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帅府之行
- 格式:pptx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19
辽宁沈阳张学良故居陈列馆(张氏帅府)旅游风景区是“大帅府”、“少帅府”的合称,是奉系军阀张作霖及其子张学良将军的官邸和寓所。
位于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8号。
建于1914~1939年。
这是一座由青砖素面墙围廓的中西混合建筑群,墙高3米余,四角归方。
从建筑时间和使用上帅府可分为两部分,即以现存院内青砖墙为界,分东、西两院。
东院是帅府的早期建筑,包括四合院、小青楼、大青楼、关帝庙还有东墙外的赵四小姐楼,西院是后期建筑,共有砖混楼房6座。
四合院:是帅府的早期建筑。
群体建筑中心,位居中轴。
建于1914年至1918年。
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窄,三进院落,全院共有房屋60余间。
主要建筑都是石雕柱础转角石刻,墙基镶嵌浮雕石板,墙顶镶嵌砖雕饰件,门前踏步垂带,挂梅栏板雕刻精湛,额枋檐檩廊柱及门窗油饰彩画独具风格。
从南起有起脊挑檐正南门,门外有砖雕“寿”字影壁墙。
从前门入内便是第一进院,前有门房七间,中为过道门,东为传达室,西为电话室,两侧为卫士房。
东西厢房分别为内帐房、大厨房,承启处、餐厅、电工室。
通过仪门(垂花门)是二进院,正房七间,中开过门。
东西厢房各五间,这是张作霖属下八大处的处理公务之地。
正房东间是卧室、客厅,西间是书房、仓库。
东厢房北为内收发,南是秘书长室。
西厢房是一般秘书办公室。
第三进院是张作霖的夫人、姨太,小姐等人的居室。
正房当中靠北是祖先堂,东、西,南辟三门通往东西屋和院内。
东西厢房各五间对称,东为会客室、西是办公室。
三进院都各有东西便门与院外相通。
小青楼在东院,坐北朝南二层楼。
上下各五间,中开门,前檐出廊,青砖青瓦,为中国古式建筑,是帅府的早期建筑之一。
1928年6月张作霖由北京返回沈阳,在皇姑区附近被炸伤后,医治无效死于小青楼下。
大青楼位于东院北部,张作霖1925年晋升为东北边防督办后在此商议军事机密、制定重大决策和接待中外要员。
赫赫有名的“老虎厅”就在一楼的东北角,它因陈设有东边道镇守使汤玉麟送的两只老虎标本而得名。
辽宁沈阳大帅府沈阳大帅府沈阳“大帅府”是“东北王”张作霖的宅第,位于沈阳南顺城路与朝阳街转角处,离清故宫仅二百多米。
我们离开清故宫时,正好有个旅游团步行前去“大帅府”,便跟随其后前去参观。
到了景区,“大帅府”门前广场上立有一尊青铜雕像。
走近看,雕像基座上刻着“张学良将军”几个金色大字。
只见张学良一身戎装,左手握一付白手套,右手扶着腰间武装带,面色凝重,似在快步走来。
有介绍说,张学良铜像是2005年“西安事变”69周年时落成的。
铜像左后侧就是景区入口,两座青砖门墩中间是车辆进出通道,门前立着两只威武的石狮。
墙上镶着两块汉白玉碑刻,一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学良旧居”,另一块是“张氏帅府”。
大门旁边一座青砖小门楼是景区检票口。
大帅府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四周筑有3米多高的青砖围墙。
里面分为东、西两院,各有独特的建筑风格。
西院建于1912年,为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三进四合院,共有房舍74间,三进院落鸟瞰呈“目”字形;东院前半部分是花园,后半部分建有两幢西洋风格的建筑,前面一幢叫“小青楼”,后面一幢叫“大青楼。
进了检票口是一座大院子,院内青石方板铺地,正面是一排七间青砖平房。
平房中间是三间廊式门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东面三间一间是传达室,二间是警卫室;西面三间一间为电工房,二间为电话室。
一进院落有东西厢房各三间,东厢房是内账房,掌管帅府财务收支;西厢房为承启处,负责帅府来宾的接待、禀报等事宜。
走过一进门厅,后院正房中间是一座垂花门楼。
有介绍说,那是一座木结构的垂花小门楼,张作霖当年接见重要客人和中外使节时,在此举行欢迎仪式,故称仪门。
现门头悬挂“宏开塞外”金匾,门两侧挂有对联“关塞仗金峰屹甲千城万里;海外接半壁昭泽三省六洲”,那是称赞张作霖当年的赫赫威名。
垂花门内侧挂着一块“治国护民”的横匾,款署:丙子盛夏复制。
可见大帅府原有这块旧匾。
提起这块旧匾便要牵扯到张作霖的出身。
后世流传张作霖为土匪出身,此话有否根据?张氏帅府博物馆编著的《走进大帅府走近张作霖》一书介绍,清光绪元年(1875年)张作霖出生在辽宁海城县北小洼村,因家境贫寒,只读过三个月私塾。
