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洋浮游生物学复习重点

海洋浮游生物学复习重点

海洋浮游生物学复习重点
海洋浮游生物学复习重点

第二部分海洋浮游生物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浮游生物和浮游生物的定义

一、浮游生物(Plankton)

定义:在水流的作用下,被动地营漂浮生活的水生生物。

二、浮游生物的共同特征

1、缺乏发达的行动器官

2、体色:浮游植物——因有叶绿体等色素体而表现颜色多样化;

浮游动物——多透明Eg:水母;栉水母;海樽

3、多数个体小浮游植物:10μm-100μm

浮游动物:1mm~10mm Eg:北极霞水母(2~7.8m)

火体虫(尾索动物海樽的群体,长度可达2m)

三、浮游生物学(Planktology)

研究浮游生物生命现象、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第二节浮游生物分类

(不同分类标准下不同分类名称及解释如阶段性浮游生物)

一、营养方式

1、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主要包括单胞藻(硅藻、甲藻)

自养性浮游生物——

生产者,初级生产力,真光层<这个光层的光能可以保证植物足够的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2、浮游动物Zoopankton

异养性浮游生物:无脊椎动物<原生、腔肠、甲壳类>很多海洋生物幼体也属于浮游范畴——消耗者,次级生产力

二、个体大小(知道中英文名)

1、极微型浮游生物(Ferntoplankton):0.02~0.2μm,浮游病毒

2、微微型浮游生物(Picoplankton):0.2~2μm,浮游细菌,浮游植物

3、微型浮游生物(Nanoplankton):2~20μm,浮游真菌,浮游植物,浮游原生动物

4、小型浮游生物(Microplankton):20~200μm,浮游植物、浮游原生动物

5、中型浮游生物(Mesoplankton):0.2~20mm,小型水母,栉水母,桡足类,枝角类,毛

颚类,被囊类,鱼卵和鱼仔

6、大型浮游生物(Marcoplankton ):2~20mm ,较大水母,糠虾,端足类,磷虾,海樽,鱼类幼体

7、巨型浮游生物(Megaplankton ):20~200mm ,大型水母,被囊类(火体虫、纽鳃樽) 生物学意义:

三、生活史中浮游阶段长短

1、永生性浮游生物(Holoplankton )

2、阶段性浮游生物(Meroplankton ):水母体、幼虫、季节性/兼性浮游生物

3、暂时性浮游生物(Tychoplankton ):暂时性营浮游生活,大多数为底栖生物

如:

四、生活环境

1、淡水浮游生物(freshwater plankton ):盐度<5

2、海洋浮游生物(marine plankton ):盐度>16

3、河口浮游生物(estuarine plankton ):盐度5~16

五、分布

1、水平分布:

①沿岸性(近海)浮游生物:盐度较低

②远洋性(远海)浮游生物:盐度较高

③泛栖性浮游生物:适应盐度范围较宽

2、垂直分布:

①上层浮游生物:0~100m :漂浮生物(neuston ):0~5cm ,受风影响大,生活在海液界面上 ②中层浮游生物:100~400m

③下层浮游生物:>400m :深海浮游生物(>600m )、极深海洋浮游生物(km 级) 3、地理分布:

北极、北方、温带、热带、南极浮游生物 4、季节分布:春夏秋冬、终年、偶现

六、来源

1、自生浮游生物

2、外来浮游生物

第四节 海洋浮游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一、有益

1、经济海产和养殖动物的饵料

2、浮游生物渔业(人类食物)

3、海流、水团指示生物

4、研究海洋地质史和勘探石油(钙质、硅质壳)

5、海洋污染的生物性指标(对污染物有富集作用)

二、有害

1、产生赤潮——甲藻、夜光虫、中缢虫

2、破坏渔业资源、养殖敌害

第五节浮游生物研究历史与重要研究理论二、浮游生物几个重要研究领域

1)微型生物环或微生物网(microbial food web)

营养物质更新快、能量转换效率高、与有机碎屑关系密切

微生物环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比例很大

2)能学研究

浮游动物摄食率、呼吸率等研究

3)桡足类的培养研究

浮游动物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小鱼虾最主要的食物来源

天然饵料,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宽幅饵料

目前的好饵料:卤虫、轮虫,但高不饱和脂肪酸没有桡足类高

4)桡足类滞育卵的研究<桡足类、卤虫、轮虫都可产生滞育卵>

环境不适时,产滞育卵沉到海底保存时间很久,环境适宜再孵化

5)种群遗传分析

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种群遗传、揭示种群动态变化机制

6)种群动态及模型研究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解释变化规律、预测变化规律

第一章原生动物

第一节基本形态

一、细胞质

外质 ectoplasm :透明,均匀,少颗粒,滞性大

内质 endoplasm :色泽暗,多颗粒,滞性小(易流动)

二、细胞核

泡状核 Vesicular nucleus :染色质少,分布不均(小核) 致密核 Massive nucleus :染色质多,分布均匀(大核) 如:草履虫 大核(肾形)、小核(球形)——双态核

有些有多个核,一般只有一个核。

第二节 分类

(海洋中浮游生物的纲、亚纲、目的名称,各目特征,主要特点,大体分布,

代表动物)

鞭毛虫纲、肉足虫纲、纤毛虫纲(孢子虫纲、丝孢子虫纲)——寄生 一、鞭毛虫纲 Mastigophora

以鞭毛为运动器官,有坚实的皮膜,不变形。

分为2个亚纲,10个目:植鞭亚纲(鞭毛较少)、动鞭亚纲(鞭毛较多,寄生生活) 如:夜光虫科的夜光虫:异养(捕食硅藻、小型动物) ①纵沟、纵鞭毛,口,触手,质,核,中央团 ②食物泡

③夜光原眼虫(绿色)

当大量夜光虫聚在一起时为肉色。

二、肉足虫纲 Sacrodina

以伪足为运动胞器,无坚实的皮膜,有些具有外壳或骨针。 伪足形状,轴丝有无 辐足亚纲:针状伪足,有轴丝

绿色:某些热带地区

体内共生夜光原眼虫

根足亚纲:叶状,根状或丝状伪足,无轴丝(可伸缩)(一)辐足亚纲(放射虫)

中央囊(几丁质)有孔:使内外质相通

无孔:通过囊上的膜使内、外质相通

等辐骨虫目透明等棘虫

(二)根足亚纲(伪足中无轴丝支持,可伸缩)

有孔虫目

外壳:单室类型胎室(肧室)<多室类第一室>

多室类型隔片、孔<室与室间叫隔片,隔片有孔交流>

胎室的形成:配子结合——小球型

无性生殖——大球型

1、管棘虫科管矛棘虫平旋壳、多室

2、圆辐虫科敏纳圆辐虫(镶边圆辐虫)

3、圆球虫科抱球虫亚科抱球虫属伊格抱球虫(塔式螺旋)

普林虫属

三、纤毛虫纲Ciliata

构造复杂,分化最高等,以纤毛为运动胞器,细胞核分化为大核(营养核)和小核(生殖核)。旋唇亚纲沙壳纤毛虫目(简壳虫目)

特点:圆锥形、杯形或喇叭形

体外有壳

壳表嵌有外来颗粒

主要分布在沿岸,我国有记录的12种。

1、沙壳纤毛虫科薄铃虫属诺氏薄铃虫

2、铃壳纤毛虫科拟铃虫属

3、类铃纤毛虫科

类铃虫属运动类铃虫

细壳虫属小领细壳虫

4、钟形纤毛虫科网纹虫属巴拿马网纹虫、钟状网蚊虫

第三节习性与经济意义

布氏拟铃虫(帽子)

妥肯丁拟铃虫

根状拟铃虫

纽螺旋——有孔虫

中种类最多的螺旋

一、分布1

2、垂直分布——<100m,6~30m分布最多

3、季节分布:种组成、数量变动都和季节有关

4、垂直移动:季节、昼夜

二、生殖

无性生殖:二分裂,复分裂,出芽

有性生殖:配合法(受精)——同配、异配(两配子不同)

