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帅府(上)
- 格式:docx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51
大帅府,张作霖于1914年秋天开始动工修建这座三进四合套院和西院北部的两组四合院。
三进四合院是吸收奉天城清朝各王府建筑持点,遵循张作霖家乡辽南的生活习俗而建起的。
1915年秋基本竣工后,又进行了室内外装修。
1916年秋,全家搬进四合院。
三进四合院建成后,张作霖已升任奉天督军兼奉天省长。
人们开始称张作霖为“大帅”,知近者称“雨帅”。
因这新三进四合院即是张作霖的办公官邸,也是家眷居住的私宅,故此,人们习惯称其为帅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氏帅府又称“大帅府”或“少帅府”是北洋政府末代国家元首张作霖及其长子、伟大爱国者张学良将军的官邸和私宅,始建于1914年,总占地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76万平方米,是迄今东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名人故居。
1历史回顾1911年.张作霖已担任奉天前路巡防营统领,驻扎在洮南府。
10月10日,武汉爆发辛亥革命。
张作霖于26日率部星夜赶至奉天,为赵尔巽“勤王救驾”。
张作霖踏着革命党人的血泊,进了奉天,当上了保安会军政副部长、第二十四镇统制、“关外练兵大臣”,掌握了奉天的军事大权。
1912年9月,袁世凯任命张作霖为陆军第二十七师中将师长。
而后,张作霖开始安置家眷,置办产业。
先在大南门里,通天街租赁了道台荣厚的一套旧宅居住。
1913年底,将荣厚旧宅买下来,同时又将西侧的江浙会馆购买下来。
1914年夏,将这两处旧宅全部拆除。
2布局结构整体结构张氏帅府是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等四个部分组成的庞大建筑群,其中既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四合院、水榭亭台的帅府花园,又有欧式风情的大青楼、边业银行、红楼群,以及中西合璧式的小青楼和赵四小姐楼。
1991年,张氏帅府被列为我国优秀近代建筑群。
三进四合院坐北朝南,呈“目”字型,青砖班瓦,飞檐兽吻挑脊,雕梁画栋,朱漆廊柱,石鼓柱础,石条台阶,方砖铺地,是砖木结构的仿王府式建筑。
全院占地3900平方米.房屋共13栋,计57间,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
辽宁沈阳张学良故居陈列馆(张氏帅府)旅游风景区是“大帅府”、“少帅府”的合称,是奉系军阀张作霖及其子张学良将军的官邸和寓所。
位于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8号。
建于1914~1939年。
这是一座由青砖素面墙围廓的中西混合建筑群,墙高3米余,四角归方。
从建筑时间和使用上帅府可分为两部分,即以现存院内青砖墙为界,分东、西两院。
东院是帅府的早期建筑,包括四合院、小青楼、大青楼、关帝庙还有东墙外的赵四小姐楼,西院是后期建筑,共有砖混楼房6座。
四合院:是帅府的早期建筑。
群体建筑中心,位居中轴。
建于1914年至1918年。
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窄,三进院落,全院共有房屋60余间。
主要建筑都是石雕柱础转角石刻,墙基镶嵌浮雕石板,墙顶镶嵌砖雕饰件,门前踏步垂带,挂梅栏板雕刻精湛,额枋檐檩廊柱及门窗油饰彩画独具风格。
从南起有起脊挑檐正南门,门外有砖雕“寿”字影壁墙。
从前门入内便是第一进院,前有门房七间,中为过道门,东为传达室,西为电话室,两侧为卫士房。
东西厢房分别为内帐房、大厨房,承启处、餐厅、电工室。
通过仪门(垂花门)是二进院,正房七间,中开过门。
东西厢房各五间,这是张作霖属下八大处的处理公务之地。
正房东间是卧室、客厅,西间是书房、仓库。
东厢房北为内收发,南是秘书长室。
西厢房是一般秘书办公室。
第三进院是张作霖的夫人、姨太,小姐等人的居室。
正房当中靠北是祖先堂,东、西,南辟三门通往东西屋和院内。
东西厢房各五间对称,东为会客室、西是办公室。
三进院都各有东西便门与院外相通。
小青楼在东院,坐北朝南二层楼。
上下各五间,中开门,前檐出廊,青砖青瓦,为中国古式建筑,是帅府的早期建筑之一。
1928年6月张作霖由北京返回沈阳,在皇姑区附近被炸伤后,医治无效死于小青楼下。
大青楼位于东院北部,张作霖1925年晋升为东北边防督办后在此商议军事机密、制定重大决策和接待中外要员。
赫赫有名的“老虎厅”就在一楼的东北角,它因陈设有东边道镇守使汤玉麟送的两只老虎标本而得名。
沈阳大帅府民国军阀第一宅大帅府,是在1915年沈阳还叫奉天的时候,由“东北王”张作霖修建的官邸兼私宅,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以后,张学良主政东北期间,这里是张学良的行政公署,后来东北沦陷,日本占领期间,部分建筑被伪满洲国辟为国立图书馆,解放战争时期,又被国民党沈阳党部所占用,建国以后帅府大院被拆分成若干个办公场所交由一些单位使用,直到1990年以后,才逐渐腾退出来,修缮成为了现在的张氏帅府博物馆。
总之,这座张氏帅府建筑群,在它整整一百年的岁月里,见证了一个家族的荣辱与兴衰,经历了东北的黑暗与光明,如今这位饱经风霜,尝尽酸甜苦辣的百岁老人,又担负着新的使命,向后人讲述着东北整整一个世纪的屈辱与发展、荣耀与变迁的故事。
▲大帅府门口对于大帅府里发生的故事和历史事件,从小的爱国主义教育把我耳朵都灌满了,几乎是倒背如流,再有各种教科书,资料,里描述的也都大致一样,没什么特别的,什么“张作霖命丧小青楼”,“东北易帜”,“处决杨常”啊,来龙去脉不尽相同。
所以我更喜欢刨一刨正史背后的故事,比如一些传闻野史,虽然有点八卦,或者说并不真实,但我以为,正是这些有点八卦的故事,才使故事里的人物更具传奇色彩,更有人情味,更像是张家长李家短的娓娓道来,比起那些枯燥无味干巴巴的史书上的文字要有趣,精彩得多。