体现工程中的文化价值的案例城市建筑遗产是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能体现岁月变迁的历史发展轨迹,蕴含丰富的地域文化,见证了经济、社会交替发展演变的过程,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文章以沈阳张氏大帅府为例,剖析了大帅府建筑设计中历史文化价值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改善提高张氏帅府建筑遗产历史文化价值的设计改造原则。
1 建筑遗产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城市建筑遗产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是城市曾经发展过程的直观体现,而且也随着政权、朝代、文化的更迭一同经历着繁荣与昌盛、衰败与没落。
然而在对城市历史建筑遗产进行保护、开发、利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对其所蕴含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认识得不够深入和全面,经常会造成对许多极具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遗产维护开发只停留在外观形式化的仿古阶段,没能完全体现出城市建筑遗产历史文化价值的传承作用 [1]。
城市现存建筑遗产数量的多少及历史文化价值的高低,不但反映出一座城市曾经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交融背景,更能体现出现今城市经济发展的好坏,城市宜居指数的高低以及市民文化修养的底蕴 [2]。
沈阳市现存的“张氏帅府”具备独特的建筑风格,是多种中外建筑文化及装饰风格的综合体现,同时兼具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这其中极具建筑文化融合风格的代表性建筑有小青楼(图 1)和大青楼(图 2)。
“张氏帅府”建筑群多种建筑、装饰风格的并存不仅是所处时代建筑、装饰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更是当时独特中西方历史文化背景交汇的产物,“张氏帅府”建筑群是文化融合共生的经典代表。
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促进了对沈阳大帅府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
多年来,针对“张氏帅府”建筑群的修复开发利用计划不断被实施。
大帅府建筑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逐渐体现出来,这种历史文化价值是古今中西融合、交汇、相互影响和传承的,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
现今时代,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建筑物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性。
在国家部委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沈阳市政府先后确立并公布了多批历史建筑遗产名录,并且着力于对历史建筑遗产的开发利用保护,致力于最大化传承城市建筑遗产所蕴含历史文化价值,致力将现存建筑遗产建成与周围环境及景观相适应的绿色环保生态型特色景观。
沈阳大帅府民国军阀第一宅大帅府,是在1915年沈阳还叫奉天的时候,由“东北王”张作霖修建的官邸兼私宅,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以后,张学良主政东北期间,这里是张学良的行政公署,后来东北沦陷,日本占领期间,部分建筑被伪满洲国辟为国立图书馆,解放战争时期,又被国民党沈阳党部所占用,建国以后帅府大院被拆分成若干个办公场所交由一些单位使用,直到1990年以后,才逐渐腾退出来,修缮成为了现在的张氏帅府博物馆。
总之,这座张氏帅府建筑群,在它整整一百年的岁月里,见证了一个家族的荣辱与兴衰,经历了东北的黑暗与光明,如今这位饱经风霜,尝尽酸甜苦辣的百岁老人,又担负着新的使命,向后人讲述着东北整整一个世纪的屈辱与发展、荣耀与变迁的故事。
▲大帅府门口对于大帅府里发生的故事和历史事件,从小的爱国主义教育把我耳朵都灌满了,几乎是倒背如流,再有各种教科书,资料,里描述的也都大致一样,没什么特别的,什么“张作霖命丧小青楼”,“东北易帜”,“处决杨常”啊,来龙去脉不尽相同。
所以我更喜欢刨一刨正史背后的故事,比如一些传闻野史,虽然有点八卦,或者说并不真实,但我以为,正是这些有点八卦的故事,才使故事里的人物更具传奇色彩,更有人情味,更像是张家长李家短的娓娓道来,比起那些枯燥无味干巴巴的史书上的文字要有趣,精彩得多。
