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蛋白酶产生菌株的筛选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2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和筛选是一项重要的微生物学工作,通常用于寻找能够产生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酶的细菌或真菌菌株。
以下是一般的步骤和方法:
1. 样品采集:首先从土壤、水体、食品等环境中采集样品,可能含有潜在的蛋白酶产生菌。
2. 分离:将样品进行稀释处理后,通过涂布法、稀释涂布法、过滤法等分离方法,在富含寒原蛋白酶的寒原平板培养基上培养,以分离出单菌种。
3. 纯化:将分离得到的单菌种进行多次传代,确保单一菌株的纯化。
4. 鉴定:利用生理生化试验、形态学观察、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如16S rRNA序列分析)等手段,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
5. 筛选:利用含有蛋白质底物的培养基(如乳清蛋白、明胶等)进行筛选,观察菌株在培养基上的透明圈或发酵液的浑浊度变化,筛选出产生蛋白酶活性高的菌株。
6. 活性测定:对筛选出的蛋白酶产生菌株进行蛋白酶活性测定,确
定其蛋白酶活性水平。
7. 保存与应用:对获得的蛋白酶产生菌株进行保存,并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应用潜力,如酶学特性、温度和pH稳定性等。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从环境样品中分离、鉴定并筛选出具有高蛋白酶产量和活性的菌株,为后续的蛋白酶生产及应用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菌种资源。
耐高温蛋白酶高产菌株的选育耐高温蛋白酶是一种在高温条件下仍能保持其催化活性的酶,能够在高温下催化生化反应,在制药、食品加工、生物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而菌株的选育是提高高温蛋白酶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般来说,选育耐高温蛋白酶高产菌株需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菌株筛选首先需要对天然微生物进行样品筛选,按照对温度、PH等生理参数适应性的要求进行选择,优先选择能在较高温度下生长并产生耐高温酶的菌株,如热门的枯草芽杆菌、厌氧嗜热菌、波形菌等。
筛选后的菌株需要进行基本鉴定和生长繁殖测试,并确定合适生长条件进行培养。
(2)单菌株培养选育高温蛋白酶高产菌株需要从单菌株入手,通过单菌株培养建立菌株库。
具体操作是从混合菌液中挑选单菌株进行分离纯化,然后在适宜菌落计数的培养基中进行扩增,得到比较纯的单一菌株。
(3)启动基因筛选启动基因是指在酶活性调控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基因,比如转录因子、信号转导分子等。
通过筛选不同菌株的启动基因,能够分析菌株酶活性、酶产量等生理参数的变化,从而优选高酶活、高产量的菌株。
(4)基因工程改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高活性、高产酶的基因导入到新的细胞中进行表达,进而提高酶产量和酶活力。
目前,基因工程改造主要采用选择性筛选、拷贝数增加、等位基因增加等手段进行。
(5)酶活性评估选育出可行的耐高温蛋白酶高产菌株后,需要进行酶活性评估,以确定其酶活力和产酶能力,评价其在工业应用中的适用性。
酶活性评估一般采用激光荧光法、反应热法、电泳法等多种方法进行。
总之,选育出高产、高活力、耐高温的蛋白酶生产菌株需要长期不断的探索和尝试。
将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耐高温蛋白酶高产菌株的改造和选育中,能够进一步提高产酶效率和酶活力,推进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微生物实验设计-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级分离一、实验原理自能够产生胞外蛋白酶的菌株在牛奶平板上生长后,其菌落周围可形成明显的蛋白水解圈,水解圈与菌落直径的比值,常被作为判断该菌株蛋白酶产生能力的初筛依据。
将腐烂的大豆浸泡液中的细菌接种在含有酪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由于产蛋白酶菌株能在干酪素的培养基上形成无色透明圈,因此能将产蛋白菌株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菌株经再次培养,就可获得纯种产蛋白酶的菌株。
二、实验器材1.菌种:从大豆浸泡液中获得2.培养基:(1)PDA斜面培养基:马铃薯200g,蔗糖20g,琼脂20g,水1000ml.马铃薯去皮,切成块,煮沸半小时后用纱布过滤,再加糖及琼脂,溶化后补水至1000ml,121℃灭菌30min备用。
(2)干酪素琼脂培养基:干酪素4.0g,用20ml 0.1mol/L NaOH溶液溶解后再加20g琼脂,加蒸馏水煮沸加水至1000ml 121℃灭菌30min备用。