接合法(草履虫)

三、发光

放射虫(深海)、夜光虫

四、赤潮(red tide)——夜光虫(鞭毛虫纲)、中缢虫(纤毛虫纲)

第二章腔肠动物(Coelenterata)和栉水母(Ctenophora)

第一节概述

(分纲依据、纲的特征、各部分结构名解)

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独有的特点。

水母(Medusa)分纲依据:大小、缘膜、世代交替

水螅水母纲:小型,有缘膜,世代交替明显,水螅型发达。

钵水母纲:大型,无缘膜,有世代交替,但水螅型退化或消失。

第二节水螅水母纲

有缘膜水母

一、形态结构

(一)外部形态

1、伞部:上伞部、下伞部、伞腔

2、缘膜(velum):伞边缘伸向伞腔,有肌肉,排水运动

3、垂管(口柄):长短各异

4、触手触手球:捕食器官,长在伞的边缘。触手基部的膨大为触手,有点种类长在触手上,长有刺细胞,可放出刺,攻击。

5、平衡囊:在触手球或触手基部,其中有平衡石。在游动时,平衡石会在平衡囊中滚动,压刚毛,从而信号传到神经系统。

6、眼点:在触手基部,感光,无视觉能力,颜色各异(有无、数量、颜色为分类依据)

7、刺细胞(Cnidoblast):触手最多,体表上也有,防御和捕食。

刺丝囊在里面,囊的有无也是分类依据之一。

(二)内部结构

1、胃管系统(消化系统):口、胃、胃囊、辐管、环管;

2、神经系统和感官:神经网、平衡囊、眼点

3、生殖系统:雌雄异体,同形。

生殖腺的形状和位置不同,分类依据之一。

水螅水母——辐管/垂管

钵水母——胃囊

二、分类依据

水母体的形状

眼点和平衡囊的有无、数目

生殖腺的位置、形状

辐管的有无、数目

触手的位置、数目

(目的名称及区分、检索表)

1、花水母目

伞高钟形;多有眼点;无平衡囊;生殖腺在垂管或胃壁上

2、软水母目

伞半球或扁形,通常无眼点,有平衡囊,触手多,生殖腺在辐管上

3、淡水母目

触手空心,生殖腺在胃壁或辐管上

4、硬水母目

伞半球到高钟形,胶质硬,触手实心或同时有实心和空心触手

5、刚水母目(筐水母目)

伞缘分叶;无辐管;生殖腺在胃壁上,胃宽大,实心触手(8根)从伞缘或其上方生出6、管水母目(群体)

无世代交替,但有多态现象(polymorphism)

三、水螅水母纲分目检索表

1、多态型群体————————————————————————————管水母目

单体型个体————————————————————————————2

2、伞缘分叶;无辐管、环管——————————————————————筐水母目

伞缘未被分隔———————————————————————————3

3、伞缘无平衡囊———————————————————————————花水母目

伞缘具多个平衡囊—————————————————————————4

4、伞厚而硬—————————————————————————————硬水母目

伞薄而柔软————————————————————————————5

5、伞多为扁球形生殖腺位于辐管上———————————————————软水母目

伞一般较高,生殖腺位于胃壁或延伸到辐管上—————————————淡水母目

第三节钵水母纲

(结构特点、目的名称、检索表、代表动物)

一、形态构造

无缘膜水母,伞缘有缺刻、缘瓣(凹的比较明显则形成缘瓣)。

二、分类

1、立方水母目灯水母“海黄蜂”

2、冠水母目红斑游船水母

3、旗口水母目

①游水母科夜光游水母

②霞水母科北极霞水母(伞可达2m+)

③洋须水母科海月水母(碟子状)

4、根口水母目

①端根水母科嘉庚水母

②叶腕水母科叶腕水母

③根口水母科海蜇

三、钵水母纲分目检索表

1、伞立方形—————————————————————————————立方水母目

伞不呈立方形———————————————————————————2

2、外伞部中央附近有一条冠沟—————————————————————冠水母目

外伞部中央附近没有冠沟——————————————————————3

3、口腕彼此分离———————————————————————————旗口水母目

口腕彼此愈合———————————————————————————根口水母目

第五节栉水母Ctenophora

(多数浮游,少数底栖,极少数寄生)

(比较、主要结构名称(栉板)、纲目名称、代表动物、特点特征)

一、与腔肠动物比较

相似点:两辐射对称

两胚层

分枝的胃管系统

不同点:栉板(栉)、刺细胞(腔肠)、粘细胞(栉)、

感觉器官集中(位于反口面)、

神经系统集中(向8行栉板基部集中)

成体触手有无:有触手纲无触手纲

栉板:每一栉板由一列基部相连的纤毛组成,栉板下面有肌纤维使栉板运动。栉水母体表八列纵行的由栉毛板排列而成的纤毛带,为运动器官。

二、有触手纲

1、球栉水母目身体球形,两条长触手,基部有触手鞘,触手可缩回触手鞘。

侧腕水母科球形侧腕水母

2、兜水母目有两块左右侧扁的口瓣

①碟水母科碟水母

②蛾水母科蛾水母

3、带水母目身体侧扁,呈带状,主触手退化、呈带状。

三、无触手目

瓜水母目Beroida:呈瓜子型或圆锥形,无触手和触手鞘。

第三章浮游甲壳动物Crustacea (节肢动物门)

第一节概述(附肢哪三种类型)

基膜:非细胞物质,无细胞薄层。

主要类群:鰓足亚纲、桡足亚纲、软甲亚纲

一、附肢

类型

双肢型(原肢、内肢、外肢)

单肢型(原肢、内肢)

叶足型(张力附肢):比较低等的类型,靠液体的张力维持形状)

第二节鰓足亚纲

头胸甲有盾状——背甲目

壳瓣——介甲目、枝角目

无无甲类

一、无甲目

盐卤虫(咸水丰年虫)(Artemia salina):最普遍的饵料

1、无头胸甲

2、头、胸、腹,胸+腹——躯干

3、尾叉

4、复眼、1单眼

5、A1(第一触角)、A2(第二触角)雄性执握肢

6、发育变态,有无节幼虫期

甲壳类动物一般都为双肢型

二、枝角目(壳瓣)水溞(红虫)

1、形态结构

体形:短小,左右偏扁。透明,大多不分节

头部+躯干部,颈沟

壳瓣,壳刺

后腹部,腹突,腹刚毛(羽状、尾刚毛),尾爪(叉)

单眼,复眼

额,吻,头盔

A1:雌性较小,雄性较大

A2:游泳(不摆动会下沉)

躯肢、育室

循环系统(看到的主要是心脏),血液红色(血液中含血红蛋白)(氧气不足是,血红蛋白含量上升,整个池塘变红)

2、刚毛公式:

3、分类

A 仙达溞科尖头溞属鸟喙尖头溞

B 圆囊溞属

a 三角(僧帽)溞属诺氏三角溞肥胖三角溞

b 圆囊(大眼)溞属多型圆囊溞史氏圆囊溞

外肢的节及刚毛数

内肢的节及刚毛数

Eg:0-0-1-3

1-1-3

4节,每节的刚毛数

3节,每节的刚毛数

无颈沟

有颈沟

鸟喙尖头溞

第三节桡足亚纲

(各结构含义、目名称及特征、分类依据)

一、结构含义:

全体长:1~4mm

头胸部长:头部前端到末胸节的后侧角。

后侧角:最后胸节两侧,向后延伸突起。(雌性较大,不对称;雄性较小)

1、头部

头胸部:头节(5或6)+1或2节胸节愈合在一起,称为头胸部。

前额

额角:前额腹面的线状或刺状突起。

侧钩:头部两侧的小钩。

2、胸部:4~5节游离,未与头部愈合。少数后2节愈合,自由胸节为5节常见,有1节与头部愈合。

3、腹部:5节,无腹肢;雌性12节愈合成生殖节,故雌性腹部4节;雄性第1节为生殖节。

生殖节

生殖孔:1或2不定,背腹面不定,在生殖节上。

4、尾(肛)节:开口在背面中间

尾叉,尾叉刚毛:5或6跟羽状刚毛(有更大的浮力)