▲张学良雕塑排行老大的小六子以前,我一直以为张学良排行老六,因为所有关于张氏父子的演义里,张作霖都叫他小六子,直到张作霖死后让张学良主政东北,我才觉得不对劲儿,按照中国传统的继位方式,都是传给长子啊,我有点蒙圈,后来查了些资料才知道,原来张学良就是长子,但既是长子,张作霖为什么总称呼他为小六子呢?▲张作霖蜡像据说,张学良乳名叫双喜,因为他出生的时候张作霖正好打了个胜仗,又正赶上夫人为他生下儿子,这叫双喜临门,但是后来张作霖找人给双喜算命说,这小子命太硬,会上克父母下克兄弟,唯有拜寄给和尚,到庙里跳墙,再换个名字才能破解,张作霖信以为真,便挑了个黄道吉日带上礼品抱着双喜到庙里去拜寄,在去庙里的路上听到村里有人喊“小六子”,估计是有人在喊自己的孩子,按照迷信的说法,在去拜寄的时候听到的第一个名字,是很吉利的,取做小名便可逢凶化吉。
张氏帅府布局酷似沈阳故宫疑与张作霖身份有关张氏帅府走向图沈阳故宫走向图帅府专家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建于1914年的帅府布局与建于1625年的沈阳故宫极其相似。
专家认为,帅府应该是模仿沈阳故宫的进府流程、三路平行的布局方式以及“前政后寝”的建筑理念建造的。
这也表明张作霖“家天下”的观念始终占据在他的脑子里,以期通过建筑的表现形式达到张氏政权的至高无上。
昨日(2014年11月19日),沈阳张氏帅府博物馆副馆长曲香昆解释这一研究成果时说,沈阳故宫是清朝入关以前的皇宫,是帝王政治的中心,更是家天下的典型体现。
占地6万多平方米的沈阳故宫按照东西文德坊、武功坊的走向进入皇宫,以三路平行布局的格局、“前政后寝”的设计理念营造。
而大帅府就在沈阳方城内位于沈阳故宫的正前方,隔着东三省总督府与之相望,总督府也是东西走向进入。
这三处不同时期的标志性建筑竟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从围墙内的建筑来看,整个帅府是以东、中、西三路南北纵向排列布局,营造“府”的氛围。
为将府宅建得和沈阳故宫一样豪华气派,张作霖将大帅府前部营造成一个过渡空间——前庭院(序厅),由东西走向并排的东、中、西三座辕门和一座大型影壁构成的1500平方米的前庭院是进入帅府的导入区。
沈阳故宫的导入区是由东华门、西华门和文德坊、武功坊组成,由东向西,北转进入故宫。
前庭院即序厅中的辕门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属礼制性建筑,一般设置在建筑的主入口处,起引导作用。
张作霖在其宅邸前设置三座辕门,门前设有岗哨,由此增加帅府的肃穆和神秘感。
长长的前庭院延伸了府宅的深度感、开阔感;一进、二进、三进院,门洞、垂花门楼、“望重长城”门楼纵深延伸,有开有阖,客人越往里走,越会产生森严、肃静的深宅情绪。
帅府的辕门、前庭院和沈阳故宫的东华门、西华门、文德坊、武功坊所营造的空间情绪也非常相似。
一二进院为帅府办公场所,体现“前政”建筑理念,三进院是张作霖家眷居所,体现“后寝”建筑理念。
东路的大、小青楼和花园,也是以小青楼居前,假山居中,大青楼居后的顺序一线排列,前低后高,以大青楼统揽包括三进四合院在内整个区域。
张氏帅府简介历史
张氏帅府,又称张家大院,是一处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民居建筑群,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南三环路西侧。
该建筑群始建于明代,至清代逐渐扩建完善,总占地面积达50余亩,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
其建筑风格兼具明、清两代的风格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张氏帅府是明朝时期张玄孙修缮的旧大宅,当时占地9亩,仅有4进院落和一座藏书楼。
清朝时期,张氏家族隆盛,开始大量扩建、修缮和布置庭园,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张氏帅府居住着近百户张氏宗亲,世代居住了几百年,是河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民居建筑群之一。
在中国文化史上,张氏帅府则是重要的“帅府”建筑之一。
现今,张氏帅府作为郑州市文化保护单位,已被列为国家
AAA级旅游景区,受到广泛的游客关注。
游客可以在这里了
解河南传统文化、品尝特色美食、观赏古建筑艺术等,也可以感受到古老世界气息和浓郁的家庭温馨之感,是一处富有人文气息的旅游胜地。
东北之旅本文是关于初中作文的东北之旅,感谢您的阅读!今天是最后一天拉!8点了,我们在酒店门口集合了,今天的行程也是2个,沈阳故宫、张氏帅府。
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15分,我们现在在张氏帅府的门口,这个地方为什么叫张氏帅府呢?因为这里曾经住过当时东北的元帅张作霖,据说张作霖当时有6个妻子,而张学良是他的大儿子,张学良是东北一代名将,是一位爱国大英雄,晚年他是居住在夏威夷,我们参观了2个小时,终于把这个大地方参观完了。