3.试剂:无菌水。
4.仪器:天平,电磁炉,烧杯,无菌试管,无菌培养皿,高压灭菌锅,锥形瓶,接种环,涂布棒,酒精灯,恒温培养箱。
三、实验步骤1.将腐烂的大豆放入无菌水中浸泡,制成细菌悬浮液。
2.用涂布棒蘸取菌液接种于PAD培养基中,26℃培养48h。
3.倒置于酪素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7℃培养24h。
4.挑取培养好的菌落接种于平板上,28℃培养48h。
5.观察各菌落周围形成的透明圈的情况。
6.选取透明圈较大的三个菌落分别接种在干酪素琼脂培养基上,28℃培养48h。
7.观察受否为单菌落,若为单菌落且有透明圈,则为纯种产蛋白酶菌株。
若有杂菌,则需要重复步骤6,直到培养出纯菌为止。
参考文献[1]代玉梅.蛋白酶高产菌株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8.[2]黄志强,林白雪,谢联辉.产碱性蛋白酶海洋细菌的筛选与鉴定[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5(4):416-420.。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筛选。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和筛选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样品收集:从环境样品(如土壤、水样、发酵物等)中收集样品,注意收集样品需要符合生物安全和伦理规范。
2.分离菌株: a. 样品处理:将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处理,以获得适量的单菌落。
b. 培养基选择:根据目标酶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基进行菌株分离。
常用的培养基有LB(大肠杆菌培养基)、TSA(琼脂糖营养平板培养基)等。
也可以添加特定的底物来富集酶活菌株。
c. 接种和分离:将处理后的样品接种在选定的培养基上,并进行营养和环境条件的适当调整。
通过稀释分离法,将单菌落分离至不同的培养皿中,得到纯培养的菌株。
3.酶活性测定: a. 初步筛选:将分离的菌株进行初步筛选,通过对菌落的酶活性直接观察或使用浸润琼脂糖等方法判断酶的活性。
b. 液体培养:将筛选出的菌株进行液体培养,收集培养物用于后续的酶活性测定。
c. 酶活性测定:通过适当的酶活性测定方法(如改良的Casein酶活测定法、Azocasein酶活测定法等)来评估菌株的酶活性。
4.酶产量测定: a. 最优菌株筛选:根据酶活性测定结果,选择酶活性较高的菌株。
b. 酶产量测定:对选定的菌株进行批量发酵或连续发酵实验,通过酶活性和菌体生长曲线的测定,估计菌株的酶产量。
5.菌株鉴定: a. 形态学特征:观察菌落的形态学特征,如形状、颜色、质地等。
b. 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生理生化测试,包括生长方式、耐受性、产酸性、酶反应等。
c. 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PCR方法扩增和测序16S rRNA基因,进行菌株的分子鉴定,并与已知菌株进行比对。
这些步骤将有助于从样品中分离、鉴定和筛选出蛋白酶产生菌株。
根据筛选结果,选择高酶活性和高酶产量的菌株,可以进行后续的酶性质研究、表达载体构建等工作。
在实践中,根据具体实验条件和要求,可能需要进行适当的优化和调整。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筛选1. 引言蛋白酶是一类能够降解蛋白质的酶,在许多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因此,发现和筛选具有高蛋白酶产量的菌株成为了很多研究人员的关注点。
本文旨在介绍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筛选的方法和步骤。
2. 蛋白酶分离菌株的采集蛋白酶产生菌株可以从各种环境中采集得到,常见的源包括土壤、水样、植物表面等。
采集时需要注意避免污染和样品间的干扰。
常用的采集方法包括无菌棉签擦拭、土壤样品采集等。
3. 蛋白酶分离菌株的分离和筛选3.1 培养基选择和制备蛋白酶分离菌株的分离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常见的培养基包括含蛋白质和多肽的培养基,如酵母提取物培养基、肉汤培养基等。
培养基制备时需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细菌污染。
3.2 菌株的分离将采集得到的样品均匀涂布在选定的培养基上,使用无菌棉签或铲子进行均匀涂布。
将涂布后的培养基培养于适宜的温度和时间下,一般常见的培养温度为30摄氏度。
3.3 蛋白酶活性筛选使用适当的蛋白酶活性指示剂,如casein等,在培养基上进行盘状培养。
通过观察培养基上蛋白质的降解情况,筛选出具有高蛋白酶活性的菌株。
此外,也可通过测定培养液中蛋白酶的活性来进行筛选。
4. 蛋白酶产生菌株的鉴定4.1 形态观察观察菌落的形态特征,如菌落的形状、颜色、透明度等,以及菌株的菌落生长速度等。
4.2 生理生化特性检测进行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包括产酸、产气、葡萄糖利用、氧需求等。
常用的方法包括气压油技术、碳水化合物利用酶技术等。