5、活动关节:节与节之间由关节(薄膜)连接,关节可活动,活动强度特别大。活动关节前为前体部,常在胸部一节腹部一节间;活动关节后为后体部。

1、哲水蚤目:完全浮游

2、猛水蚤目:少数浮游,多数底栖

3、剑水蚤目:部分浮游

4、怪水蚤目:桡足幼体寄生,五节幼虫和成体浮游

(一)哲水溞目

1、前体部显著大于后体部

2、活动关节:Th5/Ab1(胸腹之间)

3、雄性P5常呈钳状

4、A1长,一般23~25节(雌性对称或一侧变执握肢)

5、多数无卵囊

6、多数有心脏

(二)猛水蚤目(多数底栖生活,浮游的较少)

1、前后体部分界不明显

2、活动关节:Th4/Th5(4、5胸节之间)

3、A1短小,雄性左右均为执握肢

4、P5退化,只有1~2节

5、卵囊1~2个

6、多无心脏

(三)剑水蚤目

1、前体部大于后体部

2、活动关节:Th4/Th5

3、A1短,6~17节,雄性对称,执握肢(两端都形成)

4、P5退化,对称,雌雄同形

5、卵囊多为2个

6、无心脏(血液循环通过胃肠蠕动和附肢摆动)

(四)怪水蚤目

1、前体部大于后体部

2、活动关节:Th3/Th4 或 Th4/Th5

3、桡足幼体寄生,无节幼虫和成体浮游

4、成体专司生殖,故A2、M 、M1、M2退化(成体不摄食,所以和摄食有关的退化)

5、A1发达

三、桡足类主要分类依据

1、活动关节位置

2、身体大小、形状

头雄部各节比例、前额、额角、侧钩、后侧角、单眼、晶体 后体部节数、形态、生殖节、尾叉、尾叉刚毛 3、A1、雄性执握肢 4、P5

第四节 软甲亚纲(甲壳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

(总目、目名称、特征,代表动物)

P5:胸足,整个身体最后一对附肢。

M :大颚 M1:第一小颚 M2:第二小颚

猛水蚤目

囊虾总目:糠虾目涟虫目等足目端足目

真虾总目:磷虾目十足目

(一)囊虾总目

头胸甲有不遮盖全部胸节

头部至少与第一胸节愈合

雌性胸肢上具抱卵片

直接发育

1、糠虾目

特征:头胸部后端凹陷,末1~2胸节外露

胸足具发达外肢

雌性腹足退化,雄性第3/4腹足多呈针状伸长

糠虾科

雌性有2~3对孵卵片

尾肢内肢具平衡囊

代表动物:新糠虾属黑褐新糠虾

2、端足目

分类:钩虾亚目变肢虫亚目麦秆虫亚目虫戎亚目——真正浮游生活虫戎亚目

a 侧扁,头、胸、腹三部

b 头部:形态各异,复眼

c 胸部

d 前腹部、后腹部/尾部、尾节

e 胸肢:单肢8对,腮片,抱卵片

代表动物:法虫戎属细小法虫戎

(二)真虾总目端足目

头胸甲发达,覆盖整个胸部

头部与全部胸节愈合

雌性胸肢不具抱卵片

间接发育(有幼虫期)

1、磷虾目——全部生活在海洋中(10~20mm身长)(海洋中浮游的高等甲壳动物)

特征:指状足鳃

胸肢相似,双肢

发光器3~10个(10个较多,腹部1~4节各一个,触角基部1对,第2、7胸足基部各有一对,共3对加四个)

磷虾科磷虾属太平洋磷虾

假磷虾属中华假磷虾

2、十足目——樱虾科

特征:腹足——颚足3+步足5

4、5步足退化(樱虾)或消失(毛虾、莹虾)

毛虾属中国毛虾日本毛虾

莹虾属正型莹虾

第四章毛颚动物Chaetognatha

(形态结构、代表动物)

一、外部形态

箭虫属Sagitta

1、头部

头巾:头部可伸缩的表皮,保护颚毛,减少游泳阻力。

颚毛:颚刺,几丁质

小齿

纤毛冠(环):头到躯干部背面由纤毛细胞构成的环状结构,作感觉器官,如感觉水流变化,分甲乙丙型。

触毛斑:箭虫身体上由成堆的支持细胞和位于其中的支持细胞构成的斑点状结构,分布对称。作感觉器官。

2、躯干部

领:泡状结构;颈部至躯干部的表皮组织,增厚形成,发达程度随种类而异。

侧鳍:“无鳍条带”功能为平衡,不能运动

尾部:尾鳍、贮精囊

二、内部结构

1、体腔:发达,肠腔法形成

2、消化系统:口—咽—肠—肛门(直管形消化道)

3、神经系统:脑神经节、腹神经节、腹神经把两个神经节连系起来

4、感官:纤毛冠(感觉水流变化)、眼点、触毛斑

5、生殖系统: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多)

卵巢、输卵管、雌性生殖孔

精巢、输精管、贮精囊、精胞

第二节代表动物

箭虫属强壮箭虫肥胖箭虫

第五章被囊动物

尾部前端,卵巢后

肥胖箭虫

百陶箭虫

强壮箭虫

第一节 概述

尾索动物 Vrochorda 逆行变态(退化变态,经变态失去一些重要构造,结构变得简单) 原索 头索:文昌鱼 尾索:海鞘 脊索

特征: 成体多数无脊索,幼体尾部有脊索——尾索动物

囊状或桶状,被胶质囊——被囊动物 以鳃裂呼吸

成体无神经管,开管式循环 多雌雄同体 被囊动物

一、有尾纲(海尾鞘)(特征、分布、代表动物:尾海鞘、住囊虫)

1、特征:发育不经过变态,成体保留幼体的脊索和尾部——幼形纲 内柱短(海樽纲长些,负责在鳃内手机事物往后推) 鳃囊简单,仅一对鳃裂

体外有房上皮细胞分泌的胶质囊——房 2、形态结构:

身体:躯干部“椭圆形”,尾部

消化系统:口——咽(鳃囊)——食道——胃——肠——肛门 内柱、鳃孔 循环系统:心脏、无血管 生殖系统:

神经系统:脑神经节、尾神经节、神经索 感官:平衡囊 房上皮:“房”(“住屋”),不同位置的房上皮名称、功能不同;共同作用:可作为滤食器官,3个小时就要换“房子”。

“海雪”——由住囊虫的房子形成(只是一种情况)

海鞘纲——成体固着生活 有尾纲

海鳟纲

成体浮游

3、分类

1目2科 有尾目 住囊虫科 褶海鞘科

二、海樽纲(特征、目的特征、代表动物)(永久性胶质囊,透明,房子不换,贴着身

体)

形态结构

1、小齿海鳟:透明,桶形;胶质囊、(永久性)殖孔);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节,生殖系统(雌雄同体)

2、分类

磷海鳟目:火体虫

桶形,群体,浮游,能发光,无幼虫期。 全肌目:小齿海鳟

肌带形成完整的环,有蝌蚪幼虫,有世代交替。 半肌目:萨利纽鳃樽(民主萨利亚)

肌带不形成完整的环,无幼虫期,有世代交替。

动物构造名词解释:1、哪一类动物有;2、简介(怎么回事);3、功能

外套贴着胶质囊 肌肉带在外套上

农业生物技术期末试题.doc

2017 年秋唐河职专种植类基础课期末试卷《农业生物》(满分 100 分)注意:所有答案都要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装卡上,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就是亲代与子代个体之间 号考的() A. 连锁 B.分离 C.遗传 D.都不是 2. DNA 分子具有 () A. 特异性 B.互异性 C.排斥性 D.都不是 场订 考 3.人类成熟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A.n=21B.2n=46C.2n=30D.n=24 4.自由组合规律是发现并首次提出的。 名 姓级班 A.孟德尔B.贝特生C.达尔文D.摩尔根5.减数分裂中,联会发生在() A.姊妹染色单体之间B.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线 C.同源染色体之间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6.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称