▲张学良雕塑排行老大的小六子以前,我一直以为张学良排行老六,因为所有关于张氏父子的演义里,张作霖都叫他小六子,直到张作霖死后让张学良主政东北,我才觉得不对劲儿,按照中国传统的继位方式,都是传给长子啊,我有点蒙圈,后来查了些资料才知道,原来张学良就是长子,但既是长子,张作霖为什么总称呼他为小六子呢?▲张作霖蜡像据说,张学良乳名叫双喜,因为他出生的时候张作霖正好打了个胜仗,又正赶上夫人为他生下儿子,这叫双喜临门,但是后来张作霖找人给双喜算命说,这小子命太硬,会上克父母下克兄弟,唯有拜寄给和尚,到庙里跳墙,再换个名字才能破解,张作霖信以为真,便挑了个黄道吉日带上礼品抱着双喜到庙里去拜寄,在去庙里的路上听到村里有人喊“小六子”,估计是有人在喊自己的孩子,按照迷信的说法,在去拜寄的时候听到的第一个名字,是很吉利的,取做小名便可逢凶化吉。
写大帅府的作文沈阳这座城市,藏着许多历史的痕迹,而大帅府绝对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还没走进大帅府,光是站在门口,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就扑面而来。
朱红色的大门,高高的门槛,仿佛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一脚踏进大帅府,就像穿越回了那个动荡又充满传奇的年代。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四合院,这里是大帅和家人生活的地方。
四合院的布局规整,方方正正的院子,四周是一间间屋子。
正房是张作霖和夫人的卧室,里面的摆设虽然简单,但每一件都透着那个时代的气息。
雕花的大床,古朴的梳妆台,还有墙上挂着的老照片,都让人不禁想象当年他们在这里生活的场景。
我仔细地观察着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看到窗户上的雕花,那精美的图案,一定是出自能工巧匠之手。
据说这雕花不仅美观,还有着吉祥的寓意。
房间里的灯光有些昏暗,让整个氛围更加神秘。
我忍不住伸手触摸那微凉的墙壁,仿佛能感受到岁月的温度。
穿过四合院,来到了大青楼。
这栋建筑高大而威严,外部的青色墙砖显得庄重而大气。
走进楼内,那豪华的装饰让人惊叹不已。
楼梯的扶手是精美的铁艺,盘旋而上,像是一条巨龙。
每一间房间都布置得独具特色,有会议室,有书房,还有宴会厅。
我走进一间书房,里面摆满了书籍和古玩,书桌上还放着一支老式的钢笔,仿佛主人刚刚离开。
站在大青楼的阳台上,俯瞰整个大帅府,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感慨。
眼前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见证了曾经的辉煌与沧桑。
大帅府里还有小青楼,比起大青楼的宏伟,小青楼显得更加精致小巧。
这里是张作霖为最宠爱的五夫人修建的。
小青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女性的柔美。
房间里的布置温馨而典雅,粉色的窗帘,碎花的壁纸,让人感觉格外温馨。
在大帅府的花园里,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有娇艳的玫瑰,有淡雅的茉莉,还有高大的梧桐树。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
我沿着石子路漫步,听着鸟儿的歌声,感受着微风的轻抚,心情格外舒畅。
花园里还有一个小池塘,里面养着金鱼。
那些金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金色的鳞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游沈阳大帅府小学作文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同学们一起去沈阳大帅府小学游玩。
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大帅府,一进大门,我们就看见了高大雄伟的大帅府。
它是一个长方形的建筑,长约两米,宽约一米,高约四米。
大帅府的大门上方有一块匾,上面写着“大帅府”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大门上还挂着一幅对联:“五州五州五方外,四海四海四海内”。
我们走进大门,穿过大
厅就来到了五楼。
五楼是一个不大的四合院,四合院是由五个房间组成的,听导游介绍说这五个房间分别叫:会客厅、书房、卧室、餐厅和厨房。
我一看墙上挂着好多照片:有张学良将军和他的妻子赵一荻的合影;还有张学良将军与赵一荻在一起时拍下的照片。
其中我最喜欢赵一荻那张照片了。
她身穿一件白色的旗袍,坐在椅子上,嘴角带着一丝微笑,左手托着下巴,右手高高地举着一杯酒。
我想:她可能是想喝酒庆祝吧!我再看墙上挂着许多关于张学良将军的资料:有张学良将军与赵一荻的合影、赵一荻和张学良将军结婚时用过的东西、张学良将军在战场上用过的东西等等。
—— 1 —1 —。
大帅府作文篇一哎呀,大帅府啊,那可是个挺有名的地儿。
我记得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就被那大门给震住了。
那大门又高又大,感觉老气派了。
一进去,就好像穿越了似的,能想象到当年这里得多热闹啊。
我觉得那时候的人生活得也挺有意思的,虽然没有咱现在这么多高科技玩意儿,但他们有他们的乐趣。
我在里面瞎溜达的时候,就想着,也许当年张作霖就在这儿走来走去呢。
看着那些房间啊,摆设啥的,我就琢磨,他们那时候的日子到底是啥样的呢。
说真的,去大帅府逛一圈,还真能让人有点感慨。
咱现在的生活和那时候比,变化可太大了。
不过呢,大帅府还是有它独特的魅力,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去参观呀。
我觉得吧,它就像是一个时光机,能带你回到过去看看。
篇二嘿,大帅府啊,我去过好几次呢!每次去都有不一样的感觉。
那里面的建筑啥的,真的特别有味道。
有一回我去的时候,还碰到一个导游在那讲呢,我就跟着听了一会儿。
哎呀妈呀,原来这里面还有那么多故事呢!我当时就想,这以前的人可真会玩啊,住这么大的房子。
不过呢,有时候我也会想,住在这么大的房子里会不会迷路啊?哈哈。
也许他们那时候根本就不担心这个问题。
说起来,我有一次还在大帅府里迷路了呢!哎呀,可把我给急坏了。
我就到处瞎转悠,心里想着这可咋办呀。
最后好不容易才找着路出来了。