4.3 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如16S rRNA序列分析、PCR等。
将菌株的DNA提取出来,进行引物扩增,然后通过测序和序列比对,确定菌株的分类信息。
5. 结论通过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筛选,可以获得具有高蛋白酶产量的菌株。
这些菌株在生物技术、食品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培养条件,提高菌株的蛋白酶产量,并应用于相关的工业生产中。
一株高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林玩庄,林淑娜,陈汶聪,刘荣莲,黄可佳,黄丹敏,谢桂仁,陈宇豹,邓毛程,王瑶,李静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300摘要:为了提高水产行业蛋白质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从南海海域大型鱼类的肠道中筛选蛋白酶高产菌株。
采用平板透明圈法和摇瓶发酵法进行筛选,获得一株蛋白酶高产菌株PE11。
通过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鉴定,菌株PE11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通过摇瓶发酵试验,优选出可溶性淀粉和牛肉膏分别为最佳的碳源和氮源,并确定菌株PE11产蛋白酶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0 °C、初始pH7.0、转速200 rpm和时间36 h。
在最佳的产酶条件下,发酵液中的蛋白酶活力可达376 U/mL。
关键词:蛋白酶;高产;筛选;产酶条件Study on screening and enzyme-producing conditions of a highprotease producing strainLING Wan-zhuang, LING Shu-Na, CHEN Wen-cong, LIU Rong-lian, HUANG Ke-jia, HUANG Dan-min, XIE Gui-ren, CHEN Yu-bao, DENG Mao-cheng, WANG Yao, LI Jing(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 510300)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rate of protein resources from aquatic industry, strains having the ability to produce protease were isolated and screened from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of large fish of South China Sea. Using flat transparent circle and shake flask fermentation test, a high producing protease strain PE11 was obtained. The strain PE11 was identified as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through the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s of morphology,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16S rDNA sequences analysis. By means of shake flask fermentation tests, the optimal carbon resource and nitrogen resource for strain PE11 were soluble starch and beef extract,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best conditions for protease-producing were determined as temperature of 30 °C, initial pH of 7.0 and rotation speed of 200 rpm. At the optimal condition, the highest protease activity of fermentation broth reached 376 U/mL.Key words:protease;high producing;screening;enzyme-producing condition*基金项目:广东高校特色调味品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建设项目(GCZX-B1103),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12B091000040),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自然科学启动基金项目(KJ201307),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自然科学启动基金项目(KJ201203)。