为 A.相对性状 B .变异性状C.表现性状 D.差异性状 7. DNA 分子两条链的盘旋方向() A、同向平行 B、反向平行C 、同向交叉 D 、反 向交叉 8. 一个性母细胞经过一次完整减数分裂过程产生() 个子细胞 A、1 B、2 C、4 D、8 9.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发生在()。 A.偶线期 B .粗线期 C .双线期 D .终变期 10.减数分裂中,c实现了染色体数目减半() A.前期I B.中期I C.后期I D. 末期 I 11、水稻由高杆变为矮秆,生长在水沟边的植株比其他 的高大()。 A、两者都是可遗传的变异 B 、前者是可遗传的变 异,后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C、两者都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D 、前者是不可遗传的变 异,后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1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大麦的高秆与小麦的矮秆B、人的身高与体重 C.玉米的黄粒与凹陷 D.甜玉米与非甜玉米 13 、已知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F1 全部是红花豌 豆,让 F1 与隐形亲本测交一代,则测交一代中红花豌 豆和白花豌豆的比例是() A、4:1 B、3:1 C、2:1 D、1:1 14、T 代表() A、胸腺嘧啶 B 、胞嘧啶C、鸟嘌呤 D 、腺嘌呤 15.普通小麦的染色体数目()。 A、24 B、20 C、42 D、46 16、杂种 YyRr 独立遗传,自交后代群体中纯合体的比 例()。 A、1/16 B、1/12 C、1/8 D、1/4 17、下面都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红葡萄与白葡萄 B、黄菊花与白菊花

水生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学案

水生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学案 此学案专门针对笔试 【章节复习】 浮游生物学Planktonology 研究浮游生物的生命现象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节浮游生物的定义 全世界共有33个植物纲:水中有18个纲的代表 63个动物纲:水中有60个纲的代表 根据生态习性分为: 浮游生物(Plankton) 自游生物(游泳动物Nekton) 底栖生物(Benthos) ●浮游生物的一般特征 ①生物体缺乏发达的游泳器官,活动受水流或风浪支配,营随波逐流式漂浮生活,但在一定范围内具垂直移动能力 ②除部分水母类、甲壳类、被囊类外,身体体型小,对它们形态结构的研究,需要借助于解剖镜和显微镜 ③除生活于气水交界和深海的部分种类具色彩外,一般身体趋向于透明无色 ④浮游生物能以各种不同方式适应漂浮生活 第二节浮游生物的分类 一、按营养方式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自养生物,初级生产力贡献者。多为细菌和单胞藻类(主 要是硅藻和甲藻),包括生产者和还原者,分布在真光层。 ?浮游动物(Zooplankton):异养生物,次级生产力贡献者。各类无脊椎动物(如原 生动物、水母、节肢动物、毛颚动物、浮游软体动物、浮游多毛类、被囊动物)及其幼虫以及低等脊索动物幼虫、低等脊椎动物幼虫,如鱼卵、仔鱼、稚鱼。 ?真光层(euphotic layer):水层中能找到光的部分,通常为水深0米到100-200米范 围。 二、按个体大小

三、按生活史中浮游时期的长短 终生浮游生物、暂时性浮游生物、偶然性浮游生物 四、按生活的环境 ●淡水浮游生物(freshwater plankton):盐度<5‰ ●海洋浮游生物(marine plankton):盐度>16‰ ●河口浮游生物(estuarine plankton):盐度5-16‰ 五、按浮游生物的分布 水平分布:沿岸性浮游生物、远洋性浮游生物 垂直分布:上层浮游生物、中层浮游生物、下层浮游生物、极深海浮游生物 第三节浮游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研究内容:形态、分类、生态、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等。 生物海洋学Biological Oceanography 海洋生物学Marine Biology 二、浮游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在形态、分类方面: ?微生物学、海藻学、无脊椎动物学 2、生态方面: ?水产学、海洋学、渔业、气象学、地质学、环境科学 3、生理、生化方面 4、数、理、化、计算机 第四节浮游生物学的重要性 一、渔业 1、有益: ?水产经济动物的饵料 ?可培养的饵料生物 ?直接的捕捞对象:海蜇、毛虾 浮游生物渔业(Plankton Fishery) 2、有害: ?赤潮(Red tide) 或称有害藻华(Harmful Algal Bloom,HAB): 定义、危害

海洋生物学实验讲义

海洋生物学实验讲义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海洋科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 巩宁 2011.10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海洋生物学是海洋科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为海洋科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课。共安排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二个教学环节,通过实验环节的系统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初步的分析相关问题和实验研究的能力,为将来的相关工作和进一步深造奠定良好的海洋生物学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海洋科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三年级的学位课——“海洋生物学”的实验环节。与理论课内容同时或在其后开设。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深入理解和应用“海洋生物学”课程的概念、理论,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进而分析判断实验现象的能力,能正确诚实记录实验现象与结果;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能正确地、独立地撰写实验报告;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验掌握海洋生物活体标本和固定标本的制作和观察方法,能够识别常见的海洋生物并对其生态适应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初步的分析。

目录 实验一海洋生物的显微镜观察 附显微镜基本知识 (4) 实验二海洋浮游植物形态观察 (10) 实验三海洋浮游动物形态观察 (15) 实验四海洋浮游生物调查方法 (19) 实验五潮间带实习及底栖海藻采集 (23) 实验六底栖海藻标本制作与保存 (25) 实验七底栖海藻形态观察 (27) 实验八海洋底栖动物形态观察 (33) 实验九海洋游泳动物形态观察 (36) 实验十海洋微生物宏基因组提取 (39) 附录 大连沿海常见底栖海藻蜡叶标本图片 (42)

海洋生物学期末试卷A复习进程

海洋生物学期末试卷 A

上海海洋大学特色类选修课2013学年第二学期 《海洋生物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赤潮: 2.钝顶螺旋藻: 3.游水母科: 4.海洋生物学: 5.海洋底栖生物 (benthos):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中水层在海洋中是 范围内。 A.200m 以内 B.200—1000m C.300—1000m D.200—500m 2.海洋生物外来物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由原来栖息地区扩散到其它地区,下列不属于这种途径的是 。 A.人为引进 B.天敌减少 C.船底携带 D.压舱水 3.下列关于藻类的论述,错误的是 。 A.藻类是低等植物,分布广,绝大多数生活于水中 B.个体大小相差悬殊,小球藻 3-4μm ,巨藻长 60m C.具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生物 D.大部分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但存在极少部分有根、茎、叶的分化 学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4.下列不属于藻类的繁殖方式的是。 A.有性繁殖 B.无性繁殖 C.异养繁殖 D.营养繁殖 5.关于描述:有些种类则在细胞内另生被膜,形成休眠孢子(hypnospore)。它们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到了生活条件适宜时,再行繁殖,描述的是。 A.厚壁孢子 B.动孢子 C.不动孢子 D.休眠孢子 6.下列不属于藻类生活史中的类型的是。 A.营养生殖型 B.孢子生殖型 C.无性和有性生殖混合型 D.三相型 7.植物生殖方式的演化方向是。 A.营养生殖、孢子生殖、有性生殖 B.营养生殖、有性生殖、孢子生殖 C.孢子生殖、营养生殖、有性生殖 D.孢子生殖、有性生殖、营养生殖 8.藻类的英文名是。 A. Algae B. Algea C.Cryptogamia D.Xanthophyta 9.关于海带的孢子体和配子体之间的差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带的孢子体和配子体之间差别不大 B.孢子体小但有组织的分化,配子体较大 C.存在异形世代交替生活史 D.存在营养生殖型生活史 10.下列按照海带发育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幼龄期、凸凹期、厚成期、脆嫩期、成熟期、衰老期 B.幼龄期、脆嫩期、凸凹期、厚成期、成熟期、衰老期 C.幼龄期、脆嫩期、厚成期、凸凹期、成熟期、衰老期 D.幼龄期、凸凹期、脆嫩期、厚成期、成熟期、衰老期 11.下列属于海带厚成期特点的是。 A.叶片肥大,有韧性 B.生长部细胞分裂旺盛,叶片生长迅速 C.积累大量水分 D.合子分裂产生的小孢子 12.下列不属于头部附肢的是。 A.第一触角 B.第二触角 C.第三触角 D.第一小颚 13.下列属于樱虾科的是。 A.毛虾属 B.鼓虾属 C.管鞭虾属 D.对虾属 14.小三毛金藻区别于球等鞭金藻的最显著特征是。 A.具有3根近等长的鞭毛 B.具有3根鞭毛,中间一个较长,外边2个稍短 C.具有2根鞭毛,但其鞭毛较长 D.具有3根鞭毛,中间一个较短,外边2个近等长 15.拟软体动物包括形态差别极大的苔藓动物、腕足动物、帚虫动物,但这三者均有的且区别于其他门类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 A.体腔庞大,体不分节 B.营固着生活 C.具有触手冠 D.发育过程有类似担轮幼体期 16.剑水蚤的特征是。 A.可动关节在胸腹之间,尾叉刚毛5根。第一触角22-26节,一般大于体长一半,雄性第一右触角为执握肢。

