses totracheal intubation[J].Br JAnaesth,1987,59(6):707-712.[3]蒋琦亮,张晓峰,徐美英.Airtraq 可视喉镜与Macintosh 喉镜用于双腔支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9):870-872.
[4]张传骧.两种视频喉镜与直接喉镜在气管插管中临床应用[J].安徽医学,2013,34(7):900-903.
[5]赵诗斌,贾乃光,刘鲲鹏,等.Shikani喉镜和Macintosh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比较[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32:303-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