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级分离一、实验原理自能够产生胞外蛋白酶的菌株在牛奶平板上生长后,其菌落周围可形成明显的蛋白水解圈,水解圈与菌落直径的比值,常被作为判断该菌株蛋白酶产生能力的初筛依据。
将腐烂的大豆浸泡液中的细菌接种在含有酪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由于产蛋白酶菌株能在干酪素的培养基上形成无色透明圈,因此能将产蛋白菌株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菌株经再次培养,就可获得纯种产蛋白酶的菌株。
二、实验器材1.菌种:从大豆浸泡液中获得2.培养基:(1)PDA斜面培养基:马铃薯200g,蔗糖20g,琼脂20g,水1000ml.马铃薯去皮,切成块,煮沸半小时后用纱布过滤,再加糖及琼脂,溶化后补水至1000ml,121℃灭菌30min备用。
(2)干酪素琼脂培养基:干酪素4.0g,用20ml 0.1mol/L NaOH溶液溶解后再加20g琼脂,加蒸馏水煮沸加水至1000ml 121℃灭菌30min备用。
3.试剂:无菌水。
4.仪器:天平,电磁炉,烧杯,无菌试管,无菌培养皿,高压灭菌锅,锥形瓶,接种环,涂布棒,酒精灯,恒温培养箱。
三、实验步骤1.将腐烂的大豆放入无菌水中浸泡,制成细菌悬浮液。
2.用涂布棒蘸取菌液接种于PAD培养基中,26℃培养48h。
3.倒置于酪素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7℃培养24h。
4.挑取培养好的菌落接种于平板上,28℃培养48h。
5.观察各菌落周围形成的透明圈的情况。
6.选取透明圈较大的三个菌落分别接种在干酪素琼脂培养基上,28℃培养48h。
7.观察受否为单菌落,若为单菌落且有透明圈,则为纯种产蛋白酶菌株。
若有杂菌,则需要重复步骤6,直到培养出纯菌为止。
参考文献[1]代玉梅.蛋白酶高产菌株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8.[2]黄志强,林白雪,谢联辉.产碱性蛋白酶海洋细菌的筛选与鉴定[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5(4):416-420.。
土壤中高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耿芳;杨绍青;闫巧娟;刘军;龚思怡;江正强【摘要】从海南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蛋白酶的菌株,并对其进行菌种鉴定、产蛋白酶发酵条件优化及蛋白酶分子质量测定.经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蛋白酶的菌株,编号为CAUH83,蛋白酶活力达到126 U/mL.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CAUH83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确定该菌株产蛋白酶的最优发酵条件:大豆粉3.0%、蔗糖3.0%、初始pH 6.0、培养温度30 ℃、培养时间48 h.在此优化发酵条件下,该菌株产蛋白酶酶活力达到1 932.3 U/mL,较优化前提高15.3倍.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酶谱分析表明该蛋白酶分子质量约51 kDa.%A strain with high yield protease was isolated from soil sample of Hainan. The identification,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optimization and molecular mass of the strain were determined. After screening, a strain CAUH83 with high yield protease was obtained and the enzyme activity was 126 U/ml. Through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tests and 16S rDNA sequence analysis, strain CAUH83 was identified asSerratia marcescens. The optimal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by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as follows: soybean flour 3.0%, sucrose 3.0%, initial pH 6.0, culture temperature 30 ℃ and time 48 h.