海洋浮游生物期末模拟试题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海洋浮游生物学期末模拟试题 11海科曾奇整理 (注:红色字体的为我认为出题概率更大的题目,没时间的至少把红色部分看下。另外下面题目纯属本人猜测,红黑勿怪。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考个好成绩) 第一题:名词解释 1、世代交替:某种生物在其生活史的某一阶段进行有性生殖,而在另外的阶段 进行无性生殖,两种过程交替出现。 2、囊壳:某些藻类具有的特殊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但常有钙或铁化合 物的沉积,常呈现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 3、周质体:藻体细胞表层特化的一层坚韧而有弹性的构造,藻体形态较稳定。 4、海洋浮游植物:是无胚具有叶绿素的自养叶状体孢子植物。 5、蛋白核:是绿藻、隐藻等藻类中常见的一种细胞器,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 粉鞘组成,有的无鞘。 6、壳套:壳面向相连带转弯的部分。 7、相连带:与壳套相连和壳面垂直的部分。 8、隔片:具间生带的种类,有向细胞腔内伸展成片状的结构。 9、假隔片:隔片的一端是游离的。 10、壳缝:从壳面沿着纵轴的一条裂缝,又叫纵沟。 11、相连带:上壳连接带和下壳连接带相连接的部分。 12、龙骨点:管壳缝内的每一个大孔就叫龙骨点。 13、管壳缝: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故叫管壳缝。 14、假空泡:又叫伪空泡,是蓝藻细胞内具有的气泡,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现 黑色红色或紫色,可使植物体漂浮。 15、厚壁孢子:由普通营养细胞增大体积,积累丰富的营养,然后细胞壁增 厚形成。

16、段殖体:蓝藻藻丝上两个营养细胞间生出的胶质隔片或由间生异形胞断 开后形成的若干短的藻丝分段。 17、胞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小单位。 18、伪足:一些原生动物运动和取食的一种细胞器,由部分细胞质暂时突出 而成. 19、纤毛:是从一些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表面伸出的、能运动的突起。 20、焰茎球:轮虫等原肾管的收集端由合胞体组成的囊状结构,其内腔的顶端 具有可摆动如火焰的纤毛。纤毛摆动帮助所收集的液体往排泄孔的方向流动。 21、咀嚼器:为轮虫类咽下部的咀嚼囊内的几丁质(亦称石灰质)构造,由中 央的1块砧骨(incus)和左右对称的2块锤骨(malleus)组成,通过咀嚼囊肌肉的运动使锤骨与砧骨相碰撞以磨碎食物。 22、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 23、混交雌体:轮虫动物门中进行有性生殖的雌体。环境恶劣时,混交雌体以 减数分裂的方式产生单倍染色体的需精卵,一部分需精卵不受精,产生雄卵,孵出雄轮虫。雄轮虫和其他混交雌体交配、受精后在混交雌体内形成厚壳的休眠卵(resting egg)。休眠卵可以对抗各种不良环境长达数月之久,待环境转好时,再孵化成非混交雌虫,又可以进行孤雌生殖。 24、休眠卵:在动物繁殖的过程中,为了应对恶劣的环境,一些动物的胚胎外 面会被一层包被膜所包裹,此时,动物的胚胎发育处于休眠期,等到条件合适的时候再发育,这样的动物胚胎就叫做休眠卵。 25、触手:系存在于多数低等动物身体前端或口周围等处,能自由伸屈之突起 物的总称。 26、刚毛式:第二触角的内外肢的节数以及刚毛的多少与排列各属不同,常用 一定的序列来表示。这种序列成为第二触角刚毛式。 27、壳腺:又名颚腺,1对,生于前胸两侧,由末端囊和细长盘曲的肾管组成, 是枝角类主要的排泄器官。 28、无节幼体:是低等甲壳类孵化后最初的幼体,身体尚不分为头胸部和腹部, 呈扁平椭圆形,在正中线前方有无节幼体眼1个,其后方有口和消化管(肛门尚未开启),左右具第一触角、第二触角和大颚等3对附肢,这一阶段称为无节幼体。 29、桡足幼体:甲壳动物桡足类的后无节幼体经最后一次蜕皮后变成的幼体。 30、复大孢子:硅藻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等到了一个限度, 这种小细胞将不再分裂,而是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这种孢子就叫复大孢子。 第二题:填空题 1、藻类的色素成分极为复杂,可分为四大类,即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 和藻胆素。 2、枝角类的消化道内已证实的有蛋白酶、肽酶、酯酶和淀粉酶。 3、金藻特有的生殖方式为内生孢子。

《农业生物技术》试题_一

《农业生物技术》试题一 班级:_________考号: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微生物: 2、培养基: 3、菌落: 4、碳源: 5、纯化 二、填空(每小题0.5分,共25分) 1.微生物的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生物简单的分类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69年,塔克首先提出了五界系统,后经我国学者丰富为六界,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般细菌个体的基本形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放线菌菌丝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6.酵母菌的个体类似细菌,大多数为单细胞,一般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些菌体能相互连接并延长成菌丝体,成为____________。 7.微生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大部分营养。 8.根据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和能源不同,将微生物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4种营养类型。 9.培养基按选用营养物质的来源不同,将培养基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照培养基的形态又可将培养基分别调制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不同形式。 11.食用菌母种的制作过程中纯种的分离常用的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2.金针菇是一种____________的食用菌,有性阶段产生 ____________,每个担子产生____________个担孢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种交配型。 13.金针菇消毒的方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方 法。 三、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 1

水产经济无脊椎动物增养殖研究室介绍-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水产经济无脊椎动物增养殖研究室介绍 一、研究室名称及功能区划 中文名称:水产经济无脊椎动物增养殖研究室 英文名称:Laboratory of Multiplication & Culture for Aquatic Economic Invertebrates 功能区划:养殖生态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免疫实验室、水质分析实验室、研究生工作室、教师工作室、学术会议室等。 二、研究室简介 研究室主要从事南海经济无脊椎动物增养殖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及开发,同时承担学校各项相关教学任务,科研与教学藕合联动;研究方向包括:(1)甲壳类遗传育种及养殖理论与技术、(2)贝类遗传育种及养殖理论与技术、(3)珍稀种类人工繁育及养殖理论与技术;研究内容涵盖分类、形态、生理、生态、人工繁育、遗传育种、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浅海与滩涂增养殖、养殖容量与养殖环境修复等;研究重点为遗传育种、养殖技术、生态修复;研究特色为“以南海经济及珍稀无脊椎动物为研究对象;以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藕合为研究手段;以研究成果与社会效益挂钩为研究宗旨”;研究室定位为“南海经济无脊椎动物增养殖理论与技术研究及推广中心”。 研究室技术力量雄厚,拥有研究人员12名,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7名、讲师1名,硕士毕业生2名(团队聘用)。其中博士4名,在读博士3名,另指导研究生21名。近期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4项,研究经费400多万;近三年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市厅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120多篇;主编、副主编及参编著作5部;对虾、墨西哥湾扇贝、东风螺等科研成果推广遍及华南三省,创经济效益120多亿元,解决50多万人就业,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奋斗目标 (一)近期目标(头两年) 1、组建2个教学团队(甲壳动物团队、贝类团队),为精品课 程建设打基础; 2、创校级精品课程1门;