到了10点半,我们到了沈阳故宫,路上导游也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沈阳故宫的一些知识:沈阳故宫和北京的故宫完全不同,北京故宫的建筑都是汉族的建筑,而沈阳故宫都是满清建筑,沈阳故宫距进已有380多年的历史了,曾经住过的皇帝有清太宗皇太极、清太祖努尔哈赤。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大政殿:大政殿俗称八角殿,始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是盛京皇宫内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
初称大衙门,1636定名笃恭殿,后改大政殿。
八角重檐攒尖式,八面出廊,其下为须弥座台基。
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
殿前两明柱各有金龙盘柱,殿内为梵文天花和降龙藻井。
殿内设有宝座、屏风及熏炉、香亭、鹤式烛台等。
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
1644年(顺治元年)皇帝福临在此登基继位。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称“金銮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建筑。
整座大殿全是木结构,五间九檩硬山式,辟有隔扇门,前后出廊,围以石雕的栏杆。
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殿柱是圆形的,两柱间用一条雕刻的整龙连接,龙头探出檐外,龙尾直入殿中,实用与装饰完美地结合为一体,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气魄。
此殿是清太宗日常临朝处理要务的地方,公元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举行。
崇政殿北首的凤凰楼,三层,是当时盛京城内最高的建筑物。
看完故宫后,已经中午了,我们也结束了东北3省的愉快之旅,我们准备去机场,坐下午2点的飞机回家了。
东北之行心得(5篇)东北之行心得(精品5篇)东北之行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东北之行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东北之行心得(精品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东北之行心得篇1这次东北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独特的体验。
从自然风光到人文风情,每个角落都让我感到惊喜和感动。
首先,东北的壮丽自然风光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在长白山,我被峰峦叠嶂的山峦和白雪皑皑的山景所震撼。
站在山顶俯瞰,云海翻涌,山脚下的松林在寒风中摇曳,仿佛在向我讲述着长白山的千年历史。
此外,在大连的棒棰岛,我欣赏到了海天一色、沙滩细软的的海滨风光,感受到了一丝热带的气息。
其次,东北的丰富物产也让我惊叹不已。
在吉林的松花江畔,我品尝了鲜美的江鱼,其肉质鲜嫩,口感独特。
此外,我还尝试了东北的特色美食——锅包肉和酸菜白肉锅,味道独特,令人难以忘怀。
在辽宁的沈阳故宫和吉林的松花江流域博物馆,我也深入了解了东北丰富的历史文化。
最后,东北之行还让我对东北人的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吉林的雾凇岛,我体验了当地人的渔家风情,他们划着船在江面上捕鱼,生活气息十足。
在辽宁的兴城,我参观了古城,感受到了东北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氛围。
总的来说,这次东北之行让我领略到了不同于南方的粗犷和自然之美,也让我深入了解了东北的丰富物产和独特文化。
这次旅行不仅让我放松了身心,也让我增长了见识。
最重要的是,这次旅行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个世界,并让我对未来的旅行充满期待。
东北之行心得篇2东北之行心得这次我去了东北,看到了东北的壮丽景色,感受到了东北人民的豪爽和热情。
我在这次旅行中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了解到东北的自然景观非常壮观。
这里有广袤的森林、清澈的湖泊、壮观的山脉和广袤的草原。