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the highest protease activity of the strain was 1 932.3 U/ml, which increased 15.3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before optimization. The molecular mass of the protease was about 51 kDa by SDS-PAGE and protease zymogram analysis.【期刊名称】《中国酿造》【年(卷),期】2018(037)004【总页数】6页(P66-71)【关键词】粘质沙雷氏菌;筛选鉴定;蛋白酶;发酵条件优化【作者】耿芳;杨绍青;闫巧娟;刘军;龚思怡;江正强【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3蛋白酶(protelytic enzymes,EC 3.4)是催化肽键水解的一类酶,在食品、饲料、医药、化工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1]。
耐高温蛋白酶高产菌株的选育耐高温蛋白酶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酶类,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生物工程等。
耐高温蛋白酶的高产菌株的选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讨论耐高温蛋白酶高产菌株选育的相关内容,包括耐高温蛋白酶的特点、高产菌株的选育方法及相关技术,并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耐高温蛋白酶的特点耐高温蛋白酶是一种在高温条件下能够保持活性的蛋白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催化效率,因而具有抗高温、耐蛋白质沉淀等特点。
由于其独特的特性,在许多高温条件下进行的工业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耐高温蛋白酶广泛存在于许多细菌和真菌中,如嗜热菌、耐高温真菌等。
通过筛选和改良这些微生物菌株,可以培育出高产耐高温蛋白酶的菌株,有利于提高耐高温蛋白酶的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二、高产菌株的选育方法(一) 野生菌株的筛选通过从自然环境中收集样品或者土壤样品,在适当的富含蛋白质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筛选,寻找具有高耐高温蛋白酶活性的野生菌株。
可采用混合稀释法、高温培养法等筛选方法,获得具有较高产酶性能的菌株。
(二) 诱变选育采用化学诱变剂或者辐射诱变等方法对具有一定产酶能力的野生菌株进行诱变,诱变产生的菌株进行筛选和改良,以获得更高产酶性能的菌株。
这种方法通过人为干预菌株的遗传变异,可以快速获得高产酶菌株。
(三) 基因工程改良通过基因克隆、表达载体构建等技术手段,将具有高产酶基因的DNA片段导入到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菌株并进行表达,以获得高产酶性能的菌株。
可以利用真核表达系统或者原核表达系统构建高产菌株,实现对菌株的精准改良和提高。
(四) 发酵工艺优化通过发酵条件的优化,如培养基成分优化、培养条件控制、发酵工艺改良等手段,提高耐高温蛋白酶的产酶性能。
通过科学合理设计和调控发酵工艺,可以更好地发挥菌株的产酶潜力,实现高产酶菌株的选育。
三、相关技术(一) 遗传工程技术利用遗传工程技术对目标菌株进行基因修饰、基因敲除等操作,以提高菌株的产酶性能。
蛋白酶高产菌株的筛选鉴定与酶学特性研究赵晓艳;曾志驰;穆丽丽;邓悦;王飞【摘要】以酪蛋白水解圈为筛选标记,在以酪蛋白为唯一氮源的平板上,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3株高产蛋白酶的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和16S rRNA分析,将其分别鉴定为Bacillus sp.G1、Bacillus sp.G2、Stenotrophomonas sp.V1。
将这3株菌株的发酵液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初步纯化后,其比酶活分别为22.21、19.10和16.03 U/mg。
菌株Bacillus sp.G1和Ba-cillus sp.G2所产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反应pH值均为40℃和7.0;菌株Stenotrophomonas sp.V1所产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70℃,最适酶反应pH值为7.5。