海洋生物学课程论文

海洋生物学导论公选课论文论文题目双壳类特征及种类的介绍 所在学院交通学院 专业物流管理 年级 09级 学生姓名黄晓辉 学号 091375026 编号 116 2010年 11月14 日成绩

双壳类特征及种类介绍 摘要:双壳类又称瓣鳃纲,为软体动物的一个纲,约有2万种。体具两片套膜及两片贝壳,故称双壳类。双壳类是无脊椎动物中生活领域最广的门类之一,分布很广,由赤道到两极,,由潮间带至5800米的深海,由咸化海至淡水湖泊都有分布,其生活时代最早可追溯到寒武纪初。通过多方面收集整理资料,本文对双壳类各种特征进行系统介绍,依据绞合齿的形态、闭壳肌发育程度和鳃的结构等,进行系统分类。 关键词:双壳类列齿目异柱目真瓣鳃目 前言 双壳类因具有大小完全相等的两壳而得名,两壳左右对称,每一壳无对称面.因此可和腕足类区别。瓣鳃纲约有2万种,依绞合齿的形态、闭壳肌发育程度和鳃的结构等,分为列齿目、异柱目、真瓣鳃目等三个目。其生活环境:生活在水中,大部分海产,少数在淡水,极少数为寄生,主要以底栖爬行或固着生活,以海藻或浮游生物为食。一般运动缓慢,有的潜居泥沙中,有的固着生活,也有的凿石或凿木而栖,少数营寄生生活。具有食用性、药用性和工业用途。 1.特征 1.1分布历史 双壳类因具有大小完全相等的两壳而得名,两壳左右对称,每一壳无对称面.因此可和腕足类区别。双壳类是无脊椎动物中生活领域最广的门类之一,约有2万种,分布很广,由赤道到两极,,由潮间带至5800米的深海,由咸化海至淡水湖泊都有分布,其生活时代:最早出现于寒武纪初,地史上有四个繁盛期:O(奥陶纪)__S(志留纪)早期。D(泥盆纪)淡水型出现,海生的继续繁盛。[1]广大地质古生物工作者先后在全国各地泥盆系中,采集了大量双壳类化石,在华南和西南地区,双壳类已被证实是泥盆系的主要门类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知的泥盆纪双壳类达40余属,200余种。中生代为取代期,海生的取代腕足类的地位。始新世至现代,为本类的全盛期。[2] 1.2壳与外膜 大多数双壳类有两枚相似的壳,身体可以完全缩入壳内。壳的大小、形状、颜色等随种而异。最小的壳仅有2mm长,如珠蚬类(Sphaeriidae)的一些种,最大的壳长可超过1m,壳重达300kg,如砗磲(Tridacna)。两壳背面有一突出部分称为壳顶(umbo),壳顶所在的一端为前端。根据壳顶位于身体的前端背面,可以将壳定位。围绕壳顶形成许多细密的同心线,称为生长线,随着年龄的增加、生长线也增多。两壳的前、后端及腹缘游离,背面有韧带(ligament)及绞合齿

厦门海洋学院-海洋生物学(水生生物学)试题、答案

一、填空: 1、藻类色素主要分为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藻胆素。共有色素是叶绿素a 、β-胡萝卜素。 2、藻类光合作用的贮存物质,绿藻为淀粉、裸藻为副淀粉、硅藻为脂肪.。 3、蓝藻门的主要特征是无鞭毛、无细胞核、无有性生殖和无色素体。 4、硅藻门的细胞壁富含硅质,其构造如同盒子一样,由两片硅质壳套合而成。细胞壁壳面花纹的排列中心硅藻纲呈辐射对称排列;羽纹硅藻纲呈左右对称羽状排列。硅藻在繁殖过程中,出现特殊的复大孢子。 5、原生动物的运动胞器有伪足、纤毛、鞭毛,变形虫的为伪足,砂壳虫的为伪足,钟虫属的为纤毛。 6、纤毛虫纲以纤毛为运动胞器。根据纤毛在身体各部位的排列形式,纤毛纲通常可分为全毛目,缘毛目,旋毛目。 7/、轮虫的咀嚼器一般分为砧板和槌板两部分,前者是由砧基和砧枝构成,后者是由槌柄和槌钩构成。 8、裸腹溞属第1触角长,后腹部最末一个肛刺分叉。 9、秀体溞属第二触角刚毛式为4-8/0-1-4,后腹部上无肛刺,而具3个爪刺。 10、桡足类发育经过变态。最初发育为无节幼体,然后蜕皮进入桡足幼体,最后蜕皮变为成体。 11、桡足类无节幼体的附肢一般是3对,第一对为第一触角,第二对为第二触角,第三对为大颚。其中第一触角为单肢型。 12、头足纲十腕类的雄性个体在交配时,有一个或一对腕用来输送精荚,称为茎化腕。 二、名词解释: 1、浮游生物:指生活在水层区,个体小,不能作主动远距离移动,没有或只有弱的游泳能力的生物。 2、异形胞:是丝状蓝藻类(除了颤藻目以外)产生的一种与繁殖有关的特别类型的细胞,它是由营养细胞特化而成的。圆形色淡,成熟时是透明的,其细胞壁在与相邻细胞相接处有钮状增厚部(极节球)。 3、壳缝: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壳面中部或偏于一侧具有一条纵向的无纹平滑区称为中轴区,在壳面沿纵轴有一条裂缝即为壳缝又称纵沟。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称为管壳缝。 4、甲片式:表示甲藻门细胞壁上下甲甲片数目和排列的式子,如多甲藻的甲片式为4-3-7/5-2。 5、咀嚼器:位于咀嚼囊内,是轮虫消化系统中的特殊构造,起咀嚼食物的作用。 6、非混交雌体:轮虫生殖主要以孤雌生殖为主,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雌体能不停地产出非需精卵又叫夏卵,这种雌体称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又叫非混交雌体。 7、疣足: 位于多毛类的体节上,由体壁向体侧伸出的肉质扁平状突起物,具有运动、呼吸、排泄、生殖、和保护等功能,但主要是运动功能。 三、思考题: 1、简述蓝藻门的主要特征 (1) 细胞壁由二层组成,内层纤维素,外层为果胶质;细胞外有的具胶被或胶鞘。 (2) 无色素体,原生质体分为色素区和中央区;色素除chla、β-胡罗卜素外,还特含藻胆素。 (3) 同化产物为蓝藻淀粉Cyanophycean starch(副淀粉一种)。 (4) 无细胞核,仅在细胞中央区含有相应于细胞核的物质,无核仁和核膜分化,属原核生物。 (5) 繁殖主要为营养繁殖和孢子繁殖,未发现有性繁殖。 2、(1)中心硅藻纲:壳面花纹辐射对称排列,不具壳缝和假壳缝,不能运动,细胞圆盘形、圆球形至圆柱形等,多为海洋浮游生活,色素体小,颗粒状或盘状,数量多。分为圆筛藻目、根管藻目、盒形藻目共3目。(2)羽纹硅藻纲:壳面花纹左右对称羽状排列,具壳缝和假壳缝,有壳缝的种类能运动,细胞长形至椭圆形,多为淡水底栖生活,色素体多为片状2个。分为无壳缝目、短壳缝目、单壳缝目、双壳缝目、管壳缝目共5个目。 3、轮虫的主要特征: (1)具有纤毛环的头冠,是运动和摄食的器官,身体其他部分没有纤毛;(2)有含咀嚼器的咀嚼囊(3)有附有焰茎球的原肾管。 4、简述轮虫的生活史