我就觉得吧,这大帅府还真是神秘兮兮的。
但不管怎么说,大帅府确实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
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我觉得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
篇三哇塞,大帅府啊!那可是个相当有名的景点呢。
我去的时候,就被它那庄严的气氛给镇住了。
一进去,就感觉好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那些古老的建筑,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有时候会想,当年在这里生活的人,他们快乐吗?也许他们有他们的烦恼,就像我们现在一样。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大帅府里看到了一个特别漂亮的房间,我就想,哇,要是我能在这儿住一晚该多好啊。
但马上我又想,那可不行,这是文物呢。
说真的,大帅府真的让我又爱又恨。
爱它的历史底蕴,恨自己了解得太少。
【辽宁沈阳】张氏帅府:“东北第一名人故居”张氏帅府又称“大帅府”或“少帅府”,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6号是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
沈阳“大帅府”始建于1914年,至今已跨越一个世纪,风风雨雨。
建筑群为中西合璧的风格。
大帅府整体呈正方形,建筑布局呈并排的东院,中院和西院。
从正门进入,左拐,首先我们来到的是中院,这儿是张作霖早期(1916~1922年)生活和办公的区域。
一进院主要是警卫室,财务室,秘书长室和内收发室。
二进院主要是张作霖早期的办公,休息的地方,其中东屋为办公室和休息室,西屋为书房和议事厅,在此期间,张作霖由督军省长升为东三省巡阅使,蒙疆经略使,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这儿的参观亮点是垂花仪门,此木雕垂花门楼,是张作霖接见重要客人和中外使节时,举行隆重仪式的地方,故称“仪门”。
对开的“万蝠(福)流云”门扇,耀眼醒目的楹联,匾额,精致的透雕工艺,尽显帅府建筑的精美,制作的考究。
三进院,主要是张作霖夫人居室,东屋是二夫人卢氏和子女的居室。
西屋是三夫人戴氏与四夫人许氏的居所。
如今作为“百年张学良”的陈列,许多老照片,也有详细的张学良生平简介和视频资料。
从三进院右转,穿过假山门洞,就是大帅府中最出名也是最重要的大青楼。
大青楼,始建于1918 年,建成于1922年,因通体采用青砖建成故而得名。
总建筑面积达2460平方米,共有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整座楼高37米,与沈阳故宫的凤凰楼一样,是当时的奉天城内最高点之一。
大青楼,整体建筑富丽堂皇,既有罗马式的建筑风格,也融入了我们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是座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的代表。
因大青楼充分展示了主人的身份与地位,所以成为了帅府的标志性建筑。
此房间为张作霖1922 年到1928年间的办公室。
1922年,大青楼建成后,张作霖将办公场所从二进院迁到大青楼,在此处理日常军政事务,其中两次直奉大战,奉系整军经武等重大举措,都是在这里酝酿,决策的。
张氏帅府内容简介张氏帅府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6号,地处清沈阳故宫南侧,为一方形大院,是奉系军阀首领、东北军统帅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将军的官邸和私宅。
张氏帅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张氏帅府始建于1914年,占地3.6万平方米,是集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庞大建筑群,也是迄今为止东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名人故居。
张氏帅府又称“大帅府”、“少帅府”,为三进四合院,共有房舍74间。
在伪满时期,张氏帅府的建筑多被毁坏,园内杂草荒芜。
建国后,政府曾多次进行重建和修葺,现以大青楼和小青楼向游客开放,可参观的有著名的老虎厅、豪华的宴会厅、东北政务委员会以及张作霖起居室、张学良夫妇卧室、张学良办公室等。
由于张氏帅府曾是本世纪初东北地区的重要政治地区,在这里发生的许多事件都与我国的近代历史息息相关,因此这些房间都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多个重大事件的“见证者”。
建筑特色——张氏帅府按照建造的时间和使用可分为东院、西院两部分,二者之间以院内的青砖墙为界,东院是帅府的早期建筑,包括四合院、小青楼、大青楼、关帝庙以及东墙外的赵四小姐楼等,西院则是后期建筑,在“九·一八”事变前尚未竣工,后由日本人继续建造。
张氏帅府的四合院是建筑群的中心,为三进式院落,坐北朝南,依次分别是砖雕“寿”字影壁墙、正南门、门房、过道门、传达室、电话室、卫士房、东西厢房,此为第一进;仪门(垂花门)、正房、东西厢房(张作霖下属八大处的办公之地),这是第二进;第三进院子中有张作霖夫人、姨太以及小姐们的起居室,还有祖先房、东西厢房(分别是会客室和办公室)。
小青楼和大青楼均位于东院。
小青楼楼高两层,为中国古式建筑风格;大青楼是张作霖议事和接待要员的地方,楼高三层,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
一、历史事件20世纪20-30年代,张氏帅府中曾发生过多起震惊中外的事件:张作霖在此成为“东北王”;1928年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在被炸伤后医治无效而最终死于小青楼中;张学良将军在这里宣布“东北易帜”、维护了祖国统一,并处决了杨宇霆和常荫槐……二、交通乘213、215、222、227、237路公车均可抵达。