%Three bacteria strains producing protease were screened and isolated from soil by observation of clearing zones on casein agar plates, based on phenotypic and 16S rRNA gene phylogenetic analysis, G1, G2 and V1 were preliminary classed and named as Bacillus sp.G1, Bacillus sp.G2 and Stenotrophomonas sp.V1.Bacill us sp.G1, Bacillus sp.G2 and Stenotrophomonas sp.V1 were all aerobic strains.The proteases from Bacillus sp.G1, Bacillus sp.G2 and Stenotrophomonas sp.V1 were purified by the methods of ammonium sulfate precipitation, the specific activities of three proteases were up to 22.21 U/mg, 19.10 U/mg and 16.03 U/mg, respectively.The enzymes from Bacillus sp.G1 and G2 were optimally active at 40℃and in 20 mmol/L 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buffer( PBS, pH 7.0) , and the alkaline protease from Stenotrophomonas sp.V1 was optimally active at 70℃and in 20 mmol/L PBS buffer ( pH 7.5) .【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学报》【年(卷),期】2016(028)004【总页数】7页(P32-38)【关键词】蛋白酶;筛选;鉴定;酶学特性;Bacillus sp.G1;Bacillussp.G2;Stenotrophomonas sp.V1【作者】赵晓艳;曾志驰;穆丽丽;邓悦;王飞【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925.2蛋白酶(Protease, EC 3.4)属于水解酶类,是最重要的三大工业用酶之一,销售额约占全球酶制剂市场的60%[1],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酿造、医药、纺织、皮革、日用化学、洗涤剂、饲料以及水产加工等多个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
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原理
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的原理是利用菌株产生的蛋白酶活性对菌落进行筛选和鉴定。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筛选培养基法:将菌株接种在富含蛋白质的培养基上,待菌落形成后,置于一定条件下(如低温、酸碱pH变化、盐等),观察菌落周围是否出现蛋白质水解区域。
表现明显蛋白质水解区域的菌落可以认为是蛋白酶产生菌。
2. 培养基加酪蛋白法:将菌株接种在含有酪蛋白的培养基上,蛋白酶能够水解酪蛋白,会呈现明显的透明圈形成。
菌落形成后,利用这个特征可以筛选出蛋白酶产生菌。
3. 硫酸铜法:将菌株接种在富含酪蛋白的培养基上,在菌落周围加入硫酸铜溶液。
菌落产生的蛋白酶能使硫酸铜发生颜色变化(由蓝色变为紫色)或溶液变清晰,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对菌株进行筛选和鉴定。
4. 特定基质代谢法:蛋白酶产生菌可以利用特定基质作为唯一碳源进行代谢,产生的酶能水解特定基质并产生反应产物。
利用这些反应产物的特性,可以利用化学或生物学方法进行分析和鉴定。
以上这些方法都是利用菌株产生的蛋白酶活性进行筛选和鉴定,以确定是否为蛋白酶产生菌。
这些方法灵敏度高、简单易行,
可以用于在大量菌株中筛选出蛋白酶产生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和进一步的研究。
耐高温蛋白酶高产菌株的选育耐高温蛋白酶是一种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活性的酶,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前景。
选育出高产耐高温蛋白酶的菌株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
下面将介绍一种耐高温蛋白酶高产菌株的选育方法。
选择适合高温环境生长的菌株作为研究对象。
常见的高温耐受菌株包括极限热喜好菌和热喜好菌。
极限热喜好菌一般能在50℃以上的极端高温环境中生存,而热喜好菌则能在40℃-50℃的高温环境中生存。
这些菌株通常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和耐受性,是筛选耐高温蛋白酶高产菌株的理想选择。
接下来,通过试验室条件下的筛选,评价和筛选出高产耐高温蛋白酶的菌株。
利用高温环境培养菌株,观察其生长情况和生物产物的表达。
通过测定培养基中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评估不同菌株蛋白酶产量的差异。
还可通过PCR和酶活性测定等方法检测菌株中蛋白酶基因的表达水平和活性。
根据各指标的结果,选取表现优异、蛋白酶产量高的菌株作为候选菌株。
然后,通过进一步筛选和改进培养条件,提高菌株的产酶能力。