海洋生物学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海洋生物学是研究海洋中生命有机体的起源、分布、形态结构、进化与演替特征、生命过程及其规律,并探索海洋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海洋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科学。本课程主要介绍海洋生物的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功能、习性和分布、生殖与发育、资源开发与合理持续利用、各生物类群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使学生对海洋生物类群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2.设计思路: 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海洋生物学》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海洋生物的形态学、分类学、习性、分布以及各生态类群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教学思路如下:1)介绍海洋生物学的概念和特点、海洋生物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2)简述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的关系及海洋生物对海洋环境条件的适应;3)讲述海洋生物的分类与特征,主要介绍原核生物、原生生物、海洋真菌、海洋植物、海洋无脊椎动物、半索动物、脊索动物(包括海洋鱼类、海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4)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基础生态学等;并行课程:环境海洋学、环境微生物学、 - 1 -

环境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态毒理学;后置课程:海洋生物学实验、生物海洋学。 本课程与上述课程构成了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物与化学方向有关海洋生物与生态的课程群,内容和要求各有侧重、联系密切。 二、课程目标 《海洋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海洋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海洋生物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功能、习性和分布、资源开发与合理持续利用、各生态类群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各生态类群的研究方法等,使学生对海洋生物类群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学习要求 教学过程包括课堂授课与讨论、课外作业等形式,要求学生做到课前提前预习教材相关章节、课后完成课下作业;教学过程中,重点内容会组织小组讨论,由学生分组针对特定的科学问题做调研,并以PPT的形式课上报告,交流讨论。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测试。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练习、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作业。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3)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文献和背景资料阅读等作业,其中大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 1 -

农业生态系统期末重点复习题

海克尔与生态学: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初次把生态学定义为“研究动物与有机无及机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从此,揭开了生态学发展的序幕。这就标志着生态学的产生。坦斯列与生态系统:1935年,植物生态学的英国学派坦斯列第一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 奥德姆与生态学基础: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遗弃农田的次生演替及生态系统的能流与物流。1952年,他出版了《生态学基础》一书,确立了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地位。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1)生物生存环境(2)生态因子(3)种群(4)群落(5)生态系统(6)生态平衡阈值(1)生物生存环境①物理环境:包括生物的物质环境即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土壤组成,有两个特征:空间性、营养性;其次包括生物的能量环境,能量来自太阳,具有惟一性、区间性的特征。 ②生物环境:则是生物圈的集中反映。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这几个圈层的交接界面所组成,这几个圈层交接的界面里有生命在其中积极活动,称之为生物圈,为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所需的能量。 (2)生态因子

生境: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对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的总和。组成生境的因素称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包括:非生物因素即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3)种群: 指一定时空中同种个体的总和。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种群特征反映了种群作为一个物种所具有的特征和其具有 的统一意义的“形象”。种群是物种、生物群落存在的基本单位。 (4)群落 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问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可简单地分成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三大类,也分为陆生生物、水域生物群落二种。 (5)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一词最初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于1935年提出。 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 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6)生态平衡阈值

工作技能-必修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大纲 (工作技能层面必修课程) 目录 普通动物学实习 (1) 海洋渔业技术实习 (5) 渔政管理与渔港监督实习 (8) 增殖养殖工程实习 (11) 海洋学实习 (14) 科学研究专题讲座 (16) 毕业实习 (19) 毕业论文(设计) (21)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普通动物学实习是一门针对低年级学生的一门很重要的基础学科中的必修课程,是继普通动物学实验后的或在此期间的一门对本科生来说重要的实践和理论结合和加深课本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和实验的论证,但同时又是一门特别的实践课程,主要是沿海不同的地貌不同的物种分布和熟悉海洋科学和海洋环境的一门课程分布图和数量和种类的变化,更加直观的从沿海生物群中找到其相关的物种证明和了解动物起源到演化为高等动物的整个过程的不同等级不同种类的动物的观察,除了原生动物门不能肉眼观察到外,多孔动物门、腔肠动物、扁形动物门、纽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环节动物门、缢虫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半索动物门和脊椎动物的硬骨鱼类都能在实习中看到或采到样本。更有到青岛水族馆参观的内容,更加直观的通过水族馆标本和图谱和实物等对整个动物的进化和演化有更深刻的印象。 2.设计思路: 本实验主要是在学生完成动物学课程后,或在实验过程中时根据潮汐的变化,和根据当地的潮汐变化选最落潮时间在中午的时间进行海边实习。根据青岛的地形地貌选择代表性强的岩礁地貌,沙滩地貌,泥滩地貌或其中两个混合的地貌进行采样地点选择,并为了进行比较,每年选择的时间和地点都相对稳定。然后到水族馆进行参观,通过人为的分类好的进化路线进行参观。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主要以海洋无脊椎动物学和脊椎动物学为主要课程,其中所涉及的动物种类很多,涉及的课程有《海洋浮游生物学》、《贝类养殖学》、《虾蟹类增养殖学》、《海洋学》、《海洋环境学》、《海洋经济学》等高年级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海滨实习是动物学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实习过程中认识和学会鉴定不同的动物,并掌握其主要特征和分类地位。初步了解和掌握采集海洋动物标本的方法和对标本的处理办法和基本鉴定办法。提高巩固和丰富课堂内容,加深理解已学过的动物学知识。通过现场的采样,是学生了解了海岸线的分布特

世界海洋生物学研究历史

世界海洋生物学研究历史 海洋生物学是海洋学的分支学科,同时也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它主要关注海洋生物本身,在细胞、机体和种群水平上,研究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以及行为上对环境的适应性等(杨万喜 2012)。自古以来,人类就因为捕鱼、航海等活动与海洋发生着关系,逐步了解一些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的关系。但是,海洋生物学作为一门系统学科的历史较短(沈国英施并章 2002)。 早在古希腊时期(公元前四世纪),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在《动物志》中记述了170多种海洋生物,按现代分类包括有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蠕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原索动物、鱼类、爬行类、海鸟、海兽等十多个主要动物类群,其中海洋鱼类即有110多种(价值中国网站 2006 )。而在中国,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刊行的中国《黄帝内经》中,就也已经有了用墨鱼治病的记载。更不要说公元前一世纪前成书的《尔雅》,不仅记载有海洋动物,甚至还有海洋藻类。还有公元初古罗马普利尼乌斯的《自然历史志》,记录了170多种海洋生物。中国明朝屠本睃的《闽中海错疏》,记载有200多种海产生物(价值中国网站 2006 )。不仅如此,《闽中海错疏》即是我国也是世界比较早的一部水产经济动物志,又是动物学从以实用为主向系统动物学方向发展的重要著作之一。而且《闽中海错疏》比较全面地记载了福建的水产动物,包含不少动物形态、生态和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湖南省科普网 2010)。我们可以发现,在古代,人类就已经体现出了对海洋生物学的巨大好奇以及浓厚兴趣。尽管那时还没有海洋生物学的这个学科观念,但这并没有阻止人类对海洋生物的探索。这便是海洋生物学的萌芽阶段。 随着自然科学和航运事业的发展,海洋生物学进入到了科学的研究时期。海洋生物学逐渐由萌芽阶段向初始阶段迈进。一些科学家开始进行零星的调查。例如,1674年,荷兰列文虎克最先发现海洋原生动物;1777年,丹麦米勒开始应用显微镜观察北海的浮游生物;英国的Forbs用底托网采集并观察底栖生物,提出海洋生物垂直分布的分带现象——潮间带(littoral zone)、昆布带(laminarian zone)、珊瑚藻带(coralline algae zone)以及深海珊瑚带(deep sea coral zone)并且按深度将爱琴海分成九个带和发表《英国海产生物分布图》(沈国英郭丰黄凌风施并章 2010)。以后科学家们也相继进行了多次大范围的海洋生物调查。19世纪前期,爱伦贝格在海洋中发现硅鞭藻类;英国达尔文对他在1831~1836年“贝格尔”号航海中采集的蔓足类和珊瑚类,进行了出色研究;德国米勒于1845年使用浮游生物网,采集和研究海洋浮游生物。1908~1913年,丹麦彼得松的工作奠定了海洋底栖生物定量研究的基础;1946年,美国佐贝尔的《海洋微生物学》奠定了海洋微生物,主要是海洋细菌的研究基础(价值中国网站 2006 )。 此外,海洋生物学的一些概念、术语也陆续被提出来。例如,1887年Hensen首先使用“浮游生物”(plankton)一词,1891年德国的Haeckel首先提出“底栖生物”(benthos)和“游泳生物”(nekton)两个名词,这是迄今为止仍继续沿用的海洋生物三大生态类群(沈国英施并章 2002)。此时,海洋生物学已经初步形成了一门系统的学科。 19世纪下半叶开始,出于自身的好奇心理,各国竞相派出海洋考察船,海洋生物的研究工作日益兴盛。各国的海洋生物学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其中,最有名的海洋考察是英国“挑战者”号调查船历时三年多(1872~1876)的环球调查,学者们采集了大量深层和中层生物,出版了50卷巨著,所记载的生物的新种达4400多个,使当时已知的海洋生物种数翻了几番(沈国英施并章 2002)。各国在此期间也设立了许多考察站,相继建立了许多海洋生物研究机构(最古老的海洋生物研究机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洋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872年,1874年正式开放。1888年,英国海洋生物学会成立了普利茅斯海洋研究所。美国于1888年在伍兹霍尔建立海洋生物研究所等等(价值中国网站 2006 ))这对海洋生物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20世纪初至50年代可以认为是海洋生物学研究的发展阶段。这个时期海洋生物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大量的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定量研究。例如,对于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数量分布的研究等等。而且,在游泳生物上,人类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例如研究人员开始对一些鱼类的分布、洄游和数量变化等开展调查(沈国英郭丰黄凌风施并章 2010)。这对捕鱼业以及鱼类研究专家积累了很多珍贵的材料资源。