大帅府简介和历史
大帅府,又称“少帅府”,是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6号。
它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名人故居,现在是国家级AAAA级景区。
大帅府始建于1914年(民国三年),至1916年(民国五年)张作霖正式入住。
这座建筑是仿王府式的,整个帅府以东、中、西三路南北纵向排列布局,建筑风格多样,包括罗马式、传统中国式、北欧式等,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
大帅府的主要建筑包括大青楼、小青楼和赵四小姐楼等。
大青楼因采用了青砖建造而得名,是当时沈阳最高的建筑之一,也是民国时期东北建筑的经典之作。
这里曾发生过著名的“杨常事件”,即1929年1月10日,张学良以“阻挠新政,破坏统一”的罪名,下令将奉系元老杨宇霆、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在大青楼一楼的老虎厅处决。
这一事件使张氏父子稳定了在东北的统治地位,老虎厅也因此而名扬四海。
在大帅府的东外侧,还有一座赵一荻故居。
赵一荻于1927年夏与张学良相识,此后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来到张学良身边。
她在这座楼里度过了许多时光,直至去世。
此外,大帅府内还设有沈阳金融博物馆,该馆在全国同类型博物馆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展示形式与观众参与项目也最多样。
馆内对外展出分为东北金融发展史、货币的故事、金融主题公园、交流展览等部分,展览集科学性、趣味性和观众参与性为一体。
附: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讲解词1、纪念馆简介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于2001年12月修复完毕并对外开放,也是广州市旅游局推出的“珠江沿岸文化史迹游”和“先烈路近代革命史迹游”的主要游览景点之一。
大元帅府的前身是由清政府建于1907年的广东士敏土厂,因孙中山在1917年和1923年在此建立民主革命政权而得名。
整个馆总占地面积为8276平方米;由南、北两座主体大楼,东、西两个广场和门楼等组成。
两座主体大楼是三层卷拱的殖民地式建筑,但同时也融合了岭南风格的建筑手法,例如节竹式排水管、百叶门窗、花瓶护栏、骑楼等,是中外建筑艺术的结晶。
2、孙中山在广州建立三次政权展览序厅这里是孙中山在广州三次建立政权史料陈列展览的序厅。
这幅大型背景照片是20世纪20年代珠江旧景,在它的上面我们用三个印玺代表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建立的三次政权。
三个印从左到右分别是:1917-1918大元帅印、1920-1921中华民国大总统印、1923-1925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印。
3、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这是第一展厅的序板。
1917年夏天,由于《临时约法》的废弃,国会的解散,孙中山先生毅然率领部分海军和国会议员南下,以广东为根据地,组建了护法军政府,孙中山当选为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以对抗北洋政府的军阀独裁统治,史称“护法运动”。
这次运动将民主主义法治,反对封建主义人治的光辉口号深入人心,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4、孙中山标准像这张照片是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照片。
孙中山于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的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他一生中建立了兴中会、同盟会、国民党;指挥了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领导了辛亥革命,创立了中华民国,发动护法战争等;确立了新三民主义,实现国共合作┅┅孙中山用仅有的59个春秋谱写出“二十一世纪中国三大伟人之一”的壮丽人生。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节选影印件。
介绍沈阳大帅府的作文沈阳这地界儿,有一处大名鼎鼎的地方——大帅府。
这大帅府啊,那可是承载了无数的故事和传奇。
大帅府位于沈阳的沈河区,那一片的建筑,古色古香又气势恢宏。
还没走进大帅府的大门呢,光是远远望着那高高的院墙和威严的大门楼,你就能感觉到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走进大帅府,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敞的院子。
地面是用大块的青石砖铺就的,经过岁月的洗礼,有些地方已经变得坑坑洼洼,但这反而增添了它的沧桑韵味。
院子四周种着一些高大的树木,夏天的时候枝叶繁茂,洒下一片片阴凉。
大帅府的建筑风格独特,既有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形式,又融入了西方的建筑元素。
那雕梁画栋的门窗,精美的砖雕石刻,无不展现出当年的奢华与精致。
我记得有一次,我走进了一间会客厅。
里面的摆设那叫一个讲究,雕花的红木椅子整齐地排列着,每张椅子上都铺着绣有精美图案的坐垫。
墙上挂着一幅幅名人字画,据说都是当时的名家之作。
屋子中间有一张大大的桌子,上面摆放着一套精致的茶具,仿佛主人刚刚还在这里与客人品茶论道。
再往里走,是大帅的书房。
书房里堆满了书籍,从古典文学到兵法谋略,应有尽有。
书桌上放着一方砚台,墨汁还残留着一些,好像大帅刚刚还在这里挥毫泼墨,书写着自己的雄心壮志。
大帅府的花园也是别具一格。