菌株的产酶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碳源和氮源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调节和优化,可以提高菌株的产酶能力。
可以尝试利用沸腾或高温处理等方法,选择菌株中耐高温蛋白酶基因表达量高的亚种,以获得更高产的菌株。
也可以尝试添加适量的辅酶、酵素诱导剂或抑制剂等物质,以调控菌株的产酶能力。
通过遗传工程方法进一步提高菌株的产酶能力和稳定性。
可以采用基因克隆和基因组编辑等技术,将高活性的耐高温蛋白酶基因导入到高产菌株中,以提高其产酶能力。
还可以通过遗传操作改变菌株的遗传背景和代谢途径,进一步优化产酶能力和产酶稳定性。
通过选择适合高温环境生长的菌株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室条件下的筛选、评价和改进培养条件,以及利用遗传工程方法提高产酶能力和稳定性,可以选育出高产耐高温蛋白酶的菌株。
这将为耐高温蛋白酶的产业化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蛋白酶是一类能够水解蛋白质的酶,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下面是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筛选的一般步骤:
1. 样品采集:
-从自然环境(如土壤、水源等)或已知含有蛋白质的样品(如食品、发酵物等)中采集样品。
2. 分离菌株:
-将样品经过适当的稀释和处理后,通过平板法、液体培养法等方式进行分离培养。
-可以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如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培养基,以筛选出潜在的蛋白酶产生菌。
3. 蛋白酶活性筛选:
-根据蛋白酶的活性特点,可使用含有特定蛋白质底物的琼脂糖平板或液体培养基,筛选出蛋白酶活性高的菌株。
-观察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即蛋白酶产生的溶解区),判断菌株对蛋白质的降解能力。
4. 纯化与鉴定:
-从具有蛋白酶活性的菌株中选择一个或多个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和纯化。
-使用生化方法,如SDS-PAGE电泳、酶活性测定等,鉴定蛋白酶的分子量、酶活性和特性。
5. 分子鉴定:
-对蛋白酶活性高的菌株进行16S rRNA或其他适用的基因序列分析,以确定其属于的菌属和物种。
6. 筛选优良菌株:
-结合蛋白酶活性、稳定性、产酶量等指标,筛选出蛋白酶产量高、酶性好的优良菌株。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分离鉴定及筛选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采取必要的无菌操作和消毒措施,确保实验安全。
此外,还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蛋白酶基因进行研究,以进一步了解蛋白酶的产生机制和调控方式。
文献综述生物科学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与酶活力的测定摘要[摘要]本文主要按照实验设计步骤从海水中筛选出可以产蛋白酶的放线菌,并对获得的放线菌进行初步研究,如形态观察以及酶活力的测定。
从舟山沿海中分离得到几株产蛋白酶的放线菌,并通过酪蛋白平板培养基,水解酪蛋白试验可对菌株的产酶情况进行定性研究,酶活较高的菌株都能产生较大的水解圈。
对其中2株产酶活性较高的菌株进行了以酪蛋白为底物的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酶活性的测定。
[关键词]:蛋白酶;分离纯化;透明圈;酶活力1蛋白酶的简介水解蛋白质肽键的一类酶的总称。
按其水解多肽的方式,可以将其分为内肽酶和外肽酶两类。
内肽酶将蛋白质分子内部切断,形成分子量较小的肽。
外肽酶从蛋白质分子的游离氨基或羧基的末端逐个将肽键水解,而游离出氨基酸,前者为氨基肽酶后者为羧基肽酶[1]。
按其活性中心和最适pH值,又可将蛋白酶分为丝氨酸蛋白酶、巯基蛋白酶、金属蛋白酶和天冬氨酸蛋白酶。
按其反应的最适pH值,分为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
工业生产上应用的蛋白酶,主要是内肽酶。
根据蛋白酶对所作用的反应底物的选择性,一种蛋白酶仅能作用于蛋白质分子中一定的肽键。
种类很多,重要的有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组织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枯草杆菌蛋白酶等。
如胰蛋白酶催化水解碱性氨基酸所形成的肽键。
2蛋白酶的广泛应用蛋白酶广泛存在于动物内脏、植物茎叶、果实和微生物中。
微生物蛋白酶,主要由霉菌、细菌,其次由酵母、放线菌生产。
例如,乳酸菌(lacticacidbacteria,LAB)是一大类能在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目前已知有200多种LAB[2]。
相当多的LAB是益生菌,其作为益生菌有如下依据:其属于肠道正常菌群,对人和动物的健康是有益的[3]。
在农业、兽医、医学以及食品工业[4、5]中是很重要的。