宁波大学2016年考研真题【013海洋学院】741生物化学(B卷)

考试科目:生物化学科目代码:741适用专业:海洋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考试科目:生物化学科目代码:741适用专业:海洋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考试科目:生物化学科目代码:741适用专业:海洋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7.在鸟氨酸循环中,尿素由下列哪种物质水解而得: A.鸟氨酸B.胍氨酸C.精氨酸D.精氨琥珀酸 18.酶原所以没有活性是因为: A.酶蛋白肽链合成不完全B.活性中心未形成或未暴露 C.酶原是普通的蛋白质D.缺乏辅酶或辅基 19.在大脑和肌肉组织中,线粒体外的NADH+H+经穿梭作用进入线粒体内氧化,能产生几个ATP? A.1.0B.1.5C.2.5D.3.5 20.以下哪一种酶在糖酵解和糖异生途径中都发挥作用? 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B.丙酮酸激酶 C.果糖-1,6-二磷酸酶D.己糖激酶 21.在真核生物中,下列哪个过程不发生在线粒体上? A.磷酸戊糖途径B.氧化磷酸化 C.三羧酸循环D.丙酮酸氧化脱羧 22.下列哪种动力学特性属于酶的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 A.Vmax不变,Km下降B.Vmax不变,Km增加 C.Vmax降低,Km不变D.Vmax下降,Km下降 23.由维生素B6参与形成的辅助因子是下列哪种酶活性必需的? A.谷丙转氨酶B.丙酮酸脱羧酶 C.L-乳酸脱氢酶D.琥珀酸脱氢酶 24.以NADP+作为氢受体形成NADPH+H+的代谢途径是: A.糖酵解B.三羧酸循环C.磷酸戊糖途径D.糖原异生 25.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的逆转录酶在宿主细胞中合成负链DNA所用的引物是:A.tRNA B.mRNA C.rRNA D.5S rRNA

山东春季高考农业生物技术复习题(含计算题)

遗传部分习题 简答题 1.述减数分裂与遗传三大规律之间的关系。 答:减数分裂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的特殊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直接体现了遗传学的三大规律的本质。间期时完成了染色体的复制及相关蛋白的合成,结果每条染色体有两条染色单体构成。前期Ⅰ的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联会,粗线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出现交换(基因交换),中期Ⅰ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边,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一条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连锁在一起(基因连锁);减数第二次分裂重复一次有丝分裂。这样形成的配子中各自含有双亲的一套遗传信息,又有交换的遗传信息,配子结合成合子后发育成的个体既有双亲的遗传信息,又有变异的遗传物质。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答:控制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每一对等位基因发生分离,(2.5分)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可以自由组合。(2.5分) 3,大豆的紫花基因H对白花基因h为显性,紫花×白花的F1全为紫花,F2共有1653株,其中紫花1240株,白花413株,试用基因型说明这一试验结果。 答:∵紫花×白花的F1全为紫花∴紫花为显性。(1分) 可以设亲本中紫花基因型为HH,白花为hh, 则 F1为Hh,即全为紫花(1分)∴ F2的基因型比例为:HH:Hh:hh=1:2:1 (1分)又∵紫花为显性。∴ F2的表现型比例为:紫花:白花=3:1 (1分)∴本实验的F2中紫花和白花的比例约为3:1,是符合分离规律的。(1分) 4.试述交换值、连锁强度和基因之间距离三者的关系。 答:交换值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1分)交换值在0%~50%之间变动,交换值越接近0%,说明连锁强度越大,基因之间距离越小;(2分)交换值越接近50%,连锁强度越小,基因之间距离越大。(2分) 5. 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是如何育成的? 答:小麦AABBDD×黑麦RR (2分) ABDR (2分) 小黑麦AABBDDRR (1分)

教学情况通报

教学情况通报中国药科大学教务处编 2019年第6期2019年10月8日2019年8月26日-9月30日,校领导、校院教学工作负责人和校教学督导通过现场巡查、听课、与师生交流等方式对我校教学情况进行了常规检查。根据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所掌握的情况,现将这一阶段听课、调停课、教师授课情况,学生集中反映的教学类意见建议公布如下: 一、听课次数汇总 序号姓名职务听课次数 1 金能明党委书记 6 2 来茂德校长、党委副书记 1 3 戴建君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1 4 陆涛副校长 1 5 孔令义副校长 1 6 王正华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1 7 袁浩副校长 1 8 郝海平副校长 4 9 于广琮副校长 1 10 唐伟方教务处处长 4 11 胡春蕾教务处副处长 4 12 胡育筑校教学督导21 13 钱之玉校教学督导19 14 祁公任校教学督导16 15 季晖校教学督导19 16 庄正风校教学督导16 17 陈曙校教学督导(兼职) 5 18 严拯宇校教学督导(兼职) 8 19 王旭红校教学督导(兼职) 8

序号姓名职务听课次数 20 芦金荣校教学督导(兼职) 11 21 李运曼校教学督导(兼职) 10 22 褚淑贞校教学督导(兼职) 9 23 李志裕药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 4 24 刘煜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 4 25 杜鼎理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 4 26 于锋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副院长 (分管教学) 4 27 王志祥工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14 28 明广奇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 6 29 丁锦希国际医药商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 4 30 史志祥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 4 31 董高伟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8 32 陈定炫体育部副主任(分管教学) 4 二、调停课情况统计 本学期开学至9月30日,各学院调停课情况如下表所示: 序号学年学期院系名称调课 人次 调课 学时 总学时调课率 1 2019-2020-1 药学院 5 10 10264 0.01% 2 2019-2020-1 中药学院17 57 10860 0.52% 3 2019-2020-1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3 7 605 4 0.12% 4 2019-2020-1 国际医药商学院 2 6 5873 0.10% 5 2019-2020-1 理学院11 6 6 18158 0.36% 6 2019-2020-1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5 10 3561 0.28% 7 2019-2020-1 马克思主义学院 4 8 2466 0.32% 8 2019-2020-1 外国语学院///0 9 2019-2020-1 工学院 5 15 7743 0.19% 10 2019-2020-1 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 4 11 6470 0.17% 11 2019-2020-1 体育部 6 12 7390 0.16% 根据《中国药科大学本专科教学课程运行管理规定》(药大教[2016]9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