花园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春天的时候,百花盛开,姹紫嫣红,那景色真是美不胜收。
有一条蜿蜒的小径穿过花园,小径两旁是修剪整齐的灌木丛。
我沿着小径漫步,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让人心旷神怡。
在花园的一角,还有一个小小的池塘,池塘里养着一些金鱼。
那些金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着,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好不欢快。
大帅府里还有一个小青楼,这小青楼的建筑风格与其他地方又有所不同。
它小巧玲珑,却又不失典雅。
走进小青楼,里面的装饰温馨而又别致。
据说这里曾是大帅夫人居住的地方,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女性的柔美气息。
在大帅府里游览,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动荡的年代。
你能想象到大帅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的场景;能感受到他的豪情壮志和家国情怀。
作文大帅府游览我去大帅府啦,可好玩啦。
一进大帅府的大门,就像走进了一个老故事里。
那里的房子可气派了,墙是那种厚厚的,透着一股神秘劲儿。
院子里有好多大树,风吹过来,树叶沙沙响,就像在悄悄说以前的事儿。
我看到了张作霖住的屋子,屋子里的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
床看起来硬硬的,不像我家软软的床。
桌子上还有些老物件,像一个旧旧的茶壶,我仿佛能看到张作霖坐在这儿喝茶,和别人商量大事的样子。
再往前走,就是大青楼啦。
大青楼可高了,站在它下面抬头看,感觉它都快碰到天了。
进去里面,楼梯的扶手摸起来凉凉的。
我想象着以前的人穿着长长的衣服,在这楼梯上走来走去。
从窗户往外看,能看到院子里的一草一木,还能看到来参观的人在院子里好奇地走着。
大帅府里还有小花园呢。
花园里有五颜六色的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我还看到了小池塘,池塘里有几条小鱼在游来游去。
我丢了一点面包屑进去,小鱼们就很快地游过来抢着吃,真有趣。
我在大帅府里走了好久,感觉就像做了一场梦,一场回到过去的梦。
我特别喜欢这个地方,离开的时候还一直回头看呢。
今天去大帅府游玩,我可兴奋啦。
刚到大帅府,就看到那大大的门,门上面有一些好看的花纹,感觉很古老。
走进里面,就像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有一个小院子,院子的地面是石头铺的,走在上面咯噔咯噔的。
旁边的屋子都有着长长的屋檐,下雨天的时候,雨水肯定会顺着屋檐像小瀑布一样流下来。
屋子里的灯是那种老式的,昏昏暗暗的,不过很有味道。
在大帅府里,我看到了好多有趣的东西。
比如说有一些旧照片,照片上的人穿着很奇怪的衣服,和我们现在完全不一样。
我想那些人在那个时候的大帅府里,一定有很多好玩的事情。
我还去了一个小偏房,那里摆着一些兵器的模型。
我拿起一个小剑的模型,假装自己是个大侠,在屋子里比划来比划去,就像在和敌人打仗一样。
妈妈在旁边笑着说我像个小疯子,可我觉得可有意思了。
到了花园的时候,那里有好多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我想去捉蝴蝶,可是怎么也捉不到。
[清风满韵]系列走进大帅府如皋蒋文祥自1998年以来,到沈阳参加有关张学良学术研讨会十多次,也有机会多次走进大帅府。
大帅府,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将军的官邸和寓所,实际上是“大帅府”与“少帅府”的合称。
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一座由青砖素面墙围廓的中西混合建筑群,以现存院内青砖墙为界,分东西两院。
东院是帅府的早期建筑,包括三进四合院、大青楼、小青楼、还有东墙外的赵四小姐楼,西院是后期建筑,共有砖混楼房6座。
三进四合院建于1914至1918年,是大帅府的群体建筑中心。
位居中轴,坐北朝南,呈“目”字型。
飞檐挑脊,画栋雕梁,朱漆廊柱,石鼓柱础,是砖木结构的仿王府式建筑。
占地3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
正门前院是一个东西长百米,南北宽16米的长方型大院,两侧开有东西辕门。
正门影壁上嵌有一块“鸿禧”二字的汉白玉。
影壁四角刻有凤凰和雄狮。
正门中间为门洞,内侧上方悬一横匾,上书“治国护民”。
一进院有东西厢房各三间。
东厢房是帅府的账房处,负责掌管帅府内的各项财务开支;西厢房是帅府的承启处,负责禀报、引见前来帅府公干或拜访的文武官员。
二进院呈长方形,比前院略大,方砖铺地,周围有起台回廊四合。
30根廊柱环列于鼓形柱础,绘栋彩方,庭院幽雅,是张作霖办公和会客之所。
二进院正房东西两侧山墙有回廊,各有角门通往三进院,东侧回廊外的围墙开一角门.通往东院帅府花园和小青楼。
角门被花园假山所隐蔽,是帅府花园中的曲径通幽一景。
三进院与二进院形制相同,是帅府的内宅,张作霖的家眷大都在此居住。
1922年大青楼建成后,张作霖搬入大青楼办公,家眷也大部分搬入大青楼,三进四合院便改成巡阅使署办公处。
大青楼是帅府的标志性建筑,为仿罗马式建筑。
因该楼采用青砖青瓦建造,故称大青楼。
楼高37米,总建筑面积2460平方米。
整体建筑富丽堂皇,外部立体浮雕造型生动、工艺精湛。
大青楼堪称民国时期东北建筑的经典之作,融办公与居住为一体。
辽宁沈阳大帅府沈阳大帅府沈阳“大帅府”是“东北王”张作霖的宅第,位于沈阳南顺城路与朝阳街转角处,离清故宫仅二百多米。
我们离开清故宫时,正好有个旅游团步行前去“大帅府”,便跟随其后前去参观。
到了景区,“大帅府”门前广场上立有一尊青铜雕像。
走近看,雕像基座上刻着“张学良将军”几个金色大字。
只见张学良一身戎装,左手握一付白手套,右手扶着腰间武装带,面色凝重,似在快步走来。
有介绍说,张学良铜像是2005年“西安事变”69周年时落成的。
铜像左后侧就是景区入口,两座青砖门墩中间是车辆进出通道,门前立着两只威武的石狮。