尤其是我看到冬天的雪花落在树上,整个世界都变得如此纯净和美丽,让我感到无比震撼。
其次,我深入了解了东北的文化。
东北文化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如热情好客的东北人民,豪爽的性格,还有那口地道的东北话。
“张氏帅府”又称“大帅府”、“小帅府”,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及其长子,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
始建于1914年,占地2914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570平方米。
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的不同风格的建筑群组成,是我国近代优秀建筑群之一。
东院建于1912年,为张作霖所建的中国民族特色的三进四合院落,共有房舍74间,呈"目"字形。
花园北面建造了一幢三层罗马式的青砖洋楼,建于二十年代。
曾作为他的"公署"。
其中,一楼是会客场所,用作接待中外要员,商定军机大事之处;二、三楼是办公和居住的地方。
大青楼一楼正中是个会客厅,因有两只老虎标本陈列其中,故称"老虎厅"。
当年张学良将军处决杨宇霆和常荫槐事件即发生于此。
中院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式建筑。
建于1914-1918年,即张作霖被袁世凯任命为第27师中将师长之后。
中院建筑既沿袭了中国传统的民间风俗,也体现出东北、特别是辽南风土习惯。
中院的第三院落原为帅府的内宅,现在这里举办了《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业绩展览》。
整个展览分为六个部分:关东骄子、主政东北、举步维艰、兵谏救国、辗转流迁、磊落余年。
用大量照片和实物展现了张学良将军的业绩。
东院原是帅府后花园,也称帅府苑。
1915年开始修建帅府花园及小青楼。
1918年小青楼落成,1922年大青楼竣工。
小青楼是一座中西合壁式的两层砖木结构小楼。
建筑面积为450平方米。
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被炸成重伤,就在此楼一楼会客厅里谢世。
大青楼是仿照北洋军阀政府总统曹锟在天津公馆——曹家花园的样式设计建造的,是一座欧式建筑,三层,坐北向南,是张作霖1925年晋升为东北边防督办后的“公署”。
西院是一组红楼群,占地11017平方米。
是在1914年兴建帅府中院的同时修建的。
西院的南半部有7间瓦房是帅府卫队营营部,北半部以青砖围墙与卫队营相隔有两组四合院。
西院红楼群是1933年建成。
沈阳,大南门,奉天城的城里,林立的高楼中,静卧着一座官邸私宅,一座传奇的深宅大院,这便是闻名天下的“大帅府”。
“大帅府”又称“张氏帅府”或“少帅府”是北洋政府末代国家元首张作霖及其长子,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将军父子两代主政东北时期的官邸和私宅。
一个潇潇春雨的上午,我走进了这座令我惊奇,让我遐思,给我感慨的大院。
雨是稀稀沥沥的,悄无声响的在这个春天里滋润着万物复苏,浅浅的又是倔犟的青草,无畏的钻出了地面,彰显着勇敢,露出绿意。
目睹着这座充满历史记忆,印证两位传奇人物的砖砖瓦瓦和那依然飘动着历史风幡的每一个物品,倾听着回响弥漫着的低诉音乐,领悟着那段惊心动魄的风云还犹存的声声风骨,直到我走出这座大院,我都沉浸在历史中,久久不能自拔。
始建于1914年的“大帅府”,占地5.3万平方米,集中西建筑风格为一体,雕梁画栋的四合院、欧式风情的大青楼以及小巧雅致、中西合璧式的小青楼、赵氏小姐楼,错落有致,交相辉映,全面展现了一代枭雄张作霖,千古功臣张学良父子叱咤风云的政治生涯和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
走进这座宅院,仿佛走进了历史的画廊,有如走进了那个飘风雷鸣的岁月,有如将军就在我们的身边,有如我们也在呐喊,在浴血奋战。
历史是苍桑的,记忆是沉重的,从大青楼,走到小青楼,再走到赵一荻的那座简陋而风尘的小楼,历史的喧嚣,过往的不息,还有那弥漫在空气里的哀鸣,无不昭示着这位非凡人物的辉煌,从接掌帅印开始,到整军建军,理政建政,振兴经济,东北易帜,处决杨常,痛击寇奸,请缨抗战……直至西安事变,所有的一切,都令我这个对张学良将军怀有深深敬意的晚生不禁的充满了感慨和思虑。
张学良的百年夙愿赤子之心,就是希望能够回到这个令他终生难忘的地方,回味过去,看看这里,感受这里的人们的敬意,然而,将军张学良前辈还是带着未尽的遗憾,长眠夏威夷。
张学良将军的一生是传奇的,是爱国爱民的,是把中华民族的尊严等同于自己的生命的,是为今天的中国做出了特殊的贡献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