如果对产蛋白酶的乳酸菌种进行了筛选,并将所产的蛋白酶进行了分离纯化,就可以为酸奶的生产研制和微生态制剂的研发提供更优良的菌种。
高温蛋白酶产生菌株的筛选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从各种样品中分离微生物的操作技术
2. 掌握分离微生物时定性测定产物的筛选方法
3. 掌握高产蛋白酶菌株的初筛方法
二、基本原理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常用的方法有:
平板分离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其基本原理包括两方面:
1. 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酸碱度、温度和氧等要求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该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2.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
因此可通过挑取菌落而获得一种纯培养。
获取单个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等技术完成。
值得指出的是从微生物群体中经分离生长在平板上的单个菌落并不一定保证是纯培养。
因此,纯培养的确定除观察其菌落特征外,还要结合显微镜检测个体形态特征后才能确定,有些微生物的纯培养要经过一系列的分离与纯化过程和多种特征鉴定方能得到。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它所含微生物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是极其丰富的。
因此土壤是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是发掘微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地,可以从中分离、纯化得到许多有价值的菌株。
三、实验材料
1. 样品:从地表下10~15cm的土壤或者枯枝烂叶、腐烂稻草中用无菌小铲、纸袋取土样,
并记录取样的地理位置、pH、植被情况等。
(学生自取)
2. 培养基
①肉汤培养基(附录Ⅱ-1.1):100 mL/组,其中20 mL液体培养基/250 mL△中(内装玻璃珠10颗);50 mL固体斜面培养基分装在试管中:5mL/支,10支。
组成:牛肉膏0.5% 蛋白胨1% NaCl 0.5% pH 7.2~7.4 121℃,灭菌20min
②酪素培养基(附录Ⅱ-1.10):200 mL/500 mL△×1(10-12个平板,每组6个平板)
* 酪素的母液浓度为4%,是将4g干酪素溶解于0.1N的30-35ml的NaOH水溶液中,水浴溶解20min,待溶解完全后加入60-70℃热水稀释到所需浓度(即定容到100 mL),即得到母液浓度围4%的酪素溶液。
各组分的母液由老师配制好,学生按照200ml的体积直接取样加入即可。
pH 6.5~7.0,121℃,灭菌20min,倒好平板后进行无菌检查。
③生理盐水:0.85% NaCl水溶液,9 mL/支×10支
④其他:平皿10套、温度计、水浴锅、移液管、显微镜、涂布器2个,三角瓶(250mL, 500 mL规格)、革兰氏染色液等。
四、实验内容
1.采样
学生从地表下10~15cm的土壤中用无菌小铲,纸袋取土样,并记录取样的地理位置、pH、植被情况等等。
2. 增殖培养(富集培养)
一般来讲,样品所占欲分离微生物的数量较少,利用微生物所需营养的区别,在增殖培养基中使某些微生物的
生长受到抑制,而对某些微生物可促进它们的生长,从而达到分离所需微生物的目地,这种培养称为增殖培养。
取土样平摊于一干净的纸上,从四个角和中央各取一点土,混匀,称取1g,置于装有20ml肉汤培养基的250ml 三角瓶中,六层纱布封口,于80℃水浴加热处理10min,以杀死样品中的微生物营养体细胞。
然后30℃,150 r/min,振荡培养24h。
取样镜检形成芽孢的情况。
3. 涂布分离
将增殖培养液置于80℃水浴中加热10min,再次杀死不形成芽孢的营养体细胞,以浓缩芽孢杆菌(第二次加热处理前,取1ml培养液经适当稀释后作革兰氏染色,观察是否有枯草芽孢杆菌存在,本实验中略去该步骤)。
然后取1 mL处理液以10倍稀释法分别稀释到10-4,10-5,10-6等。
分别取0.1mL菌液于无菌的酪素培养基平板上(初筛平板,每个稀释度平均两皿),用灭过菌的涂布棒将菌液均匀涂布在酪素平板上,倒置于30℃培养箱中培养24~48h。
观察酪素平板上菌落周围的透明圈,挑(H/C)比值大的菌接入斜面培养基,30℃培养24h,备用。
4. 纯化
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在酪素平板或牛肉膏蛋白胨平板上分离纯化挑选出的菌株。
5. 纯种鉴定
菌种经革兰氏染色,油镜观察,从细胞形态及菌落特征进行鉴别。
①细胞形态,菌落特征,芽孢形成情况。
②产蛋白酶能力的测定:直接观察在酪素平板上菌落周围所形成的透明圈。
6.菌种保藏该实验分离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后续实验的菌种使用。
五、结果与讨论
绘制菌体形态图,计算不同单菌落的H/C。
六、实验任务
获得的H/C比值大、产蛋白酶活力高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