墙上镶着两块汉白玉碑刻,一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学良旧居”,另一块是“张氏帅府”。
大门旁边一座青砖小门楼是景区检票口。
大帅府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四周筑有3米多高的青砖围墙。
里面分为东、西两院,各有独特的建筑风格。
西院建于1912年,为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三进四合院,共有房舍74间,三进院落鸟瞰呈“目”字形;东院前半部分是花园,后半部分建有两幢西洋风格的建筑,前面一幢叫“小青楼”,后面一幢叫“大青楼。
进了检票口是一座大院子,院内青石方板铺地,正面是一排七间青砖平房。
平房中间是三间廊式门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东面三间一间是传达室,二间是警卫室;西面三间一间为电工房,二间为电话室。
一进院落有东西厢房各三间,东厢房是内账房,掌管帅府财务收支;西厢房为承启处,负责帅府来宾的接待、禀报等事宜。
走过一进门厅,后院正房中间是一座垂花门楼。
有介绍说,那是一座木结构的垂花小门楼,张作霖当年接见重要客人和中外使节时,在此举行欢迎仪式,故称仪门。
现门头悬挂“宏开塞外”金匾,门两侧挂有对联“关塞仗金峰屹甲千城万里;海外接半壁昭泽三省六洲”,那是称赞张作霖当年的赫赫威名。
垂花门内侧挂着一块“治国护民”的横匾,款署:丙子盛夏复制。
可见大帅府原有这块旧匾。
提起这块旧匾便要牵扯到张作霖的出身。
后世流传张作霖为土匪出身,此话有否根据?张氏帅府博物馆编著的《走进大帅府走近张作霖》一书介绍,清光绪元年(1875年)张作霖出生在辽宁海城县北小洼村,因家境贫寒,只读过三个月私塾。
大帅府的景点介绍以下是 8 条关于大帅府的景点介绍:1. 大帅府里的大青楼,那可真是太壮观啦!它就像一个威严的巨人屹立在那里。
走进里面,你仿佛能听到张作霖和张学良父子在这商议大事的声音呢!你说,在那个年代,这里得发生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啊!例子:哇塞,就像你去故宫能感受到皇家的威严一样,在大青楼你能感受到军阀的气势!2. 小青楼,那可是别具一格啊!精致得很呢!那优美的线条,独特的设计,真让人眼前一亮。
难道你不想去看看这么漂亮的小楼吗?例子:这小青楼就好比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让人忍不住细细端详。
3. 帅府的花园那也相当美呀!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就像一个世外桃源。
在这散散步,那感觉多棒啊!你想想,在繁忙的生活中能有这么一处宁静的地方,多难得啊!例子:可不是嘛,这花园比咱小区的花园可美多了!4. 大帅府的舞厅,当年肯定是热闹非凡啊!人们在这尽情跳舞、欢乐,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在这里,你能想象出曾经的繁华场景吗?例子:这舞厅啊,就跟现在的酒吧似的,只不过更有那个时代的特色。
5. 老虎厅,听名字就很霸气吧!这里可是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地方。
站在这,你会不会好奇当年在这里发生过什么呢?例子:感觉就像电视剧里那种很神秘的地方,能勾起你的好奇心。
6. 大帅府的四合院,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仿佛能看到当年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那么真实,那么亲切。
你不觉得很有意思吗?例子:跟咱去参观老北京四合院似的,特别有味道。
7. 关帝庙在大帅府也有着独特的地位呢!这座小小的庙宇承载着人们的信仰和期望。
来这感受一下那份庄严和神圣吧!例子:这就好比你去寺庙里祈福一样,有一种特别的氛围。
8. 大帅府的影壁,那雕刻精美得很呐!真是巧夺天工。
它默默见证了大帅府的历史变迁,多么了不起啊!例子:就像那些珍贵的文物一样,展现着独特的魅力。
我觉得大帅府真的是一个非常值得去细细品味和感受的地方,它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魅力,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过去的那段时光。
作文大帅府游览我去大帅府啦,那可真有趣。
一进大帅府的门,就像走进了老故事里。
院子好大呀,地上的石头路有点不平,走起来一颠一颠的。
我看到好多老房子,房子的墙厚厚的,摸起来冰冰凉凉。
有一间房子里摆着好多老物件,像旧旧的桌子、椅子,还有一些我叫不上名字的东西。
桌子上刻着花纹,虽然不那么清楚了,可还是能看出来以前肯定特别好看。
椅子的扶手滑溜溜的,不知道被多少人摸过呢。
大帅府里还有个小花园,花园里有花有树。
花的颜色可多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我凑近一朵花闻了闻,香香的,小蜜蜂在花丛里飞来飞去,忙个不停。
树长得高高的,叶子在风里沙沙响,就像在跟我说话。
在大帅府里逛着逛着,我好像看到以前住在这里的人在走来走去,感觉很奇妙。
这一趟大帅府游览,就像一场穿越之旅,我可太喜欢啦。
大帅府,我来喽。
刚到大帅府,我就兴奋起来。
大门看起来很有气势,就像一个威严的老爷爷站在那。
走进院子,我看到的房子都古色古香的。
屋顶的瓦片一块挨着一块,像鱼鳞一样。
我走进一个房间,里面有张大床。
床的周围有帘子,帘子上有一些小珠子,我用手轻轻拨了拨,珠子就发出清脆的声音。
床边还有个小柜子,柜子上有个小锁,我想,以前这里面肯定藏着什么宝贝吧。
再往后面走,有个小池塘。
池塘里的水绿绿的,里面有几条小鱼游来游去。
我丢了一点面包屑进去,小鱼们就飞快地游过来抢着吃,它们的嘴巴一张一合的,可爱极了。
池塘边有几块大石头,我坐在石头上,感觉凉凉的,很舒服。
在大帅府里,我还看到了一些老照片。
照片里的人穿着以前的衣服,表情很严肃。
看着这些照片,我好像能想象到当时的生活场景。
这一趟大帅府之行,让我知道了好多以前的事情,真的很有意义。
去大帅府玩咯。
一到那,我就被吸引住了。
那里的建筑都很特别,墙壁是那种暗暗的颜色,透着一种神秘的感觉。
我走进一间屋子,看到墙上挂着一幅画。
画里是山水风景,那山画得高高的,水画得像真的在流动一样。
屋子中间有个大花瓶,花瓶上画着漂亮的花朵,颜色特别鲜艳。
大帅府(上)位于故宫西南面,德盛门里的张氏帅府,是上世纪初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末代国家元首、“东北王”张作霖与其长子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的官邸与私宅。
一座大帅府,半部民国史,砖瓦无声,草木枯荣,真实地记录下他们父子叱吒风云的政治生涯和跌宕起伏的人生传奇,还有那个时代的风云际会。
清柠用了整整四个小时来游览了这座皇城脚下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的青灰色民国建筑群。
亲们可能猜到清柠接下来要编些什么枯燥无趣滴文字了,但做为一枚老沈阳人的你,或者是来沈城多年的你,一直都不舍50大洋和四个小时的宝贵时间(实际1小时便可游览完,清柠是个慢节奏女子)同时又不想百度一下,就算是百度了也没耐心看完长篇大论,为何不跟着清柠简单了解这座繁华都市掩映下的别致而神秘的宅邸。
清柠绝不会上来就告诉你百度简介大帅府多大面积,多少间房子,因为清柠是流水线风格,向来都是走到哪儿、看到哪儿、写到哪儿。
当然为了能留住亲们跟着清柠的脚步走到最后,先了解一下四合院都有哪些精彩亮点:整个四合院是一个目字型的三进院落,信步大帅府,游走于庭院楼宇之间,可以说是人随物转,物转景移,汉白玉影壁、石狮抱鼓住础、彩绘朱漆大门、透雕垂花门楼、万福流云仪门、窗下砚石浮雕、油漆彩画、雀替木雕,那叫一个精彩纷呈。
一砖一瓦,一石一柱,一物一画,无不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仿佛似音符,汇聚成一曲金碧交辉、旋律优美的建筑音乐,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走起吧….先说检票后左走进入大帅府最早的四合院建筑群。
四合院正门上有横匾,上书“治国护民”。
帅府的门当是清柠见过的最漂亮的,最特别的门当。
(门当这里就不普及了)与正门相对,有座高4米有余,呈八字形向内敞开,与四合院南墙连为一体的影壁,影壁芯正中镶嵌一块雕有“鸿禧”二字的汉白玉。
苏州的狮子林、同里的退思园等大多四合院的影壁都是“五蝠图”中间或大大的“福”字、或大大的“寿”字居多。
像大帅府这样汉白玉、红托金的寓意值得游客品位一番。
(上马石下马石也是清柠见过的最高滴)(石雕抱鼓石都这么大,可见等级之高)清柠站在这门口打转转了好一会,“一位戎马一生、狼烟烽火、刀光剑影的军人的府邸竟这般华贵秀丽” 走到这里是不是来了精神头想大踏步滴走进院内狠狠的品位一番呢。
看一下这个门槛是不是很高呢,拿恭亲王府的门槛对比一下吧!焦点在这两扇大门的彩绘上啦,认识么,秦琼、敬德两位门神,好威武。
进入一进院落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透雕垂花顶式门楼——垂花仪门,门内有一座两重木屏壁,木屏壁可以对开,据说只有来重要客人木屏壁才可中开,客人拾阶而入,帅府人员和普通客人只能从木屏两侧绕行。
然后就在这个方方整整的大块方青石板铺就的四合院转上一圈,垂花仪门东侧有一颗上了年头的大梧桐树,覆盖了小半个院落,西北角有一辆马车,是当年接送子女的专用马车。
一进院落主要是帅府人员办公:警卫室,电话室、接待室、乃至帅府厨房仓库等。
进了二进院,清柠迫不及待滴回头看这垂花仪门内的二重木屏壁——万福流云仪门,色泽艳丽,绘画精细。
上有恩德遍及大众的“德被苍生”金色门匾。
再转过身来,同一进院落相似的偏大些的院落被两颗高大树木笼罩着,一波接着一波的游人在导游的带领下从此院冲冲穿过。
这是后面提到的大青楼还没建成时,张作霖当做办公为主的场所。
没有人知道也没有太大的必要详细追问这位当年的“乱世枭雄”在此留下的壮志雄心——望重长城。
在通往三进院的过厅,东间房是张作霖工作蜡像,书房门两边引用了欧阳修的典故“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的对联,为张作霖当年亲笔,表达其君子坦荡荡,一生未做缺德之事。
西间房是张作霖当年会客场所,所用桌椅、屏风均雕刻精美,巧夺天工。
终于来到三进院了是不是,少量的树木作为点缀,这便是大帅府的内宅,也就是“张作霖的夫人和孩子们住滴地方。
张学良将军就是在此院西厢房和于凤至完婚滴。
如果够细心,不难发现帅府内这三进四合院处处都是精美砚石雕刻,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在我大东北地区是绝无仅有的。
我们滴大帅府真心是高大上。
三进院现在已成”百年张学良“的展馆,主要展示张学良将军军旅生涯,这里才是一座大帅府,半部民国史的真正开始。
整个四合院建筑群体到此游完,您可以回头再品位一番,也可以趁这黄金十一假期抽出那么一小丢丢时间,亲身游走一番。
接下来就进入帅府东区感受威严耸立的大青楼大青楼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两代主政东北时期的重要办公场所,曾历经两次直奉大战、东北易帜、处决杨、常、武装调停中原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
(议事厅)(老虎厅)("一块银元故事"的发生地,张学良与于凤至卧室)大青楼里张作霖豪华气派的议事厅,张学良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展示了张氏父子迥然不同的人生经历到同样荣辱与共的政治沉浮。
(群鹰汇,你能查出来多少只鹰)偶然发现透过群鹰汇的鹰嘴可以看到大青楼前假山过道上的“天理人心”网上找了半天没查到寓意资料,或许巧合,或许有我们所以不能理解寓意与奥秘。
小青楼位于帅府东苑花园中心的二层砖木结构小楼,有“园中花厅”的美誉,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
采用了大量的木雕、砖雕,雀替木雕等中国传统工艺雕刻的花鸟图案,栩栩如生,形象逼真,令人叹为观止。
张作霖的六位夫人中知名度最高的五夫人即张寿懿带着张作霖的几个女儿住在此楼,她曾在最关键的时刻,就在这个房间,与身穿日本和服的领事馆夫人斗智斗勇,制造了在皇姑屯事件中身受重伤去世的张作霖未死的假象,避免了日军趁机挑起战端,甚至避免了东北政局的大混乱。
帅府的每一座建筑、每一个房间、每一个角落,都存留着生动的历史瞬间。
它见证了奉系军阀的崛起和兴盛,见证了张作霖逐鹿中原的成败与得失,见证了张学良将军为实现国家统一、倡导和平、反对内战、抵御外悔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内心千回百转,坐在东苑的东南角假山下的鱼池边,微风拂来,望着假山上的凉亭,人去楼空,虽不闻当年的车水马龙,却也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
位于故宫西南面,德盛门里的张氏帅府,是上世纪初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末代国家元首、“东北王”张作霖与其长子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的官邸与私宅。
一座大帅府,半部民国史,砖瓦无声,草木枯荣,真实地记录下他们父子叱吒风云的政治生涯和跌宕起伏的人生传奇,还有那个时代的风云际会。
清柠用了整整四个小时来游览了这座皇城脚下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的青灰色民国建筑群。
亲们可能猜到清柠接下来要编些什么枯燥无趣滴文字了,但做为一枚老沈阳人的你,或者是来沈城多年的你,一直都不舍50大洋和四个小时的宝贵时间(实际1小时便可游览完,清柠是个慢节奏女子)同时又不想百度一下,就算是百度了也没耐心看完长篇大论,为何不跟着清柠简单了解这座繁华都市掩映下的别致而神秘的宅邸。
清柠绝不会上来就告诉你百度简介大帅府多大面积,多少间房子,因为清柠是流水线风格,向来都是走到哪儿、看到哪儿、写到哪儿。
当然为了能留住亲们跟着清柠的脚步走到最后,先了解一下四合院都有哪些精彩亮点:整个四合院是一个目字型的三进院落,信步大帅府,游走于庭院楼宇之间,可以说是人随物转,物转景移,汉白玉影壁、石狮抱鼓住础、彩绘朱漆大门、透雕垂花门楼、万福流云仪门、窗下砚石浮雕、油漆彩画、雀替木雕,那叫一个精彩纷呈。
一砖一瓦,一石一柱,一物一画,无不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仿佛似音符,汇聚成一曲金碧交辉、旋律优美的建筑音乐,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走起吧….先说检票后左走进入大帅府最早的四合院建筑群。
四合院正门上有横匾,上书“治国护民”。
帅府的门当是清柠见过的最漂亮的,最特别的门当。
(门当这里就不普及了)与正门相对,有座高4米有余,呈八字形向内敞开,与四合院南墙连为一体的影壁,影壁芯正中镶嵌一块雕有“鸿禧”二字的汉白玉。
苏州的狮子林、同里的退思园等大多四合院的影壁都是“五蝠图”中间或大大的“福”字、或大大的“寿”字居多。
像大帅府这样汉白玉、红托金的寓意值得游客品位一番。
(上马石下马石也是清柠见过的最高滴)(石雕抱鼓石都这么大,可见等级之高)清柠站在这门口打转转了好一会,“一位戎马一生、狼烟烽火、刀光剑影的军人的府邸竟这般华贵秀丽” 走到这里是不是来了精神头想大踏步滴走进院内狠狠的品位一番呢。
看一下这个门槛是不是很高呢,拿恭亲王府的门槛对比一下吧!焦点在这两扇大门的彩绘上啦,认识么,秦琼、敬德两位门神,好威武。
进入一进院落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透雕垂花顶式门楼——垂花仪门,门内有一座两重木屏壁,木屏壁可以对开,据说只有来重要客人木屏壁才可中开,客人拾阶而入,帅府人员和普通客人只能从木屏两侧绕行。
然后就在这个方方整整的大块方青石板铺就的四合院转上一圈,垂花仪门东侧有一颗上了年头的大梧桐树,覆盖了小半个院落,西北角有一辆马车,是当年接送子女的专用马车。
一进院落主要是帅府人员办公:警卫室,电话室、接待室、乃至帅府厨房仓库等。
进了二进院,清柠迫不及待滴回头看这垂花仪门内的二重木屏壁——万福流云仪门,色泽艳丽,绘画精细。
上有恩德遍及大众的“德被苍生”金色门匾。
再转过身来,同一进院落相似的偏大些的院落被两颗高大树木笼罩着,一波接着一波的游人在导游的带领下从此院冲冲穿过。
这是后面提到的大青楼还没建成时,张作霖当做办公为主的场所。
没有人知道也没有太大的必要详细追问这位当年的“乱世枭雄”在此留下的壮志雄心——望重长城。
在通往三进院的过厅,东间房是张作霖工作蜡像,书房门两边引用了欧阳修的典故“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的对联,为张作霖当年亲笔,表达其君子坦荡荡,一生未做缺德之事。
西间房是张作霖当年会客场所,所用桌椅、屏风均雕刻精美,巧夺天工。
终于来到三进院了是不是,少量的树木作为点缀,这便是大帅府的内宅,也就是“张作霖的夫人和孩子们住滴地方。
张学良将军就是在此院西厢房和于凤至完婚滴。
如果够细心,不难发现帅府内这三进四合院处处都是精美砚石雕刻,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在我大东北地区是绝无仅有的。
我们滴大帅府真心是高大上。
三进院现在已成”百年张学良“的展馆,主要展示张学良将军军旅生涯,这里才是一座大帅府,半部民国史的真正开始。
整个四合院建筑群体到此游完,您可以回头再品位一番,也可以趁这黄金十一假期抽出那么一小丢丢时间,亲身游走一番。
接下来就进入帅府东区感受威严耸立的大青楼大青楼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两代主政东北时期的重要办公场所,曾历经两次直奉大战、东北易帜、处决杨、常、武装调停中原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
(议事厅)(老虎厅)("一块银元故事"的发生地,张学良与于凤至卧室)大青楼里张作霖豪华气派的议事厅,张学良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展示了张氏父子迥然不同的人生经历到同样荣辱与共的政治沉浮。
(群鹰汇,你能查出来多少只鹰)偶然发现透过群鹰汇的鹰嘴可以看到大青楼前假山过道上的“天理人心”网上找了半天没查到寓意资料,或许巧合,或许有我们所以不能理解寓意与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